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被黑的最慘的人物是誰?


謝邀。

列候選:
董卓家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徐榮。都是一方豪強,愣是被描述成匪類白痴了。

韓遂及西涼八部。他們與馬超的關係是聯盟,本來都是西北軍閥,結果被描述成馬超手下了。韓遂尤其是個梟雄,一生都在造反,書里被描述成投降之輩。

于禁、樂進。樂進先登陷陣斬將記錄幾乎是曹家第一。于禁很長時間是外姓第一將。結果後者默默無聞出鏡率遠不如徐晃高,前者被水淹七軍倒是史實,可是被描述成嫉妒龐德實在莫須有。

曹真、陳泰:為了襯托司馬懿和鄧艾,他們倆對付諸葛亮和姜維的功勞都被摘走了。

張昭。真正的東吳相國,真正的君子,剛正端嚴,被描述成個陰險的投降派老頭。

但是被黑得最厲害的,還是這位:
蔣干,蔣子翼。
說起他,就是勸降周瑜不成,群英會,偷了假書信,回去坑死了蔡瑁張允。
二次去東吳,帶了龐統回來,設了連環計。
簡直是曹操的災星。
但歷史上?

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幹往見瑜。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蔣干是有儀容有口才的人,江淮之間第一帥哥+好口才。公認的。

乃布衣葛巾,自託私行詣瑜。瑜出迎之,立謂幹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幹曰:「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雲說客,無乃逆詐乎?」瑜曰:「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

蔣干過去私會周瑜。周瑜先堵了他的嘴。蔣干就還是說咱來敘舊情的。

因延幹入,為設酒食。畢,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館,事了,別自相請。」後三日,瑜請幹與周觀營中,行視倉庫軍資器仗訖,還宴飲,示之侍者服飾珍玩之物,因謂幹曰:「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終無所言。

周瑜請蔣干喝酒,看軍營,然後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蔣干只是笑,什麼都沒說。

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蔣干回去了,讚美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辭能離間的。

蔣干做說客確實是有的,但一看周瑜的架勢,他便不說話了。從頭到尾,沒有丟面子。回去了也沒有說不好聽的,只是讚美周瑜而已。
就是一個勸降未遂但保持了風度的君子。
「但笑,終無所言」這事,尤其端正,沒有自討沒趣。挺好的一個人。
結果《演義》里就被誇張成丑角了。實在可惜。


謝 @劉軒鴻 邀。

當然曹魏人物被黑的是最嚴重的,如領袖曹操,武將如曹仁,夏侯惇,李典,于禁,樂進,曹休等;說客有蔣干,王朗等。
群勢力董卓其實有點被黑化,另外還有公孫瓚,劉表,李傕,郭汜,蔡瑁等人。
吳勢力周瑜被黑化,魯肅被弱化,另外還有呂蒙,潘璋,朱然等人。
蜀勢力大多(武力值)被拔高,不過劉備有點被黑化弱化了,另外還有劉禪、馬良,張嶷,馬忠,廖化等人。
就不一一舉例了。

但要說最字,無疑是諸葛亮此生的大對手——曹真。

一、曹真年輕時候便曾顧射猛虎,為曹吉利所讚歎,而後又帶領虎豹騎討伐靈丘賊寇:

曹真字子丹 ,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眾,為州郡所殺。太祖哀真少孤,收養與諸子同,使與文帝共止。常獵,為虎所逐。顧射虎,應聲而倒。太祖壯其鷙勇,使將虎豹騎。討靈丘賊,拔之,封靈壽亭侯。——《曹真傳》

當然,這一段演義中沒有提及。

二、曹真後來又在與曹洪曹休等人破殺吳蘭於下辯,官拜中領軍,後又都督徐晃等人破高詳於陽平:

以偏將軍將兵擊劉備別將於下辯,破之,拜中堅將軍。從至長安,領中領軍。是時,夏侯淵沒於陽平,太祖憂之。以真為征蜀護軍,督徐晃等破劉備別將高詳於陽平。太祖自至漢中,拔出諸軍,使真至武都迎曹洪等還屯陳倉。——《曹真傳》

當然,這一段演義中也沒有提及。

三、曹丕繼承王位,曹真又在雍州涼州擊破了反叛的張進等人,並斬殺:

文帝即王位,以真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錄前後功,進封東鄉侯。張進等反於酒泉,真遣費曜討破之,斬進等。——《曹真傳》

當然,這一段演義中還是沒有提及。

四、曹丕的第一次南征由曹真曹休夏侯尚張郃等人領兵,雖未奪下州郡,但戰果還是有的,自然也少不了曹真的許多戰績:

曹真與夏侯尚等征孫權,擊牛渚屯,破之。——《曹真傳》
曹真等圍江陵,破孫盛。——《資治通鑒 卷第七十》
曹真使張郃擊破吳兵,遂奪據江陵中洲。——《資治通鑒 卷七十》

而在演義中呢,曹真的第一次出場,正史中的如此耀眼戰績卻被老羅抹黑,居然直接被諸葛瑾這種手下敗將給干趴下了:

正議之間,忽探馬報:「曹真、夏侯尚圍了南郡,被陸遜伏兵於內,諸葛瑾伏兵於外,內外夾攻,因此大敗。」言未畢,忽探馬又報:」曹休亦被呂范殺敗。」丕聽知三路兵敗,乃喟然嘆曰:「朕不聽賈詡、劉曄之言,果有此敗!」

五、繼續,演義為了凸顯諸葛的智慧,杜撰了安居平五路事件,其中曹魏一路的十萬大軍便由曹真率領,十萬人卻被趙雲死死的擋在了陽平關外:

曹真兵出陽平關,趙子龍拒住各處險道,果然「一將守關,萬夫莫開」。曹真屯兵於斜穀道,不能取勝而回。

六、正史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真督張郃破馬謖於街亭,同時擊敗了箕谷的趙雲鄧芝:

諸葛亮圍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應亮。帝遣真督諸軍軍郿,遣張郃擊亮將馬謖,大破之。安定民楊條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進軍圍之。條謂其眾曰:「大將軍自來,吾原早降耳。」遂自縛出。三郡皆平。——《曹真傳》
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穀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趙雲傳》

在演義中,不僅街亭之戰的總帥變成了司馬懿,而且在這之前曹真還和王司徒一起與諸葛對陣,王司徒被鬼畜的諸葛舌戰致死:

王司徒跪舔後,不,歸天后,曹真劫寨中計,不僅被諸葛進行了第一次胖揍,還自相殘殺,大敗:

曹、朱二人奪路而走。忽喊聲又起,魏延又引一彪軍殺到。曹、朱二人大敗,奪路奔回本寨。守寨軍士,只道蜀兵來劫寨,慌忙放起號火。左邊曹真殺至,右邊郭淮殺至,自相掩殺。背後三路蜀兵殺到:中央魏延,左邊關興,右邊張苞,大殺一陣。魏兵敗走十餘里,魏將死者極多。

大敗之後,曹真請羌兵助陣,羌兵被諸葛擊破,而後曹真繼續中計,再次被諸葛胖揍,大敗,只得向中央求援:

卻說曹真連日望羌人消息,忽有伏路軍來報說:「蜀兵拔寨收拾起程。」郭淮大喜曰:「此因羌兵攻擊,故爾退去。」遂分兩路追趕。前面蜀兵亂走,魏兵隨後追襲。先鋒曹遵正趕之間,忽然鼓聲大震,一彪軍閃出,為首大將乃魏延也,大叫曰:「反賊休走!」曹遵大驚,拍馬交鋒;不三合,被魏延一刀斬於馬下。副先鋒朱贊引兵追趕,忽然一彪軍閃出,為首大將乃趙雲也。朱贊措手不及,被雲一槍刺死。曹真、郭淮見西路先鋒有失,欲收兵回;背後喊聲大震,鼓角齊鳴:關興、張苞兩路兵殺出,圍了曹真、郭淮,痛殺一陣。曹、郭二人,引敗兵沖路走脫。蜀兵全勝,直追到渭水,奪了魏寨。曹真折了兩個先鋒,哀傷不已;只得寫本申朝,乞撥援兵。

七、正史中,諸葛亮第二次北伐,被曹真事先派遣的郝昭等人防禦在陳倉城外:

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曹真傳》

而在演義里,郝昭卻成了司馬懿派遣的,曹真繼續含冤,被諸葛胖揍了第三頓,費曜也被老羅安排死在此戰:

卻說曹真聽知折了費耀,悔之不及,遂與郭淮商議退兵之策。於是孫禮、辛毗星夜具表申奏魏主,言蜀兵又出祁山,曹真損兵折將,勢甚危急。

卻說司馬懿奏曰:「臣嘗奏陛下,言孔明必出陳倉,故以郝昭守之,今果然矣。

八、正史中曹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上表徵蜀,想為曹睿留下安寧,數路伐蜀,可惜霖雨三十餘日,無功而返:

真以「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道併入,可大克也」。帝從其計。真當發西討,帝親臨送。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穀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曹真傳》

而在演義中曹真繼續被諸葛第四次胖揍,還和司馬打賭輸了,羞慚不堪:

真自出帳迎之。比及到寨,人報前後兩把火起。真急回寨後看時,關興、廖化、吳班、吳懿四將,指麾蜀軍,就營前殺將進來;馬岱、王平從後面殺來;馬忠、張翼亦引兵殺到。魏軍措手不及,各自逃生。眾將保曹真望東而走,背後蜀兵趕來。

曹真正奔走,忽然喊聲大震,一彪軍殺到。真膽戰心驚,視之,乃司馬懿也。懿大戰一場,蜀兵方退。真得脫,羞慚無地。

九、正史中曹真在征蜀後第二年病逝,帶著他未競的心愿和遺憾,來不及和他此生最大的對手諸葛告別,便離開了人世:

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謚曰元侯。——《曹真傳》

演義中曹真因收到諸葛的書信,第五次胖揍,心理陰影,被活活氣死:

其書曰:「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致書於大司馬曹子丹之前:
竊謂夫為將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弱能強。不動如山嶽,難測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預知天文之旱澇,先識地理之平康;察陣勢之期會,揣敵人之短長。嗟爾無學後輩,上逆穹蒼;助篡國之反賊,稱帝號於洛陽;走殘兵於斜谷,遭霖雨於陳倉;水陸睏乏,人馬猖狂;拋盈郊之戈甲,棄滿地之刀槍;都督心崩而膽裂,將軍鼠竄而狼忙!無面見關中之父老,何顏入相府之廳堂!史官秉筆而記錄,百姓眾口而傳揚:仲達聞陣而惕惕,子丹望風而遑遑!吾軍兵強而馬壯,大將虎奮以龍驤;掃秦川為平壤,盪魏國作丘荒!」
曹真看畢,恨氣填胸;至夜,死於軍中。司馬懿用兵車裝載,差人送赴洛陽安葬。

堂堂曹魏名將,被羅貫中寫成了傻逼!
曹真:羅灌水,我跟你有多大仇!


竟然沒有人提劉備?


《三國演義》中,劉備興師伐吳,當馬良提醒他小心陸遜時,劉備說了這麼一句話——

「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相信當時誰看了心裡都犯嘀咕:這麼一個被打得東奔西走的愛哭鬼,哪裡來的這麼大自信?

但是如果我們細究起來,劉先主在歷史上的形象,其實還是可圈可點的。


辛棄疾《南鄉子》——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據《三國志?先主傳》非常粗略地統計一遍,劉備一生戰績如下——


勝1: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


勝2: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

敗1:後為高唐尉,遷為令,為賊所破。


勝3:瓚表為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


平1: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陽。


敗2:先主與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下邳守將曹豹反,間迎布。布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


勝4: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


敗3: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


敗4: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


勝5: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佈於下邳,生擒布。


平2: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敗5: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敗5:紹遣先主將兵與辟等略許下……曹公遣曹仁將兵擊先主,先主還紹軍


勝6: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與賊龔都等合,眾數千人。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


勝7:(劉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敗7: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勝8: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勝9:(先主)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璋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


勝10: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十九年夏,雒城破。


勝11:先主命黃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軍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


平3: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


勝12: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吳將陸議(陸遜)、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溪蠻夷遣使請兵。

敗8:後十餘日,陸議(陸遜)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


統計結果,劉備一生12勝3平8敗。

戰勝率高達52.2%,手下敗將有袁紹、袁術、楊奉、韓暹、呂布、夏侯惇、于禁、曹操、夏侯淵、陸遜等。

戰敗率為34.7%,除了有1次是為賊所破,有2次是敗於呂布,2次敗於曹操,1次敗於高順,1次敗於曹仁,以及最後1次敗於陸遜。


劉備對呂布(含高順)的戰績為1勝3負。

劉備對曹操本人的戰績為1勝1平2負。

劉備對曹操麾下五子/諸夏侯曹諸將的戰績為2勝1負。


我們可以得出這麼幾個結論是:

1、劉備一生最怕的是一是呂布、二是曹操,面對其餘名將時,至少不落下風。

2、劉備經過赤壁之戰後,勝率大大回升,不但陣斬夏侯淵,即使面對曹操本人也能戰平,從而增加了信心。

歷史上劉備確實也有四失妻子的窘迫境遇,但細究起來,這幾次慘敗都是因為呂布、曹操。也就是說,當時能完全壓制他的只有呂布、曹操這個級別的梟雄。面對其它袁紹、袁術之流群雄,或者魏五子/諸夏侯曹級別的名將,至少能夠不落下風。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到了劉備伐吳時如此有信心了:一來他所畏懼的呂布、曹操皆已不在,二來孫吳在周瑜去世後也沒有戰績能與他所匹敵的將領。因此《演義》中的劉備,此時說一句「朕用兵老矣」就不是託大之言,而是符合人物在歷史上心境的台詞。但問題是,《演義》中常有因為改戲分太多而使人物形象前後脫節的問題,劉備就是其中之一。


《三國演義》中將劉備的戰功移花接木的主要有:斬蔡陽、火燒博望、斬夏侯淵3戰。

斬蔡陽被移花接木到關羽身上,為過五關斬六將湊數;

火燒博望被移花接木到諸葛亮身上,成為其登場之作;

斬夏侯淵則把與其正面對峙的劉備戲分刪除,用以烘托黃忠。

——尤其是火燒博望與斬夏侯淵這兩次值得大書特書的高光時刻,戲分被分給了同劇組的黃忠和唐國強老師(誤),使得劉備積弱的形象完全壓倒了身上的梟雄形象。


我覺得是諸葛亮,關鍵是羅貫中都沒有自己在黑他的自覺。

作為袍帶書,三國演義極大地簡化了三國諸軍閥的外交關係和軍事細節。很多絞盡腦汁費勁天時才能辦成的事小說里一句:「計上心頭,吩咐如是」就辦成了。最典型的就是赤壁後的荊州攻略,小說里寫的像玩一樣,諸葛亮略施小計就蒙跑了曹仁還順帶氣跑了周瑜,殊不知信實中光一句「南郡關羽絕北道」就何等兇險。

各位想想,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是何等的一個角色,簡直是一群間歇性智障里的唯一一個天才。由於小說的簡單化以及情節推動的需要,三國演義里所有人物的智商都是在故事與故事間被割離的:曹操前幾回還奇襲烏巢大勝倉亭,之後居然會在當陽橋頭被一個人喝的軍陣大亂,然後竟然會蠢到把船串起來,並且還癲癇一樣的無故大笑。周瑜如此,魯肅如此,曹仁曹洪張郃張遼更如此。然而諸葛亮幾乎是唯一一個智商始終如一的傢伙。實際上,流行於魏將吳將之間的間歇性智障大多是由於羅貫中為了塑造一貫智慧的孔明先生的形象而出現的。

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既然諸葛亮在演義里那麼聰明,大漢為什麼還會輸,而且還輸得那麼慘?荊州戰役,夷陵戰役,六出祁山無功而返。這一切在正史中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三國演義的敘事中卻是矛盾的:你諸葛亮不是神機妙算么,為什麼不能預見到大帝言而無信,意圖偏安?為什麼非得等到先主連營紮下才說出:」可斬此人「?,為什麼不會事先交代馬謖街亭高處無水?這些錯誤被一個人在歷史中犯下是完全正常的,有時候還是必然的(比如說現實中諸葛亮其實對劉備的戰務影響極為有限),但是不能被小說中的一個神所犯下。羅貫中寫到五丈原其實完成了一個大大的諷刺:

他把一個神寫死了,

悲憤的毫無神性的死了。

像一條鹹魚一樣毫無夢想的死了。

諸葛亮的神性在七星燈翻倒的那一刻蕩然無存,讓所有如我一般的小學生讀者產生了巨大的懷疑:無所不能的孔明先生為什麼會失敗?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東西(注意,在我的認知中,他已經不是人了)?他是怎麼失敗的?他也會想他的對手一樣犯智障么?在之後的時間長河裡我們會不斷的嘗試自圓其說,為羅貫中塑造的這個神開脫:華容道義釋是因為諸葛亮不願北方大亂,敗走麥城是因為關羽不聽南和孫權之計,夷陵之戰孔明竭力攔阻了(何況法正已死),街亭大敗是因為不聽王平之言(而王平也是孔明所派)。。。但每辯護一次,我對於諸葛亮的懷疑就更深一層,直到最後我開始極端的痛恨三國演義,因為這個矛盾像是黑洞一樣的吞噬著一切幼稚的的歷史浪漫主義情懷。所以當我讀完三國志,才意識到羅貫中在大大的黑諸葛亮,黑的毫無自覺。他先強行塑造了一個智多而近妖的人,然後又把他對手的智商強行拉低一級(包括女裝癖司馬懿),然後再不得不給他安排一個失敗的結局,自此孔明變成了一個空有才學卻不得施展的怪胎,而且這種限制完全是自加的:他為什麼不給糜芳三個錦囊以備呂蒙偷襲?他為什麼不能在北伐時借西風掩兵子午谷?他為什麼不能約束魏延楊儀?他為什麼會留下一個智障絕倫的劉禪?

這種作牢自陷的神,不是被黑是什麼?

一粉勝十黑啊


說劉備被黑的簡直是用現代人思維套用古人思維,劉備的形象在古代就是明君的標準形象。要知道古代的社會輿論是掌握在讀書人手裡,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士紳階級,其實在互聯網普及以前,知識分子階級一直掌握了整個社會的輿論走向。

我們看看劉備具有古代讀書人認為的明君的那些品質

一:劉備非常尊重讀書人,代表故事就是三顧茅廬,對待人才簡直就是像追女神似的,而且對於知識分子非常尊敬,三顧茅廬為啥流傳千古?其實就是反映了讀書人的終極理想,君王能親自到自己家裡請自己出山,請求自己輔佐君王成就霸業,名聲也有了,財富也有了,權力也有了,三顧茅廬可以說是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做官方式。

二:劉備事事不管,只管聽諸葛亮的話就行了,這也是知識分子心目中的明君形象,明君就是要把國家交給知識分子來治理,然後實現垂拱而治,君王就別瞎折騰了,不要和文官爭權奪利的,君王只管照著知識分子的提議做,而知識分子也有義務為君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古代知識分子的心目中,劉備是皇帝應該學習的對象,而諸葛亮是知識分子應該學習的對象,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就是最優的君臣關係。

三:劉備從來不殺知識分子,甚至都從不為難知識分子,對於要離開他的贈送金銀,對於手下人也是和藹可親,當然劉備手下的文臣也都是為報答劉備知遇之恩而鞠躬盡瘁,這也是古代知識分子最為推崇的精神,君王以恩義對待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用生命報答君王的恩情。

四:劉備的道德非常完美,在古代君王和大臣的道德是比能力更重要的評判標準,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比如我黨宣傳周恩來壓根不談周恩來的外交,情報,政務的牛逼,老百姓壓根不懂也不愛聽,但是你說周恩來的衣服破了都繼續穿,自己工作累了看見清潔工掃地還要去慰問,加班時候的特供餐就吃點花生,老百姓一聽,哇,你看這多好的總理啊。

可以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一個是知識分子心目中最優秀的君王,一個是皇帝眼中最優秀的大臣,掌握社會輿論的兩大階級都非常推崇諸葛亮和劉備,哪裡黑劉備了?再看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寫於明朝(其實明朝之前三國的故事已經非常出名了,三國演義是在說書人講的故事上的一種匯總),那會兒正是文官勢力非常大的時候,文官最為推崇劉備這種君主,在古代劉備可是明君的標準形象。

那些雄才大略對於文官壓制太狠的君主,往往名聲不是太好,比如秦始皇,朱元璋,雍正,劉邦等等。


張昭。

讀《三國演義》,你會感覺張昭就是一個投降派。不論誰攻過來,基本就是建議孫SIR投降。空頂著「江東第一謀士」的頭銜,實際上是一個沒用的老頑固,除了資歷老基本上找不出任何優點。翻遍整本書,也沒有出什麼像樣的計謀,感覺完全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傢伙。

歷史上真實的張昭呢?

策臨亡,以弟權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㈠上表漢室,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令奉職。權悲感未視事,昭謂權曰:「夫為人後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勛業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孝廉何得寢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權上馬】,陳兵而出,然後眾心知有所歸。

——一手扶起孫權,完全是父親一般的存在。不知道多年之後,孫權還記不記得那個當年扶著他稚嫩的肩膀,上馬的那個人。

權每田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昭變色而前曰:「將軍何有當爾?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權謝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然猶不能已】,乃作射虎車,為方目,閑不置蓋,一人為御,自於中射之。時有逸群之獸,輒復犯車,而權每手擊以為樂。【昭雖諫爭,常笑而不答】。

——張昭每每勸諫,而孫權笑而不答,然後該怎麼玩還怎麼玩。像不像我們對我們的父母?

權於武昌,臨釣台,飲酒大醉。權使人以水灑群臣曰:「今日酣飲,惟醉墮台中,乃當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車中坐。權遣人呼昭還,謂曰:「為共作樂耳,公何為怒乎?」昭對曰:「【昔紂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當時亦以為樂,不以為惡也】。」權默然,有慚色,遂罷酒。

——直言勸諫,國士之風。

初,權當置丞相,【眾議歸昭】。權曰:「方今多事,職統者責重,非所以優之也。」後孫邵卒,【百寮復舉昭】,權曰:「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顧雍。

——孫權對張昭始終有幾分懼意,從他從來不用張昭做丞相上就可以看出一二。

權以公孫淵稱藩,遣張彌、許晏至遼東拜淵為燕王,昭諫曰:「淵背魏懼討,遠來求援,非本志也。若淵改圖,欲自明於魏,兩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權與相反覆,昭意彌切。權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吳國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於眾中折孤,孤嘗恐失計。」昭熟視權曰:「臣雖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誠以太后臨崩,呼老臣於床下,遺詔顧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橫流】。權擲刀致地,與昭對泣。然卒遣彌、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稱疾不朝】。權恨之,【土塞其門】,【昭又於內以土封之】。淵果殺彌、晏。權數慰謝昭,昭固不起,權因出過其門呼昭,昭辭疾篤。【權燒其門】,欲以恐之,昭更閉戶。權使人滅火,住門良久,昭諸子共扶昭起,【權載以還宮】,【深自克責】。昭不得已,然後朝會。

——老頭子性子倔,跟孫權倆人,你推我鬧,好像小情侶吵架一樣。

昭容貌矜嚴,有威風,權常曰:「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舉邦憚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遺令幅巾素棺,斂以時服。權素服臨吊,謚曰文侯。

——八十一歲壽終正寢,在短命的東吳人士中不容易。

最後總結:歷史上的張昭,是一個剛正而有幾分嚴厲的國士,對孫權如兄如父,到晚年性子更倔,跟孫權常鬧彆扭,帶了幾分可愛與呆萌的老爺子。

羅罐盅,還我張子布來!


被黑比較慘的,應該是那些被迫變身背景的人。
比如襯托葛公的周瑜、王朗,但周瑜火燒赤壁戰功仍在,王司徒武力值突破天際,真正被黑最慘的,是
荀攸
他是曹魏的謀主,破呂布誅顏文定二袁BALABALA,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但在演義里,你看見荀攸幹啥事了?所有荀攸獻過的奇策上,都躺著一個叫郭嘉的酒鬼。
好不容易憋到易中天領銜翻案了,他吹的還是郭嘉賈詡。
黑化無所謂,怕的是抹殺,這才是真正可憐的人吶


是耶非耶,化成蝴蝶——致夏侯尚先生的一封信

夏侯尚先生:心情還那麼鬱悶嗎?


您的領導曹丕先生在同齡人里只有三個好朋友。其中曹休、曹真都是在他老爹曹操先生安排之下從小和他一起長大的自家兄弟。您只是夏侯淵先生的堂侄,關係相對來說疏遠得多,竟然也混進了這個小圈子,深得曹丕信任,取得了夏侯惇、夏侯淵兩位開國元勛十四個親生兒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但在後世一部膾炙人口的小說《三國演義》中,您被惡搞的程度,「力壓」周公瑾,僅次於您的大舅子曹真,穩居第二名。


您年輕時輔佐曹彰遠征、將烏桓這一強大外患消滅在萌芽當中的歷史功績在演義中被抹殺。沒辦法,你們那一代人勇於擔當,在尚未安內的情況下勇於攘外的歷史貢獻由於羅貫中先生擁劉反曹的偏見,向來為人們所忽視。


您攻取蜀國三郡九縣的功勞被挪到了您的親家司馬懿的頭上。當然,相比於曹真挫敗諸葛亮前兩次北伐的不世奇功被司馬懿奪走,您這還算是輕的。


您擊敗了天下聞名的軍界軟柿子諸葛瑾,按說這也沒什麼值得誇耀的,可羅貫中侮辱人簡直沒有下限,硬是指鹿為馬,把您寫成了只會做人不會打仗的諸葛瑾先生唯一的手下敗將。這就太欺負人了。


最過分的是,《三國演義》無中生有,說您在定軍山之戰中被黃忠生擒,做過戰俘!羅貫中先生喜歡把曹家、夏侯家的第二代將領統統黑成狗,他對你們的偏見太大,不把你們歪曲成遭人白眼的的二世祖,他誓不罷休!(羅貫中原本《三國演義》中被污衊為戰俘的是夏侯霸,經清代毛宗崗整理後改為夏侯尚)


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羅貫中先生以強扭歷史的手段證明了文學的力量,晚生對此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作為一個歷史發燒友,在下氣不過啊!在下看不慣啊!在下替您叫撞天屈!


您在曹魏第二代人物的頂級朋友圈兒里出身最卑微。您的夫人、大將軍曹真之妹也不太把您放在眼裡。您這輩子想必很憋屈吧。您的好朋友曹丕對此一清二楚。他信得過的人非常有限,所以回饋自己人也從不吝惜,登基後仿照曹操對夏侯惇先生的故例,特別授予您不必遵紀守法的特權。


得此特權,只要您不叛國就沒有罪,可您卻只敢撇開正妻整天和小妾泡在一起。也許,一生在刀光劍影中低眉順眼的您,只有在這個小女人的懷抱里,才能找到一絲微小的、確定的幸福吧?


可好景不長,這份微小的、確定的幸福就因為您夫人的妒忌,被您的哥們兒曹丕下令絞殺了……

無力保護一生所愛,你不禁要問自己對內低眉順眼對完出生入死換來的位高權重、威震東南到底有什麼用?從此您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守著愛妾的墳頭看青草。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醉也無聊,醒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您精神恍惚、相思成疾乃至形銷骨立。


曹丕把您接到洛陽遍訪名醫診治,但當時沒有心理醫生,您的病誰都無能為力。曹丕親自慰問,握著您的手痛哭不已,您也沒有一絲表情。愛妾被絞殺不到一年,您就因傷心過度隨她而去。


以您的身份地位,加上曹丕已露出悔意,您要多少溫柔可人善解人意的妙齡美女都可以,但撥動您心弦的她是您心中的唯一。您是三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痴情的漢子。以當時的觀念,女人守節、殉情會得到一片讚揚。男人為了讓部下能吃上肉殺死妻妾,烹而食之的殘忍也會廣受好評(參見《三國志·魏書·臧洪傳》)。大丈夫對女子三心二意、始亂終棄不會被人瞧不起,痴情於一個女人卻會被口誅筆伐,為天下人所不齒。這些,您統統不在乎。


您的英年早逝可以看作是是曹魏帝國的滔天巨禍,由曹氏和夏侯氏壟斷帝國頂級軍職的局面自此破滅。打從您因為傷心過度不能理事,司馬懿就從右僕射轉任撫軍大將軍、染指兵權。說到底,還是因為曹丕先生信得過的人太少了。


您的夫人把您當成反面教材,您的女兒夏侯徽,兒子夏侯玄被母親調教成了無視兒女情長,一心報國的英雄兒女。夏侯徽知悉了司馬氏父子的野心,儘管已經為司馬師生下五個女兒,毅然不顧小家顧大家,被您的女婿司馬師親手毒殺。這事兒您也不要太傷心,畢竟這也有可能後人根據夏侯徽的早逝故意給司馬師抹黑。最重要的是,您有夏侯玄這樣一個足以令您欣慰的兒子。


夏侯家族本是軍功世家的大老粗,但夏侯玄既在儒學上有很深的素養,又開創了魏晉玄學的先河,是思想界的一代宗主。


您一生賠著小心過日子,夏侯玄卻極有剛骨。曹丕的繼承人魏明帝曹睿親自安排小舅子和夏侯玄一塊兒坐坐以幫助小舅子提高身價。夏侯玄引以為恥,且毫不掩飾,被曹睿記恨貶職。


曹睿駕崩之後,夏侯玄的姑表兄弟,曹真之子曹爽輔政。夏侯玄進入領導核心,被委以重任,負責文官武將的升賞降黜。他在軍政兩界提拔的幹部廣受好評,即便是司馬家族都不得不承認,夏侯玄的知人善任被堂而皇之的記載在晉朝史官陳壽所寫的《三國志》里。不僅如此,夏侯玄還針砭時弊提出了曹魏帝國的政改方案:


第一、改革九品官人法。

在九品官人法的影響之下,帝國中央有權決定官員的升降但沒有權力決定誰可以進入體制內。要想進入仕途需要得到世家大族的推薦。夏侯玄提出加強中央集權。


第二、調整政府行政結構

夏侯玄指出郡這一級行政單位應予廢除,由州直管縣,以節約財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而當時曹魏帝國的郡級政府基本上都把持在地方上世家大族的手中。


第三、簡化官場繁文縟節

夏侯玄崇尚樸素,提出杜絕奢侈和繁瑣禮節。寒門子弟當然不會奢侈,而繁文縟節則是豪門排外、彰顯文化優越感的工具。


這三條意見就是三把刀,刀刀都沖世家大族而去。為了得到當時尚且與曹爽集團相處融洽的司馬懿的支持,夏侯玄致信司馬懿闡述改革方案。司馬懿回信打哈哈:這些事兒太大太難,還是留給以後的賢能人物吧。要說夏侯玄也真是坦誠,從來不玩虛的,在回信上明明白白地表示了他的失望和不滿。


儘管有司馬懿等世家出身的老幹部們阻撓,夏侯玄提出的政改方案還是部分得到了落實。在理想狀態下,只要熬死那些老傢伙,帝國的青壯一代就可以一掃九品官人法的頹封,恢復曹操時代任人唯才的無上榮光,使逐漸老朽的國家機器重上軌道,讓逐漸衰微的曹魏重振雄風。


不幸的是,儘管夏侯玄在性格、學識、理政等方面都超過了您,但他沒有繼承您的軍事才華,而曹爽集團其他骨幹成員的軍事水準更是指望不上。由大將軍曹爽擔任最高指揮,征西將軍夏侯玄出任主將的伐蜀之役由於蜀漢軍民的奮力抵抗以及司馬家族的陰險破壞無功而返。


夏侯玄不氣餒,他留在長安、努力同司馬家族爭奪西線戰區的實力。遠離京師洛陽使他躲過了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懿對曹爽集團的大屠殺。但他的好日子顯然已經一去不復返。夏侯淵次子夏侯霸叛逃之前聯繫夏侯玄跟他一起去蜀國避禍,但夏侯玄明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依然不願背叛國家。被召回洛陽之後,夏侯玄擔任太常主管禮儀,形同軟禁。但只要有他在場,所有人都是肅然起敬。囚徒一般的夏侯玄在朝中依然深得人心。


當夏侯玄鬱郁不得志的苦悶進入到第五個年頭兒。一直在曹氏和司馬氏鬥爭中左右逢源的中書令李豐露出了他的廬山真面目——夏侯玄的鐵粉兒!他聯繫了不得志的國丈張緝和幾個宦官首領,得到了魏帝曹芳的授權和夏侯玄的首肯,他們計劃在皇帝冊封貴人的典禮上發動宮廷政變,以夏侯玄取代司馬師擔任大將軍輔政,指揮禁衛軍捉拿司馬師。因為唯有夏侯玄的聲望可以凝聚人心,也只有夏侯玄的人格可以讓皇帝放心不會再遇到一個野心勃勃的權臣。


這個計劃的可行性較高,類似的計劃在吳國就能取得成功。可惜起事不密,被司馬師聽到了一點風聲。當時司馬師只是有些疑心,還不能確定,找李豐來談話。李豐架不住司馬師的陰陽怪氣,自以為計劃已經暴露,破口大罵、當場被殺。夏侯玄被捕入獄。


獄中的夏侯玄嚴詞責備主審官廷尉鍾毓:我有何罪?你有什麼臉面代表朝廷審問我?要我認什麼罪名,你隨便寫!


鍾毓懾於夏侯玄的威望太高,哭著把自己代寫的罪狀交給他。夏侯玄看完不發一語,只是點頭而已。鍾毓之弟鍾會一直仰慕夏侯玄,趁著夏侯玄落難,來到監獄噓寒問暖想和他套套近乎。鍾氏一族在司馬氏陣營中分量頗重,年少成名的鐘會被夏侯霸評價為吳蜀兩國的心腹大患,向來深受司馬家器重。只要鍾會開口,雖然不可能救下夏侯玄的命,但在對其親屬的處置上網開一面還是有可能的。夏侯玄已經身陷囹圄,人家還如此主動熱情,放下一些身段半點不丟人。可夏侯玄冷冷拒絕,誓要把節操保全到底。就這樣到一直到刑場上始終是神色不改,舉動自若,端的是一條好漢!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晉朝的史官,不能公開給司馬家族的政敵唱讚歌,不得不在夏侯玄列傳的結尾進行了批評式的總結,但他甘冒風險在正文部分通篇都是在明貶實褒,不惜筆墨把夏侯玄的改革方案完整收錄!


由於《三國演義》的淡化,夏侯玄在後世的知名度不高,他的影響力也往往被低估。實則,夏侯玄的死亡引發了曹魏帝國的兩次大規模內戰(淮南二叛、淮南三叛)、加速了司馬師的死亡,延緩了司馬家族代魏的步伐。


夏侯玄是是曹魏帝國少有的正人君子、也是帝國最後的中流砥柱。夏侯玄死,魏亡。只知有家、不知有國的毒芽終於開出了惡之花,崇尚樸素自然的玄學思想自此走樣,變得消極避世、士人只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願擔當天下興亡。


尊敬的夏侯尚先生,儘管夏侯嬰一生沒有走錯一步,夏侯惇得到了絕無僅有的情義,夏侯淵收貨了多子多福的幸福,但您父子二人的境界更勝一籌。您沒有因世俗壓力的無孔不入而隨波逐流。您的兒子夏侯玄,從未如很多人那樣背棄本心以求趨利避害、遇難呈祥。


無視極具誘惑力的成功與幸福,你們所追求的,是純粹的愛和不滅的信仰。

———————————————————————你忠實的 鐵背蒼龍劉軒鴻


劉備。
首先說一句,易中天先生最大的功勞,就是科普和普及了網上對《三國志》的討論,但是這也帶來了一個負面效果,就是很多壓根沒怎麼看過演義的人都形成了刻板印象。只要是說演義,就說演義一味誇大了蜀漢人物、貶低曹魏孫吳人物,其實看多了,根本就沒有這麼簡單。

比如演義有很多原創情節,其實是有利於曹操的形象的,比如說龐統在孫權、劉備那裡開始都受到冷遇,到了曹營就是曹操親自出迎,比孫劉要熱情多了,可惜歷史上並沒有這事。再比如許攸被殺,正史中就是曹操自己下令殺的,演義改為許褚動怒殺的,然後曹操還為此很惋惜,「深責」許褚。此外還原創了「奉孝死,乃天喪吾也」等不大符合身份的台詞,只看演義的話絕對不會有人認為曹操任人唯親(屬),反而是只要有機會就求賢若渴。

孫吳方面,看過正史的都知道赤壁時候周瑜和程普只是並列為左右督,演義裡面改為大都督,將赤壁之戰除了借東風之外絕大部分功勞歸於他,甚至還是「外事不決問周瑜」的託孤重臣。經過演義之後,周瑜幾乎已經達到了僅次於曹操和諸葛亮的三國第三人的地步,「一時瑜亮」嘛。
此外也加戲了一些東吳的佳績,比如丁奉射死張遼,此外,徐盛、丁奉等的確也曾挫敗過魏軍,但被演義渲染的更厲害了。倒是孫權不止一次攻打合肥受挫的事,多數人都是看正史才知道的。

其實,那個時候在民間,孫家的名聲是很差的,因為老百姓都認為是他們害死了劉關張,以至於連孫堅都被坑,往往成了丑角(見:多重文化視域中的孫堅形象 - 中國知網),作者把孫堅、孫策、孫權(除了白衣渡江時候之外)基本都塑造成英雄,在當時已經是很尊重歷史了。

至於說劉備被「黑」,我這麼說肯定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不信,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前幾年鋪天蓋地的各種書,不都是寫劉備怎麼厚黑,怎麼會收買人心,因為現代的演義解讀者基本都篤定了演義塑造的劉備是虛偽的代言人這一形象。正如魯迅所說:「欲顯先主之長厚而近似偽」。
能力方面,在三國正史普及討論之前,多的是人天天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劉備怎麼武有五虎上將,文有卧龍風雛,還只能偏安四川?「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這個是原創台詞,其實似褒實貶,多少人看完演義之後,第一印象就是劉備和阿斗是真心帶不動、扶不起?就像很多人看完水滸後罵宋江坑死了多少好漢,各種送人頭一樣。

至於細節方面的就更多了,我當初上學的時候,以三國為題材的學生作文範文裡面起碼10篇里有6篇,就是寫劉備如何不該為二弟報仇,以私廢公,結果錯過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的。
另外這篇可能會讓有的人認為我是「蜀密」,可參見:一些人認為曹操的軍事能力很差,曹操的軍事能力究竟如何? - 小蝦漢斯的回答


果斷是周瑜………………好好一個機智又勇敢的小夥伴硬是被黑成一個傻逼,身邊無數人以為周瑜真是被氣死的……


周瑜,完全活在諸葛孔明的陰影下。
但其實在三國演義之前,周公瑾才是文武雙全的江東俊才。蘇軾都說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周郎才是千古風流人物啊,當時提起赤壁之役,人們會聯想到的也是東吳,周郎周公瑾和孫權孫仲謀,諸葛孔明最多起到一個外交的作用。
至於火燒赤壁也並不是諸葛亮的主意,甚至不是周瑜的,不過周瑜作為當時的軍事統領,採納了這個建議並很好的實施了它,所以歷史還是記周瑜首功的。
演義里的三氣周瑜什麼的..也真是醉了(*?З?)

最後賣個萌~有王佐之才一稱的荀彧就因為名字難念 變成狗貨了π_π 玩三國殺的時候各種狗哥給牌也是萌萌噠(^0^)/


既然已經有人提潘鳳了。我就直接上個圖。。。


劉備

歷史上真正的劉備是極其硬氣的武人,剛上戰場時就戰績斐然,以武功顯著而為官,烏紗帽都是從死人堆里扒出來的,從將與部曲的戰鬥能力極強,讓關張打出了萬人敵的稱號,關張二人作為武人性格有多粗多烈大家都知道,劉備能御關張二人,能力與性格可見一斑。

劉備的起點也是孫劉曹乃至絕大多數軍閥之中最低的一個,挨個看孫劉曹的起點如何:

曹操,有父祖萌蔭,人脈不算最好,但也比大部分人要強,做孝廉又遷頓丘令,復出後直接參与朝政能跟皇帝交流意見,後來加入了皇帝直屬的精英軍事集團內擔任有實權的親信,黃巾之亂時已經是政治新星,家裡也很有錢,起兵中肯定有族中的大量資助。

孫堅,家族世代為官,官職不大,但在地方肯定有人脈,黃巾之亂前就屢次晉陞,有基本的根據地,而且朝內也有朋友,黃巾之亂時朱儁直接欽定他到中央軍來效力,之後他靠著武勇打出一片天,拉關係也有一手,跟張溫關係很近,不過大部分時候是在收拾爛攤子平叛。

孫策,沒了孫堅的環境,但有孫堅的班底,人脈也是繼承自孫堅

孫權,父兄打下的基業

劉備,沒有任何基業,雖然祖上有人做官,不過沒卵用,家裡雖然不是家徒四壁,但也不是很有錢,去給盧植做學生還要同宗人接濟,起兵時純粹靠看得上他的人資助。一上來就打黃巾,但打黃巾的功勞還差不多要被督郵革除,怒打朝廷命官後來回奔亡,如果不是天下大亂,估計這檔子事被記在案內,一輩子都沒機會上升。
打仗帶兵恐怕前期不到千人,必須要自己上戰場親自跟人打,這一點很多主公都有做過,但不同的是,劉備沒得選,前期人數與地位都不足夠,提著腦袋打出了英雄與關張萬人敵的稱號。
就連孔融找救兵時,劉備都是默默無聞,等到跟曹操對抗時,兵力才一千多人,算是亂七八糟的也就不到兩千,這個時候別人都有根據地和上萬兵力了。

軍事能力
很多人認為劉備的軍事能力不出色,但實際上劉備的軍事能力應該是三國里最出色的那幾個人之一,曹操對劉備的評語肯定是長期與劉備接觸做朋友又做假想敵人後的感想,但惟獨劉備的軍事戰績基本都已經流失,又因為起點低沒有根據地與敵人爭鋒,被迫不斷轉移,以至於敗績較多。
我個人認為,劉備的軍事能力,在他活著的時候,始終是劉備集團內的第一人,尤其知人善用,統合軍政能力的優點,有其他回答說了細節,這裡不贅述。
而實際上,劉備也並不是演義里那種有些文人氣質的主公,歷史上的劉備更接近於性格剛烈而又真摯的純武夫
這一點可以從彭羕罵劉備時所用的:「老革荒悖,可復道邪「,他罵劉備是老兵痞子,從這看得出劉備哪怕到年老時,也始終是以硬派軍人形象示人,這是他的性格本質,而不是曹操孫權那種文雅氣質更濃的主公。更不會是演義里和傳統對劉備印象中那種形象。
說回軍事能力,劉備的軍事方面即便有不少敗績,卻有有情可原,在得到足夠多的資源後,迅速就能攻陷四郡,6年內就收下益州,而後漢中直接打死夏侯淵
夏侯淵死前曾經在曹仁、徐晃、曹休、張郃的幫組下跟劉備主力對峙廝殺了不少時間,表面上互有勝負,吳蘭等人戰死以及有兵力損失,但最終卻將夏侯淵軍團逼入絕境,打死夏侯淵後將包圍圈縮攏,如果曹操沒有提前到達漢中外加帶來增援,恐怕損失只會更大。
這些戰役都是劉備親自指導的,他本人從入川到漢中,總是帶著嫡系精銳直接與前線敵人作戰,執行力也出奇的高,對各個崗位的人事調度可以說是三國一絕,而諸葛亮的軍事指揮,相信也肯定是跟劉備處學來,並且逐漸在入川時成長起來,到南征期間得到鞏固,最後用於北伐。

也可以參考劉封的性格與能力,劉備特意選劉封這種以剛猛著稱的猛將為長子,肯定是符合他的預期才會如此,而相對應劉禪那種暗庸的儒弱氣質,肯定跟劉備一世梟雄,剛烈而有昭義的作風不符,心裡必然無時無刻不在想,我怎麼有你這種兒子。

如果按照三國志遊戲的做法來算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劉備的數值大概可以跟曹操媲美
統率:94
武力:92
智力:89
政治:82
魅力:99


江東陸伯言


唉,看看王朗,現在還被黑,隔幾天就被A站的拉出來輪。

我從未見過如此······


《三國演義》奉蜀漢陣營為正統,然而小說家言難免用力過度,以致一粉勝十黑。這種黑比起針對曹魏孫吳陣營的低端黑更難辨認——大家都知道羅貫中黑了曹操周瑜,但是沒幾個人知道他黑了劉備諸葛亮。因此某種意義上,這兩位才是被黑的最慘的。

劉備,前面紅茶魔術貓的回答講的差不多了。赤壁一戰,劉備方面是劉備本人帶兵(《三國志武帝紀》甚至不提周瑜,只說與劉備戰),入蜀是劉備打的,在漢中和曹操剛正面的也是劉備。蜀漢江山基本是劉備自己帶隊打下來的,不是諸葛亮拍腦門寫錦囊搞定的,也不是劉備哭來的。

諸葛亮,劉備時期主要負責看老家搞後勤。劉禪時期軍政一把抓,日常政事、發展經濟、修理南蠻、訓練部隊、重修外交、發明軍械、帶兵北伐,「事無巨細咸決於亮」。諸葛丞相是個很板正的人,老革命簡雍平時不修邊幅,見到誰都是隨便坐,唯獨見到諸葛亮要老老實實坐好。曹魏幾個老頭子犯迂,寫信勸諸葛亮投降,諸葛亮也是認認真真的回信拒絕,毫無失禮之處。總之,諸葛亮同志明明是個嚴謹踏實多才高效的政治家、軍事家,演義里那個裝神弄鬼的妖道是誰?演義里那個動不動開嘲諷噴人的裝X犯是誰?寫政治家對說書人來說太難啦,只好用些神棍手段、抖抖機靈,讓諸葛亮顯得「高大上」唄。

哦還有龐統,劉備入蜀時的參謀長,死於雒城流矢。「落鳳坡」是不錯,但是和諸葛亮爭功奪名最後把命賠進去的段子是什麼鬼?


蔣干吧,《三國志》描述蔣干「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當時名士啊,也沒有蔣干盜書一事。而在《三國演義》中,蔣干整個一十足的蠢貨,相貌猥瑣,唯唯諾諾,全無說客風采,在群英會後偷出周瑜偽造的降書,得意洋洋的交給了主公曹操,曹操果然中了反間計,誤殺兩員水軍大將,導致水軍大敗,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被黑成這樣,只能怪公瑾的主角光環太閃亮。。。


難道不是張飛最黑?本來一個小白臉智勇雙全,愣是變成了一個黑臉武夫。


談到黑,必須是張飛啊!好好一個白面被你們說成黑臉,這簡直黑到一定境界了。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張飛是個燕頷虎鬚,豹頭環眼的彪形大漢,戲曲中更是給了他黑臉的形象。但根據現在的最新調查,特別是在四川一帶出土的文物顯示,張飛很可能是個面如美玉,神采飛揚的美男子。比如一些三國時期雕像中的張飛竟然連一根鬍子都沒有,而且面如滿月,神態溫柔,絕不是演義中那個猛張飛的形象。而且歷史上的張飛也算是河北的一個小小名流,又有很高的文化素養,生有兩女均為蜀漢後主皇后,相貌必然不差。
以上


王朗啊蔣干啊只是黑了一個章節!曹操可是被羅灌水孜孜不倦地幾乎從開頭黑到了結尾= =


推薦閱讀:

近幾年社會對「曹操」的推崇,是否是中國社會偏離傳統「仁智禮義信」的表現?
陳宮為什麼建議呂布儘早把女兒送出去?
《權力與遊戲》中的權謀與邏輯水平是否已經超過了《三國演義》?
中國古代打仗時武將先單挑是確有其事還是文學演繹?
為什麼三國中人物稱呼中都帶有籍貫?

TAG:歷史 | 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歷史人物 | 歷史人物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