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對班級/公司活動一點兒也不感興趣,看起來沒有一點集體榮譽感?
集體勞動創造出來的成果,被少數人佔據了,丟了塊叫集體榮譽的骨頭給你,你怎麼想?
首先你要知道為什麼人會選擇集體勞動?
那是因為集體勞動的收益大於同等數量的個體的單獨勞動產出之和,僅僅如此還不夠,個體的實際收益也必須大於個體的單獨勞動收益,那樣這種集體才有存在的價值。
你單獨生產1個單位的價值,10個人生產了20個單位的價值,你理應獲得2單位的勞動回報,但是實際上你只獲得了1.5單位的回報,多出來的5單位收益被老大獨佔了,看起來很不平等,不過實際上這種情況大家依然會選擇集體勞動,畢竟依然比單打獨鬥收益高,但是如果你只獲得了0.8份的勞動收益,那麼這個組織就失去了價值組織便會瓦解,而並非自願參與的班集體活動實際上收益是0。
比如軍隊中的集體主義,在戰場上帶來的收益就是可以戰勝同等數量的散兵游勇,這種收益是可以惠及每個個體的,所以軍隊中集體主義盛行。至於高層是否吃了最大的蛋糕這點其實並不重要,你只要保證了每一個參與個體所分得的蛋糕比他們脫離集體可以獲得的更大他們就依然會選擇順從於組織。
而學校中的集體主義就不一樣了,班級獲得集體榮譽,但是班級中的每一個個體無法獲得利益。
比如優勝班級給加個獎學金名額,但是說到底你能不能拿到獎學金你心裡沒點B數?拿不到的獎學金我幹嘛去奮鬥?
但是對於帶頭老師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帶頭老師帶出優秀班級有利於評優,而這種評優如果帶頭學生帶頭老師進行個體勞動是無法獲得的,也就是說對於帶頭人來說集體勞動的收益大於脫離集體的收益,所以帶有學生帶頭老師會傾向於讓他人加入集體進行勞動再加以灌輸「集團以榮譽感」這一概念。
但是對於普通學生而言這種集體勞動的個體受益小於個體單獨勞動的收益,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個體會選擇脫離集體不參與勞動,比如那些非強制性參加的學校活動。
而在無法選擇的情況下自然就會出工不出力,也就是你口中的「沒有集體榮譽感」。
不過實際上這種集體榮譽並不能帶來利益,這種不能變現的集體榮譽和屁沒多大區別。
至於學校里的人脈?那玩意更加可笑,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是畢業後老死不相晚來的。
退一萬步講真的想融入集體你還不如在宿舍里和他們玩兩把英雄聯盟。
嫌宿舍里打遊戲的低端?高端同學你真以為搞搞學校集體活動就能攀上高枝了?
最後說一下評論里的一些做班幹部的然後說自己沒拿到利益的,我不否認絕大多數班幹部並不能拿到利益,不過反過來說拿不到利益單純付出的班幹部還不如不做。
因為他們很聰明,知道集體榮譽感這個東西都是虛的,只有好處最實在。
如果沒有好處,那麼如果不參加會有一些切實的損害自己利益的壞處,也算是個理由。
但問題是集體榮譽所帶來的好處都掌握在少數人(班幹部,學生會,輔導員)手裡,這些人並不會把好處分給大家,這些出力的多數人,很多時候都在為少數人做嫁衣。
而且這個所謂的集體,也只是3年4年的集體,對自己的人生並沒有長久的掌控和影響,畢了業誰認識誰?
既然無法趨利,又不用避害。
那要這集體榮譽感,有何用?
對這榮譽感不關心,又何妨?
再說了,沒有班級集體榮譽感,並不耽誤自己和好基友小團體們仗義得飛起呀~
---------------對一些評論的集中回復----------------
1.學生思維的一大局限就是不肯從功利的角度看待問題,並且排斥功利,認為一切帶有功利性的想法都是錯的或者是不體面的。
這是由於學生目前很多還處在由父母提供生活費衣食無憂的階段,沒有對社會競爭的殘酷性有所感知,很快到大四找工作和實習的時候就能感受到殘酷了。
然後你就會發現,面子哪裡有里子實惠。
2.如果你是集體榮譽的受益者(班委,學生會等),或者參加這項活動對你有好處(哪怕是多認識一些姑娘也算好處),那麼你熱衷於這個是天經地義的呀,因為你的屁股就在這裡,屁股決定腦袋。
3.有那個為集體付出不求回報的精力與成本,拿來投資自己明顯更划算,一切所謂人脈的基礎,都一定是個體(及背後的資源)能為對方創造價值。
4.同學關係,集體存在感,都是虛的東西,這些東西能幫學生找到好工作嗎?能幫學生保研嗎?能幫學生考出證嗎?即使有老師的推薦名額,也是給班幹部,學生會的,要麼就是給真學霸的,和你普通出力的小透明有毛線關係?
在班級裡面存在感為0又如何?你找工作的時候會有公司看你班級榮譽感的嗎?
況且這東西即使你沒有,也不妨礙你在在面試中想怎麼吹就怎麼吹,反正這種虛的東西也沒法求證。
真正看得還是績點,專業,證書,實習經歷以及資源背景這些實實在在相對客觀的東西。
要搞清楚要往哪個方向重點努力。
5.別扯什麼情趣和興趣愛好這種東西,有社團,有豆瓣,有知乎,有各種健身社交各種約炮軟體,這年代找和自己志同道合興趣相同的人的渠道不要太多,你完全可以選擇出於興趣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些什麼並且心甘情願不圖回報,何必非要局限在一個班集體?視野就這麼狹窄?
你難道搞不清楚班集體這個東西本質上就是學校隨機分配的么?你有自主選擇過要和這批人一個班嗎?
現在有這麼多讓你有的選的機會,你卻偏偏一個勁兒得朝著別人隨意給你選的東西靠攏,費了大力還沒點兒好處,如果你不是既得利益者,我會覺得你很可愛。
6.不要小看了生活。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如果你覺得容易,那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擔了原本屬於你的那份不容易。
上個世紀,我小學的時候運動會,跑一個挺累的的長跑。
我爸怕我跑完餓,破天荒給我兩塊錢巨款讓我買吃的。
那天跑到傍晚,我跑了個年級第三。
氣都沒喘勻,就有人逼著我趕緊寫稿往廣播台送。
哦,我還是我們班專業寫稿的,那種尷尬到臉酸的稿。
我餓著肚子,一身汗,被催促著寫稿,有人說去門口買吃的給老師吃。
身懷巨款的人紛紛掏腰包自願眾籌。
我說我有兩塊錢,願意捐一塊錢,剩下的你幫我買個餅行不行,我很餓,又要寫稿走不開。
此人滿口答應就揣著巨款走了。
回來後,他們前呼後擁拿著吃的喝的去獻給班主任,我還在寫稿。
卻等不來我的餅。
我找到跑腿的人問我的餅呢。
他說錢不夠,就都用來買老師的飯了。你要為集體出一份力呀,你才跑了個第三名,多出一塊錢算什麼。
當時特別絕望。
我又冷又餓,寫得手酸,兩塊錢巨款還沒了。
表功領賞也沒我的份。
這尼瑪集體意識對我有個蛋的好處。
如果我不攬事,兩塊錢可以買好多小零嘴。
粘牙糖可是一毛錢兩根呢。
那些沒參加運動會不寫稿也沒有參與眾籌的同學,他們什麼也沒失去。
而我,什麼都沒得到。
沒有人感謝我,我做的一切都他媽是我該做的。
後來我就變成了一個並不熱衷集體活動的人。
寫作的技能給我換來了實打實的稿費。
我跑步的技能,也是自己減肥後,在高中的運動會上才顯山露水。
之間一直封印著。
還是多為自己考慮點兒吧。
為集體,我起碼不願意餓肚子,犧牲不起。
你猜?你都猜不出我在想什麼,說明你不關心戰友,你脫離群眾了,我要舉報你。
為什麼我要浪費生命去陪一群傻*做自己壓根不想做的事?班級集體生我養我了?
因為討厭一群人傻逼似聚在一起做些形式主義泛濫的事情來滿足自己虛偽張狂的虛榮心,然後浪費個人時間,假裝特別有收穫有感覺的樣子去義無反顧投身其中,自以為帶來道德高度上的"付出了就總會有收穫"的自我安慰式滿足。
根本原因:缺乏關於自身的利益。
原因如下:
1.活動本身的意義不大:在往常班級的活動中,活動背後的實質是任務攤派,比如學院為了D的宣傳教育活動把任務攤派到各系,各系再攤派到各班,班長再組織班委會動員大家參加,這類活動往往無趣無聊。
相反,只要活動有意義,沒有人不想參加。比如大一的時候學院組織我們班級學生去國家大劇院聽音樂會,去中國科技館看球幕電影(雖然好多人看到一半都睡著了),但沒有人請假遲到早退。再舉一個例子:班主任出了500塊贊助我們班的聚餐,很少同學請假。
2.我們在大一剛入學時,被過多的活動消耗了激情。當初大一剛進校,躊躇滿志,巴不得參加每一場活動,我甚至因為有事參加不了一場講座遺憾了一個晚上。後來進入學生會管理層,才知道有些講座是某些企業通過聯繫學生會公關部進行商業贊助來開展的,然後學生會再把參加講座當成硬性任務強加給班級。 甚至有的贊助合同上會寫明參會人數越多,贊助資金越多這樣的條款。我們參加活動最後的結果是給學生會的同學們奉獻了兩頓聚餐,時間的投入和回報不成比例。
3.我們參加班級活動再積極,只要不擔任班長團支書,就沒有什麼實質利益。活動再精彩,你在活動里什麼活都干,系主任也不會誇你。系主任,院里的老師只會說這一句「同學們今晚辛苦大家了。」
然後,系主任隔天會誇你的班長、團支書。「小王,活動組織的不錯,下次入黨老師幫你爭取名額,你也盡量再努力一下。」
人家為了你,人上人下,肉里肉外忙活了這麼久,你一句話就把人家打發了。
—————————————————
參加活動的人,每個人都能入黨。
參加活動的人,每個人獎學金評定加10分。
參加活動的人,授予院優秀團員。
參加活動的人,授予市三好學生。
參加活動的班級:市優秀班級,所有同學畢業直接進入央企二面。
參加活動的班級:獎金3000元。
我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耗費我的精力,用我的金錢跟一群跟自己玩的不咋地的人在一起搞搞形式主義的東西。
然後沒有任何報酬 丟給我一句集體榮譽。
然後這個「集體」不會有一個人領情 不會說一句辛苦了 乾的真不錯,反而會在這個東西沒有得獎或者不夠完美的時候指手畫腳,挑三揀四而他們分明什麼都沒有干。老師也沒有一點點專業知識,她們不懂美術不懂舞蹈,卻裝作很懂指使著你,要求著你。最後得獎了反而是什麼都沒做的班幹部的功勞?
簡直令人作嘔。
假設現在學院要組織一批人作為志願者去掃大街,具體分派下來每個班要出5個人,
小明作為這個三十人班的班長,自然得扛下這個硬指標,
於是他先找到和他私交最好的朋友A,說:小A啊,你看我平時總幫你答到,作業又借你抄,平時也總帶你去網吧開黑,現在大哥有事求你,你沒理由拒絕吧。
於是拿下第一人。
然後他又找到學霸B,說:輔導員說了,參加這次活動的人,在將來期末評優的時候可以優先考慮,有了評優在評獎學金時可以加分,你考慮下唄。
於是拿下第二人。
小明又找到單身狗C,說:你知不知道,隔壁班那個班花已經確認參加活動了,你真的想錯過這個和她一起參加活動,增進交情的機會?
於是拿下第三人。
他隨後找到班上那個好說話又熱心腸的單純D,將這次活動的意義和自己招人的難處告訴他,多說幾次「拜託」,
於是拿下第四人。
最後小明無論怎麼軟磨硬泡都找不到第五人,於是他將全班人都聚起來,表揚前面的ABCD,數落其他同學沒有集體榮譽感,並讓他們集體決定由誰來當這第五人,被選中者乖乖去掃大街。
正在小明得意於自己的班長威權的時候,卻發現全班人齊刷刷地將手指指向他。
無論是在其他班級活動,或者是企業工作,想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不是靠吼一兩句「集體榮譽」、「無私付出」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刺激大家的主觀積極性,
或是利益互補(我以前幫過你,給過你好處,你要報答我),
或是帶來直接利益(加學分,勾搭女神的機會),
至於那些真的相信「集體榮譽感」,願意付出和奉獻的人(單純D),越是成長,越是罕見。
畢竟現在已經是市場經濟下的新時代了,上位者老想著能夠像上世紀一樣,一聲令下,所有人就像一個人一樣操縱自如是不可能的,
不說每個讀到大學的人肯定都有自由和權利意識,
要知道上世紀的國企員工,可是能夠包吃包住,國家分房子,全家人享受醫保的,
現在呢,一些所謂集體活動,活是大家干,榮譽和好處卻集中到少數幾個班委身上,
不願意干,很正常啊。
至於有些人,總是拿了雞毛當令箭,以為自己和輔導員走得近,或是身上有點小權力就自認為高人一等的,
遇到這種事還可能說:我都親自出面了,你還拒絕,是不是不給我面子啊?
沒錯,就是不給你面子怎麼滴!—————————————————————————
公眾號:鬼木知
喜歡就關注下吧 (*ü*)?
排名靠前的幾個回答寫到了利益,不過我覺得很多學生可能根本就沒想過什麼是利益。利益可能是錢,也可能是一種心情。對於學生而言,能付出的大多數都是時間與精力。學生最不缺的,也就是時間和精力。所以學校裡面的利益,不一定是錢,往往更多是活動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
所以不是沒有集體榮譽感,而是很多人根本就討厭這麼多人的集體活動,根本感受不到快樂。
大家都是上過十幾年學的人,一個班級大概要三四十人,甚至四五十人。以班級為單位的活動總歸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不感興趣的。
但是,誰都經歷過以小組為單位的競爭。一個班級一排六個人,可能分八排。
以小組為單位的比賽,每個人都會儘力,在比賽的最後環節,激烈的程度往往超出想像,小組成員的榮譽感都上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打籃球要麼3V3,玩遊戲要麼5v5,和三四個小夥伴出去玩,每個人都會開心。你要是出去打籃球,一聽說這次玩的有二十個人,我估計有很多人就不去了。
打麻將三缺一,有困難,排除困難也要去。
團隊活動二十缺一,對不起,沒困難創造困難也不去。
這和有沒有利益沒什麼太直接的關係,很多人就不喜歡團隊活動。
我上班的部門三十多個人,要抽十個人去跳舞,參加年底的答謝會。
給利益的,一個人八百補貼。
還不佔用下班時間,一三五下午四點到五點。
三十多個人,你推我我推你,最後還是靠抽籤才決定。
抽中的人還難受呢。
所以,不是每個人都熱衷團隊活動的。
你會發現,特別熱衷組織集體活動的人,往往一個班就是固定那麼幾個。
他們是天生的交際者。
這是天賦。
他們能從中獲取樂趣和成就。
但是大多數普通人,真不喜歡那麼多人一起活動。打麻將三缺一,我隨叫隨到。
開黑衝天梯,四缺一,我隨叫隨到。
二三十人團隊活動少一個,反正這麼多人,少我一個不少,多我一個不多。
這就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其實集體榮譽感這種東西,騙學生是最有效的,因為學生傻,單純,好忽悠,講講情懷講講感情就能忽悠出去了。等真到了社會上,團建的時候員工一分錢不花,老闆帶著出去吃喝玩樂都有人不願意去。
可是比較尷尬的是,有人連這一點根本就不值錢的東西都給不了,杵在那就等著別人付出,不付出就是「沒有集體榮譽感」。
之前說過高一時的班主任,管我們這幫特別野的小崽子,天天紀律衛生出操倒數第一,放學就狂奔出去吃飯,老師講課太慢會被大家轟出去,導致全年級的老師主任都看不上我們,每天班主任都會收到無數投訴和扣分單子,但是他說希望我們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成長,只要我們學習成績不往下掉,不幹違法亂紀的事兒。
有時候也會有一些學校的硬性規定他擋不住,比如尬到死的運動會。
因為管理嚴格和大家只認學習的緣故,所有A班都是運動會的輸家,跑不動跳不遠,班主任要硬逼著大家報名,硬逼著每個人寫廣播稿,否則就容易造成大面積空缺,積分特別難看,但即便這樣多數A班也就都是參與獎,相互比著別落到最後一名。而正經獎項基本上都是B班的,因為他們有體育生,學生身體素質也好。
但是我們班除外,因為老班沒事就帶著我們在外面野,出操從來都是在教室看到外面開始跑了我們才瘋跑出去,大家身體素質簡直能跟體育生拼,於是各種獎項拿了個遍,包括一些挺小眾大家都不怎麼玩的項目。
報名的時候,大家爭先恐後,最後三分之二的人都跑出去參加了,剩下都憤憤不平怎麼沒自己的名額,一個人報好幾個項目?不存在的,每人僅限一個還不夠分呢。這種情況下,積分啊參與度啊什麼的就已經很好看了,老班組織的時候省心到不行,除了完事以後要安撫一下沒選上的同學。
運動會前一天老班開會,說大家安心玩安心比賽,他負責廣播稿,大家可以多帶點吃的喝的,明天一起分享。
第二天他自己帶了一大包零食,呼哧呼哧扛了好幾箱子水過來,因為不知道女孩子喜歡吃什麼,他搞了一堆不尷不尬的玩意,還給每個去參加比賽的同學買了個小禮物,雖然直男審美真是丑得一比。然後其他班學生陣容整齊坐得筆直嚴肅認真地看比賽時,我們班一半人在下面比賽,另一半人稀稀拉拉地坐著,打著遮陽傘在大吃特吃,鬧鬧哄哄的。班主任呢?在一邊寫廣播稿。
等到了第一次去班長交稿的時候,班主任憋出了十篇,但是班長手裡有一沓子,大家每人都寫了七八篇,包括下去比賽的同學,提前一天寫好了交到班長手裡,而且都是那種文采不錯很用心的,放在廣播站絕對會先挑出來讀的那種。
結果那一天,底下獎項我們班佔了快一半,廣播站讀的稿子七成都是我們的,老班樂得嘴都合不上,跟隔壁班黑著臉的班主任誇了我們半天。
其實比賽真累,有時候還會受傷,廣播稿也不好寫,頭一天晚上恨不得抓掉了頭髮,但是我們有能力,難得一次集體活動就準備去打老師和主任的臉,狂刷存在感。然後,老班給我們最大的支持讓我們瘋,我們也想讓他臉上有面兒,
集體榮譽感?沒問題啊,學生時代沒那麼多講利益的,中國人也特別願意講集體,但是集體榮譽感這個東西,首先,你要讓人發自內心地覺得在這個集體真的有榮譽感,掏心掏肺地想為這個集體付出。
至於平時啥都沒有,老師應付了事,同學感情淡漠,有任務了想起集體榮譽感了,不好意思,可別侮辱「集體」這個詞了,您那叫道德綁架。
哦,順便貼一下這個神奇的老班的故事。
冰糖:有哪些老師的奇葩故事?
先講個我自己的事情:高中班主任一直批評我沒有集體榮譽感,不願意給班級畫板報,當時我是這麼說的:「這個隨機組成的班級就算獲得再大的榮譽,兩年後一解散誰也不會記得,班裡的同學沒有一個人會因此得到好處。同樣的時間,我拿去背單詞看書,至少還能讓之後60年中的自己有所受益。」
最近寫論文正好寫到了關於集體的問題,我依然覺得當年的自己沒有錯。
所謂集體,是優化了結構的共同活動關係。原本人類是沒有集體的,只有建立在血緣和長期共同勞動之上的共同活動關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師徒,等等)。
長期的共同活動使這種關係逐漸優化,產生了分工因而形成了集體,而分工最顯著的特徵是其效率高於個體勞動,使得每一個有分工的個體最終所得多於獨立勞動。
正因為有了分工,才有了集體關係,在這個意義上說:
1.集體永遠服務於更優產出;
2.集體中的個體所得應大於個人勞動所得;
3.集體中的制度應服務於1、2兩點;
4.如果集體中的制度不滿足3,應優化、更改制度使之更符合3。
那麼,很顯然,在一個正常的集體中,集體永遠是服務於個人的,如果個人在共同體中的所得小於獨立勞動,那麼這個共同體:要麼是虛妄的集體,其制度需要改革;要麼根本就不是集體。
從這個角度看:一個會強迫個體犧牲自己的部分利益去奉獻整體的班級,絕不是集體,而僅僅是個行政單位。因為多數的集體活動都在周末,佔用的是我個人休息的時間。如果周二公費出去玩一天,我還是蠻喜歡的
講個笑話:
老闆:「看到我樓下的寶馬車了嗎?」
員工:「看到了!」
老闆語重心長的說:你們要努力為公司工作呀!你們只要好好工作,明年我就能換更豪華的車!
他們為什麼沒有集體榮譽感,你自己心裡沒有點B數嗎?
引用玄處的一句話說,
你要資本主義,就會得到資本主義的一切。
相關閱讀:Eshui:如何評價人民網評:加了精神鴉片的「喪茶」喝不得?
為什麼一定要有集體榮譽感,就因為大家被分到同一個編號下?
如果我是班主任,評選優秀班級和我的績效掛鉤,那麼對於任何和評分有關的事,我會更有集體榮譽感。
如果我喜歡畫畫,比起一刻不停的刷題更願意做畫畫這件事,那麼在出黑板報時,我會更有集體榮譽感。
如果我成績不好,需要從別的地方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那麼我可以通過勞動,這時在衛生評選時,我會更有集體榮譽感。
如果我成績很好,那麼在評選每個班級有多少Top50這件事上,我會更有集體榮譽感。
如果我是公司創始人之一,我擁有股權,那麼任何和公司發展有關的事都會影響我的利益,這時我會更有集體榮譽感。
所以真正的集體榮譽感到底是什麼?其實是一個團體,團體中的每一個人目標一致,且都於自身利益相關時,(利益的外延很廣,不一定非得是物質)所能產生的精神動力。即「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讓我們一起去屠龍」
而現實中存在的大多數是虛假的集體榮譽感,即目標與個人利益明明毫無關係,管理者卻硬要扯上關係。以學校和企業最為常見,通常是先由最高管理者用一小部分實際利益為中層管理者洗腦,再由中層管理者為更下層的群眾進行洗腦和傳播,其實有點像是一個傳銷模型對吧。
而為什麼這樣的一種手段長久以來始終有效呢?有人提到了烏合之眾中所提到的羊群效應。更深入的去看,羊群效應的前提是在一個團體中,首先出現一種佔據主流的聲音。那又是為什麼讓虛偽的集體榮譽感論者最終成為了主流呢?
說白了,絕大部分意識到它的虛偽性的同學並不敢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的思考(能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本身就不佔多數),因為在潛意識裡我們每個人都會覺得「如果我說了這些,批判了集體榮譽感這個概念,大家一定會覺得我是個自私的人」,
因為擔心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老師或者領導很容易讓自己下不來台。
於是,反對的聲音傳達不出去,當然就只剩下另一種聲音,隨後羊群效應和馬太效應就正式啟動了,反對的聲音便再也沒辦法佔據主流。
寫到這裡,可以預見到有些被「集體榮譽感」這幾個字洗腦到根深蒂固的人一定會說「你這種自私自利什麼都考慮自己利益的人會被社會所唾棄!」
那麼就再引用一段《社會契約論》作為結束。
大學生,說兩件前不久發生的事。
第一件事:
因為要走的那個同學也不是交友廣泛,所以開始也沒幾個人去。後來好像是班長火了,又發飛信說什麼你們這群冷血的傢伙,不想想人家做了什麼,這次不來以後怎麼怎麼的。
自然有些人受不了那個什麼所謂的「班級榮譽感」就去參加了那個歡送會,我當然是沒去的。(順帶提一下,我並不是冷血,那個同學走的前一個晚上我還和他好好聊了下,並說了很多話)
第二件事:
我們院搞元旦晚會,然後我們班裡的一個班幹部就發了一條消息說今晚6點40所有人必須到禮堂門前集合,還要通過微博給我們班的節目點贊,不到的志願學時(和我們學校的獎助學金掛鉤的一個東西)怎麼怎麼樣。
那個晚會我沒有去,畢竟學院已經說了自願參加的,但是我很不爽班幹部的態度和語氣,就把他們發的消息截圖,然後在學校的貼吧里發了個貼,簡單抱怨下。(我一句髒話和人身攻擊都沒說)
結果過了幾天發消息的班幹部看到了那個帖子,現在帖子里問候了一堆人,然後直接上qq私聊我破口大罵,我這個人平常也很溫和,那次我直接說我有病你能把我怎麼怎麼樣。
然後那個班幹部就到班群里鬧,說我有心計什麼什麼,她為了班級榮譽怎麼怎麼,班長和體育委員就來幫她說話,體育委員說我沒什麼班級榮譽感,班長扣帽子說我罵領導一類的。
我等他們說完之後,直接發了個口令紅包塞了61塊錢進去(我們班61個人),口令是「我怎麼做是我的事,別上來就罵人」,然後就直接關掉群聊天去打遊戲了。
晚上聽我們宿舍的人說這事把輔導員驚動了,輔導員說了一大堆話,但是那3個班幹部屁都不敢放。
對看完這兩個故事的人我想問幾個問題:
1、你所說的「班級榮譽」到底是關於你的面子工程,還是為班級謀福利的事?
2、你在關乎所謂的「班級榮譽」的動員時有沒有說過「自願」?
3、你們有沒有考慮過你們同學自身不方便等不能參加的因素?
4、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有沒有心平氣和的和「沒有班級榮譽的人」去談?
如果你能回答這幾個問題,那你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問題?
中國的確是一個團結的國家,但是「團結」
「班級榮譽」這類詞並不是你干涉別人自由的理由,有的人天生不喜歡吵鬧的地方,有的人視名譽為糞土,有的人獨來獨往,就憑上天的一次安排你就要他100%服從你?
之前的回答只是說了一些現象,就醬~—————————————————知道什麼叫烏合之眾嗎。有一種集體榮譽感是為了讓學校和老師更好的進行管理,失去個性,留下了共性。
進入到集體中,會有一種道德被凈化的神聖感,當然有時候大家也會失去理智,比如說運動會上本來應該是你們班的優秀班集體變成了另一個班,班裡可能會有一些人不服氣,甚至出現班級和班級之間的不和等等。
當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時,他不敢去做什麼,當他加入到一個和他有共鳴的集體當中去的時候他原本不敢做的事情,反而敢做了。
相反,當一個有理智的人去思考有一些盲目的熱血是否該揮灑時,他就變的不合群,讓別人感覺他沒有集體榮譽感。
還有的人整日在班裡嘴上說有集體榮譽感,但喜歡混在大家中間,坐等成果,有成果之後他們跟著起鬨,大家「其樂融融的」…這樣的不完全是有集體榮譽感吧?你們可以留意一下這種高級打醬油的人…!
但是真正的集體榮譽感應該是每個人確確實實的為了同一個利益去努力,這裡利益不是貶義。
—————————————————
半年前寫的一點感想,做不到盡善盡美啊!就是說一說~
如果你們看到了對於「集體榮譽感」能有其他想法是最好的。如果要求每個人都有「集體榮譽感」想必是太粗莽的思想綁架,但是如果每個人在關乎「集體」「團隊」「班級」的「個人修養」都有所思考的話(對,我認為這也是一種修養),每個人都用心營造一種團結向上的氛圍,各司其職,對個人的發展是有利的。
這個問題應該這麼問,「為什麼這個班級/集體沒有一點值得人去貢獻的地方」
這個問題勾起的關於10多年前的回憶,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很生氣。
首先,你得搞清楚,到底什麼是集體榮譽感?
拿公司來說,一個項目做成功,暢銷榜上前10,下載量過XX萬,日流水過XX萬。就算你離開這個團隊,這個成功的項目,只要你參與過,拿出去都可以成為你簡歷上驕傲的一筆。為了讓這個項目成功,大家加班加點努力幹活,這叫做集體榮譽感。
拿學校來說,專業認證成功,大家校招的時候提起自己的母校專業,可以說,我是來自XXX大學XXX專業的學生,HR都知道這是個挺不錯的學校的頂尖專業。所以我在學校里努力學習,保持學校風氣,這是一種集體榮譽感。
我們作為中國公民,國力強大,國家繁榮,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問我家在哪裡家在中國,我家有千里黃河,我家有萬里長城」,為了能在世界旅遊工作學習的時候被公平尊敬地對待,我們維護祖國榮譽,這是集體榮譽感。
但是呢?很多時候,集體榮譽感被用爛了,或者說,集體榮譽感已經變成了少數人的榮譽感。為了維護少數人的榮譽感/優越感,強迫我們為之賣命,這已經脫離了集體榮譽感的範疇。
之前有人科普過,捐獻是不求回報的,但眾籌是參與的人可以得到反饋。很多人口中的集體榮譽感,其實叫捐獻,而不是眾籌。
高二那年,學校元旦晚會,每個班級要求出一個節目。
我當時最好的朋友,一個文科班的妹子,在集體課的時候紅著眼睛跑過來找我。
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文藝委員說她沒有集體榮譽感,班會上當著所有人的面罵了她,班主任也說了她幾句。
她們班的文藝委員就是我們學校校花,說來有趣的是,我那個年代的中學,大部分班上的文藝委員,都是班花。校花要表演一個節目,要獨舞,班主任說獨舞沒有氣勢,要選一些人在後面手拉手搖擺身體清唱當背景。
校花那天穿的是旗袍,拿油紙傘,讓後面當背景的同學都穿校服,美其名曰:「穿校服更能體現我們的青春氣息」。
妹子就建議說,畫風不符,你穿旗袍,能不能讓我們穿民國校服,藍上衣黑裙子那種。校花一口否決,說學校給的預算有限。兩個人僵持半天,校花冒出一句:「我才是文藝委員,這事情你要聽我的安排」。妹子就說:「那我能不能不參加了?」,校花就各種大帽子說:「你沒有集體榮譽感,這點小事都不願意為班級做」。
後來元旦那天,我看到了那個節目,一個穿高跟鞋緊身高開叉旗袍,盤發濃妝的妹子在舞台中間跳舞,後面一群高矮不齊的學生穿我們黃白條紋的校服,在後面搖擺做背景。台下都是鬨笑和嘲諷的聲音:「誰說文科班美女多,都是恐龍」、「這樣一比較XXX真是漂亮啊」、「XXX以後會當明星吧」、「你拍照的時候把後面的人都馬賽克掉,突出XXX」。
集體…榮譽嗎?
我們班班主任是個30來歲的女老師,喜歡紫色,有一次在課上說過,她少女時代的夢想是有一串紫色的風鈴。
教師節前一周,剛剛開學,班長說要給班主任送點東西,問大家送什麼好,有個調皮搗蛋的學生就說,我記得她說想要紫色風鈴。班長說ok,然後就讓大家交錢,每人交了5塊錢。
教師節那天,輪到班主任的那節課,提前放好鮮花和禮物。班長喊起立敬禮,我們不喊「老師好」,喊「祝老師教師節快樂」。
班長上台給老師拆禮物,一串紫色風鈴,班長說:「我記得你之前說過,想要紫色風鈴,所以這周去精挑細選了一串。希望你能喜歡,祝老師XXXXXXX」。頓了頓又說「這錢是班上同學大家一起湊的,是我們的心意」。
然後就發生了嘲諷的一幕,班主任鐵青著臉對大家說「你們看看XXX(班長),上課聽的多麼認真,我隨口一句話他都能記到現在,你們呢?記憶力不如別人,上課還不認真聽講」,末了狠狠瞪了一眼那個調皮搗蛋的學生。
隨後班主任又對班長露出親切的笑容,摸了摸班長的頭。
班長全程裝薩摩耶,微笑乖巧不說話。
之後班長又做過一些類似的事情,我之前的回答里有提過,不贅述。
下學期班委競選的時候,班長的票數低到嚇人,班主任認定了是我們瞎選人,嫉妒心太重見不得班長好,在票數嚴重落後的情況下,依然欽定了他當班長。
集體…榮譽嗎?
明明是你個人得利的「捐獻」,你不僅沒有一點「得利者」的「拜託」、「幫忙」的自覺,卻要拿出一副官僚的老闆樣子來,老闆好歹還發工資呢,幫你做事情得到什麼好處了嗎???
再來說個反例,我初中時候一個女班長,後來出國留學了的妹子,家裡就是開小公司的,從小應該是受到父親思想的影響,非常會「做人」。
自己得了優秀班幹部獎勵,拿了獎狀,獎品(一般是彩色膠帶、筆、本子)會分發給班上遵守了紀律的調皮學生。
自己得了三好學生,會請全班同學吃蛋糕,不論是否投過她的票。
當然,這和她家境優越也有很大關係,只是這種模式下,所有人都能得到一點小恩小惠,平時再怎麼看她不爽,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遇上遵守紀律、幫忙搬個東西這樣的小事情,也就依了她了。
可惜她只當了一年班長就去了外國語學校,她當班長的那段時間,是我們班「集體榮譽感」最強的時候,體育比賽寫稿子一天都送去了300多份。
推薦閱讀:
※為什麼埃里克森的理論里兒童早期到青年期的四個時期里的任務里都需要克服羞愧或者自卑?
※自己如何做,才能讓別人對自己的嫉妒變成友善的欣賞?
※富蘭克林效應為什麼沒有在程序員修電腦這件事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