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家暴的小孩都還好嗎?
12-07
貫穿我童年的事情一共有三件。
第一件是被爸爸打,寫完作業之後看電視,記得當時爸爸進門之後瞥了一眼電視之後就開始打我,用的皮鞋也沒說理由,從那之後我不喜歡看電視。
第二件是被下著大雨自己一個人走回家,和媽媽約定好下午六點在圖書館門口接我,因為當時身上沒有手錶,耽誤了幾分鐘到門口,媽媽自己走了,和過路的好心人借了手機之後,媽媽很不耐煩的說「你自己走回來吧,我懶得接你了」,圖書館和家騎自行車大概有二十分鐘才能到,當時我小學五年級,從那之後我喜歡一個人行動。
第三件事,因為口角和爸爸發生爭吵,知道要被打於是躲在門後面,爸爸開始撞門,拿門夾我的腦袋,一下一下和牆撞在一起非常疼,求爸爸不要打我也沒有用,媽媽說「你錯了就要承認錯誤,老騙人幹嘛呢」從那之後我變得有點病態,大包大攬所有的錯誤,每年冬天頭疼到爆炸可是沒人帶我去醫院,牆上面我的血手印被媽媽刮掉了。
現在我高三,今年高考沒考好想要復讀,媽媽說「大概你每天學到十二點,都是騙我們的吧」。
我現在有暴擊傾向,有輕度抑鬱症,沒有朋友,在人多的地方就開始害怕,感覺自己是人群中的笑話,想過自殺可還是更想活下去,只是有點生不如死的感覺。
這個世界這麼美好,可是活下去好難。
我覺得很不公平,當孩子的記得清清楚楚甚至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爸爸媽媽卻忘記的乾乾淨淨。
這個世界這麼美好,可是黑暗卻只屬於我們。
碰巧看到一個遊戲職業選手比賽打不過打女朋友的新聞,順便答一下類似問題。
不錯吧。以我個人經歷而言,我覺得還是要區分小時候到底多小。學齡前還是十歲左右區別很大,在於你接受暴力時,有沒有最基本的幼年認知能力。雖然我也是被一路家暴,但是我童年真的很快樂,小學二年級前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然後後來悲劇就發生。後遺症是不可能沒有的,現在還會下意識喜歡所謂很幼稚的卡通,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潛意識嚮往,但要真說得像其他人一樣悲世憤俗,似乎也不會,至少我個人不理解。我感覺家暴經歷在一方面給我帶來痛苦,另一方面也極大地加重了我的家庭責任觀和教育觀,一直有個心愿,一定要給下一代一個好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個人只能說相對溫和吧,至少從沒嘗試用暴力解決問題,但遇到感情上的事時常下意識地不知所措,生怕做錯什麼。家暴會驅動孩子性格向兩極化走,至於哪一極就看孩子和當時的情況了。就這樣吧,童年沒什麼好的回憶,受父親影響成了沉默寡言的人,可悲,有的時候真為他可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