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 諸葛亮的記載有什麼不同?
謝邀,但這坑太大,少說也是畢業論文級,待答主重讀《三國演義》、《三國志》,找出各家研究論文,仨月後見您吶……於是答主收到若干食盒,發之,皆空器也 o(︶︿︶)o
好吧,為了避免藥丸,答主迅速腦補如下,謹供各位參考:
若僅限於《三國志》,描寫的最大差別莫過於諸葛亮奇謀為短,演義中的諸葛亮恰恰是奇謀為長。如之前答案所述,應變非長是司馬懿定的調子,晉代史家不過遵旨而已。《史通》作者劉知幾因為《三國志》傳達了晉宣部口徑,宣布要把陳壽同志剁把了當動物園飼料( ̄△ ̄;)各位亮黑,幸莫唐穿,勿謂言之不預也(~ ̄▽ ̄)~
再看看《資治通鑒》引文:陳壽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治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貌似少了啥?嗯,晉宣部管不著我大宋。
再看看這段:密如神鬼,疾若風雷;進不可擋,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合。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龍也。——瞅著是不是特像《三國演義》腦殘粉讀後感?嗯,作者蘇軾。
因此,《三國演義》中對於諸葛亮軍事才能的定位,雖與《三國志》有出入,卻可能貼近於歷史真實。若說最大的差別,刨去各種藝術誇張,大約便是史料記載中的諸葛亮多半以獨立統帥的身份出現,而非在大耳朵身邊搖羽毛扇的角色。
記得有前輩學人曾經曰過:孔明治蜀,功莫大於經綸濟世,演義偏說他用兵如神,實在是貶抑了孔明的身份。
此說頗有道理。演義過於強調孔明的軍事表現,於治國安邦卻幾乎付之闕如,甚至導致了一些負面印象,譬如孔明不會用人。求諸於史,豈有政治家不會用人?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方是真實寫照。
諸葛亮為人,最突出的表現便是開誠心,布公道,賞罰之信,足感神明。一言以蔽之,公平,公平,還XXX是公平。然而,擱到演義這兒,為了顯示諸葛亮算無遺策,往往成了開黑心,不公道。 譬如箕谷之戰放過主謀魏延,剁了從犯陳式頂缸。又如火燒上方谷,嘉靖本描寫孔明打算並燒魏延,末了失手,諉過於馬岱,打個雞飛狗跳了賬。可以說,作者推崇孔明,卻不能真正理解孔明,諸葛大名之所以垂宇宙,並不在於其智謀超群。
做個傻瓜式的圖解,演義描寫孔明之於史實:弱化其治國,誇張其用兵,庸俗其為人。
然而,被庸俗化為幾個符號後,孔明反而超脫於士大夫階層,為全民所崇拜,幸乎?不幸乎?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諸葛亮,官方口徑,求諸《辭海》足矣。若以個人觀感:二十七歲茅廬承三顧,五十四歲秋風五丈原,我翻遍史書,只讀出兩個字:理想。
一個純粹為理想而生的人,因純粹而偉大,因純粹而孤獨。他獲得了包括敵人在內的幾乎所有人的尊敬,廟貌千秋,名垂宇宙,於今卻乏人理解。
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今人卻見其權位,於是孔明死。
答知己,竭心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今人卻見其愚忠,於是孔明死。
開誠心,布公道,欲興大治、濟蒼生於天下,今人卻以為荒唐,於是孔明死。
孔明既死,故,今日已無諸葛亮。小時候,看《三國演義》,覺得諸葛亮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看電視能看哭,看書把書都丟了,前前後後《三國演義》書本和電視有的情節看過幾十遍。
想想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真的是多智近妖啊。博望大夥,白河大水,舌戰群儒,草船借箭,還能借東風,五虎上將放佛只是提線木偶,三氣周瑜各種錦囊妙計,安居平五路真特么淡定,七擒七縱跟耍猴一樣,六出祁山簡直想來就來,八陣圖,木牛流馬,饅頭,孔明燈,裝神弄鬼,鞠躬盡瘁雖死猶榮。
對他的崇拜簡直到了不可復加的地步。
而,六年級的時候,過年去舅舅家,舅舅問我寒假在幹嘛,我說看《三國演義》,他說要考考我,說呂布給劉備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我說,如果罵大耳賊不算的話,應該是「公為座上賓,布為階下囚,寧不發一言以相救乎?」,然後我得到了五十元的壓歲錢。
要知道,叔叔們給的壓歲錢都還是兩塊啊!
然後到了高中開始,會去看《三國志》了,那也是我買的第一本課外書。
可是,一看發現,哎,那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諸葛亮呢?怎麼博望火白河水伸展群儒草船借箭等等那麼多好看的事迹,都,沒,有,了,呢?
去問舅舅,去問媽媽,去自己查資料,最後發現,特么這是本來就沒有的事情啊。
我崇拜了那麼多年的諸葛亮啊,我看錯他了,沒想到他竟然是這種丞相。
後來,《易中天品三國》火了,每逢周末就去我舅舅家上網看《百家講壇》,不太會搜索,還得我舅舅或者表妹幫忙,然後給媽媽說我要買《易中天品三國》的書,然後爸爸說你要好好學習別整天瞎買其他的書,他給我買了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我覺得很委屈。
然後表妹知道了,回家給舅舅說了之後,舅舅去新華書店買了正版的《易中天品三國》給我,後來還給我買了易中天的其他書,什麼《品人錄》,《品城記》啊等等。
然後,越看越失望,諸葛亮在我心中的地位直線下降,我決定不喜歡他了,開始喜歡詹姆斯,視角轉向NBA。
然後就是高考,大學。高考的時候考的還不錯,全縣理科16名,全省兩千多名,去了中南大學。我們縣有一位大人物,國民黨時期是駐外大使,後來去了台灣,解放後又是第一批回大陸的人,在縣裡成立了獎學金,給那些貧困但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
我入選了。
當時,負責這個事情的爺爺叫張延平。所以叫做延平獎學金。每年每人5000元,入選標準是家庭貧困,大學至少是蘭大級別。
張延平爺爺是個諸葛亮的鐵杆粉絲。然後他在我大一暑假的時候,提出了要去重走三國諸葛亮北伐路的建議,他出錢,歷時十天左右,從甘肅涇川縣出發,第一站是甘肅秦安縣的街亭,一行18人,包了平涼發往西安的一輛豪華大巴,總共花費13萬元,由當時在吉林大學一位博士學長帶著幾個人策劃。我大二暑假(2011年7月)出發。
出發前一晚,在我們縣最好的抑價酒店聚餐,我一進門就聽見老爺爺在聊(吹)諸葛亮,年少輕狂的我大聲說——什麼啊,火燒博望,白河大水,草船借箭,借東風,舌戰群儒,三氣周瑜都是假的。三分真七分假,信不得。
然後,全場人看傻逼一樣看著我,我還特別得意,心裡想的是「我看過這麼多遍三國,你們呢?別說三國志了,三國演義都沒我看的次數多」。我想著在那個途中把這輩子的逼都裝完,雖然老爺爺大風大浪見得多了,但我是誰?天之驕子,大學生,大學生你懂嗎?我們村兩百多戶人家就我一個!
老爺爺的一個孫女(不是親的)立馬把我拉到外邊給我說:老爺爺特別喜歡諸葛亮,這幾年身體不太好,趁著今年感覺不錯,就想著去走一走他的偶像走過的路,再不走怕是走不動了。你別一直潑冷水,有什麼話能憋著就憋著吧,實在不行單獨給我講。
我湊,那個妹紙是北京人,富二代,身材好,個子高,還特別好看。我就說,好的好的!okok!
然後踏上了行程。
我找一些一路上的沒有人物的圖片放上來,
預警預警預警!
葭萌關
劍門關
姜維衣冠冢
木門道
祁山堡
祁山堡遠眺
武侯墓的樹,距今1700年
五丈原
陽平關
圖片較小,因為沒保留住,現有的圖片是我從自己QQ空間找的,雖然我知道大家都很講究,但,此刻還是將就一下。
一路上只跪父母的我,在姜維衣冠冢和武侯墓直接跪下。
一路走完,覺得諸葛一生實在宏偉,但又說不上是什麼,總之對諸葛亮的崇拜度略有回升。
隨著自己慢慢長大,開始或多或少的明白一點政治,再回頭去看了一遍《三國演義》和《三國志》。
看到星隕五丈原,會流淚。
看到丞相出茅廬時候說「童子,好好打理茅廬,我功成名就就回來」,會哭。
聽到劉歡唱《哭諸葛》,會哭。
這些,放佛成為了我印在骨頭上的東西。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或許一般,但政治才能,政治理想,政治路線,外交能力,都是頂尖的存在,再加上古代士人渴望入仕但內心清高,反觀諸葛,被君主請了三次才出山,簡直就是所有士人羨慕嫉妒恨的存在啊。
等等,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真的一般?
後來,看到一篇文章,全文摘錄如下
許多人對許多事,都經歷過類似心情:
「以前總看見一個人被誇後來發現可能不是那麼回事於是一橫心走極端決定質疑這個人的一切」。
如此這般,大多是小時候深信不疑、稍年長後心生疑竇,最後悍然轉向。這種逆反心態,基於逆反心理,外加深感被欺騙後的補償心理,很容易讓一個形象,從被高估轉而到被低估。通俗些講,叫做一粉頂十黑。
比如現下,許多人視野中的諸葛亮,即是如此。
傳統的民間諸葛亮形象,基本由羅貫中《三國演義》塑造,輔以各類民間傳說。大體上,諸葛亮總是羽扇綸巾,仙風道骨,呼風喚雨,足智多謀,老成持重。京劇里,周瑜總是年少英俊,諸葛亮總是一把鬍子,很少人在意:周瑜比諸葛亮還大了六歲。大體上,傳統的諸葛亮,是民間概念里的智者形象,大有妖道風範。魯迅先生總結過,羅貫中「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可惜,羅貫中夸人也誇跑偏。這不,一粉頂十黑了。
等這一代人接觸過一些正史,發現諸葛亮並沒有火燒博望、水淹白河、火燒藤甲兵、草船借箭、借東風,發現諸葛亮並沒有《三國演義》那麼翻雲覆雨算陰陽盡在掌握,便不免生逆反情緒。讀書大略而過的,很容易握住陳壽的兩句話做文章,曰: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噢!原來諸葛亮不擅長奇謀和將略啊!
「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呀!都明說諸葛亮不擅長應變將略了!!
於是,羅貫中苦心經營的妖道諸葛亮形象,基本垮台了。
但是,等一下:諸葛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
諸葛亮不是個老成持重的小老頭兒。
陳壽說,諸葛亮身長八尺。漢尺一尺合23公分,諸葛亮有184公分高,身材偉岸。三國時,大家並不那麼高,《三國志》里,連太史慈七尺七寸約合177公分,都要提一句,諸葛亮在當時,「身長八尺,容貌甚偉」,高而且帥,兼且「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周瑜的相貌之好,天下皆知,然而史書上也不過「瑜長壯有姿貌」。僅論描述,還未必勝過諸葛亮。
這個高而又帥、家世還頗有背景——諸葛亮祖上諸葛豐當過司隸校尉,叔叔諸葛玄領過豫章太守——的山東男子,二十七歲上遇到了劉備,然後送出《隆中對》。話說,一千八百年後的今天,一個二十七歲、從沒參加過工作、手握互聯網、可以搜索各類信息的男生,開著PPT,給老闆做預言,規劃二十年後天下局勢,只要能中個十之七八,也算是很了不起了,足以讓股評家們羞殺;而當日,劉備面對的,是這麼個演示:
那年劉備四十六歲,他很得人心,也被曹操譽為過英雄;髀肉復生,英雄之心不死。然而,四十六歲了,還是劉表門下一個客將。他當過公孫瓚的客將,當過陶謙的客將,跟過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到處受到尊重。然而只有在徐州陶謙剛死那段,劉備算是一方諸侯,其他時候,他總是給別人當手下。
他對面是一個二十七歲,沒有互聯網,沒有工作經驗,184公分高,相貌英俊的山東青年,在跟他說:不可與曹操爭鋒;可以與東吳結盟但不可圖之;應該先佔據荊州,然後拿下西川益州,如此天下三分;等天下有變,荊州益州各出一路兵馬夾擊中原……
劉備當時,一定覺得很玄幻吧?身為劉表手下客將,一個省級軍閥的跟班,聽一個青年跟他談論如何分割天下?
很多年後,當他發現這些規劃,居然都成真了,他又會是什麼想法?
——當然,三國時,許多人都做大戰略規劃。比如,魯肅、甘寧和周瑜,都提出過西取巴蜀,統一南方,和曹操分割天下。如果論戰略的宏偉程度,這幾位的想法,都不下諸葛亮的隆中對。問題在於:他們的構思,始終是構思;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在整整十二年後,完全實現了——公元219年,劉備平了漢中,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關羽從荊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遷都……
如果不是孫權和呂蒙背棄盟約偷襲荊州,諸葛亮簡直像個預言家。在看著諸葛亮的構思一步一步邁向現實的時刻,劉備會不會偶爾一迷糊,覺得諸葛亮是穿越來的?
————————————————
諸葛亮,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劉備的思維方式。
《隆中對》時,劉備有志向但沒想法,諸葛亮跟他提了:先取荊州,再取西川。您要走的是霸業路線,而不是客將。
就在劉備當陽敗北時,諸葛亮跟他提出要求,去和孫權結盟,共擊曹操。此後諸葛亮渡江與孫權結盟,大誇劉備手下還有兩萬以上的人力,要求孫權與劉備「協規同力」。之後就是赤壁一戰成功。
很少有人思考過:如果諸葛亮不在,劉備會怎樣?依照劉備一貫的做派,他很可能直接依附了孫權,成為孫權的客將——一如此前,他依附劉表、袁紹、曹操們一樣。而諸葛亮,一直在給劉備爭取自己的一方獨立領土。
而在擁有了諸葛亮之後,劉備第一次,試圖主動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地。
諸葛亮和劉表的兒子劉琦關係甚好,還為他出了計策,逃脫了蔡瑁一族的迫害。於是劉琦和劉備成了利益共同體。赤壁之戰時,劉琦成為了劉備的後盾;赤壁戰後,劉琦又成為了劉備的一桿旗幟:劉備表奏劉琦為荊州刺史,於是荊州南部四郡,傳檄而定。等劉琦一死,劉備名正言順,接替劉琦,成了荊州牧。
他的第一片基業,是這麼得到的。
然後,他的天下,才真正逐步開啟。
————————————————
諸葛亮,是個賢相。
陳壽在《三國志》里,說諸葛亮可以和管仲、蕭何、子產、召公這些前代神話宰相相提並論。按劉備死時,諸葛亮四十三歲,為蜀漢實際的統治者。他所做的事兒:撫慰百姓,規定禮儀,確立官職,制訂製度;開誠布公。實事求是,不搞虛的。結果是整個蜀漢對諸葛亮,是「畏而愛之」。又怕他,又愛他。奇怪嗎?因為諸葛亮的治政風格,不是濫好人和稀泥,而是嚴刑峻法,行事狠辣。為什麼沒有抱怨呢?因為他老人家處事太公平了,沒人能抱怨。
——執法松泛招人愛,不難;執法嚴格,還能招人民熱愛,這才是神話。
——換句話說,諸葛丞相,其實是諸葛青天大老爺啊。
諸葛青天的私人品德是完美的,這一點,羅貫中也很少說及。
諸葛亮曾跟後主說過,他的財產,合計是成都的八百株桑樹和十五頃薄田,他自己死的時候,不會留下多餘財產。到他故世時,確實如此。諸葛亮逝世後,蜀漢百姓私自在道旁祭祀他,最後朝廷看著沒法子了,立起廟來,於是香煙鼎盛,真是有十里長街祭丞相的意思。諸葛亮歿後數十年,西川人民都在念叨諸葛亮好,彷彿西周人民歌頌周公召公一樣,把他當聖人看待。
其他事實:
——雖然諸葛亮的《出師表》大家都會背,但大家很少意識到,他給劉禪安排的董允、費禕、蔣琬那幾位多麼幫忙。諸葛亮出征在外,朝廷照常運轉;諸葛亮死後,蔣、費、董又讓蜀漢朝廷穩穩運轉了三十年。而在此期間,曹魏經歷了正始之變,司馬家當政,一個皇帝被貶黜(曹芳)、一個皇帝被殺死(曹髦);東吳則有諸葛恪和孫郴兩代權臣被殺,一個皇帝被廢(孫亮)。相比起來,蜀漢直到滅亡,未曾內亂。
——諸葛亮確實是個發明家。雖然木牛流馬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南征孟獲時發明了饅頭也只是傳說,但連弩、鑄刀等還是夠瞧的。日理萬機的政治家還能順手搞搞發明,普京估計也得發愣。
————————————————
最後,終於得說到諸葛亮的軍事才華了。
一向對諸葛亮的爭議,總覺得正史中的他,沒有如《三國演義》那麼神出鬼沒,尤其是陳壽這兩句話: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嗯,諸葛亮不擅長奇謀和將略。
「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嗯,諸葛亮不擅長應變。
但是……等一下。
陳壽說諸葛亮長於治戎,治戎者,整飭軍隊是也。史書說諸葛亮用兵,「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這幾句,基本就是《孫子兵法》提到的境界了。兵法嚴整,不擾百姓,岳飛的岳家軍也不過如此。至於他的屯營布陣,更是傑出,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去看他的營壘布局,感嘆「天下奇才也」。
治軍有法,統御有方,不過如此。
三國時,天下十三州。曹魏九州半,東吳二州半,蜀漢一州。人口,曹魏超過四百萬,蜀漢滅亡時三十八戶,九十七萬。吳國大鴻臚張儼的說法是:諸葛亮能用的兵力,基本也就是五萬之數;曹魏的地界,十倍於蜀漢。結果是?
諸葛亮初次北伐,得到三郡響應,馬謖街亭違背諸葛亮命令,敗北,諸葛亮退兵。
諸葛亮攻陳倉,糧少退兵。魏國追擊,王雙被斬。
諸葛亮派陳式取了武都、陰平二郡,從此這兩處半永久歸於蜀漢統轄。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親自督率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來戰,諸葛亮退兵,張郃追擊,被射殺。
——這裡得多提一句。張郃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眾所周知,曹魏除了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這幾位親貴大將,就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五位最厲害了。夏侯淵死於定軍山劉備指揮的黃忠所部,于禁被關羽擒住,張郃死於諸葛亮之手。張郃死時,是國家第二高的軍事長官車騎將軍。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相持。司馬懿不敢出戰,又被手下嘲笑「畏蜀如虎」,於是跟魏明帝玩雙簧:上書要求出戰,魏明帝問辛毗「他要出戰就出啊,這是鬧哪出?」辛毗:「他這明擺著是不想出戰又得擺姿態」,於是辛毗親自拿了天子詔令去前線,「不是司馬懿不敢跟諸葛亮打看見沒,是天子不讓!」司馬懿這才懾服了人群。
不知道您怎麼看,但拿現在打個比方吧:
一個面積不到我國1/9,人口不到我國1/4的南方國家,跑來打我國五次,打得我國只有還手之力,我國軍銜排第二的張郃元帥還戰死了。
作為被攻打的那方,您會覺得臉面有光嗎?
————————————————
哪位說了:不對啊,陳壽不是說諸葛亮應變戰略,不是長處嗎?
實際上,原話是這樣的: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翻譯的意思:
他諸葛亮,相比起奇謀來更擅長治軍,管理人民的本事比戰略強,他所遇到的又是人中豪傑,加上又是主動進攻,加上人還不如你多,所以沒能成功……
——這話細想,不大好聽。好比有人跟你說,「哎呀我打麻將比較好,德州撲克不大行;您又是人中豪傑;我籌碼還不如你多;在你家打德州撲克,我沒打贏你」——你會不會覺得,他那句「人中豪傑」,有點諷刺的意思呢?
——如果這樣的人還算「不會打仗」,那他的對手們,真是要羞愧死了。
第三方觀點,吳國大鴻臚張儼認為:
諸葛亮用一州的土地,跟曹魏比起來,也就是九分之一的實力對比,結果因為耕戰安排得當,刑法整齊,反客為主,幾萬步卒,居然有氣吞天下之勢;司馬懿佔據十倍的實力,手握精銳,居然沒有擒諸葛亮的意思,只是忙於自我保全,讓諸葛亮自來自去。假設諸葛亮不死,那麼魏國從西北到中部,無法解甲釋鞍。到這地步,勝負也很明顯了。
——就這樣,還能說諸葛亮沒勝過司馬懿么?
當然,還是會有一批異想天開的,認為諸葛亮沒採用魏延同樣異想天開的「子午谷奇策」,太保守啦,殊不知魏延建議的子午谷奇策想要成功,得滿足以下條件:他自己掌握占蜀漢人口1/200之一的精銳,不帶大量糧草奔襲,指望到長安後,魏國人會屁滾尿流,主動逃出長安,還得要求諸葛亮等後續部隊迅速跟進——這些套路,也就是賭棍敢玩兒。然而,諸葛亮不是賭棍。
————————————————
實際上,在公元234年,五十四歲的諸葛亮面對的是這麼個局勢:
二十七年前,那個又高又帥的山東青年,在曹操已經控制天下2/3的狀態下,開了這局遊戲。按說,天下定了2/3,這個開局,已經太晚太晚了。好比說,你在2007年發布智能手機系統,還來得及群雄逐鹿;到2015年,ios和安卓分割了天下,wp都分不了羹時,你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款系統。
然而,諸葛亮認準了四十六歲、顛沛流離、四處給人打工的劉備,自己選擇了hard模式。
他給劉備布置了隆中對,讓劉備第一次試圖擁有自己的領地。他為劉備促成了孫劉同盟,擊退了曹操,掌握了荊州,控制了西川和漢中,三分天下。到此為止,他的計劃很成功。他從當一個縣級幹部的秘書,一直把他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
然後,計劃因為孫權和呂蒙偷襲荊州、斬殺關羽,隨後是夷陵之戰,以及劉備逝世——諸葛亮曾因為沒勸住劉備而感嘆法正的早逝。到此為止,這局hard模式下的遊戲,其實已經輸了。
但他沒有認輸。他靠自己完美的人格和才能,擔當著蜀漢實際的君主地位,營造了一個富裕繁榮、路不拾遺、沒有醉漢的國家——一個沒有了他,還是可以支撐三十年穩定的國家——然後用只佔對方1/9的資源,不斷攻擊曹魏,試圖讓曹魏再一次發生內亂,然後把握住機會。他沒什麼物慾,家裡也只有桑樹八百、田十五頃。吃得少,想得多。
曹操手下,有自己出征時在後方主持日常工作的荀彧,有專門負責出謀的荀攸,有問啥意見都懂的賈詡,有給他下決定的郭嘉,有程昱、劉曄、蔣濟、司馬懿們。而諸葛亮,在劉備出征漢中時負責日常工作,在與劉備初遇時給他規劃未來行程,給劉備下決定,最後自己親自負責規劃國家、制定法度、選拔官吏、訓練、整飭、日理萬機之餘,還能搞搞小發明。
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他,把這個一開始就註定要輸,好容易打出轉機又被盟友插了一刀的局面,一直扛著,一直到瀕死之際,還堅持領著軍隊,在西北渭水邊緣戰鬥呢?不知道。
很多年後,東晉的桓溫遇到一個百歲老人,說少年時見過諸葛亮。於是有以下對話:
桓溫:「諸葛丞相今與誰比?」
老人:「葛公在時,亦不覺異;自葛公歿後,不見其比。」
我們開了上帝視角,會覺得諸葛亮的所作所為,似乎也不那麼可怖。
真站到他的處境,想一想他的日常生活,想一想公元207-234年間他的所作所為,如何硬生生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走向,才能領會到他的匪夷所思。而且,他並不是羅貫中筆下全知全能的妖道,而是一個得吃飯喝水,會緊張會驚懼,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品格來應對亂世的普通人。
站在他的世界裡,用諸葛亮的眼光打量一下周遭,想像一下好了。
此文一句奠定了公子在我心中的地位。因為我覺得,我從崇拜到覺得不過爾爾再到崇拜的辛苦歷程,完完整整的被寫了出來!
對了,引用部分作者: @張佳瑋
原文鏈接:諸葛亮,設身處地,才能明白他多麼匪夷所思
所以,你看,見山詩山,見山不是山,最後還是見山是山。
至於那些博望火,白河水,存在與否,真的重要嗎?
這個話題展開說可以寫好幾本書了,但是簡單說也不是不行。
最大區別就一句話,三國志里的諸葛亮是內政專精,戰略次之,戰術不太強,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是戰略戰術內政三項專精。
三國志里的諸葛亮更像一個和平年代的丞相,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還用說嗎,完全是一個專屬的人物類型了。
沒想到寫個答案還招來一堆人不愛看,我又沒說諸葛亮的戰略戰術是整個三國墊底,意思是戰略比內政差點,戰術比戰略差點,你們一個個跳腳幹什麼?自己理解力不夠而已。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像個道家,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卻是典型的法家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更傾向於一個裝神弄鬼的巫師。
在三國志中,諸葛亮是一個鞠躬盡瘁的顧命大臣卧龍已乘妖星去,
永安空餘八卦磧,
誰識夔州猶豫子,
痴笑諸葛不善奇。
當眼界被局限到止於兩本書中尋找葛公的雪泥鴻爪,並為之對掐爭執的時候,早已入某些人彀中矣。
適逢孤鶴,掠舟而西,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赤壁之遊樂乎?」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有魚偏枯,名曰魚腹,顓頊死即復甦!「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
「名曰天漢,其稱甚美。」
「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腹,顓頊死即復甦!」
試問,Jeshua ben Joseph復生了乎?
樂矣,樂矣。
強答!
一個是阿法狗,一個是柯潔,你說有啥區別,你說哪個更是人物?
另外,柯最善於圍棋中的某甲術,某乙次之,某丙再次之。你別以為你丙術就可以跟他比較了~~三國志中有一段話形容諸葛亮:制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陳壽這句話就詮釋了兩者的區別
有人質疑我說的諸葛亮不擅長軍事,還鄙視我不讀書,沒幹貨。那就來個《三國志》對於諸葛丞相的評價吧
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從這段看出,諸葛亮治蜀特別成功,人心歸附,而且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舉賢不避仇,處罰不避親。但是,最後一句,說丞相連年動兵,未能北伐成功,大概是應變將才,不是他所擅長的!
而且,陳壽把他和管仲、蕭何對比。管仲輔佐齊桓公霸業,但未曾說管仲是軍事奇才;蕭何在楚漢戰爭時,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軍事才能也比不上韓信。為什麼陳壽未把諸葛亮比作管仲、樂毅呢?大家好好想想。
至於隆中對的戰略,褒貶不一。有人說是千古奇謀,也有人說犯了重大戰略錯誤(毛澤東),但是,諸葛亮長於內政,短於軍事是不可否認的!
一言以蔽之:三國演義里孔明擅長軍事,三國志里孔明擅長內政。
曆數些戰例吧:火燒博望坡,新野是虛構,草船借箭是孫權所為,赤壁大戰與孔明關係只有半毛錢關係,曹操先到了華容道大耳兒帶兵追沒趕上。三氣周瑜更是虛構,荊州是大耳兒親自請求借的。入蜀之戰:捉張任是劉備所為,劉備諸葛亮會師於成都,討伐漢中時法正是最高軍事參謀。北伐時多次被曹真、張郃等打敗,並非只有司馬懿是孔明的對手。
但是,聯孫抗曹、西定巴蜀、荊益兩州同時出兵等偉大戰略是曹操提出的。治理西蜀,不負託孤重任,使劉禪穩坐皇位四十年是諸葛亮的功勞。
所以,諸葛大名垂宇宙,靠得是人才選舉,內政管理。諸葛孔明,是丞相,不是大將軍。
戰爭方面基本都是假的.
諸葛亮軍事真的不怎麼樣.
但是確實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
推薦閱讀:
※如果諸葛亮和崔永元辯論結果如何?
※如果你是諸葛亮,在擺空城計的時候你會唱什麼歌?
※劉備死前對諸葛亮說的一段話代表什麼意思?
※諸葛亮為什麼一直堅持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