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梅蘭芳、杜月笙都念念不忘的孟小冬,是一個怎樣的奇女子?
民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她風華絕代,藝驚華夏;她與梅蘭芳、杜月笙跌宕起伏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喜劇,至今為人廣泛傳誦。她就是曾經風靡全國、被譽為「冬皇」的京劇名角孟小冬。
孟小冬——著名京劇坤生
孟小冬:(1907年-1977年),女,梨園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人稱「冬皇」。孟小冬乳名若蘭,本名令暉(令輝),藝名小冬,原籍北京宛平(又說為山東)。孟小冬家學淵源,5歲就開始練功學戲。7歲登台,先後向姑父(又說為舅父)仇月祥和譚鑫培的琴師孫佐臣學習鬚生,宗孫派(孫菊仙)。祖父孟七(清同光時期的紅凈名角)和父親、伯、叔均為京劇演員。孟小冬12歲在無錫正式掛牌公演旋即走紅。後來北上深造,成為京劇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優秀傳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坤生略無雌聲。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台灣去世。
藝術特色:孟小冬扮相英俊,無脂粉氣,嗓音蒼勁醇厚,高低寬窄咸宜,衷氣充沛,滿宮滿調,且無雌音,這在當時女老生中,是極為難能可貴的。而後她終於得到余叔岩的真傳,繼承了余派的衣缽,也被公認為「余派」主要傳人。孟小冬進入中年後,她的藝術已逐漸進入化境,頗有幾分余叔岩盛年時的神態。最後一次在上海中國大戲院演《搜孤救孤》時,她的表演確實已臻爐火純青,聽她一曲,繞樑三日,餘音猶存。蒼勁的歌喉,醇厚的唱腔,使人感到回味無窮。
代表劇目:《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盜宗卷》、《擊鼓罵曹》等。
初露鋒芒
孟小冬8歲那年,她的姑父,也就是她的第一個授業師傅仇月祥因在上海梨園界有一定知名度,被當時的名人關絅之邀請在四十歲生日時表演,當晚登台的主力是上海灘人才最多的京劇票房——九記。
仇月祥帶著小孟小冬亮相,順帶讓她客串了一把《烏盆記》。她一開口,著實讓內外行驚艷,小姑娘年紀雖小,嗓音竟如此嘹亮,且字正腔圓,咬字清晰,動作走位,方寸不差。更難能可貴的是,孟小冬雖然是個女孩子,但唱戲絲毫不露雌音,確實是個唱鬚生的好苗子。
孟小冬
1919年12歲的孟小冬參加了王家的髦兒戲班,奔赴無錫新世界屋頂花園劇場演出。這在當時流行的「跑碼頭」,跟我們今天歌手「走穴」差不多。開演當天,無錫突降大雨,別說觀眾,一干有經驗的演員都有點焦躁了。作為「大軸」最後一個出場,孟小冬一開嗓,底下騷動不安的群眾馬上安靜下來。當晚,劇場爆發出陣陣掌聲,蓋過了暴雨聲。散場後,聽著師傅的誇獎聲,孟小冬興奮得一轉身,天真地問同場的父親:「爹爹,我現在也是角兒了吧?」孟父還未回答,師傅已經收起了笑容,嚴肅地說:「還早得很,你可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
事隔兩個月,新世界屋頂花園劇場重金禮聘,她再次登場,連演68場,劇票開場即售罄,連迴廊里都站滿了人。離得遠點的,索性搬來桌椅,站在上面翹首觀看。
孟小冬
十二歲的孟小冬在無錫首次登台,繼而十四歲就在上海乾坤大劇場和共舞台先後與張少泉(電影明星李麗華之母)、粉菊花、露蘭春、姚玉蘭同台演出,居然大角風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當時的評論界贊她「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這樣冰雪聰明的小女孩兒,明日之星非她莫屬。
「游龍戲鳳」
為了謀求開拓一片新天地,1925年,孟小冬離開上海,毅然北上深造。1925年8月,北京第一舞台舉辦了一場義演,孟小冬和梅蘭芳得以相遇。當天,大軸是梅蘭芳和楊小樓的《霸王別姬》,壓軸是余叔岩、尚小雲的《打漁殺家》,倒數第三出場的是孟小冬的《上天台》。兩人擦肩而過時,孟小冬恭恭敬敬地叫了聲梅老闆,梅蘭芳聞言只回了一個禮節性微笑。
1926年下半年,在北平政要王克敏的生日堂會上,不少人提議梅蘭芳和孟小冬合唱一出《游龍戲鳳》:「一個是鬚生之皇,一個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場,珠聯璧合。」台上,英俊倜儻的正德皇帝娶了楚楚動人的酒家姑娘李鳳姐,台下,韶華正盛的孟小冬嫁給了美男子梅蘭芳。不知是戲如人生,還是人生如戲。
孟小冬與梅蘭芳
然而,正如電影《半生緣》里所言,人生是故事,而非童話,可哪有故事是不惆悵的。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報》第一版上,孟小冬連登三天啟事:「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這公告說的是因梅蘭芳自小過繼給他伯父作為養子,按當時的社會習俗來說可以娶兩房妻子,所以20歲的孟小冬才嫁給他。結果在梅蘭芳伯母(即養母)去世的時候,梅蘭芳原配妻子福芝芳不讓孟小冬進屋跪拜,意為不承認她的地位。面對這種情景,梅蘭芳選擇了委屈孟小冬,勸她先離去。孟小冬一路灑淚,離開了梅家,因此事大病一場,甚至想遁入空門。
孟小冬與梅蘭芳
很長時間,孟小冬的心情好了些,才應由沙大風主辦的《天風報》邀請義演籌款賑災,也算是重登劇台了。然而天津一家報紙此時很缺德地連載了一部小說,影射梅孟,並提到當年的李志剛(孟小冬的狂熱粉,因追求她不成想刺殺梅蘭芳,結果誤害熱心群眾張漢舉),暗指孟小冬是李志剛事件的罪魁禍首。梅蘭芳的一再沉默引發了孟小冬的憤怒:「是我負人,抑人負我?」廖廖八字,是受盡了委屈的控訴。孟小冬不顧兩人13歲的年齡差異,不顧自己正在上升的事業毅然嫁給他,甘願退出舞台、忍受長久的寂寞,結局卻如此。
1933年分手聲明之後,孟小冬再未提及梅蘭芳。她將所有的心思放在京劇事業上,灌制唱片,登台演戲,1938年拜四大鬚生之首余叔岩為師,盡得真傳,成為第一女鬚生。一切塵埃落定,不見風塵起。而孟小冬與梅蘭芳究竟是誰辜負了誰,恰如孟小冬自己所言:「世間自有公論。「
立雪余門
當時的北京是京劇演員心目中憧憬的「聖地」,孟小冬到北方的最大目的是要求得藝術上的發展,除了演出以外,她先後向陳秀華、陳彥衡、孫佐臣、王君直、蘇少卿等人請益,鑽研譚派藝術。孟小冬見識越廣,理解越深。在鑒別比較中,她做出了理智的抉擇,最終她把目標鎖定了余派(新譚派)。她認為余派藝術不僅在唱念做表細膩深刻,決非其他派別所能望其項背;而在唱腔方面的三音聯用(高音立、中音堂、低音蒼),能藏險妙於平淡,更為她所愛。對余派心儀已久的她下定決心要尋找機會立雪余門,親炙教導。
余叔岩
其實,余叔岩對孟小冬的藝術才華也頗為欣賞。一九三五年曾有人介紹上海一票友拜余叔岩為師,被餘一口回絕。介紹人走後,余對身旁的朋友說:「有些人教也是白教,徒費心力。」朋友問:「當今之世,誰比較好呢?」余叔岩回答說:「目前內外行中,接近我的戲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漫長的等待,幾經周折,孟小冬終於夙願得償。在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拜余叔岩為師,成為余叔岩的關門弟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
孟小冬與恩師余叔岩
這時的余叔岩體弱多病,早已息影舞台,孟小冬殷勤奉侍,照顧周到;請問藝事,敬業執著,余叔岩自然也傾囊相授,一招一式務求完美。孟小冬的藝術在拜余之後較之拜余之前有了質的飛躍,能與當時京劇老生翹楚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相頡頏,譽滿全國,被尊稱為「冬皇」。
一九四三年,余叔岩因患膀胱癌不治逝世,孟小冬痛挽恩師,她的輓聯寫道:清方承世業,上苑知名,自從藝術寢衰,耳食孰能傳曲韻;弱質感飄零,程門執轡,獨惜薪傳未了,心喪無以報恩師。
孟小冬《搜孤救孤》謝幕
孟小冬戲劇生涯的巔峰之作,也是她人生中最後一次正式演出,那是在1947年為陝西水災義演的《搜孤救孤》。這場演出最後只能以「轟動」來形容,曾質疑孟小冬「冬皇」資格的人,自這一次後皆默不作聲。這同時是孟小冬向逝世四年的老師余叔岩交出的一份答卷。
有人這樣評價說:「(孟小冬)自拜叔岩,則每日必至余家用功,寒暑無間。前後五年,學了數十齣戲,是余派唯一得到衣缽真傳的人。……假若余派的東西是真正研究院的玩藝,孟小冬倒真是一位唯一夠資格的研究生。名貴則名貴極矣,然大好藝術不能廣傳,總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孟瑤《中國戲曲史》第三冊)
有始有終
杜月笙對孟小冬的情分早在1925年就開始了。後來他儘管娶了名鬚生姚玉蘭,但對孟小冬依舊念念不忘。1936年孟小冬應杜月笙的邀請為黃金大戲院揭幕剪綵,其後在此演出20餘日。因為孟小冬是杜之四夫人姚玉蘭好友,演出期間理所當然地住在姚玉蘭處,這樣孟杜的接觸就頻繁起來了。
1946年,已返回滬上的杜月笙,又讓總賬房黃國棟寫信給孟,催其南下。孟小冬由於想念姚玉蘭,也就不再推託。好友的噓寒問暖,杜月笙不露聲色的敬重體恤,使她感到數年來未曾有的溫暖。孟小冬感於杜月笙數年來的情深意重,加上姚玉蘭的一再撮合,此次赴滬不久,終於以身相許,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隨杜一家遷居香港。
杜月笙與孟小冬
此時的杜月笙已非盛年,而是年逾花甲一病翁,孟自入杜門後,就自然地挑起了侍奉杜月笙的擔子。而侍疾也似乎成了她不可卸掉的責任,因為她的相伴,已經成了病入膏肓的杜月笙不可缺少的安慰。
自入杜公館以來,孟小冬一直沉默寡言,對一切看不慣、聽不得、受不了的事情都漠然置之。但1950年的某一天,傲岸的她卻迫不得已,淡淡地說了句至關重要的話。那天,杜月笙當著家人的面,掐指計算遷法需要多少張護照。當他算好了需要27張時,孟小冬淡然的聲音突然飄了過來:「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一語道破實情。杜月笙一愣,當即宣布儘快與孟小冬成婚。那一晚,杜月笙下了他那幾乎離不開的病榻,由人攙扶著,拜堂成親;孟小冬的臉上也現出了笑容。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最終也算是有了真正的歸宿。在杜月笙死後,孟小冬獨居香港,深居簡出,專心教授弟子。
1952年孟小冬收趙培鑫、錢培榮、吳必彰為徒
孟小冬並不隨便挑選弟子。只有具有天賦、意志堅強又迷戀藝術的人才能有資格做她的學生。她的3位弟子趙培鑫、錢培榮、吳必璋正是如此。她教授弟子極為認真、嚴格,規定未經她的允可,不能在外面隨意吊嗓,更不準在外面唱尚未純熟的戲。據劉嘉猷講,她曾有一位準弟子,略窺余派劇藝門徑,唱做俱達到一定水平。曾經一度綵排,口碑甚佳。不久學習《捉放帶宿店》,念唱的同時兼排身段,等他自認為排得夠熟練了之後,便屢請在台北公演。但是孟小冬認為他在做表與感染的神氣上,未盡善盡美,因此始終未予答應。
孟小冬
1977年5月26日,70歲倔強了一生的孟小冬在杜月笙去世26年後,因病在台北逝世,那時梅蘭芳也已故去16年。人生如戲、繁華如夢,一生倔強,有始有終。
一代冬皇
孟小冬的表演扮相英俊,嗓音蒼勁醇厚,高低寬窄咸宜,中氣充沛,滿宮滿調,且無雌音,被公認為「余派」主要傳人。北京大學教授吳小如曾說她是學余最成功的一位。
代表劇目有《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盜宗卷》、《擊鼓罵曹》、《烏盆記》、《空城計》、《珠簾寨》、《御碑亭》、《碰碑》、《魚腸劍》等。
孟小冬《洪羊洞》飾楊延昭(左)
劇情介紹
《洪羊洞》——京劇中著名老生傳統劇目。宋將楊延昭打聽得父親楊繼業屍骨被存放於遼邦洪羊洞內,乃命孟良往盜取屍骨。焦贊暗隨至洞,孟良誤以為是敵將,用斧劈死。當孟發現時,哀痛不已,後悔莫及。乃將楊、焦遺骨交老兵送回,後自盡於洞前。六郎正在病中,驚同盟耗,哀悼嘔血,與八賢王和母、妻訣別而死。
孟小冬早早來到後台化好妝,等待師傅來把場。過一會兒,余叔岩手執翡翠嘴的旱煙袋到後台,對孟小冬說道:「楊六郎快死啦!」這是一句心理提示,引導她醞釀感情。余叔岩端詳了一下孟小冬自己化的妝,認為不行,洗臉重新化妝。余叔岩僅在孟小冬臉上敷了一層粉,又在眉眼與額頭上淡淡抹上一點胭脂,然後用熱手巾往臉上一蓋,就定妝了,顯得非常鮮明潤澤。他對孟小冬說:「記住,這一把熱毛巾很重要!」
這場《洪羊洞》的配角陣容,由李春恆飾孟良、裘盛戎飾焦贊、鮑吉祥飾八賢王。孟小冬嗓音本來就好聽,經余叔岩親炙後,果然格調更高了。《洪羊洞》演得非常成功,轟動京城。
《捉放曹》孟小冬飾陳宮
劇情介紹
京劇《捉放曹》,也稱《捉放宿店》、《中牟縣》或《陳宮計》,是著名的京劇傳統劇目,是余(叔岩)派經典劇目。取材於《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主要講述曹操刺殺董卓未遂,改裝逃走,至中牟縣被擒。公堂上,曹操用言語打動縣令陳宮,使陳宮棄官一同逃走。行至成皋,遇曹操父親故友呂伯奢,盛邀曹操、陳宮至庄中,殺豬款待。曹操聞得磨刀霍霍,誤認呂伯奢存心加害,便殺死呂伯奢全家,焚庄逃走。陳宮見曹操心毒手狠,枉殺無辜,十分懊悔,宿店時,趁曹操熟睡,題詩譴責,獨自離去。
這出《捉放曹》也是孟小冬常演的戲,通常自「行路」到「宿店」,遇見特殊情形,一次在天津新新戲院(在法租界二十六號路,原名西權仙)與郝壽臣合作三天短期,應院方特煩,就從「公堂」起,不過這是僅見的一次。
這齣戲里前邊「聽他言——」的〔西皮〕,後邊「一輪明月」的〔二黃〕,兩大段慢板里,佳腔迭出是不用說了。而最後「也是我陳宮做事差」四句〔散板〕,尤見功力,把陳宮的一腔悔意,都表露無遺。
孟小冬《四郎探母》飾楊延輝
《四郎探母》孟小冬反串鐵鏡公主
這是一齣戲保人的老生重頭戲,任何人唱都能落好,好角演來,就更精彩萬分了。孟小冬此劇,坐宮一段慢板,唱腔悠揚以外,還唱出憂思煩悶的氣氛來。與公主和六郎對口的快板,及哭堂別家的散板,都是全力以赴,前者爽脆,後者跌宕,與那些慢板、二六等唱,全使人擊節讚賞。
在營業戲裡,她和李慧琴合演。在堂會戲裡,與梅蘭芳合作過。在天津水災義演里,與尚小雲合作過,是非常名貴的一出佳構。
1947年《搜孤救孤》孟小冬飾程嬰
孟小冬最後的傑作是在上海「中國」大戲院一九四七年九月「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中出演的《搜孤救孤》,這也是余叔岩親授孟小冬的第一齣戲。此時孟的唱工爐火純青,句句珠玉,扣人心弦,如陽春白雪、調高響逸,一時傳為絕唱。
1947年,南北的京劇演員為慶賀杜月笙60大壽齊聚上海演出,而最後兩天的最後的大軸戲就是孟小冬主演的《搜孤救孤》。按說,這齣戲並不像《珠簾寨》、《失空斬》那麼繁重,又沒有旦角襯托,一般掛頭牌的老生很少演出。如果演出也很少放在大軸。但是孟小冬不但選了這齣戲,放在大軸演出,而且連演兩場,場場爆滿。這時的孟小冬嗓音正是處於最佳狀態的階段,二黃戲能唱到六字半調,在當時的老生中已屬罕見,嗓音也向蒼涼蘊藉方面逐漸轉化,聽起來更為悅耳動聽,基本上已不再受雌音的影響了。
《搜孤救孤》劇終 孟小冬謝幕
據當年身臨其境的譚元壽先生說,那兩天,台下是滿坑滿谷,舞台兩側也全是來觀摩的南北名角,塞得水泄不通。那天四大鬚生之一的馬連良先生與後來香港《大成》雜誌主編沈葦窗是合坐在一個凳子上看完了這齣戲,而且連連給孟小冬喝彩。據當時尚在少年的著名科學家王選教授說,那兩天的上海灘是家家打開收音機,戶戶收聽孟小冬的演出實況。這齣戲,孟小冬每個腔都唱得讓人回味無窮。這並非後人杜撰,幸有現場錄音傳世,足以讓人領略一二。四大鬚生之一的譚富英先生看完戲後連聲稱絕。遇人便說:「小冬把這出《搜孤》給唱絕了,反正我這齣戲是收了。」收了,就是再不唱了。
倩影猶存
《碰碑》孟小冬飾楊繼業
《失·空·斬》孟小冬飾諸葛亮
孟小冬、鮑吉祥之《盜宗卷》
孟小冬、鮑吉祥之《草船借箭》
1920年12月20日共舞台演出海報 孟小冬出演《徐策跑城》
孟小冬便裝照
孟小冬(中)與父母弟弟等合影
孟小冬晚年吊嗓照片
沈泰魁表演《珠簾寨》孟小冬前去祝賀
孟小冬是余叔岩學生中學戲時間最長、得到真傳最多的一位。她堪稱余派一個「婉約」的分支,或許在圓潤和飽滿程度上還對余叔岩有所超越。在余叔岩故世後的一個較長時期,人們把孟小冬看作是余派的「活標本」,領略余叔岩藝術的「活渠道」。孟小冬後來隨杜月笙去了香港,在那裡課徒,並把余派藝術傳播到了海外。
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不會比你差;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相信很多人知道孟小冬,都是從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梅蘭芳》開始的。我也是。因為喜歡章子怡的戲嘛。當時,我就感覺很奇怪,章子怡自從一出道可是只演主角的,至少也是半壁江山,「孟小冬」,這個傳說中只有六場戲的配角,到底是有多吸引章子怡呢?
後來我就仔細研究了孟小冬這個人。這一研究不得了,她吸引人是有道理的啊。
1. 比男人還男人的女人,嫁給了比女人還女人的男人
孟小冬本名孟令輝,因為出生於1907年的12月9日,生在冬天,後來就得了藝名「孟小冬」。孟小冬出生於梨園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伶人,唱戲為生。所以孟小冬在不到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跟著父親練功了,七歲登台,十二歲正式出道。而且,孟小冬從一開始,學的就是老生。
(圖說:漂亮的姑娘,演了《四郎探母》楊四郎,當年該有多驚艷啊!!)
「生」嘛,顧名思義,男的。孟小冬,一個漂亮小姑娘,上來學的就是老生,也就是中年以上的男人。擱今天這叫反串,那是會立馬擁有一大票粉絲噠。而孟小冬開始演出那會兒,是差不多一百年前,舞台效果該有多驚艷?
都說孟小冬美,美到什麼程度呢?據說當時的學生粉,文具盒裡貼的都是孟小冬的照片。這就跟我小時候,鉛筆盒裡貼滿了王祖賢和林青霞的照片,是一個道理。袁世凱的女婿,也是著名的劇評人薛觀瀾,曾經拿孟小冬的姿色,跟清末明初十位以美貌著稱的坤伶比較過,結論是,「無一人能及孟小冬」。
一個年輕而又貌美,同時身材曼妙的青春美少女,在舞台上專演老男人,不僅扮得像,唱出來的聲音還渾厚鏗鏘、毫無雌音,想想就知道有多撩人。所以觀眾們聽得是如醉如痴,這到底是男兒郞,還是美嬌娘?陰陽顛倒的性魅力,古往今來,就無人能敵。
(圖說:「冬皇」孟小冬,我覺得,側臉就夠吸引粉絲了,肯定沒有整容。)
說了這麼多,孟小冬這個比男人還男人的女人,也該遇到那個,她命中注定的,比女人還女人的男人了。
1925年,孟小冬從上海去北京演出,遇到了當時中國京劇界的南波兒 One:梅蘭芳,梅大爺。
梅大爺當時已經名滿天下,身邊也聚集了一群鐵杆粉絲,人稱「梅黨」。之所以能稱「黨」,可見不是一般粉,其中骨幹,包括有著「錢袋子」之稱的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和有著「戲袋子」之稱的劇作家齊如山。於是這些梅粉就策划了一場堂會,叫作《游龍戲鳳》。
龍是誰?正德皇帝,由孟小冬女扮男裝演皇上。戲什麼鳳?李鳳姐,由梅蘭芳男扮女裝演這位村野俏佳人。郞才女貌,乾坤顛倒,台上是龍戲鳳,現實中是女扮男來男扮女,陰陽倒錯,意亂情迷。
這幫「梅黨」實在是太會玩兒啦!要知道這樣的組合,商業價值實在是太高了。所以堂會結束,他們就想把這種組合變成固定搭配,於是竭力撮合梅蘭芳與孟小冬。
當時梅蘭芳是有家室的。大太太王明華,生了一兒一女後,為了貼身支持丈夫事業,毅然做了絕育手術。後來,一雙兒女都得了天花夭折,大太太就日漸虛弱,直至一病不起。二太太福芝芳,電影里是陳紅演噠。
(圖說:梅大爺。孟小冬說,「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
人家孟小冬畢竟在上海也是出了名的角兒,不可能給梅蘭芳作妾啊。還是這幫鐵粉,思來想去,想出了一招:
梅蘭芳四歲喪父,他的大伯梅雨田無子,一直把他當成親兒子對待。所以,梅蘭芳這種情況,在過去就叫「一肩祧兩房」,照老規矩,是可以娶兩房正室的,就當作一房一個。大太太王明華已然時日無多,相當於只有福芝芳一位太太,所以另外娶了孟小冬,就叫「名定兼祧」,兩頭大。意思是不算作妾,就跟正室是一樣一樣的,這主意想的,得死了多少腦細胞啊。
於是,就在「梅黨」的規劃之下,倆人結婚了。
2. 離婚吧,「還是大爺的命要緊」
幸福美滿的事咱就不說了,單說後來怎麼出的事兒吧。光是你梅蘭芳有粉絲呀?我孟小冬也有!1927年的時候,就出了個孟小冬的奇葩粉。那粉熱愛孟小冬到什麼程度呢?愣說梅蘭芳搶了他未婚妻,要拿槍崩了梅蘭芳。然後就在東四九條的馮宅,就是前面提到的「梅黨」核心——人稱「錢袋子」的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的家,這個奇葩粉在混亂當中,沒崩著梅蘭芳,卻把另外一個重要梅粉張漢舉給崩了。然後,兇手被趕來的軍警亂槍打死,人頭還被掛在東四九條西口示眾三天。這下,事兒鬧大了。
這起粉絲引發的血案,直接把孟小冬給推到了「紅顏禍水」裡頭。那邊的梅家二太太福芝芳,就趁機作法了,貌似舉重若輕地說了句,「還是大爺的命要緊。」意思就是說,因為孟小冬,梅大爺的性命受到了威脅。這樣,就讓孟小冬很被動了。
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事。1928年開春,《北洋畫報》上登出梅蘭芳攜福芝芳去天津演出的照片,配文說的是「梅蘭芳帶著夫人福芝芳」。孟小冬看到照片後,內心也是崩潰的。於是,她也去了天津,但不是去找梅蘭芳,而是去演出。
別忘了,孟小冬原本就是名角兒啊,粉絲也是烏泱烏泱的。嫁給梅蘭芳以後,金屋深藏,有好一陣沒有出來唱戲了。這下可好,孟小冬賭氣復出,可把粉絲們爽歪了,天津春和戲院連日爆滿。當時《天津商報》的編輯沙大風,那也是孟小冬的死忠粉,他在報上寫文章,直接就說「吾皇萬歲」,還自稱「老臣」。聽聽,多會玩。
「梨園冬皇」一名,就從這時候開始叫響了。
轉眼到了1930年,梅蘭芳赴美演出半年。這一次,雖然沒有帶上福芝芳,可也沒有帶上與他「游龍戲鳳」的孟小冬。而且等到8月他回國的時候,情同生母的大伯母去世,孟小冬剪短頭髮,戴上白花前往弔孝,卻被懷著身孕的福芝芳堵在了大門外。福芝芳以兩個娃和腹中的一個相要挾,就是不讓孟小冬進梅宅。梅蘭芳無奈,也只得勸孟小冬先回去。
這件事,就成了壓垮倆人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
孟小冬於是決定離開北平回上海,還在報上連登三天《重要啟事》,宣布她和梅蘭芳離婚。
這時,有一位大人物出現了,幫忙協調倆人之間的離婚事宜。這一位,就是孟小冬的頭號粉絲,有著「上海灘教父」之稱的青幫大佬杜月笙。最後,經杜老闆從中斡旋,梅蘭芳給孟小冬四萬大洋作為補償,分期付款。從此二人再未見面。臨分手,孟小冬撂下狠話:
「從今往後,我要麼不唱戲,再唱戲就不會比你差;我要麼不嫁人,要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3. 「我跟著去,算使喚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
說杜月笙是孟小冬的頭號粉絲,一點兒也不誇張。這位杜老闆,在孟小冬十二歲初次登台的時候,就被她的才藝深深打動,當時就送了很多花籃到後台。現在,終於等到能替偶像解決分手事宜,盡心儘力自然不在話下。這種機會,哪是一般粉絲能遇得上的?
在孟小冬之前,杜老闆一共有四房太太,前三房太太都是蘇州人,所以合起伙來對付四太太。這位四太太,叫姚玉蘭,嫁給杜老闆之前也是一位名伶,而且跟孟小冬是閨蜜。所以,能想得到吧?這位四太太,一定沒少在杜老闆和孟小冬之間撮合。為什麼?增強自己的勢力,一起對付前面三房太太呀。
根據杜家子女的回憶,孟小冬剛跟梅蘭芳分手那會兒,常到杜公館去找姚玉蘭走動、解悶。倆閨蜜坐著聊天,堂堂杜老闆就坐在一邊,望著孟小冬傻笑。
(圖說:姚玉蘭(杜月笙姨太太)和孟小冬,沒有姚玉蘭的撮合,可能就不會和杜月笙在一起。)
等到孟小冬跟著杜家人一起搬去香港之後,還有這麼一段回憶。說是有人去找杜老闆說事兒,見杜老闆躺在榻上,孟小冬和姚玉蘭一人躺他一側,把瓜子碟放在杜老闆的肚子上,仨人一邊嗑瓜子一邊聊天。真是一派其樂融融的家庭圖景啊,讓人羨慕嫉妒。
在香港待到1950年,杜老闆的身體越來越糟,咳得也厲害,他就打算帶上家人去法國住一段。於是,他讓下人計算,一共需要多少張護照。這時候,陪在一旁的孟小冬幽幽問了句:
「我跟著去,算使喚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
這句話聽上去輕描淡寫,可是對杜老闆來說,那就扎心了。
杜老闆是個什麼樣的男人呢?講究江湖道義、兄弟情誼,他是一個凡事講究「道」的人,不負兄弟不負情,更不能負了心愛的女人。於是,杜老闆決定,正式迎娶孟小冬為五姨太。
這時,從第一次看到舞台上光彩奪目的孟小冬,到終於明媒正娶,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十年。粉絲對偶像的崇拜與熱愛,演化成了真摯動人的兩情相悅。
有人說,梅蘭芳的傳記里最好不要出現孟小冬,因為有了孟小冬,梅蘭芳就不完美了。而杜月笙的傳記里,卻一定要有孟小冬,因為有了孟小冬,杜月笙才不會只是「三百年來幫會第一人」,而是成了一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真男子。
前幾天,我還問章子怡,我說,你當年為什麼這麼喜歡孟小冬呢?她說,「因為她的堅決」。從分手到嫁給杜月笙,幾十年演繹一段傳奇,沒有堅決,是走不了這麼遠的。所以,我很希望章子怡能實現她的願望,有空再拍一部電影版的《梅蘭芳》,因為這位女子的一生,真的是太多意外、太多傳奇了。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搜索行路男(The-Walking-Da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