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珮瑜?
京劇小白,才開始聽京劇沒多久,喜歡聽老生的唱。
瑜老闆是這幾年推廣京劇比較活躍的角兒,所以對她還挺有好感的,而她的粉絲里年輕人也確實比較多。
不過最近發現她爭議很大啊,尤其是資深的戲迷往往對她有點不屑一顧,所以想知道以她的水平,在目前的京劇界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當然宣傳講她是小冬皇,這個我是不信的。
很多人說是王佩瑜將自己引入了京劇的大門。
我希望這些「入門」的人多聽聽戲,聽聽別人的戲,了解一下京劇的歷史,這樣才算走進了京劇的大門。相信王佩瑜也希望更多人深入的了解京劇,而不僅限於她自己。這樣她的推廣和傳播才有意義。
個人評價,說的不到的地方您多做自我批評,反正我也不改。
————————————————————
客觀講,在目前這個大環境下,王的水平還是很不錯的,而且作為坤生,比較稀有。她最大的好處是,不是成天挖空心思去搞一些花里胡哨的新編戲,而且演了好多骨子老戲。對於這一點感覺是要點個贊的。相比起來,比一些院長團長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了(開個玩笑,非是黑院長,畢竟我要看大素素身邊總得站著他)。
這二年很少聽王了,不過前幾年聽過很多,王確實是得到許多老前輩、行業大牛的指點,數得上來的(隱居的那老幾位不算)幾位余派(或者與余派比較緊密)大咖幾乎都教過她,這是多大的資源啊。王的嗓子剛勁有餘而蒼音不足,雌音太厚!唉,畢竟是坤生,似乎每次說她這個毛病都有人跳出來打我。隨便吧(無辜臉)。
一同好,也是比較好的朋友說,王最近嗓子是越來越不濟了,嗨,其實演員嘛,哪能一直那樣使呢,余叔岩嗓子要不壞,京劇史可能都改變了(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你琢磨琢磨43年後京劇界的走勢,可以開很大的腦洞)。
瑜老闆,天賦好,成名相對較早,因此脾氣大。年紀越大雌音越重,脾氣還不減。且凌珂他們進步越來越大,所以就有人不捧她了……
畢竟吉他伴奏賣跟包票的角……太神奇了!
現在的魚老闆,簡直如同岳雲鵬 說學逗唱 佔個 忠,真是 唱念做打 佔個 政治正確。
一句話證明看過你魚的現場:
你們李軍老師那句「龍鳳閣里把兵點」讓正起堂的我在梅大三樓險些沒摔著
我是從年初的《吐槽大會》上很偶然地看見珮瑜的,當時就只是覺得她很特殊,也很有好感。
第二次就是在《朗讀者》上看到珮瑜,這個時候就被圈粉了,之後就開始看她的戲。她的技巧和唱功上是很不錯,但是我是一個理智粉,實事求是地說,她的雌音是重的,不像「東皇」孟小冬那樣完全沒有雌音。
但我也去《跨界歌王》當過兩期的演員,在後台也真實的接觸到了珮瑜,她是一個很溫柔,說話也輕聲細語的人,雖然我接觸的不多,但是真切的覺得她人非常nice,她還記得住我那一期去當的演員,對人也很禮貌,人品也不錯(雖然沒有深入了解但初步覺得很好。)
作為一個理智粉我來認真的分析一下:第一,她這幾年上了不少綜藝或者訪談,但都是以宣傳京劇為主的,而且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的群體作為主體,在這方面她的功勞是不小的,最起碼我是因為喜歡她來開始喜歡京劇,喜歡廣義的京劇,而不只是她唱的。第二,她也在積極的演出傳統骨子老戲,六月三號那天她演了《四郎探母》,去的年輕人很多,她也是演了整本,但是她有效的改變了只有老年人進劇場看戲的習慣。也創新了跨界大戲《文圖會》把相聲的表演混合在京劇裡邊,別出心裁又恰到好處。第三,她在全國各地舉辦的《清音會》就是為了把京劇傳播給大家,讓大家知道它美好在哪裡,我就是受益人之一,我體會到了它的美好,並且愛上了它。
我不知道她的過去是什麼樣的,我也不好說她有沒有被娛樂化,是不是不再專心傳統藝術的研究,我也不好評價她專業有沒有退步,雌音有沒有更明顯,畢竟也不是專業的。我只是覺得她的貢獻還是很大的,所以我還是會支持她,繼續喜歡京劇,把國粹的美好告訴更多的人。
改革開放快四十年了,還是有很多人沒吃過香東西
不吹不黑說句公道話
技術上可以說是優秀的青年京劇演員,其他的呢~~~對於這個自比冬皇的事,中國傳統的提倡謙虛的價值觀應該是不能接受的,可是這也不是什麼太嚴重的事情。別的如果她還有什麼黑歷史的話,我就不知道了,這就不說了~~~
其次啊,的確大藝術家大學問家大部分都是很低調的,埋頭研究這沒什麼不好。把精力多放在營銷上一分,自然就會少一分對專業的投入。但是鍵盤俠們能不能別一邊嫌這些出來搞宣傳搞營銷的人水平比真正的泰斗差,一邊又哀悼什麼傳統文化藝術不保,什麼國粹沒有粉絲~~~無論如何王珮瑜對於京劇的宣傳都是應該肯定的,她願意去做這樣的傳播,我們應該感謝有這樣的年輕演員存在。她讓更多的人願意了解京劇,只有人家願意嘗第一口你才能給人家吃第二口第三口對不對?人家上來就認為你這東西不好吃,那你豈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那說到這個就得說說于丹,多少人現在黑她水平不行,這是事實。但是她是搞媒體出身的,她非常清楚怎麼把她所了解的傳統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這就是她的功勞。說實話我一開始是她的粉絲,小時候看百家講壇的時候看到她的節目確實挺喜歡的,我喜歡她說話的節奏,後來呢就看了她關於詩詞賞析還有崑曲的幾本書,迷的不要不要的,直到有一天我看了周汝昌先生的《千秋一寸心》,算是徹底對於丹粉轉路人了,後來又看了葉嘉瑩先生的書就更覺得在詩詞的世界面前,每個人的感情都是珍貴的,但同時每一個人都是渺小無比的,前路漫漫,道阻且長,原來以前的自己通過於丹了解的的東西是那樣的不值一提,那只是阿里巴巴的藏寶洞里一顆再小不過的寶石,金山銀山就擺在面前,哪能因為專註於這一顆寶石就對金山銀山視而不見?但是如果沒有看于丹的節目,我可能還是個提起背詩就頭疼的人。三年級暑假被媽媽硬逼著被唐詩三百首,就是那種不知道意思的死記硬背,其實真的很痛苦,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看了于丹的節目,我可能會恨這些東西一輩子~~~
總結一下王珮瑜是個優秀的青年京劇演員,也是優秀的京劇文化傳播者,但自身的專業水平仍然有提升空間。
你們都很厲害,都是名家,都是京劇行當里的抗把子。對於我這個9x後來說,她讓我對京劇有了新的認識。偶然聽之,拍案叫絕。而不是只存在於老頭老太太的半導體收音機影響我中午睡覺的聲音。
其實,我最喜歡的女老生是張少樓先生。
————————————————
趕緊更一下,進一步證明瑜老闆確實是下功夫的優秀演員。
因為時間長不看戲,連烏盆記最後死的摔殭屍都忘記了。
評論指出:「但是烏盆記里摔過殭屍啊……而且至少演過兩場吧,摔得都還行沒什麼槽點啊」。謝謝指出,謝謝。
順便把某公號標榜「純爺們」的黑文原文貼上來。證明我不是在瞎編。
如何評價王珮瑜?
我直說,用「優秀的京劇演員」評價,是很中肯的。不吹不黑。不服隨便。
————————————————
昨晚上看了《文圖會》,今天有必要過來補充一發。
1,我堅決反對王珮瑜說「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要知道,還有喜歡京劇又討厭了的人(比如我),和根本就討厭京劇的人。
京劇,沒那麼萬能也沒那麼「博大精深」。請不要把它往神壇上推。
文圖會這個戲吧,也挺無聊的。
和朋友開玩笑,《賺歷城》簡單地說就是馬超逃跑,《獻地圖》簡單地說就是劉備騙圖。
並不是王珮瑜演的無聊,而是京劇傳統戲乃至新編傳統戲的整體窘境。
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
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
2,雌音的事兒。
昨晚《文圖會》,在瑜老闆的嗓音水平上,唱的還不算特別出彩。
但是!雌音?我全場根本沒想起來這個詞兒!
另外,多少年了,黑她的老是拿雌音說事兒,說是什麼「大忌」,聽多了令人極其生厭。
動輒這忌那忌的,要我說就是臭毛病。
(想想為什麼越劇女小生那麼賣座?)
非要唱到演到讓人否認台上的是一位女性在演,才是坤生的最高境界?
不,演活了人物才是。就人物而言,擊鼓罵曹好評,烏盆計好評。趙氏孤兒好評,今晚的文圖會,也是好評。不服來辯。
3,再說說姜培培。真好,真好。這一點相信基本都無異議。
可是有必要拉一個打一個嗎???
某公號作如是評論:
「可惜姜培培早已離開了這行。這是一個,世無英雄、豎子成名的時代。」
面對這種故作深沉的吸睛結尾,我幾乎都懶得去做辯駁。可笑之至。
要麼說京劇這行水太深,太深。不成名難,成名也難。比起還有王珮瑜的一枝獨秀,我更加心疼男旦,劉錚牟元笛都是多好的演員啊。
對於京劇,我是外行了。有很多想說的,卻總是如鯁在喉,咽下去卡死得了。
我一方面期待著有大神能夠系統地八一八京劇的尷尬處境,從根源上,也從現狀上。
另一方面,我也怕大神們上來一句話給我繼續卡死。比如有一次知乎有個問題,問越劇好在哪裡。有個答主說,反正越劇演不了《挑滑車》。——簡直卡吐血。
回到王珮瑜。還有人說,王珮瑜甩髯口算什麼本事,摔殭屍才算,可惜我沒見王珮瑜在台上來過這個。——哦你開心就好。
借王珮瑜一澆胸中之塊壘。
要是她當年就唱了評彈,或者唱了崑曲……嗯,想像總是比現實美好。
————————————————————
半外行京劇黑跑來強答。自說自話不在乎贊同。
其實,自詡「資深的戲迷」對當今演員都很容易不屑一顧的,不唯獨對王珮瑜。
周圍有幾位瑜老闆的粉絲,我自己也蠻喜歡她的。數面之緣,感覺這個人正經又高冷,但是也蠻會來事兒。可能成名太早,養成的自我保護機制吧。
雌音這事兒蘿蔔青菜吧,我聽膩了女老生一般就去聽麒派或者戚派中和一下。
看她現場是真不賴。但是我認為她自身確實沒有那種吸引腦殘粉的特質。也挺好,京劇真不需要腦殘粉。
她搞營銷我總覺得是那種願者上鉤的意思,吃相斯文(笑cry)
吉他京劇這事兒,我對那些罵她的頗不以為然。現場聽過清音會,效果很好。而且壓根就是玩樂性質的一種嘗試。票是沖聽現場清唱才買的,吉他京劇頂多算一彩蛋。確實不理解有什麼可噴的。
ps,吉他版趙氏孤兒老程嬰,當時王珮瑜是唱哭了。我聽著也有種別樣的傷感,只可惜沒有錄音。唉。可能蓉城戲迷對京劇沒那麼多執念,當時不僅沒起堂,掌聲雷動。
其實每一位喜歡坤生的旁友都覺得姜培培是頂大的一個遺憾吧。
「小冬皇」這種宣傳噱頭,比起「國粹」二字,那可差遠了。
有貢獻,無論唱的怎麼樣,都是有貢獻的。比一些唱的好但是不唱的藝術家更有貢獻。
看完評價,覺得答者中的很多人都可以直接扮上上去當角兒了。說的一個個那麼「專業」啊!
我就是95後,也是確實是因為瑜老闆而有些喜愛京劇。
但是不吹不捧,如果瑜老闆真的像你們某些人認為的那樣不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大家給她指導對她稱讚?你不喜歡可以,但是請你給出最起碼的尊重。最起碼瑜老闆是得到業界的認可的,你們是比她唱的好還是怎麼的?如果只是單純因為不喜歡而這樣諷刺,那就真的是太狹隘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不喜歡的就是差的?你是皇帝老子嗎?不好意思,大清早都亡了。
……………分………割………線………………恕我直言,你們堅守就能守住嗎?你們會老去,我們也會老去,如果沒有傳播,用不了幾代,也許就沒人喜歡聽戲了。在瑜老闆出名(暫且先用這麼一個不恰當的形容詞)以前,不能否認的是年輕的觀眾是少之又少。
當然,瑜老闆是可以像其他角兒一樣專註提升自己,只是唱戲,不搞傳播。傳播的事情靠國家就好了嘛,國家是不會讓國粹消失的。她也就不會被你們指指點點的了。
你們在這裡罵,不過是因為你們接受不了新鮮事物罷了,你們接受不了京劇的過於娛樂化,你們接受不了突然間出現了像我一樣的不懂戲的年輕人,你們覺得我們髒了你們的地界兒。的確,我確實如評論里的那位先生說的那般不懂戲,但是,誰生下來就懂呢?我很慶幸我在很年輕的時候碰到了瑜老闆,被她帶進了這麼一個世界裡來,讓我有很充足的時間去接觸,去深入。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會懂得。我比你多的是歲月。
但是我謝謝你,我沒瞎吵吵。我只是在這裡心平氣和的說一些我的觀點。
其實,一切不過是殊途同歸。
《霸王別姬》里,程蝶衣說京劇的那一口氣,全在情境里。因為情境,兩三個龍套穿梭,就能分花拂柳,千軍萬馬。舞台上空無一物,站著勾了臉的霸王和虞姬,就演盡了江山美人,悲歡離合。
說到底,所有好的藝術都是心的幻術,而那些能讓人心跳的人,都有給藝術過一口氣的本事,像戲裡的程蝶衣,戲外的張國榮,可遇不可求。
我不懂京劇,也算不上票友,只覺得上海這個地方有意思,出老生。昔年的「東皇」孟小冬出生於梨園世家,5歲學藝,7歲登台,14歲的時候就在上海大世界登台,成為十分有影響力的角兒。扮相、作派極帥氣,根本看不出少女模樣,聲音也沒有一點尖窄雌音,天生唱老生的料。
隔了七十多年,又出了個王珮瑜。她也是少年成名,幼時學過評彈,14歲到上海戲校學習,15歲在蘭心大戲院開鑼唱了《文昭關》,梅葆玖先生一把抱住她,說你怎麼唱得這麼好。葆玖先生說:「珮瑜真有點像孟小冬」。
2008年上映的電影《梅蘭芳》,章子怡演孟小冬,電影中,有梅蘭芳與孟小冬對唱《游龍戲鳳》,梅葆玖先生配唱梅蘭芳,給孟小冬配唱的,就是王珮瑜。
王珮瑜帥氣高冷,扮相和做派都像轉世來的人。她脖子修長,挺得筆直,那份傲氣和別人不一樣,別人的驕傲是鋒芒閃耀,瑜老闆不,她硬氣,臉上身上卻淡淡地,磊落明快。這個勁兒,王珮瑜和孟小冬是通的。
算起來,孟小冬是余派第三代,王珮瑜是第四代。1994年,王佩瑜在香港演《搜孤救孤》,孟小冬的弟子蔡國蘅先生說:「珮瑜一出場,我們就感覺老師回來了。」
孟小冬真能回來嗎?要我說:回不來了。時代人心都不可能回來。 王珮瑜也說:我不要做孟小冬第二,要做王珮瑜第一。
斷了的是故事,斷不了的是手藝。你在哪兒下功夫,就在哪兒得回報,如同香料,研磨越細,香氣愈烈。 京劇那麼小眾,為什麼王珮瑜能圈粉無數?作為一個聲音控,我認真研究了一下她的聲音。
《奇葩大會》一出場,王珮瑜就教了大家幾個京劇的音韻學理論:「驚提」,「怒沉」,「喜展眉」,還引得蔡康永以票友身份現場唱了一句。
不比不知道,蔡康永和王珮瑜最大的差距在哪裡呢?其實那一句「月兒明」唱得還算有板有眼,可是蔡康永只要一停頓就換氣,還換得很明顯,這就讓他的聲音顯得很隨意,不高級。
等到王珮瑜唱完,蔡康永立即做了個拜服的手勢,高曉松說我也想學這個了,太有意思。的確有意思,學起來也不難。
我分解一下:第一步,開口前,要深吸氣,這口氣吸到丹田。第二步,用氣息托著高音走,氣息就是聲音銀行里的存款,存款越多,高音越立得住。第三步,喉嚨盡量放鬆,眉心、後背和脖子用力,這是「頭腔共鳴」的訣竅。
按照這三步來鍛煉,高曉松就能練成王珮瑜。這種嗓音在京劇里叫雲遮月,開始聽來有點乾澀,愈唱愈嘹亮動聽。
《霸王別姬》里有一個細節:師父領著年幼的程蝶衣在街上走,聽見賣糖葫蘆的王媽媽吆喝。師父叫蝶衣過來,說你聽,王媽媽使的是真聲,這樣吆喝多了,嗓子容易啞,又費力氣。你記住,學會小嗓發聲,打好了底。
小嗓就是假聲,京劇里旦角的演唱都是假嗓。而老生的演唱用得是真嗓。無論唱歌還是唱戲,功夫好的人都要練到真嗓與假嗓自然轉換,這樣才能讓音域寬廣,高低音運轉自如。在這個技巧上,王菲和王珮瑜是通的。
而她們的好聲音,都是可以練出來的,感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關注一下這個聲優課程:http://tv.miguvideo.com/?from=singlemessageamp;isappinstalled=0#/inner/activity/course
老生唱的像老旦
好多評價有點太苛刻了吧。
這年頭連李玉剛都能捧成男旦,王佩瑜的女老生豈不是要高山仰止了?
京劇連小白都稱不上。
但是比較幸運,接觸過一些修行人。
目前的神州大陸,能把話乾乾淨淨,安穩明亮說清楚的明星也沒幾位。
所以,大愛。
對,我就是那個因為瑜老闆準備開始聽戲的。都在人五人六煞有介事,坤生沒特么的雌音要特么坤生幹嘛?哪個二百五把沒有雌音定位成坤生最高標準?所有女老生都唱成康萬生,過癮不?
像我這種聽老郭迷上京劇的絕對是知乎京劇板塊鄙視鏈底端。瑜老闆也是從老郭小劇場的幾段裡面知道的,很愛(比心)。
好像有點不切題。。該怎麼說呢,作為京劇普通粉絲。我認為傳播的功勞比藝術水平重要,我聽歌啊聽戲比較認人,其它人不聽也就是不聽了並不覺得是損失(也沒太當回事)。這是價值觀不同的問題兩方都沒有任何錯誤也不接受反駁。
王老闆,其實可以算是這一代老生的代表了吧?聽她的戲還是很多,誰也無法否定,她有天賦,很有天賦,嗓音條件真的特別好。天賦對於一個京劇演員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就不用我說了吧?沒有天賦,努力也可以做成很多事,可是京劇不行。王老闆是老旦轉的老生,所以她的戲有雌音,雖然是特別喜歡聽她的戲,我也沒法否認。至於小冬皇這個外號,我個人認為,這也只是說,她跟冬皇有一些相似,她沒有也不會超越冬皇。
我覺得她能稱得上藝術家。其實最近頻繁出現在綜藝對大家對她藝術上的認知是有損的,但單從藝術上而言,她很早就夠得上藝術家級別了,雖然年齡輕,但藝術是好的,她還需要時間更改人們的刻板印象,譬如做普及的本行幹得一般,年紀輕就還稱不上藝術家等等。論實力我覺得她十年前就夠格了。
十年前就喜歡她,現在感覺更多一分蒼勁。一些人說她有雌音,聽女老生過分糾結這點沒意義,畢竟生理有差,聽女老生還是要聽唱腔的細膩婉轉,看做派的儒雅清麗,她在台上的氣質確實是別具一格,很多男老生沒有的。
有些人也會說當年那誰誰誰,也是女老生,唱得比她好。這樣相比本沒有意義,那現在去哪兒了呢。王珮瑜一直堅持到了現在,每年都有傳統戲,還不斷恢復挖掘快失傳的戲,像《沙橋踐別》(以前只有唱段留下來),《問樵鬧府》,《打棍出箱》,《桑園寄子》,再到今年的《張松獻圖》,這麼多年,沒感覺她懈待了啊。而且我也沒覺得女老生有誰曾經唱過她的。
另外說一句,她還從事了不少的幕後導演的工作,像製作小劇場崑曲《十兩金》,參與導演話劇《一代名優》等,《清音會》,《亂彈三月音樂會》也是她一手策劃製作的,旨在展現以往在幕後的樂隊班底。在這些演出中,她並不是主角。這些都是她默默在藝術呈現上的探索,為的是推廣「大京劇」,如果不是一份熱愛,她何必做這些。
她在挽救傳統戲上費的功夫,和在創新表現形式上的探索,其他幾個余派老生不是人人都做過的,我覺得這就是優秀演員和藝術家的差距。憑她的條件,瑜音社運作得這麼好,唱歌也唱得好,面容清秀,粉絲眾多,要改行經商或拍影視劇哪會有現在這些質疑。說不定還說她是影視演員中少有的有戲曲修養的呢。憑良心講,她是很不容易的。
還有一點,這樣說可能有點大逆不道,孟小冬一生中有多少時間是在為京劇活,皈依佛門幾年,47年後又不演了,學生也寥寥無幾,她在傳承上做得還沒佩瑜多呢。只不過中國人的習慣,祖宗總是好的,健在的尤其是年輕的總是不足的。這是不對的。
王珮瑜受教於眾多餘派名家,包括台灣的孟小冬最好弟子蔡國衡,這些人現在都不在了,希望她今後收徒弟可不能吝嗇,否則各路脈息就斷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