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回書中,草料場的「常例」能有多少好處?

到第六日,只見管營叫喚林衝到點視廳上,說道:「你來這裡許多時,柴大官人麵皮,不曾抬舉得你。此間東門外十五里有座大軍草料場,每月但是納草料的,有些貫例錢取覓。原來是一個老軍看管。如今我抬舉你去替老軍來守天王堂,你在那裡尋幾貫盤纏。 你可和差撥便去那裡交割。」


林沖應道:「小人便去。」


當時離了營中,徑到李小二家,對他夫妻兩個說道:「今日管營撥我去大軍草料場管事,卻如何?」


李小二道:「這個差使又好似天王堂∶那裡收草料時有些貫例錢鈔。往嘗不使錢時,不能彀這差使。」


林沖道:「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沒事便好了。

這個好處是因為可以敲詐要送草料入庫的當地居民嗎?


話說林教頭既得了柴大官人照應的書信,又領了管營的吩咐,趁夜便隨了兩個差撥,徑往那草料場營房走去。到了門口,差撥在外面唱了個諾,卻並不進去。

林沖自在門口尋思:這二人到了這裡,怎恁規矩起來?當下便給兩個差撥作了個揖,掀開了營房帘子進去。

這天王堂經年累月,林沖只覺得陰風習習,遠遠望去,正廳上似是坐了一人,卻看不真切,莫不是得了管營言語的老軍?當即便唱個大喏。

「軍爺在上,小人林沖見過。」

座上那人「哼」了一聲,從正廳走到了窗邊。林沖在一旁側立著,看見月光穿過窗欞,照在那老軍久經歲月的腹甲上,那老軍熟練地背著手,望著窗外無邊無際的草料場。

林沖尋思,這人怎的愛理不理這生傲慢?

那老軍猛的回頭,雙眼的目光如飽經打磨的鏡片一般雪亮。林沖忽覺一股大洪水般的洶湧涼意。

「你就是管營派來的那個年輕人?」

林沖連忙稱是。

「那好哇,交付文書都在案上擺著,你識字的話自行交割罷了。那管營,他有沒有吩咐你什麼?」那老軍得知林沖是管營派來的,便咧嘴一笑。

「小人得了管營言語,說小人可在這裡尋些慣例錢使使,小人不得門路,正欲請教軍爺。」林沖膽子漸漸大了些。

那老軍踱著八字步,朝林沖走來。「其實我早就干足了年頭,無奈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終於捱得你來。」

林沖猛地低頭:「請軍爺示下。」

「首先萬事都要做的周全些,在這軍需重地,不打仗的時候拿些例錢,本是常事。但誰也不保哪天契丹人打過來,大軍出征備發糧草,將軍們卻對不上數。旁人若是知道你拿了例錢,查起來你也難逃干係。」

林沖聽了這話,心裡暗暗佩服:這老軍不愧是經驗老到之人,以萬全備不測。正尋思著,忽然心生一事,便發口問道:「小人不解,軍爺雖如松柏歷秋霜,但如遇東窗事發,又該如何?」

那老軍張著大嘴,哈哈一笑:「年輕人,真遇到了事情,你跑不就得了?等風口過了,自然無事。」

林沖恍然大悟:「再請軍爺示下。」

老軍又說:「那例錢倒也好說,朝廷按月將收繳的糧草發付這裡,自有徭役之人運來。這些人有從滄州來的,有從大名府來的,路上千里迢迢,又保不齊遇到強人,糧草往往難以足數交付。這便是取例錢的訣竅。」

林沖大驚:「糧草本就不足,應付朝廷已是萬難,何談取些例錢!」

「年輕人,這就是你還需要學習的地方了。」老軍張開大嘴哈哈一笑,「你莫不想想,服我大宋的徭役豈是這般容易?那些服徭役之人,到這已是離家月余,誰不思念妻子。我告訴他們賬目不合,不給他們交付文書也不供給他們飲食,拖上個一年半載,光自身的開銷他們就捱不住,不就得紛紛給我使些銀子放他們回去么?你再辨識來人衣著,或要五六錢,或要二三兩,那便是極好的。」

林沖先心頭一喜,卻有生疑竇:「倘是足量或是超量發至,又該如何?」

那老軍便道:「朝廷在收繳時,已備好了多出一成在路上的損耗,所以你說的也常有發生。果是那樣,便用小秤換大秤削了他們的賬目,再照之前的例子做了,例錢仍會拿到,不過多費一番功夫罷了。」

林沖面露笑容,心裡盤算著接上了那老軍的話:「本來的盈餘,小人還可以拿了去市集上賣了換些盤纏。」

「不行!」那老軍忽然張嘴大吼,整個天王堂里回蕩著雷鳴之聲。

林沖一怔:「小人此舉有何不妥?」

那老軍渾身顫抖,將短短的胳膊用力向前一揮。

XXXXXX經商!」


雖然不懂歷史,但管倉庫的貓膩還是略懂一點,估計古今都差不多。
一般來說,草料、糧食這類易損耗物資,裡面的油水無外乎正常損耗和以陳換新(以次充好),這還是有良心的。更狠一點的就是吃虧空了。
正常損耗比較好理解,畢竟東西堆在那裡,雖然有庫房擋著,但總有一些霉變、蟲吃鼠咬會造成損耗,所以這些物資每年都有一定的損耗比例,一般保養好一點的倉庫都達不到這個比例,多出來的自然可以賣掉,這個風險很小,賬目上完全沒有破綻,很難查出來。
然後就是以陳換新,這個也好理解。以糧食為例,每年倉庫都要淘汰一部分陳糧,購入新糧。庫管完全可以把新糧賣一部分,混入部分陳糧。新糧和陳糧的差價就進腰包了,這種情況賬面上看不出來,但詳查的話還是有馬腳的。
最狠的就是吃虧空了,這個一般庫管不敢單獨干,都是有人罩著才有戲。比如直接把庫里的糧食賣了;有人來掉糧了然後摻沙子、摻水,再缺斤少兩,發給人家。聰明的庫管玩這個都很有一手,來頭大的給人家的物資就好一點,摻點陳糧什麼的,要10斤給上8-9斤;來頭小的就直接狠勁的摻沙子摻水,而且要10斤只給你5-6斤。這種事情KMT可是行家裡手(真心不是黑),當年川軍可是吃了這方面的大虧。
------------------------------------------補充-----------------------------------
還有就是所謂的孝敬了,一般倉庫出貨的時候,給你好貨還是次貨(都是符合規定的貨);出庫需要多久,這都是庫管(小角色、小頭目之類的)可以玩的。所以給庫管點小恩小惠,現代的話就是幾包煙、吃幾頓飯(一般都是小飯館),可以讓你領貨的時候順心,


水滸傳是明代完成小說,帶有很多明代特色,常例錢鈔應該就是指的常例錢,索賄、販賣官府庫房物資都是這些。常例錢各個朝代都有,但是我見到最多是在跟明有關的資料中。

明代官場常例錢初探http://m.doc88.com/p-7062012504752.html

回到說草料場慣例錢多少,我們可以知道林沖是由牢營天王堂去跟草料場的老軍交換,都是閑差。小二說過,這草料場好似天王堂,往常是要花錢買的。而且……
「到第六日,只見管營叫喚林衝到點視廳上,說道:「你來這裡許多時,柴大官人麵皮,不曾抬舉得你。此間東門外十五里有座大軍草料場,每月但是納草料的,有些貫例錢取覓。原來是一個老軍看管。如今我抬舉你去替老軍來守天王堂,你在那裡尋幾貫盤纏。你可和差撥便去那裡交割。」可見草料場的慣例錢跟天王堂的香油錢一樣,也就幾貫罷了。


馬督工的提問,試答一下。各位答主中只有@陳煦 的答案與我想法近似。

你們見過農村交公糧嗎?草料場的「常例」類似糧管所從交糧農民手裡揩的油水。
我小時候(上世紀80年代),農民要交任務(交公糧)。
每到交公糧的那些天,用馬車、驢車、人力板車拉著糧食的農民,從四面八方彙集到鎮上,在鎮糧管所排起長長的隊伍。
我家在鎮糧管所旁邊,看得很清楚。
糧管所的人不管排隊等著交糧的人多少,照樣遲到早退,慢悠悠的檢查、過秤,交糧的農民都要陪著笑戰戰兢兢伺候著。
交糧的農民儘管被糧管所狠狠的壓水分、壓雜質、壓等級、壓秤壓得心肝疼,但完成了交糧還是幸運的。
沒交得糧的農民更辛苦,糧管所下班後,他們要露天睡在糧車旁守著糧食和位置。吃飯一般要鎮上的親戚送,我就給交糧的親戚送過飯。在鎮上沒親戚的農民,則吃自帶的饃饃,啃咸蘿蔔。
這樣排隊經常要排好幾天,人難受倒是次要的,最怕遇上下雨,那時候可是多雨季節。那時候都是用草墊蓋著糧食,不像現在可以闊氣的蓋帆布,遇上大雨真的是完蛋。

以上種種,糧管所收公糧時的「常例」就產生了:為了交糧時少壓水分、壓雜質、壓等級、壓秤,交糧農民通常要奉上一兩包煙的孝敬;孝敬越多,收糧越快,糧食等級越高,秤越准。如果著急,想插隊交糧,除了煙之外,得有白酒、香油、白糖等禮品,託付有關係、說得上話的人給送去才行。

糧管所收糧的人所收煙酒糖油等禮品,變現很容易,糧管所大門旁邊就是糧管所內部人開的煙酒副食店。——這邊花錢買的禮品,那邊在中午和下午下班時就拿來店裡換成現錢。
這份「常例」錢,真真好買賣!


水滸傳成書於明初,研究水滸傳慣例錢多少按照明初的歷史來看。據朱元璋的《大誥 折糧科斂第四十一》記載,「浙西所在有司,凡徵收害民之奸,甚如虎狼。且如折收秋糧,府州縣官發放,每米一石官折鈔二貫,巧立名色,取要水腳錢一百文,車腳錢三百文。口食錢一百文。庫子又要辨驗錢一百文,蒲簍錢一百文,竹簍錢一百文,沿江神佛錢一百文」,2000文的秋糧,倉庫收的慣例錢有「辨驗錢一百文,蒲簍錢一百文,竹簍錢一百文」,大致慣例錢的稅率是15%。至於慣例錢怎麼分配的,沒找到相關數據。但水滸傳有段記載周通,李忠領著一堆小嘍啰下山搶劫,所得財物分配原則是「所得財物分成三份,周,李各一份,小嘍啰分剩下一份」。大致推測官府應該也是按照這一原則分配的
PS:林沖一條命值20兩金子。陸虞侯要董超,薛霸路上結果了林沖,預付款是10兩金子,事成後拿林沖臉上金印再付10兩。


當年有部電視劇,天下糧倉。
另,糧倉是天底下最容易失火的
補幾條舊聞:中儲糧糧倉大火:5萬噸糧食變火焰山 損失過億
中儲糧河南窩案:陳糧原地空轉套取巨額補貼


很巧,我對這個問題有一點研究。
古時糧倉/草料場的庫吏貪污的方法有這樣4種:

1、大斗進,小斗出。中間的差值便被庫吏私吞了。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幾乎成了庫吏的合理收入。但同時也是最好防範的方法,只要統一糧斗即可。此外,由於調糧次數量數有限,這種方法帶來的油水相對較少。

2、征糧稅有「浮收」,存糧有」損耗「,運糧有「運腳」。這些東西本身無可避免,但量究竟多少全憑官府小吏自己說了算。在明末甚至出現過「運腳」超過糧草本身二成的笑話。相對來說,這種方法有技術含量,需要庫吏在書面記錄上下功夫,但油水也很大。

3、賣出庫中的好糧,買進同等重量的次品充數。(林教頭的草料廠恐怕行不通,畢竟草料市場還是小)這是一種很隱秘的方式,極難查處。因為入庫時糧食的質量本身就是庫吏決定登記。(說到底還是壓榨農民)

4、將庫中的糧食當做資本放貸出去,收取高利貸。這個多見於古代,那時糧食是硬通貨,流通性很強。這條不僅僅限於糧庫,縣庫中的布匹等財物也可如此操作。尤其多見於收稅按夏課、秋課兩季收稅,但僅種植一季作物的鄉縣。

有時間補證據······

安利自己的其他答案:

中國的航天技術與美國和俄羅斯的差距有多大? - 李子晗的回答
假如1942年日本與德國夾擊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會是什麼結果? - 李子晗的回答
航空公司對飛機的維修存在不嚴謹嗎? - 李子晗的回答


我想應當就是損耗與多收的一部分。
到明代,出現了兩個專有名詞「淋尖踢斗」和「火耗」,變成官員們可以直接佔有的財富而不以貪污論。
我想憑藉中國人的智慧,早個幾百年在有宋一代出現這個事情應當不是難事。
而且水滸傳是由明代人施耐庵寫成。


水滸傳中救助人需要15-20兩銀子,做生意的本錢在10-15兩左右,向差役行賄一般需要5-10兩銀子。


就一個配軍所能管理的草料廠來看,不會像很多答案里說的跟現代管物流、收公糧那麼大的油水。——否則何不讓自己家親戚干而是讓配軍干?但也不會一點油水沒有,畢竟還有很大風險在裡面,草料廠容易失火,擔的責任比天王堂大多了,且又辛苦。我覺得類似於,大企業每年給一些不是現管的部門的節禮,不過是面子,應酬,並不是真求你辦事。有點油水,但不多。


例錢例錢,照例之錢,古往今來一貫有之。以前做官多請紹興師爺,而師爺手裡通常有個賬本,什麼人什麼位置該送多少,一分不能少也一分不能多。
說兩小故事,真人真事。
一、某大學生下鄉插隊日久思鄉,想賣糧買車票回家探親,到糧站賣糧,發現皆需送例(送包煙),大學生翻遍褲兜所有錢只夠買兩根,將兩根煙送到工作人員面前,對方夾耳一根,點上一根,抽一口噴在他臉上道:對不起,我不會抽煙!
此為高曉松在「曉松奇談」中口述,賣糧大學生為他叔叔,曾任清華某系系主任。
二、清朝有位官員當了陝西督糧道(著名肥缺),各實權相關官員都需送例(三節兩壽),有年大災朝廷免了征糧,督糧道沒了進項而各官員卻依然需要送例,使他「倍感艱難」,而送例錢的最多的是陝甘總督,而時任陝甘總督便是寫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
此官員為張集馨,此事記於他著的《道咸宦海見聞錄》,吳思的《潛規則》有詳細解讀,想了解例錢之數,可以細看這兩本書。


跟現在的糧庫一個道理 呵呵


君不見中儲糧窩案曝光一事,窺一斑可見全豹


油水不小,但吞吐量估計不大


這種事情現代每天都在上演,物料庫管人員級別不高,但油水之大難以想像!


推薦閱讀:

歷史和現實中有哪些理想主義或者情懷願景是好的,但是後來卻把人害得不淺?
曾國藩和左宗棠的關係到底怎麼樣?

TAG:歷史 | 經濟學 | 水滸傳書籍 | 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