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鳳和高小琴的《智斗》到底有哪些不同?

《人民的名義》里侯亮平聲稱是靠著兩人唱法的不同來斷定先抓捕的不是高小琴,可是我聽了好多遍也不明白兩人唱法到底有哪些不同。希望懂行的專業人士指點迷津。


作為一名京劇的欣賞者,以及影視專業的學生,個人理解編劇的意圖,這樣的內容確實很難用影視表現,對演員的考驗也極大,事實證明導演表現得不算成功。

首先,回答兩人唱智斗的不同之處怎麼看。京劇雖然有「字正腔圓」的說法,但在表現上,會因人而異。一句「蘇三離了洪洞縣」張君秋唱「低頭離了洪洞縣」沒人說不對,反而還叫好。唱戲演戲,本身就是一種用自我人格魅力對於人物進行理解並再塑造的過程。這齣戲里的《智斗》,不單單是幾個人唱歌那麼簡單。尤其是那兩句「態度不卑也不亢」「神情不陰也不陽」可謂是一語雙關的戲中戲。在唱戲時,偶然被個把戲詞切中心中之事,人就會在表現上刻意的突出,通過唱戲,表現個人的內心情感,這也是京劇的獨特魅力之一。在合演戲對雙方會有一種思想上的交流,表面上沒有通過語言表達,實際上在彼此的眼神、動作中,雙方已經完成了這樣的溝通。比如在唱到某句時突出某個字的字尾,或者在某句話時,拿起來的身段都是臨場發揮。「侯局長」與「高小琴」對過戲,自然能從他唱腔身段上流露出感覺的不同來判斷這個人,而這種流露是最真實的。即便你是拿過梅花獎的演員,唱的固然很好,也絕不能通過唱腔,去偽裝成另外一個人,並且頂替他跟其他的演唱者合作。

其次,從影視表現的角度講,編劇的這個設置合理,並且我喜歡這樣的橋段。但要表現「因性格不同而導致演戲風格不一樣」對導演,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導演用了好幾個手的特寫,閃回的畫面對比,希望能夠交待清楚問題,但未免太依賴於影視技法,不懂戲的觀眾只會覺得你是在切兩個手的動作,而不會想到你是在對比他們身段的不同。另一方面,演員又是配音。聲音唱腔上的差異也很難抓。如果真要拍好這場戲,可能需要讓演員在京劇上花點工夫,還要把握兩種性格的人,是怎麼唱戲的。總的來說,導演能做到讓很大一部分人看懂,已經很不容易了。


憑印象答一發,沒仔細聽,也許印象有偏差。
高小琴的發音像青衣,高小鳳像花旦,高小鳳的有幾個字音不準,比如「銅壺煮三江」的「煮」。
其實我覺得主要吧,還是高小鳳看起來比較慫。


聽不出區別,但是能猜到編劇的用意。這就跟問跪地乞討的女大學生高數題一樣,有些東西是表演不出來的,必須下過功夫的人才懂。
侯亮平之前說過高小琴唱京劇是專業水平,是下過功夫的。其他人不一定會那麼巧跟她下同樣的功夫。
果然高小鳳的時間都用來學明史了。


非專業,聽聲音聽不出來,我覺得是氣場…這一出胡靜演的很好,高小琴唱智斗的時候眼波流轉,動作有力度,幅度大,整個人氣場很強。高小鳳唱的時候,很柔,不論是動作還是眼神都很輕柔而且明顯心懷忐忑卻假裝鎮定。
高小琴如果有心事,大多情況是完全不落痕迹,要麼就乾脆擺在明面上,短嘆氣,搓手,扭頭(比如最後侯亮平勸她考慮孩子的時候)。
高小鳳有心事的時候,眼神遊移,還強自鎮定,捏手指。

一個是女強人一個是小女人…氣場完全不同


算不上專業,但略懂一二,劇里的智斗與原版智斗的人設不同,所以唱出來感覺不一樣,具體到這兩姐妹的唱,高小琴的唱淡定自若還有一股巧勁兒,唱出來的是人物,而高小鳳的則如剛沒學多久的學員一般唱的較生硬,唱出來的只是詞兒而已,這點來說,劇組弄的還是不錯的,不過陸毅同學的口型差點,壓根就沒個唱的樣子,只是做了個表情,最可氣的鏡頭還沒回都給臉部來一特寫,太尷尬了。
PS:再具體到拖腔的氣口什麼的,懂的人不用說,不懂的說出來你們也是一臉懵逼,所以就不多說了



差了風情。


眼神不同


看劇情應該是手法不同?


電視劇的了,不用太認真的了,都是配音的了……不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種鑽研精神很佩服!


推薦閱讀:

京劇曲目《霸王別姬》里的虞姬一角,(傳統上)理應是由男的扮還是女的扮?
讓梅蘭芳、杜月笙都念念不忘的孟小冬,是一個怎樣的奇女子?

TAG:京劇 | 人民的名義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