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昭?
本人三國迷,在曹魏最喜歡荀彧,東吳最喜歡張昭,在張昭傳中有寫若仲謀不任事,君便自取之,說明能力是很強的。但是作為最大黑點,投降派成了別人對張昭的不屑。所以想問知乎大神,能不能系統說下張昭一生,還有為什麼會成投降派,真的只是軍事上的一竅不通嗎?還有,晚年無法成丞相,除了是孫權想拿大權在手和張昭個性過為剛烈以外,還有別的原因嗎?
張昭和孫權的關係給我的感覺真的就像親人或者是師生,一個不服氣,一個不服管,幹完一架就和好再干架再和好,循環一生。張昭只有在孫策那兒才是最好的,一來互相拜了把子,二來孫策的性格因素決定,相比孫權,孫策的心胸的確是寬闊得不行。孫權卻煩得不行,因為還附屬了很重要的一點,這也是張昭自己說出來的。
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屬陛下,而以陛下屬老臣,是以思盡臣節,以報厚恩。使泯沒之後,有可稱述,而意慮淺短,違逆盛旨,自分幽淪,長棄溝壑,不圖復蒙引見,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國,志在忠益,畢命而已。若乃變心易慮,以偷榮取容,此臣所不能也。"《三國志-張昭傳》
也就是說在張昭心裡,他覺得自己的擔子是很重的,他把自己定位成了老師或者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大哥。就和在家裡一樣,抽煙要被說,喝酒要被說,打遊戲也要被說,而且句句明著說,你煩不煩這樣的嘮叨?但在這個基礎上張昭還要更甚,孫權曾經氣到拿土把張昭門都封了讓他一輩子別出來,張昭竟然從裡邊把門也封了MD不出來就不出來,最後孫權又來燒門了,張昭還是不出來,孫權氣哭了好么只好把火滅了在門口乾等著,最後張昭是被兒子拉出來的才和解的。
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麼多,孫權又不服管但又很怕他,把他設為丞相管得更多不是更煩?昭客貌矜嚴,有威風,權常曰:「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舉邦憚之。《三國志-張昭傳》
至於張昭的軍事才能,雖然也打過,真不要妄想太多,但是至於他的投降觀念個人覺得裴松之的評價很不錯,拿來與樓主分享。
張昭勸迎曹公,所存豈不遠乎?夫其揚休正色,委質孫氏,誠以厄運初遘,塗炭方始,自策及權,才略足輔,是以盡誠匡弼,以成其業,上籓漢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計,本非其志也。曹公仗順而起,功以義立,冀以清一諸華,拓平荊郢,大定之機,在於此會。若使昭議獲從,則六合為一,豈有兵連禍結,遂為戰國之弊哉!雖無功於孫氏,有大當於天下矣。昔竇融歸漢,與國升降;張魯降魏,賞延於世。況權舉全吳,望風順服,寵靈之厚,其可測量哉!然則昭為人謀,豈不忠且正乎!
我覺得張昭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甚至中國歷史上,保守派政治家的代表人物。他當然是有大才的,從他輔佐孫策就可以看出來。他也是有擔當的,從他幫助孫權上位就可以看出來。但是,在我看來,這個人看問題比較狹隘,就是他看問題很准,但是不深,不遠。
張昭的存在的意義在於,他象徵了孫吳的基本策略:守。但是,孫權呢,一方面是個英武的人,另一方面又對這個託孤之臣有很強的逆反心理,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孫權幾乎總是和張昭反著來,這就形成了孫吳的經營模式,那就是保守地攻
張昭本人是個一等一的人才,尤其在處理政務上,但是他的際遇,尤其是他的性格,讓他很難得到重用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諸葛亮會投降么?
※為什麼三國里桃園三結義開始,關羽和張飛都擅武,而劉備卻為大哥,並地位最高?
※夏侯惇沒有什麼戰功為何在魏國地位很高?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認為蜀國對老百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