有哪些古詩古文,大眾的理解與作者的創作意圖相去甚遠?

例如:
眾所周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描寫的乃是西湖風光,「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一句膾炙人口,但楊萬里的創作初衷卻是為了勸誡林子方,不想由於過於委婉,景色描寫又實在不俗,導致很多人以為這只是單純的寫景詩,卻不知道背後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以下轉自@裘千仞在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46524980中的回答:

講個耿直boy和心機領導的故事

林子方是南宋孝宗年間的直閣秘書,專門為宋孝宗趙昚起草詔書之類的文件。醇熙十五年,朝廷任命林子方去福建當知府。換到現在大概相當於中辦一個寫材料的處長,忽然被下放到地方上當市委書記。對於一個機關筆杆子來說,這當然是大大的好事,從此告別「喝白水尿黃尿,一宿一個大報告」的苦逼歲月,從伺候人變成了被人伺候。所以可以想見,林子方當時的心情是相當不錯的。

這時候,我們故事的另一個主角,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楊萬里老師就登場了。楊萬里當時是直閣少監,林子方的頂頭上司,相當於中辦分管文字理論的副主任。作為接近權力核心的領導,他更加清楚這個任命之中的利害關係。從中央調任地方,除非是掛職鍛煉,否則仕途發現肯定是遠遠不如在權力核心部門工作的。作為林的上司,楊萬里也必然清楚林子方的這次調動根本不是什麼掛職鍛煉的性質。這次一去可能就給仕途畫上句號了。楊萬里和林子方的關係應該是比較好的。所以他覺得在自己屬下仕途的關鍵時刻,他作為一個長輩,應該傳授給年輕人一些道理曉以利害。因此在林子方上任前夕,楊萬里專門過來送行,並寫了兩句詩給他。這就是著名的《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是一組詩,一共有兩首。第一首詩如下:

出得西湖月尚殘,荷花盪里柳行間。
紅香世界清涼國,行了南山卻北山。

這首詩並不出名,但對我們的故事十分要緊。因為它表明兩位主人公已經在西湖邊走了很長一段時間。應該說時間足夠楊萬里把重要的事情說三百遍了。可是為什麼還有第二首呢?因為楊萬里並沒有把心裡想說的說明白。為什麼說不明白呢?因為楊萬里也是素有清名,又是個偶爾要抒發一下歸隱田園之意的著名詩人。你讓他跟一個一向敬重他的年輕下屬 談什麼為官之道,入仕法門,他怎麼張得開嘴哦。。這話一講出來,將來報道出了偏差,人家說楊萬里平時看著挺正經的,其實肚子里也那麼多腌臢的貨,到時候誰負責?

所以我們可以從第一首詩的內容里想像出來,林楊二人繞著西湖走了一圈又一圈,嘴裡說的都是「今天天氣哈哈哈」這樣的話,一個心裡其實急得不行,一個心裡是煩得不行。眼看林子方就要啟程赴任,楊萬里是真急眼了,又寫了一首詩,把自己心裡要說的全寫了出來。當然作為南宋四大家,跟陸遊,范成大談笑風生的人,楊萬里那水平比一般的文人騷客自然是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一不留神就寫出了流傳千古的代表作,這樣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映日荷花」了: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首詩好就好在這裡。如果你不往那方面想,你大概很難想到這首詩跟官場厚黑學有什麼關聯。這就是一首相當應景,相當有水平的風光詩。但只要稍微一點撥再去看,這首詩簡直是明白如話地在告訴林子方自己的經驗。
你現在畢竟是在首都工作,是在朝廷中樞工作(畢竟西湖六月中),這種優勢是跟地方上工作不一樣的,沒得比的(風光不與四時同)。優勢在哪裡呢?平台決定高度呀。在首都畢竟離中央領導近呀,好歹混個臉熟,這就叫進入了組織的考察視野(接天蓮葉,映日荷花)。你再稍微干出點成績,領導馬上就能看見,提拔起來那還不是易如反掌(無窮碧,別樣紅)。要是去了地方,那就算做出了成績,誰知道能不能被皇上看到?就算層層上報了,功績也要被各個層級的領導勻一部分,最後的糖果能不能吃到你自己嘴裡,那還兩說呢。這就是「接天蓮葉」能夠「無窮碧」,「映日荷花」能夠「別樣紅」的原因了。

可惜的是,可能林子方這個人心態實在太耿直,壓根沒往那方面想,大喊「好詩好詩」就去上任了,從此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另外,這首詩當年就比較有名。在福建的歲月里,林子方身邊一定有明白人把詩里的玄機點破了給他說。我想當時林子方心中一定有一萬匹草泥馬跑過,然後仰天長嘆:

好好說人話那麼難嗎?!


大眾的理解與作者的創作意圖相去甚遠?

類似的誤讀或者訛傳不是太多了嗎?譬如有人一直覺得林沖的官職很高,頭銜很牛,曹操很黑劉備很白,魯迅曾經拿過盧布高度擁護共產黨,聯合國大會上美國要員拿的據說是化學武器樣品其實可能是洗衣粉嘛。

天底下無新事。所以拙詩曰: 蝴蝶當日說莊周,十二層城更底游?回首雲山沉海月,一時洗眼是新秋。


言必行,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上矣。」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 亦可以為次矣。」

子路問孔子,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士?孔子回答:上等的士,是知道知禮義廉恥,為國家做事,不辱使命的人。次等的是在宗族鄉鄰中都稱讚為孝悌忠信的人。再次等的是說到做到,不懂權謀應變的人。


我初中也不高中那會,隔三差五就有有中二的同學在自己的qq個性簽名裡面加上這麼一句:

「樹欲靜而風不止」

以彰顯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高姿態…… 你們都不看下面那句是什麼就瞎掛


南宋詩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字面上的意思 「偶一回頭,卻發現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

之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它放在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僅僅是因為這首辭很好的反映了詩人當時的狀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暮然回首,也可能使我們頓悟;走了這麼久,也回頭看看過往的路;看看過去的事情,對於眼前或許有新的發現;燈火闌珊處的伊人,正是另一個視角的發現。


個人愚見,望斟酌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是兩個男人間的故事。

這首詩是張籍的《節婦吟》,但其實是寫給節度使李師道的一首詩。唐朝節度使雄據一方,勢力很大,安史之亂即是節度使起兵造反。安史之亂平定後,節度使勢力強大,蕃鎮割據的情形並沒有好轉。很多節度使拉攏文人,很多不得志的文人也會依附於節度使。但文人究竟是自願還是不得已,就很複雜了。
現在初中課本好像不學韓愈的《送董邵南遊河北序》,至少一句「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我是印象極深,就是董這個人不得志,要去投靠河北的蕃鎮,韓愈勸勉中有勸阻之意,強烈推薦大家去讀這篇文章。韓愈是主張統一以唐王朝天子為主的。
張籍是沿襲了韓愈的思想主張的,這次他接到了節度使的邀請,他不想去,但是節度使勢力大,直言拒絕得罪節度使可不好,(這一點又讓我想到了《陳情表》)……於是張籍寫了這首詩,表達自己已經有丈夫(唐王朝君主)而婉拒。大家可以找全詩來讀,態度婉曲處婉曲,但堅決處亦堅決,很值得一讀


老司機來了,快上車。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一日之計在於晨,相逢何必曾相識。
參差荇菜,鳥生魚湯。(懂的自然懂)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正經答題: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最有名的,曾經被誤解最多的應該是元稹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了吧
現代人大都理解成:「因為夫妻兩個人都很窮,所以做什麼事都特別不順心,很悲哀。」

然而元稹想表達的本意應該並非如此。

====================

評論有很多人說我是過度解讀了,我覺得應該是我的錯因為我論據不夠清楚完善,所以看了回答覺的我過度解讀了。所以我有多找了些資料修改了一下回答,真心謝謝大家的指正。
(??︶??)

====================

該句出自元稹的悼亡詩《遣悲懷三首(其二)》
原作三首如下: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是悼亡其結髮妻子韋叢韋氏。韋叢為當時太子少保韋夏卿之幼女,貞元十九年,二十歲時下嫁元稹,夫妻兩人伉儷情深。

元稹當時只是一個窮小子,韋氏甘願捨棄榮華富貴下嫁於他,並願意和他同甘共苦,可惜韋氏婚後七年後因為家境拮据,加上多次生產,韋氏最終身體熬不住而去世了。

幸運也是不幸的是,韋氏去世後不就,元稹就飛黃騰達了起來。正是緣於此,元稹滿懷著對妻子的愧疚和悔恨寫下了這樣的話。

的確,按照二人的經歷和這句話來看理解成「因為夫妻兩個人都很窮,所以做什麼事都特別不順心,很悲哀。」似乎也沒什麼問題。

但是,與其說是因為貧窮,導致韋氏病死的更多原因應是多次生產後的身體虛弱。從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中應該也能看出兩人雖然拮据卻也溫馨甜蜜:

「看見我沒好衣服穿就找翻箱倒櫃給我找衣服穿,纏著她想喝酒她就拔下釵子換酒給我喝。兩人吃吃野菜豆葉也覺得香甜,在槐樹下兩人仰頭等著槐葉落下拾來當柴火」

況且詩的首聯也說「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也應是回想二人昔日的玩笑話如今成真後的自己再回想起當時人、當時景來覺的悲哀吧。

因此,「貧賤夫妻百事哀」想表達的才應是:

「曾一同經歷過貧賤患難的夫妻,在經歷其中一方永遠的離開後,回想起兩人曾一起度過的種種事才覺的格外的悲哀」


1.吾生而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經常被用在勸學上。被理解作:「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我願意用我有限的生命去追尋無限的知識」
南華真人內心:「我什麼時候說過這後半句了?」
實際上原文為「吾生而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成知者,殆而已矣。」
「我的生命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用我有限的生命去追尋無限的知識這件事太累了。等到成為智者的時候,恐怕早就累死了。」
南華真人:拒絕學習。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我每次遇見綠茶婊的時候總情不自禁誇地別人春風十里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句話和滄海桑田也就一個長得像的關係。


停車坐愛楓林晚。

真真的不是車震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執子之手,與子攜老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子曰,知不可為而為之。
正解,凡事不問能力上可不可以,要問道義上應不應該。
大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做這件事就是逼不得已才做的。

參考資料,
楊伯峻,論語譯註,中華書局
張黎,劉和平,大明王朝1566


以德報怨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一目了然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是李白詩《南陵別兒童入京》中的一句。其時李白正在山中隱居,獲唐玄宗下詔入京。此詩是李白與妻兒告別時所寫。描寫了詩人實現抱負的得意心情。
好多人理解反了


郭德綱曾有一句話,你看全唐詩裡面全都是溫文爾雅,其實骨子裡全是收費的東西。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反詩?
有沒有形容音樂或者聲音好聽的詩詞?

TAG:文言文 | 詩詞 | 冷知識 | 古詩 | 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