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孺皆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最初真的是說賀龍的嗎?


婦孺皆知這個說法,前身可追溯到《戰國策》:「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 唐代也有「婦人、童子」 這樣的並稱運用。

這個成語在宋代有一個較大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司馬光,更準確地說是蘇東坡。蘇東坡給司馬光撰寫的《司馬溫公行狀》里,有這麼一句「雖田父野老,皆號公司馬相公,而婦人孺子,知其為君實也。」 司馬光名氣大,蘇東坡名氣更大,於是你也引用,我也引用,這句話遂成流行語。後來《古今合璧事類備要》里,甚至給它單獨開了一個詞條。

仔細看,解說正文里,是直接引用蘇軾原文,寫成「婦人孺子知其為君實」,但條目名則寫成「婦孺知名」。這正是一則成語從常用寫法向固定用法轉變的關鍵中間態。

到了明代,這個詞以「婦孺知名」為基礎,發生了一些變化,演化出了「婦孺咸知」、「婦孺亦知」等變體,但內容用法已趨一致。如屠隆有詩曰:「家聲肩呂望,相度擬劉寬,婦孺咸知姓,蠻夷亦問安。」 徐勃《筆精》:「東坡赤壁賦古今傳誦,即婦孺亦知之。」 于慎行的詩里也有類似的用法:「譯鞮問貌婦孺知「——譯鞮就是翻譯官的意思。在這一時期,「婦孺皆知」也悄悄登上歷史舞台。葉向高 《蒼霞草》:「天下人自縉紳以至婦孺,皆知有沈太史。」 雖則葉台山是拆開來寫的,但用法已與「婦孺皆知」 無異。

這幾種用法,在清代齊頭並進,都被人廣泛使用,最終」婦孺皆知「得以殺出重圍,修成正果。嚴格意義上的「婦孺皆知」 這四個字,能見到最早的記錄是乾隆朝官員戴璐的 《藤蔭雜記》:「今梨園子弟盛演蕭後打圍,婦孺皆知其英武也。」 前面幾個回答都有大量文獻,尤其到晚清,始大量湧現,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吧,「婦孺皆知」這個成語,雛形可溯至漢代,宋代蘇東坡親筆定下基調,經明朝演化、清代定型,至晚清終於成熟。

給題主一個忠告,不要看百度百科,不要看百度百科,不要看百度百科。


怎麼可能。

我來舉幾個例子:

《施公案》第384回:

天下凡有冤屈者,莫不思得施公而一剖之,以為可以明白,可以申冤枉。街談巷議,婦孺皆知,施公之聲望,可謂至大且遠。施公之神明,可謂至奇且精。

《施公案》具體寫作時間雖然不清楚,但其最早刊本為道光年間。由此可知,「婦孺皆知」這個成語至遲清代中期就出現了。

此外,清代小說如《九尾狐》、《林公案》等都有這個成語。

怎麼可能是出自《星火燎原》?


中流砥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最初真的是說八路軍的嗎?


我用某個資料庫進行了檢索,「婦孺皆知」較早的使用基本見於一些清中期之後人的文集,如:
陳昌 《霆軍紀略》 卷二 : 大敵當前眾寡懸殊婦孺皆知其不敵
葛士濬 《清經世文續編》卷八十三兵政二十二 : 僧格林沁之忠勇絕倫婦孺皆知華夷傳誦
曾國藩 《曾文正公書札》卷二十九 : 辦事最喜光明洞達婦孺皆知


目不識丁呢?


推薦閱讀:

《紅樓夢》中寶玉可能在黛玉彈琴之前沒接觸過琴嗎?
中国风水和易经算命是伪科学吗?难道古人深信的东西到近代变得一文不值了吗?
吳為山的藝術成就究竟如何評價?
你覺得哪些舊禮俗在今日復原正合時宜?
如何看待老子的思想?老子返璞歸真的思想如何做用於現實中?

TAG:文言文 | 傳統文化 | 成語 | 成語故事 | 成語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