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文化侵略?

在21世紀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輸入中國,造成外來文化對我國文化的侵略,越來越多的國人喜歡外來文化,而不注重我國原有的文化。同時我國也對外輸出我國的文化,但相對於國外輸入我國的文化比較,我國輸入的文化太少太少。對於文化侵略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思想可以被洗腦,但文化不存在侵略。

大家不都是傻逼,多數成年人知道什麼東西是真的好,什麼東西是真的差,用不著上綱上線的。
您說英倫的歪風侵略咱了,但你見過英國的美食侵略咱么?
您說日本的動漫侵略咱了,但你見過日本的改版漢字侵略咱了么?
您說韓國的整容侵略咱了,但你見過韓國的泡菜攻陷咱大四川了么?
俄羅斯人為啥要給紅場上的中國軍隊鼓掌?
你爹為啥非說西德製造的就是好?
為啥呢?
說白了,好就是好,壞就是壞。

據我觀察,越是留學生,就越懂得一些傳統文化。越是那些天天嚷嚷著我國被別國文化侵略了的,就越沒翻過什麼古籍,隨便挑出一段歷史來讓他說說,他就立即不知所措。
如同英國料理和中國美食的區別,優秀的總會被人捕捉,甚至不用弘揚都能走向世界。差勁的總會被人遺忘,甚至不用黑它,它自己就亡了。
顯然中華文明不會亡,哪怕是在大陸,也有復甦的跡象。
再者說,您也太低估中華傳統文明的影響力了。您只看到的日韓歐巴和腐女的風氣滲入了中國,但您去奈良看看了么?您看過韓劇裡頭有關世宗大王的場景么?韓國穿越劇裡面,有哪個不是中國模樣的建築。
講真的,那些場景里的道具,的確做得別具匠心。一些韓國演員毛筆下紙張上的中國古漢語的措辭,堪稱良心製作,可見美工的儒學水平遠超某國大多數中文教師的水平。
估計您也沒看過,乾脆我推薦個,大概看一下《成均館緋聞》《仁顯王后的男人》,就差不多知道了。

(韓劇《成均館緋聞》劇照,涉及孔子、管仲、科舉等等,製作精良。)

(韓劇《仁顯王后的男人》劇照,單從製作來說,多數中國電視劇難望其項背,要再加上編劇。。。您自己看吧。依然製作精良。)

(唐風洋溢奈良城)其實有句話還得問問一些同學:為什麼日本用漢字是日本人偷竊,中國人看動漫就成了日本在侵略?
如果您會為了抵禦什麼所謂的文化侵略而不玩實況足球,那我敬您是條漢子。但如果您用著蘋果手機,還在這裡問為啥他們侵略我們,那我只好去日狗了。


「又因為多年受著侵略,就和這「洋氣」為仇;更進一步,則故意和這「洋氣」反一調:他們活動,我偏靜坐;他們講科學,我偏扶乩;他們穿短衣,我偏著長衫;他們重衛生,我偏吃蒼蠅;他們壯健,我偏生病……這才是保存中國固有文化,這才是愛國,這才不是奴隸性。

即使並非中國所固有的罷,只要是優點,我們也應該學習。即使那老師是我們的仇敵罷,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我在這裡要提出現在大家所不高興說的日本來,他的會摹仿,少創造,是為中國的許多論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們的出版物和工業品,早非中國所及,就知道「會摹仿」決不是劣點,我們正應該學習這「會摹仿」的。「會摹仿」又加以有創造,不是更好么?否則,只不過是一個「恨恨而死」而已。

我在這裡還要附加一句像是多餘的聲明:我相信自己的主張,決不是「受了帝國主義者的指使」要誘中國人做奴才」;而滿口愛國,滿身國粹,也於實際上的做奴才並無妨礙。八月七日」

-------《從孩子的照相說起》


其實這個問題,魯迅先生已經回答過了,但我還是要提提自己的看法。

可怕的不是文化侵略,而是文化自卑!

百度了一下,文化侵略指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試圖用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去取代其他國家或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念。

但文化侵略與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有著本質區別 :
文化侵略的實施者惟我獨尊,有預謀地迫使對方接受自己,就像逼婚的趕腳;而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雙方,則是平等自願的自由戀愛,各自以我為主,採取「拿來主義」的精神借鑒和吸收對方的文化精華,咳咳咳。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時候,不忘開設學校給我國兒童灌輸日本的各種精神思想,毀壞圖書館和古籍。要從根本上毀滅一個民族,統治一個民族,還是要從文化思想上入手,文化侵略正是一種手段。

需要區分的是文化侵略與文化交流與融合是不同的。文化侵略完全是打破舊的換成想當然。每個文化的存在都是一種寶貴的財富,都經過了時間的洗禮與驗證。文化侵略完全是消滅另一種文化以使自己存在,十分可怕。

從歷史的角度講,文化分器物、制度和精神三個層面。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更多地體現在器物、制度層面。我們用蘋果,用日本數碼產品,看日劇美劇,等等,是器物上的交流屬於類似的正常的文化交流,與是否抵抗文化侵略無涉。西方也曾參照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而設立文官制度,因為這使得中國有較為穩定的政府運作。我們借鑒西方的企業制度、管理制度、經濟制度乃至民主制度而建立自己相應的中國特色制度,這種借鑒屬於制度層面的文化交流。精神層面的文化交流也不鮮見,譬如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儒家對韓國日本深刻的影響等等。

你能說我們被當年的佛教入侵了嗎?你能說當年日本人和韓國人被我們大華夏入侵了嗎?這是他們自願學習來自中原的先進文化。當然現在我們也正在學習西方,但也不能丟了老本。

由於文化主體之間彼此平等,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基本上是和諧的。嗯,溫柔的,潛移默化的,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才是最恐怖的,弱者屈服於強者,乃是自然的法則。

當然,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因此這種交流和融合也不可能完全平等,但畢竟與旨在取代和滅絕異質文化的文化侵略有本質區別。

在一定意義上,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等同於文化傳播,而文化傳播是不應該有界限的。正因為有了文化傳播,東方人才感受到了古希臘文明,西方人才發現了中國和印度文化;正因為有了文化傳播,世界各地的人們才見識了浪漫、奔放的拉美文化,原始、粗獷的非洲文化,神秘、渺遠的北歐文化,沉鬱、雄渾的俄羅斯文化,等等。

人類文明能夠呈現出如此多姿多彩的局面,文化傳播功不可沒。如果把文化傳播視同文化侵略,便是偷換概念。

只有足夠強大,才不會有太多對文化侵略的恐懼。但就目前看來,中國人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文化自卑,然而,這種自卑才是最沉重的。

在我看來,可怕的不是文化侵略,而是文化自卑!

對於中國這種對手,從內打破才是帝國們想要的方法。

應該不需要我告訴你,自信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有什麼好處吧?

謝謝閱讀。


這首詩可以解釋。


CCTV紀錄片上出現初音後的反應

N本報記者 庄奕燁
最近,一位家長@「海都閩南教育」新浪微博私信求助:「我女兒今年12歲,讀六年級,是一個動漫蜜,每天都看日本動漫,一看就停不了。上學期期末考,成績掉了非常多。因此,我連電腦都沒收了。但最讓我擔心的,是女兒的言行。有時候,她經常說些動漫里的語言。上次就一直叨叨念念著『腐女』什麼的。前幾周,她在報紙上看到有公司登的動漫照片,回家後就碎碎念說,COS服裝不對,神態也不對,那天傍晚,她就自己跑去那家公司去給人家糾正了……」
這位媽媽擔心,女兒快升初中了,因為看動漫學習也一落千丈,現在又這樣沉浸在動漫的世界裡,言必稱「腐」,畢竟,這跟現實是有差距的。大家幫忙想想轍,該怎麼辦呢?
12歲女生痴迷動漫 自貼標籤為「腐女」
記者聯繫了這位媽媽,見到了她口稱「有病」的女兒楊瑩瑩。楊瑩瑩個子高,穿一件帶熊帽子的衛衣,她說,那是日漫《海賊王》里的裝扮。腐女(腐女是「腐女子」的簡稱,現主要是指喜歡BL,也就是幻想中男男愛情的女性),這是12歲女孩給自己貼的標籤。
從三年級開始看動漫,如今她已經看完《世界第一初戀》、《純情羅曼史》、《薔薇少女》、《家庭教師》、《變身偶像公主》、《美妙旋律》等20多部日本動漫。最瘋狂的時候,楊瑩瑩一天可以看20多集動漫,一集20分鐘。一放學就看,一看就沒完沒了,一部《家庭教師》共127集,楊瑩瑩就看了6遍,「颳風下雨,雷打不動,每天必看。」
那愛看國產動漫嗎?「不不,國產動漫最垃圾!」楊瑩瑩非常不屑,國產動漫配音差,劇情邏輯混亂,角色形象單一,這都無法吸引資深的動漫迷。在她看來,資深的動漫迷就應該看日漫。在班裡,61個同學幾乎都看動漫,而看日本動漫的幾乎達到一半以上。對於熱衷《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同學,楊瑩瑩一再表現出鄙夷的神情,「降低智商!」當然,楊瑩瑩有自己的依據,「灰太狼整天想著吃羊,可一隻羊都沒抓到,不會餓死啊?」「母羊都沒有角,為什麼美羊羊有角呢?這是隱藏得最深的腐!」
「天王蓋地虎,糖醋燒排骨」、「『腐』如東海,『受』比南山」、「一個人美還是兩個人美?一個人美,因為耽美」……
楊瑩瑩不說粗話,但口頭經常蹦出一溜動漫語言。別人不知所然,但她樂在其中。除了看動漫視頻,逛動漫貼吧也是楊瑩瑩的愛好。貼吧里,一句「我是腐女」,就是「芝麻開門」通行證。貼吧、QQ群、微信,是楊瑩瑩與其他動漫迷們交流的主要平台。動漫網路里三教九流都有,像她這樣的小學生也不少。由於有著共同的閱讀習慣和日漫背景,楊瑩瑩很容易就跟大家打成一片。在動漫世界裡,沒人知道她只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也沒人知道,跳動的QQ頭像那頭,又是怎樣的一個動漫迷。
媽媽稱其「有病」 四處求助如何教女
對於楊瑩瑩的喜好和行為,媽媽覺得是「神經病」。因此,媽媽採取了最嚴酷的「閉關」政策:沒收電腦。「都六年級了,該收心讀書了。天天窩在電腦前看動漫,學習哪能跟得上。」楊瑩瑩卻有點不屑,也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沒收電腦前,我的學習成績是年段前60;之後滑到了300多。這說明,看動漫成績會更好。」在她眼裡,有兩個世界:二次元世界(動漫)和三次元世界(現實),而她最反感的,就是大人們拿三次元世界裡的價值觀來反對和打壓二次元里的孩子們。
「實在沒法理解,現在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對女兒的痴迷,媽媽很不理解,也很無奈,四處求助該如何糾正女兒這一「毛病」
洗腦肯定有,文化入侵不知道算不算的上


關於文化侵略一詞,事實上有著多種不同的理解。有的認為是近代西方在華基督教事業的惡謚,有的是本位文化的國粹思想,還有的把它歸結為政治口號、教育、宗教等領域。在這裡我們沒有必要對文化侵略這一概念展開學理性的分析。事實上根據題主對問題的解釋,這裡的文化侵略主要是指一些西方大國憑藉其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地位,對外推行文化輸出與文化霸權,以達到把整個世界「西方化」的目的。


「文化侵略」是與經濟、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種侵略方式,是強勢國家(或者民族)為了達到同化控制它國(或者民族)的目的,而採取的對它國(或者民族)文化的排斥和擠壓。它以否定原有文化的核心思想與價值觀念、鼓吹自身文化的先進優秀作為主要手段,並在具體情境中通過一系列方式來偽裝侵略的本質。

當前西方文化侵略目的性越來越公開,形式越來越多樣,侵略力量越來越強勢,手段越來越隱蔽。舉幾個例子
美國基辛格同仁公司總裁直言不諱地宣稱:「美國應該確保:如果世界向統一語言方向發展,那麼這種語言就應該是英語;如果世界向統一的電信、安全和質量標準發展,那麼這些標準就應該是美國的標準;如果世界逐漸被電視、廣播和音樂聯繫在一起,那麼節目的編排就應該是美國的;如果世界正形成共同的價值觀,那麼這些價值觀就應該是符合美國人意願的價值觀」。

以傳媒為例,國際文化傳媒產業大部分的江山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壟斷,「似乎除了美國之外,幾乎所有國家的電視業、電影產業都正面臨著`好萊塢文化』人侵的問題。」2000年至2004年,中國從各種渠道進口的影片4332部,其中,美國影片佔到40%~50%8。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互聯網上,據統計,互聯網上70%一80%的信息是英語信息,美國的網上書店亞馬遜公司通過互聯網向全球10多個國家銷售美國書籍,怪不得就連美國的眾多盟友都對此心有餘悸。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較量無聲》(有人說已經被屏蔽了)是國防大學、總政治部保衛部、總參謀部三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關係研究所最近聯合推出的兩集紀錄片,它通過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顏色革命、北非之亂原因的解讀,揭露美國使用和平演變手段顛覆別國(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政體的事實。 本片主講美帝亡中國之心不死,指出黨政機關內其中一部分腐敗份子在美國引導和縱容下已成為」西方在華利益代理人「。片中認為,「政治轉基因」(非農作物轉基因)、憲政、基督教等均被西方利益集團有意識地利用並進行單方面闡述,片尾深切呼喚中國需要獨立思考的學者和個人,要求黨員幹部堅定信念、立場、價值觀,以應對西方的來自意識形態領域的挑戰。


馬親王寫過一篇文章,摘抄於此。

《功夫熊貓與文化侵略》

作者:馬伯庸

來源:《視野》2011年第16期

《功夫熊貓2》最近上映了,大家都吵吵嚷嚷地去看,有些人說好看,有些人覺得一般,還有一些人宣稱要堅決抵制,說《功夫熊貓》系列是西方處心積慮對中國搞的文化侵略,是好萊塢式的價值觀輸入,試圖給我們的國民洗腦。

這事以前發生過一次,時間是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時期。當時最流行的音樂叫鄭樂,跟現在的好萊塢電影差不多,各國王侯都聽得如痴如醉。一心復興周禮的孔子不樂意了,覺得這是在搞文化侵略,派了一個叫子夏的學生去找魏文侯,說哥們兒你不行啊,怎麼能被這些玩意洗腦呢?魏文侯老老實實承認:「國產音樂太爛了,聽不進去,還是人家的好聽啊。」子夏義正辭嚴地教育了半天,最後被魏文侯客客氣氣送出門去,抵制鄭樂活動遂無疾而終。

孔老夫子聽到這個消息,痛心疾首,覺得華夏已經禮崩樂廢,簡直沒救了——然後中華文明又延續了幾千年,一直活蹦亂跳地存活到了今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抵制鄭樂還是抵制《功夫熊貓》,都搞錯了一件事:決定文化價值的,不是它的國籍,而是它本身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

文化這東西,其實很像生物進化,適者生存。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傳個幾千年不在話下;人民群眾愛答不理的,能過個十幾年不被遺忘都算是造化。

就拿佛學舉例。你看唐僧牛不牛?他留學印度十幾年,帶回了理論無比嚴謹、內容無比內涵的唯識宗,可惜老百姓覺得麻煩,背不下來,只傳了區區兩代便衰落了;真正傳承千年大行於世的,反而是不立文字、拿微博段子忽悠人的禪宗——這就是脫離群眾和貼近群眾的結果。 既然文化的流行程度,取決於老百姓的喜好,那麼所謂「文化侵略」,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

什麼叫侵略?侵略是在違背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意願的情況下,強行採取軍事或者文化措施。日本人在東三省逼著小孩學日語,不學就拖出去槍斃,這個叫文化侵略。現在小孩子們追著看機器貓、奧特曼和柯南,沒人逼他們,都是自願的,因為日本動畫片好玩,這個叫文化交流。判斷一個文化現象是侵略還是交流很簡單,看你自己是不是打心眼裡喜歡這件事。 我看《功夫熊貓2》是自己買的票,沒人拿槍頂著我腰眼兒;我看的時候從頭到尾都在笑,笑聲發自內心,沒有美國特務撓我的胳肢窩。這說明什麼?說明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讓我度過了愉快的兩個小時。我神清氣爽地走齣電影院,感覺今天晚上過得真充實。所以我認為我沒被侵略,我只是花了點散碎銀子,讓夢工廠來伺候伺候我。


退一萬步來講,讓我們假定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陰謀,美國企圖藉助好萊塢輸出他們的價值觀,把他們的邪惡目的巧妙地隱藏在聲光電影之中,潛移默化間給觀眾洗腦。

我們該怎麼辦?是聲嘶力竭地提醒廣大軍民警惕美帝陰謀,燒毀每一張《功夫熊貓》的正版DVD,砸爛每一家肯德基和麥當勞,還是用更精彩、更漂亮的電影把觀眾搶回來?

答案顯而易見。你可以設法讓別人喜歡上你的東西,但你沒有權力去決定別人應該喜歡什麼東西。如此而已。

所以再碰到嚷嚷著要抵制《功夫熊貓》的人,不妨雙手合十,鄭重其事地回答:「抵制《功夫熊貓》?對不起,沒那工夫。」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句話在哪都生效,盲目的崇拜外國的文化在哪個國家都有這種現象。但這只是個例,其實文化入侵在歷史並沒有先例,也沒有證據說有別有用心的敵對勢力在搞文化入侵。比較接近文化的入侵例子也有,美國和平演變東歐。但是在現在的世界局勢我們幾乎不可能被和平演變。

其實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會說文化入侵。我感覺這種論調有一種自卑的情緒。因為我們的文化發展比起美國太弱了。軍事力量,有幾顆核彈,幾艘航母。這都是明面上的實力,但是文化這種東西,好就是好。但不能量化。所以說我們才會逐漸有了文化入侵這一論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即便我們不看美國的電影,也會有人看美國的電影,你是願意成為那大多數看美國電影的國家還是願意成為下一個朝鮮古巴?

我並不害怕美國的文化入侵,你可以來,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有判斷能力,不會因為一部電影,一部書而被洗腦。但我希望能夠在和美國的文化交流中學習到什麼。而不是坐在家裡,敲著鍵盤,高呼;我們被美國文化入侵了!

尚在學習階段,如有錯誤感謝指正。


其實我覺得「文化侵略」這個詞本身就不太靠譜,如果非得強調一下侵略,我覺得更應該說是文化戰爭。
在今天的時代,信息通訊發達,經濟融合,文化融合的趨勢都是越來越明顯。在融合過程中必然存在競爭,所以我才說侵略這個詞不太合適。因為我們同時也在「侵略」別人。不管是文化還是文明,在自身成長發展的過程中都免不了去吸收借鑒其他的優秀文化及文明。
我們在對外發展的時候都會伴隨著文化輸出。
文化輸出的方式很多,比如戰爭,比如貿易。今天的經濟戰爭打得火熱,文化戰爭也是如火如荼,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去批判,也不應該奉行完全的拿來主義,而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注重自身文化的發展,重視其傳承與發揚,保持自身的獨立性。
種族滅絕是一件很悲劇的事情,我們當然不想。想要滅絕一個種族,不一定非得要採取軍事手段,不一定非得像希特勒那樣屠殺。文化同化是殺人於無形的手段。
面對慘烈的文化競爭,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自身獨立發證,增強自身競爭力,殺出一條血路。


怎麼看待?

自己國家的文化連外國文化都競爭不過,不去反思怎麼改進怎麼吸引人,反而抱怨外國文化來「侵略」?


「侵略」只能建立在強制上呀,寶貝
你看日漫、追美劇、買岡本,沒人逼你呀(男/女朋友除外)
自己願意,那叫「文化交流」和「文化消費」,他們被你消費了呀,有沒有好受一些,瞧把你給氣的
如果你把這都當做「侵略」,哪你可以反擊的撒,嗯,給老外灌輸一下「喝咖啡加香菜」的哲理吧


然就首真我
後像先要覺
我這要防得
們樣恢文吧
再從復化
來上書侵
談到寫略
談下的
其從傳
它右統
的到格
你左式
說不
對加
不標
對點


題主明顯就是來問政治作業的,你們那麼回答估計他是完不成作業的(o?д?)o


個人覺著說到底還是要回到吃喝拉撒的先進與否上面來,也就是國家實力越強,越能「輸出文化」。而且個人認為,其實把它叫做「侵略」,不如叫做「追捧」。
然後個人覺著比「追捧」更可惡的是基於自卑的野蠻「排斥」。(當然不是特指哪位。。)

我來講個笑話吧:
我家那邊比經濟生活文化都較落後,就在幾年前,我家那邊的農村一直有一個「優良傳統」:老張家一家人特別勤勞,別人家的院子里堆積的是雜亂無章的舊傢具、板條、摩托車之類的破玩意,他家院子里是老張從鎮里親戚家面學來的「花樣」,用塑料棚扣出來的水蘿蔔、小菜,甚至還有花呢!老張跟閨女說到時候能吃自己家種的小菜,再給你大姑姥送點。
然後等這些小菜小花都差不多長好了,村裡的別人家就會有人半夜跳進院子,把這些小菜全薅走、塑料棚撕碎、小花踩個稀爛,然後消失在夜色里。第二天周圍的鄰居路過看到他家院子里一片狼藉,就會幸災樂禍嘲笑挖苦老張兩口子,說他們凈扯羊蛋,餓得屁都沒有,還學他媽鎮里人養花弄草的,你還能當比爾蓋芡咋地呀你。
——不過現在情況好多了,沒人再薅小菜了。因為年輕人一般都出去上學、打工去了,去城裡面薅別人家種的小菜去了。
——也許有朋友會想:為啥他們出去了還做這種損事?——因為他們他媽一直就窮啊!


【另外,在補充一句,為什麼我們「輸出」不了?因為就沒有「文化」啊!題主說的「我國原有的文化」應該叫歷史更合適一些。】


做好自己,弘揚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當然也要避免認為中華文化天下第一其他不值得一學的想法。哪怕天下只剩一國,我也希望各個村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目前的問題是,有些傳統的好的東西我們還沒有撿起來,有些古人達到的我們反而達不到。要認識到古時的獨步天下已經離我們遠去,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存活下來了,我們擁有燦爛的文化,我們幾經戰火幾於滅絕,我們可能失去了古時的一些優秀的東西,既然前人能做到,我們也要有自信,我們能再創屬於我們這一代的優秀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是漢語,孫中山搞出來的。
人民,是日語辭彙。
共和國是日語辭彙。

連革命這個詞的現代意義都是日本人發明的……

哎呀呀~……看來題主的擔心確實是對的。


當你在穿耐克的跑鞋、背愛馬仕的背包時,怎麼不想想這些都是外國的品牌呢?
當你在提升魔獸的等級、打英雄聯盟的排位時,怎麼不想想這些都是外國的遊戲呢?
當你在通宵排隊買蘋果手機時,怎麼不想想這是外國的產品呢?

我很好奇一件事:如果日本動漫和西方節日進入我國就叫作文化入侵、那中國呢?
現在歐美國家也會用筷子、也會過所謂的「Chinese new year」;有很多西方國家的男生甚至是男人喜歡中國功夫甚至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河南和福建來學習中國功夫;中國的孔子學院開的世界各地都有、為的是傳播儒家思想。
上面的這些行為、對於西方國家的人來說、是不是也屬於文化入侵呢?
我知道你們肯定要反駁我:中國那只是在向世界傳播自己的傳統文化、這並不屬於文化入侵。我就想說:那你站在其他國家(比如美國、日本)的角度來想想:美國的好萊塢電影和日本的動漫進入中國不也是為了弘揚自己國家的文化嗎?為什麼非要說他們是文化入侵呢?
中國之所以說日本動漫是文化入侵、是因為中國自己做的動漫比不過人家日本、上頭的官員拚命呼籲人們抵制日漫、但是下面的老百姓卻不執行、搞的上頭就像是個光桿司令、但是又不願意認輸、就編造出「文化入侵」這麼富有政治色彩的一個名詞來詆毀日本動漫。
這根本就是典型的「烏鴉站在煤堆上-------看的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

所以說:如果說日本動漫、美國大片、韓國電視劇的流行是外國文化都我國的文化入侵、那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也是對他國的一種文化入侵


價值觀的輸出和引導!想想東歐劇變吧!說的是「和平演變」,蘇聯也是!人的價值觀一旦被控制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所以必須樹立正確的三觀!因為文化入侵影響的就是人的價值觀!不要說感覺沒什麼影響!很多看日漫的都變得很喜歡櫻花!看好萊塢大片喜歡那種個人英雄主義!這些都算!還有其他的就不細說了,能力有限,只能說這麼多!


我信耶穌,每天讀經禱告,懂聖經。懂聖經以後,我更進一步理解一些中國的文化。因為不少觀念和中國傳統觀念有相同點的。反而我覺得很多年輕人被學校教育洗腦以後,把傳統文化的精髓扔掉了,對一些糟粕的東西卻視為珍寶。


學了傳播學之後。我看什麼都像是文化侵略。廣大漫迷對fsn的衛宮士郎的正義是不是正義的討論。廣大遊戲迷對老滾5里那個紅衛女人和抓他的守衛到底誰說的的是真話的撕逼大戰。更不要說數不清女粉絲說著哪個長腿歐巴是自己老公之類的了。
中國人放著自己的喜羊羊不看。情懷劍不玩。偏偏去玩外國的。
文化侵略!


推薦閱讀:

關於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一書的一些疑問?
為什麼古詩中很少寫鴿子呢?
中國的書法發展現狀與日本相比,如何?
作為一個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人,你會把生長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後代視作同胞嗎?
通俗文化的傳承和升華之矛盾?

TAG:中國文化 | 文化 | 文化侵略 | 外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