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的電影是如何製作的?是一幀一幀的畫的嗎?
上圖是我剛點進來看了截止2014/06/27 兩個用戶回答後的感受。
兩位回答者中一開頭第一句話就把我驚呆了……
什麼叫一幀一幀畫?從詞語來說意味著全片每一秒都是 標準24幀逐幀純手繪 的。
宮老頭的片子全部都是【一幀一幀畫】的?你逗在我?沒聽說過啥叫「動畫補區間」么?沒用過任何CG或者後期推拉搖移么?要是動畫都像那種動態連環畫的小人書一張一張畫,那麼日本的非自然死亡率又得上升一倍。這樣類似的偽科普回答就我在知乎動畫話題分類下看的比比皆是,還有的動畫漫畫分不清就來【誤導大眾】,危害性很大。已點反對、沒有幫助。
估計宮老頭學了中文看到這樣的東西後一口老血……
本來我是不想在知乎回答這類問題的。每次看到我首頁推薦中有這類奇怪的ACG問題回答得不三不四,誤導大眾讓人感到嘆息。
下面回答問題
————————————————————————————
宮崎駿的電影是如何製作的?
早期的時候1995年的《側耳傾聽》之前基本是賽璐璐形式。先攝影膠捲,然後電腦加工。雖然是24格形式,但也不是全部整片每秒24幀 一幀一幀畫的。
後來的1997年的《幽靈公主》開始都是紙繪+CG。先在紙上畫線稿原畫,然後掃電腦,在animo和Retas這類軟體里導入序列,上色,合成,後期軟體加特效,剪輯。這樣的好處是色彩圖層更多,更容易修改工程。
《幽靈公主》是1997年當時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總共用去144000片賽璐珞,還有15分鐘CG動畫。
CG動畫是開場5分02秒的麒麟獸變身場面。動圖請點http://ww1.sinaimg.cn/large/73813e0fgw1e43bnefpmqg208c04pe82.gif
1997年的電腦科技,為了應付這個挑戰,吉卜力設立了一個專門的CG小組,更斥資一億日元購置了一切CG所需的設備(反正也賺回來了)。
我在自己微博也提到過,《幽靈公主》的煙霧非常難做。噴筆弄的。動圖請點
http://ww3.sinaimg.cn/large/73813e0fgw1eguyfbaolbg207f05kb2a.gif
http://ww3.sinaimg.cn/large/73813e0fgw1eguyfs9kswg207f05kb29.giF(自行吧F改小寫謝謝)
2001年《千與千尋》是數位化電影,場景畫手工描後將圖掃電腦,然後將背景給呈現出立體感,或在一些有人物快速移動的橋段中使用軟體演算法來做出有由遠拉近的效果。色彩是用IMAGICA公司開發的「Color Management System」(增加畫面製作上可用色數)。
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的整個城堡是3DCG做的。軟體是SOFTIMAGE 3D。
http://ww3.sinaimg.cn/bmiddle/73813e0fgw1ehss7r8l5jg207f05k4qq.gif
直到後來的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宮老頭決定回到原點,摒棄CG,重歸動畫片的手繪方式。全片共使用17萬幅純手繪的畫麵塑造人物角色,70名工作人員參與,宮老頭更是親筆完成了其中80%的繪畫。
是一幀一幀的畫的嗎?
並不是全片每一秒都 標準24幀逐幀純手繪,部分鏡頭是逐幀的。有用到3DCG跟動畫補區間。日本動畫早就不是以前那個純手工的年代了,現在很多動畫越來越多的用的cg技術
對於一個24幀的動畫,片長就當90分鐘,這一下就是1298160幀,如果還是全高清的標準,這工作量,就算你工作室里有100個人在畫,平均一個人也要在2年間畫1w多張,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必要的手繪還是要有的,但是很多時候主要還是藉助於電腦cg不過吉卜力工作室我以前看過一些資料片好像cg的比重相對其他日本工作室要小很多
最近剛看完宮崎駿的紀錄片《夢與狂想的王國。
看完你就清楚了
裡面宮崎駿是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在紙上畫出來,然後通過機器做出大體的樣子,但不是一幀幀的,後期會有工作人員加工潤色。
這片子像揭秘一樣展示了他的動漫王國,很贊。是一幀一幀畫的,日本動畫大部分都是這麼做的。詳細製作流程請參考:動畫電影是如何製作的?
當然,一部動畫電影數萬張的作畫不可能是宮崎駿一個人畫的,他的主要職責是畫分鏡稿(如果不知道分鏡是什麼請參考上面的鏈接),然後原畫師照著他的分鏡稿進行作畫。宮崎駿本人似乎也負責一部分的原畫。
關於宮崎駿在吉卜力是怎麼工作的,請參考:夢與狂想的王國BD中字1280高清
推薦閱讀:
※柯南用麻醉手錶射了毛利小五郎幾百次,是如何沒有被發現的?
※哈爾的移動城堡觀後的疑問?
※除了宮崎駿的作品,還有哪些動畫作品能夠達到打動心靈的高度?
※如何評價皮卡丘說話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