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學慣用文言文寫文章?


為文始於讀書。書分經史子集,文有騈散詩詞。茲就書部與文體畧論學文豑敘。


一:經

詩先於詞,文先於詩;散文先於駢文,經文先於史文。順流而下,勢如破竹;逆流而上,扞格侷促。譬如今人學詩詞古文,或多因愛宋詞而起興。然若來便學詞,終致纖弱;病而學詩,亦常為女郎詩矣。茍不學文,其爲詩亦不足大觀。古今詩客如許多,大文家有幾箇哉?經而史而集,文而詩而詞,庶乎有序,浸於有得。


劉彥和(勰)云:「論說辭序,則《易》統其首;詔策章奏,則《書》發其源;賦頌歌贊,則《詩》立其本;銘誄箴祝,則《禮》總其端;紀傳銘檄,則《春秋》為根。」高倡宗經,是矣。不讀經,不足以成人;不宗經,不足以為文。今人學文,種種語法、辭典究之已甚,何以展卷讀之,哂然不肖?蓋文中無精神故也。義理、考據、詞章,義理實為之根。義理何從來?從精神中來。精神何從來?從經典中來。一國民族之精神,實由一國經典所化毓。關關雎鳩,自然感興;風乎舞雩,悀如浩歎,何必瑣屑於字詞語句焉?如是方為得之。儻如學英語般先觀一厚冊「語法大全」,奄然生厭,棄之可矣。


學文即須循道,為文不異為人。文心通乎人心,心動而後文成。先求動乎己之心,觀古人何以;再求動乎人之心,看我文奚成。精神義理具足,別無他故,直是讀經。詳之,則經亦畧有緩急。《詩》《書》周文舊典,最稱古雅,實國文一切總源,不可不讀。雖囏,然業爲詩文巔峯,勀此之後天下書文無難者。《禮記》明理,《左傳》敘事,開後世理論史傳之體。有極精醇者,宜深諷詠。《易》理甚深,然於為文似無大涉。然其《文言》《繫辭》諸傳,意深言妙,義文兩勝,不可或闕。《論語》《孟子》,亦復平易而深。讀之至易,知之已難,行之更難。然生爲華人,當學華文,則不應不循中華之道。學其文,循其道,成其人。捨道求文,空空如其文亦不可得而成矣。文之與道,斯須莫離。若夫經,文之至合於道者耳。循道者必所務先,學文者則容或緩。是《儀禮》《周禮》《公羊》《穀梁》《爾雅》諸餘經,於為文關切稍小歟。

要之,至文至道,存乎聖經。學文不宗,空入寶林。法上得中,宜所究心。諸體漸具,道與日新。


二:史

《春秋》萬世史源。周秦餘史,則《國語》閎婯,《國策》縱橫,竝皆嘉文。漢以降二十五史,惟前四史辭事雙勝,昔人允爲必讀。《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者是也,於為文也甚益。然則讀經而下,此六史爲所宜讀者也。更求其略,則《史記》終當一覽。


三:子

諸子百家,求道者恆所博覽。然於為文,但取《莊子》《老子》足矣。《莊子》文味最豐。《老子》已竇騈偶消息。先散後騈,文章常理。蓋先秦經子,兩漢史論,渾樸之氣,自然單行,初不知四六爲何物。《左》《史》熟,古文足。學文至此,已具周漢氣象。


四:集

1、散文

所謂騈散詩文之名,實皆昉於文人之文,經史固無之。蓋三代無所謂文人也。學文但讀經史,不失為高華大家;搦翰祇究唐宋,詎成其詩詞鉅椽。慕唐詩,法唐人,所成必遜於唐;好宋詞,摹宋士,厥績豈及乎宋。必溯亓源,法乎上,庶有得焉。故傚太白而不知《文選》,趨稼軒而罕讀《左》《史》,其求爲李辛也夢耳,遑論越之。或雖詬幼安掉書袋,此則竝書袋亦無可掉矣。若夫口誦不逾韓柳,心惟止乎唐宋,璅璅焉亦甚下矣。宜其唐宋而下無有邁彼八家者歟。要言之:學散文,直法周漢而已矣。唐宋明清可與爲友,不必以為師。(錢仲聯於明清亦言有八大家:劉基、歸有光、王世貞、顧炎武、姚鼐、張惠言、龔自珍、曾國藩)


2、駢文

周漢經史既習,文章根柢大具。然後可以順流直下,任擇所欲。楚辭漢賦,詩之支流而文之別源也。駢文所求藻繢之語詞與夫偶儷之篇句,於焉略備。洎乎四聲明而平仄分,詞藻、句偶、音對三者立,駢文繇是告成。辭別於詩,賦別於文,駢文復別於散文。辭賦體狹,主於美文,重彰彩攡敶;駢文義廣,兼施應用,擅對仗音韻。賦而兼駢,聲龤素琯;駢而通賦,體奘黃鐘。至於燕許(張說、蘇頲)大手筆,雙媺兼宗,無復分別。

於文於詩,《楚辭》皆當讀。學駢文,亦遙以漢賦爲翰林辭海。若以大賦宂劇,則漢魏以來抒情小賦清雅易誦。雖有韻曰文,無韻曰筆,然魏晉已下駢賦合流,其別漸微,要皆異於散文者耳。略舉其要,則曹子建之宏麗,陸士衡之清雅,徐庾之集大成,蘇張之大手筆,學者在所當讀。唐末溫李,竝稱詩豓。其四六亦皆可觀。賦由秦漢古賦至於六朝俳賦,至於唐之律賦,至於宋之文賦,日新日變。歐陽文忠公、吳履齋有述焉。清代儷語號稱中興,有駢文八大家(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吳錫麒、曾燠、洪亮吉、孫星衍、孔廣森)名焉。求亓至者,則別有汪容甫(中)者在。《述學》六卷,媄不勝收。人以為清駢第一。茲舉《漢上琴臺之銘並序》一篇,聊嚌鼎臠:


自漢陽北出二里,有邱焉。其廣十畝,東臨大別,左界漢水,石堤亙其前,月湖周其外。方誌以為伯牙琴臺,鍾期聽之,蓋在此雲。居人築館其上,名之曰琴臺。通津直道,來止近郊,層軒累榭,迥出塵表。土多平曠,林木翳然,水至清淺,可以眺望,可以泳游。無尋幽涉遠之勢,靡登高臨深之懼,懿彼一丘,實具二美。桃華淥水,秋月春風,都人冶遊,曾無暇日。夫以夔襄之技,溫雪之交,一揮五弦,爰擅千古。深山窮谷之中,廣廈細旃之上,靈蹤所寄,奚事刻舟,勝地寫心,諒符玄賞。余少好雅琴,粗諳操縵,自奉簡書,久忘在御。弭節夏口,假館漢皋,峴首同感,桑下是戀。於以濯足滄浪,息隂喬木,聽漁父之鼓枻,思游女之解佩。亦足以高謝塵緣,希風往哲,何必撫弦動曲,乃移我情。銘曰:


宛彼崇邱,於漢之隂。二子來游,爰迄於今。廣川人靜,孤館天沈。微風永夜,虛籟生林。泠泠水際,時汎遺音。三嘆應節,如賞彼心。朱弦已絕,空桑誰撫。海憶乘舟,巖思避雨。邈矣高臺,巋然舊楚。譬操南音,尚懷吾土。白雲罷歌,湘靈停鼓。流水高山,相望終古。


3、詩

詩源三百,韻寄四言。氣象高古,思致無邪。世變汾沄,言辭枝蔓。五七代出,大雅雲絕。三百而後,漢晉以來,四言正宗不絕如縷。曹孟德之悲壯,嵇叔夜之峻潔,阮嗣宗之遙深,陶元亮之天然,異彩紛呈。尤其靖節先生擺落俗塵,興味天成,直追風雅,堪稱絕響:


靄靄停雲,濛濛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揆諸柳依雪霏之景,死生契闊之情,何稍愧耶?奈何絕響既沒,天鈞日歇。至今學者,罕及四言。表聖《詩品》二十四篇韻文,變風異調,餘音嬝嬝。欥追風雅,聊爲知音者道。


漢雖有樂府,而五言實成於《十九首》。一字千金,起步絕高。「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無端浩歎,撲面悲風。淚盈於胸,欲哭無目。如是等詩,無所謂字眼警句,儷偶四聲,直是詩心感動人心。人心發而爲詩,詩心躍而感人,人心不變,千載同感。邃,穆,莫不皆然。蓋太初之民,混沌無分善惡;太始之歌,蒼茫不知律呂。夷而替之,乃知禮義;等而下之,乃辨字句。禮樂作而生民閡,警句成而渾體裂。後之人津津於一字之奇,一句之工,未知詩已死矣,猶嘖嘖於斷肢之鮮。不亦謬乎?人不可器,詩不可技。勿令人謂此詩實只一句。若夫陶靖節詩,渾然全篇,泳之忘俗。令摘其句,茫無措手。然陶以下,天然既減,人工日增,有句無篇,所在多有。雖謝康樂、顏延年,無逌避之。此後所謂名家,不過句警不忘篇渾者耳。謝玄暉、庾蘭成,名擅六朝。李杜王韓,聲絕皇唐。摩詰清澹一派,復有孟(浩然)、韋(應物)、柳(子厚)。退之險澀一派,復有孟(東野)、賈(閬仙)、李(長吉)玉谿直法子美,飛卿豓詞竝麗。其餘白樂天、劉文房各自名家。


唐詩入宋,由情致而轉理趣。東坡肖李,天姿絕逸;山谷法杜,開派江西。其餘名家夥頤,不暇贅述。余獨於南北兩宋寇萊公、姜白石特覺風味,直饒唐韻豐神。寇如「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之悵望,姜若「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蕭蕭」之喟歎,迷影幽韻,俙然耳目。皆其所善之絕句佳作。蓋詩粹於文,絕凝於律,尺幅千里,最見難工。詩所以爲文學之最高形式,即在於以最簡之辭達至豐之意。故詩以絕句最難,詞以小令最難。學詩從五古五律入手,至於七言律絕,參以樂府七古;倚聲自慢拍長調涉津,至於單調小令,博以澀調險韻


4、詞

詞祖二源,南唐花間。濃澹各宜,宋調開山。余於詞之初悸,亦從後主一江春水始。珠玉小山,風華纘緒。然此猶五代小令之餘風也。宋詞長調,當謂始於柳(耆卿),成於周(清真)學詩者,或始於十九首之五古,或始於王摩詰之五律,達於杜律,然後百派任擇。人比美成於詞中老杜,則學詞者始於柳周長調,可也。萬法備具,富麗工深。其餘蘇辛之曠豪,姜吳之清穠,各擅勝場。元明以來,代有名家。然無論詩詞,更當求之於晚清已後。蓋詩詞之為古典文學也,歷史愈厚,古典愈豐,技法愈巧,題材愈闊,成就亦當愈高。惟國人素來厚古薄今,從眾趨俗。五嶽踏盡,而不知奇偉瑰怪非常之所在。晚清民國紅朝以來,中國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若以三千年積澱之厚資本,創此三千年未有之新境界,其所遇愈劇,則其所得愈閎。於詞論,先有清末四家;於詩論,代有四陳並出(散原、蒼虯、實庵、寅恪);於文論,仍復有曾(滌生)、胡(貺生)、梁(卓如)、章(枚叔)。己丑陸沈以來,國家歷經浩劫。其間血書哀唱,慘痛不忍聞覩。有心者志於此,當知其境之新而切近己身,其情之大而迫合當代,其共鳴通感,逾於唐宋舊牘也遠矣。「留得秋潭仙侶曲,人間遺恨終難裁。」亦已至哉。


坿:基本應讀書目

古文原著:《左傳》《史記》,學古文至少應讀此二原著。

古文選本:《古文觀止》,最基本。《古文辭類纂》《經史百家雜鈔》,淵博可誦。

駢文原著:庾信、汪中,一首一尾,駢文大家。

駢文選本:《文選》,擇讀其中。《駢體文鈔》《駢文類纂》,豐備。

詩人原著:王維五律,杜甫七律,學詩基礎。七絕可學清人王漁洋。太白天才,可悅不可學。

詩人選本:《唐詩三百首》。人民文學出版社有一套歷代詩選,可擇讀。

詞人原著:長調柳耆卿、周美成,小令晏小山、飲水詞。晚清以來大家尤可法。

詞人選本:《宋詞三百首》,基本。《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明清大家備載。

詩文理論:周振甫《文章例話》,詳講文言文篇章、修辭、風格,極有用。

徐晉如《禪心劍氣相思骨:中國詩詞的道與法。今日講詩詞寫作之書多矣,然多侷促於平仄格律之詩技,而於詩道闕如焉。是書備言心靈境界,精神胸懷,使人不僅爲詩匠,而得爲詩人。學詩詞者必讀是書。


謝邀。

想學哪種?駢文?古文?詩?詞?曲?
駢文,讀六朝文章,久自工。
古文,讀韓愈柳宗元,久自工。
詩,讀《古詩十九首》、杜甫、王維,久自工。
詞,讀柳永、姜夔、辛棄疾,久自工。
曲,翻來覆去讀馬致遠短段子和《牡丹亭》、《桃花扇》,久自工。
小品文,讀張岱,久自工。

如果不想那麼細,直接把《古文觀止》翻爛,久自工。
(本來想說《文選》,但回頭一想那玩意太毀人信心了……)


學寫文章其實容易得不得了。蘇軾寫歐陽修的最有參考性:

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從,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1. 多讀經典範文。覺得不好挑的話,就多念念大學《古代漢語》課本里的選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現在有一些鼓吹「傳統文化」的教授文人或民間「國學」從業人士,這些人喜歡寫些半文不白的文字,學習請慎重,不要因為其名聲或招牌便引為範文,實際上這些文字良莠不齊,其中的大多數,還不如舊時電報風雅。

2. 注意積累虛詞和結構性的用法(句型),並且練習。這些極為關鍵,因為文言不是把白話字字對應成「古語」即可,而是有語法上的結構性差異。《文言虛字》、《文言句式》之類的書出得很多,有不少還是大家執筆,多翻翻沒有壞處。而且不能光看,要自己動筆練一練。可以自己把書中例子或習題譯成現代漢語,放兩天再回譯成文言,這是很古典的訓練方法。

3. 典故和習語不僅要積累,還要思考其合適的用法。千萬不要拚命堆砌,因為堆砌這些東西很容易,對於初學者來說,也很誘惑,好像很快便能做出一篇「漂亮」的文字。但實際上這些材料要服從於文章的整體需要。很多人寫「文言」,直接把今天流行的成語套用,此法極為俗陋,尤其應當避免。

4. 虛一點的呢,讀讀歷代的文論也有好處,可以培養氣質,熟悉常見概念和美學範疇。如有餘力,這方面可以做點功課,比如每日念念《文心雕龍》。

5. 最後,心態要謙虛,要選擇合適的目標。對現代人來說,由於語言的演變,文言寫作已成為技巧性很強的一門「手藝」,很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這是客觀的困難,不必強求。恰當地運用一些古典元素,用現代漢語書面語體寫好一篇典雅切題的現代文,也很不錯了。硬寫一些非驢非馬、不倫不類的文字,意義不大。


前幾位答案已經很完整了 我只補充一點 就是著手去寫!真正動筆之後你會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當然 你也會更清楚哪些地方困難 這樣就會更有針對性地學習...

這是我本科的一次作業 也算是第一次寫文言散文 現在看來語句還是繁複 表達不夠明快...但是是個還不錯的開始 我也希望時刻督促自己不要放棄文言文的進步

倏然回望,斯年將逝,每念於此未嘗不掩面嗟嘆。然落木欣然化泥而不恨,何如?不拒春之柔夢,不負夏之繁生,秋肅冬寒,豈遺悲語於枝耶?唯人不解其意,空傷光陰不復。於吾之見,不怠晨夕而勤勉,逐心所向而得意,時盈其實,亦不哀哉。

顧而私幸,上授此年於吾以耀心緒。無它,唯逍遙游者三耳,每歷頗盛,擷感甚斕,及憶,神思無不躚揚。


一者,暮春四月,吾始生孑身行游之念,未幾,慨然而行,抵粵。初獨行,親皆不知,友則多憂,屬吾細辨恣肆亂世,然吾一腔炙情,亦不為言以懼。粵地風情縱橫,攜圖閑行,勝地盛食,不一而足,歡情翩翩,非疲竭入夜而不歸。獨游,撇凈冗俗他擾以澄神,目之所及,心之所向,唯足下逶迤之路耳。吾始察此身何須苦求所依耶?吾本青木,浴光搖花,流閱光景人事,忘乎和樂融融。


二者,吾甚得幸而拔萃於六千餘人,少年三十,置身其間,隨《中國國家地理》而喜趨秦嶺以謁蔥蘢。初聞此信,狂狂乎不知所以然,倏赴長安。此行熠耀不在俯仰,而在所識偕行者:彼皆自校會此,面若新桃,然所歷之富令吾結舌。其或環騎瓊島、跋涉川藏,或孑然搭車、自新至滇,或遍足異域二十有餘,更有甚者,顛沛成長,風雪生芳,已版數詩文集。與彼攜游乎山水,舉目巔雲,峽風襲袖,相交多歡,性甚良善,亦使吾騁目於天地,得未嘗識者。所謂夢想一美詞,脫舊煥新,繽紛吾內。於今,常遙念秦嶺之翁郁清曠,及彼少年更甚秦嶺翁郁清曠之青春。


三者,此深秋漫行去今未久,以至吾常感其林立在目而恍惚生痴矣.吾俟至蜀久焉,此去已然思忖良全:游乎成都五日而赴甘孜,扶搖而上莽莽高原八里有餘,臨稻城,舉亞丁。然而及時躬行,難銷不測風雲,未去成都而風寒悄襲,噫吁唏!此乃援高原之大忌也!肺氣腫疾來如山倒而一命嗚呼。糾憤再三而不忍絕袖,私念區區風寒去如抽絲也,竟循期。自成都至稻城唯一日一車,顛沛兩日有餘耳。吾負葯盈包而踽踽一人登車,咳未嘗止,怯進甜食,抗體無所滋生,遂至月生而風寒抽絲之勢無從覓也。夜宿情歌之城康定,裹單衣行於淫雨霏霏,至舍,眠其閣樓,四壁生寒,昏花入夢。次日薄晨復車,感風寒踞於體內頗深,咳愈烈,頭頹沉。窗外斯城,初雪皚皚,貢嘎岸然,然吾寡然失興。車盤高原層層無已,沿途川西勝景延綿如陟神靈故鄉,雖然,於吾徒覆哀傷。日薄西山,即理瑭,所經至高點,海拔去十里不遠矣。始感高原兆,又念近時所進葯頗甚於食,頓覺氣乏,悲從中來。嗚呼!天色墨黑,吾心亦然!徒對窗涕零,甚孤。吾未嘗得如此命之將絕之感,眾親摯友,皆入吾懷,凡近所歷,無不顯晰,悔怨交上,驚懼潮生。竭力平心,感佛照身,其豈不佑吾哉?念此,稍靜。夜抵稻城,神倦力潰,累添衣,入睡。次晨清明,日光流暖,吾氣色微復,結舍友偕往亞丁。山途跌宕,驟雨復晴,忽逢礴貫長空之虹,繽耀山巔寺群之上,儼如聖畫,吾痴,幡明,如承神旨,心平如鑒,亦不復憂,始萌歡游之意。其後種種所遇非凡仙景,無以言說,概之曰:當吾閑逸於映金之青楊林,仰謁矗雲之雪山,騁觀驚魄之繁星,終得悟:非遭所困不能深會生命之渾曠,不能覲見世外之大美。大美者,生之極求,以死易之有何懼焉?吾此生誠逐光明,欣欣向榮,一往而情深。每念於此,無不得新生之感,悲喜泗橫,無以深言,舒舒然付諸笑談。


張佳瑋的格式比較不錯,我續一下貂。
古代書分經史子集,
1.《經》部可以看《詩經》、《尚書》等,能學到古雅的詞語,作為積累,散文駢文、白話文言都能用。《十三經註疏》一類的小學(文字學)著作,除非專業或愛好,不必看。

2.《史》部較為複雜,建議以二十四史為核心,不必看完,看到能模仿語法(行文方式),了解文言文說一件事及說一個人的「套路」就行。這裡積累的典故也可以在文章裡面使用。其他稗官野史不足為訓。

3.《子》部涵蓋更廣,就是諸子百家的著作,如果願意拓展知識面,倒是可以看,但執行起來比較困難,三教九流的代表作只看一部也要耗時不少,但之後對於寫文章用典有不少幫助。另外,蒙學,也就是啟蒙教育課本也在此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弟子規》(就是怕看了影響價值觀啊囧···)。學習詩歌可以看看《聲律啟蒙》,教人怎麼押韻、對仗的。有一點基礎後,就要看《平水韻》了。

4.《集》豐富在文人們的詩詞歌賦,分開說吧。
《唐詩三百首》要看,學的是自然,自然的抒發情感,自然的遣詞造句,遵守格律,卻不為格律所縛。
學好律詩,從內容上來說,【學情感的抒發,可以看李白;學景物的描寫,可以看王維;學事情的敘述,可以看元稹、白居易;學字詞的斟酌;可以看賈島、孟郊;學語法的精妙,可以看李商隱;學典故的巧用,可以看李商隱
從形式上來說,【學五言、可以看劉長卿;學七言,可以看王昌齡;學歌行,可以看《代悲白頭翁》、《春江花月夜》等;學起承轉合,可以看杜甫
PS:唐代詩人著作豐富,以上只是將他們特徵化,並不代表他們只有這一項優勢。

。《宋詞三百首》可看可不看。推薦看南唐後主李煜(南唐二主集)的,李煜的詞也是自然,閑愁是自然的抒發,濃愁也是自然的抒發,同樣是遵守格律,卻不為格律所縛,少有矯飾的痕迹。但又不是大白話,因為用詞文雅的。文雅,但不生澀。相比之下,柳永姜夔就顯得匠氣太重,雕琢的痕迹重,我以為跟秦觀一個水平,在溫庭筠之上。

。賦分為大賦和小賦,都是用四六體,即駢文寫成。流行於漢魏六朝。
【大賦】篇幅浩大,用典繁複艱深,字詞古雅,多為諷諫所作。閱讀困難,難以學習,以司馬相如、班固、楊雄、張衡為代表
【小賦】篇幅較少,用典繁複較淺,字詞古雅,多為抒發個人情感所作,閱讀較難,較難學習,以潘岳、陸機、江淹、庾信為代表。

相要寫古代那種體面、高雅的文章(即駢文、四六文),以上呈奏章為代表,一般會收錄在當過高級官員的個人文集里,格式和用語的要求都很高,並且要求用典(看《經》、《史》部的用處就在這裡)。如表、贊、碑、銘等。

另外,四大名著都不是文言文,是白話。不可以作為學習文言文寫文章的範式。


前方大量乾貨,長文預警。

第二次更新。

————————

終於找到這個問題了!!!個人親身經歷解說!教大家速成文言文寫文言文的方法!


先來個目錄——

1、導語和廢話

2、幼兒園級別——縮

3、文言文寫作常識

4、學前班級別——文言文常識運用

5、小學級別——常用結構


1.導語和廢話


我個人強烈建議,

沒事做不要寫文言文,也不要信任何網上傳的所謂的文言文。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現代一般寫文言文的主要是三種人。

1. 文言文愛好者。(對文言文有一定研究且熱愛文言文)

2. 段子手。(功利化較強,一般比傳播或裝比為目的)

3. 國學大師。(仰望……難以揣測)


對於第三人類暫且不論(要論我也沒那個本事),前兩類人寫的文言文基本都不是文言文,沒啥看頭,不如看古人的。

同樣,我勸奉前兩類人,最好不要寫文言文,尤其是第二種人。為啥?往下看就知道了。

好了不廢話,接下來教大家一種速成文言文的方法。


2.幼兒園級別——縮

先上段文言文。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劉歆《西京雜記》


譯文: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居家有蠟燭,光線卻照不到他家,匡衡就鑿穿牆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來自百度)

看這兩段話,文言文給人的感覺是啥?

短。

不計標點,原文31字,譯文53字。

好,我們知道了個道理:文言文語言很精鍊。

請注意,語言很精鍊的東西不一定是文言文。但是我們可以利用這點性質,寫出像文言文樣的東西。

對比下上面那段文言文和譯文,(以逗號為分隔計算)文言文中第二句少了狀語「家中」,第三句以「不逮」兩個字作為「光線卻照不到他家」,第四句多次出現單音節詞譯雙音節。

是不是感覺省略很多結構,用了很多代詞?

就這樣,我們得出了速成文言文定則一:省略一切能省略的。

口說無憑,舉個栗子。

把下面一段話改編成文言文。


我昨天晚上好無聊,忍不住擼了一把。


「我」,主語,省略。「昨天」,狀語,省略。「好無聊」,字多了,換。「忍不住」,省略。「了一把」,省略。

這樣,就變成了——


夜甚閑,擼之。


同樣,我隨便換個話題,都能轉化成文言文。


例如:

次日雨驟。初莫晦暝,星月不見。俄而涼風送爽,輕雨拂窗。忽聞雨墜之聲,迎窗而望,但見萬千遊絲飄飛,恍若塵靈。

(在下才疏學淺,僅舉個例子,寫得極差,領會意思即可,仔細推敲還請大家見笑了)


是不是有一丟丟文言文的味道了?

恭喜你,寫出了像文言文一樣的東西。雖然很短,但沒關係,依葫蘆畫瓢可以繼續拉長。關鍵在於,我們又得出了速成文言文的中心方法:先寫出現代文,再改編成文言文。


就著良心說聲,我前面之所以說普通人寫的文言文不是文言文,就是因為很多人寫的文言文都是在心裡想好現代文再翻譯過來的。如果你是這樣寫的,除非是國學大師,寫出來的東西都不會是純文言文。哪怕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出現過「須臾,蛇不見了」這種近乎口語的敗筆,也比普通人用得再熟練的之乎者也要好100倍。誰叫人家古人呢,惹不起。


就是這樣。

留點課後作業。

請問,「你知道嗎」,翻譯成文言文是啥?


——2015.9.25更新


——————————————————————————————

3.文言文寫作常識。


可能有人注意到,上面我在句子裡面換詞的時候不僅僅是把句子縮短,還換了一些詞。這說明,文言文的創作不僅需要縮,還需要換。

速成文言文定則二:把一切白話文的、口語話的內容換成文言文用法。

一般來說換分為三類:字,詞,句。其中詞的用法和字類似,就不細講了。


(1)字

普通人一提起文言文,首先想到的都是「之乎者也」。這無疑告訴了我們字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舉幾個栗子。


我:余,愚,己,吾……

你:卿,爾,汝,女……

唉:嗚呼、噫、矣、嗟夫……


如果你對文言文稍有了解,應該知道以下用法:

「之」字,可做代詞、助詞去讀、賓語前置標誌、動詞……

「夫」字,可以用在議論之前。

……


那麼你把用法全部疊起來,然後往要寫的東西裡面砸,基本上就成功一半了。


再來一顆栗子。

我洗了手,感覺很困。我覺得這件事還是挺費神的。

漱之,乏。夫是之勞神也。


「是」在這裡做「這」解,「之」作主謂去獨解,「也」作判斷,「是」解。


這種時候,你追求的就不該是「漱這個字在這裡這樣用對不對」,而應該在意如何用亂七八糟的文言文知識寫出有味道的東西。

(其實真正應該關注的是這句話內容是不是和第一個栗子接起來的……)


好了,到這裡肯定有人要開噴了。你這翻譯得不對頭啊?「漱」一般作漱口、沖刷解,作「洗手」解有依據嗎?「乏」應該是沒有精力的意思,比「困」要籠統。「勞神」是指勞損心神,而原句的意思是「損失精力」,你這怎麼翻譯的呢?


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

不要在意那些細節。


這些東西,一些類似詞用法的好壞,可能連你自己都不知道,就別談那些一目十行看完了說兩句nb然後有人的朋友了。

這也就是前面我為什麼說前兩類人寫的文言文不值得看的原因之一。

因為知識儲備根本不夠。


你知道「之」這個字的很多用法,且能說出來,可是百度上關於這一個字的解釋就有兩百個字。

你知道「夫」這個字可以表議論,可是還有更多的表達法都了解。在白話文的觀點看來並無大礙,可在文言文里就是錯誤的最高境界——錯都不知道錯在哪裡。

中華浩瀚五千年歷史,其中白話文是從上世紀興起的。文言文中的知識,豈是背過幾篇課文就掌握了的?

可能在白話文上你已經可以小學畢業了,而在文言文上還是你父親體內的一些蛋白質。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結論。

速成文言文弊病一:牽強附會,自以為是,且不會有人指出缺點。

錯了,得到的卻是讚揚。

其中的問題應經不需要多說了吧。

(2)句子。

幾種常見的句子(小學文言文知識儲備)。

倒裝句。

太多了,略。

省略句。

前面講過類似的。

判斷句。

者……也……


感嘆句

一般正文寫完以後,在結尾都可以出現幾個嘆詞。一般是獨立成句或者放在句末。


例:

嗚呼!勞神傷精此事何得呼!


古嘆詞是古語中表示語氣的詞,其中有一部分用法現在已經很少沿用。所以在恰當的位置使用恰當的嘆詞,可以大大增強全文文言文的味道。

嘆詞的作用,原本是正常的抒情,現在變成了增強文言文味道的工具。


速成文言文弊病二:敗壞古文風氣,違背語言原則。

沒有那種思想,卻只通過用法達到那種文學味道,這與文字的本質背道而馳。


4、學前班級別——文言文常識運用

綜合以上種種基礎,再翻兩篇文言文鑽研下,可以發現一些很實用的東西。


(1)感嘆句用法。

參見上文。


(2)同詞連用。

可能有標準的語法稱呼,我不是很清楚,反正在學文言文的時候有這些印象。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記》):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清榮峻茂(酈道元《三峽》):水清、樹榮、山高、草茂 。

這是什麼用法呢?就是把一些同類的事物,用非常簡短的語言(基本上是一個字)概括到一起。
轉換成寫文言文方法就是,打破常規縮句子的極限,大幅提高精鍊程度,同時可以讓提高逼格而且很少人能看懂。
其實話說過來,「蒙」作"覆蓋"解,「絡」作「纏繞」解等等,這些用法沒有作者本身的創新成分我是絕對不信的。原作者不過是抓住事物特徵,再通過書面用語表示出來,不一定全都是標準的古人用法。
那麼從強盜思維來想,我也是人,憑什麼不能也自創些類似的用法呢?
其實你是不能。
你沒有那個學識,讀過的文言文比古人少。
更重要的是,你以寫出文言文為目的,態度本身不端正,還談何所謂創新?

(3)四字假駢文。

比較標準的駢文體在古文里非常常見。有的不是駢文體(聲律或者對仗不對)但是也粗略放在一起吧。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柳宗元《小石潭記》)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看看這些用法,有沒有覺得很高大上?別慌,看看百度怎麼說的。

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古代漢民族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1] 。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來源百度)

你可能會看到,有什麼「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全部都別管。
假駢文基本上就是把要表達的內容換成四個字的。
好處在於,看起來很有震撼感。
僅此而已。

好,我們先不談什麼四個字了。
我問你,「駢文」的駢怎麼念?
不會念的自覺到牆角罰站。念成「bing」的也自覺。

(4)復用。

「為坻,為嶼,為嵁,為岩」。——柳宗元《小石潭記》

這種用法也蠻常用的,相同的句式排列在一起。比較簡單,跟排比句有點像。就不細講了。

(5)壓假韻。
這個是重點!!!注意!!!
非常常用,隨便翻首流行歌到處都是壓假韻的。
比如某首比較有名的歌詞:

看我流淚,你頭也不回。

以及各種隨便點開首歌就能看到的。

夜空中最亮的星 能否記起

曾與我同行 消失在風裡的身影

我祈禱擁有一顆透明的心靈

和會流淚的眼睛

給我再去相信的勇氣

哦越過謊言去擁抱你

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裡——《夜空中最亮的星》

再來一首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

只剩下麻木的我

沒有了當年的熱血

看那滿天飄零的花朵

在最美麗的時刻凋謝

有誰會記得這世界

它曾經來過——《老男孩》

押韻,俗稱「讀起來蠻順口的」。個人理解是通過相同的音調達到迴環往複的效果。

聽起來挺神奇的吧,原本單一的文字,加上了一條叫做「音調」的維度後,變得更加有趣了。

不要覺得押韻是很難的事,事實上最簡單的押韻在我們學前班的時候就學過。

沒錯,就是學聲母韻母的時候。

再怎麼無知,聲母韻母總知道吧?這都不知道?那拼音總會寫吧?

拼音都不會寫?那我真是沒辦法了。

我們這裡說的押韻,是指把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換成同樣韻母,就押韻了。

比如:

昨晚在家,來了一發。

(剛才要給大家舉例子,就忍不住多寫了兩句。結果看了一下發現實在太污了……就還是刪了,寫兩行大家腦補一下就行。)

以上舉出的種種歌詞,絕大部分都用上了押韻。事實上,幾乎所有流行歌曲都是押韻的,連英文的都壓,不過跟中文的似乎有所不同。

然而,大多數流行歌曲的歌詞有點兩個要注意的地方。1.可能出現換韻或者多韻的情況。比如上文中《夜空中最亮的星》這首歌就有「ing」和「i」兩個韻母。2.同樣,絕大部分的歌詞都是在無腦押韻。就是圍繞一個中心主題,找一個韻,然後把辭藻往上面堆。相當多的歌都有這樣的毛病,包括很多經典曲目。


另外很多偽文青都喜歡用押韻寫詩,再加上一些書上抄來的辭藻、意境、思想,可以顯得蠻文藝。後來這樣的人多了,形成了一個圈子,

叫做古風圈。

算了古風圈其實還是有不少文化內涵的就不繼續黑了。


說到這裡,可以給大家推薦兩首歌,適合「文青」聽的。另外大家也可以看看別人的辭藻和韻調。

《離殤》小5

夜未眠 寒月翩翩

起舞弄影掀閨簾

入夢間你容顏迷亂雙眼

誰的淚花染筆硯(有誰憐)

千縷絲素雪連天(迎風結繭)

行書箋思念無邊(朝暮剪白髮添)

離歌濃烈風消雲變淚色半尺見

往事如煙 相思難解愁上眉梢尖

還有一首不錯的,可惜歌詞重複過多了,顯得有些膩。

《釵頭鳳》薛之謙

有人在兵荒馬亂的分離中

折半面銅鏡

漂泊經年又重圓如新

有人在馬嵬坡外的夜半時

留三尺白綾

秋風吹散她傾城的宿命

有人在乾涸龜裂的池塘中

見鯉魚一對

用口中唾沫讓彼此蘇醒

有人在芳草萋萋的長亭外

送情人遠行

落日照著她化碟的眼睛

(這估計是薛之謙在某乎上被黑得最狠的一次……雖然我還蠻喜歡他的歌的)


還有首也不錯。雖然詞依然散散亂亂,但好歹也算是敘事了,就是不夠直觀。

《牽絲戲》銀臨aki阿傑

嘲笑誰恃美揚威

沒了心如何相配

盤鈴聲清脆

帷幕間燈火幽微

我和你 最天生一對

沒了你才算原罪

沒了心才好相配

你襤褸我彩繪

並肩行過山與水

你憔悴 我替你明媚

通過以上栗子,估計不少人已經對「押韻」這個詞有個大致印象了。

不就是讀一下換個字就完了嗎?


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

以上所有歌詞的押韻,全部都是小打小鬧

真正的押韻,藏在詩詞里。

真正的押韻,對句子中每一行的每一個字都有要求。就算是韻腳也有什麼「陰平陽平」的區別。有的時候還有補韻等等情況。而且古語有的讀音與現代漢語不同。

音律有多深奧呢?

舉個栗子。這個是詞牌名《江城子》的格律。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估計又有不少人要說,切,我《江城子》填了幾十首了,格律八百年前就背下來了。

那我問:為什麼要這樣壓韻呢?

音律裡面學問相當大,日常的讀音裡面其實有很多東西。如果學得多了,甚至還可以「自創詞牌名」。

那我們正常人怎麼學到這些知識呢?未必還一個個百度?那學得到啥?

一般來說,如果是文學系的同學。以上所有知識大學老師都會講,而且講得更細、更準確、更系統。

真不是我說,雖然自己還沒上大學,但是真心感覺大學裡面會學到相當多的知識。初中做修改病句題目的時候,我按新觀察上的方法把句子結構一個個剖開看,發現一大堆符合日常用語但是不符合我所認為的語法規則的情況。我問我語文老師,他對我說:「上了大學,關於中文的語法規則會專門有一個字典那麼大的書,就講那些內容,現在先別糾結這些。」他還說:「你不是喜歡寫詩詞嗎?到了大學會有專門關於韻律的課,各種知識要上很久。到時候你就什麼都知道了。」


就講這麼多吧。韻律這塊,複雜而又玩爛了。

對了,有個要注意的地方。不要強行押韻。

否則打臉啪啪啪的。

比如這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44878/answer/75897358@董士達

本來我就想寫這些,不過真的有一些名句,不給大家看可惜了。
一秋一秋九一八,可憐國人就要發。
——題主《九一八有感》
千秋如水水如煙,只為夢中的明天。
——題主《秋窗風雨夕》
別說,讀起來還挺順,題主可以考慮將來去寫廣告詞,不比寫詩有前途多了?

這樣的詩詞還拿出來秀,典型的找死不找地方。

(6)引據論典。

這個正常人都懂。也非常常見。具體作用可以讓自己的文章顯得很nb,沒文化的噴子都不敢噴。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句表示詩人自己在心境茫然之中對從政仍有所期待。(來源「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_好搜問答,侵告刪。)

各種典故都可以往上面砸。

但是,有兩個地方要注意。

1.千萬不要用用爛的例子。

比如什麼李白杜甫毛主席,葉公好龍守株待兔。

一切「別人一看就知道」的例子最好都別用。

相反,你最好用一些「不是例子的例子」。

比如,我有位朋友,他形容唱歌時寫道——「移宮引商」。

看到這個詞時我瞬間懵了,咋沒見過這成語啊,一搜,哎喲百度都沒有。

後來我才知道,「移宮引商」是化用宮商角徵羽。

我去,簡直智商碾壓。

2.千萬不要出現任何有關現代漢語的東西。重要!

舉例子。

吾夜讀馬克思列寧主義,忽有所感,遂記之。

昨日做一三角函數題,忽有所感,遂記之。

這都是非常愚蠢錯誤。

文言文是過去經典。把一些現代的內容粗糙地融進去是非常愚昧的行為。

當然,似乎高中語文教材的選修講古詩詞的那一本,裡面有個清代的人就用古體詩寫現代事物,而且非常成功。但是別人是精雕細琢了的,與這種「現代文和文言文雜交的狗屁不通」是截然不同。

(7)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

基礎。不講。
——2015.10.22.更新
——————————————————————
——2015.12.26. 更新了壓假韻、引據論典板塊。
PS.一晃兩個月過去了啊。當時剛剛進入高中,現在三角函數都快學完了。
每天累得要死,一直沒時間更。今天考完了月考,有個小間隙。看到贊數和評論區留言才過來更了一下。
——————————————————————


俗話說:「熟讀*****,不會那啥也那啥」是吧,如果不知道讀哪些書的書,先看古文觀止。還可以加入社團,提高自己的興趣,閑暇時心中也要時時挂念著它,可以先提高自己的白話文的寫作水平,有一套書很不錯,學習寫作很有幫助,外文翻譯過來的,有贊後找到附上。
還有不要想著一蹉而就,都是要由量變的逐漸積累才能達到的,再問下題主是心血來潮還是真的想學,再說現在古文衰落,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不多,比較好的是寫點半文半白的,你看高考滿分的文言文作文有幾篇?如果想看文言文滿分作文,在我的另一個回答中有,附鏈接:是否應該取消中小學強制性文言文學習? - 鍾旭偉的回答


既然Ma老師出現了,我也還是添足一下吧。俗語有云:「之乎者也矣焉哉,學會用了是秀才。」,文言文寫作的入門在於虛詞的運用。開始學習要注意怎樣使用虛詞,基本的材料就是張公子所列的,多讀總結規律,然後套用句子就可以了。再往後是文章的結構,寫文章大致三類:議論學唐宋八大家,敘事學左丘明太史公,抒情可以參考各種詩話。至於辭章,就要靠遍覽經史子集平時積累了。


1.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先秦諸子,秦漢. 才是文言文.
2.唐宋八大漢,明前後七子,公安派,歸有光,清桐城派的文章, 都不是"文言文". 是仿文言文.
3.古白話和文言文是兩個獨立的體系.
文言文才是正統漢語, 中國漢語史的"文言分離"也始於五華亂華,古白語的產生.
古白話在五胡亂華,南北朝之開始發展. 是現代漢語的祖先.是偽漢語. 四大名著,唐傳奇的文章,是古白語.不是偽文言文, 更稱不上文言文.
中古及中古以後,漢語言史上,寫的文字是"文言文", 而口語說的語言是"古白語".口語環境已變化了.
4.近代提出的"我手寫我口,的言文一致運動中,徹底放棄了,文言文.. 說白話,寫白話.
5.要學文言文,最好要搞本"上古漢語語法",對語法有一定了解,文章一定要選先秦諸子和秦漢文章.
千萬不要搞唐宋八大家,明歸有光,前後七子,清桐城派的文章, 那不是文言文,是仿文言. 從五胡之華,中國已沒有說文言的口語環境,怎麼能寫出好的文言文. 但這些人能在說古白話的語言環境下,寫出如此好的文章,已是難得了.
打個比方,讓現在的英國,在英語的語言環境下,寫拉丁語的好文章,那得非常大的天才.
6. 上古時期,漢語是文言一致的,口語說文言文,寫的也是文言文.
上古漢語是有複輔音的,gl-這種的雙輔音. 到中古漢語時,全是單輔音了. 而入聲的消失,主要歸罪於金元時期,中原及以北被淪陷了約300年.
7.古漢語是個不科學的稱呼. 學術一般分,
周秦漢為上古. 隋唐宋(北宋)為中古.明為近古
.五胡亂華,金元滅兩宋,滿清入關,我自己習慣列為淪陷,偽朝時期. 外族的入侵,對漢語的影響(胡化)非常大.
8.&<戰國策&>主要是先秦縱橫家的文章,氣勢磅礴! 很能悅服人,讀起來很有氣場...做市場公關的人要好好讀下.
漢朝賈誼的政論文《過秦論》、《論積貯疏》、《治安策》歷史地位極高..公務員,領導的文秘之類要好好學.

===================
@李子樹
大唐的詩都在唐韻韻書的基礎上,隋朝漢化的鮮卑人陸法言,取金陵和洛陽沒有南染吳越,北雜胡虜的語音,最大限度的保持以前語音為宗旨編寫了《切韻》.無論語音,還是語法,如果是自然的變化,無可厚非.但是五胡亂華時的300年的動亂,這個語音的變化是有相當大的被動的成份.那時的五胡,遠強於現在的歐洲的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北非和黑人的難民種族對歐洲的衝擊.
這跟談戀愛一樣,被強姦和自由戀愛是一回事嗎?

如果對文言文文章感興趣,最好還是五胡亂華之前的,先秦,兩漢的文章.這是上古漢語.
如果對語音感興趣,可以好好研究&<切韻&>,中古漢語的語音是可以復似出來的.但是上古漢語的音,目前很難.
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只是寫得比較好的仿文言文,完全比不上春秋戰國的諸子文章. 但這種仿文言文,在當時也是很難得的. 很多寫不出來.越到後面的朝代基本文言文水平和大家的產出越少.像歸有光,桐城派.那更是比不上春秋諸子.
像唐宋元明清以後的小說,傳奇,比如&<三國演義&>那是古白話,根本不是文言文的範疇之內.

====
@張懷安
京東,噹噹上搜"上古漢語語法"出來一堆.上古語法語法史也值得買啊,對一樣東西感興趣,花個幾百塊錢買幾本,十幾本書根本不算什麼成本.比起外面跟狐朋狗友吃一頓飯值多了. 而且書是可以一直保留的,還是固定資產. 記住,永遠不要心疼買書貴.


一些小文章 - 遠東軼事 - 知乎專欄


今早偶然翻出了研究生畢業的時候給好友寫的臨別贈信,感覺幾年前的自己也是挺油菜的么,哈哈~話不多說,供君品評~

正文:

今晨得卿傳訊:忽覺七月不必歸。餘震之,此意即五月十一乃終別之日,心有戚戚焉。

余與卿相識甚早,相知略晚,期間大好時光,皆被我二人搭砌階梯以互通心跡,矯情否?羞澀哉!然終得以把酒暢談,雖時日尚短,仍慶緣分於此。此篇小品卿曾求之,然縱無囑咐,福已決心作而敬上。

卿乃心慈之女子。有感於世事,淚點甚低,每每聊至傷心處,常為之動容。對他人之關懷常記於心間,送別邦立之時猶可見得,依依不捨終難別。觀余迄今所見之人,感情粗獷者十之八九,細膩如卿者不過一二。

卿乃心善之女子。卿之淡然大氣吾常贊之,對余及眾夥伴之誠意相助,尚存於心。卿比余年長,見識頗廣,對各路人士,皆能明其心意,雖有不善者,亦能寬容之。一雙似笑丹鳳眼,猶似桃花,深入人心。待發散於肩,別至耳後,堪比漢代佳人子,余常嘆看似賢妻良母狀,猶蘊知書達理意。

卿乃感恩之女子。余乃不知足者,常欲求不得之物,無視囊中所有,遂常糾結之,憂慮之。卿知福惜福,常感恩上蒼之所賜,盡己能,安己樂,深悉生活之道。畢生常懷此念,幸福必定常伴心間。余觀卿之人生態度,常思之,揣之,得以解惑,受啟。

吾與卿得以相知相識,互通心意,實乃欣喜,近日常常憶起交談之際,聽君一席知心言,勝吾冥思千萬遍。然相見恨晚,自古無情多別離,奈何相逢不知處。終難避之。

謹祝卿謀得一職,順利清閑,注己之心,傾己所學,得意自己,惠益他人。

重身體而輕名利。卿必了已,余多嘴哉!

一切安好。

附:

卿常哀己樂趣不足,願得有趣之人相伴。然卿可知,若得相互中意之人,其必惜汝全部,無論長短,視為可愛之處,若非如此,斷不必托之!

覓得意中人,

此心換彼心。

萬般俏皮狀,

只為更識君。


我且將題主說的文言文,理解為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大致說來它有兩個系統:一個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言;一個是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古白話。」 ——選自王力《古代漢語》緒論

相對而言,文言更難懂,即使現在寫出來,難免曲高和寡,打擊積極性。所以建議可以從古白話文寫起。附遊記一篇,後見思路。
***********************************************
美國西部遊記(名字有點兒大,其實就三四個景點)

西部遊記,非西遊記也。
辛卯初冬,洛城黃昏,北美十人,恰趁夜色,打點行裝,驅馳二駕,悄然出行。

始上高速,電話不止,亦弗能探清吾等行蹤,低調也。不覺燈火稀疏,夜色漸濃,遠離城邦。冷風瑟瑟,至途中客棧以避之,亦蓄銳焉。

翌日破曉,窗外遠山白雪積峰,然盡忘寒氣襲人,聚眾擺造型于山前,初作合影留念。按圖前行,穿山越嶺,馳騁曠野,於茫茫沙漠中迎世紀之光棍節。時有小坡低谷,猶過山車,吾甚懼之。

日中,至死亡谷。路邊泊車者甚眾,問之何事張揚,答曰:未時可觀盛裝古駕。吾等欣然前往,及入牌坊,即有歌者撫琴而高唱。身旁老嫗搭訕,問之風格,乃云:鄉村民謠。民謠者,歌民間之軼事也。觀畢,行將不遠,偶遇馬群,與主人閑侃,其雲出行已六日,遍訪仙蹤而至此。願償吾之夙願,登鞍上馬,開懷揮鞭。連聲道謝,作揖惜別。

繼而行之,遙望前方白光耀眼,似湖光粼粼亦似雪地皚皚,待近觀之,乃鹽田也。觀之牌匾簡述,乃北美最低點。吾等刨坑而立之,曰:謬矣,此實為最低點也。

天色漸晚,吾等未敢稍作停留,直往駐地。一路朵頤,猶倉鼠耳。途經麥當勞,索熱水二壺及刀叉若干,泡麵也。警車呼嘯,不厭而三顧,燈光之由也。終至客棧,其身睏乏,無心覓食,復泡麵焉。

忽覺天已大亮,倚窗遠眺,松樹成林,日光映雪,林中木屋安詳,落葉靜美。匆匆餐畢,徑往太浩湖。世間萬般風景,吾尤愛山水。山中積雪不化,湖面碧石在底。登山高而遠眺,臨湖深如海藍。

及至入夜,遍尋賭場,吾欲豪擲二刀,然察老虎機貪婪之性,終未喂之一厘一毫,乃返駐地。月黑風高夜,殺人遊戲時。笑里而藏刀,殺人於無形,安能辨我是匪警?夜愈深,意正濃,廝殺過夜半。

飽睡而晚起,且行且停,又途徑一湖,眾人極盡造型之事,定點而攝,或坐或立,或躺或倚。
終究披星戴月,歸艾爾蒙地(EL MONTE)。
***********************************************

中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古漢語詩詞和文章的學習積累,從辭彙量上來說可以開始寫一些類似以上的遊記。

如果要專門學習寫某類體裁,比如古體詩歌,那麼學習下王力的《詩詞格律》之類的教材。

或許任何一項技藝的煉就過程,都會歷經三個階段:模仿、吸收、創新,不斷地在實踐中循序漸進這三個階段,古代漢語的寫作也如此。
模仿:找到喜歡而擅長的風格,然後大量閱讀和模仿該風格領域中的上乘之作。(沒找到的可參考金克木推薦的閱讀順序)
吸收:在大量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吸取裡面的寫作方法(可參考《文心雕龍》這部大作),期間對於字詞、句式的理解也會增加。
創新:多寫,磨練文筆。除非確實需要,否則不要去想著引用前人的句子。

另外,關於寫作過程中的美妙,陸機在《文賦》里描述得非常透徹,且文采斐然,流傳千古。


建議從古文觀止開始吧


可先從白話文培養預感開始,熟讀《三國演義》

有興趣可查閱我的專欄:
《趙錘傳》 - 第一回 趙家口矯詔比武 如廁里狹路相逢(一)https://zhuanlan.zhihu.com/zhaochuizhuan/22735988


學文言猶如學洋文。大約如此——

——————————————————————————————————————————

1.文字上是相同的,只有生僻與否的區別。
2.問題在於【凝詞】【連句】【成文】

就是詞法,句法,章法這三部分

——————————————————————————————————————————

王力先生的功力足夠深了,但是是以西方語言學角度去揭示我國的古代漢語規律。

比如——

劉備,天下梟雄
【判斷句】
LiuBei is a hero with Ambitions.
如果是我大概會這麼翻譯。

但是標配句法大體上應該是——

XX,XXXXXX
用日語格式大概是相同的——

XXXXXXXXXXてす.

————————————————————————————————————————

但是古人不會,也不可能這麼教學。

————————————————————————————————————————

1.從讀開始。
2.從句讀開始
3.從仿寫開始
4.寫多了自然會了。


不要相信哪些出口就「絕對化」的答案。
如果想要學寫文言文,推薦一個去處:新文言論壇。
裡面有一些還可以的作者,也有版塊專門指導新手練習寫文言文。


要寫好古文,
當然要先能讀懂古文,
多讀、多寫、多練,
自然而然就越寫越好了。
——————————————————
吳明毅
營銷人、媒體人。
原創微信公眾號:吳話不談
微信號:wuhuabt


入門 《古文觀止》, 進階 《昭明文選》。

或者學主席,用心鑽研《昌黎先生集》,寫得一手好古文.


年初於某古典文學群閑逛,有群友發一文言文習作,據言為祝其師壽誕而作。於是乎老夫心血來潮,聊作評點。今貼出以饗眾位,以期教正於大方也。


【原作】:
劉晶者,吉林人也。初,自吉林赴杭州伊頓書院樹立師幢,薪傳至今,育人無數。晶數論精妙,代數幾何立方,任飛馳騁。於課堂中,發方程微義,以澤諸生。晶教
學一絲不苟,舉重若輕,常澆注心血至渾然忘我,心外無物。領導某公嘗贊曰:「甚具范兒。」各方亦佳譽如潮,舉校師生家長皆愛之敬之。
眾學子遂慕其師風而來。常蜂擁至晶辦公室,向其問學求教。晶皆從容應之,來者不拒,慨然以教。受惠之學子多如牛毛。晶辦公室常門庭若市,蔚為一奇觀也。
晶朝耕暮耘,工作認真盡責。並屢於雙休及節假日返校備課或工作。此豈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乎?!乃堪稱良師典範,仲尼傳人是也!暉耀德馨,智高品潔,堪比清荷永流芳也。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余聞劉氏名,想聽其課。劉子文脈,傳於杭城,宗風丕振。致志育學,師範長存,可謂至賢矣!


【老夫評點】
呵呵,為生人列傳,老夫未之聞也。愚見以為,贊師之作,以其尚健在之時,大可擇他體以作,若自覺功底尚可,不妨以駢儷為之。
既為同事,則亦師亦友,其著眼處,當與以學生為之者不同。觀子是篇,硬傷或存多處,若已發布,恐失已成,尚未布發,可再仔細斟酌一二。
劉晶,吉林人氏,教書育人數十年,桃李滿天下。今幸得與其共處,亦師亦友
執教九章,所涉既寬,代數幾何,數論立方,方程微義,任意翱翔。其尤工者,當屬數論也,雖景潤在世,或可相伯仲也。
其於教學之狀,雖為一絲而不能苟也,其於育人之態,心力俱注,多渾然忘我,
文言文,非隻字詞之功也,其自有氣神脈動之精妙處,當自揣摩把玩,方可悟其精髓,為我所用。呵呵,心血來潮,聊發數語,惟期拋磚引玉,群內諸君但凡有一毫之獲,則老夫之慰也


《王力古代漢語》打基礎,把例文常用實詞全部記住
《古文觀止》(歷代最優美的散文大集合)提升,張口讀,把古典文章的韻律節奏感讀出來
二十四史的《三國志》(別瞪眼睛)不難,通讀一遍,全部讀完,古文的語感有了,語法辭彙也熟了。
《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是基本吧?
《孽海花》《鏡花緣》《儒林外史》就隨意

《王摩詰詩集》《陶淵明集》《杜工部集》《阮籍詩集》《鮑照詩集》讀個一百遍便不愁成不了詩翁了

(這個是紅樓夢裡說的哈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維基百科為什麼會有文言這種語言?
文言和白話的美學意境各有什麼不同?
《滕王閣序》有哪些不足之處?

TAG: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