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必須要從四大名著中去掉一本,你們認為該去掉哪一本?
如題
謝邀。
如果非要去掉一本的話,《紅樓夢》摘出來單列成清第一小說就好。
《西遊記》、《三國演義》與《水滸》繼續稱明朝三大名著。
理由:
——《西遊》、《三國》、《水滸》和《金瓶梅》本就是明四大奇書。因為《紅樓夢》過於卓越,取代《金瓶梅》。但《紅樓夢》畢竟晚於這基本著作幾百年,另屬一朝。單列也好。
——《西遊》、《三國》、《水滸》都是世代累積之作品,《紅樓夢》則不是古代話本成型,屬於個人作品,獨列也沒問題。
—— 文本氣質上,《西遊》、《三國》、《水滸》都更富有浪漫主義氣息,更接近法語里所謂roman,磅礴恣肆,瑰麗雄奇。氣質更接近《東周列國志》、《封神演義》、《三遂平妖傳》。
《紅樓夢》更寫實主義,更細膩周至。氣質更接近《金瓶梅》,甚至《儒林外史》。
也可以說,明三本是寫意,清《紅樓》是工筆。
—— 從主角都可以看出來。明三本,曹操諸葛亮關羽這三絕,孫猴子豬八戒唐僧這神怪,梁山諸位好漢,那都是莽莽蒼蒼的爺們。《紅樓》的真主角,明是賈寶玉,暗是這個蓊蓊鬱郁的家族。傳奇和世情,不必強行做一統吧?
所以了。非要摘一本的話,就明三本,清《紅樓》。各自列開,也並不妨礙各自的超絕地位。
如果將《金瓶梅》重放回明四大奇書的地位,自然更好。
(1)應該去掉三國演義,因為剩下三本都是三個字,強迫症不能忍
(2)應該去掉紅樓夢,因為是唯一一部清朝的作品,煤山之後無中國
(3)應該去掉西遊記,因為都是妖精,主角還是猴子,建國後不能成精,之前成的也不行
(4)應該去掉水滸傳,唯一一個沒什麼值得去掉的點的作品,多不和諧
(感謝評論區@奇思怪想的我更正)西遊記開篇是花果山的一塊靈石,引出主人公孫悟空;
紅樓夢開篇是青埂峰的一塊愚石,引出主人公賈寶玉;
水滸傳開篇是龍虎山的一塊石碑。引出天罡地煞108將。
三部小說都起自於一塊石頭,簡直就是石頭三部曲,果斷排除三國演義!
分割:其實這個答案不是抖機靈,西遊記和水滸傳看了多遍,就因為紅樓夢也和石頭有關,所以一直想把三者腦洞成一篇。依照原著,西遊和水滸結合不成問題,關鍵是糙漢子看不完紅樓夢啊……等等吧。先看看我腦洞的西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40875/answer/99374570個人喜愛程度: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
去掉的話,那就去掉最高位紅樓夢或者最低位三國演義吧。反正水滸傳和西遊記怎麼都去不了。
但是,我覺得我們好像搞錯了一件事情,四大名著其實只是一個空名頭,沒有這幾本小說作為實質內容,四大名著這個稱號便一文不值。
不是因為四大名著這個稱號值錢,所以這四本書幸運得以入選。
而是因為這四本書本身價值很高,所以後人想了一個簡單的稱呼來統稱它們。
其實不只這幾本小說,很多優秀的小說都根本不需要這個稱號,不信看看金瓶梅,並沒有入選四大名著,但誰又能否認它的文學價值呢?
所以,其實四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少了任何一本,四大名著這個稱號就要貶值了。
所以你想去掉哪一本書,就取決於你想把四大名著這個稱號貶值到何種程度了。
四大奇書概念將會重新興起!
我想為紅樓夢研究者們說句話。
不喜歡紅樓夢,可以,沒毛病,可以說,知乎就是讓人說話的,沒錯!
但你不能雙標啊,你不喜歡就不喜歡,何必說那些喜歡的是裝逼,矯情呢。
答主口口聲聲指責那些紅樓夢的擁護者不容別人說紅樓夢的不是,那你怎麼就容不得別人說紅樓夢的好呢?
答主這個邏輯,走不通啊。
多少喜歡紅樓夢的學者一輩子研究紅樓夢,嘔心瀝血,著作等身,到您這就成了文化的蛀蟲了。
人家也是一筆筆描畫一字字推敲出來的,怎麼就不能靠這個吃飯了?
這麼說的話,那些人文社科的學者大多是可以拖出去打死的。
價值觀是多元化的,其實我們很難說清楚到底是一個紅學家還是一個程序員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畢竟除了搬磚,還有琴棋書畫詩酒花。
「我堂堂七尺男人,胸懷天下,以建設社會主義為己任,我不喜歡賈寶玉這種成天泡妹子搞基舞文弄墨不務正業的不可以嗎」
可以,你當然可以不喜歡賈寶玉,我也不喜歡賈寶玉,但一部文學作品優不優秀絕不取決於她有沒有塑造出一個完美的人格。
私以為一部優秀的小說是人物豐滿,性格鮮明,意蘊悠長的。每一個角色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他們有血有肉,在書里沿著自己的軌跡蜿蜒前行,甚至是脫離作者控制的。不刻意,不造作,更談不上矯情。
保爾柯察金受人尊敬大抵也是因為其意志的堅強,而不是因為他信仰社會主義。
「最後一更表達我的意思。我們要看清楚題目問的是「四大名著去掉一本最合適」,而不是四大名著誰最好,藝術性最高?
我建議去掉《紅樓夢》,不是說它寫的不好,藝術性不高。而是,它已經被妖魔化了。」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答主這意思是去掉紅樓夢是因為很多人「盲目崇拜」?
由一個人的愛好來給一個人貼標籤這種事本來就很low。
愛好是人的自由,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之間沒必要弄個鄙視鏈出來。
真正應該鄙視的是那些為了滿足虛榮心的葉公好龍和階級鬥爭一樣的一味將某一方打為異端。
一個事物優秀必然有其擁護者,但是因為喜歡的人多就要譴責她,打壓她,因為自己不欣賞就諷刺她,中傷她,實在有失君子風範。
木秀於林,懷璧其罪。
看了很多答主的回答,有不少人認為《水滸傳》應該去掉。私以為《水滸傳》最不能去掉,四大名著的水都很深,以至於現在有很多學者的「陰謀論」大行其道。不同於大多數朋友,我只看過《水滸傳》跟《西遊記》兩書的原著,《三國演義》和《紅樓夢》一直沒看,擱置在一旁。支持去掉《水滸傳》的朋友大多數認為其血腥、三觀不正。的確,這本書是屬於成人的黑暗故事,水滸講的從來不是什麼懲惡揚善、忠義兩全的故事。全書說淫說盜,說快意恩仇,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整本書想表達的就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一個「逼」字就是水滸最好的折射,無奈和現實壓迫地讓人喘不過氣來。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喜歡水滸,我以「逼上梁山」為警,時刻要求自己「不能一步錯步步錯」、「三思而行」有錯嗎?書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永遠是人心!!!如果你問我「最不該給小孩子看什麼書」,我一定會說水滸,但如果有人問我四大名著應該去掉哪一本,你說水滸,我無法認同。以上
按原創性和風格,可以剔除《紅樓夢》,它和其他三本小說明顯不是一個路數。
其次,這個問題下得票率最高的《水滸》其實是地位最穩的,從文學性上應該踢掉的是《三國》。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里已經提到,清時《紅樓夢》在文人眼中就取代了《三國》在「四大奇書」的位置。
《三國》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毛氏的修改批註,讓讀者有國師視角,而且在四部著作中最為通俗。通俗使得《三國》的銷量曾經是其他三部著作的2倍,但在過去的文人眼裡《三國》的文學價值是最低的。從王世貞、馮夢龍、金聖嘆到胡適,《水滸》總體排名都是很高的,而《三國》是排名最低的。
這個問題我說句實在話吧,其實覺得有點暴露智商了!(不帶感情色彩,拒絕罵戰)
題主聽過戰國四大名將吧,廉頗,白起,王翦,李牧。可以去掉誰?
秦淮八艷,可以去掉誰?
唐宋八大家,武廟十哲,雲台二十八將,竹林七賢,戰國四公子,竟陵八友,四大美女等等,這些人都是約定俗成,代代相傳下來的。
所謂的四,五,八,十等並稱,這個並不是說明就這幾個人或者幾樣事物牛X,只不過在一段時期來看這些個並稱的事或人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就拿四大名著來說吧,我就不信我會忍痛割愛將除紅樓夢之外的其他書置之不顧,但紅樓夢雖然不懂確實很有價值。這四本書一代一代傳下來其中就有一定的神話作用了,所以這就使得有些人忽視了同時期其他書的價值,比如《金瓶梅》啊,這書好啊,不過好在哪裡?我也不懂!反正看過一點,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到關鍵時刻總是…………還有「三言」,「二拍」,《聊齋志異》,《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等,這些書或者劇本都有一定的影響力。那個《聊齋志異》好哇,好在哪裡?好在故事性強,然後改編拍的電視劇撩人成分很多,熱血成分也很多。
所以名著啊,名著可增而不可減!四大名著之外也有精品!!!
我的重點就是這些都是約定俗稱的。所謂的四大名著並不是只有這四本書在當時有名,《金瓶梅》等書在明朝中後期的市場可不比四大名著小。舉個例子,如四大美女,除了這四個之外,還有妺喜,褒姒,驪姬,陰麗華,馮小玲,李師師這些人呢!想想都流口水!
嗯,剛剛看了看高票答案,原來紅樓一出,金瓶梅就沒有啥啥啥了,打臉了。可是真的嗎?題主,希望你明白一個道理——如果能從中去掉一本的話,就不會是四大流傳到今天。
在紅樓夢出來之前,四大是三大加金瓶梅,紅樓出來後,把金瓶梅擠掉了——有人理解成,一定要從五大裡面擠掉一本的話,那就把金瓶梅擠掉吧,金瓶梅地位不夠硬,是湊數的。
其他三本真的動不了?其他三本就比金瓶梅硬?把金瓶梅去掉的原因並非是因為他不如其他三本,而是四本的題材里,他跟紅樓的題材接近,但不如紅樓的文采和意境,因而退出,且無法並列稱五大(因為與紅樓無法並駕齊驅),但二者的題材又有本質性差別——以至於金瓶梅後來又被擁躉列為古今第一奇書,直接凌駕於四大之上。
同樣的,假如紅樓的實力真的能碾壓式強過前四大,就不會是硬著頭皮從裡面擠掉金瓶梅,而是紅樓出刊,四大降價!
(不懂的話,參見二陸入京,三張減價的典故)
也就是說,所謂四大,本身就是因為四大的對比呈比較優勢,互有長短,無法取捨。
譬如五嶽歸來不看山,那能不能把黃山加進去叫六岳?
結果評論家們不認可:五嶽互有長短,黃山直接是絕對優勢,各方面都略強,不能與五嶽齊名——所以就有了黃山歸來不看岳!
希望評論區的各位知友不要引戰,我說得不客氣一點:很多人高中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可以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呢。
三國。
紅樓夢不需要講了,說是紅樓的,只能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作為天朝古代唯一一部可以稱為小說的作品,也是四大名著里唯一一部原創作品,怎麼可能拿掉。
那麼只能從另外三部選擇了。
個人認為,水滸的成就僅次於紅樓,大於西遊,西遊又大於三國。
判斷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看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點水滸西遊都有,三國很少,而水滸由於是現實主義作品,天然就比西遊寫的細膩。
2.看生活細節描寫,同一
3.看人物的立體程度,西遊勝於水滸勝於三國,當然了,在主要人物上,三本書都不錯,但在次要人物上,三國蒼白的多,比如同樣是次要人物,你說起如意真仙和周通,我立馬就能腦補出形象,但你要說張郃,我就不知道他應該什麼樣了。水滸在這一點做的好在哪呢,他在處理次要人物的時候,都盡量的給予他們獨一無二的特色,我稱這個為標籤化,或者說是動漫化,三言兩語,就完成了一個特色鮮明的人物,即便是好漢裡面的醬油角色,也很少有跟別人雷同的,我是做設計的,曾經見過不少人畫水滸人物,但畫三國的甚少,為什麼?三國你根本無從畫起,除了兵器,你找不到他們的區別。
4.看情節是否豐富,在這點上,三國又是最弱,說他是個大綱都不為過……當然,弱也不是沒有好處,三國由於缺乏豐富的情節,非常適合改編,這也就是為什麼三國的周邊比另外幾個都多的原因
在我一個小年輕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三國演義。
如果讓我為四大名著排一下順序,我認為是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
好的文字講究意在言外,而在小說中則表現為從表面的情節中推測出事物背後的深層聯繫。三國演義雖然通篇都是陰謀陽謀,但是除了這些計策帶來的「情況在我掌控之中」的算計人的快感與憑弔歷史的一絲悲涼之外,其思想性遠遠不如其他三部。
後果是什麼呢?它把中國人的歷史觀全帶成了演義觀。
打仗全靠武將單挑和多智近妖的謀士出些奇謀險計,評判歷史人物的唯一標準是是否仁義,醉心於各種宏大敘事,喜歡強調極端個例,痴迷於故事性而不辨真偽。
這就造成了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歷史演義類小說催生了一大批農村裡張小諸葛,李大學問,劉大明白一類的人物,就像魯迅風波裡面的趙七爺一樣,他們自認為是「方圓三十里唯一出色的人物兼學問家」,他們對歷史的觀點就是——「這回保駕的是張大帥,張大帥就是燕人張翼德的後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萬夫不當之勇,誰能抵擋他,」他兩手同時捏起空 拳,彷彿握著無形的蛇矛模樣,向八一嫂搶進幾步道,「你能抵擋他么!」——一樣的演義,他們看了三國,自以為胸中百萬兵,奇門遁甲連山歸藏黃石遺書無所不通。搖著扇子,坐在自己的茅廬中,等著實行仁政的明主來三顧,然後自己還要再推辭兩番。他們用三國演義那半文半白的語言,對前來求他出謀劃策的村民翻了翻白眼,良久說到:「賢弟,我有一計,附耳過來。」當不了姜子牙,當個諸葛亮還不行么?
不光是阿Q那種清朝末年的人以為革命黨穿著白盔白甲拿著三尖兩刃刀給崇正皇帝戴孝,到了快解放的時候還有人傳說「毛澤東坐在中軍大帳,左邊大將身長七尺,腰闊十圍,手拿長槍,是猛將朱德。右邊羽扇綸巾的儒生是周恩來,專管出謀劃策」,這種歷史演義類小說真的沒有給國人提供正確的歷史觀。
四大名著去掉一本就不夠四大名著了。
可嘆可笑 多少人以三國為陋 恨不得以粗糙不堪 毫無思想指摘 可見是閨中書生 吃慣了胭脂水粉 胸中只有那點個人的視野與喜樂 沒有橫看九州 縱覽千古的格局 當世豈有英雄哉?
三國演義是這四本書里唯一一部大書,這一點,遠遠領先於其後的水滸,僅此即可撐起四大名著的廣度和高度,若只有所謂表達善惡揭露人性諷刺社會之類,也只是深度這一個維度罷了,而深度 三國真就有表面上那麼淺顯嗎?你們以為「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只是單方面說水滸深刻剖析人性反映黑暗面所以會對青少年產生壞影響?老不看三國這句呢?
以我觀之,三國之大,正當少壯,放眼古今,心在四海,所以意氣風發,奠定胸中瀚海奔流之勢,有此格局方可在人生中激流直上,哪管浪遏飛舟。在這一過程中理想主義被現實打磨,從這種宏觀的大氣的人逐漸發展,認識到人世的複雜性與深刻性,此時才能懂得水滸 紅樓等更注重深度的作品。及老年時不可看三國,何也?老暮之人不可再浸權謀以傷身傷神是一(僅此厚黑之學,權謀之變 難道不是人性之一面,三國這方面還不深刻?),而少壯豪氣盡逝,心血撐不起歷史所銘刻的壯闊,極易有老衰之悲是一。
你們所謂的三國毫無內涵只是故事會?所謂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呵呵,那我還知道一個人有生,結局一定死呢,那這個人的一生就毫無價值了?這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念你摸摸心最早是從哪裡學來的,現在卻成了諷刺批評的理由。諸如此類三國有多少東西已經滲入歷史與現實生活。
現在的少年人從一開始就囫圇吞棗地讀過四大名著,可有多少理解?我自然也未必有多少 但卻不會以第一印象決定一切。四本書各自精妙,作為巔峰,分別代表的是史傳,神魔,俠義,世情幾種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最為發達的類型。多少人是真的把他們看成了完全不同的小說來評價呢?一個個都以對人性的刻畫來立論,談什麼善惡道德,談什麼情仇愛恨,談什麼社會批判,在無窮無盡的歷史裡面,這都是微觀的細節,沒有時空的大框架,沒有宏觀只有所謂代表性的局部,就會狹隘,就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就會自以為然。不認真去看三國然後反觀歷史,就會真的誤以為這只是一本孔明神話故事,一本粗陋的史書,於是就叫囂三國演義還不如三國志客觀屬實(可笑,還真把羅貫中當「歷史工作者」,兩種體裁有可比性?還有以此來指責三國毒害人民歷史觀的→_→),如此一來在未能憑此書開闊胸膽的他們看來三國演義的確名不符實,於是他們轉投更容易看出眉目的,更深刻有內涵的,特別是最有文學氣息與人性意味的紅樓夢去了,做著脂粉香里探索深度挖掘自我的工作去了。可是,三國演義根本就不是純文學作品好嗎?甚至只有紅樓夢可以說是現在概念的純文學(這就是所謂他們得出在紅樓水平另一個層次的原因)。以紅樓為標準看其餘,怎麼可能不貶低其餘?
於是乎,四大名著就成了談資或者至多某一具體方向的指導,形而下的好處遠多於形而上。沒有高度和寬度,一味深挖,摳弄細節,所得不過陋井幾座罷了,道路只能越走越狹窄。
但或者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零星的愉快呢。
今夜無聊翻看問題,貶低三國太過,故當時有憤筆。寫完只覺得好笑。
《三國演義》
讀了幾遍,總覺得虎頭蛇尾了。
人物形象塑造有些片面,特別是後期,感覺不管是人物刻畫還是情節鋪墊都很倉促單薄。
可能是因為作者把蜀漢這條線做了主線,蜀國氣數已盡的時候這部書就氣數盡了,而蜀國實在是頹敗得太快了。如果一開始就三國並重,多線發展的話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吳蜀魏晉各有各的輝煌啊。
當然,紅樓後40回不能算「蛇尾」吧,頂了天算比較好的同人文。
認真回答這個問題,只能是《紅樓夢》。紅樓的文學價值當然是最高的,挑出來也只是相對獨特罷了。
有人提到四大名著的說法是到建國後才有,之前出名的是四大奇書。但這並不是說,《紅樓夢》是根據現代人的口味才被硬塞進來的;純粹是紅樓生的晚沒趕上評選。事實上紅樓發表後已經因為自身過於卓越而擠入四大名作之列了:
明季以來,世目《三國》《水滸》《西遊》《金瓶梅》為「四大奇書」,居說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紅樓夢》盛行,遂奪《三國》之席,而尤見稱於文人。
——《中國小說史略》
故鄙意以為,吾國第一流小說,古人惟《水滸》、《西遊》、《儒林外史》、《紅樓夢》四部。
——胡適
所以持「四大名著是建國後才有的說法,不能代表最高水準」,「四大是大陸的說法,海外根本沒人看重紅樓夢」論點的知友可以歇歇了。
上面提到的這六本,本就是我國文學史上及其輝煌的成就了,四大更是金子中的璀璨明珠。想要通過攻擊作品缺點將其拉下神壇的答案,方向都是錯誤的。尤其理由局限在血腥、黑暗、三觀不正(seriously?????),可以和上面的朋友一起歇歇了。
評價一部文學作品需從「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兩方面出發,而在文學史上能佔據一定地位的,都是兩方面價值的綜合考量。不過,有兩個要點會影響日後讀者對作品的評價:
一是開山鼻祖,地位崇高不必多說。但後來者居上,讀者在閱讀大量成熟作品後,再回頭來看,自然覺得問題多多,德不配位。
二是由遠大於文學價值的社會價值而知名的作品。社會價值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當讀者紛紛無法共情時,自然評價會降低。
因此只有文學藝術過硬(包括立意、文筆、深度等),才能跨越時代背景成為有口皆碑的作品。當作品的文學性不強而獲得巨大名氣時,更多都只是獲益於當下,時代過去後,批評或質疑的聲音將會越來越多。這個問題下提及某部作品,應該都是站在這個角度吧。
------------------------------------------
文學史里很明確,的確有一部作品的文學性相對欠缺。這大概是我上文的引用中,它被紅樓擠掉的原因。不過這個理由,遠不足以將它踢出四大,畢竟是第一部章回體小說,另外幾本,哪個不是受到它的影響?具體不詳細評價,不過崇高的地位是無法撼動了,更不必提另外幾本文學性更高的名作了。
說來說去,相對比較適合這個答案的,也就《紅樓夢》了。畢竟晚了幾百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獲得了頗高的藝術成就,單列出來沒什麼不妥。此外只有紅樓是個人創作,另三本都是時代積累匯總的作品,單獨羅列,合情合理。
其他理由,我就不強行找了,畢竟也只是為了回答這個「強行」的問題。
不過相對於強行要踢出一本,我倒是希望能認真討論下什麼時候能恢復《金瓶梅》應有的地位,那個顯然更有討論的必要。
最不能刪的是水滸傳
從古至今,罵水滸的人有,但多是地主士大夫,生怕刁民作亂拿了丫的人頭,但多的是頌揚梁山好漢,右派的如金庸在射鵰里稱呼梁山賽仁貴郭盛後代郭嘯天為「忠良之後」,在金庸眼裡梁山好漢可以和楊家將齊名,左派的如老毛也頌揚梁山好漢革命性,當然也罵,不過不是罵他們吃人肉、殺害一些無辜,而是罵宋江不夠狠不夠革命,這說明什麼?經歷過亂世、舊社會的人,糟心的事兒見多了,跟那些比,梁山好漢所作所為並無大過
反倒是而今,解決溫飽奔小康,呈中國歷史未有之局,人心反而經不起一點點惡,當然,這也和教育有關,講不了複雜的歷史,只得單純把所有民變歸為「起義」「革命」,搞得像革命就不死人、不死無辜者似的,比如黃巢李自成太平天國,教科書定義為農民起義,小時候你就記住了「革命」「起義」「進步」,稍微長大一點看了一些網文就否定一切,這幫農民起義的領導者很多不是農民所以不是農民起義,這幫人破壞性極大、殺了很多無辜者,所以不是革命、進步——革命起義不是請客吃飯,必有無辜者傷亡,這是很現實的事兒,水滸傳就是把這些陰暗面告訴了你,但無損梁山好漢整體的正義性
有些人幹了一輩子壞事,稍微有點人性就被狂吹,有些人幹了一輩子好事兒,稍微有點錯就被人罵,人幹事兒?梁山好漢為了賺朱仝殺了小衙內、為了賺秦明殺了青州幾百戶、屠了扈家人,你就可著這幾點黑,整體呢?
三打祝家莊——「我連日在此攪擾你們百姓,今日打破了祝家莊,與你村中除害。所有各家,賜糧米一擔,以表人心。」
大鬧華山——再說宋江救史進,魯智深,帶了少華山四個好漢,仍舊作三隊分人馬,回梁山泊來;所過州縣,秋毫無犯。
攻打大名府——再說軍師吳用在城中傳下將令,一面出榜安民,一面救滅了火;
攻打曾頭市——所過州縣村坊並無侵擾。
攻打東平府——宋江將太守家私散居民,仍給沿街告示,曉諭百姓:害民州官已自殺戳;汝等良民各安生理。
攻打東昌府——宋江軍馬殺入城中,先救了劉唐;次後便開倉庫,就將錢糧一分發送梁山泊,一分給散居民。太守平日清廉,饒了不殺。
這尼瑪軍紀不是我說,比「無貨不掠、無婦不奸」的曾國藩李鴻章的湘軍淮軍好多了,結果呢?現在一個勁兒的黑梁山好漢,狂吹曾國藩李鴻章「聖人」,還真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是最近看了施蟄存的《石秀》,把石秀刻畫為覬覦潘巧雲美色而性無力、轉而設計殺之的陰毒者,哎呦我去,這思路和武松剖開潘金蓮心肝是因為覬覦嫂子美色而性無力一個論調,合著男人的魅力全體現在日女人上?但凡講點兄弟情義的都是基?不時刻想著日女人的英雄豪傑都是性無能?不管講不講倫理道德?按這幫人對石秀、武松的理解,只能一個結論:
不去日嫂子的小叔子都不是好兄弟
倒是有,余華的《兄弟》,哥哥被生活折磨的人不似人,卧軌碾成幾節,弟弟正和嫂子翻雲覆雨,現在沒人相信兄弟情義,自然也無感於石秀武松的舉動,多日幾個女人才是真的,是吧?那些起點龍傲天、日本後宮番?
看了諸多答案,思考後勉強回答:
結合現在社會背景和知乎受眾最該留的是紅樓夢,隨著經濟發展,有錢有見識(城市人中上層)開始成為主流,所以生活態度都小姐太太公子起來了,天天還想著吃「茄*」呢。哪能看的起 打打殺殺,張口兩斤牛肉,一壺白酒 的水滸傳呢,更甚可能還在為金蓮閻婆惜的追求愛情 叫屈呢,所以認為 即使不排除水滸也要把紅樓排與諸書之上吧。
至於水滸,底層人士(對於高一層的下一層也是)找不到問題合理合法解決方法,因為上層早已把路斷絕,(參照防衛過當)只能述諸武力,上層人自然不滿,覺得刁民,不講理,但是這些人從來講過底層人的理嗎,講過的哪一個不是被成為「善人」,懷念一生。另外良心道理從來就是對有經濟的人提供的,窮人餓死前看到一顆果樹,吃不吃,餓死都不吃嗎,孔子也只是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呢,如果吃了,被抓是不是小偷,主人不追究是仁者,追究是天經地義,而對於餓死前的人稍稍折損怕就不復存在了吧!那麼連老夫子都有不存在的可能,又拿來的道理可談,而對於不公,就更不如拳頭來的實在吧,報仇雪恨何時不是最基礎的訴求?而如果賠銀子可以了事?那就是金瓶梅的社會生活!你可以定位下金瓶梅的角色,怕你不是西門大官人而是戴帽子的死前大郎或者獻老婆的來旺兒吧。因此對於一個塵世中卑微而不卑躬的一份子呢,怕只有水滸才是理想世界吧,如果這些人不看書,讓你們把水滸傳踢出去,那麼古惑仔類會成為四大影片之一吧。
說三國的爛尾什麼的,可能看到的時現代人的架空吧,功成名就後浩浩蕩蕩,一發不可收拾,可是真正的歷史呢,會沒有瑕疵,永不老去嗎?歷史是佐證的,作者只能在字裡行間模擬當年的一舉一動,但車輪的走向無能為力,所以關羽死了,曹操死了,張飛死了,諸葛死了等等,很多前邊的英雄到了暮年都會病逝,這是生命,而生命不會因為年齡筋骨更佳,(這不是修行小說生命動不動以百年記)這是活生生的人,跟隨年齡的是腐朽,即使不腐,可以不老嗎?老年的孫權變得昏暈這不是人設,少年諸葛恪也不是變得無才,當年的意氣風發隨著時間、權利的累積做出的判斷會更加飄忽不定,而對於歷史,向來都是勝利者的歡歌。所以除了趙雲的年齡,三國就是這樣了。而拿紅樓對比,殘缺的紅樓是上層人更喜歡的,但是這只是他們七十歲壽命中的前二十年不到!初步判斷的結局,黛玉會死,你能想到死前的撕心裂肺和死後的「他年葬儂只是誰」嗎,還有認為尚可的王熙鳳已經席子卷屍了,「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的妙玉「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終所有人的推斷沒有自殺的,那麼她被侮辱以後呢?是苟活嗎還是活的更好了?其他人呢,寶姐姐呢?沒當過家的寶玉呢?出家的朱元璋依然需要為一口飯乞遍全國呢!而成年的你也能坐吃家產嗎一身?紅樓里身居高位賈政也做不到吧!所以三國中的某人可能會是你的一生,前半生戎馬倥傯,榮譽滿身,拿的出的戰績不勝枚舉,但是人到中年你的豪氣干雲,你的愛才心切會不會如孫權、曹操?這裡還有一堆人出現幾次後變被歷史淹沒,三國出場人物是四大最多的,但與歷史如何呢?
最後西遊記,與西遊記我覺得更多是一種情懷,對於幼時的洒脫不羈和成年後孜孜不倦,萬年後的坐享其成,這就是我們希望的,灰姑娘找到了王子,有使命的人受到應有的洗禮,再這些之後,隱藏的機關算盡,殺人如麻誰在乎呢?當我年輕,躊躇滿志,當我盛年,殺伐果斷,當我暮年,榮譽環繞,是的,所有的經歷都很完美。
那麼四大名著,我去掉哪一個呢,哪一個不是我們生命中最值得思考的最重要問題和方向呢!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非常出色的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必然有它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它的確。。。比另外三本,尤其是水滸和紅樓,少了那麼一些思想性。
所有偉大的作家都是跳出了「xx類文章作家」的層次的,所有偉大的作品都是表達作者思想的作品,而不僅僅是精彩的作品。
三國演義是一本精彩絕倫、讓人不能釋卷的歷史演義小說,但拋去作者精妙的文筆和巧妙的情節構思,它並沒有比隋唐演義這些「次一級」的作品多表達出什麼。只是一個故事和另一個故事之間的差距。
而另外三本,則把類似題材作品甩的遠遠的,因為它們從故事裡表達出來的東西完全不是其他書能比的。
當然,我覺得提問的人蠻無聊的我來黑。
三國流於表面,形式感太強,看開頭就知道結尾。
紅樓太監,被高鶚強行續1s,長而不硬。
水滸後半截整段垮掉,高位截癱。
西遊什麼鬼啊,每一關的boss都要跟五小強尬詩,乾隆寫的吧?
這屆四大不行,全部開除。
新四大:
金鱗豈是池中物
少婦白潔
江山如此多嬌
朱顏血
ps最後一部原來是妖刀記,文壇領袖親封的朱顏血。
推薦閱讀:
※为什么年年有人拍西游,却没人拍封神?
※為什麼《西遊記》唐僧總被提議蒸著吃?
※怎麼評價《西遊記》中的豬八戒?
※孫悟空明明實力不俗,為什麼沒有妖怪怕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