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仁者無敵之說,那又何以解釋曹操和劉備的勝敗歸宿呢?
三國演義中,曹操殺伐果斷,愛才惜將,名副其實的謀略家,政治家,軍事家,但絕算不上仁君,除賊興漢的劉備,仁心可見,且其一直以仁義治下,卻落得白帝城託孤的下場,所以,仁和智到底哪個更無敵?在現代商戰里,我看到商業精英中的佼佼者也是智大於仁,所以仁者真的無敵嗎?仁和智之間有什麼內在關係嗎?
水平不夠,就不要來黑劉備了。
還有古代打仗,就必定有大量徭役。關於諸葛亮北伐,如何驅使百姓服徭役情況,此回答已經詳細說明。諸葛亮進行大規模的北伐,比如4伐、5伐,可都進行積穀3年準備的。
- 諸葛亮掠奪南中豪帥財富,多少花費和怎樣服徭役都在這個回答裡面了,還不滿意?
- 或證明劉璋隨便甩出的巨億(巨億是多少?),可以和東漢政府的軍費開支相當了。
大內義興:諸葛亮窮兵黷武,為什麼還在蜀國官員及百姓中有那麼高的威望?
往就與會;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
璋然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前後賂遺以巨億計。
哪怕 和劉璋毫無關係的事情,也給了劉備四千人 讓他回去守御
"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實,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
真可算的上仁義了
劉備從荊州出發,要在荊州境內行軍1000里,才能抵達益州,各種車馬糧草船隻,這些都劉備自費的,劉璋拿出的【巨億】不過是來補貼劉備的車費而已。本身就是劉璋邀請劉備,給點車費補貼難道很奇怪嗎?
莫非這輩子還沒有上過班?出個公差的路費都是自費的?雷鋒啊?
還有劉備要是從葭萌回荊州,大段路程在劉璋境內,這劉備的回家的糧草輜重,你給啊!
劉備斬首楊懷等人,的確是先動手的背盟行為,但劉璋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劉備入蜀就是雙方做的一筆生意,劉璋出錢糧,劉備出戰力。
只不過劉璋就給了劉備20萬斛米,不可能為劉備攻打張魯,來個益州【百姓騷動】,舉州動員。
然而 劉備是怎麼做的
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拿了那麼多的錢,不去幹事反而用來收買人心
劉備要幹什麼事?防禦張魯即可。
略說劉璋執意讓劉備入蜀的原因
這個帖子說的很明確了,鄧艾言打仗【運兵過半】,劉備真要以3萬多兵力,進攻張魯,劉璋每個月要動員4萬民夫,至少需要動員半個蜀地,來為劉備做後勤補給,但劉璋就給了劉備【米二十萬斛】,此後差不多1年時間,就沒有下文了。
- 資別傳曰:資曰:昔武皇帝征南鄭......今若進軍就南鄭討亮,道既險阻,計用精兵又轉運鎮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賊,凡用十五六萬人,必當復更有所發興。天下騷動,費力廣大,此誠陛下所宜深慮。
- 張儼默記:諸葛丞相誠有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自可閉關守險,君臣無事......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
曹魏官員認為,討伐蜀漢,動員【十五六萬人】便要【天下騷動,費力廣大】。而諸葛亮執政蜀漢,以【不滿五萬】的兵力北伐,還被評張儼評價蜀地【苦其役調】。
劉璋統治蜀地時期,轄下土地人口不及諸葛亮時期,更遠不及曹魏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劉璋真想劉備三四萬人要是主動進攻張魯。。。
估計劉璋整天在成都祈禱,劉備千萬不要進攻張魯,這糧草給還是不給?給的話,我那被張魯扣去一大塊地盤的益州,就要動員大量百姓,然後百姓騷動了。
- 關於餓死人之類的
王莽年間,益州大亂,王莽動員涼州士兵和當地將士10萬人,後勤20萬人。不談這兵力這數字多少水分,一開始還好,後來糧草跟不上,就餓死數萬人。這還是王莽動員賬面20萬人後勤的情況,按照這比例,劉璋肯為劉備進攻張魯,動員至少5萬人,來提供後勤保障嗎?
- 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莽遣平蠻將軍馮茂發巴、蜀、犍為吏士,賦斂取足於民,以擊益州。出入三年,疾疫死者什七,巴、蜀騷動。莽征茂還,誅之。更遣寧始將軍廉丹與庸部牧史熊大發天水、隴西騎士,廣漢、巴、蜀、犍為吏民十萬人,轉輸者合二十萬人,擊之。始至,頗斬首數千,其後軍糧前後不相及,士卒飢疫,三歲余死者數萬。
說好的,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呢?
後備西圖璋,留關羽守,權曰:"猾虜乃敢挾詐!"
然後被騙了的孫權當然生氣,發現了劉備這人不可信,不可交,於是後面大家都知道,劉備荊州輕鬆被打下,劉備用一個州一個兄弟付出了自己騙人的代價
重要的事情說3遍:
劉備入蜀時,孫權也派兵跟隨劉備入蜀了,孫權是共犯。
劉備入蜀時,孫權也派兵跟隨劉備入蜀了,孫權是共犯。
劉備入蜀時,孫權也派兵跟隨劉備入蜀了,孫權是共犯。
別人指責劉備,也就算了,孫權也派兵入蜀了,生什麼氣?結果自己失算,提前打道回府,沒撈到東西,怪誰?
- 吳書:建安十六年(211年),岱督郎將尹異等,以兵二千人西誘漢中賊帥張魯到漢興寋城,魯嫌疑斷道,事計不立,權遂召岱還。
- 三國志吳范傳:及壬辰歲(212年),吳范又白言:歲在甲午(214年),劉備當得益州。後呂岱從蜀還,遇之白帝,說備部眾離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權以難范,范曰: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見者人事耳。備卒得蜀。
劉備稱王
自然有反對的,
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
費詩覺得你既然要興復漢室,那麼自立不妥,然後呢,被憤怒的劉備貶官
是時中夏人情未一,聞備在蜀,四方延頸。而備銳意欲即真,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
雍茂和劉巴勸劉備,然後直接殺雍茂,導致遠人不敢投奔劉備
劉備想稱王,或想當皇帝,這有什麼好黑的?都219年了,劉備58周歲了,你讓劉備的追求,也有的奔頭,好吧!
劉備對百姓有多好呢?
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
取百姓財產給將士
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
攻下城池,允許士兵搶掠府庫
大內義興:劉備是如何搞定蜀地本地士族的?
214年,劉備攻佔成都後,就把【城中民金銀】分給將士。這又是金又是銀的,顯然【城中民】指不會是窮鬼農民,而稍有常識的人也知道,一般普通農民不許進城?
後世偉大的黨,打土豪分田地,劉備打劫的富人,就是沒有分給窮人而已,這就是劉備和偉大的黨之間的差距。
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軍餉不足,怎麼辦呢? 沒事,咱還可以鑄大錢啊,然後數月府庫充實,那麼這部分的錢是從誰的手中收上來的呢?
從誰的手中收上來的呢?豪強手裡。搞清楚什麼叫【軍用不足】!
震驚,經濟學又一無限金手指被發現,劉備用直百無限循環剝削人民財富
- 零陵先賢傳: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劉備佔領成都不久,就遇上【軍用不足】的問題而【甚憂之】,請注意是【軍用不足】,而不是【軍費不足】。這【軍用不足】無非是指:刀劍、弓弩、鎧甲、輜重車輛、糧食、草料、建造工具和材料等。這些看上去很違禁的東西哪個階層才有呢?請看崔寔的描述豪強階層的四民月令和九章算術記載的東漢輜重車:
- 四民月令:八月,筮擇月節後良日,祠歲時常所奉尊神......得涼燥,可上角弓弩,繕治,檠正,縛徽弦,遂以習射......九月,治場圃,塗囷倉,修竇窖。繕五兵,習戰射,以備寒凍窮厄之寇。
- 九章算術:六人共車,車載二十五斛。
顯然,只有豪強才能擁有耗費大量物力、人力的軍用物資。而東漢輜重車運載25斛大約半噸左右(漢朝1斛約30斤)需要6人運輸,普通農戶一家男女老少才5人左右,說明6人輜重車也只有豪強才能擁有。因此劉巴建議發行直百【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其對象就是豪強階層。而劉備使用直百後【數月之間,府庫充實】,這【府庫】放的是啥請看禮記和鄭玄註解:
- 禮記曲禮下:在府言府,在庫言庫。
- 鄭玄註解:府謂寳藏貨賄之處也;庫謂車馬兵甲之處也。
【府】就是存放值錢的物品,而【庫】就是存放兵器鎧甲輜重的地方。前文提到的【城中民金銀】,再加上直百收購的兵器鎧甲,這下【府】和【庫】全部對應上了。
充分證明了劉備以發行直百的方式沒收蜀地豪強可以造反的軍用物資,來打擊和削弱蜀地豪強。
雲別傳曰: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當時搶錢搶瘋了,甚至開始分房子,雖然被趙雲勸住了,但是假如劉備軍真的秋毫無犯,不傷百姓,會有分房子 這個議題么?
劉備還打算把【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賞賜給諸將,而趙雲建議歸還。這【成都中屋舍】的高價房,顯然窮鬼住不起,而【城外園地桑田】的良田顯然也不會屬於自耕農,說明原主人是有身份的豪強地主,因此趙雲建議歸還給誰就成問題了。
但趙雲又說歸還後【可役調】,那就是說歸還對象,也就是豪強地主需要服役和納稅,於是劉備聽從了,至於執行效果就不知道了。
以上劉備發行直百,和趙雲歸還【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都是劉備用經濟方式,來打壓蜀地豪強。
劉備進入前真是寶地
蜀土富實,時俗奢侈,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蜀土富有到各種奢侈
諸葛亮隆中對,龐統 都是說蜀殷富
然而到了劉備死後 就是 益州疲敝,這之間發生了什麼,因為劉備仁義?
還真有拿出師表的【益州疲敝】來黑的,當時劉備夷陵慘敗,南中叛亂,益州財富一度縮水,用【益州疲敝】的文辭來強調,不是很正常。當初,徐州【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結果曹操在193年-194年來屠了一次,陳登在194年照樣對劉備說【彼州殷富】。
再說,就算是打仗,造成疲敝,可財富帶不出去啊,難道什麼海外貿易,導致外流了?【益州疲敝】只是暫時的。
後漢書陶謙傳:是時,徐方百姓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復擊謙,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懼不免,欲走歸丹陽。
三國志先主傳:下邳陳登謂先主曰: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
三國志武帝紀: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漢末有著獨特的二元君主觀,這點就不贅述了,只列舉一個例子,具體說起來很麻煩,然而劉備是怎麼對待公孫瓚的呢?
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
四千士兵就讓劉備跳槽,跳槽也就算了,坐視府君被攻,毫無報仇之心
先搞清楚什麼叫東漢二元君主制,只是一種風俗,像荀爽那樣,不具備強制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263503/answer/156432031
- 後漢書荀爽傳:黨禁解,五府並辟,司空袁逢舉有道,不應。及逢卒,爽制服三年,當世往往化以為俗。
說到毫無報仇之心,王脩笑了,王脩怎麼不替孔融,向袁譚報仇?王脩怎麼不替袁譚向曹操報仇?
王脩同志痛哭流涕一番,就改換門庭了,說好的復仇呢?
到頭來三國志對王修的評價是【忠貞】。
- 三國志王脩傳: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為主簿,守高密令。。。袁譚在青州,辟脩為治中從事。。。脩復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斂譚屍,然後就戮,無所恨。太祖嘉其義,聽之。。。乃禮闢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將,遷魏郡太守。
- 後漢書孔融傳:建安元年,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余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譚所虜。
- 三國志王脩傳:評曰:田疇抗節,王脩忠貞,足以矯俗。
在郡六年,劉備表領青州刺史。
表孔融為青州刺史,全然無視田楷,
大內義興:臧霸和陳登在劉備叛變的時候處於怎樣的狀態?
什麼叫劉備無視田楷?
劉備表孔融,大致在195年-196年,而當時田楷大體已經被袁譚打回去了。
- 九州春秋載授諫辭曰:譚始至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後太祖拜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蓋不過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時百姓無主,欣戴之矣。
- 後漢書公孫瓚傳:紹乃遣子譚為青州刺史,揩與戰,敗退還。
當時青州刺史,也勉強算是個香餑餑,劉表表薦孫嵩為青州刺史,曹操表薦李整為青州刺史,最終落到了袁譚手上。
這先搞清楚田楷同志在哪裡,而當時有幾個人推薦青州刺史。這史料啊,還是看太少。
- 後漢書趙岐傳:時,孫嵩亦寓於表,表不為禮,岐乃稱嵩素行篤烈,因共上為青州刺史。岐以老病,遂留荊州。曹操時為司空,舉以自代。
- 三國志李典傳:太祖使乾子(李)整將乾兵,與諸將擊蘭、封。蘭、封破,從平兗州諸縣有功,稍遷青州刺史。
想噴曹操來救劉備的可以省省了,有這功夫你還不如發掘幾個吹點
吹點啊,隨便找。
大內義興:劉備攜荊州民撤退到底是為何?
10多萬百姓,陸陸續續自願跟隨劉備,這隊伍拖拖拉拉,少說10多公里長。
哪怕從後隊被曹軍追上到隊伍崩潰逃命來示警這段時間裡,劉備也有著充裕的時間使自己的一家老小避免厄運。換句話說,劉備要是為收攬人心秀仁政,完全可在被曹軍追上而老百姓挨打這段時間裡,讓妻兒先走。
但當陽的戰況結果卻恰恰相反,張飛【據水斷橋】,趙雲【身抱弱子】,都說明進行了一場絕望的戰鬥。而劉備的逃命卻極其狼狽,不僅阿斗一度失散,就連兩個女兒也被曹軍活捉。
這正好說明了劉備並沒有如演戲一樣計算好時間,讓妻兒在曹軍追上的時候就立馬逃命,自己裝模作樣抵抗一下就溜走,而是劉備率領少數部隊和家人一起斷後。
當然,劉備的選擇為老百姓斷後,導致兒子遇險,永遠失去兩個女兒。
劉備【以人為本】的人性光輝就在這一刻顯現。
- 三國志曹純傳: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
當時孫權 問 劉備川蜀是否可打
劉備是怎麼回答的
【曰:"益州民富強,土地險阻,劉璋雖弱,足以自守。張魯虛偽,未必盡忠於操。今暴師於蜀、漢,轉運於萬里,欲使戰克攻取,舉不失利,此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雖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議者見操失利於赤壁,謂其力屈,無復遠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今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權知備意,因召瑜還。】
真是一個大義凜然
劉備自己入蜀
劉璋怎麼對他的?
往就與會;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
璋然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前後賂遺以巨億計。
哪怕 和劉璋毫無關係的事情,也給了劉備四千人 讓他回去守御
"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實,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
真可算的上仁義了
然而 劉備是怎麼做的
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拿了那麼多的錢,不去幹事反而用來收買人心
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攻打劉璋,一絲愧疚沒有反而載歌載舞,連主張攻打劉璋的龐統都看不下去,
說好的,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呢?
後備西圖璋,留關羽守,權曰:"猾虜乃敢挾詐!"
然後被騙了的孫權當然生氣,發現了劉備這人不可信,不可交,於是後面大家都知道,劉備荊州輕鬆被打下,劉備用一個州一個兄弟付出了自己騙人的代價
劉備稱王
自然有反對的,
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
費詩覺得你既然要興復漢室,那麼自立不妥,然後呢,被憤怒的劉備貶官
是時中夏人情未一,聞備在蜀,四方延頸。而備銳意欲即真,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
雍茂和劉巴勸劉備,然後直接殺雍茂,導致遠人不敢投奔劉備
劉備對百姓有多好呢?
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
取百姓財產給將士
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
攻下城池,允許士兵搶掠府庫
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軍餉不足,怎麼辦呢? 沒事,咱還可以鑄大錢啊,然後數月府庫充實,那麼這部分的錢是從誰的手中收上來的呢?
雲別傳曰: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當時搶錢搶瘋了,甚至開始分房子,雖然被趙雲勸住了,但是假如劉備軍真的秋毫無犯,不傷百姓,會有分房子 這個議題么?
備鎮成都,拔魏延督漢中,於是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
加邊境有事,將士勞苦,若有水旱之患,國家之深憂也。且吳、蜀未滅,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動,講武勸農,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宮室,臣懼百姓遂困,將何以應敵?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今中國勞力,亦吳、蜀之所願。此安危之機也,惟陛下慮之。"
劉備起館舍 ,都能被陳群當反面例子用來噴曹睿,
劉備進入前真是寶地
蜀土富實,時俗奢侈,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蜀土富有到各種奢侈
諸葛亮隆中對,龐統 都是說蜀殷富
然而到了劉備死後 就是 益州疲敝,這之間發生了什麼,因為劉備仁義?
總的而言,仁義雖然真的不能成事,但劉備真的不是因為仁義才沒統一
鑒於蜀粉洗地,繼續說下劉備起家
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
劉備是公孫瓚的別部司馬,按道理公孫瓚就是劉備府君
古人對府君是如何看的呢?
其子康代為刺史,辟阜為別駕。
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視息於天下!馬超背父叛君,虐殺州將,豈獨阜之憂責,一州士大夫皆蒙其恥。君擁兵專制而無討賊心,此趙盾所以書弒君也。超強而無義,多釁易圖耳。"敘母慨然,敕敘從阜計。
超襲歷城,得敘母。敘母罵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超怒,殺之。阜與超戰,身被五創,宗族昆弟死者七人。
馬超殺涼州刺史,韋康辟楊阜,然後因為馬超殺了韋康,原本投降的楊阜直接憤怒,不顧自己做人質的兒子,也要報仇,並且憤怒的說 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視息於天下!,
姜敘母親大義凌然,哪怕就算死也要罵馬超
漢末有著獨特的二元君主觀,這點就不贅述了,只列舉一個例子,具體說起來很麻煩,然而劉備是怎麼對待公孫瓚的呢?
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
四千士兵就讓劉備跳槽,跳槽也就算了,坐視府君被攻,毫無報仇之心
在郡六年,劉備表領青州刺史。
表孔融為青州刺史,全然無視田楷,
可以說劉備起家開始就很難標榜自己仁義
感覺有點偏題了,回歸主題。
論仁義,劉璋算是仁義了
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然而隆中對則說的好 ,民殷國富又如何,你懦弱,你的地就該被人奪。
劉虞算是仁義了,盡忠漢室
虞在幽州,清靜儉約,以禮義化民。靈帝時,南宮災,吏遷補州郡者,皆責助治宮錢,或一千萬,或二千萬,富者以私財辨,或發民錢以備之,貧而清慎者,無以充調,或至自殺。靈帝以虞清貧,特不使出錢。
貧窮到皇帝都特意免了他的錢 ,仁義把
幽部應接荒外,資費甚廣,歲常割青、冀賦調二億有餘,以給足之。時處處斷絕,委輸不至,而虞務存寬政,勸督農植,開上谷胡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民悅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黃巾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皆收視溫恤,為安立生業,流民皆忘其遷徙。虞雖為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遠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歸心焉。
這個內政可以把
瓚時部曲放散在外,倉卒自懼不免,乃掘東城欲走。虞兵不習戰,又愛人廬舍,敕不聽焚燒,急攻圍不下。
劉虞十萬士兵圍城,愛惜人家房子都不願放火,仁義把
然後呢,劉虞十萬士兵被三百兵打敗,劉虞最終被殺
再亂世中仁者無敵只是個由衷的希望,但是,現實是殘酷的,能當上君主的,有幾個是靠仁義不靠自己能力取得天下?
還有蜀迷說,劉備沒有屠城所以就是仁義
哈,我就想問,袁術屠城了么,呂布屠城了嗎,所以他們也一定是仁義無雙和劉備一樣仁義把 ,仁義從來都是做出來的,而不是比較出來的,別人考零蛋是學渣,你考十分 也稱不上學霸吧,論仁義看的是品行,看的是行為,不是比較,強姦犯沒殺人不代表他仁義。想噴曹操來救劉備的可以省省了,有這功夫你還不如發掘幾個吹點
恩某個蜀迷的自白 給大家放出來笑笑
三國志沒有隨身帶,我又不喜歡在電腦、手機上看書,況且我還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雖然我承認我在扯嘴皮(但我不承認你的觀點),不過知乎對我來說也不過是一種娛樂工具,能讓我在小小的空閑里放鬆一下就行了,證據?這不過是次要的。
是的人家蜀迷反對不需要看書,不需要動腦,只需張嘴反對你就行了,嚇得我瑟瑟發抖
另外前排歡迎魔都 畢竟人家能發明出劉備再蜀地餓死萬人 的 大神,其YY能力非我輩能及
恩從荊州到益州 就要巨億,那麼後來諸葛亮張飛入川呢,劉備從益州回荊州呢,諸葛亮從益州翻越秦嶺要花多少?
真黑我亮 勞民傷財
收冀財貨,縣官斥賣,合三十餘萬萬,以充王府,用減天下稅租之半。
雖改領以步騎五千,費用四十四萬億,凡一年百八十戰,
恩 30億就能免天下一半賦稅,雖然東漢末年政治腐敗,資金利用率低,但44億就夠一百八十場戰鬥,巨億 只夠 你備從荊州到益州,還是單程的, 這有點吊
魔都打滾天下聞名,你給他說路費他說徭役。我就問 從荊州到益州需要路費巨億 那麼北伐路費多少 ?
聽說魔都自從被三壇八吧封禁以來 只敢來知乎,現在一見名不虛傳
=================================================================
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這段我都不好意思上好吧, 結果魔都說這是斷後 哈哈 , 欺負別人看不懂字是嗎
畢竟劉備餓死萬人都好意思說, 還絕望戰鬥
是時,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諸將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備。備初謂公與大敵連,不得東,而候騎卒至,言曹公自來。備大驚,然猶未信。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眾而走。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劉備連關羽都棄了 ,還會在乎你百姓,魔都彷彿是再逗我笑
不過也難怪一輩子丟地的劉備只能吹下長坂坡這種大敗仗了,
==================================================================
感覺魔都真可悲,好不容易吹下劉備結果發現黑到了我亮,不得已用徭役解釋,你敢不逃避么,麻煩告訴我我亮北伐 花多少錢么。
還有說了半天只掠奪豪強 , 那麼請你告訴我為什麼會益州疲敝? 恩敬愛的魔都先生? 益州疲敝可是你亮 說的,所以要麼是你亮瞎掰,要麼就是讓劉備送出去了,你吹半天有啥用,直接被自己偶像打臉
==================================================================
恩鑒於魔都先生 打滾水平特別高,所以我覺得 有必要繼續說劉備背叛府君
劉備表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孔融傳》
劉備表融領青州刺史。年餘,為群賊所攻,不能自守。建安初,徵為將作大匠。《後漢紀》卷三十
袁譚大約在建安元年夏或秋破孔融,年余前,就是興平二年。
從平兗州諸縣有功,稍遷青州刺史。《李典傳》
譚始至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後太祖拜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蓋不過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三國志袁紹傳》注引《九州春秋》
按《九州春秋》的說法,袁譚為刺史後才完全驅逐田楷和孔融。曹操不可能同時讓李整和袁譚為青州刺史,誰先誰後?看形勢,袁紹比曹操強,曹操賞賜李整的方法有很多,不會政治白痴至先表袁譚後,又表李整的,所以李整死後曹操拜袁譚為刺史,才更貼近現實。李整是因從平兗州之功而為刺史,《武帝紀》在雍丘被破後,張邈和張超死,以兗州平為總結,時為興平二年十二月。李整卒後曹操向袁紹示好,袁譚為刺史恐怕是建安元年之事。
曹操沒擁獻帝前,只能私署或向天子上表,用上一個拜字,恐怕是迎帝於許後的事。
興平元年田楷和劉備屯齊救陶謙,那時田楷未被逐出青州。
紹乃遣子譚為青州刺史,楷與戰,敗退還。是歲,瓚破禽劉虞,盡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公孫瓚傳》
公孫瓚殺劉虞乃初平四年之事,如果把袁譚與田楷戰後就看成田楷不在青州就大錯特錯。
劉備在田楷敗出青州前或後表孔融,才是判斷有否損害府君公孫瓚利益。扯青州被多少人表,混淆視聽?被很多人表,所以田楷在青州劉備也表孔融就沒問題?
錢穆在《國史大綱》已整理很多漢人對元元君主觀的看法,沒有漢律規定,就代表時人普遍不視府君也是君?王修在府主敗亡前沒有做有損府主的事,只有府主袁譚死後冒死收屍。如果用王修洗地,請指出如何有損北海相孔融或青州刺史袁譚。
義者王、信者霸、權謀者亡。這是古人對君王之道的綜述。
劉備襲劉璋事,不恰恰符合權謀者亡的標準嗎?
仁?龐統和劉備的對答得笑。
仁者不是曹操劉備,也不是司馬家族,而是匈奴鮮卑羯氐羌,連今天的中國政府都要尊稱他們的侵略屠殺行為為「少數民族南下」,還為石勒建主題公園
題主你對於勝敗的概念很模糊。
從全局角度來看,魏蜀吳最後殊途同歸,重歸於晉,誰勝誰敗?就算是一統的西晉,看似是最大贏家,也有八王之亂,致使中原大地落於胡虜之手,生靈塗炭。倒像是最大的敗者。只是小說里沒這情節罷了。
要說個人,曹操早年仗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在徐州,長坂坡大破劉備。而後來劉備得了益州,羽翼漸豐後,也在漢中吊打了曹操。這個看起來和個人仁不仁義貌似沒啥關係,還是看槍杆子硬不硬。然而劉備的槍杆子是是怎麼硬起來的,這就有的說道了。在小說里是靠著諸葛亮的外交斡旋拿來了南郡,禮賢下士感動了龐統黃忠魏延張松,張松作為帶路黨,龐統作為總指揮,黃忠魏延作為爪牙,最後拿下了益州。所以劉備積累的仁德之名,讓他在很多地方還是得到了方便的。晚節不保而論的話,曹操晚年有漢中之敗。劉備晚年有夷陵之失,也是平分秋色。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還是很中肯的。
劉備恰好不是儒家仁政的實行者。劉備與諸葛亮那一套,是典型的法家暴政而非儒家仁政,窮兵黷武,軍國主義,壓榨良民不計後果的北伐,對百姓是極大的傷害,哪裡來什麼仁。跟劉備諸葛亮比曹操要高得多,你們看不起的司馬氏才是真正的仁。劉備諸葛亮始終是被民間崇拜,而非被儒家讚賞。無論按照儒家的觀點還是西方的觀點,劉備諸葛亮都是十足的軍國主義暴政。
可以說仁者無敵,但要清楚無敵中包含了仁者,兩者所屬關係
說起結果只說一個因素是不可取的,這是一點
仁,也有大小,曹劌論戰說: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分這又是一點
古話說 成大事不拘小節?所以本身就是矛與盾的結合體,這又是一點
至於說劉備和曹操的歸宿,借用易老師的話:勝敗有憑
仁和智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對立分個高低。這從曹劉身上都能看到。
商業的話,找到其中的利益關係,就算是仁與智,也多是以利益為前提的。
摺疊不可怕
@大內義興
就某些事貼一下回復,順便可以詳細化。
其實,當年這個事,是我欺負老實人,真的。
請我來,也就是看上我和曹老闆不兩立,讓我防禦張魯。其實吧...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哈哈。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前後賂遺以巨億計,正因陳益州可取之策...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我這個傻老哥出手還闊綽。
當時有人勸我在宴會上拿下老哥...我覺得下不去手,畢竟吃喝用人家的還要搶地盤...我不成那啥了。張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謀臣龐統進說,便可於會所襲璋。刺不刺激。
我這老哥真傻,我來的時候才萬人: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其實我並不想打,因為我想的是成都啊...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畢竟老哥老實人,看不出我的用意,哈哈。免費收一波人心豈不美哉。
曹老闆打孫權,我正好藉機再要點兵馬物資,我就說救荊州,老哥不能見之不救吧。當然這是我自己的事,麻煩老哥是在過意不去,哈哈。從璋求萬兵及資。還是老哥對我好,雖然沒全給,但還給了些,哈哈。
接著好像被發現了0.0..。不怕不怕,身經百戰見得多了。叫白水督來,砍了。我也挺可惜白水軍督楊懷,沒上戰場卻糊裡糊塗死了。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禮,斬之。哈哈,無禮...我想這個借口的時候我自己都笑了。
然後我又做了一件事: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進到涪,據其城。刺不刺激,玩就玩大的,嘿嘿。
不過就這,成都堅守了一年多。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果然成都有錢啊,分了分了。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領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
後來做個夢,夢見老哥說 我兒不守成都就投降了,說這是報應。哈哈,我劉備什麼場面沒見過?報應?不存在的。
人性的光輝,可以這很光輝,希望您遇到像劉備這樣的人,豈不光輝?
李連杰的《精武英雄》里,光子問陳真:
「可是日本第一的不是船越先生嗎?」
「船越先生第一,是指他的武功修為,而不是殺人伎倆。」
仁者無敵也是如此,仁者可以被擊敗,但不會被打倒,這也是老劉為什麼百折不撓的原因。
這牽涉至歷史哲學方面的話題,看似簡單,其實很不好答。
「仁者無敵」出自儒家著述《孟子》,但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般,讀過書的人很多,但能成就富貴功名的寥寥,並非道理有錯,而是要考慮現實因素問題。
曹操和劉備的比較好比是當今王思聰和一個普通大學生對比,甚至這其中的差距還更大,畢竟政商之間的差距更為巨大,劉備是漢朝宗室,但已經隔得太遠了,這層身份沒有想像中那般具有影響力。
而曹操出身官宦之家,無論是家族資源還是政治人脈都是劉備無法比擬的,本朝自太祖推崇曹操以來,無非就是一種成王敗寇的理論,曹操的成就比劉備高很多,無論是平黃巾,戰諸候,迎天子,敗烏丸,而且本人頗有才氣,劉備在歷史上從大一統的角度出發,與曹操確實無法相較,只能算是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從正統的歷史觀來看,他才更具代表意義,可惜這個時代不講「正統」。
但個人如今隨著年齡增長,每讀三國志,對劉備的敬佩卻是越來越高的,只有處在類似的角度與立場方能明白其成業之不易,如樓主所言,現代社會中以智巧機謀為主,所謂的「仁」以孟子的角度而言,是以「政」言「仁」,但在商業社會中,如何行「仁」?企業都是講效率的。
但仁的概念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發揮,這就要從你的為人處事開始做起,與朋友交,以誠為先,與父母處,以孝為先,能否做到這些,取決於個人。
所以樓主先要區分「政治」與「商業」的概念,以書中的道理評判社會生活,這其實是刻舟求劍。
仁是品行,智是才能,兩者並不矛盾也不衝突,但仁而不智,智而不仁是很常見的。
劉備仁而有智,不然不可能割據一方,三分天下,只是很多時候所謂的「智」由於閱歷或者小說因素的影響,對於利備顯然都有低估傾向。
成都先主昭烈廟巍巍存世,諸葛武侯祠千秋敬仰,勝敗乃一時功績,真正的仁君賢臣,是經受住歷史考驗的,是人民永遠銘記在心中的。所以無論怎樣黑劉備踩諸葛亮,也抹殺不了他們穿越千年歷史閃閃發光的人格魅力。曹操當年屠殺民眾,坑殺降卒,幹了好些慘無人道的事情,真當人們都不記得嗎?我不否認他是人才,希特勒還是人才呢!曹操被罵了千百年,他該的。如今社會輿論導向就不對,儘是些成王敗寇,笑貧不笑娼,好像有能力的人成大事的人殺幾個人屠幾座城那是不拘小節,是為了大局什麼鬼的,這是三觀不正好嗎?
最後總結一句話,什麼是「仁」,老百姓永難銘記的,才是真「仁」,什麼是勝利者?老百姓永遠歌頌的愛戴同情的,才是勝利者!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劉備諸葛亮這些人,雖死尤生。他們良善的主基調是不變的。
而曹操呢?
他將永遠帶著爭議性,就看每一時期的輿論導向和統治階級需要他扮演什麼角色罷了。
感覺答主是被電視劇騙了吧。
曹操和劉備都不是仁者,而且這倆最後都沒有完成各自的理想,所以題目完全不成立。
所謂的仁者無敵就是讀書人編出來然後集權政府推廣的價值觀,畢竟大家都是仁者對於社會穩定是有好處的。縱觀歷史,有幾個功蓋當世的人是所謂的仁者?諸葛亮還沒到功蓋一時的程度就成為了萬世楷模,似乎諸葛亮算是政治人物里最有資格被稱為仁者的了。然而諸葛亮發動益州百姓多次進攻敵國,造成魏國雍涼一代多年無法恢復穩定,這個算是仁者所為嗎?諸葛亮對內管理嚴苛,無論是豪強還是百姓都沒有多少自由可言,徭役繁重,這是仁者所為嗎?諸葛亮征南中,大量奪取其資源為北伐服務,這是仁者所為嗎?你要跟當時的人說諸葛亮是不世出之英傑,估計三個國家都會有很多人點贊;你要是去跟他們說諸葛亮是仁者,大概大家都會笑死。
無論哪個時代,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優秀的政治家最多也就做到儘可能平衡讓大家都不搞事,但這依然會有損一部分人的利益,一味的追求所謂的仁者到最後就變成誰的利益都不敢動,以政治家的角度看就是個廢物。相反,在亂世中成功的政治家,大體上都是心狠手辣、殺伐果決之人,能做到把別人當人看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這也是後世推崇劉備諸葛亮、以及為他們沒能最終成功而惋惜的部分原因。
仁者無敵,說的一般都是帝王家,仁者的愛,愛的是天下蒼生。小平民不是玩政權的,怎麼擔當的了這個詞呢。,
仁,是強者的特權和榮耀。(小羊給狼講什麼仁)
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小說背景為東漢末年184年-280年吳國滅亡這段歷史,藍本有《後漢書》《三國志》《華陽國志》以及自魏晉以來的種種三國民間故事。這部小說儘管在歷史細節小人物個人命運方面與歷史出入比較大,但是總體的歷史走向和大人物的結局是嚴格尊重歷史了的。
所以曹劉之間的勝敗歸宿要深究還是要回到歷史去尋找,三國演義戲說這段歷史,但這段歷史結局是由漢末-魏晉這一歷史的方方面面決定的。
知乎大神三國話題下大牛並不少,而且大牛之間也有分歧,一段短短几百個字的史料能夠得出完全相反的兩個結論也不是沒有……
並不是說大牛們說的一定是錯的……而是在他們的回答里自己注重去思辨,自己去提取自己覺得有用的東西才是真的。
就像這個回答下,有些答主說劉諸葛兩個人是外儒內法,激進一點的說劉備集團是典型的軍國主義,還有人說諸葛亮注重勞戰結合,注意作戰與國家的修整,到底是怎麼,別人說得天花亂墜,不如自己利用雙11打折,買本後漢書,買套三國志,反正也不貴,睡前看一看……權當做業餘愛好,哪天朋友聚會聊三國,還能裝裝逼……
如果真覺得古文枯燥,田餘慶先生的《秦漢魏晉史微探》里幾篇漢末三國的文章也是不錯的……
ps批判劉備諸葛亮窮兵黷武的真有種「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味道,一個國家社會分崩離析各方爭權奪利不靠拳頭難不成開開會鬥爭鬥爭就解決了?曹孫劉三家作為漢末社會崩潰後堅持到最後的三位選手,肯定要為國家社會的再次統一大打出手(儘管他們為了統一主觀上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家天下」、「青史留名」,沒有那麼偉大)。生在亂世,是那幾代人的不幸,三國時期老百姓日子很苦,戰亂、瘟疫導致的人口銳減超級厲害……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沒有誰仁義,搞政治的如果用我們普通人的道德標準去看他們,會發現他們根本沒有下限……
很多人看個標題沒看問題就亂答一通。
首先,樓主說的條件是三國演義。
其次,樓主補充了外來因素:仁者無敵。
核心問題是:樓主的問題不成立,因為三國演義不講仁者無敵。
後來,羅貫中寫了三國演義,站在蜀國的立場寫故事,有的人的原型就是自己的戰友套進去的。
所以,三國演義一開始就根本不是什麼仁者無敵的故事,是英雄遲暮的故事。
三國演義也沒提出過仁者無敵這個概念。
雖然周董確實很有才,但是也不能周董說啥你都信了吧?而且你也不是習武之人信這個幹嘛…
因為事物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蜀漢仁者無敵這話對他們沒錯啊,劉禪安做皇帝41年,最後的結局也是安樂公。
曹操不過三代就被司馬架空,不得人心人才都被司馬挖走。
司馬建國後連兩代都沒到結果更慘還不如曹魏
東吳到幾代皇帝,混亂就到幾代,內部的內戰爭鬥慘不忍睹,皇帝大臣將軍太子都變成高危職業了
仁者未必成功,成功者未必仁。仁者之心以仁仁天下,不仁者之心以仁濟其私。故善論人者,論其心之何如,而成敗不與。以仁濟其私者,發於其言,見於其事,亦仁也,蓋竊仁以欺天下。夫竊仁者,是有大不仁根著於心。然竊者易窮也,而根著於心者卒不可掩,天下之人莫不腹詈臆唾,雖一時成功,旋與草木共腐矣。仁者之心,不以其身其家,而以天下,故天下之人亦相與謳歌戴仰,願以為吾君,雖生無成功,天下之人莫不嘆惜,至後世猶喜稱道。精爽在天,能推其仁心,用之不已,施之不竭,呼吸而雨雲,咄嗟而風霆,只尺萬里,朝夕千載,此理之自然,無足怪者。先主,仁人也。當陽之役,不以身而以民;永安之命,不以家而以賢,雖不能如其言,要之其心如是而已。有厚愛天下之心,必饗天下之報,至今天下之人猶嘆惜其無成,而喜稱道之。涿之人又祠而奉之,宜哉!
古代就已經有答案了,為什麼到了現在反而為了所謂的「真性情」翻案而翻案?
推薦閱讀:
※為什麼對於明明都很有才華的楊修和陳琳曹操是兩種態度?一個厭而殺之,一個被罵地痛快淋漓攻城後都沒殺?
※如何評價曹操?
※曹操為什麼欣賞關羽?
※曹操為何不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