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古文名篇形象地使你建立起極限的概念?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莊子 天下篇】
意思就是拿一個一尺長的棍子,把棍子切為兩半A與B,拿其中一半A(或B),再削減一半,如此切割可以無窮的削減下去.
換成數學來代表就是:
1/2
1/4
1/8
……
1/2^n


---------
多謝評論區提醒,已更正錯別字


《老子》有言:「民不畏死。」

有朋友不明白什麼意思,我在評論區解釋了(逃


日方中方睨

古人恐怕解釋不清楚,不過站在現代的角度,可以解釋為:

可導的y在單點取最值,那麼y"在左右鄰域變號。


割之彌細 所失彌少 割之又割 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

邪解塹堵,其一為陽馬,一為鱉臑 .陽馬居二,鱉臑居一,不易之率也.

(註:鱉臑是水中爬行動物的肩胛骨 陽馬是房屋四角承擔的長桁條 陽馬和鱉臑 ( bi ē n á o ) 是一些特殊錐體的稱謂 長方體斜割一分為二得兩個一模一樣的三角柱體 稱為塹堵 ( qi à n d ǔ ) 其體積 是長方體體積的一半 再沿塹堵的一頂點與相對的棱剖開得四角錐和三角錐各一個 以矩形為底另有一棱與底面垂直的四角錐稱為陽馬 餘下的三角錐是由四個直角三角形組成的四面體稱為鱉臑)

若為數而窮之,置余廣袤高之數各半之,則四分之三又可知也. 半之彌少,其餘彌細.至細曰微,微則無形.由是言之,安取余哉.


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周二十二

冪勢既同 積不容異

視而不見 名曰夷 聽之不聞 名曰希
搏之不得 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 故混而為一

觀立方之內 合蓋之外 雖衰殺有漸而多少不掩 判合總結 方圓相纏 濃纖詭互 不可等正 欲陋形措意 懼失正理 敢不闕疑 以俟能言者


我怎麼就想不到這麼好的問題……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關尹子

毛吞大海,芥納須彌。——《西遊記》第八回卷首詞《蘇武慢》(詞作者非吳承恩,而是馮尊師。)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我知道你的目的是什麼,也知道你等待的就是那12個字,但我選擇一句話也不說,並且感嘆我怎麼問不出這麼好的問題。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莊子?逍遙遊》

「漢秘書郎郗萌記先師相傳云: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絕,故蒼蒼然也。譬之旁望遠道之黃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體也。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晉書?天文志》


止於至善。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詞至柳永為一變?
誡子書在如今還有存在價值嗎?
蘇軾《謝魯元翰寄暖肚餅》中回贈的「暖肚餅」是什麼?
朱弁的《曲洧舊聞》這曲洧是什麼意思呢?
說一說諸位見過的最讓你受益匪淺的中醫醫案

TAG:數學 | 極限 | 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