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近年來美國電影偏好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電影?

《機械戰警》,《美國隊長 2》,《超驗駭客》等


在電影的世界裡,最新的技術總是能有用武之地。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這一充滿無限生機的新技術,也應時出現在了電影的場景里。從非線性存儲(《一觸即發》),到雲存儲與雲計算(《美國隊長2》),以至於充滿科幻色彩的人工智慧(《超驗駭客》),都成為了影片的重要元素。

雲計算:九頭蛇的世紀大招

在電影《美國隊長2》里,九頭蛇組織將反人類的大招壓到了「洞察計劃」上。超級古董級計算機存儲了索拉博士的大腦,並開發了一種演算法,稱為索拉演算法,該演算法能從神盾局的資料庫中讀取過去世界的數據,預測每個人的未來。電影里關於其基本思路的介紹是這樣的:把一個人從出生到現在所有的行為特徵,消費行為,生活行為等作為標籤,最後推測出這個人未來是否會對組織產生威脅。然後使用定位系統,把這些人通過天空母艦殺死,從來帶來新的秩序。短短兩小時的電影里,雲計算、機器學習等當下熱門的大數據概念在炫酷的視效包裝下顯得十分高端大氣,讓觀眾看後大呼過癮。

(根據索拉博士的索拉演算法,住在紐約的托尼·斯塔克成為極具威脅對象,可見該演算法還是很靠譜的)

而在大數據概念出現前,電影里的刺客場景是這樣的:刺客組織以織布為生,大boss隨便從布匹上剪下一塊,經過貌似很專業的解讀之後,告訴手下的刺客,織布機讓我們去殺了XXX,「Go and kill him」……

還記得我當年看這部片子時,還曾經對刺客這一行業產生過崇拜之情,現在想想,這尼瑪也太不科學了,剪布塊算什麼,你還不如直接抓鬮呢!

回過頭來再看《美隊2》,大反派九頭蛇組織的「洞察計劃」,早已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許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亞馬遜搜索「電影產業」相關書籍,網站會在最下方會根據你的興趣為你推薦其他書目;在京東上搜索過「手機」之後,你看優酷、刷微博時,旁邊的廣告欄里會有各種手機廣告的推送……

你經歷過的這些,和洞察計劃一樣,都是基於互聯網的演算法。在互聯網的數據星河裡,我們的個人信息被零星暴露在網路的各個角落,想要獲取我們的信息,只需幾行代碼;而通過相關的演算法,不僅可以描繪出我們在現實中的畫像,還可以預測我們的消費能力、消費喜好、性取向、政治傾向等等。不得不說,比起門口算命的老大爺,我們的「科學算命」來的更靠譜些。

(大數據的應用領域
圖片來自網路)

不可否認,商家通過大數據為我們推送更適合我們的產品,增加了信息對等,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然而,當信息被肆意散播,隱私被任意竊取,其背後的安全隱患可想而知。對於相關道德與政策的問題的討論或許超出了我們的範疇,但若不重視,電影里的隱患,很可能照進現實。

非線性存儲:讓警察抓小偷來得更順些吧

特工片里,新科技、高概念總是層出不窮,其中最著名的當屬《007》系列。今年上映的特工影片《一觸即發》,儘管我覺得他和《諜影重重4》一樣是一部爛片,但在結尾處出現的非線性數據和數據可視化還是讓我嬌軀一顫、眼前一亮:「哎喲,這個不錯哦!」

電影中,潛藏在美國多年的特工通過各種信息製造了他已經溺死的假象,然而,技高一籌的FBI,通過搜索為他做假證的醫生的信息,通過他的社保號碼、周邊公用電話的通話記錄等信息,最後推斷出該名特工應該隱藏在賓夕法尼亞周,並打算實施犯罪。

這段故事所涉及的主要技術就是非線性數據結構,電影里出現的蒲公英圖就是「圖(graph)」的一種結構,「圖」是由一些小圓點(稱為頂點或結點)和連結這些圓點的直線或曲線(稱為邊)組成的。這種結構是表示物件與物件之間的關係的方法,在大數據的基本思想中,「強調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是進行分析預測的重要方法論。

(圖的鄰接矩陣存儲表示法)

試想一下,當文章在自己微博上發布一條轉發上百萬的微博,你把每個轉發的人的相關信息用excel表的形式記錄下來,其呈現結果將是繁雜、無序以及沒有意義的。而當你用圖去表現所有參與微博相互關係時,你可以輕鬆發現哪些人在傳播中具有更大的影響力,而這些人,才是你要尋找的關鍵意見領袖。

(圖表來自@社會網路與數據挖掘)

人工智慧:或許真的要到來

(電影《超驗駭客》場景)

德普發現自己頭上頂個鳥也沒用之後,開始玩起了高概念,《超驗駭客》上映後,再次將人工智慧這一話題帶進了人們的視野。儘管該片在國內票房表現平平,但據說霍金老爺子看後感觸頗深,也使得人工智慧這一話題,帶著《超驗駭客》一起上了央視新聞。

1950年,在曼徹斯特大學任教的圖靈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一個人在不接觸對方的情況下,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和對方進行一系列的問答,如果在相當長時間內,他無法根據這些問題判斷對方是人還是計算機,那麼,就可以認為這個計算機具有同人相當的智力,即這台計算機是能思維的。

在《超驗駭客》中,從織布廠出來的摩根老大爺問電腦PINN:「你是否有自我意識?怎麼證明?」

PINN回答:「教授,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你怎麼證明你有呢?」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超驗駭客》並沒有花大篇幅討論計算機哲學,但是這看似不經意的一幕,頓時便提升了整部影片的逼格。

從圖靈測試概念提出至今,不少科學家都曾經嘗試讓計算機通過圖靈測試。如今,蘋果、Google、百度等大公司,以及國內外多個團隊,都在人工智慧的路上走出很遠。語音助手的出現,讓我們有理由對人工智慧提出更多期待。Siri儘管還是那麼傻,但足以讓Raj對她愛到痴迷(《生活大爆炸》)。

Google 在構建天網的道路上顯然越走越遠,Google Glass傳遞出人機合體的信號,似乎比那些智能手錶來的更真實一些。而在技術方面,Google一口氣購買了英國一家神秘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聘請神經網路領域尖端專家Geoff Hinton。國內的著名互聯網企業百度也將研究領域拓展到了Deep learning。當我們在使用搜索引擎時,它每一秒都在學習與改進……正如果殼網裡流行的一句話: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


我上中學的時候就有好多這類主題了。一直有可能你沒太在意吧。


其實是你的錯覺,美國一直有拍科幻片,你覺得近年比較多,主要應該是DC和MARVEL最近頻繁出的超級英雄系列。有興趣可以了解下美漫改編電影,其實都不是硬科幻。如果刨去這些,應該沒有突然增多的現象。


騰訊壯大靠抄襲,谷歌不作惡,紙牌屋靠大數據。幾個字:不問為什麼,先問是不是。
如果調查市場口味也算大數據的話,那街邊賣烤串的都在用大數據


因為它們的科技與智能水平也許正在接近或已經達到電影里那個程度了~


一直都是這樣啊


不觸犯宗教和電影審查的各項標準,就算髮布到全世界也不會出問題


這不叫近年來,上個世紀就已經有,他們用這種方法是為了減少演員的受傷率,給觀看者帶來視覺上的衝擊。不光劇本要好,演員也要好!


大企業要逐利,大數據看起來就像打開寶藏的鑰匙。


大數據這個概念比較新,不好說。
但是AI的概念在科幻作品裡太常見了吧,基本涉及到機器人的作品裡都會出現,比如阿西莫夫的《i robot》,《終結者》,《黑客帝國》,斯皮爾伯格拍的《AI》等等等……


說明你不是科幻電影愛好者。
少數派的報告,黑客帝國這樣大眾化的科幻電影10年前就有了


推薦閱讀:

與聊天技巧為零的人聊天是怎樣的體驗?
聊天時能用來裝逼的文言文有哪些?

TAG:聊天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