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拜關公,卻很少聽說有人拜劉備?
那個……補充一下,我知道確實有拜劉備的,我不是想問為什麼沒有,我是想問為什麼拜劉備的比拜關羽的少那麼多,或者說為什麼作為弟弟,臣子的關羽人氣比劉備,張飛高這麼多
@Arthur Wang 已經講了對於統治者來說,關羽和劉備作為神靈原型的優劣
我來補充為什麼關羽在得到王朝的支持前,就已經成神了。
因為關羽是個不得好死的敗軍之將。起初民間祭祀關羽,是為了安撫他的怨靈,防止他作惡。
這不是在黑關羽。
凡人要成神,是很艱難的。在宋代道教成仙傳說大盛之前,人們一般都要不得好死才能成神,比如河神馮夷(投水死)、廁神紫姑(在廁所里自殺,後來成了各地鸞壇的常客)等等。關羽付出了自己身首分離的代價。這個條件,劉備可不具備。就算三國人物里在民間聲望也很高的諸葛亮,也只是被視為歷史人物而享受崇德報功之祭,沒有真正成神。
唐·范攄《雲溪友議》:
蜀前將軍關羽,守荊州,夢豬嚙足,自知不祥,語其子曰:「吾衰暮矣?是若征吳,必不還爾!」果為吳將呂蒙麾下所殛,蜀遂亡荊州。玉泉祠,天下謂之四絕之境,或言此祠鬼興土木之功而樹。祠曰:「三郎神」。三郎者,即關三郎也。允敬者,則彷彿似睹之。緇俗居者,外戶不閉,財泉縱橫,莫敢盜者。廚中或先嘗食者,頃刻大掌痕出其面,歷旬愈明。侮慢者,則長蛇毒獸隨其後。所以懼神之靈,如履冰谷,非齋戒護凈,莫得居之。(標點蒙 @Sandy Bell 君 提示)
這條唐代史料說,從關羽衍生出來的荊州神靈「關三郎」,有驅使毒蛇猛獸懲罰侮辱自己的人的能力。還說這個神祠是「鬼興土木之功而樹」,表示並非當地人民自發崇祀關羽,而是關羽的力量太強。這隱約透露出關羽信仰的厲鬼起源。
事實上,至少在中古的南方,流行著崇祀敗軍之將的亡靈的信仰。金陵的蔣子文、蘇峻敗死後,都成了神。會稽有項羽祠,不敬他的地方官會暴死。關羽在荊州受到崇祀,其「神學」原理大概是相近的。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唐咸通亂離後,坊巷訛言關三郎鬼兵入城,家家恐悚,罹其患者令人寒熱戰慄,亦無大苦。弘農楊玭挈家自駱谷路入洋源,行及秦嶺,回望京師,乃曰:"此處應免關三郎相隨也。"語未終,一時股慄,斯又何哉!
這說明在9世紀末的長安已有「關三郎」信仰傳入,他是一個帶領鬼兵、給人類帶來流行疾病的神。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神,和後世的什麼忠義形象相差甚遠。這就是關羽信仰的一個早期面貌。
同時,荊州地區的佛教徒也利用「關三郎」的影響力,把關羽塑造成佛教的護法神。關羽信仰由此走向全國。此後,人們開始大力發掘歷史上的關羽所具有的忠義、神勇、好讀書等等價值,將其從一個厲鬼變成了正神。有啊,成都武侯祠里有個三義廟,供的劉關張哥仨。頭些日子我帶一哥們逛廟,見一姑娘特虔誠地跪那給大耳磕頭,我就納悶這是打算讓先主保佑她什麼呢?問我那哥們,他略一沉吟,幽幽說出兩個字:創業……
(怒黑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一發o(╯□╰)o)拜劉備?不要命了?
皇帝老子都希望你們學忠臣,學關二爺,學諸葛丞相。你每天以劉先主為偶像,究竟想幹什麼?來人,拿下!
關公是財神,所以有那麼多人拜。
《論語》載: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關羽不為曹操的金錢美女所動,堅決離開權傾朝野的曹丞相,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回到力單勢孤的劉備身邊,"千古忠義第一人"沒人能比,與那些見利忘義的好色之徒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連孔子都沒有見過愛好道德像愛好美女那樣的人。美女再加上金錢關羽都不為所動,後人敬仰關公的忠義和信義,將關公推選為忠義型財神。
一百多年前,兩位華人在美國因生意產生的經濟糾紛打官司,法庭上兩人的律師爭論的不可開交,這時有個中國人搬來關公,讓倆人在關二哥面前發毒誓! 嘿嘿,誓還沒發就分出了輸贏,中國人對財神的信仰和崇拜一直延繼到今天。現在廣東城鎮到鄉村的餐館飯店、商店、工廠及其他經營單位很多都供奉財神,在人們對財神的崇拜旺過過明清節,拜財神在中國所有的傳統中繼承發揚的最好。
關公能成為財神,也和商人的社會地位變化有關。古代商人的地位處於 "士、農、工、商"四民之末,和奴婢、囚徒差不多。《漢書·食貨志》說封建王朝奉行 "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 "市井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政策。商人和一般的土財主一樣,在人們的日常評價體系中,比農工和工匠都不如。
古代經濟發展一方面受儒家的貴義賤利的義利價值觀的制約,另一方面每年的賦稅、徭役又使農村沒有太多的剩餘產品進行商品交換,形成了落後的小農意識的自然經濟。城市也只不過是為皇家、官員、地主服務的封建城鎮,不像歐洲中世紀那種工商業者的自治城市。中國人直到唐代還崇尚門第,九品士庶待遇各不相同,有功者有封邑之租蔭及子孫,可以不和小民爭利。
到了宋朝,宋太宗把經濟權力盡收於官府,士大夫須兼營農桑之業方能養家。所以中國古代的農業在宋朝達到了頂峰,為大力發展商業提供了基礎,商人資本迅速膨脹。《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八五《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載:開封城內 "資產百萬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唐代李華在《杭州剌史廳壁記》里描述的杭州 "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家"的情景在宋代才真正形成。據昊自牧《夢梁錄》載:臨安 "商賈買賣者十倍於昔"。
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商人和官吏的聯繫日益增多,交往日趨頻繁,關係也從之前的對立慢慢的和平演變成相互依賴、利用的關係,開始官商勾結。在朝廷 "通商惠工" 政策下,社會等級逐漸淡化,商人變成了 "同是一等齊民",商人子弟中的"奇才異行者"也可參加科考。由於宋朝實行 "不抑兼并" 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的政策,世風日下,坑蒙拐騙增多,市場交易缺乏誠信,宋徽宗封關公為 "忠惠公" 和 "武安王" 。
但在宋朝時人們還沒有拿關公當財神來祭,財神的誕生與與宋朝以後的商品經濟的逐漸發展有關。特別是到了明代的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帶來思想意識的突變,迅速衝擊了封建尊卑等級制度,社會風氣的劇變使追財言利不再被人所恥笑。但在中國這個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社會,商人的處境艱難,內心也怯懦,經商本身就帶有極大的風險。更主要的是,在古代商人的發展是依靠官吏的幫助。
費正清的《美國與中國》一書中對古代商人的特性是這樣描述的:"中國的傳統做法不是造出較好的捕鼠器來捕更多的老鼠,而是向官府謀取捕鼠專利"。當官府凌駕一切經濟特權之上時,商人只會是官吏的馬仔,與之共同牟利,不會被充許有獨立意志。商人在利益的驅動下只會爭相去買通官吏爭權壟斷控制權,而不是去開發新大陸和新工業。官府不但握有可以 "福人" 的公共資源通過商來分享,更握有 "禍人" 的權柄。一個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也是百里侯,有著 "滅門縣令" 的稱呼。足以讓那些富埒王侯陰溝翻船,身陷囹圄人死財空。所以商人們心裡和精神上需要受保護的安全意識,讓人們創造出了財神。
明朝早期,民間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財神,如:五顯神、五通神、五聖神、五路神、五盜將軍、利市仙官、金元六總管、金元七總管、趙公明等等。他們都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受到不同程度的崇拜。這些早期的財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成為財神之前都是些出身不好的凶煞惡神。財神由惡神演變過來也說明,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追利的小人在造神之初也是盡量低調行事,商人也知道用那些正經的君子神去干發財追利之類卑瑣的工作,和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有衝突,只有去挑選那些有劣跡的神去充當言利的財神。
比如趙公明,在西晉時期的錢幣著作《錢神論》中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間督鬼勾取人命的三將軍之一,是冥神。梁代陶弘景《真誥》中說趙公明是 "上下冢中直氣五方神"。到了隋朝趙公明又變 "瘟神"。傳說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六月,五方力士身披五色袍,出現在天空,太史張居仁奏道:"此乃五方力士,在天為五鬼,在地為五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五神出現,天下必遭瘟疫侵擾。" 果然這年天下瘟疫流行,死人遍野,隋文帝封五神為將軍,為五神立祠。趙公明才在凡界有了名正言順的將軍頭銜。
後來又傳說玉皇大帝派威猛的趙公明以 "正一玄壇元帥"的封號,去江西龍虎山守護張天師煉九天神丹。後來張天師被玉皇大帝升上了天,任"正一真人三天法師"後,鐵面虯髯、手執金鞭、騎著黑虎的趙公明負責龍虎山,專管人間那些趨善、謝功、謝過及頑明不化之人。他變成了呼風喚雨、制止瘟疫、治痛消災、主持公道的善神,有了財神的職能。
後來經過小說《封神演義》的渲染,法力無邊的趙公明曾把姜子牙斗得死去活來。趙公明最後也被在封神台上封神,趙公明有職責是率領手下四位正神:招寶天尊曹升,招財使者陳九公,納珍天尊曹寶,利市仙官姚少司, "迎祥納福"。有招寶、招財、納珍、利市四部下,趙公明成了名符其實的財神。
到了後來,人們接受了財神的概念,商人的地位也提高了,便出現了出身名貴的文才神比干、范蠡,武財神關羽。比干是商代王子,紂王的叔父,為人忠正耿直,紂王荒淫暴虐,比干勸諫被紂王處以剖膛挖心之刑。因吃了姜子牙給的靈丹妙藥而不死,所以比乾沒有了私心,辦事公道,無所偏向,不坑蒙拐騙,成為童叟無欺的公平型文才神。
范蠡是越王勾踐的大臣,幫助勾踐卧薪嘗膽,擊敗吳王夫差,成就了霸業。為避免 "走狗烹" 的命運,攜美女西施出逃齊國下海作生意,經營農業和商業"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范蠡是中國歷史上下海經商並取得成功的高官的典範。後來范蠡在陶邑定居,仗義散財,自稱陶朱公。"陶"乃"逃"偕音,"朱" 穿紅衣的高官,陶朱公寓意為"舍高官而出逃者"。世人常以"陶朱"來形容人們富有,范蠡也成為善於經營的理才型才神。
另有說法范蠡和西施後來隱居寧波東錢湖邊上的陶公上的小山村,隱姓埋名,繁衍子孫。他們的後代改姓 "忻" 姓,左偏旁豎心意思是 "發自內心" ,右偏旁 "斤" 意思是"斤斤計較",連起來的意思是從靈魂深處掌握價值規律,成為經營有道的商人,苦心孤詣的造這個"忻"字為姓,讓後代記住經商之道。
北周三錢: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鑄布泉,建德三年(574年)又鑄五行大布。周靜帝大象元年(579年)鑄永通萬國,統稱北周三錢,與其他時代不同的是,北周的錢文強調貨幣的流通性能。北周三錢玉助篆文雋秀瑰麗,鑄工精美絕倫而聞名泉壇,被稱為北周三絕。
永興元年,元海乃為壇於南郊,僣即漢王位………乃赦其境內,年號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這裡三祖五宗有劉備吧。
榜樣,是用來學習的!
關羽是臣,忠臣,義臣,能臣……
劉備是主……
你想學……?
不崇拜關公的人也很多,比如崇拜秦始皇的項羽和劉邦,崇拜亞歷山大的凱撒,崇拜腓特烈大帝的拿破崙,崇拜洪秀全的孫中山……關公是武聖啊,是伽藍菩薩,護軍護宅護財,早在南北朝就有人供了,元明之後更是發揚光大,劉備就從來沒火過……
拜劉備就跟現在知乎上的某種神秘的眾籌活動一樣,太高調會被刪帖的。
劉備這個人還蠻有趣的,比如習鑿齒對他的評價
「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三國殺裡面劉備使用技能都會喊一句
以德服人
識唔識得?
服不服?
θ-θ
這主要是因為人們都喜歡在同一類人中,只挑選出一位認為最為了不起的人物來作為典型,進行品評甚至膜拜。三國登場的人物,其實可以分成三類:君主,武將,文臣。分別對應的三個最出色的人物:奸絕曹操,義絕關羽,智絕諸葛。劉備不能入選,主要是因為曹操實在是比他更加閃耀。
關羽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高調的人,出來放馬打仗的嘛,又是個紅臉,脾氣暴一點也是正常的。高調就是容易出名啊,而且拜他的人肯定跟他一樣的高調,三觀要相合才能做朋友。(忠義什麼的暫且不提)。
劉備和他一比就很低調了。中山靖王之後辣是政治需要,你看人先主不需要的時候,其實一直挺低調的。平時就是不苟言笑了,和曹收收喝杯酒還能掉筷子,這麼低調的人,他的信徒也不會高調到哪裡去。悶聲發大財啊,太作死了怎麼能禍害別人呢?他又不是葛亮天生自帶男主的【我作死但是我一定不會死】之外掛光環。
所以,不是沒有人拜,只是題主你不知道而已。反正不管你們拜不拜,我是一定會拜的。
上面已經有答主提到了祭祀關羽的起源,我大概講一點關羽為什麼現在廣受崇拜的原因。
從民間信仰的流傳來看,關羽原本並不是一個很受重視的信仰,對於關羽的祭祀也算不上普遍。
有明一代,祭祀誰比較普遍呢?
岳飛岳武穆
祭祀岳飛是南宋之後,元明兩代民間、官府的一系列號召抗擊統治者,宣揚民族精神的活動,既有自發的也有官府組織的,尤其是明朝後期,祭祀岳飛的活動愈發興盛和受重視,原因大家懂的。
到了清朝時期,大約是統治者覺得人們成天祭祀一個抗擊我祖上的將軍實在是面上無光,但當時根基未穩,不敢輕動,於是抬出了關羽,各地官府於是開始漸漸重視對關羽的祭祀。
再往後,祭祀岳飛的活動既受明裡暗裡的打壓,又有了一個競爭者,便慢慢衰落,為關羽取代了,其所代表的精神也由民族大義變成了兄弟忠義,江湖道義比民族大義更有市場不是?關羽信仰變得愈發興盛了因為劉備是賣草鞋的,關公是賣大棗的。
大棗滋補養顏啊,草鞋經不起風吹日晒啊
拜劉備。那是想造反啊。
缺什麼就拜什麼。。。 大家都懂的~
小可強做一答,為啥子拜此不拜彼呢,肯定不是那兩位的身平事迹,所謂清風過澗浪打頭,僧客已在萬山中。悟一悟,悟一悟。
劉備沒有被封神自然沒人拜
因為關羽被封為武聖人(忘記是哪個朝代封的了,在那之前武聖人是姜子牙),像文聖人孔夫子一樣被各朝各代作為偶像所崇拜
寫小黃文的才拜劉備吧(金館長臉
他太愛哭了蟹蟹??
推薦閱讀:
※以前受《三國演義》影響,劉備評價在劉曹孫之間最高,而現在很多人詬病劉備的性格特點,為什麼?
※諸葛亮能否稱「孤」?
※趙雲死的時候年齡到底多大?
※龐統大才,怎麼認不得的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