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成為聖人?

那種經天緯地,英明神武,全知全能,無欲無求,上天入地龍一般的人物呢?

是要個人修養?修鍊?研究宗教?哲學?
還是要苦其心志餓其體膚,
多讀書還是多走路。

總之應該怎麼搞?

============
我覺得鬼谷子,陳摶之流比孔子王陽明更聖人吧


當人比較沒有對自身肉體的執著,一言一行中,別人感受到的完全是你靈魂的展現,而不是一看就知道你在尋求感官刺激,所謂感官刺激包含對「眼耳鼻舌身意」的種種刺激,看愛看的、聽愛聽的、吃愛吃的、聞愛聞的、愉悅的身體接觸、產生快感的思維……能破除這些,你展現出的東西才是真實,而不是在展現自我,才能談聖人之道。
或者給你一個更清晰的標準,莊子把這叫做「無待」,所謂無待就是——「別人要獲得才能幸福的東西,我不獲得就能幸福。」
經天緯地,英明神武,全知全能,無欲無求,上天入地龍一般……這些都不要談了,真的練成了聖人,除非對方也是聖人,不然根本發現不了你有什麼特殊,《莊子·逍遙遊》所謂「聖人無名 」,如果為了這些名利快感窺視欲,根本不可能的,老實上班吧。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


李宗吾

我先年對於聖人,很為懷疑,細加研究,覺得聖人內面有種種黑幕,曾做了一篇《聖人的黑幕》。民國元年本想與《厚黑學》同時發表,因為《厚黑學》還未登載完,已經眾議嘩然,說我破壞道德,煽惑人心,這篇文字,更不敢發表了,只好藉以解放自己的思想。現在國內學者,已經把聖人攻擊得身無完膚,中國的聖人,已是日暮途窮。我幼年曾受過他的教育,本不該乘聖人之危,墜井下石,但是我要表明我思想的過程,不妨把我當日懷疑之點,略說一下。

世間頂怪的東西,要算聖人,三代以上,產生最多,層見疊出,同時可以產生許多聖人。三代以下,就絕了種,並莫產出一個。秦漢而後,想學聖人的,不知有幾千百萬人,結果莫得一個成為聖人,最高的,不過到了賢人地位就止了。請問聖人這個東西,究竟學得到學不到?如說學得到,秦漢而後,有那麼多人學,至少也該再出一個聖人;如果學不到,我們何苦朝朝日日,讀他的書,拚命去學?

三代上有聖人,三代下無聖人,這是古今最大怪事,我們通常所稱的聖人,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我們把他分析一下,只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聖人,儘是開國之君,並且是後世學派的始祖,他的破綻,就現出來了。

原來周秦諸子,各人特創一種學說,自以為尋著真理了,自信如果見諸實行,立可救國救民,無奈人微言輕,無人信從。他們心想,人類通性,都是敬畏權勢的,凡是有權勢的人說的話,人人都能夠聽從。世間權勢之大者,莫如人君,尤其是開國之君,兼之那個時候的書,是竹簡做的,能夠得書讀的很少,所以新創一種學說的人都說道,我這種主張,是見之書上,是某個開國之君遺傳下來的。於是道家托於黃帝,墨家托於大禹,倡並耕的托於神農,著本草的也托於神農,著醫書的,著兵書的,俱托於黃帝。此外百家雜技,與夫各種發明,無不託始於開國之君。孔子生當其間,當然也不能違背這個公例。他所託的更多,堯舜禹湯文武之外,更把魯國開國的周公加入,所以說孔子是集大成之人。

周秦諸子,個個都是這個辦法,拿些嘉言懿行,與古帝王加上去,古帝王坐享大名,無一個不成為後世學派之祖。周秦諸子,各人把各人的學說發布出來,聚徒講授,各人的門徒,都說我們的先生是個聖人。原來聖人二字,在古時並不算高貴,依《莊子。天下篇》所說,聖人之上,還有天人、神人、至人等名稱,聖人列在第四等;聖字的意思,不過是聞聲知情,事無不通罷了,只要是聰明通達的人,都可呼之為聖人,猶之古時的朕字一般,人人都稱得,後來把朕字、聖字收歸御用,不許凡人冒稱,朕字、聖字才高貴起來。周秦諸子的門徒,尊稱自己的先生是聖人,也不為僭妄。孔子的門徒,說孔子是聖人,孟子的門徒說孟子是聖人,老莊揚墨諸人,當然也有人喊他為聖人。到了漢武帝的時候,表章六經,罷黜百家,從周秦諸子中,把孔子挑選出來,承認他一人是聖人,諸子的聖人名號,一齊削奪,孔子就成為御賜的聖人了。孔子既成為聖人,他所尊崇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當然也成為聖人。所以中國的聖人,只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是開國之君。

周秦諸子的學說,要依託古之人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可舉例證明。南北朝有個張士簡,把他的文章拿與虞訥KAN,虞訥痛加詆斥。隨後張士簡把文改作,託名沈約,又拿與虞訥KAN,他就讀一句,稱讚一句。清朝陳修園,著了一本《醫學三字經》,其初託名葉天士,及到其書流行了,才改歸己名。有修園的自序可證。從上列兩事KAN來,假使周秦諸子不依託開國之君,恐怕他們的學說早已消滅,豈能傳到今日?周秦諸子,志在救世,用了這種方法,他們的學說才能推行,後人受賜不少。我們對於他們是應該感謝的,但是為研究真理起見,他們的內幕,是不能不揭穿的。孔子之後,平民之中,也還出了一個聖人,此人就是人人知道的關羽。凡人死了,事業就完畢,惟有關羽死了過後,還幹了許多事業,竟自掙得聖人的名號,又著有《桃園經》、《覺世真經》等書,流傳於世。孔子以前,那些聖人的事業與書籍,我想恐怕也與關羽差不多。

現在鄉僻之區偶然有一人得了小小富貴,講因果的,就說他陰功積得多,講風水的,就說他墳地葬得好,KAN相的,算命的,就說他面貌生庚與眾不同。我想古時的人心與現在差不多,大約也有講因果的人,KAN見那些開基立國的帝王,一定說他品行如何好,道德如何好,這些說法流傳下來,就成為周秦諸子著書的材料了。兼之,凡人皆有我見,心中有了成見,眼中所見的東西,就會改變形象。帶綠眼鏡的人,見凡物皆成綠色;帶黃眼鏡的人,見凡物皆成黃色。周秦諸人,創了一種學說,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古人,古人自然會改形變相,恰與他的學說符合。


我們權且把聖人中的大禹提出來研究一下。他腓無肱,脛無毛,尤其黔首,顏色黎墨,宛然是摩頂放踵的兼愛家。韓非子說:「禹朝諸侯於會稽,防風氏之君後至而禹斬之。」他又成了執法如山的大法家。孔子說:「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儘力乎溝洫。」儼然是恂恂儒者,又帶點棲棲不已的氣象。讀魏晉以後禪讓文,他的行徑,又與曹丕、劉裕諸人相似。宋儒說他得了危微精一的心傳,他又成了一個析義理於毫芒的理學家。雜書上說他娶塗山氏女,是個狐狸精,彷彿是《聊齋》上的公子書生;說他替塗山氏造傅面的粉,又彷彿是畫眉的風流張敞;又說他治水的時候,驅遣神怪,又有點像《西遊記》上的孫行者,《封神榜》上的姜子牙。據著者的眼光KAN來,他始而忘親事仇,繼而奪仇人的天下,終而把仇人逼死蒼梧之野,簡直是厚黑學中重要人物。他這個人,光怪陸離,真是莫名其妙。其餘的聖人,其神妙也與大禹差不多。我們略加思索,聖人的內幕,也就可以瞭然了。因為聖人是後人幻想結成的人物,各人的幻想不同,所以聖人的形狀,有種種不同。


我做了一本《厚黑學》,從現在逆推到秦漢是相合的,又推到春秋戰國,也是相合的,可見從春秋以至今日,一般人的心理是相同的。再追溯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就覺得他們的心理神妙莫測,盡都是天理流行,惟精惟一,對厚黑學來說是不適用的。大家都說三代下人心不古,彷彿三代上的人心,與三代下的人心,成為兩截了,豈不是很奇的事嗎?其實並不奇。假如文景之世,也像漢武帝的辦法,把百家罷黜了,單留老子一人,說他是個聖人,老子推崇的黃帝,當然也是聖人,於是乎平民之中,只有老子一人是聖人,開國之君,只有黃帝一人是聖人。老子的心,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黃帝的心,也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其政悶悶,其民淳淳。黃帝而後,人心就不古:堯奪哥哥的天下,舜奪婦翁的天下,禹奪仇人的天下,成湯文武以臣叛君,周公以弟弒兄。我那本《厚黑學》,直可逆推到堯舜而止,三代上的人心,三代下的人心,就融成一片了。無奈再追溯上去,黃帝時代的人心,與堯舜而後的人心,還是要成為兩截的。


假如老子果然像孔子那樣際遇,成了御賜的聖人,我想孟軻那個亞聖名號,一定會被莊子奪去,我們讀的四子書,一定是老子、莊子、列子、關尹子,所讀的經書,一定是《老子》、《莊子》、《列子》和《關尹子》,所讀的經書,一定是《靈樞素問》。孔孟的書,與管商申韓的書,一齊成為異端,束諸高閣,不過遇著好奇的人,偶爾翻來KANKAN,《大學》、《中庸》在《禮記》內,與王制、月令並列。人心惟危十六字,混在曰若稽古之內,也就莫得甚麼精微奧妙了。後世講道學的人,一定會向道德經中,玄牝之門,埋頭鑽研,一定又會造出天玄人玄,理牝欲牝種種名詞,互相討論。依我想,聖人的真相不過如是。


儒家的學說,以仁義為立足點,定下一條公例,行仁義者昌,不行仁義者亡。古今成敗,能合這個公例的,就引來做證據,不合這個公例的,就置諸不論。舉個例來說,舉個例來說,太史公《殷本紀》說:「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周本紀》說:「西伯陰行善。」連下兩個陰字,其作用就可想見了。《齊世家》更直截了當說道:「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可見文王之行仁義,明明是一種權術,何嘗是實心為民。儒家見文王成了功,就把他推尊得了不得。徐偃王行仁義,漢東諸候朝者三十六國,荊文王惡其害己也,舉兵滅之。這是行仁義失敗了的,儒者就絕口不提。他們的論調,完全與鄉間講因果報應的一樣,見人富貴,就說他積得有陰德,見人觸電器死了,就說他忤逆不孝。推其本心,固是勸人為善,其實真正的道理,並不是那麼樣。

古來的聖人,真是怪極了!虞芮質成,腳踏了聖人的土地,立即洗心革面。聖人感化人,有如此的神妙,我不解管蔡的父親是聖人,母親是聖人,哥哥弟弟是聖人,四面八方被聖人圍住了,何以中間會產生鴟徸。清世宗呼允徹為何其那,允徺為塞思赫,翻譯出來,是豬狗二字。這個豬狗的父親也是聖人,哥哥也是聖人,鴟徸豬狗,會與聖人錯雜而生,聖人的價值,也就可以想見了。

李自成是個流賊,他進了北京,尋著崇禎帝後的屍,載輕宮扉,盛以柳棺,放在東華門,聽人祭奠。武王是個聖人,他走至紂死的地方,射他三箭,取黃鉞把頭斬下來,懸在太白旗上。他們爺兒,曾在紂名下稱過幾天臣,做出這宗舉動,他們的品行連流賊都不如,公然也成為惟精惟一的聖人,真是妙極了。假使莫得陳圓圓那場公案,吳三桂投降了,李自成豈不成為太祖高皇帝嗎?他自然也會成為聖人,他那闖太祖本紀,所載深仁厚澤,恐怕比周本紀要高几倍。

太王實始翦商,王季、文王繼之,孔子稱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其實與司馬炎纘懿師昭之緒何異?所異者,一個生在孔子前,得了世世聖人之名,一個生在孔子後,得了世世逆臣之名。


後人見聖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就千方百計替他開脫,到了證據確鑿,無從開脫的時候,就說書上的事迹,出於後人附會。這個例是孟子開的,他說以至仁伐至不仁,斷不會有流血的事,就斷定武成上血流漂杵那句話是假的。我們從殷民三叛,多方大誥,那些文字KAN來,可知伐紂之時,血流漂杵不假,只怕以至仁伐至不仁那句話有點假。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而天下之惡皆歸焉。」我也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願居上流,而天下之美皆歸焉。」若把下流二字改作失敗,把上流二字改作成功,更覺確切。


古人神道設教,祭祀的時候,叫一個人當屍,向眾人指說道:「這就是所祭之神。」眾人就朝著他磕頭禮拜。同時又以至道設教,對眾人說:「我的學說,是聖人遺傳下來的。」有人問:「哪個是聖人?」他就順手指著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說道:「這就是聖人。」眾人也把你當如屍一般,朝著他磕頭禮拜。後來進化了,人民醒悟了,祭祀的時候,就把屍撤消,惟有聖人的迷夢,數千年未醒,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竟受了數千年的崇拜。


講因果的人,說有個閻王,問閻王在何處,他說在地下。講耶教的人,說有個上帝,問上帝在何處,他說在天上。講理學的人,說有許多聖人,問聖人在何處,他說在古時。這三種怪物,都是只可意中想像,不能目睹,不能證實。惟其不能證實,他的道理就越是玄妙,信從的人就越是多。在創這種議論的人,本是勸人為善,其意固可嘉,無如事實不真確,就會生出流弊。因果之弊,流為拳匪聖人之弊,使真理不能出現。


漢武帝把孔子尊為聖人過後,天下的言論,都折衷於孔子,不敢違背。孔融對於父母問題,略略討論一下,曹操就把他殺了。嵇康非薄湯武,司馬昭也就把他殺了。儒教能夠推行,全是曹操、司馬昭一般人維持之力,後來開科取士,讀書人若不讀儒家的書,就莫得進身之路。一個死孔子,他會左手拿官爵,右手拿鋼刀,哪得不成為萬世師表?宋元明清學案中人,都是孔聖人馬蹄腳下人物,他們的心坎上受了聖人的摧殘蹂躪,他們的議論,焉得不支離穿鑿?焉得不迂曲難通?


中國的聖人,是專橫極了,他莫有說過的話,後人就不敢說,如果說出來,眾人就說他是異端,就要攻擊他。朱子發明了一種學說,不敢說是自己發明的只好把孔門的「格物致知」加一番解釋,說他的學說,是孔子嫡傳,然後才有人信從。王陽明發明一種學說,也只好把「格物致知」加一番新解釋,以附會己說,說朱子講錯了,他的學說才是孔子嫡傳。本來朱、王二人的學說,都可以獨樹一幟,無須依附孔子,無如處於孔子勢力範圍之內,不依附孔子,他們的學說萬萬不能推行。他二人費盡心力去依附當時的人,還說是偽學,受重大的攻擊。聖人專橫到了這個田地,怎麼能把真理搜尋得出來。

韓非子說得有個笑話,郢人致書於燕相國,寫書的時候,天黑了,喊「舉燭」,寫書的人,就寫上「舉燭」二字,把書送去。燕相得書,想了許久,說道,舉燭是尚明,尚明是任用賢人的意思,就對燕王說了。燕王聽他的話,國遂大治。雖是收了效,卻非原書本意,所以韓非說:「先王有郢書,後世多燕說。」究竟「格物致知」四字,作何解釋,恐怕只有手著《大學》的人才明白,朱、王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免不脫郢書燕說的批評,豈但「格物致知」四字,恐怕十三經註疏,皇清經解,宋元明清學案內面,許多妙論也逃不脫郢書燕說的批評。


學術上的黑幕,與政治上的黑幕,是一樣的。聖人與君主,是一胎雙生的,處處狼狽相依。聖人不仰仗君主的威力,聖人就莫得那麼尊崇;君主不仰仗聖人的學說,君主也莫得那麼猖獗。於是君主把他的名號分給聖人,聖人就稱起王來了;聖人把他的名號分給君主,君主也稱起聖來了。君主鉗制人民的行動,聖人鉗制人民的思想。君主任便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遵從;如果有人違背了,就算是大逆不道,為法律所不容。聖人任便發一種議論,學者都要信從;如果有人批駁了,就算是非聖無法,為清議所不容。中國的人民,受了數千年君主的摧殘壓迫,民意不能出現,無怪乎政治紊亂;中國的學者,受了數千年聖人的摧殘壓迫,思想不能獨立,無怪乎學術銷沉。因為學說有差誤,政治才會黑暗,所以君主之命該革,聖人之命尤其該革。


我不敢說孔子的人格不高,也不敢說孔子的學說不好,我只說除了孔子,也還有人格,也還有學說。孔子並莫有壓制我們,也未嘗禁止我們別創異說,無如後來的人,偏要抬出孔子,壓倒一切,使學者的思想不敢出孔子的範圍之外。學者心坎上被孔子盤踞久了,理應把他推開,思想才能獨立,宇宙真理才研究得出來。前幾年,有人把孔子推開了,同時杜威、羅素就闖進來,盤踞學者心坎上,天下的言論,又熱衷於杜威、羅素,成一個變形的孔子,有人違反了他的學說,又算是大逆不道,就要被報章雜誌罵個不休。如果杜威、羅素去了,又會有人出來,執行孔子的任務。他的學說,也是不許人違反的。依我想,學術是天下公物,應該聽人攻擊,如果說錯了,改從他人之說,於己也無傷,何必取軍閥態度,禁人批評。

凡事以平為本。君主對於人民不平等,故政治上生糾葛;聖人對於學者不平等,故學術上生糾葛。我主張把孔子降下來,與周秦諸子平列,我與閱者諸君一齊參加進去,與他們平坐一排,把杜威、羅素諸人歡迎進來,分庭抗禮,發表意見,大家磋商,不許孔子、杜威、羅素高踞我們之上,我們也不高踞孔子、杜威、羅素之上,人人思想獨立,才能把真理研究得出來。


謝邀。

怎麼成為聖人?學道、見道、得道,還有行道。

最後行道的部分,就是德。

所謂道德,道是真心,德是妙行。


其實到了見道的部分,就算是聖人了。

所以聖人並不一定要入世行德,不一定要著書立說,不一定要留名於世。

那都屬於因緣的部分。

很多人說現在沒有聖人,其實不是,還有很多很多,可能就在你身邊,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現道德。

真到了沒有聖人的時代,這個世界就只有惡,沒有善了。


成為聖人其實並不難,凡聖只在一心。凡夫外求於相,聖人內求於心。

生於華夏是一種福氣,為什麼?華夏有大乘氣象。古往今來的聖人們,不迷戀於自己修行,留下了諸多修行的方式供後人學習。


至於學誰,這也屬於因緣的部分,看自己的悟性了。


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 王陽明


先了解明白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凡夫。


首先聖人的定義:經天緯地英明神武等,我認為是對的,大家要在這個前提下討論。要知道聖人的概念很雜亂,像天主教教廷古往今來也不知封了多少聖人,那與我們討論的範疇不完全重合。

成聖的人,至少要熟讀經典、洞明物理(萬事萬物的道理),了解目光之內的一切,至少概括性地了解,比如孔子知道郯子了解「鳥官名」連夜去請教,古代中國人知道天竺的佛經很幽微精緻,所以很多人都會梵語(如謝靈運)都善解經,比如今人知道了世界現在的模樣,如果你只會漢語或者再加上英語,那還是自絕於西語、法語、俄語、斯瓦希里語等世界,憑什麼說經天緯地呢?了解只是第一步,也不是說一定得熟練掌握許多外語,但無論藉助何種手段,無論是靠他人還是靠工具,一定要了解世界其他部分的情形。別說什麼我只想成聖,不想成為語言學家,要知道語言是概念的根;概念還一知半解呢談什麼掙脫概念的束縛呢?再說你都有了成聖的宏願和志氣,也該有掌握各大語言的覺悟和志氣。
把第一步做好後,還要善於分析,看深看透。跳出別人的窠臼,達到「無是無非」的境界。
「無是無非」是對外。對內是通過修行,看穿色相,最終清除私慾和偏見
清除私念之後,心理澄澈如水,從此泛起大愛,善視眾生。以無我之相、大道之身,體察世界。世界當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種合理,但你要有好的心態和好的目的,為矯正種種不合理做出自己的努力——當然你也可以說,合理也罷不合理也罷,濁世間都是小孩子過家家,我不想管【注意,不是懶得管,這是兩種心態】,那可能也對,我自己達不到這一步所以我也沒法說怎樣做才對。
最後一步,正如有人說的,聖人只有聖人才能辨識,老子曰「上士聞道 躬而行之,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所以在常人面前聖人一定是個正常人,不但正常人做的你都能做,還要比他們做得好(為什麼?因為你心地澄明、心無拘役,你好意思做得不如其他人嗎),當然不是說你就一定要種地種菜(孔子有過「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的語錄)樣樣精通,因為一生短暫修行可貴,但是,一定要毫無差別看待世間一切,雖然修行重要,但如果需要,能做好任何事情,比如孔子少年時就做過很多比較低賤的活兒來維持生計,以至於後來還感概「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但他能做好。如果你有這樣的志向,你也必須能。
還有,你現在能看到的擁有「聖人」封號的人,即使他真的超凡入聖,也斷斷少不了抬轎子的。

問題是好問題。但題主本身有點走火入魔。如克制私慾這種事,是成賢成聖必不可少的。如果反對,只是反映出你的私慾格外熾烈而已。
其實題主關於「成為聖人」的提問,本身就存有一定的欲妄【小人之心…喵


《千字文》:景行維賢,克念作聖。
嚮往高尚的品德就成為賢人,再能剋制自己的私念就成為聖人。
蒙學基礎知識啊……


善男子。復有十二種勝法。菩薩成就。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

一者 安隱心為與一切眾生樂故。發菩提心。

二者 愍念心他惡來加能忍將護不生異相故。發菩提心。

三者 大悲心為荷眾生大重擔故。發菩提心。

四者 大慈心為拔一切惡道苦故。發菩提心。

五者 清凈心能於余乘不生願樂故。發菩提心。

六者 無染心為離一切煩惱濁故。發菩提心。

七者 光明心為求無上自性清凈光明照故。發菩提心。

八者 幻心能知諸法究竟無物故。發菩提心。

九者 無物心能知一切無所有故。發菩提心。

十者 堅固心於諸法中不可動故。發菩提心。

十一者 不退心能證諸法究竟盡故。發菩提心。

十二者 度諸眾生不生厭心如說修行故。發菩提心。


雙商高

口才好(這點可以找代言人),

見識廣

脫離低級趣味

有大局觀,看到階層的矛盾

為高尚理想努力

有很多聰明聽話的學生/追隨者,並含有死忠的骨幹

以上幾條都是比較容易達到/扮演的,所以有些朝代也稱皇帝為聖人。

接下去:

有基層經驗

通曉人性的喜悅與痛苦,對人慈悲,有親和力

找到所有人的最大痛苦

善於號召善於團結善於教化

堅韌不拔

離開家鄉熟悉自己的人

以上也還是人力所能及,很多宗教領袖都能做到,邪教領袖也能扮演

繼續

順應時代,開創前無古人的理念,但兼有當時主流宗教證明的『天堂』

得到兩個或以上階層(統治者、貴族、商人、普通民眾、貧民及以下)的支持

阻止戰爭、衝突/讓民眾流最少的血

以上還是一般的聖人

指出一下,也有少數門派有特殊性,比如王陽明的心學,不需要靠死後的歸宿拉攏更多的人

繼續

有特異功能/神跡 /神奇的命運(偽造者很多,但不得不提)

有能力不讓門徒餓死

有機緣


這個時代不需要聖人,你能成為學者就挺牛了,那還得看看政策需要不。


宋人李之純(就是「君住長江頭」他哥),有一老僕,人不知其名,呼為李仆。李之純出行喜歡走路,老僕扛個鋤頭跟著,路有遺屍則埋之,數十年間埋屍萬具,人稱有萬鬼庇佑。在蜀任上,活人無數。這就是聖人了。

還有知乎一個帖子上寫的南京橋上的志願者陳先生,十四年間周末去橋上救助輕生者,雖籍籍無名也不做學問,也算是聖人了。


怎樣成為聖人?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什麼樣的人是聖人。

聖人——《天啟篇》之六十八
雪峰

《莊子》曰:「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

《生命禪院中級人生寶典(一)》中有關聖人有以下表述: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慧言之教。

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

聖人法天歸真,不拘於俗。

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聖人不積,既予於人己愈有,既予於人己愈多。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用而不貪。

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

聖人之道,用力少,見功多。

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天地無全功。

聖人無兩心,皇天無二道。

聖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聖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命運皆自造,聖人知其理。

聖人是上天賜給地上的靈芝草,是能包治百病的仙丹妙藥,聖人是「吸收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而成就的人間仙人,神人,聖人來自上帝的靈,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使者,聖人是人類的精華,聖人的智慧高深莫測。

耶穌、釋迦牟尼、老子是聖人中的聖人,大哲學家、大科學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具有聖人的品質。

聖人的智慧主要不是來自知識和學識,而是來自靈性上與道的感應。

聖人均具有敏銳的靈覺。

聖人無生死、無己見、無定論、無仇恨、無親疏、兆於變化,法於陰陽。

諸葛亮堅定地說:「拯患救難,是唯聖人」。人類社會若有麻煩,能夠引導人類走出困境和迷惘的只有聖人。

人類社會必定會出現大聖人,因為只有出了大聖人,才能「賢不遺野,天下一家」。

願我生命禪院院士先為君子、再為賢人,終為聖人。

讓我們睜大眼睛,尋找聖人。

——————

關於怎樣成為聖人?我非聖人,無法全面準確作答。只是推薦一文,與題主一起探索吧!

十二、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雪峰

什麼是無為法?

首先我們看什麼是有為法。凡以自己的意識對客觀世界進行描述界定並以此作為自己行為和思想的準則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有為法。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有為法是夢幻泡影,是朝露,是閃電,它曇花一現,瞬息萬變,所以,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瞬息萬變的曇花一現猶如在追求夢幻泡影,最終一場空。

大慈大悲的佛為了避免我們陷入夢幻泡影,最後告訴我們他什麼也沒說,什麼法也沒講,他所說的只是過河的筏子,他的話只是我們從一個境界進入另一個境界的橋樑。

佛要我們去哪裡?他要我們進入無為法中,他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那麼,到底什麼是無為法呢?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這就是無為法。只要法可取,可說,它就不是無為法,而是有為法。

真正的大師是解放人的心靈的,而不是給人套枷鎖的,一切聖賢品質的優劣在於看他為眾生的心靈剷除了多少藩籬,解除了多少桎梏,也就是說所有的聖賢都是相互有差別的,這個差別在於看他們在無為法道行上的深淺。

佛在靈山法會上講來講去,最終覺得怎麼講都無法完美,所以靈機一動,發明了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一切的講法,都是開啟靈覺的方便法門,與其給瞎子講解大千世界的奇妙絢麗,不如直接治好瞎子的眼睛,讓他自己直接去看。

耶穌也說,若我們的眼睛是明亮的,我們的內心也是明亮的,若我們的眼睛是昏暗的,我們的內心也是昏暗的。

老子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此語在我與老子的對話中有所修正。)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等等,可以說整部〈道德經〉就是專門講無為法的。

六祖慧能認識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自性本自清凈、本自具足、無生滅、無動搖、生萬法。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一切聖賢其境界不同,造成差別的主要根源在於對無為法的認識和引用。

教導人做好人對嗎?難說。所以生命禪院既不教人做好人,也不教人做壞人,抱一為天下式。

教導人不吃肉、不淫慾對嗎?難說。教導人吃肉、淫慾對嗎?難說。不可說。

桑田草曾經總結過一句話:對不執著的執著也是一種執著。奧妙就在其中。

無相思維是對無為法的最好註解,一切聖賢的差別將取決於所達到的無相思維的境界。


我覺得我李哥可以回答@李眾一


謝邀,邀請的非常好。我大學時的外號就是「聖人」。
怎麼成為呢?首先你要有一幫愛搞事情的室友,然後要有一群愛搞事情的學長學姐學弟學妹,然後自己要臭不要臉。
以上。


道在屎溺。能發自內心的領悟這四個字,並且運用到實際中就不會有糾結於如何成為聖人了。


天下無聖


大約需要出生的時候天降異象、紅光籠罩、體有異香、有鳳來歌、百獸來朝、海晏河清、按五百年一度之會才有可能
換而言之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論語·述而》


別聽21贊的回答,難道聖人都不啪啪啪嗎?可笑,可笑之極,在我看來,聖人,都是嘴上說不啪啪啪傷身體不應該重肉慾實際上艹自己老婆是最萌的。

怎樣成為聖人?

其實從我一上說出的話,大家可明了,聖人往往是最清高的,自我審視中,我的品格比終生要高太多。

你想成為聖人,就要在幾個方面高看自己,蔑視終生。

品格、智商、財富等等等等,我也列不出來那麼多,覺得有道理,你支持一下就行。


開啟五階基因鎖


推薦閱讀:

TAG:如何成為X | 修養 | 宗教 | 修鍊 | 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