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率的語言暴力和低頻率的行為暴力哪個傷害更大?

補充:兩人均為男生,承受傷害的能力相當,語言暴力的頻率約為1周1次,行為暴力的頻率約為3月1次。語言暴力的頻率一直保持,行為暴力的頻率逐漸遞減。

原問題:假設兩個人在一起,為情侶關係,一方習慣吵架時經常性的語言暴力,一方習慣吵架時忍讓,忍無可忍時使用行為暴力,那請問相對而言,這兩者哪個更可怕。


這個問題細節不夠清楚,也沒有說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各自的程度,但是如果假設他們都是一般程度的暴力,而且對於雙方而言,相互的承受傷害的能力差不多的話,那麼我認為低頻率的行為暴力傷害更大。
這與人際交往之中兩種類型的人格非常相似,有一種類型是習慣於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表達出來,充分表達自己的需求、感受,但是對事不對人,之後很快會遺忘。。另一種類型是習慣於有些什麼不滿會憋住不說,並且不想讓其他人看出來,直到難以忍受後來一次大的爆發,促使矛盾升級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為什麼低頻率的行為暴力傷害更大?

1.直接帶來的後果更嚴重。我們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人際交往包括愛情都像是一根橡皮筋,雙方距離遠一點、近一點都是在可以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之中。高頻率語言暴力會讓雙方的距離更遠,但是至少保持在可控的範圍內,正常情況下通過高頻率的甜言蜜語就能挽回。但是如果是行為暴力,很有可能是的雙方的橡皮筋直接斷掉,這個時候短時間內很容易造成雙方關係的不可調和的狀態。

2.低頻率的行為暴力的背後,反映的是自己長期忍受對方高頻率語言暴力不作為的自我傷害。我們在交往中往往會低估自己對親密的人產生的傷害,為什麼?因為大家覺得關係很近,更有安全感,不會對自己說的話進行過多的約束與警惕,如果那個長期受到語言暴力的人,一直進行忍讓不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會造成,那個施加語言暴力的人誤以為對方已經習慣我這種說話的方式,並且不會給對方帶來很大的困擾。這也更容易助長更大程度更高頻率的語言暴力。直到產生「大爆炸」。

長期忍受語言暴力的人往往以為自己的忍讓會避免事態更大,是為了雙方考慮做出的妥協,實際上只是會給別人產生「語言暴力並不會造成傷害」的假象,那麼自己只能繼續獨自承受對方更多的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這種傷害其實遠比語言暴力產生的直接傷害要大,因為這種承受是有累積效應的。。比如,你的老師批評一個學生犯錯誤,如果這個學生其他方面也不是很好,老師往往會誇大這個錯誤本身帶來的影響,同時附加著批評一些其他的錯誤。。而人際關係中也是這樣,你每承受對方一次語言暴力,其實也夾雜著對之前長期語言暴力的不滿與憋屈,而不能表達使得這些不滿與憋屈無法得到有效的釋放,最終的行為暴力只是這種長期忍受到極限的一次釋放,對別人有多大傷害,反映的是長期自己受到的更大的傷害。

如我前面所舉的例子,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遇到不滿和不開心就會及時表達自己感受的人,而不是憋在心裡傷害自己,還要刻意捂住傷口讓別人以為並沒有什麼傷害。

這個問題會衍生出一個更好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會願意長期忍受語言暴力然後突然產生行為暴力?如何改變?

這個話題很長很長,由於與題主的問題並不直接相關,就不進行闡述了,如果有人感興趣就點贊好了,贊超過20個就展開^_^


學生之間的更嚴重。


真的要看暴力的程度,不過這種情況多出在女方語言暴力,男方肢體暴力,這就是男女天生的差別。
我不過我要提醒,無論是語言暴力還是肢體暴力,本質都是暴力,它反映了雙方的溝通障礙,反映了雙方的自卑心態。暴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珍惜自己,真愛自己,遠離暴力。


謝謝邀請哦,是我的第一次被邀~
很開心為你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我覺得行為的並不可怕,事後想想反而會覺得好笑,前提是不傷害到人,比如女生小拳頭,男生抱頭保護自己這些都是可以的..掩面偷笑。。。

真正可怕的是,一個愛多想一個不愛解釋,這個堪比冷戰哦!!!最重要還是理解,多想想為什麼她愛多想 為什麼他不愛解釋?找到根源,溝通,找到共同解決問題的辦法,循環,磨合!最後奔向和諧!

祝好。


錯都在別人身上比較可怕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家長忽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真的有人會在犯罪時發自內心地快樂嗎?
如何從幼年的家庭暴力陰影中恢復?
為什麼家暴傷害致死(董珊珊)和被家暴殺夫(李彥)判決差異如此之大?
我的脾氣很暴躁,我該怎麼改善?

TAG:生活 | 家庭 | 家庭暴力 | 暴力 | 語言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