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怨氣是怎麼形成的?

安靜下來發現自己有很多怨氣!這些怨氣是怎麼形成的呢?如何去消除自己的怨氣?
尤其是現在的小孩子,什麼都有,就是不高興。
蒙台梭利有一個觀點,0到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光,而性格的形成靠兒童自己。具體說,就是兒童需要的生長環境有:
1、能夠自主操作的環境,包括和兒童身高差不多的柜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取放玩具;適合兒童身高的毛巾掛鉤等。
2、相對封閉的環境:不受成年人的影響,不需要指使,不需要表揚,不需要批評。
3、感興趣的玩具。
在此環境中,兒童表現出來的是反覆的做同一項作業。每一次作的意義不同,兒童在反覆的作業中成長,包括性格的成長。
現實生活中,成年人總會幹涉孩子的行動,例如孩子正試圖爬上凳子,而成年人將他抱上去。孩子要糖,而成人立馬給他一袋糖。這樣他的期望就是一袋糖。
個人觀點,小孩子的時候成人太多的干預孩子的自主活動,造成孩子的期望大於現實。之後便會形成怨氣,越是物資條件好的,父母代勞多的環境。怨氣越重。
個人的另一個觀點,佛教雲:習氣是前生帶來的。大原則個人是認同的,但是個人仍然認為今生的修行和境遇是可以改進的,例如在兒時父母正確的教育,長大後懂事了,自己通過讀書、處事來改變自己。


怎麼形成的:
1.自身的期望大於現實的實現。
2.自己的生活或多或少因受到壓制而無法尊重內心。
總之,生氣和幽怨大多是因為自己的無能和對事情的無奈。

怎麼消除:
1.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
2.想開點。樂觀面對。
3.盡量做自己想做的事。並能在做錯後也承擔責任,不後悔。


有句話你聽過沒,人類憤怒和幽怨基本上都是源於自身的無能


你的體驗是對的,越是物質條件好,照顧得周到的孩子,越是怨氣重,當成年人過多地介入到兒童的生活時,就會讓兒童對自己的力量沒有正確的認識,一旦遇到現實問題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又會帶來對周圍人、事、物的否定,也就是怨氣,所以越是照顧得周到的孩子,脾氣越大,越有挫敗感,完美主義的問題越嚴重。

一個人的習氣雖然是與前世有關,但是今生的關係更為重要,他身邊的成年人的養育方式更是非常重要。而佛教中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專指過去生,而是包含著當下這個剎那之前的所有時間,未來也是指當下這個剎那之後的所有時間,所以並不是說一個人的習氣是由過去生形成的,而是說一個人的習氣是由過去所有的一切累積形成的。而當下這個剎那包含了無限的可能性,所以當下這個剎那的教育和改變是極為重要的,因為當下改變了,未來的結果就一定會改變。這才是真正的釋迦牟尼佛的因果觀,種善因必得善果,不是在下一生輪迴轉世的時候得,而是在今生,在這個種了善因的剎那之後就必得善果,只不過絕大多數的人得了善果不以為是善果,甚至有更多的貪心,而貪是惡因,自種了惡因為覺得,但得了惡果卻非常憤怒,這是人類的愚痴。

所以還是回到你說的觀念,其實是對的,一個人的命運、習氣完全可以在今生就改進,不需要等到來世,而一個父母如果有正確的教育方式,孩子不會形成惡劣的習氣,而且在小的時候就開始克服和修正自己累生累世帶來的習氣,因此也不需要到未來長大以後去努力克服和改變,這就是教育本身的力量,中國人之所以重視教育,就是因為中國人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人都會想要過幸福的生活,想要離苦,這是人類最基本的特性,而教育就是教會人們正確地離苦的方式。


首先,安全感不足。現實中的不順利把精神力都內耗做了無用功,心理能量在沒有察覺的時候降得很低,情緒管理紊亂,讓人後悔的事就容易發生。
一個意志力很強大的人能堅定的控制自己不做出格的事,一個內心充滿愛的人可以把別人的掠奪變成內心的祝福和成全。這個屬於內心的修行,有很多法門,自己找適合的去修起來。

其次,恢復機制不健全。而且很可能是非常不健全,需要全方位重塑的那種。人的生命曲線有高峰也有低谷,誰都會有處境特別艱難的時刻,怎麼從自身,身邊信賴,有安全感的人和環境身上汲取再次振作起來的能量,就是第二個課題。
找到自我,找到自己人生信念的來源,它可以是自發的,也可能需要外界引導,一個親人摯友,寧靜舒服可以自由想像不受打擾的書房公園,一場可以專註自己的音樂會或者比賽,也都是好的選擇。

第三,心態或者思維習慣。對於生命中的不順利,改變自己能接受的,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的,等等各種雞湯。
不同的情緒能對應不同的肢體動作,也有不同的語言方式。面對困境是彎腰駝背,不停咒罵,越說話越無力,還是——————

先寫這三點,都是我們從自身,從日常就可以有意識的去做,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包容,更寬厚。

首先,去找自己的安全感吧。


首先我是唯物論者和無神論者,我不認為人的性格和所謂的前世又關。那麼一個人的怨氣乃至戾氣是怎麼形成的?有一種人格障礙叫偏執型人格。這種人格是一種極其偏執並且怨氣很重的人格。這種人格障礙是由於缺乏關愛以及受到不公正待遇等形成的。而不前面的幾個答案說的那樣是慣出來的。越是社會底層的人越是弱勢的人越容易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惡意。而不是那些被保護的很好的人。



吃不到餅乾
啊啊不開心,為什麼我吃不到餅乾
為什麼只有我吃不到餅乾
上次我就沒吃到蛋撻葡萄橘子巧克力……
為什麼老天要這麼對我
期中也沒考好,我好想哭,嗚嗚嗚
(沒人安慰)
嗚嗚嗚,誰都別和我說話,哼(怨氣滿滿)


不平則鳴


回答里灌雞湯的這麼多,知不知道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自身能力不夠唄


推薦閱讀:

如果要你寫一部關於殺女嬰惡習的恐怖小說,你將如何構思?
修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姿勢等,有什麼可以給普通人借鑒嗎?
請問,這張唐卡上的人物分別是誰?
鳥綱下面佛法僧目的命名從何而來?
「八部天龍」在佛教中是什麼意思?

TAG:心理學 | 蒙特梭利 | 佛教 | 性格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