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譯速記如何練習?
【BTI學生,交傳尚可,目前練習同傳中。有過大型雙語主持及活動現場口譯經歷,做過美帝高校訪問團來武大的座談會翻譯,多個國際夏令營志願者。
首先斗膽說一句,上海中口和高口這種可以做好充分準備的口譯考試,過了並不能說擅長口譯或是在這方面基礎過硬。除了catti2這種專業口譯之外,中高口就跟托福一樣,專註兩個月背下分塊辭彙,刷刷真題,即使非英語或是翻譯專業的學生也可以通過。
就我個人為數不多的經歷來看,真正過硬的口譯除了要經過系統的筆記法、短期記憶訓練之外,還需要良好的身心素質,要知道在電腦前練口譯和真正上場完全是兩回事。
簡單地分點羅列一下→_→
1、保持訓練量,聽譯材料要多元化。比如我們專業課中的英漢視譯和口譯基礎,在開始時都拿國內外領導人的演講和致辭訓練,導致一學期下來,外交、經貿方面的語段十分熟悉可以張口就來,但是其他方面諸如文化、旅遊、法律等就比較薄弱。當…當然,之後每一板塊都會有一門專業課專門訓練……淚。
口譯的語感和反應速度真的是三天不練,自己知道,一周不練,老師知道,一月不練,自己都想對自己說一聲你個渣渣……暑假過後真實的故事。
2、學過筆記法的速記符號系統後,不要拘泥於速記,畢竟做口譯時的目的是翻譯出儘可能完整的信息點,而不是展示完整的筆記。用你自己的方法記下信息點,同時注意培養短期記憶能力。比較好的訓練方法是聯想記憶、動態記憶等,詳細參見蘇偉 鄧軼編著《口譯基礎》。
3、無時無刻都要培養口譯意識……比如我們宿舍都是刷劇黨,有時候日常對話都會突然轉換成英語,或者提到某個話題某個詞條會討論這要怎麼翻譯或是用一種蛇精病的方式簡單粗暴地表達意思。在生活中做好儲備十分重要。然後你就可以在應付臨時口譯場合時,稍微不……額不那麼戰五一點。印象最深的是我有次主持一場音樂會,弦樂四重奏,四位演奏家都是外國人。當時只準備了雙語串詞,完全沒想到演奏結束後的跟觀眾互動提問環節需要口譯。為了防止排風扇的聲音影響樂聲,大廳里未開暖氣,零度的天氣我穿著小禮服,腦子已凍木還沒有準備速記本,觀眾的一大串話也不會停下給你翻譯的時間……還好氣氛很輕鬆,在場學生也都能聽得懂大意,只要翻出信息點即可,但事後還是覺得自己既不專業,十分戰五= =
4、【2015.3.15補充…】3.12在DKU有一個Empire and Language International Workshop,我是翻譯之一…因為前來參加研討會的學者來自中美日韓,很多人都精通四門語言中的三種,因此現場翻譯的任務是,用英語翻譯討論環節的問題,教授們可用自己的母語回答,精通多語的教授們再幫助溝通。但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我負責某位台灣教授的發言,但她是唯一能聽懂英語卻只能用日語或中文做演講的教授……於是……我完成了一次木有譯前準備的臨場交替傳譯。在場很多教授都是這個領域精通三語或四語的專家,因此後面他們的討論環節完全不需要翻譯只是彼此溝通,但演講正文需要翻譯是對演講人和其他教授的尊重。因此雖然感覺自己在班門弄斧,還是盡最大努力完成了十五分鐘的交傳。教授十分interpreting-friendly,幾乎三句話一停,所以有驚無險……下場後,同為志願者的同學表示你好厲害,她說的中文因為專業性太強了我都聽不懂你是怎麼做到立刻翻譯成英語的→_→我表示我其實也沒意識到剛才說了什麼,真是哈子卡西= =但幸好我前一天晚上似乎有預感,看完了教授這篇演講的論文全文(中文),因此至少心中有數。因此還是那句話,無時無刻都要培養口譯意識!!要能做到別人說你行你上啊你說我行就我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就算看兩會記者會也要注意外交部翻譯的措辭和反應!!無時無刻都要做好準備不然就哈子卡西了!!!
5、最後總結,練口譯總的來說就是一個不斷覺得自己是戰五渣,但是即便是戰五渣也要努力變得不那麼渣的過程……路漫漫兮,與君共勉。
新年第一天處理各種消息,來補充一下~順便激勵自己新的一年不能懈怠TAT
高口這個東西…戰線過長以及考試方不太為考生著想,比如成績單和高口證都不會快遞給你,拿成績、報名、拿準考證、拿最後的證書都要去指定代理培訓機構之類……真的很麻煩,建議同等水平的同學轉投人事部三級口譯。我是因為準備明……哦今年考二級口譯,才報了上海高口。之前沒有上過輔導班,個人覺得如果掌握了口譯筆記法,自己練習真題就可以了。
雖然我前面也提到過,高級口譯證並不是成為合格譯員的充分必要條件,但考試的壓力會激勵你在備考期間勤加練習,從而在某一領域取得進步。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14.9.14高口筆試。暑假雖然沒有特別準備,但一直在做美劇無字幕觀看、外交部記者會同步交傳等積累。考前準備大約二十天,認真準備一個星期。前五年十套真題除了主觀閱讀實在太懶了放棄之外,聽力部分刷了兩遍……總分215+,聽力A44/50,聽力B46/50。所以……像我這樣有基礎又要臨時抱佛腳的,強烈建議著重練習聽力!畢竟口試考察的也是聽譯能力呢。
14.11.22高口口試。很認真地準備大約……兩周。方法是把每一次的真題練習錄!下!來!錄下來你就知道自己口譯得多渣了!!然後因為哈子卡西就會加倍努力……而且錄音會對接下來著重加強的地方有一個明確的導向,也會暴露很多你根本沒有意識到的問題。比如很多公開講話都會用到的稱謂President XXX,我聽了自己的錄音才意識到每次都會說成Mr. President XXX…以及把independent innovation說成有道詞典風的self-innovation我也是微醺……這些問題都是要聽自己的錄音才會記住不會再犯的!
所以即便是抽籤到第一組第一個會被當靶子的位次,也順利過關了……
昨天和一個同傳前輩學姐一起跨年,聊到口譯這個東西半個月不碰就跪……學姐說她上個月坐了一場很辛苦的會之後半個月疏於練習,學校的同傳專業課考試就覺得反應跟不上……
嘛,新的一年,打上這行字的同時,希望能和所有外語和翻譯愛好者們一起努力,通過練習和實踐讓自己離職業同傳近一點。希望有一天,可以在booth里用《全職高手》里葉神的語氣說一聲:
「我可是職業翻譯,你以為呢?」
看到樓上許多都是泛泛而談,而且其中還出現了不少有待商榷甚至接近謬誤的地方,我結合自己經驗說說關於口譯筆記法的一些學習心得。
我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去年因為報考上海口譯,用暑假的時間報班學習口譯(其中口譯筆記是這個課程的重點訓練項目,非新東方)。其實經過連續7、8天的高強度訓練,並沒有感覺到很大的提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早上被點名在黑板上速記錄音機放的各種領導人講話段子,開始老是趕不上聽的速度,或者寫的太亂自己不認得,這個問題在整個課程結束的時候都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但是在學校新學期里重新練習口譯後,已經達到了比較好的水平。說這段話的目的,是想提前告知:口譯速記只有不斷大量練習才能掌握,屬於不可速成的技巧。
一:首先要明確:口譯速記的適用範圍。
這點非常非常重要,這決定什麼樣的材料是適合用來練習口譯速記的。從樓上一些回答中不難看出很多人存在誤區,例如 新聞聯播、還有專四的dictation,是不在口譯速記範圍內的:
A.新聞聯播:信息量太大,大段的話中間還沒有間隔,這隻適用於練習複述或者泛聽,而不是口譯速記。連續聽個10來分鐘,然後再進行口譯,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就想像讓你聽10分鐘不間斷的中文,再去進行複述都存在相當的困難,何況是去進行翻譯,並且口譯的精確度要求是高於複述的。
B.專四dictation:這個考試項目是要求你一字不露,一詞不錯,語法正確的將聽到的詞句完整寫下來,這和口譯的要求差之千里。學過口譯的都知道,正常口譯考試要求的信息還原量約80%,而實際工作可能只有60%,因此這也不是口譯速記應訓練的內容。
一句話說:信息量太大、語速過快無停頓、精準度要求過高的聽力材料,都是不適合練習口譯速記的。我自己認為合適的口譯訓練材料就是:上海中高級口譯教程,以及語速、內容接近上述兩本教材的聽力材料。有人提到了林超倫的《實戰口譯》,這個也是可以的,但我認為起步階段難度太大,裡面的話題幾乎都是純政治,而且術語偏專業,你要練習的是口譯速記 而不是找一篇讓自己去做筆譯都不怎麼會做的來練習。
二:在練習前需要做好的準備。
已經到了口譯的學習層次,就不用說什麼勤背單詞,夯實語法,練習口語的廢話了,連這些都不具備,說英語還怯場,口譯的練習從何談起。
① 口譯速記符號:有人提到了應有專屬個人的口譯速記系統,這是真理,但這個系統的形成如果純靠不斷練習、摸索,那效率絕對是慘不忍睹,這就好像你學習做手撕包菜,還被要求先去學種包菜一樣,實在是太浪費時間了。你首先就應找到一個相對完整的前人的符號體系,相對完整的學習他。說相對完整,是由於這個體系里的許多符號都是構築在那個符號創造者個人的聯想記憶力上,但這未必適用你,舉個例子來說:
某符號體系中,字的右上角畫圈,代表那個部門的人,而字的右下角畫圈,代表那個部門本身。例如 人。是指人力部門,而人加右上角畫圈,則代表人力部門裡的職員。我實際應用中經常弄混,而且這個符號對我個人沒有任何的聯想意義,我在後續的練習中就捨棄了這個符號。
許多的符號是需要你去適應的,因為這不是你自己發明的,但有些實在適應不了,用起來實在彆扭的,就可以選擇捨棄,因為在做口譯筆記練習過程中,是由不得你去猶豫思考應用什麼符號的。
筆記符號可以多參考幾個人,其實大同小異,但有些就是用起來更順手,比如用57代表武器,比WP代表武器更好。同時你也可以在練習中自己創造符號,但完全靠自己創造實在是吃力不討好。
關於口譯速記符號,能說的實在太多,這又是一個非常龐雜的問題,我這裡只簡單說明。
② 對材料大致內容的了解:包括辭彙以及話題,都可以進行簡單的預習。因為你要練習的,是「口譯速記」,而不是聽力,一篇內容熟悉,沒有太多生詞的材料是初期練習口譯速記的保障。在日後的練習中可以逐漸提高難度,以讓自己適應生詞或者漏聽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口譯。但在起步階段,還是要保證材料你是能大致吃透的。
既然說到辭彙這邊來了,就不得不提一下,口譯對辭彙的要求並不是非常高,一是由於前面提到信息還原量的問題,二是由於翻譯者是你,你不用一板一眼的去翻,例如中國人或外國人說了一堆華麗辭藻的褒義的形容詞,你可以用excellent/great/非常棒/優秀的,這種似乎平常的形容詞來表述,目的同樣達到了。這點從筆記符號上就能看出,你用一個√來代表這些形容詞,再根據自己的辭彙掌握情況翻譯即可。
三:如何練習。
因為是針對口譯速記的練習,這裡就省略關於口譯本身的複述、翻譯技巧的說明,而只談筆記的部分。
① 首先是熟悉符號的練習:熟悉速記符號,不同於背單詞,單詞還可以脫離文本去記憶,而符號只可以通過實際練習來進行。在剛接觸符號的時候,你可以隨便找一篇文章,對著原文拿張紙用口譯符號表述,然後拿開原文,看著符號回想剛才寫的內容。
② 進行聽力練習:把 「聽到英文——想對應中文意思——思考用什麼符號表述——寫下符號——思考剛才這個符號的代表意義——口譯」的過程縮短為「聽到英文——寫符號——看著符號口譯」
③ 訓練邏輯,學會筆記布局:因為太多人抱怨自己速記的東西最後自己也不認得,因此速記如何做的邏輯清晰(而不是美觀)顯得尤為重要。合理的布局能體現你對這段話邏輯的理解,翻譯起來也會順暢的多。
我認為合理的布局應做到這些要求:
1. 一行不要寫太多字,意群與意群、動作的主語和賓語之間用/或者其他符號斷開。例如,我將在機場接待你,可記成:I/迎 U/@air(這樣寫/貌似是多餘的,但實際翻譯中,能讓你更快的確定主謂賓和句子結構)
2. 並列的東西,一個豎行寫下來,一行寫一個,再用大括弧括起來
3. 轉折的,可用轉行再接//或者but來表示,不要擠在一起,以免明明否定A肯定B翻譯成了否定A和B
4. 屬於,包含,不屬於等邏輯關係,用數學符號表示最便捷
5. 英語中喜歡用定語從句,如遇到:We should continue developing harmonious society which requires us to solve the problem between man and environment.你可以記成:we/發展/和社,然後在 和社 下面打箭頭,然後寫 Q/人e/∽
6. 多記名詞,動詞可以根據名詞進行搭配聯想。尤其是長並列句里,例如「發展經濟,擴內內需,增進交往,推動生產」,你只用把經濟,內需,交往,生產用符號表述出來,然後翻譯的時候自己補上動詞即可。
四:英漢互譯區別:經過練習,你會發現聽到的語言為漢語或者英語時,記筆記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我直接給結論:
漢譯英:由於是自己母語,熟悉程度很高。在保證不漏掉重要信息的情況下邊聽邊寫,反應速度應該是來得及的,速記和聽力幾乎可以同步進行。
英譯漢:由於是外國語,並且由於其表述規律,你應優先保證聽懂,再把內容速記下來。例如英語中喜歡用各種從句(尤其是定語從句),被動語態,倒裝等句式,如果你邊聽邊寫,筆記會記的一團糟,何況以對外語的熟悉程度,邊聽邊寫本身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關於口譯速記,還包括數字如何記等比較瑣碎的練習項目,也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問題,這裡也不贅述了。
最後要說,速記只是為記憶服務,這是口譯的重要部分,但一定不可喧賓奪主。聽懂和腦子記住才是王道,速記的內容只是幫助你回憶。越好的口譯員,記的內容越簡練。所以一定不要以「通過速記來完整再現剛才內容」為目標學習口譯速記。學口譯的表示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表示500張紙乃至100-200張紙就夠了呢。。。我自己用掉了不下10本速記本加1000多張A4紙還是覺得還不夠好呢。。。
另外感覺林超倫真心不實用啊。。。
至於中高級口譯和人事部口譯啥的。。。如果你真的讀口譯。。科班出身。。老師第一天就會告訴你。。他們很和現實脫節。。。
新聞聯播你就放棄吧。。。除非你真的想進外交部去,否則沒啥意義。。。就算要進外交部也不是筆記階段練新聞聯播。。。
筆記神馬的是一定要慢慢練的。。簡單借鑒幾個別人用的好的符號就好了。。。然後剩下的就是自己不停地練和總結。。。但是你永遠會發現你的筆記體系不夠用的。。。
所以說理解和腦記是最重要的呀。。。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材料一定要選邏輯比較清楚的利於分析的比如脫稿演講和訪談這類的呀。。。
花個一年時間慢慢磨吧。。。這種基本功的事情。。急不得。。要都像外面培訓市場這麼簡單,北上廣外畢業的學生出去幹什麼吃。。。我可以告訴你們,少練速記,多練腦子嗎。 好的口譯,本子上寫下幾個數字就好。
----------------------
我們把Note-taking叫筆記,不叫速記。口譯筆記(幾乎只用在交替傳譯中),沒有統一的特殊符號系統,目的是trigger your memory and help to make the best production.
口譯筆記時謹記以下幾個原則:
1.
Understanding outweighs note-taking. 理解在先,記錄在後,重要程度上和順序都是如此。 如果理解了沒記下來,之後還是有可能通過上下文回憶起來。而如果沒理解記下來,筆記也只是符號,是碎的信息,不能成邏輯成文,我上學那會我們老師老說這種情況下我們翻譯的都是bullshit. :(
2.
延伸第一條,抓主要信息(Primary Information)抓邏輯(Logic),因為邏輯對於理解至關重要。 口譯即傳達信息的過程。主要信息構成整個語篇的框架,適當的邏輯連接詞將框架的層次或因果講清楚,因此二者是傳遞信息中最重要的。
3.
口譯記筆記的過程本身也是processing (According to Gile"s Effort Model, efforts in interpreting consist of Listening
and analysis Effort,short-term Memory Effort, and Production Effort)。在交傳中,Production不僅指最後呈現的譯文,而且也包括notes(Gile),
那麼從記筆記那一刻開始,已經開始理解的過程(processing,處理原文信息,理解原文並思考對應文本或者如何記錄的過程),
正因為如此,在漢到英中,我的筆記也全都是英文,因為英文詞較之漢語筆畫少好記,而且在能迅速反應處對應文本的情況下是很高效的,在產出的時候,由於筆記已經是結構都排好的英文,production非常省腦力。 至於英到漢,我的筆記還是英文,原因參見上文,簡單省事,只要能理解,並且記錄下來,產出漢語的時候完全不是問題,因為是母語。
4.
在腦力(mental energy)有限的情況下 (這也是Gile"s
Effort Model 成立的一個重要假設), 記筆記保留主要信息,捨棄次要信息。這個已經算是tactic。同傳交傳都適用。
5.
筆記沒有統一的系統符號,也不必追求過多的符號,只需自己認識習慣,無須考慮他人。
技術層面的東東賤笑熊同學介紹的還是很全面的,比如筆記的布局(layout: vertical over horizontal layout; less words in a row, etc.),筆記的符號的例子,筆記中記哪些詞,省略哪些詞。而且我很同意TA對於材料的捨棄,新聞是不適合入門練口譯的,同學們你們不要盲目了。
最後, 口譯前要查相關話題的專業背景知識,讀雙語文本,做glossary,很重要!
歡迎指正!
Note-taking,口譯筆記法。你可以叫他口譯的速記法,你需要先建立筆記體系,再通過大量的練習熟練化。須知練習指的是藉助雙語材料及配套音頻來練習,而不是單純去練符號。BBCnews,VOA等等都可以,不一一列舉。
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基本上我的學生在幾節課之後就可以達到建立體系,因為筆記的系統,包括14個原則,掌握了這14個原則,體系上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了,剩下的就是熟練。
這14個原則包括slash原則,符號原則,轉行原則,結束符原則,主被動原則,消除符原則,結束符原則,縮略法原則,順承符原則,等等,不一一列舉。
以下是我的學生的一些課堂筆記和作業,有興趣可以和我學習,長期開設線上口譯課,包括交傳同傳,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QuixoteAcademy, (沒有空格哦)。
推薦林超倫《實戰口譯》,跟著裡面的段子練,效果很明顯的。但是理解是記憶的基礎,速記也是幫助記憶的,當你看到自己寫下的符號時,能夠迅速喚起自己的記憶,目的就基本達到了。速記要注重邏輯結構,清晰明了,不然會成為累贅。
1. 首先要糾正的概念是口譯的筆記和速記是不一樣的:口譯筆記既不需要那麼快,也不需要那麼全。
2. 筆記在實際的口譯工作中只是輔助,理解和瞬時記憶才是主角。千萬不要捨本逐末。做好口譯的基礎不是筆記記得有多全,而是聽懂發言人在講什麼,明白對方的邏輯。記筆記的目的是讓自己的翻譯邏輯性更強,不要因為發言人說的太多而落下東西。
3. 記筆記的方法大家都不相同,所謂符號系統也應該是個人在不斷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自己覺得好用就行。基本原則 @喵旺蔡 說得很清楚。
雖然我自己也沒練出無筆記交傳,但是我從來不去訓練英語速記的,我喜歡用大腦記東西,個人拙見,與其花時間練習速記(因為有時候你一緊張看不懂自己寫的了),不如訓練自己的記憶力啊。不喜勿噴。
記得在新東方上口譯班時老師說,他每天晚上都會用中文速記新聞聯播,這個我沒試過。但是做精聽我的確練習過,可以找一段BBC新聞,邊聽邊記下關鍵詞,反覆聽幾次直到把能記下的都記下,然後再對比原文。可以看下http://www.tudou.com/home/_53683827這裡,這是新東方那個聽力老師平時的精聽練習材料:)
練夠正反面500頁4a紙基本筆記就過關了。但是那也僅僅是筆記,筆記必須配合腦記才有用,否則就是一堆廢符號和字,一點用都沒有。初學者,在學習筆記之前,必須用2-3個月的時間做短期記憶聯繫。練到2句長一點的話不用記筆記也能複述出來的時候,才有必要開始進行筆記的練習。
筆記符號這個東西,就是唬人的,也就是達到輔助記憶的效果。
國內的幾本書:
1、林超倫。練習選材不錯,但筆記的參考價值不大。 筆記的邏輯不夠清晰,很多地方沒有體現出記錄筆記的基本原則。
2. 武大吳忠明。 那本書實際上是吳的學生李娜寫的。 這本書在細節上處理的很好,很多符號利用可以參考。但是缺點在於記錄的過於細緻,不利於鍛煉腦記。
3. 台灣輔仁大學 逐步口譯筆記 口譯的原則寫的非常清晰,是所有關於筆記法的書中目前為止最好的一本。缺點: 書中附帶的練習材料過少,需要配合其他材料大量練習才能掌握的規律。北外高翻內部材料,市場上沒有看到賣。
4. 外交部韓剛筆記。 筆記的邏輯很清晰,中文的記錄和英文的記錄在順序上有差別,容易導致信息還原出錯,需要持續的練習。總體來說,是不錯,但比較死板
沒有說明是什麼情況的口譯,大家就開始談勤奮了?
同傳和交傳的筆記是一樣的嗎?
口譯最重要的是理解,記憶—大腦本身的反應。筆記只是輔助功能。如果這一點沒有達成共識,大家就止步這裡吧。
看到大家說到勤奮練習,對,練習是必須的,但是你得先找到方法。
同傳由於時間限制,基本採取順譯,筆記量相對減少,主要依靠的是理解句子和短暫記憶。一開始上口譯課,我老師(英國巴斯大學畢業,最早一批魔都同傳)就開始訓練的是我們的短暫記憶能力,能否在大腦里構圖,邊聽邊構圖的能力(就彷彿你腦中有一副簡單的思維導圖)很重要。這需要科學系統的訓練,和你本身的能力有關(天生),也與後天的積累有關。如果你本身對這個話題很熟悉,你構架起來很容易。
我們的訓練方法是:每個星期讀China daily,Ft。每個版面都要看。然後針對相似新聞,老師給我們做短期記憶訓練。一開始我們沒有學習筆記。但是大家已經甩普通英語專業學生很多了。為什麼?你思維的方式變化了。
後來年級高了以後,在每個星期各種新聞的亂轟爛炸後,我們開始系統學習筆記。筆記最重要的是邏輯。看到沒,說到底,還是理解力為主。(辭彙量什麼的,我就不說了吧?)但是,這個時候,系統訓練有個好處,你可以科學地抓取邏輯詞啊,邏輯詞/數字 ,兩大必殺技!!這樣理清楚句子方便很多啦,硬傷也基本沒有了。剩下的,你做的好不好,就看你:
1,在聽的過程中,理解力越好,短期記憶越強,你做得就越好。(這個…唔,我們畢生追求的,可能是某些人與生具來的),認識到這點,你就可以放平心態,並且好好努力啦。
2,筆記的系統性。
什麼是合適的科學的筆記,你百度搜索北外高翻筆記,我相信你會找到滿意的答案的。這個就是訓練訓練訓練。
補充一點:多聽聽力,做口譯的,不甩出個tape hour,還談啥?
希望能夠給題主和口譯愛好者一些幫助。謝謝!謝謝邀請。兼職同聲傳譯,至今口譯培訓也做了快三個年頭了。
所以糾正題主的一個表達誤差,口譯的note taking應該叫「筆記」而非「速記」,兩者是不同的,在操作方法、功能、使用時效等方面有區別。具體可百度,不展開。
口譯筆記包含以下幾個要素:
1.attention-split 精力分配能力,。說白了就是「邊聽邊記」,兩個不打架。
2.符號體系。就是自成一體的筆記符號系統,包含數學、邏輯、音樂、自創符號等等。要求譯員爛熟於心,且耳、手、腦完美配合
3.筆記的結構。市面上的教材有很多,教的筆記結構也很多,包括T型筆記法、武大吳鍾明、林超倫(後兩者我無法給出確切的筆記法名稱,抱歉)等等,不一而足。本質上,筆記結構要求簡潔、大方、清楚、易閱讀
4.以上1.2.3都還只是從筆記本身出發,講的是「怎麼記、用什麼記」,交傳里要做好筆記,最重要的是考慮「記什麼」。這就涉及口譯的一個核心能力,就是積極聽力(active/analytical listening),包括邏輯分析(橫向邏輯和縱向邏輯分析)和關鍵詞提取。這是任何口譯的基礎環節,是通向成功口譯的第一步。
5. 最後要注意的就是,口譯記憶是「7分腦記,3分筆記」。要做好腦記和筆記的平衡,腦記為主,筆記為輔。剛學口譯的人很容易過度依賴筆記,影響口譯的過程和表現。如何提高腦記(即一般所說的口譯記憶)表現?無外乎:強化邏輯分析,以關鍵詞為錨點記憶、使用記憶方法(視覺化、細節化、賦予情感)、勤加練習等。有興趣了解的可私我。
下面講講我摸索出來的一套口譯筆記自我訓練的方法。主要包括幾塊,同步進行:
1. 分腦練習。主要是做音頻跟讀,滯後半句或一句,連續跟讀,原語即可。剛開始嚴格跟原句、滯後短,慢慢拉長距離,不按原句,按自己的理解說出來。
2.積極聽力。這個主要是做主旨口譯(gist interpreting)。就是聽一篇小短文,然後用自己的話把要點總結出來。這個任務要求訓練者專註、不斷分析和提取關鍵信息。網上材料也很多。
3.符號系統。這個分四步拿下:
第一步:收集符號和畫符號。網上一搜很多,主要是外交部版本的,直接拿來用,還有其他的也整合起來。然後畫符號,注意符號對應的一般仔細。邊畫邊想這個意義,強化關聯。
第二步:對著文本做筆記。到來文本,邊思考邊記。不求快,求協調性和準確性。
第三步:聽音頻,記筆記。注意如果符號不熟、手不快、或者腦袋不快,要回頭做好前面的工作。
第四步:聽記譯,全面進入交傳筆記訓練。
從我的經驗看,學員按照這樣的路子,基本都能掌握筆記符號和系統,但積極聽力和精力分配上每個人表現不一,需要配合其他專項課程。所以具體講多久能記好筆記也不靠譜。
以上很多未展開,要諮詢或者需要口譯相關指導請私我。口筆譯任務也可私。專四考dictation
雖然現在往筆譯方向走,但大學時參加過口譯興趣組,參加過口譯比賽,厚著臉皮說有點經驗吧。
1,有口譯筆記速記的參考書,買來好好鑽研,多練。
2,除了多練沒有別的。當然是聽力和筆記雙管齊下地練啊!!
專屬個人的口譯速記系統(非常重要)就是在不斷的練習、不斷的失敗中摸索出來的。
口譯速記系統就是符號系統,比如名詞是不是就記一個字就可以/邏輯關聯可不可以用數學符號代替/數字適用逗號來區分位數還是用中文……
沒有自己熟悉的符號來記錄自己聽到的內容,還指望啥?
題主好。我做全職口譯員兩年,現居倫敦。經常需要做交傳。對口譯筆記略知一二~
先說練習量。當初練習筆記的時候,老師給了一個量:500頁A4紙,正背面練滿。方可達到入門水平。我四年前過了人事部二口。在那之前,練習量已經遠遠超過500頁了。
再說原則。設計筆記的時候,必須1,好寫。讀研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每個中文筆記必須兩筆寫完,英文不得多於三個字母。2,短。當然這兩條都是為了節省寫字時間。3,結構清楚,一行不多於三/四個符號。避免眼動距離過大,耗費不必要的精力。
此外,每次會前需要根據會議內容有針對性的設計筆記,不斷熟悉練習。會後總結,找出設計漏洞和低效的筆記。
Gile的Efforts Model其他答案已經有提到了。總之,筆記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事情。
想想現在還放在家裡的那厚厚一摞A4筆記練習紙,再想想前幾天做的交傳。這幾年過的真是奇妙呀!
等小夥伴晚餐中。手機答題,就不展開說了~
筆記的作用是補充短期記憶的不足,也就是給你提醒用的。最開始練習筆記的時候筆記應該記得盡量全面一些,因為此時的主要目的是讓你自己熟練地掌握筆記符號和建立自己的符號體系。等到你自己的筆記系統初步形成,此時的側重點應放到短期記憶的訓練上,筆記只作為輔助記憶的工具,最好能夠刪繁就簡。有些優秀的譯員可能一句話甚至一段話只要一個字母作為提醒就夠了。我們有可能無法達到這樣的水平,但一定要做到向著這樣的方向無限努力。
開始練習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表達,如並列 轉折 遞進等。否則的話,你極有可能會發現自己記了一大堆符號卻解碼不出意義。
後期短期記憶訓練是個苦差事,可如果你堅持下去,成果還是會非常明顯的。成功的口譯員無一不是耐得住寂寞,毅力超群的。祝願你的努力早日得到回報。
上半年過的中口的筆試,我說一下我很淺薄的經驗吧。就是自己先把幾段中文段子認真的翻譯成英文,然後總結一下那些平率很高的詞語,自己結合自身的記憶特點,轉化成自己相應的記憶符號,(畢竟網上流傳的符號終歸是別人創造的,自己死記硬背的效果並不好。)然後是通過大量的聽力翻譯老鞏固它。我覺得這樣挺有效的。希望對題主有一點幫助。
作為大四過二口的菜鳥,深深同意我的老師的觀點,即口譯筆記的作用在於觸發腦圖,而腦圖的構建,核心在於合理切分和整合意群並快速在瞬時,短期和長期記憶之間來回切換搜索,這個流程一定不能斷鏈,上述可以視為口譯工作的法,而口譯工作之術在於,積累廣而泛的長期記憶,壓縮三種記憶之間的信息檢索時間,建立一套靈活專屬的符號系統,其不在多,在於少而活,最後就是口譯之道,即explore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速記確實需要不斷的練習。之前練習過一段時間,一開始根本沒辦法記完整,後來可以大概記下來重要內容,但是很多符號已經記不得是什麼意思了。總結了一下自己,首先要對自己運用的速記符號要非常熟悉,一眼看到就知道是什麼意思的那種。可以自己總結一些非常常用的代替符號。不一定要去背別人的,因為大家可能習慣不同,符號如果也要去學習,反而會增加速記的難度。然後就是不要灰心,堅持練習。我就沒堅持。。。嘿嘿 可以先從special english 練練,不斷鞏固自己的符號系統,也可增強信心。之後再去練正常語速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