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跳出顏體風格, 寫出別的字體的靈動?
打基礎開始學的是顏體字,到現在不管臨摹歐體,柳體,還是趙孟頫的行楷,靈飛經的小楷,總是逃脫不了一股子顏體的味道,寫不出別的字體的韻味,一下筆顏體的板正就出來了,寫不了靈動,該如何是好啊?請大神們指點。那個字有點丑,請見諒啊,全當負面教材。
-------------------------------------------------------------------------------------------------------
哈哈!確實沒覺得自己寫的有多好!練確實是練了很多年了,但是中途中斷了也確實很多年沒練了,而且天賦這個東西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天賦平平加上不練習,確實是很慚愧啊,不過最近想要重新開始嘛,就上來求個指點。謝謝大大的指正,但是小弟真的沒覺著自己寫的好來著,上圖純粹是因為樓下大大需要具體的給我指正一下,並沒有想要大家看啊看啊我寫的好,反正明眼人都知道我寫的不好,嘿嘿。但是即使是寫的不好,也要勇於追求嘛,大家給了意見我才能進步啊!所以,都是寶貴的經驗,我會努力往噠。以後不定期更新進展!謝謝了!
首先,題外話:
1、多圖預警
2、考慮到一些看答案的朋友對於題主糾結的「板正」和「靈動」可能難以理解,所以以走路為例的話:
這是板正。
這是靈動。
恩,都美。
3、我沒練過小楷,寫這個答案是第一次臨《靈飛經》,所以各位主要理解我表達的意思,不要太在意字的好壞(=′ー`)。
4、最近有收到好多關於臨帖的問題邀請,這篇算是對臨摹問題的統一解答了,多謝各位邀請。
正文--------------------------------------------------------------------------------------------------------------------------------------
先放上題主臨的:
再看一下原帖里題主所臨的這個部分:
確實如題主自己所說,沒寫出「靈動」的「味道」。
原因是什麼呢?
很簡單——臨得不準。
臨得不準是為什麼呢?
第一,在臨帖時觀察得不夠,原帖里表達靈動味道的基本要素沒觀察出來;第二,手頭功力不夠,觀察出了基本要素,但是落到筆上時表現不出來。
據我分析,題主兩樣都佔了。
書法作品四個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格調,在題主這個階段主要問題在於前兩點,下面詳細談。
·先談結構
這是原帖中的「玄」
這是我臨的。
這是我把臨摹時對於這個字結構的分析畫出來了——第一個點和下面的「幺」形成一個緊湊的塊面,長橫拉開,與之形成對比。
題主的「玄」沒有抓住原帖結構上的特徵。
這是原帖中的「我」
這是我臨的「我」(真不像啊我去。。。)
這是結構分析——1、中間幾筆形成緊湊的塊面;2、長橫左邊、斜鉤上邊稍長;3、斜鉤下邊最長,三部分形成對比。
題主的「我」沒有表現出原帖中的三部分對比。
這是原帖的「青」。
這是我臨的。 (唉。。你們不用噴,我都懂)
和之前一樣——上面部分下面的「月」形成收緊的長方形,與長橫形成對比。但是原帖又多玩了一招:
這個字裡邊有好多橫,原帖是這樣處理的——前四橫有長有短但是比較平直,顯得沉穩;後兩橫寫得很短小,並施以微妙的弧度,顯得輕盈——兩者形成對比。
這是原帖「陽」。關於右半部分我有話說。
這是我臨的右半部分。
和往常一樣的套路——中間收緊,形成一個類似三角形的塊面;長橫拉長,形成對比。與此同時:
上面部分的一橫處理成傾斜的類似點的角度;下面部分在四個斜筆並排的情況下,原帖將第三筆伸長。在我看來,這是原帖在結構處理上的一種手法——保證穩定和簡單塊面對比的基礎上,利用兩個小的地方做一下調節,使整個字視覺效果上更加豐富。
在題主這裡,穩定、對比和調節都沒了。。。
原帖中的「何」。
這是我臨的(不知道為什麼拍出來發光了)
左邊幾個筆畫挨得很緊,與長橫的右半部分、豎勾形成收放對比。與此同時:
有兩處對比,第一處——"口"字左豎短、直;右邊橫折+橫連在一起,柔、曲。第二處——單人旁的豎短、曲;右邊的豎勾長、直。
·再談用筆
拿原帖這一部分舉例
這是我把這部分中,我所理解的橫的特徵提煉出來的樣子——起筆角度較平緩、同一筆畫內提按幅度變化大,並往往伴有弧度。
題主的橫並沒有表現出這些特徵。
再看這三個字。
如果把這三個字里比較圓柔的用筆提出來,是這樣的。
在題主的字里這些用筆的特徵都不見了。
最後說一個「齊」。
這是把這個字有弧度的用筆都寫出來的樣子。
在題主的筆下這些筆畫的弧度都打了折扣,而且「齊」變成了「齋」,不知道是版本問題還是怎樣,我覺得應該是臨錯了,因為讀「齋」的話讀不通。
總結一下:
《靈飛經》原帖的「靈動」感(也就是題主希望達到的感覺)主要是從以下方面體現的——
一、結構上,強化收放變化、大開大合,同時用一些小的細節打破規矩的造型,進行調節。
二、用筆上,起筆角度較唐楷來說更加平緩、單個筆畫中往往有強烈的提按變化、經常出現造型圓柔的筆畫。
但是題主這兩點都做得不夠,有些可能是從字帖中看出來了沒表現出來;有些可能壓根就沒看出來。所以題主會覺得自己的字比較「板正」,加之最早練的是顏體,所以在不能抓准現在字帖特徵的情況下,自然會「有顏體味道」。
·最後給題主的建議:
如果按照上面的總結給建議的話,題主在結構和用筆兩方面把體現靈動的地方找到、表現出來就行了。
但是我覺得在這之前題主還需要再把基礎補一補——通過看你的字我覺得你在基本的用筆和結構上還存在問題,不論你想「板正」還是想「靈動」,首先要讓你的每一個字穩定、合理地立在那。
不論你想這樣:還是想這樣:
前提是不能這樣:
雖然很可愛。
首先,擺脫不了顏體的影響,本身不是壞事,至少說明以前的顏體沒有白練。
但話說回來,還是你沒有掌握好方法。
題主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仔細留心不同書體之間的本質差異,只是略改變了字形而已。沒有仔細體會所學書體的本質特徵。其實是在用顏體的筆法去寫其他的書體——這種概念化的臨帖,是要不得的。
練字本身,是在強化書寫的肌肉記憶。之所以練字之初,都不建立同時去練多種不同的書體,而是要求專一,就是這個道理,便於你快速形成對該書體的肌肉記憶。那麼在你練新的書體時,如果不注意,舊有形成的肌肉記憶自然會限制你接受新的書體。所以首先你要面對的是改變舊有的書寫習慣。
這種書寫習慣,在毛筆而言,並不是你看到的各書體之間存在的筆畫形態與間架結構上的差異,最根本的還是在用筆方式上的不同。比如同樣一筆橫畫或豎畫,怎樣入筆、怎樣頓筆、如何運筆、如何收筆、是中鋒還是側鋒,用筆時,提、按、頓、挫、收各個環節的力量變化如何……等等,不同的書體,都有區別,所以才能形成各種不同的鮮明風格。只有切實體會到這些內容,學習才有意義。
大概是我小時候太內斂,也可能是我的書法老師不了解我,說我的氣質適合練柳體,讓我學柳體打基礎,其實我內心是更喜歡顏體的。參加全國比賽得獎,練顏體的總是比練柳體的獎項高,老師還安慰我說,是因為字體本身的緣故,不是我寫得不好。在我堅持練柳體的幾年裡根本跳不出柳體,而且也沒有練得出神入化,導致我的硬筆字結構太長。
後來開始練隸書,老師又認為我的氣質適合練曹全碑,其實當時我更喜歡張遷碑。不過曹全碑秀氣,結構又寬扁,正好中和了我之前硬筆字的缺點,自從練隸書之後,硬筆字就端端正正,方方正正,不過曹全碑筆劃圓潤,所以那段時間我寫硬筆字的「乛」、「亅」等筆劃的轉折部分變得很圓沒有稜角和筆鋒,被老師批評,難過了好久,後來自己注意,很久才改過來,習慣一旦養成的確是很難改的。
隸書練了兩年,老師又讓我練米芾。那時候我真的想對著老師的耳朵吶喊!都相處四五年了!還不知道我的性格氣質嗎!我想練王羲之啊!我還是有我自己獨立的審美的啊!
從小到大都很羨慕別人的老師不按照帖子教書法,怎麼好看就怎麼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後來長大了,行家一看就知道哪個是練家子,哪個是野路子,我心裡才算安慰一點。
其實沒有自己的風格,寫得又不夠靈動,無非是練得還不夠到位,火候還不夠。切莫心急,先把一種字體的基礎打好,找到字體的精髓,再嘗試多種字體,每種字體的形態和風格都不一樣,掌握精通了每種字體,再多看當代大家的作品,多看多練,自然就能形成自己的風格了,寫出來的字自然也就靈動了。
實話實說,題主也看不出顏體的底子有多厚。無他,想靈動就認準一個自己喜歡的帖子臨寫100遍
寫了顏再寫別的字體跳不出顏的風格是因為題主您還沒對別的書體有一個具體的把握,本人練了一年張猛龍,再去練歐,剛開始確實跳不出來,現在一年了,基本已經擺脫了魏碑張放的風格,再一個基本功也很重要,基本功不到一定水平,肯定跳不出
首先,題主所臨版本不好。
靈飛經有很多版本,題主臨的這部分不是現存四十三行的內容,那麼肯定不是真跡本。題主的習作也帶上了所臨版本的遲滯生澀。因為無論是滋蕙堂墨跡本( @相墉 貼出的參照本)還是刻工上乘的渤海本,跟大都會博物館所藏真跡照片一比,立馬神采暗淡許多。當今條件允許,初學者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玉輅於椎輪者乎? 請對比:
(圖片來自《小楷靈飛經五種》(獻唐)【摘要 書評 試讀】)
而且,上圖的真跡是老圖片了,大概是啟功先生當年第一次見到真跡照片的那一張。目前市面上的靈飛經四十三行真跡出版物幾乎全都依然使用這張。現在,收藏靈飛經真跡的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造福廣大書法愛好者,給出了高清大圖(地址)。如下圖,筆的運行停駐,墨的濃淡燥濕,可謂絲毫畢現,氣息靈動。
其次,我建議學一下行楷、行書甚至草書的筆法,再回來寫寫靈飛經,用筆會靈活許多。我一直推薦楷書初學者學習趙孟頫,因為趙楷先天具有墨跡的優勢,而且更接近魏晉筆法,很方便轉入行書、草書的學習,更不容易將臨習唐楷尤其顏楷養成的提按過重的毛病帶到行草書(就像題主這樣=。=!)。
再次,我建議題主先不學小楷,繼續學習中楷。因為小楷是書法中的土豪藝術,對筆墨紙的要求都很高。而小楷硬毫筆又價格不低,很快穎鋒就鈍了。練得勤的話一個月至少三四支。我看題主還是用練習紙寫的,還沒土豪到拿蠟染箋練習的話還是不要在這個階段揮霍了。先用經濟實惠的中楷打好基礎,找到門路了再極富效率地練習小楷吧!
如果題主還是很喜歡寫靈飛經,請參照@相墉的答案進行學習。
以上僅供參考,後果自負。事實上任何字體在長期的練習之中都會融入自身的風格
但是你非得融入別的字體風格是什麼意思?
自成一派???
只能告訴你有自己的風格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練習思考咯
有多種字體的風格可能只是學藝不精吧
你這是顏體嗎?……
呵呵,開個玩笑別生氣。
看看顏自書告身,那就是顏體的靈動,靈動的顏體,雖然可能不是真跡。
題主,首先小墨覺得你有這個疑惑是很正常,但不一定正確。書法,發展了這麼些年,本身就是從實用逐步轉化為藝術,但是當發展到元宋,基本上就已經達到了頂峰。我們後人很難再超越,就像人的體育極限一樣。
一本優秀的碑帖是古人集幾十年艱辛用血汗凝成的藝術精華。臨摹一定要忠實原帖,取其帖中精華,成為自己的東西。
有的人對這個非常重要的思想不太明確,臨帖時,帖我分離。有時名為臨帖,實為自書,甚至目無古人,另寫一套。臨帖初期就是要臨准臨像,一點一畫都與原帖惟妙惟肖,在似與不似這個問題上我歷來認為:
百分之百似就是百分之百成功;百分之五十似就是一半成功,一點也不似等於沒有臨。
有的人,練字還沒有形似就一味追求神似,搞所謂意臨,這是不可取的。有的年輕人臨帖時,傲視古人,追求所謂「自家風格」,這是在給自己開玩笑。
還有人臨帖時擔心臨得太像古人,將來會成為「書奴」,這是個天大的笑話。這裡我想告訴各位書友,別怕臨像了會成為「書奴」,你臨得和王羲之一模一樣,成為王羲之第二,你就太偉大了!王羲之之後,一千多年過去了,還沒人敢說,我是王羲之第二!
況且,古人的字你都能寫得神韻畢肖,創新那還難嗎?
總結:「題主想跳出顏體風格,首先問問你能達到顏真卿的高度嗎?」
最後,小墨送那些想要練好顏體的同學一套超級好教程:顏真卿顏體楷書基本筆畫gif動態圖
為什麼看完之後覺得好像大哭~!原貼的字簡直是太美了,再看看自己寫的和第三張照片一下,瞬間既視感呀~!太慚愧了......
感覺底子不厚,還需再練,
顏體多中鋒行筆
其實顏體渾厚大氣又不像柳體呀歐體呀那樣死板,在楷書裡邊算是靈動的了。題主的字也寫的不錯了,可以多看看人家的顏體書法,我有次看到電視上放一個台灣的書畫展覽,看到一幅顏體書法就寫的很有氣勢,字劃修長雄渾,很有味道,大概具備了你所說的那種靈動吧,不過只看了一眼鏡頭就切換了。
太巧,顏字入門。
我寫的話會不太注意每個筆劃的起筆逆鋒和回鋒,多看原帖本身的字形。
另外感覺靈飛經是中間收緊,長橫尤其多。
剛臨第一遍體會不多,之前看別的答主說,小楷練5遍以上才能說自己寫得好不好,繼續練習才對TAT
求指教。 顏體, 改不了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