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寫的一篇古文,但是不知道有哪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師幫斧正一下!?

陽春三月,大修初歇。然淫雨霏霏,數日不開,筋骨如銹。是日,天乍晴,余邀一好友,各騎一車,往南澳看海。
至南澳,見天海一色,風景如畫。畫中景色,唯長岸一線、殘陽一輪、海中島一痕、飛鳥一點、與漁舟一芥、舟中人兩粒而已。

爾後,見一老者垂釣於海邊,問其何來,是龍崗人氏,尋美景而至此,釣翁之意不在魚。吾甚羨之,對曰:「安得美事更甚於此乎?」復行,友人喃喃曰「莫說吾輩痴,更有痴甚吾輩者!」 然美景常在,良友難覓,心戚戚矣。


岳陽樓記+記承天寺夜遊+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記?
雜糅各種好句型是攢不出好文章的。
要練習文言語感,
建議沿著對詞-對聯-絕句-律詩-散文的脈絡來練。
至於仿寫,
當然是一個很好的練筆方式,
我日常也鼓勵學生模仿喜歡的文章、作家來寫隨筆。
但仿寫也是有講究的,我們來看看古人怎麼仿寫的。
以下摘自王莉媛老師的文章:看古人怎樣用仿寫敲開寫作之門

一、直接挪用

例如,翁宏的《春殘》:「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晏幾道的名篇《臨江仙》中,創造性地挪用了翁宏這兩句詩,他寫道:「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兩句恰恰是詞中的精華所在,成了譚獻譽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晏幾道是宋朝大詞人,翁宏唐朝小詩人。晏對翁的模仿挪用,之所以沒有被後代評論家和讀者認定為抄襲,是晏把挪用的這兩句,變成了自己詞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全詞其他句子妙合無痕,共同構成美好而傷感的意境。若非專家點出,我們普通讀者怎知這兩句的原始作者?

建議:可以借別人家的磚瓦,但不能把人家的整棟房子說成是自家的。

二、學習思路

例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白居易此詩一出,後人爭相模仿,李商隱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在殘花枯紅中寄託人去筵散的傷感,比白詩寫得更加綺麗含蓄,情調也更凄艷迷惘。而在豁達開朗的蘇東坡筆下,與高燭相對的花兒則像濃妝艷抹的美女一樣嬌懶動人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 》)惜花的惆悵已經消融在詩人優雅風趣的情致之中。李商隱和蘇東坡這兩首詩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當人們陶醉在李商隱、蘇東坡所創造的優美意境之中的時候,自然會記起白居易把火看花的創舉。

一種獨特新穎的藝術構思,正像自然科學中開創性的發現和發明一樣,其價值是彌足珍貴和積久不滅的。白居易的把火看花,正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比爾蓋茨的視窗系統,對後人的啟發和影響是無法否定的。從後人的角度講,李商隱的「凄艷迷惘」、蘇東坡的「優雅風趣」之所以能超越白居易,是因為他們採用了「學習思路」而不是「直接挪用」的更富有創造性的模仿方法。

建議:深入到思維層面的模仿是更藝術的模仿。

三、套用形式

例如,曹鄴的《捕魚謠》:「天子好征戰,百姓不種桑。天子好少年,無人薦馮唐。天子好美女,夫婦不成雙。」以「官倉老鼠大如斗」著稱的曹鄴,如果生於現代,很可能是個優秀的雜文家。他的詩從民間歌謠吸取營養,美刺比興。本詩從表面看,似是漢樂府《城中謠》仿作,(「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袖,四方全疋帛……」)但兩者只有形式的似點。《城中謠》是順向推導,把同類現象從外部加倍放大,產生正比的諷喻效果 ;《捕魚謠》則為逆向反諷,突出相反事物之間的內在因果關係。《城中謠》批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競尚效仿的奢靡風氣,矛頭向下;《捕魚謠》則鋒芒指向最高統治者「天子 」,揭露社會禍亂所由因。《城中謠》富於喜劇色彩;《捕魚謠》則充滿悲劇意味。在封建社會,作為「大中進士,官祠部中,洋州刺史」的曹鄴,竟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也可說是石破天驚了。

文學理論認為,形式是有意味的。一個好的意思在找到合適的表達形式之前,是未最後成形的。曹鄴對漢樂府的模仿,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內容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形式。這無疑是一種高超的模仿。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模仿北周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今人仿劉禹錫《陋室銘》而作的《教室銘》、《考試銘》、《貪官銘》等,也屬此類。

建議:形式有意味,模仿興味濃。

四、巧妙化用

例如,韓偓的《偶見》:「鞦韆打困解羅裙, 指點醍醐索一尊。見客入來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門。」李清照《點絳唇》云:「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詞顯然化用了韓詩。聯繫二人的其他作品,也可看出,李清照對韓偓非常欣賞,她受韓的影響深刻。

化用應該是模仿的最高境界了。在韓詩李詞中,寫少女的嬌羞是一致的;但李詞更細膩,更巧妙地摹寫了女性的心態,這多少是因為李的女性身份呢?其實,可以看出李對韓詩的點化,這就是模仿;更能看出李的生活體驗和詞人匠心,這就是創造了。

建議:模仿到創造,化用是正路。


題主的文章我給四十分,給你改一下,應該可以打個四十一分。
陽春三月,大修方歇。
淫雨霏霏已四五日,余百無聊賴,心煩甚。
是日也,天忽晴。余邀好友王生,並行兩騎,往南澳觀海。
午後才至,卻見碧空如洗,海天一色。風景之秀美,非言語所能成矣。
爾後黃昏斜照水,看一線長岸、觀一輪殘陽,見數點飛雁、視海島濤痕、眺舟人兩名似正把盞而歡,美不勝收。
俄爾,見老者一,垂釣於畔。遂攜冰啤花生與之談。翁自言乃龍崗人也,知此處乃美景靜處,陶冶性情之餘,亦可遠離塵囂,遂逢雨後初晴及閑暇時便釣於此,如今已二十餘年矣。
吾忖曰:此乃醉翁之風度也。心羨不已。翁曰:世間之事,有比此更佳者乎?」
余與王生訕然,自愧弗如。與翁談,獲益良多,不知啤已空十餘罐,繁星已滿天也。
歸,燈火螢螢,然余心潮澎湃。王生嘆曰:君常言心靜如水,不起波瀾,今日見此翁,便已知天外有天罷。」
余深以為然。
然則世之美景,常隱於行跡罕見處,而世之奇人,常匿於茫茫人海間。是故世間平常之人,常有驚天動地之舉。
翌日晨,天朗氣清。王生邀余復至南澳。微風習習,海浪卷舒。耳畔似有老者之言語激蕩。環視左右,朦朧中卻忽見其坐於礁石之上,卻覺昨日恍如一夢。
礁石下有空啤罐二隻,海濤拍石,忽忽作響。
王生呆立許久,長嘆一聲,登車返身而去。


欲作花樣文章,非多記古典不可


通遍它意,己心何在?文不出己心,何以執筆?!


謝邀,很可惜,你這不能算是古文,與那篇「小學生古文」一個意思。
多看,少寫。


不太懂你想寫個什麼東西出來,古文呢,不僅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哦~
作為一個中文系學渣來看,你的開頭有點太過不成功了。
我不太懂,「大修處歇」是什麼?
然後你的全文的格式是準備仿哪一篇呢?
一句仿一篇有點亂亂的。
不要總用「然」,前後根本不連接,也沒對比,你總「然」什麼啊?
全文除了最後兩句還勉強算個東西,剩下的實在是,算不得文言文,也算不得白話文。
如果真想仿寫,先選定一篇好文章,從格式到內容都看看,然後把自己想寫的東西構思好了,再下筆。可以掉書袋,但是不宜多。
最後,你這篇,真的是。你還是多看看書吧。


謝邀。的確是大雜燴,只得句法不得文法。問題別人已經指出了。別人建議你多看少寫,這我不贊同。
看得再多沒有寫的積累也是白扯。真指望像古代這種段子記載的妙手偶得,豁然洞開?
我的意見是多看多寫。注意風格統一,注重格局。這篇很爛的確。回去重寫。


推薦閱讀:

一句話或者一句詩或詞表達心情的失落?

TAG:文言文 | 古詩 | 古文 | 古典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