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埃里克森的理論里兒童早期到青年期的四個時期里的任務里都需要克服羞愧或者自卑?

這是兒童成長必須要有的情感發展嗎?

唔,如果我作為幼兒園老師,我給小朋友良好的互動和情感的支持,並在小朋友出現自卑和羞愧時及時後糾正了,小朋友們會在兒童早期就克服好了羞愧和自卑么?
哎呀,我也不知道我要問什麼啦。其實我看到這一段還是有一點高興的,畢竟原來大家可能都是這樣的,我很自卑的小時候周圍的小朋友其實也有著同樣的苦惱哈哈哈哈。那麼,問題來了,1.羞愧和自卑是成長必須經歷的情感發展的話,怎麼自己克服和幫助別人克服這種情緒。蟹蟹大家??


謝邀,這個問題我打算要認真考察一些文獻以後再好好回答。原諒我的謹慎認真


占坑,有空來答


沒帶草稿紙,先板書+便簽佔個位,將就看一下,有空再來答。附:考慮埃里克森的學說,得聯繫弗洛伊德以及他自身蒙氏的教育背景。


人的精神世界,是從周圍現實環境中取得構建要素的。周圍都是「你很弱小」「你按照xx理論應該自卑」這種精神要素,那麼自然就會形成一個弱小自卑的精神世界。

教育孩子,不在於你採用了哪個牛逼理論,只取決於你把自己的孩子當做什麼人。把他當做什麼都不會做的紈絝子弟,什麼事都替他做,那他就會遂你願。把他當作一個可以信任的負責任的人,給他支持與輔助,那他也會遂你願。把他當做一個堅強的人,逢事多說幾句這有啥,那他就會日漸堅強。把他當作一個懦弱的人人,遇事就怕他受不了,各種無條件順從、補償,那他就會日益懦弱。

人的內心世界,很簡單。有感有應,關鍵在於其所感為何,所應之法有無師長教導。


那不過是一家之言。
其理論基礎如果真的有樣本,那也是他挑選的那些對象而已。

你只需要參考就可以了。
一切都得看實踐。


因為兒童在整個成長過程中都比成年人弱小和無助,還比其他很多同齡人弱小,這是他們長期的現實處境,直到他們的身體和內心成長到足夠健壯前,都會有這個問題。


其實我一直會比較困惑,在我三歲到七八歲的時候,常常會在早上起床的時候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我能想到的和這個感覺最接近的詞就是羞愧感,羞恥感,是一種毫無緣由產生的感覺,羞愧感羞恥感其實並不能很貼切的去形容那種感覺,但是找不到其他詞來形容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出現的越來越少,逐漸在消失,只是特別特別偶爾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這種感覺。


這不是短期的情緒,涉及長期生活背景與被限制的記憶。最迅速的角度是改變生活條件設定與周圍人的語音語調錶情姿勢。保持高標準的,整齊有條理的習慣和合胃口的飲食。多讀書。

不吃糖與刺激性食物。多做善事。周期性規律運動。

空氣流通,光線明朗,給予自由的有效率的契約。

有禮貌。


修改一下回答,理解埃里克森的理論要弗洛伊德的理論結合起來理解,弗洛伊德把兒童在兩歲時的階段稱為肛門期,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任務是控制排便,能夠較好的控制排便,兒童從中獲得自主感,他會覺得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一切,如果這個階段訓練過早或過晚,都不利於自主感的建立,同時在訓練的過程中,也不要過於嚴格,讓兒童在輕鬆的環境下獲得自主的體驗,所以說埃里克森的理論是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上延伸而來。
另外,對於自卑的這個現象來看,不僅僅是精神分析學派可以解釋,行為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都可以來解釋,理論要辯證來看


不在專業範圍內....無法作答


推薦閱讀:

自己如何做,才能讓別人對自己的嫉妒變成友善的欣賞?
富蘭克林效應為什麼沒有在程序員修電腦這件事上成立?
為什麼部分駕校教練喜歡罵學員?

TAG:人際交往 | 社會心理學 | 負面情緒 | 學前教育 | 情緒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