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技術會對當代藝術造成什麼影響?
因為最近一直在關注VR這一塊,深深的被這種沉浸式的感官體驗吸引。毋庸置疑這個科技的民用化會從根本影響到我們未來的生活。
1.當代藝術,特別是裝置藝術,是否會由於VR將實現門檻變低?(由實體轉換為vr影像,不知道這一塊對於藝術價值而言會不會有折損)因為現在的大體量藝術品,個人想像了下,用vr去複製觀看體驗應該是完全可行的。並且對藝術家而言在操作層面會極其方便。
2.由於浸入式的遊戲、電影將會愈來愈多,觀眾會愈發熟悉各種非現實的視覺刺激。那麼這點是否會影響到觀眾對於裝置藝術的感受能力?舉例說,我們現在可能會在某個巨幅作品前驚嘆,當大眾習慣vr後,「巨幅」這個屬性可能會在虛擬世界裡稀鬆平常。比如現實中我們將一個杯子完美放大1000倍,可能便是件有衝擊力的作品,但大眾可以在vr里完全體驗1w個放大了1000倍的杯子堆疊的場景,而且感官無比真實。之後再看現實中這個放大1000倍的杯子,可能作品原本的衝擊力便會不復存在。
VR虛擬現實技術突飛猛進而且在不斷完善和更新,作為工具、手段、表現或呈現形式它當然會成為藝術家設計師創作和表達的手段。
如果從范藝術的角度,VR技術從誕生之始就沒有離開過藝術,你不能說網路遊戲,場景,交互中由人們製造設計的虛擬場景和人物動植物不是藝術製作,人類對自然的模仿和複製也是藝術行為。
VR之前比如《虛擬人生》遊戲或和3D動畫電影等都有層出不瓊的藝術家用其特性來創作品。
比如: 沃卓斯基兄弟~如今的沃卓斯基姐妹;)製作的的《黑客帝國》既是商業大片又是深刻的預言和藝術片。還有英國的《黑鏡》系列部分集中也對「未來」虛擬現實中的生活倫理和人性境遇提出了問題警示和反思。
曹斐的&
所以作為當代藝術虛擬現實或任何技術或表現工具或方法都無疑會被藝術家們應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去。
不論是商業和市場的應用或服務或作為純藝術形式的表達高下可能在於藝術家設計師們如何巧妙的運用VR的特性,更好的實現交流和傳達,解決問題,影響我們的生活,啟發或引起什麼樣的思考或感知。如何超越或突破其局限性,去改良或革新,在新的情景遭遇或景觀下回有什麼樣的人性反應和倫理問題。我們又如何去改變,調整自己,影響他人,改善適應新環境,繼續生存等等。
打個比方,電子閱讀很大程度上擴大了我們信息儲存的空間和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可紙質書籍的閱讀仍然有其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比如實體性,質量感,交互性和閱讀習慣,記憶效果優勢,相比之下對眼睛疲勞消耗小,儀式感,對大腦作用和記憶的差別等等,這些和虛擬現實VR與美術館畫廊的區別很類似。
可虛擬現實也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少人前面提過,虛擬的天馬行空和超現實情景,如果用裝置太不環保和成本太高了。再比如某些虛擬體驗等等。
藝術自古的符號性,表達交流,虛擬性等等再VR技術都有其優勢。且創造性的人們可以不斷完善和推進其改良和發展。會有更多的藝術家設計師作出他們各自的貢獻。
如:
Glen Keane 為我們示範了3D虛擬現實繪畫是怎樣一種體驗。
Glen Keane 大神曾經是迪士尼的動畫師,在迪士尼工作了將近40年。他在《小美人魚》《泰山》《美女與野獸》等經典動畫中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演示《二重奏》中的嬰兒形象動畫繪製
他也是谷歌新應用 Google Spotlight Stories 中精美絕倫的動畫短片《二重奏》的作者。如果你還沒有了解或體驗過這個手機移動端自由視角的全景影片的魅力,可以先點擊下面的鏈接,看看這個讓人興奮不已的應用:
Keane勇於嘗試,願意擁抱新的工具。他帶上了虛擬現實眼鏡,為我們示範了一種全新的數字繪畫方式——在三維空間內揮筆創作!
之前3D繪畫筆火過一陣子,但那東西畢竟很費材料,並不環保。而三維空間數字繪畫就完全不同了!
我們的「畫布」成了3D的。數字繪畫將再次被顛覆!我們生活在一個處處充滿了黑科技的時代……
下面就是完整的視頻啦。裡面還有大量的演示畫面,對我來說這東西稱得上「驚心動魄」了。一起來看吧!
Glen Keane - the future of story telling視頻謝邀!
很有意思的一個話題。
藝術屆很喜歡玩前衛,所以VR火爆之後,最快切入來的肯定有藝術的一份子。畢竟這是一種全新的玩法,比起電腦手機等工具,VR其實會更好玩。至少從視覺來說,雖然現在成本有點高,但我個人比較看好,想像力太大了。
但有個問題,可能未來的VR藝術家,都不是畫家了,而是雕塑家。因為置身於三維的虛擬世界裡,畫筆有點像馬良的神筆,畫什麼出來什麼,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水彩。這個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虛擬的空間是無限巨大,而有才氣的藝術家在裡面則是無所不能「造物者」。這種狀況無疑非常吸引藝術家,同時也容易誕生各種各樣的藝術品。
另外一方面,VR除了影響未來的創作之外,還會影響之前的作品VR化。去年美國很多博物館都推出了一些深度的VR藝術視頻。比如把達利的作品做成VR的視頻,可以進入到他的的作品世界,那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地方,這對藝術展示來說,是另一種可以打通的模式。
我看VR藝術的想像空間。
轉自網路:從BUY+引發的設計師恐慌,VR真的會讓設計師失業? |VR第一資訊 VR013
01
這幾天,阿里製作的BUY+視頻,流傳甚廣,由於我非常清楚只是個營銷事件而已,所以沒有像其它號一樣都瘋傳這個。
不過這個視頻的確威力強大,私下有幾位門友很恐慌的感覺,問我怎麼看這個產品,我們未來會不會失業?
如果沒有看過的同學,請看看。看完我們再聊
這是原版的buy+概念視頻
↓
大概就是這麼個東西吧,使用VR和AR的技術手段,完成整一個購物流程。
好了,大概看完,心中也有個大概想法了,那麼我正式點來說說。
02
VR不會成為一個主流的只能生活產品,更加談不上替代手機。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年傳說要替代手機的熱門產品們。
首先,谷歌眼鏡
這個產品從立項,到測試,到成品輸出,沸沸揚揚,一度成為大家認為可以替代手機的下一代革命性產品,可惜無疾而終。
為何?
1.不符合人機工程和用戶體驗
首先,對於一個平時不戴眼鏡的人來說,每天掛著這麼一個東西在頭上,除了嘗鮮外,幾乎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得到。這樣子太傻逼了。
其次,它的使用方式是眼球需要往左上角看,是非常累的,對於眼球運動來說。
所以這個根本不是在延伸人類正常的運動生活軌跡,而是硬生生地出現,整個使用過程並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看多了不知道會不會變成鬥雞眼哈。
2.售價高昂
這個不用多說,賣一萬多一副吧,普通用戶消費不起。
結論,玩玩可以,你讓我戴著它出門度過一天,那就是開玩笑了。
不過如果不是整天戴著,需要用的時候再來戴,整個過程不低於15秒吧(還有耳機要配合),這樣的一個過程,那基本上就可以說88了。
——————————–
第二個,智能手錶!
智能手錶,應該是這2年來,被炒得最熱的新科技產品了。也是一度被當成下一代的智能手機。
記得應該是2014年初還是啥時候,三星搶在蘋果之前,發布了自己第一款智能手錶。然後一個同事搶先購買嘗了一把鮮。這個簡直太好笑了。我不是說這個同事的行為可笑,而是說這個產品的定位可笑。
功能少得可憐,居然把一個攝像頭安裝再側面,難道這個是間諜專用嗎?哈哈。聽說最後的銷量只是6位數。這個銷量對於它的研發和宣傳,是完全不匹配的。
去年,蘋果終於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錶,我本以為蘋果會出來拯救世界,結果這個表最終也是一個笑話,因為我第一時間就買了來體驗。
我總是再猜想,如果老喬還在世,會不會阻止這麼一個產品出現?這個是庫克在沒有老喬在之後推出的第一個創新產品。
可惜,這個是一個非常失敗的產品(你要知道我作為一個重度果粉批評蘋果產品是多麼的心痛)
首先,智能手錶的界面那麼小,在獲取信息的時候,體驗是非常差的。雖然可以打開微信,打開新聞界面,打開支付寶等等很多APP,但是,我真的一眼都不願意看。
眼睛實在太難受了!
它除了資訊獲取,還可以畫什麼心跳發給對方什麼的,都是一些毫無價值的功能,誰天天沒事給發這玩意。
而且要驅動它的前提是你的IPHONE在身邊,所以用它看刷朋友圈和看新聞就是一個偽命題了?身邊有林志玲和鳳姐的時候,你選擇誰?
另外它每天充電這個也是蠻要命的,雖然手機也是,但是手機那麼多用途,你會願意為它付出更高的行為成本,手錶你會煩它這麼愛充電。
就如剛才說的,林志玲和鳳姐和你說:「人家很口渴了。」
你會對鳳姐說:「那你怎麼剛才出門前不喝水啊?」
你會對林志玲說:「好,你等我一下,我馬上帶你去喝最好喝的藍山咖啡。」
就是這麼現實啊!
多嘴說一句,深圳早年還是有一些「忽悠」公司,通過做智能手錶,騙到一些錢的。總有一些喜歡嘗螃蟹的用戶嘛。
03
說了2個革命先驅,不對,應該是革命先烈,我們再來看看VR!
看完上面2個案例的分析,多少對VR有基礎的判斷了吧?
作為一個電子產品狂熱,VR產品我當然是很早就購買了。
不說廢話,我只想問一句,你作為一個普通用戶,出門會不會帶著這麼一個東西?
我相信99.9999%的用戶都不願意。因為實在太礙事了。
但是目前最牛逼的品牌到最傻逼的品牌,產品都是這麼大個,甚至更大。這個並不是技術原因這麼大,而是物理結構就是這麼佔地方。你可能會問,手機出來還是大哥大這麼大呢,現在還是不那麼小了?
呵呵,你看到單發的鏡頭是否因為技術進步而變小了?光學的東西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就算要解決,可能未來幾年都未必能很好解決它的大小問題,因為它的硬傷更本不在大小。
VR產品現在的硬傷在於內容。
大部分的VR產品的遊戲品質低劣,視頻文件品質低劣。
因為體驗方式的問題,導致它必須要非常高清的視頻才能很好的體驗產品的優勢,而1080P以上的內容遲遲不來。(當然有賴於我們的電信公司高價擠牙膏帶寬),所以我們能互聯網體驗的VR內容,都是近視眼效果。
至於你說以後按照VR的套路去完成購物體驗,我先不說視頻裡面這麼浮誇的VR+AR的結合,就算在VR里套現在的用戶習慣的界面,都做得不好。
所以別說VR讓設計師失業,更多是那些低質量的VR公司先結業。
不過不能把VR說得那麼差勁,因為FB也花了不少錢投資了VR,說明這個還是有一定的前景,它的完全創新的一種體驗。
例如現在色情片公司已經開始拍攝VR視覺的AV,體驗過的人都說好!真實感 LEVEL UP!!
而遊戲方面,能做到超高清而流暢的產品,也是讓你有置身真實遊戲世界的感覺。
不過要替代手機,從人機交互的層面去思考,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那是不可能的。產品再科幻,都是要回歸到人性的本身。
逆天的技術,我們常常都看到,但是不等於它會受歡迎,就如2003年就出現的投射鍵盤,為何到今天還是沒有看到人在用?那啥,你手指對著這麼硬的桌子敲,不痛嗎?
這個就是技術和人機工程的矛盾了。
04
還記得去年各家巨頭出的概念產品嗎?
就如可以檢測地溝油的百度筷子,曾經也被熱傳,還有人再百度知道上問,哪兒可以購買得到?
拜託!
這個只是概念產品,就如概念汽車什麼的,根本沒有能力生產出來的,只是對未來趨勢的一個寄望。
還有微軟的智能家居,在一切的玻璃介體都可以成為觸屏。
這個視頻都好幾年了吧?現在實現了嗎?
這些只是概念視頻!不需要科技去大概,只要影視特效和天馬行空的想法就可以做出來。
而今天,
你看了一個阿里的VR的視頻,你就來問我,設計師會不會失業?
你不要這麼搞siao好不好!
有這個閑功夫,多看幾本設計知識的書,多做點設計練習,不是比什麼都強?
別擔心VR淘汰你,淘汰你的肯定是你公司里外比你更努力學好目前主流設計方式的設計師。
越努力,越幸運。
----------------------分割符--------------------------------------------
qq群號:544405366
這個問題好棒,而且我覺得題主考慮的也考慮得非常充分。巧的是上個學期的裝置課我就是用unity做的然後在vr裡面給我們的老師看。他還算中國小有名氣的裝置藝術家,覺得挺棒的,也支持我們用各種方式去呈現藝術。而且他最近對mapping特別感興趣。 話說回來我覺得門檻倒是沒有降低,畢竟我一個畫畫的還要去學c#和shader才能做互動其實也挺麻煩,不過確實省去了材料,因為裝置的體量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這種學生在學校就算有點心也很難展開手腳(我們同學的做完展覽 直接砸了 回去沒地方放)我覺得這點vr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我還是比較不在乎它是不是真的假的,畢竟只要藝術家的觀念傳遞給你了不就行了嗎?然後我不說裝置只說視覺的話,現在電影特效都那麼牛逼那也只是電影啊,和藝術品有毛線關係?畢竟一個商業電影和觀念錄像我覺得一看大家就看出來了,最多有些商業片稍微意識流點,其實電影cg的發展還是更加帶動藝術的發展呢。 同樣我們就說今天的當代藝術什麼媒介是傳播最廣的呢?我覺得不是繪畫,裝置也不提了,就是媒體。都說21世紀人人都要會編程同樣我覺得未來的藝術就是一個類似遊戲的形式(同時具有 視覺 聽覺 交互 甚至部分和未來會有觸覺 嗅覺)如今的新媒體藝術更加強調藝術家建立一個平台,而觀眾也不再只是看者,他們可以共同去完成這個藝術品甚至會超越藝術家本來的構想。我覺得vr是一塊很好的平台,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特別是有一個超棒的遊戲引擎的話。但是他也是非常有難度的,我覺得一時半會兒並不會有太多藝術家投入(有錢大腕兒也許會去嘗試)
手碼看上去讀起來很累 不過歡迎一起討論
無論 VR,還是 3D,都有一個本質上的弱點:無法帶來真實的「體量感受」。
目前所有 VR 和 3D(雙眼立體電影)的所謂「空間感」,本質上,只是一種人眼、人腦和顯示設備共同上演的「視覺錯覺」。
而你所思考到的當代藝術里諸如「大體量」或「超越現實經驗」的大作,那都是實實在在的物質,是空間感,是壓迫感,是五官能意識到的體積感,是影響了作品所在地周圍氣場的真實存在。
就如宏大的建築,能帶給置身其中者特有的空間體驗。這種體驗,是無法(或很難)在 iPad 顯示屏、IMAX 銀幕、或是 VR 眼罩里獲得的。
因為這個原因,你擔心的某些影響(比如原本的衝擊力不復存在)也許並不成立呢。
但這種新的展示方式,如果運用在裝置藝術的設計和預演( pre-visualization )上,對藝術家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運用在作品上,我是喜憂參半的態度。
倒是可能會有別的影響。
純粹瞎想一下,比如人們除了低頭盯著手機和 iPad 屏幕之外,還多了些罩在桶里的腦袋,藝術展上可能會少些只為看視覺奇觀而來的觀眾吧。先佔坑等養肥吧。VR目前還在初級階段,大體還是運用在電子遊戲和影視媒體這兩塊。大膽做個預測,未來5到10年,VR將會十分成熟並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比如帶動生物技術和腦神經技術的突飛猛進。
當代藝術本身門檻就很低
再者
藝術從來不會被形式所困,只有藝術家,沒有藝術品
其他不說,簡直就是設計師的福利~~~
有一天VR真正普及了,在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里發揮自己的想像,從圖紙繪製到實施測量,最後竣工,想想都覺得牛逼···
先買一個1080壓壓驚。哎,不說了先去搬磚了。
為當代藝術家增加新的分類,暈3D的藝術家和不暈3D的。
VR技術對當代藝術產生的是滲透式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用VR來繪畫或雕塑的應用被創造出來,讓用戶能夠體會到在三維立體空間里進行藝術創作的體驗。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繪畫都是在兩維的平面上創作,但是VR的繪畫軟體可以在無限大的創作空間內體驗自己畫出來的立體的畫作。
比如:
【繪畫類】
《Tilt Brush》
一款讓我很驚艷的APP,支持HTC Vive和Oculus Rift,可用來雕塑和繪畫。
《Gravity Sketch》
用於3D設計,還能使用傳統2D媒介對作品進行分享和改動。這是一款能支持移動設備的APP,還在內測中。
《Quill》
這款APP主打墨水,能夠復原出跟現實無異的墨水效果。
《PaintLab》
這是SteamVR上免費的APP,能夠繪畫和雕塑。
《A-Painter》
Mozilla製作的一款網頁版VR藝術APP。通過VR頭顯和網頁VR工具,用瀏覽器來創作作品。
【雕塑類】
《Oculus Medium》
這是Oculus獨佔的APP。能夠用3D印表機列印出來。
《Make VR》
這是Vive獨佔的APP。能夠用3D印表機列印出來。支持對作品的規格進行改動。
當代藝術創作的門檻其實也並不高,但是VR不僅是降低了藝術創作的門檻,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藝術創作表現的形式,使得藝術創作能夠以更多的現有技術所達不到的高度來展現。
這個話題非常棒,個人完全認同樓主的的看法,藝術,乃至建築,都會受VR的巨大衝擊,藝術表達方式一定會逐漸從傳統方式移至數字方式,乃至VR世界。
不過,從整個人類發展史的角度看,藝術的的本質是想像力的表達,並非一定要拘於形式,我們表達想像的方式,以前是在紙上繪畫,在木頭,石塊上雕刻。現在我們在VR世界裡,可以付出低很多的成本就能更快,更噬無忌憚地表達想像力,這不正是藝術的進化嗎?:-)讓人的親身感受變得虛擬,人就真的會產生虛幻,我覺得。
轉載自網路
- 讓藝術更貼近生活 谷歌全新VR體驗:Virtual Art Sessions
- Valve在GDC展示藝術應用Tilt Brush精選新作品截圖
- VR技術會埋葬電影藝術嗎?
- Woofbert基於虛擬技術做了一個VR藝術館 看看VR如何與藝術結合?
以上。
VR還在路上,任重而道遠。
不過現在已經開始凸顯他天生具備的藝術細胞了。現在可以在一個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三圍空間里肆意發揮自己的創意了。劉翔的HTCvive評測視頻還是其他機構的忘了,在三圍空間里作畫,是立體三維的。
雖然不是學藝術的,不過看到這一幕還是非常震撼。1060應該也沒問題能起飛了吧。有機會配一台。
VR 還沒有改變我們工作的本質,但是它可以顯著提高我們工作的成效,VR技術想同藝術結合的幾個難題: 首先是眩暈,如果真的要在虛擬環境中做大的創作,時間是需要比較長的,比如3到4個小時,眼鏡壓力比較大,難免會產生眩暈,
其次是空間定位,雖然在虛擬環境中有一個坐標軸,但是因為人沉浸在環境裡面,作品的空間定位容易混淆。
最後是電腦設計和真實如何一比一的呈現出來。我曾把一些VR作品導入到電腦,最後出來的顏色與在VR裡面的是有色差的。這可能也因為不同環境對顏色的辨別存在差距。
還有一點是藝術人才匱乏,雖然這些都是目前還沒解決
不過VR技術還是會給藝術帶來全新體驗,可以通過頭戴設備,手機,電腦端體驗到VR帶來的視覺震撼,在電腦端,目前英偉達推出的全新旗艦GTX1080顯卡都是針對VR進行過專門優化,體驗VR效果更佳,VR技術不斷發展完善對藝術呈現來說是很有好處的,好的藝術可以以一種全新的VR方式展現在人們眼前
就拿迪士尼的畫師來說:我走進一堆紙的世界,突然間我身在其中,居然開始繪畫起來,這不是繪畫,簡直就是在雕塑繪畫!當我創造人物造型時,他們不再是一個按照比例縮小的平面小人,而是一個我腦海里他們實際的同等比例造型,比如比我矮一點點,瘦一點點或者比我的狗大一點點,毛多一點點。VR技術給我們的想像力打開了一扇門,讓我們從紙張上走入了一個全新的創造空間。但這些前提都要有強大的圖形顯示器支持」例如最近才上市nv的10系,就只有這種高性能圖形顯示器才帶的動
沒什麼變化吧,vr一出,虛擬頭盔的日子就不遠了,過度品
問題不錯
http://www.wandoujia.com/eyepetizer/detail.html?vid=7088utm_campaign=routineutm_medium=shareutm_source=others
推薦閱讀:
※藝術家的經歷對其作品有哪些聯繫或是影響?
※曉松奇談中介紹了杜尚的作品《現成的自行車輪》,當代藝術的解讀方法是否已經超過了創作成分?
※「現代藝術」「先鋒藝術」「前衛藝術」「當代藝術」這些詞有哪些異同點?
※微博上那些漂亮的攝影作品賺錢嗎?
※如何看待河清教授《莫要被奇奇怪怪的「當代藝術」忽悠》一文?
TAG:藝術 | 當代藝術 | 美術 | 虛擬現實VR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