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裴注以及(雲別傳)可信度有多高?


謝邀。
對於裴注,作為公認對於三國時代的權威史料的一部分(《三國志》+裴注),我的基本看法是除非和更有說服力的史料有矛盾或者自相矛盾,以及裴松之自己表示可信度不高的,否則都應該採信。
對於資治通鑒(在一般的討論里基本可以當信史)採納的內容,一般可信。

比如裴松之專門吐槽《蜀記》的作者特別愛瞎編。而在關羽求杜氏的相關記載里,《蜀記》和《魏晉春秋》的記載在時間地點上都對不上。很可能《蜀記》的記載不對,甚至都不對。

其他情況下是默認會用裴注當材料,所以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單獨討論雲別傳。
仔細說的話,雲別傳是有兩處不太可信。一處是趙雲投靠劉備的過程和本傳有出入。還算勉強說的過去。
另一個是趙雲的謚號解釋問題,這個攤開來說:

《雲別傳》中對趙雲的謚文作出解釋,稱「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
但是這裡和後世通用的謚法有所出入:

  • 「柔賢慈惠曰順」——這個是《雲別傳》原創內容,不見於其他任何地方。倒可能是「柔質慈民曰惠」的誤作,有那麼點都都平丈我的意思。
  • 「執事有班曰平」——謚法原文是執事有制,不過意思差不多,可以理解。
  • 「克定禍亂曰平」——這個就是烏龍了,謚法中克定禍亂曰武。

還有一點,雖然謚法中沒有明文規定,但是長期以來基本是一字一義,像把一個字用兩條謚文解釋的,恕我孤陋寡聞,也僅僅是在這裡見過這麼一次。
如果這些矛盾沒有說得通的理由的話,我可以說《雲別傳》中對謚文的解釋,應該是烏龍事件,趙雲謚」順平「的具體含義,還倒還是有待商榷。

如果拋開雲別傳的解釋的話,對於順平的謚解,最可能的是「慈和遍服曰順,執事有制曰平。」

除去這兩處,其他的基本上是可信的。


裴松之自述(上三國志注表)——

  臣前被詔,使采三國異同以注陳壽國志。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遊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於略,時有所脫漏。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註記紛錯,每多舛互。其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或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並皆抄內以備異聞。
若乃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其時事當否及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寫校始訖,謹封上呈。

可見裴注內容主要有3:其一補完陳壽所缺略的部分;其二對於說法不一的事件將不同史籍中的記載搜羅加註以備對照參考;其三對於陳壽書中的(謬誤)觀點以裴松之自己的看法予以批駁論正。由於裴注三國志是奉詔編撰,故對於史實考據,裴松之是不敢打馬虎眼的,若非史料有可用之價值,斷不會隨意增減。以此考慮,裴注中雲別傳的內容大抵屬於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即補缺的部分,用以補充過於簡略的趙雲傳。由於除雲別傳外並沒有採用其它的資料,而雲別傳本身也並非全文附註,只是採用了其中一部分,可見裴松之本身也是有對注引的材料有所篩選的。所以從史料價值上來說,裴注云別傳的部分應該是比較可信的。


推薦閱讀:

關於呂布在後漢書和三國志魏志中的描述?
諸葛亮出山是否符合他個人意願?或者他出山是否對當時社會百姓有利?
三國時期有什麼令人動容的故事?
劉備真的是借得荊州嗎?
劉備的皇室身份是真的還是假的?為什麼?

TAG:趙雲 | 三國志書籍 | 裴松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