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被譽為天才,他的哪些天賦令人難以企及?
請聯係他的作品或技巧以證明。
一般來說協奏曲是很難創作好的,原因有二:
1. 一般協奏曲對主角樂器的理解要求很深。簡而言之,作曲家也必須是演奏家。也就是說不僅需要了解這一樂器,還要有演奏級技巧才行,這樣才能通曉各種演奏技巧,再將其應用在自己的協奏曲里。比如說帕格尼尼是斷然寫不好鋼琴協奏曲的,因為他的鋼琴水平不夠他寫協奏曲。
2. 一般協奏曲需要很精巧的平衡。一個樂隊和一件樂器相對衡,兩部分誰都不能壓倒誰。所以對配器的要求也比交響樂要高得多。簡而言之,演奏的還必須是作曲大師才行。典型的失敗案例就是我們的肖邦大大。寫出的鋼琴協奏曲里鋼琴部分吊炸天,可樂隊部分卻讓人接連嘆氣。肖邦自己的原版的幾乎不能演奏,後世多虧柏遼茲幫他重新配器才建立了這兩首曲子的歷史地位。
比如貝多芬,是鋼琴大師和小提琴大師,所以他能寫出鋼協(五首)和小協(一首)來。
比如拉赫瑪尼諾夫,是鋼琴大師,能寫出四首鋼協。
而許多配器大師,比如之前說的柏遼茲,一首協奏曲也寫不出。
這其實非常正常。能作為演奏家的作曲家本身已經是少之又少,像老貝這樣能雙通小提琴和鋼琴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而莫扎特似乎不受此定律限制。。。
他寫了二十七首鋼琴協奏曲。
一首三鋼琴協奏曲。
一首雙鋼琴協奏曲。
兩首長笛協奏曲。
一首長笛/豎琴協奏曲。
五首小提琴協奏曲。
一首大提琴協奏曲(丟失)。
幾首交響協奏曲(小提琴/中提琴,單簧管/雙簧管/圓號/巴松管)
四首圓號協奏曲。
一首巴松管協奏曲。
一首雙簧管協奏曲。
一首單簧管協奏曲。
一首小號協奏曲(丟失)。
換句話說,他幾乎把所有能寫的樂器寫了個遍。。。
關於莫扎特的天才故事有很多,很多難辨真假,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莫扎特完全配得上
Amadeus 這個名字,拉丁文原意為 上帝鍾愛的人
以下是克雷格·萊特在耶魯教學所用教材中關於莫扎特是否是音樂天才的討論。(看在俺純手工搬運的情分下,各位先贊再看吧&>.&<)
什麼是天才?莫扎特是一個音樂天才嗎?
」天才「的概念似乎包括了至少兩類特殊的性質。有些人顯然是有創造力的天才。他們有能力思考「盒子外部的」東西——形成智力的結構或藝術作品。他們如此有獨創性,有說服力和想像力,為人類文明做出了一些傑出的貢獻。因此詩人莎士比亞、畫家米開朗琪羅和科學家牛頓顯然可以算作此類天才,另一些人,可以被稱為有認識力的天才。他們有能力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機敏處理或控制信息。這些人的大腦可以算大賬,具有照相機般的記憶力,或者可以辨別絕對音高。不管哪種標準,莫扎特都是一位既有創造力又有認識力的天才。
儘管莫扎特可能不是音樂史上最早熟的少年作曲家——這個榮譽似乎還應該給舒伯特和門德爾松——當莫扎特到了22歲時,他以驚人的速度輕而易舉地完成一部又一部作品。他小時候就可以辨認任何和弦中的音符,判斷樂器音高的極微小變化,或者急切地挑出樂譜中的錯音。他14歲時,在羅馬的西斯廷小教堂聽了一首經文歌的演唱後,就能憑記憶把它一個音一個音地默寫出來。這首經文大約有兩分鐘長,並有好幾個聲部。我們第一次聽到一段4或5秒的音樂時可以記住多少?顯然莫扎特可以在他「內心聽覺」中存儲和處理大量的音樂。而且不光是音樂,其他聲音也是一樣!莫扎特是一個超級善於模仿的人。他幾乎第一次聽到後就能講好幾種外語。難怪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1749-1832)曾說莫扎特是「神的創造力在人間的化身」。
但是天才也有個性失調的時候——天才很少是「正常的」。莫扎特曾經手足無措坐立不安,他的嘴裡經常冒出孩子式的笑話和雙關語。直到十歲上下,他還害怕小號是音響,音不準的樂器也給他的耳朵帶來肉體上的痛苦。莫扎特在維也納的很多住所都是亂糟糟的,他經常在床上邊吃飯變作曲。他從未進入過學校或者接受除音樂藝術以外的系統的教育。不過他的書信顯示他是一位具有高度智慧的人,莫扎特自己的藏書很少,閱讀也很少,他幾乎只痴迷於音樂。當他被音樂所佔有時,他就忘卻了身邊的一切煩擾。奇怪的是,從他創作的作品來看,他的音樂的內在世界是完全平衡的,有序的和完美的。
所以,如果你相信這個世界有天才的話,那麼莫扎特肯定算一位。
首先關於其音樂天賦逆天的兩個重要表現
1、擁有絕對音高(absolute pitch, AP)導致其超強的音樂記憶能力。
2、不打草稿^.^
也許在我們想像中,音樂家作曲應該是坐在鋼琴前,一邊試著彈出旋律,一邊馬上記在五線譜上,然後反覆修改。但是,莫扎特會告訴你,你們這些凡人要出點成果太費勁了。莫扎特的技能就是,不打草稿,寫出來即是成品。
當莫扎特思路有點混亂的時候,會在對曲譜做簡單羅列對位關係,而旋律部分則是一氣呵成的。在莫扎特的手稿中,只在手稿的邊緣部分會有一些數字或字母,而曲譜部分則清晰整潔。那些數字是他寫音樂的時候玩的數字遊戲,或者在推導基礎數學公式。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莫扎特在作曲的時候非常天真爛漫的,也很符合莫扎特的性格。
而在貝多芬的的手稿中則有很多刮擦,塗抹,不同顏色的線條做的標記,各種塗塗改改(請參照匿名用戶的高票回答)。或許他們只是在創作的時候力圖寫出更完美的旋律吧。我們難免會感嘆,貝多芬---這個當初被其父親當作莫扎特二世來培養的音樂神童,在莫扎特面前終歸也只是個凡人。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工作的習慣不同而已,並不能說明兩者音樂成就的高低。如果讓莫扎特去反反覆復修改一張樂譜,可能會越改越糟糕也說不定。
莫扎特的作曲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正是有了這樣的作曲能力,天妒英才的莫扎特才能在短短35年內寫出41部交響曲,22部歌劇,42部協奏曲........
-----------------更加認真答題分割線-----------------------------------------
總的來說,莫扎特音樂的獨特之處包括四個方面。
以下根據本人看耶魯大學公開課視頻的筆記加以整理,版權屬於克雷格奈特老爺子。
1、Infallible sense of balance and proportion(可靠的平衡感和勻稱感?)
在古典主義時期,每一件事物(比如建築,繪畫)似乎都處於平衡狀態,而不會像巴洛克那樣有過多的裝飾,他們都是都是完美平衡的。我們第一次感受到了這種平衡感,並大規模地出現在音樂中是在古典主義時期,而莫扎特即是此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以費加羅婚禮中著名的凱魯比諾的詠嘆調voi che sapete為例
《費加羅的婚禮》凱魯比諾的詠嘆調 你們可知道(弗萊妮1976年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xNTkyMzUy.html 克雷格原話:everything in four plus four,and you can go right through that entire aria,and it"s organized that way--balance,shaping,perfect proportion.
2、the capacity to make something very beautifulout of the simplest of materials(化腐朽為神奇)
在莫扎特的駕馭下,很多曲子看起來簡單,實則蘊藏著無窮魅力,越是簡單就越是驚艷。這可能就是大道至簡?
以C大調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為例。
卡拉揚彈奏並指揮莫扎特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 第二樂章行板198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5NTI4MDAw.html?from=y1.2-1-95.3.1-2.1-1-1-0 克雷格講解:莫扎特將一個普通的大調三和弦做了小小的修改,加以一個音階,然後嵌入一些半音音階。變為 三和弦—上升—回落後經過一個半音階的轉折,經過一個七和弦(a seventh chord)回到開始的音型。在結束的時候加上一點顫音(throw a little trill at the end )。儘管這是非常簡單素材,但是它非常美妙,非常婉轉。
非專業出身,對前面這段不甚理解,求專業人士y詳解。
3、wild swings of mood with mozart(莫扎特式基調的猛烈轉換?求專業解釋)
莫扎特的很多作品中會出現極大的反差,很可能前面一小段還是狂風暴雨般的音樂場景,下一刻即變得非常寧靜,安詳。莫扎特在基調的大調和小調之間搖擺得非常迅速,在全音階和半音階之間的轉換也一樣快速,he likes to play off different dynamic levels,loud and soft.而這種反差恰恰就是就是戲劇的本質所在,反差和衝突。這也說明為何莫扎特的歌劇創作也是相當了得。
以以安魂曲中Confutatis為例
Mozart Requiem - 7-8 - Confutatis羞慚無地Lacrimosa痛哭之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c5NzQ5MDA=.html 反差衝突表現:在16秒由雄壯激烈變成田園式的安詳,在29秒由突變成開始時的意境。
完全不同的音樂意境在一首曲子中出現,出現非常強烈的反差,有時甚至非常突兀。
4、inexhaustible melodic supply,fecundity of imagination when it comes to melody(無窮無盡的旋律帶來的無盡想像?)
這部分主要想表達的還是說,莫扎特的天才之處,其靈感無窮無盡,創作出的旋律可以一直延續下去,連綿不絕。給人帶來極大的精神享受。
克雷格·奈特舉的例子是一段教堂音樂C大調彌撒(the C minor mass),據說當年有莫扎特妻子康斯坦演唱,而且頗有水準。
克雷格的總結:
聽莫扎特的音樂會有種感覺,完美的曲式,完美的比例,變奏中,音符的數量恰到好處,不多不少(that is divinely shaped,divinely proportioned,in this variety,not one note too many,not one note too few)。
在當時,莫扎特被譽為「神童莫扎特」(the divine mozart),直至今日人們仍然認可這個稱謂。
一個作曲家被貼上標籤是很有意思的,我們不會稱呼巴赫為神童,而稱其為堅定的巴赫,勤勞的巴赫;形容貝多芬為the powerful composer,the striving composer.我能把巴赫和他的二十個孩子以某種方式聯繫起來,或者把貝多芬和混亂聯繫起來,你看貝多芬的總譜,潦草的記下來又快速地划去,他總是要試著不斷地修改,劃掉。有時候他的飯撒到了手稿上,還要清理掉。貝多芬整個生活都是亂糟糟的(it"s just his whole life kind of chaotic there)而莫扎特則是清晰而整潔的。從手稿開始即是這樣,非常有條理,就像我們所說的,他是音樂神童。他的音樂像是神送過來的。
通過藝術是可以看到奇蹟。
當年我站在沙特爾大教堂的西段,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教堂後面仍然是陰冷的,但是所有這些美麗的藍光,靜靜流過彩色的玻璃窗(老頭經歷)。在聽音樂時這些場景經常出現,有時候是馬勒,更多的時候是莫扎特,其曲子整體均衡協調(sense of balance and proportion)條理清晰透明(crystalline clarity that"s operatin there)。有時候聽莫扎特你也會覺得看到了地獄,就是當他開始轉入小調的時候,所以它就是整個宇宙。
老頭轉述開普勒名言(沒錯,就是那個天文學家):
Man, the ape of his creator,has discovered the art of music,so that he might play the everlastingness of all created time, in some short part of an hour by means of an artistic concord of many voices and instuments.That he might to some extent taste the satisfaction of god,the work man through music.
完莫扎特是超級天才沒錯,但要知道的是,我們現在能叫的上名字的大音樂家,個個都是超級天才。
巴赫15歲的時候已經寫了幾首很大的Choralfantasie,藝術程度之高讓人震驚。
亨德爾6歲自己在家偷偷練習Cembalo(因為父親禁止),7歲時演奏讓公爵震驚,接受了系統音樂教育,隨後就可以創作一些清唱劇,17歲當上Halle教堂的管風琴師,地位和現在地方樂團首席差不多。
斯卡拉蒂16歲當上那不勒斯宮廷禮拜堂的管風琴樂師。
21世紀總是活在莫扎特光環下的貝多芬,6歲作曲,8歲在科隆登台演出,11歲在劇院樂隊演出,13歲成為管風琴師,並發表3首奏鳴曲。
11歲寫的曲子是這樣的:
肖邦6歲學鋼琴,7歲作曲,8歲登台
7歲寫的波蘭舞曲是這樣的:
李斯特5歲學琴,8歲作曲,9歲登台,13歲寫的曲子是這樣的:
德國鋼琴教育家Peter Heilbut出版了一套Kinder komponieren für Kinder的鋼琴曲集,裡面是幾十個孩子寫的曲子,最大的印象中只有11歲,最小的只有7歲,大多數是八九歲。這套曲集里很多已經非常成熟的,有思想的作品了。
之前在Live歌舞,遊戲與鋼琴教學的結合裡面提到過一首莫扎特的小步舞曲,是他7歲寫的:
至於「莫扎特手稿塗改少,所以天才」,這種說法太外行了,對於和聲,織體,稍微有了解的就知道,貝多芬的中晚期大多數作品,比莫扎特大多數作品複雜的多得多得多,包含的信息量也多得多得多,貝多芬之前和之後,西方嚴肅音樂完全是兩個世界。
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大多數情況都是受邀寫作,寫之前已經規定好了要寫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完全能讓自己發揮的機會並不多,那個時候大多數也是按照套路寫。莫扎特的作品之間相似度極高,已經不是某一點像,而是旋律+和聲+織體都一樣,轉個調用在另一首裡面,有的甚至不轉調。而這種情況在貝多芬中晚期,以及貝多芬之後的大多數大作曲家的作品中很少見。
更何況莫扎特時期的大作曲家往往就寫個框架,剩下的由抄寫員填補,這位答主的照片,稍微認真的人一看也知道,只是個Cembalo和小提琴伴奏的聲樂片段而已,而最終發表的是整個交響樂團伴奏的,配器是否是莫扎特本人寫的都不一定。
這也是為什麼海頓能寫一百多首交響曲,莫扎特能寫五十多首,貝多芬之後少有人能超過十首。之後的作曲家會嘗試在每一首,尤其交響樂這種大編製的作品裡面都加入新的東西,創新難免要塗塗抹抹修修改改,並且很難寫一個框架讓抄寫員填,很多地方每一個音符都得自己寫。讓他們按照原來的套路寫,他們也可以一氣呵成,沒有修改,就像和聲老師做大一和聲題一樣。
薩爾茨堡的神童——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其所處時代最偉大的音樂家。作為一名作曲家,他擅長創作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室內音樂、聲樂、鋼琴曲、合唱等等,可謂無所不能。他是歐洲最優秀的鋼琴家、管風琴家和指揮家。如果他在小提琴上多下一點功夫,他也一定能成為最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只要涉及到音樂,他沒有一樣不比別人強。他能在筆下寫著一首樂曲的同時還在腦中構思另一首樂曲。他能創作出一部完整的弦樂四重奏,然後再完成總譜之前寫出各個分部。他還能毫無差錯的讀出任何一篇擺在他面前的樂譜。而對於首次聽到的長曲,他也能立刻把樂譜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記下來。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1791年12月5日去世,去世時差兩個月36歲。然而,他短暫的一生給世界流下了輝煌的音樂遺產,這份遺產知道今天依舊象在18世紀晚期一樣耀耀生輝。
(作為音樂神童,莫扎特的潛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開發,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
「恰恰因為這位奇才在藝術方面的早熟,作為公允的觀察者我必須得說,他在其他幾乎所有方面都還是個孩子。他從未學會控制自己。對於家規、理財、節制以及如何在享樂方面做出明智的選擇,他毫無感覺。他總是需要有人指點。」——弗里德里克·施希特格爾(Friedrich Schlichtegroll,1793,莫扎特第一位傳記作者)
「這個人,作為藝術家如此出類拔萃,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就不那麼出類拔萃了。」——弗朗茲·涅梅切克(Franz Niemetschek,1798,另一個傳記)
對於莫扎特非凡的一生,這些評論家並沒有發出尋常的哀嘆,他們和很多人一樣,知道這位音樂家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
莫扎特堪稱最不同凡響的音樂家,這在當時並無爭議。3歲的時候,他開始一個音一個音地在鋼琴上彈奏出曲調。他的耳朵非常脆所,聽到稍大一些的聲音就會感覺不適,而且聽音極准。四歲的時候,他就能告訴演奏小提琴的長輩們,他們的小提琴跑調了1/4音。還是這個年齡,他差不多半小時之內就能學會一首樂曲。5歲的時候,他的鍵盤月已經彈的很好了。6歲的時候,莫扎特開始作曲。父親利奧波德帶著他和他的姐姐瑪利亞·安娜(那奈爾)踏上了巡演之路。那奈爾比沃爾夫岡大5歲,雖然比不過弟弟,但也算得上神童了。利奧波德是位優秀的音樂家、小提琴家、薩爾茨堡親王兼大主教符樂長,他還寫過一片小提琴演奏方面的著名論文。(老莫扎特的醫生並不是很成功,因此他決定看到兒子憑藉天才獲得所能得到的最好職位,藉此也為莫扎特家帶來財富。利奧波德希望老有所靠,他後來不斷提醒兒子他的這一目標。)
因此從6歲開始,小沃爾夫岡就走上了音樂訓練之路。他被帶到歐洲各個宮廷、博學的音樂學院以及公眾面前進行演奏。成年後,他做了更多的音樂會巡演。在他一生的36年里,他有14年的時間離家在外。從某種角度講,這些年的光陰並非虛度。莫扎特接觸到當時每一位重要的音樂家,聆聽了各式各樣的音樂,他那神奇的大腦把這些音樂全部吸收並保存了下來。而作為一個孩子,莫扎特的精湛技巧使歐洲人尤其感到驚訝。他的名字不斷出現在各種報紙上。音樂界和科學界的一些人士還寫了大量學術文章來討論這位神童。當不滿7歲的莫扎特在巴黎演出時,弗里德里克·梅爾吉奧爾·馮·格里姆男爵(Friedrich Melchior von Grimm)在《文學通信》上寫文章說,他幾乎要發狂了。莫扎特完成了父親為他設計的一些技巧性表演,比如蒙著布在鍵盤樂器上彈奏(這並不是很難的事,但還是會令普通人驚訝)、當場識譜、即興演奏、為首次聽到的旋律配置和聲、展示準確的聽音本領。格里姆寫到,「如果我繼續經常聽他的音樂,難保這個孩子不會使我頭腦發熱。他使我認識到,看到神童時,保持頭腦正常是很困難的。聖·保羅得到奇異的神示後竟慌亂得不知所措,對此我不再感到奇怪了。」整個歐洲都迴響著對這位神童的讚譽之聲。
(這樣一個天才,本應輕而易舉獲得賺錢的職位,但莫扎特的求職卻從未順遂過。儘管他一生都在尋找,希望能在宮廷中得到一份工作,賺取豐厚且有保障的薪水。成年後的莫扎特性格十分複雜,並且樹敵的本領也是空前的。他處事不夠老練,容易衝動。談到其他音樂家時,他總是口無遮攔(他極少能說一句好話)。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在音樂界沒有幾個真正的朋友。他以性格輕浮、做事情緒化、為人固執而出名。今天我們回顧這一切時往往會產生理解和同情。他是莫扎特,他比同時代的任何音樂家都要高明;他絲毫不差地指出了周圍人的平庸(包括一些大人物,他尊敬的只有海頓);而且他在音樂方面的判斷從無差錯。但這些長處並不能使他活得輕鬆一些。另外,莫扎特的外表並不英俊。他個子很矮,臉色發黃,由於得過天花而落下了麻子;由於身體單薄,他的頭看上去很大;他是一個近視眼,藍色的眼睛向外突出;他的頭髮很濃密,還長了一個大鼻子和一雙大手。(多數偉大的鋼琴家都長著一雙大手,手掌寬闊,拇指和食指間的距離很長。人們的浪漫概念是鋼琴家大多有一雙修長、纖細而美麗的手,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是這樣。))
(利奧波德和沃爾夫岡,父親和兒子,在很多年裡互相折磨,彼此愛恨交織。)
(沃爾夫岡的信讀起來令人驚訝而著迷。這些信的寫作方式十分活潑,信中反映了音樂家的生活和思想狀況,也反映出他的冰雪聰明、複雜心理和敏銳的觀察力。有些信充滿了神經質和虛張聲勢,而最後那些為借錢而寫的信則讀起來令人傷感。莫扎特極其聰慧,他早年的信中流露出孩子的天真與柔情:「吻一億遍媽媽的手。」他寫給姐姐的心則熱情奔放,精神煥發:「如果你看到馮·希登霍芬(Von Schiedenhofen)先生(莫扎特的一位朋友),你告訴他我一直在唱『Tralaliera,Tralaliera』,還有,我現在不需要往湯里加糖了,也不再薩爾茨堡了。」莫扎特寫這封信時14歲,對巡迴演出已經很有經驗。由於旅行從未停止過,他寫給薩爾茨堡的信寄自各個地方:維也納、慕尼黑、科布倫茨、法蘭克福、布魯塞爾、巴黎、倫敦、里昂、米蘭、伯倫亞、那不勒斯、威尼斯、因斯布魯克、曼海姆。他不停地創作音樂、聆聽音樂。與各處的音樂家們切磋技藝。還在13歲時,莫扎特在音樂創作上就已經成熟了,哪是他就已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職業音樂家了,著從他對在曼圖亞舉行的一場演出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來:「第一女歌手唱的好,但聲音太小;當她只是唱而沒有動作時,你會覺得她根本沒有唱。因為她張不開嘴,只會小聲哼哼……第二女歌手看上去像個投彈兵,嗓音也很有力量,而且我得說,唱得不壞……第一男歌手唱得很美,雖然他的嗓音不是很好。」他從伯倫亞給家裡寄去一封信,在信中,他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寫出了女高音盧克蕾齊亞·阿古雅麗延長的華彩樂段。(他說,阿古雅麗以全嗓唱到了高音C上的C。))
莫扎特1779返回薩爾茨堡。在那做了一名不承擔什麼責任的宮廷管風琴師。在樂隊中,他總是悶悶不樂,而且說話刻薄,不肯屈就別人。這種思維方式讓他無法獲得大主教的喜愛。雖然感到無聊和沮喪,莫扎特的音樂作品還是一部接一部地誕生了。這一時期的作品已經成熟,是莫扎特最早的傑作。這些樂曲十分流暢,並且在結構上獨具匠心,不足之處是缺乏震撼人心的效果。他當時創作的著名樂曲有《加冕》彌撒曲和其他一些精美的教堂音樂、可愛的《降E大調雙鋼琴協奏曲》、《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K.271)、以及《小提琴和中提琴交響協奏曲》。莫扎特一躍成為偉大的音樂家。他甚至接到大歌劇《伊朵梅紐斯》的創作委託。這部歌劇,於1781年在慕尼黑首演,遵循著格魯克和梅塔斯塔西奧的路子,大部分地方顯得僵硬而拘泥。不過劇中也有一些精彩之處,包括一組聲樂四重唱,其深度和想像力可與他以往的任何作品相媲美。《伊朵梅紐斯》從來不是莫扎特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這部歌劇並未列在節目單上。而近些年,許多歌劇院又把它重新拾了起來。
(在創作《伊朵梅紐斯》同一年,莫扎特與大主教的關係破裂了。大主教的迷住卡爾·阿克(Karl Arco)伯爵在莫扎特身後的一腳加速了他的離去。在一個距離上安全的地方,莫扎特喘著氣表示要報復:「我一定會寫信向他保證,我會朝他的屁股踢上一腳,再朝他的臉打幾拳。讓他放心地等著吧。我受了侮辱一定會報復的。」當然,他沒有寫這樣的信。可憐的莫扎特天生不是當英雄的料子。)
(被解僱的莫扎特在維也納定居下來,他囊中空空(並請求父親不要再寫以往那一類信使他徒增煩惱)。韋伯一家也在維也納,莫扎特於是和他們搬到了一起。1781年12月15日,莫扎特給父親寫了一封長信。在講了一通男大當婚的道理後,他告訴父親自己在談戀愛。「那麼現在,誰是我戀愛的對象呢?肯定不是韋伯家的人嗎?不,是韋伯家的人。但不是約瑟芬,不是蘇菲,二是康斯坦斯,中間的那個……她長得不難看。但絕對稱不上美人。她的全部美麗來自於一雙小而黑的眼睛和迷人的身材。她並不十分聰明,但又足夠的嘗試可以履行妻子和母親的職責……」利奧波德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他當時一定勃然大怒並充滿挫折感。他的兒子要迎娶的是一位家世不清不白且身無分文的女孩子。他們在1782年8月結婚了。事實證明,康斯坦斯性格輕浮,不善持家,絲毫幫不上莫扎特的忙。但莫扎特依然愛他,他們的婚姻生活似乎也很愉快。不過,利奧波德很不愉快。1781年後,莫扎特與父親的關係冷淡了許多。)
(去了解作曲家的天才,肯定要去了解他的生活。還好莫扎特活得短,若是問李斯特或者貝多芬,一定概括不完了。終於,莫扎特快完了。)
有一段時間,生活看上去頗有些希望。莫扎特收了幾個學生,還獲得了一些樂曲創作的委託。他的歌劇《後宮誘逃》1782年在國家劇院上演後獲得了無可置疑的成功。接著,他的傑作一部接一部問世,涉及各種音樂體裁。1786年,莫扎特遇到了皇家劇院歌詞作者洛倫佐·達·風·蓬特(Lorenzo da Ponte),三部偉大的歌劇由此誕生。它們是《費加羅的婚姻》(1786)、《唐璜》(1787)、《女人心》(1790)。前兩部格局旋即在布拉格獲得了成功,莫扎特因為受到觀眾空前的歡迎。他為此多麼興奮啊!1787年12月2日,他被指定為約瑟夫二世的室內樂作曲家,薪水是800荷蘭盾(格魯克的薪水是2000荷蘭盾)。
(800荷蘭盾,相當於現在人民幣14萬。作為成功的歌劇作曲家和廣受讚譽的鋼琴演奏家,他本該十分富有。我們都知道他掙過很多錢,但又沒人了解他到底掙了多少,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如果他真掙了很多錢,這也錢也被他和康斯坦斯揮霍掉了。)
他不停的搬家,9年的實踐搬了11次家。他還參加了共濟會。
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莫扎特入不敷出,他開始不斷向他的朋友兼共濟會夥伴,附上邁克爾·普什伯格(Michael Puchberg)借債。普什伯格一般都會借錢給他,儘管他知道肯定是有借無還。(後來,莫扎特借錢的要求變得幾乎歇斯底里。)
在去世前的最後一年,莫扎特創作了《魔笛》。這部歌劇初演於1791年9月30日,受到了觀眾極大的歡迎。可以預見,《魔笛》會為他帶來一些錢的,但過度勞累和腎病終於導致了莫扎特的早亡。他的葬禮再草率不過,而且他並沒有被埋在傳說中的貧民墓中,二是埋在了聖·馬克思目的一座沒有標識的公墓中。今天,沒有人知道莫扎特的屍骨到底埋在了哪裡。
(吐個槽,微軟win8.1輸入法對彈琴的人來說經常跟不上手速。)
欣賞莫扎特的音樂是件既容易又艱難的事情。容易,是因為它的音樂優雅,有著綿綿不絕的旋律和清晰完美的結構;艱難,是因為他的音樂深刻而微妙。如果說,一個6歲開始作曲,僅活了36歲的作曲家起步晚,這是很令人奇怪的,但事實就是這樣。莫扎特的早期作品雖然典雅,但缺乏個性、集中性和豐富性,這些特點在1781年以後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狂飆運動中寫就的《g小調交響曲》(K.183),以及A大調(K.201)和C大調(K.338)交響曲則是例外。(莫扎特作品後面的K至路德維哥·客舍耳[Ludwig Kochel],他在1862年對莫扎特的樂曲做了完整的編序)1781年是莫扎特創作成熟期開始的標誌,事實上,在此之後的每一步作品都堪稱傑作。
在維也納,莫扎特自食其力。這樣一來,心裡的大石頭彷彿被搬走了。他開始寫更具深度,更顯才華和力量的作品。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欣賞莫扎特的音樂。有些人覺得他的音樂過於浮華和複雜,很難聽懂。甚至連一些職業音樂家,如著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卡爾·狄忒斯·馮·迪特斯多夫(1739-1799)都感到了憂慮。他的習慣性思維受到了動搖,甚至衝擊,由此他寫到:「我從未遇到哪位作曲家有著如此豐富的樂思。我幾乎希望他不要過多地運用,他讓聽眾喘不過氣來。一段美妙的音樂出現了,聽眾還沒來得及抓住,另一端更迷人的又把第一段驅散了,整隻樂曲從頭到尾都是這樣。最後,這些美妙的旋律一個也沒能被人們記住。」(我們身處21世紀,有條件聽錄音、音樂會,所以容易忘記在18世紀80年代,即使一位職業音樂家也無法保證樂曲的第一次演奏是否也就是最後一次。那時並沒有很多的音樂會。一聽到新作品,人們不得不把他立即記住。因為新作品可能都不會付諸印刷。到了貝多芬和浪漫主義音樂時代,音樂家才能合理的確信他的主要作品都會得以出版。)迪特斯多夫並非唯一感到迷惑的人,還有人認為莫扎特的音樂「加了太多的香料」,「太不協調」。他的歌劇音樂也過於豐富了。就像約瑟夫二十所說:「對我們的耳朵來說過於美妙了,音符更是太多了,我親愛的莫扎特。」
莫扎特的音樂創作受到了父親和約翰·朔貝特、C.P.E Bach以及J.C.巴赫的影響。在那些年裡,年輕的莫扎特創作出了大量華麗風格的音樂。這種音樂的特點是優雅,輪廓清晰,注重旋律,但沒有特別的震撼力。第一位對莫扎特真正有所啟發的作曲家是海頓。莫扎特非常仔細地研究了海頓的弦樂四重奏Op.33。他於1782年到1785年創作的六首著名的四重奏就是以海頓的六首樂曲為範例的。莫扎特充滿感激地把自己的六首作品獻給了他的前輩大師。「我從海頓哪裡學會了如何創作四重奏。」莫扎特說。當海頓在莫扎特的維也納家中聽到這些樂曲時,他做出了完全無私的回應。「在上帝面前,並作為一個誠實的人,」他高興地對利奧波德·莫扎特說,「我告訴你,你的兒子使我知道的最偉大的作曲家,而且名副其實。」
對莫扎特產生影響的還有J.S.巴赫和亨德爾,特別是前者。在接觸了巴赫的作品後,莫扎特的音樂中出現了復調。莫扎特的復調不同於巴赫的復調,但他受到巴赫的啟發而引入了各種對位法,並且運用熟練,充滿自信。交響曲《朱庇特》的終樂章是全曲的高潮。在這裡,對比性的主題被排列起來,約束得當,然後按照最終的涉及一氣呵成,成為最具榮耀和激動人心的樂章。莫扎特也收到了亨德爾的很大影響,他為亨德爾的《彌賽亞》配置了18世紀晚期風格的管弦樂配器。作為一首獨特的樂曲,這首管弦樂《彌賽亞》現在還偶爾上演。
莫扎特以上都對歌劇很感興趣,他和歌劇之間的故事能寫上一本書。13歲時,他開始創作歌劇。第一部作品是《裝痴作傻》。從那以後,他的歌劇便源源不斷地問世。《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那》、《米特里達特》,接下來他又寫了六七部,直到1781年創作出《伊朵梅紐斯》。莫扎特這一時期的大多數作品沒能排上現代的歌劇節目單,只是偶有演出。但大型歌劇《伊朵梅紐斯》是個荔灣。目前在世界各大劇院的節目單上,莫扎特的歌劇作品有,《後宮誘逃》(1782)、《費加羅的婚姻》(1786)、《唐璜》(1787)、《女人心》(1790)和《魔笛》(1791)。這些作品都是喜劇,包括《唐璜》(順帶說說,貝多芬還挺假正經的,他說莫扎特的唐璜很不道德)。
莫扎特認識到了音樂的至高無上。
當然莫扎特的天才之光絕不僅僅閃現在歌劇中,而是閃現在任何一種體裁的音樂中。經過莫扎特的發展,鋼琴協奏曲成為一種雄渾的具有交響性質的音樂體裁。在降E大調K.271之後,他的協奏曲無一不具備豐富的表現力、優雅的曲調和精湛的技巧。有些樂曲是鮮明而愉快的,如降B大調K.595或A大調K.488,雖然後者包含一個哀婉的慢樂章;有些樂曲是暗淡而浪漫的,如d小調;有些則是古典而高貴的,如c小調。
莫扎特成熟期的作品羅列出來像個光榮榜:《單簧管五重奏》、《降E大調嬉遊曲》、未完成的《c小調彌撒曲》和未完成的《安魂曲》、兩首鋼琴四重奏,最後十首弦樂四重奏、五首偉大的弦樂五重奏、小夜曲、最後六首交響曲、《單簧管協奏曲》、《c小調柔板與賦格》。這些作品構成了一個音樂整體,其體裁、表達方式、技巧和品味全都達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度。
(莫扎特不斷提到「品味」。他用很難聽的辭彙稱呼鋼琴家克萊門蒂·木齊奧——「假行家」,因為克萊門蒂憑藉他的雙三度,不同的八度和精湛演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莫扎特不喜歡他的另一個原因,或許是他意識到克萊門蒂的演奏水平和他一般無二,甚至可能比他還高超。)
莫扎特提倡音樂的均衡(proportion),著並不意味著他缺乏獨創性和受到教條的約束。作為一名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作曲家,莫扎特像威爾第和李斯特一樣注重作品的表達效果。他以鋼琴協奏曲作為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而且有些作品就是為演奏而寫的,目的是引起公眾和競爭者的注意。在談到他的《降B大調協奏曲》K.450和D大調K.451時,莫扎特說,這兩部作品「就是為了讓演奏者出汗」。同樣,作為歌劇作曲家,他會毫不猶豫地根據特定的嗓音創作詠嘆調,或者對樂曲做必要的簡化以適應某位歌手(就像在《伊朵梅紐斯》中為安東·拉夫所做的事情一樣)。但是,莫扎特音樂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均衡和適度(rightness)——品味,if you like this word。他把永不枯竭的旋律與極其大膽的和聲結合在一起。一種全面發展的和聲感,一種轉調的能力,正式大作曲家確鑿無疑的標記。(18世紀的音樂缺少豐富的和聲,那時的和聲總是一種主-屬式和聲。)巴赫具有和聲的想像力,莫扎特也是一樣。他的音樂不肯循規蹈矩,往往出人意料,以致今天聽來依舊清新迷人。在《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81中,僅第一樂章就用到了降A大調、f小調,降D大調、升c小調、A大調和升g小調。莫扎特後期的一些鋼琴曲,如《b小調柔板》,已經具有和聲的織體,且出現在肖邦之前。其作品的調性結構也往往富於變化。
莫扎特生前一共出版了144首作品,數量相對不多。他去世時流下了大量的手稿。他的遺孀在她生前沒給過他什麼幫助,卻在轉瞬之間成為一名出色的商人。她以昂貴的價格出售搬遷,卻牢牢握住手稿絕不撒手。《魔笛》的巨大成功掀起了音樂家身後的莫扎特熱。他的音樂獲得了多場演出。(不過有些演出他未必會喜歡,1801年《魔笛》以《愛西斯神之謎》的劇名演出。台詞變了,和聲也變了,改編者用其他歌劇中的音樂甚至海頓交響曲中的用到了這裡。然而在那個年代,這種事情司空見慣。忠實於印刷版總譜的觀念是到了20世紀才建立起來的。19世紀里,莫扎特在很多時候被誤解了,拾起音樂具有生命力的人性和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注意到。)
現今音色極佳的演出用大鋼琴,有著深沉低音部和無盡的表現力,卻無法演繹出莫扎特鋼琴曲所要表達的思想,因為他的鋼琴曲是專為力度適中的輕型瓦爾特(Walther)鋼琴創作的。
莫扎特的自我否定在許多信中講得很清楚,這正是他的演奏風格。特別談到有時會隨意地改變音符。而現在,有多少「莫扎特專家」在演奏其鍵盤樂作品時會隨意改變音符呢?有這樣的人嗎?一個也想不起來。
莫扎特的另一特點是即興創作。其協奏曲的鋼琴部分有時僅有骨架,要靠他在台上演奏時進行填充和豐富。《加冕》協奏曲中的慢樂章就是一個典型。這首樂曲以速記的方式寫成,高音部和低音部中只有單個的音符。莫扎特會在演奏時填入和聲並潤色旋律。像今天所有演奏家一樣,莫扎特經常即興創作結尾部分,並且喜歡隨彈隨改。如果把印刷出來的音符當作莫扎特音樂的最終版本,那就錯了。通常,印刷版樂譜僅僅是個開始而已。(20世紀末我們研究證明了一件事)我們前輩闡釋音樂的自由度比20世紀多數音樂家準備承認的要大得多。
無論如何,莫扎特的音樂在今天得以復興再現,而且大大擺脫了前任對其在美學上的錯誤認識。這位來自於薩爾茲堡的小個子是個奇才。他的音樂,比起巴赫來更富於變化,比起貝多芬,則又多了幾分高貴。迄今為止,他可以被視為我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完美、最訓練有素,最具天賦的音樂家。
寫的音樂表面上比較簡單,但其實不管你學多久的作曲你都會發現你還真就寫不出他那麼好聽的旋律;
毫無疑問無論是什麼樣的風格,古典音樂一直都是一種深邃的音樂。然而迄今為止的所有鋼琴家,包括像內田阿姨這樣的公認的莫扎特專家,和索大爺這種橫掃各種作曲家的大師,所演奏出來的莫扎特多多少少都有一點不夠完美,多少都有一點過於甜膩的感覺。應該說這種細微的缺失在鋼琴界其他四大金剛,即為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里都是不存在的(在巴赫中也沒有)。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我反正不知道。也許也可以作為莫扎特天才之處的一種證明吧。
哦 翻開復調書,你會發現那些很多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例子都是由mozart的完成的。。。。
我們寫平行五度,就被判錯。
莫扎特寫平行五度,就被和聲書稱為「莫扎特平行五度」。莫扎特作為天才廣為人知,僅僅是因為他的天賦特別高。莫扎特父親等人的宣傳,沒有誇張的成分,只是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舉個例子,1765年莫扎特9歲,當時倫敦皇家學會的科學家對他進行過調查:給莫扎特一首多聲部的聲樂作品,他可以馬上彈出伴奏部分,同時能夠指出演唱聲樂部分的人的錯誤;雖然聲音很稚嫩但是能夠完美地演唱;給一個旋律他能夠馬上寫出低音;給主題能寫出賦格等等。調查報告的作者認為,只有當時最一流的音樂家才能做到這些。
一個作曲家是否是天才,從他的作品是看不出的,因為作品又不會告訴你「我是天才寫的"或者」這段音樂只有天才寫得出來「。莫扎特的作品之所以廣為流傳,在音樂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因為作品本身寫得好,跟他是天才沒有任何關係。
任何說莫扎特音樂簡單的,都是對音樂史極端無知的表現。
他五歲期間寫的曲子,我感覺我按相同的模式作出一段來都得一下午
莫扎特被譽為天才,他的以下天賦令人難以企及:音樂神童莫扎特創作一覽表
1762年(6歲): 1、 G大調小步舞曲和三重奏(K.1); 2、 F大調小步舞曲(K.2)3、 降B大調快板(K.3); 4、 F大調小步舞曲(K.4); 5、 F大調小步舞曲(K.5)
1763年(7歲): 1、C大調快板(鋼琴獨奏)(K.9A) 2、 降B大調行板(鋼琴獨奏)(K.9B)
1764年(8歲): 1、 四十二首鋼琴獨奏曲(K.109B.); 2、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6)
3、 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7)(作於巴黎); 4、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8)
5、 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9) 6、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0)(作於倫敦)
7、 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1)(作於倫敦) 8、 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2)(倫敦)
9、 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3)(倫敦) 10、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4)(倫敦)
11、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5)(倫敦) 12、 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K.16)(倫敦)
13、 D大調第一交響曲(K.19)(倫敦)
1765年(9歲): 1、 梅塔斯塔西奧,男高音(K.21)2、 梅塔斯塔西奧,女高音和弦樂(K.23)
3、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合唱)(K.20) 4、 降B大調第五交響曲(K.22)(海牙)
5、 C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未完成(K.19D)(倫敦) 6、 (K.107)
1766年(10歲): 1、「第一位使者的罪責」(K.35) 2、F大調Kyrie,四個聲部和弦樂(K.33)
3、 一首宗教聖歌,四個聲部、樂隊和管風琴(K.34) 4、 Galim athias musicum(K.32)
5、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26) 6、 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27)
7、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28) 8、 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29)
9、 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 10、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1)
11、 八首鋼琴變奏曲(K.24) 12、 七首鋼琴變奏曲(K.25)
1767年(11歲): 1、 拉丁文喜劇(K.38) 2、 致歡樂(歌曲)(K.53)(Olmuetz)
3、 葬禮音樂(K.42)(薩爾茨堡) 4、 F大調第六交響曲(K.43)(Olmuezt)
5、 F大調第四十三交響曲(K.76) 6、 F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K.37)
7、 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K.398、 D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K.40)
9、 G大調鋼琴協奏曲(K.41) 10、 降E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K.67 )
11、 降B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K.68) 12、 D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K.69)
1768年(12歲):
1、 德國小歌劇《巴示亭和巴士亭納》(K.50) 2、諧歌劇La finta semplice (K.51)
3、 宗教音樂(K.47) 4、 G大調Missa brevis (K.49)
5、 「達夫納,你的玫瑰色面頰」(藝術歌曲)(K.52) 6、 D大調第七交響曲(K.45)
7、 D大調第八交響曲(K.48) 8、 G大調交響曲(K.221)9、 降B大調交響曲(K.214) 10、 C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46D)11、 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46E)
1769年(13歲): 1、 D大調Missa brevis (K.65) 2、 C大調Missa (K.66)
3、聖歌一首,四聲部、弦樂和管風琴(K.72) 4、C大調Te Deum(K.141)
5、 詠嘆調,女高音(K.70) 6、 梅塔斯塔西奧(K.71)
7、 F大調第四十二交響曲(K.75) 8、 六首小步舞曲(K.61H)
9、 D大調遣興曲(K.62) 10、 G大調遣興曲(K.63) 11、 D 大調小步舞曲(K.64) 12、 七首小步舞曲(K.65A) 13、 降B大調遣興曲(K.99) 14、 D大調小夜曲(K.100)
15、 十九首小步舞曲(K.103) 16、 六首小步舞曲(K.104) 17、 六首小步舞曲(K.105) 18、D大調小步舞曲(K.64) 19、七首小步舞曲(K.65A) 20、一首宗教音樂,C大調(K.141)
1770年(14歲):
1、 Mitrtidate Re di Ponto.嚴肅的歌劇(K.87) 2、 交替聖歌《Cibavit eos.》(K.44)
3、 Miserere,A小調(宗教音樂)(K.85) 4、 交替聖歌(K.86)
5、 慈悲經,G大調(K.89) 6、 慈悲經,D 小調(K.90)
7、 詩篇詠唱(四個聲部)(K.93) 8、 梅塔斯塔西奧,女高音詠嘆調(K.143)
9、 詠嘆調(K.79) 10、 梅塔斯塔西奧,女高音(K.82)
11、 梅塔斯塔西奧,女高音(K.83) 12、 梅塔斯塔西奧,女高音(K.88)
13、 詠嘆調(女高音、弦樂和管風琴)(K.143) 14、 G大調交響曲(K.74)
15、 D大調交響曲(K.81) 16、 D大調交響曲(K.84) 17、 D大調交響曲(K.95) 18、 D大調交響曲(K.97) 19、 G大調交響曲(K.110) 20、 小步舞曲,降E大調(K.122)
21、 鄉村舞曲,降B大調(K.123) 22、G大調弦樂四重奏(K.80) 23、小步舞曲,D大調(K.94)
1771年(15歲): 1、 塞雷納塔(K.111) 2、 一首宗教音樂,G大調(K.108)
3、 一首宗教音樂(K.109) 4、 一首宗教音樂(K.115)] 5、 一首宗教音樂(K.116)
6、G大調,Kyrie(K.221) 7、梅塔斯塔西奧(K.74B) 8、梅塔斯塔西奧,獨唱,合唱,樂隊(K.118)
9、 G大調第四十六交響曲(K.96) 10、 F 大調第十三交響曲(K.112)
11、 D大調第五十交響曲(K.120) 12、 D大調第五十一交響曲(K.121)
13、 降B大調交響曲(K.216)
1772年(16歲): 1、 小夜曲(K.126) 2、 序曲Lucio Silla(K.135)
3、 一首四聲部、交響樂隊和管風琴的宗教樂曲(K.125)
4、 Regina Coeli,降B大調(宗教樂曲)(K.127) 5、 彌撒,C小調,大調(K.139)
6、 《我多麼不幸》(藝術歌曲)(K.147) 7、 《哦,神聖同盟》(藝術歌曲)(K.148)
8、 《秘密的愛情》(藝術歌曲)(K.150) 9、 G大調交響曲(K.124)
10、 C大調交響曲(K.128) 11、 G大調交響曲(K .129) 12、 F大調交響曲(K.130) 13、 降E大調交響曲(K.132) 14、 D大調交響曲(K.133) 15、 A大調交響曲(K.134)
16、 D大調交響曲(K.161) 17、 C大調交響曲(K.162) 18、 D大調交響曲(K.163)
19、 諧謔曲,D大調(K.131) 20、諧謔曲,D大調(K.136) 21、諧謔曲,降B大調(K.137)
22、 諧謔曲,F大調(K.138) 23、 六首小步舞曲(K.164)
24、 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D 大調(K.144) 25、 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F大調(K.145)
26、 弦樂四重奏,D大調(K.155) 27、 弦樂四重奏,G大調(K.156)
28、 弦樂四重奏,C大調(K.157) 29、 弦樂四重奏F大調(K.158)
30、 弦樂四重奏,降B大調(K.159) 31、 弦樂四重奏,降E大調(K.160)
32、 D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K.381)
1773年(17歲): 1、 C大調彌撒(K.167) 2、 Offertory (K.167)
3、 C大調,Osanna (K.223) 4、 D大調第二十三交響曲(K.181)
5、 降B大調第二十四交響曲(K.182) 6、 G小調第二十五交響曲(K.183)
7、 降E大調第二十六交響曲(K.184) 8、 Divertimento,降E大調(K.166)
9、 16首小步舞曲(K.176) 10、 D大調小夜曲(K.185)
11、 Divertimento,降B大調(K.186) 12、 Divertimento,C大調(K.187)
13、 D大調進行曲(K.189) 14、 D大調鋼琴協奏曲(K.175)
15、 C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190) 16、 降B大調弦樂五重奏(K.174)
17、 F大調弦樂四重奏(K.168) 18、 A大調弦樂四重奏(K.169)
19、 C大調弦樂四重奏(K.170) 20、 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K.171)
21、 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K.172) 22、 d小調弦樂四重奏(K.173)
23、 十二首鋼琴變奏曲(K.179) 24、 六首鋼琴變奏曲(K.180)
1774年(18歲): 1、 諧歌劇(K.196) 2、 F大調Missa brevis(K.192)
3、 D大調Missa brevis(K.194) 4、 G大調第二十七交響曲(K.199)
5、 C大調第二十八交響曲(K.200) 6、 A大調第二十九交響曲(K.201)
7、 D大調第二十三交響曲(K.202) 8、 D大調小夜曲(K.203)
9、 降B大調大管協奏曲(K.191) 10、 C大調鋼琴奏鳴曲(K.279)
11、 F大調鋼琴奏鳴曲(K.280) 12、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K.281)
13、 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K.282) 14、 G大調鋼琴奏鳴曲(K.283)
15、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K.358) 16、 D 大調進行曲(K.237)
1775年(19歲): 1、 梅塔斯塔西奧(K.208) 2、 Missa brevia,C大調(K.220)
3、 Misericordias Domini (K.222) 4、 D大調小夜曲(K.240)
5、 Divertimento,F大調(K.213) 6、 C大調進行曲(K.214)
7、 D 大調進行曲(K.215) 8、 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07)]
9、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1) 10、 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6)
11、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8) 12、 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9)
13、降B大調管風琴和大提琴奏鳴曲(K.212) 14、降B大調巴松管和大提琴奏鳴曲(K.292)
1776年(20歲):
1、 降E大調,四聲部宗教音樂(K.243) 2、 C大調彌撒,四聲部,樂隊和管風琴(K.257)
3、 C大調短小的彌撒(K.258) 4、 C大調短小的彌撒(K259)
5、 兩重合唱,弦樂和管風琴(K.257) 6、 C大調彌撒(K.262)
7、 詠嘆調(K.255) 8、 詠嘆調(K.256) 9、 D大調小夜曲(K.239)
10、 降B大調諧謔曲(K.240) 11、 F大調諧謔曲(K.247) 12、 F大調進行曲(K.248) 13、 D大調進行曲(K.249) 14、D大調哈夫納小夜曲(K.250) 15、D大調諧謔曲(K.251)
16、 降E大調諧謔曲(K.252) 17、 F大調諧謔曲(K.253)
18、 四首鄉村舞曲(K.267) 19、 降B大調第六鋼琴協奏曲(K.238)
20、 F大調第七十鋼琴協奏曲(K.242) 21、 C大調第八鋼琴協奏曲(K.246)
22、 小提琴協奏曲,快板(K.246) 23、 降B大調迴旋曲(K.269)
24、 C大調管風琴、小提琴奏鳴曲(K.263) 25、 F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224)
26、 A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225) 27、 G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241)
28、 F大調 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244) 29、 D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274)
30、 降B大調弦樂三重奏(K.266) 31、 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K.254)
1777年(21歲): 1、 降B大調短小彌撒,四聲部,弦樂和管風琴(K.275)
2、 Graduale ad festum B.M.V.,F大調(K.273) 3、 詠嘆調(K.272)
4、降B大調諧謔曲(K.270) 5、D大調,Notturno(K.286) 6、降B大調諧謔曲(K.270)
7、 F大調諧謔曲(K.288) 8、 降E大調諧謔曲(K.289)
9、 降B大調第九鋼琴協奏曲(K.271) 10、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71A)
11、C大調管風琴奏鳴曲(K.271) 12、G大調管風琴奏鳴曲(K.278)
13、D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K.285) 14、C大調鋼琴奏鳴曲(K.309)
1778年(22歲): 1、 降E大調詠嘆調,四聲部,管風琴與樂隊(K.322) 2、 詠嘆調(K.294)
3、 詠嘆調(K.295) 4、 詠嘆調(K.316) 5、小詠嘆調(K.307) 6、小詠嘆調(K.308)
7、 D大調第三十一(巴黎)交響曲(K.297) 8、 降B大調加沃特舞曲(K.300)
9、 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K.299) 10、 G大調長笛協奏曲(K.313)
11、 D大調長笛協奏曲(K.314) 12、 C大調長笛協奏曲(K.315)
13、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 14、 A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K.298)
15、 C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K.271) 16、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296)
17、 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1) 18、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2)
19、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3) 20、 E小調小提琴奏鳴曲(K.304)
21、 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5) 22、 D 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6)
23、 九首變奏曲(鋼琴)(K.164) 24、 十二首變奏曲(鋼琴)(K.265)
25、 A小調鋼琴奏鳴曲(K.310) 26、 D 大調鋼琴奏鳴曲(K.311)
27、 C大調鋼琴奏鳴曲(K.330) 28、 A大調鋼琴奏鳴曲(K.331)
29、 F大調鋼琴奏鳴曲(K.332) 30、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K.333)
31、八首鋼變奏曲(K.352) 32、十二首鋼琴變奏曲(K.353) 33、C大調小幻想曲(K.395)
1779年(23歲):
1、 C大調《雷吉娜.柯立》四聲部,管風琴與樂隊(K.276) 2、 C大調彌撒(K.317)
3、 C大調《多米尼加的晚課經》(K.321) 4、 C大調慈悲經(K.323)
5、 G大調交響曲(K.318) 6、 降B大調交響曲(K.319) 7、 D大調小夜曲(K.320)
8、 D 大調諧謔曲(K.334) 9、 降E大調兩架鋼琴協奏曲(K.365)
10、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364) 11、 C大調管風琴奏鳴曲(K.329)
12、 C大調管風琴奏鳴曲(K.328) 13、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78)
14、 八首小步舞曲和三重奏(K.315A) 15、 兩首進行曲(K.335)
1780年(24歲)
1、 埃及國王塔莫斯(K.345) 2、 C大調莊嚴彌撒(K.337) 3、 C大調慈悲經(K.340)
4、 四聲部晚課經(K.339) 5、兩首德國宗教歌曲(K.343) 6、心滿意足(歌曲)(K.349)
7、來吧,親愛的吉特(K.351) 8、C大調第三十四交響曲(K.338) 9、降B大調小夜曲(K.361) 10、 進行曲(K.362) 11、 三首小步舞曲(K.363) 12、 降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68) 13、 C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336) 14、 六首變奏曲(K.360)
1781年(25歲): 1、 伊多美奧,瑞.蒂.克勒達(K.366) 2、 D小調慈悲經(K.341) 3、 詠嘆調(K.368) 4、 詠嘆調(K.369) 5、 詠嘆調(K.374) 6、 芭蕾(K.367)
7、 降E大調小夜曲(K.375) 8、 C大調小提琴迴旋曲(K.373)
9、 F大調大管和弦樂四重奏(K.370) 10、 G大調、小調小提琴奏鳴曲(K379)
11、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80)
1782年(26歲): 1、 後宮誘逃(歌劇)(K.384) 2、 C小調彌撒(K.427)
3、 善良的恩人,請接受我的謝意(K.383) 4、 致希望(K.390) 5、 致孤獨(K.391)
6、 該感謝格蘭茨(K.392) 7、 卡農(K.229) 8、 卡農(K.230) 9、 卡農(K.231)
10、 卡農(K.233) 11、吃,喝(卡農)(K.234) 12、卡農(K.347) 13、 卡農(K.348)
14、 兩重唱(K.389) 15、 歌曲(K.393) 16、 D大調第35哈夫納交響曲(K.385)
17、 C小調小夜曲(K.388) 18、三首進行曲(K.408) 19、 D大調協奏迴旋曲(K.382)
20、 A大調協奏迴旋曲(K.386) 21、F大調(K.413) 22、A大調(K.414)
23、C大調(K.415) 24、 D大調圓號協奏曲(K.412)25、 G大調弦樂四重奏海頓1號(K.387) 26、五首賦格(K.405) 27、巴赫賦格序曲(K.405) 28、 F 大調卡農快板(K.410)
29、 F 大調快板(二隻單簧管和三隻低音圓號)(K.411) 30、 A大調、小調小提琴奏鳴曲,
31、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03),未完成 32、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04),未完成
33、 C 大調幻想曲和賦格(K.394) 34、C小調幻想曲(K.396) 35、D小調幻想曲(K.397)
36、 序曲(按亨德爾的風格),未完成,(K.399) 37、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K.400)
1783年(27歲)
1、諧歌劇,未完成(K.422) 2、諧歌劇,未完成 (K.430) 3、詠嘆調(K.416) 4、詠嘆調(K.418)
5、 詠嘆調(K.419) 6、 詠嘆調(K.420) 7、 詠嘆調(K.431) 8、 詠嘆調(K.432) 9、 爺們總是找東西吃(K.433) 10、 詠嘆調(K.435) 11、 詠嘆調(K.486A)
12、 低層次的滿足(K.151) 13、 詠嘆調(K.178) 14、 獻給你,宇宙之魂(K.429)
15、 三重唱(K.434) 16、 三重唱(K.436) 17、 三重唱(K.437) 18、 三重唱(K.438)
19、 三重唱(K.439) 20、 詠嘆調(K.440) 21、 三重唱(K.441)
22、 C大調第36林茨(Linz)交響曲(K.425) 23、 G大調第37交響曲(K.444),未完稿,
24、 為一啞劇作曲(K.446) 25、 F 大調大管協奏曲(K.293),只完成片斷
26、 D 小調弦樂四重奏(海頓弦樂四重奏第2號)(K.421)
27、 降E 大調弦樂四重奏(海頓弦樂四重奏第3號)(K.482)
28、 D小調、大調鋼琴三重奏(K.442),由Stadler最後完成
29、 降E大調五重奏(K.407) 30、 六首變奏曲(K.398) 31、 D 大調賦格(K.443)
1784年(28歲): 1、 六首鄉村舞曲(K.461) 2、 五首小步舞曲(K.461)
3、 兩首小步舞曲和兩首鄉村舞曲(K.463) 4、 降E大調第十四鋼琴協奏曲(K.449)
5、 降B大調第十五鋼琴協奏曲(K.450) 6、 D 大調第十六鋼琴協奏曲(K.451)
7、 G大調第十七鋼琴協奏曲(K.453) 8、 降B大調第十八鋼琴協奏曲(K.456)
9、 F大調第十九鋼琴協奏曲(K.459) 10、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弦樂四重奏第4號)(K.458)
11、 降E大調五重奏(K.452) 12、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54)
13、 C小調小葬禮進行曲(K.453A) 14、 十首變奏曲(K.455)
15、 C小調小提琴奏鳴曲(K.457) 16、 八首變奏曲(K.460)
1785年(29歲): 1、 小夥子漫遊(K.486) 2、 魔術師(K.472) 3、 心滿意足(K.473)
4、 被欺騙的世界(K.474) 5、 紫羅蘭(歌德詩)(K.476) 6、 石匠之歡樂,康塔塔(K.471)
7、 四重奏(K.479) 8、 三重奏(K480) 9、 歌曲(K.483) 10、 合唱(K.484)
11、 共濟會葬禮進行曲(K.477) 12、 d小調第二十鋼琴協奏曲(K.466)
13、 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K467) 14、 降E大調第二十二鋼琴協奏曲(K.482)
15、 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慢板(K.470) 16、A大調弦樂四重奏(弦樂四重奏第5號)(K.464)
17、 C大調弦樂四重奏(海頓弦樂四重奏第6號)(K.465) 18、G小調鋼琴四重奏(K.478) 19、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81) 20、c小調鋼琴幻想曲
1786年(30歲): 1、 費加羅的婚禮(歌劇)(K.492) 2、詠嘆調(K.490) 3、詠嘆調(K.505)
4、 自由之歌(K.506) 5、 卡農(K.507) 6、 卡農(K.508) 7、 八首卡農(K.508A)
8、 兩重唱(K.489) 9、 D大調第三十八(布拉格)(K.504)
10、 A大調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K.488) 11、 C小調第二十四鋼琴協奏曲(K.491)
12、 C大調第二十五鋼琴協奏曲(K.503) 13、 降E大調圓號協奏曲(K.495)
14、 D大調弦樂四重奏(K.499) 15、 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K.502)
16、 為兩隻圓號所作的十二首二重奏(K.487) 17、 D大調鋼琴迴旋曲(K.485)
18、 F大調鋼琴迴旋曲(K.494) 19、 G大調鋼琴奏鳴曲(K.357)
20、 F大調鋼琴奏鳴曲(K.497) 21、 G大調鋼琴慢板和變奏曲(K.501)
1787年(31歲)
1、 唐.璜(歌劇)(K.527) 2、 詠嘆調(K.512) 3、 詠嘆調(K.513) 4、 詠嘆調(K.528)
5、 老人(歌曲)(K.517) 6、 歌曲(K.518) 7、 離別之歌(K.519) 8、 歌曲(K.520)
9、晚來思緒(K.523) 10、致克羅(K.524) 11、弗恩德利希的生日(K.529)
12、夢境(K.530) 13、 小小的紡織女(K.530) 14、 三重奏(K.532)
15、 六首德國舞曲(K.509) 16、 開個音樂玩笑(K.522)
17、 G大調弦樂小夜曲(K.525)(音樂會小夜曲) 18、 c小調弦樂五重奏(K.406)
19、 C大調弦樂五重奏(K.515) 20、 g小調弦樂五重奏(K.516)
21、 A 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526) 22、 C大調鋼琴奏鳴曲(K.521)
1788年(32歲): 1、 歌曲(K.538) 2、 一首德國戰歌(K.539) 3、 詠嘆調(K.541)
4、 野遊(歌曲)(K.552)(維也納) 5、 卡農(K.553) 6、卡農(K.554) 7、 卡農(K.555)
8、卡農(K.556) 9、卡農(K.557) 10、卡農(K.558) 11、卡農(K.559) 12、卡農(K.560A )
13、 卡農(K.560B) 14、 卡農(K.561) 15、 卡農(K.562) 16、 小坎佐納(K.549)
17、 C大調第41(朱比特)交響曲(K.551) 18、 鄉村舞曲(暴風雨)(K.551)
19、 鄉村舞曲(K.535) 20、 三首鄉村舞曲(K.535A) 21、 六首德國舞曲(K.536)
22、 D大調小進行曲(K.544) 23、 兩首鄉村舞曲(K.565) 24、 六首德國舞曲(K.567)
25、 十二首小步舞曲(K.568) 26、 D 大調第二十六(加冕)鋼琴協奏曲(K.537)
27、 c小調弦樂快板和賦格(K.546) 28、 E大調鋼琴三重奏(K.542)
29、 C大調鋼琴三重奏(K.548) 30、 G大調鋼琴三重奏(K.546)
31、 F 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547) 32、 快板和慢板(鋼琴)(K.533)
33、 B小調快板(K.540) 34、 C大調鋼琴奏鳴曲(K.545)
1789年(33歲):1、來自本身衝動(K.569) 2、女高音歌曲(K.577) 3、女高音歌曲(K.579)
4、 女高音歌曲(K.580) 5、 女高音歌曲(K.582) 6、 女高音歌曲(K.583)
7、 《女人心》插曲(K.584) 8、 六首德國舞曲(K.571) 9、 十二首小步舞曲(K.585)
10、 十二首德國舞曲(K.586) 11、 德國舞曲(K.587)
12、 普魯士國王弦樂四重奏1號(K.575) 13、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K.570)
14、 一首小步舞曲的九首變奏(K.573) 15、 一首小的吉格,g小調(K.574)
16、 D大調鋼琴奏鳴曲(K.567) 17、 四重唱(K.附5)
1790年(34歲):
1、 女人心(歌劇)(K.588) 2、 親愛的女人(K.625) 3、 D 大調弦樂四重奏(K.593)
4、 降B大調普魯士國王弦樂四重奏第2號(K.589)
5、 F大調普魯士國王弦樂四重奏第3號(K.590)
6、 D大調小步舞曲(K.355) 7、 F小調管風琴曲(K.594)
1791年(35歲):1、 魔笛,德國歌劇(K.620) 2、 La clemenza di Tito,歌劇詠嘆調(K.621)
3、 安魂曲,d小調(K.626) 4、 歌曲《Per questa bella mano》(K.612)
5、 《Io ti lasco》(K.621) 6、 獨唱《慕春》(來吧,可愛的五月)(K.596)
7、 兒童遊戲(K.598) 8、 一首德國小康塔塔(K.619) 9、 最後的合唱(K.615) 10、 男聲合唱(K.623) 11、 六首小步舞曲(K.599) 12、 六首德國舞曲(K.600)
13、 四首小步舞曲(K.601) 14、 四首德國舞曲(K.602) 15、 兩首鄉村舞曲(K.603) 16、 兩首小步舞曲(K.604) 17、 三首德國舞曲(K.605) 18、 六首德國舞曲(K.606)
19、 降E大調鄉村舞曲(K.607) 20、 五首鄉村舞曲(K.609)
21、 G大調鄉村舞曲(K.610) 22、 C大調德國舞曲(K.611)
23、 降B大調第二十七鋼琴協奏曲(K.595),即他最後一部鋼琴協奏曲
24、 為他的全部鋼琴協奏曲寫華彩段(從1773開始,至1991年完成)(K.624)
25、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 26、 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K.614)(維也納)
27、 為玻璃琴、長笛、雙簧管、中提琴和大提琴寫的《柔板與迴旋曲》(K.617)
28、 f小調幻想曲(鋼琴四手聯彈)(K.608)(維也納) 29、 f小調管風琴幻想曲(K.608)
30、F大調管風琴行板(K.616) 31、早春(藝術歌曲)(K.597) 32、安魂曲(K.626)
莫扎特的音樂像是與生俱來存於腦海,他需要的只是時間把這些樂譜默寫下來,與世人分享。
個人對莫扎特的無限愛意不提,有時候真的不敢想像人的天賦可以到達這種境界。
他真的不是一句天才就可以概括,於是很多年來我都堅信莫扎特是外星人。如果說莫扎特是神的創造力在人間的化身,貝多芬則是人向神證明自己的創造力,雖然貝也是受神創造力的啟發開始的
作為一個崇拜莫扎特的渣渣我只靜靜地傳個圖
截圖自莫扎特書信集
這封信於May.19, 1770 寫給莫扎特的姐姐
這時他14歲 正在和父親周遊義大利
在此期間他順便學會了義大利語
我初中臨近畢業時在英語聽力開頭聽到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前九號的),瞬間被擊中。那個時候我嘗試著寫過一些旋律,為了標新立異故意打破和聲規則(雖然我那個時候並不知道具體什麼是和聲規則),聽到那個之後突然就慫了,乖乖回到正軌上來,以及覺得自己一輩子都寫不出來這種簡單合規不俗的東西…
啊,以及後來知道了這是人家很小的時候寫的,那時候我還在玩泥呢…
推薦看《莫扎特傳》這部電影,你就明白了。
莫扎特小時侯對曲子的流利演奏在現在這個鋼琴遍布的時代不是什麼奇事,但在當時是非常值得人們關注的,小孩兒對鋼琴的演奏因為年齡限制會出現表現力不夠,感情不豐富等特點,但莫扎特自幼對音樂就有獨特的見解,加上他首次作曲時年齡非常小,他的奏鳴曲集基本上都是很歡快的旋律,他的交響曲也大多是這個基調,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坎坷,並不順利,所以的作品是有深意的,不單單是大家所聽到的歡快。曾有人評論莫扎特說,為何他一生苦難他的音樂依然帶給別人陽光和快樂,因為他的心中對世界的愛。他的晚熟,他對音樂的執著,包括他海量的作品,他的音樂不像有些音樂家一般晦澀或是矯飾,他的音樂更多的是靈感,他不創造音樂,他只是靈感的搬運工——。綜上所述,他的天才地位不可動搖
貼一下在某個論壇看到的
莫扎特最具天賦的地方就是悠長的旋律線還能保持完善對稱的結構和下一個旋律線的發展及對應。不是什麼隨便一個大作曲家能這麼從容的創作出悠長不斷的旋律的。很多都是短樂句反覆呈現組合發展。這個從貝多芬開始比較明顯。
看看莫扎特如噴泉般的各種旋律線。而且都是那種連綿不絕搭建起整個樂曲結構。不用比巴洛克音樂了,本身旋律元素不佔優。對比後來的所有重要主調音樂作曲家。幾乎沒有人能保持這種爆髮式的靈感從始至終。如瓦格納般的主神殿走馬燈一樣的旋律主題,也不過是一個個短樂句的主導動機。描述這種有創造力的長旋律線,並多產,這幾乎就是天賦灌頂了。
因為他3歲學習,5歲開始能創作,並通曉小提琴,大鍵琴,管風琴,並擁有絕對音準,11歲能寫下歌劇,6歲開始在歐洲列國登台演出。
單是這些方面沒幾個小娃兒能辦到
聽過莫扎特的k304小提琴鋼琴奏鳴曲嗎?
我本以為莫扎特寫了一大堆風格類似的曲子,當我聽到k304…………我誤認為這是貝多芬!
也就是說,他的內心聽覺原比我們想像的範圍廣闊多了!
我在想,如果這個人活到70歲,連後期的門德爾松,瓦格納,之類的風格是不是也能寫出來?我很難否認,畢竟他自己的風格寫的已經出神入化了。
那麼再後面的斯克里亞賓,老肖老羅………是不是也有可能?
這是唯一一個讓我覺得他的音樂快樂得沒心沒肺的人。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 | 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