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給歐洲文明帶來了哪些精神財富?


首先政治正確一下,十字軍東征是有世俗動機的,是存在大量錯誤跟過失的,是殺過人的,是不止有騎士傳說的,更別說所謂其實傳說也就那樣了,是有劫掠屠城的,雖然屠城什麼的是當時的戰爭習慣,人數也有誇張,不過幹了就是幹了,不是啥好事,沒什麼可說的。

一套叢林法則觀透世間萬象覺得掌握了宇宙真理的那種人也可以再見了,與這個答案無關,看見你們就煩,不為什麼。

提十字軍東征就必須提中世紀。我們來看看中世紀除了科技,文藝乏善可陳外,意味著什麼。
國內教科書必提的李約瑟,他其實問錯了方向。應該問的不是中國為什麼變得那麼渣,因為印度,巴比倫,瑪雅,埃及都這麼渣,相較而言,中國比起來並不算太差,唯一的真問題是西歐文明為什麼那麼牛逼。西歐是人類文明的變異,起源於日耳曼入侵與基督教化。廣為人知的希臘-羅馬文明最後拜占庭化了,中世紀早期,西歐在技術層面上極度落後,貴族著獸皮不在少數。後來阿拉伯人輸入的醫療技術,數學等等。西歐學者旅行到西班牙托萊多,西西里的巴勒莫,還有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將知識帶回西方。這些知識有阿拉伯文明的精華,也有希臘-羅馬文明的遺產。譬如亞里士多德就是從阿拉伯人那裡搬回來的,阿奎那直接受其影響。正是十字軍東征將這些文明成果帶回了西歐。

然而,西歐有自己獨特的,其他文明吸收不了的東西,比如極其豐富的政體,世俗與教權的分割還有最重要的封建自由。有人認為其封建制度造成了連綿不斷的戰爭,但是他們沒意識到,與此同時,正是封建制度造就了西歐中世紀無比豐富的多樣性,並維持了一個基本的秩序。換句話說,其他任何文明,權力如果如此分散,社會早就陷入無秩序的征服了。但是西歐在數百年間維持了這種基本有序的無政府——帝國體系,封建體系,教會體系犬牙交錯卻維持了基本的秩序。而其他文明則沒有這麼幸運,希臘堅持了很短的時間就陷入了雅典與斯巴達的毀滅性內戰;遠東在曇花一現的春秋之後就進入了戰國時代,印度一直處於失序狀態;波斯也陷入了這樣的混亂布朗運動。十字軍東征起於穆斯林壓力,維持了基督教世界的想像,並在客觀上強化了王權,也確定了西歐教權與世俗權力的分割。

西歐大部分地區沒有現實而短期的威脅,而遠方的威脅卻成為了永恆的達摩克里斯。東方專制帝國起起落落,易北河以東也常有蠻族活動,南面穆斯林實力愈發膨脹。西歐的幸運在於拜占庭佔據了地中海,使得西歐時時有壓力,壓力卻不會大到需要形成一個大一統帝國,並從舊的地中海體系中獨立出來,區別於拜占庭隔絕發展。黑暗時代也就是這麼來的,北方與繁華的地中海失去了聯繫,剛開始的日子很難熬。後人往往會感慨於前人的幸運,如果拜占庭保持強大,諸如貝利撒留這樣的將領一直活躍在到1200年,那就不只是東哥特王國覆滅這麼簡單了。東羅馬可是個每日不忘回復羅馬的存在。如果持續強大,滅掉神聖羅馬帝國,或者阿拉伯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消滅貴族。那西歐就沒了,後來的歷史也沒了。地中海強國擋住了東方專制帝國,基督教世界的想像維持了秩序,封建制度產生的國家保證了豐富的政體。西歐就這樣在幸運與艱難中度過了襁褓時期,13世紀逐漸上道,十字軍東征吸引了大批農奴參軍,獲得自由的同時,倖存者帶著戰利品回到西歐。與褪除宗教影響的騎士,修士們共同壯大了市民階層。而市民階層意味著什麼不再贅述。

撐過了14世紀的黑死病,孤懸海外的不列顛及時提供了新鮮的文明養料,拜占庭適時的衰落,被突厥滅亡。此時西方已經能夠抵抗入侵者,再後來基本就無敵了。曾經在某個答案的評論里說過,東方國家引以為豪的那些先進玩意兒,比如中央集權,理性化行政與文官制度是很容易學的,然而西歐的權利(非權力),獨立於世俗政權的法庭,分權是其他地方學不來的。西歐這種國家,你可以他國家行政不夠理性化,不夠集中。搞不了大規模國家建設這種看上去很牛逼的東西,但是人家一旦學會了你這些東西,市民社會與階級法權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我曾經在某個答案的評論中說過,等到歐陸諸國逐漸成為絕對主義君主國,奧斯曼土耳其就打不過了,等到不列顛的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成熟了,絕對主義君主國就打不過了;等到北美十三州成為了合眾國,就是現在這樣。東方專制國家的機會在於發展早期,能夠欺負西方式社會,這也是為什麼古代往往發展程度高的國家,都是東方式的,能在早期生存競爭中佔優。過了早期階段就迅速衰落,完全乾不過蠻族,西歐與犬戎的戰爭,拜占庭與蠻族的戰爭,太相似了。公民兵(部落兵)-徵兵-募兵-僱傭軍這種模式,從1到2以及3的早期,比較強大,因為軍隊職業化。然後就戰鬥力低下,最終淪落到依靠蠻族僱傭兵,同時被自己內部的敵人消滅。而從公民兵到職業軍隊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民間活力的下降與社會武力潛能的喪失。這種情況一直到文藝復興之後,總體戰興起,職業軍隊重新佔據優勢。西歐比公民兵還要「原始」,是貴族兵,類似於滿洲八旗,貴族-軍人的模式。這種軍隊你能欺負他人數少,難以指揮。但是這種社會如果真的學會了總動員,你就打不過了。西歐早期窮困潦倒,只能支撐這種軍制,而貴族兵恰好與共和主義密不可分。如公民-軍人-貴族這種概念,在東方,這些概念甚至無法想像。中國有句俗語「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比較下比較有中世紀遺風的美國,整個社會從上到下都把軍人當做英雄。我們華人教會在老兵紀念日,要很鄭重地為這個國家的英雄祈禱。

這樣的中世紀產生了契約式的加封,這種加封不同於東方,重視契約,貴族要忠於他的領主,至於領主的領主,與他無關,這使得貴族階層內部是一種網狀的關係而非層級關係。同時神學高於王權,「民眾可以承認一個國王,也可以廢黜一個國王。」這正是基督教確立地位所達到的成就,基督是第一的,教宗、教會、國王、貴族以及一切有財產和學識的人都不可以高於它,否則就有理由被推翻,而不是現代人所理解的那樣是人文主義興起的結果。最重要的是村社民主,它意味著一個共同的自治體,在雅典,無論是德拉古還是梭倫還是庇西特拉圖,都可以對土地交易、地租等規則肆意「改革」。這種權力在中世紀,無論是村社中被選舉的首領還是不經選舉的領主都無法輕易得到。這一切意味著自由,商人不再需要去依附某個強大的政府,他們不再需要特定地從黑海搬運糧食到雅典,或是從大馬士革搬運手工品到義大利,法蘭克的農奴可以耕作數倍於希洛人的土地,靠的是農牧混作的方式,8世紀開始,人口就超過了羅馬帝國時期的峰值並不斷增長,11世紀的領主制歐洲無需從非洲、小亞細亞、敘利亞征糧,卻養活了比羅馬帝國多得多的人口。 無論是嚮往的還是唾棄的。重要的是它正是自發的法,是免於外來權力干預的產物,其結果是繁榮。經濟學家花了很多年才接受這種制度是高效率的。它並不是從刻在柱子上的律令,古老的箴言推導的,而是在演化中生存下來的——無論是殺人償命還是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共同體自治的中古歐洲,秩序主要就圍繞著共同體成立和演變。無論是內部秩序的不仁——譬如沒有任何原則使村民會議不可以決議驅逐一戶人又如被說臭了的獵巫,還是外部施加的暴政,破壞力都有限,這也就使得這種演變的結果趨向於由是否導向自由繁榮來選擇。它也最終構成了我們的強調有限權力,由競爭和抗衡形成的審慎的現代制度。

至於十字軍,它適時產生,杜絕了東方專制帝國的浸染(拜占庭毀於此),抵制了穆斯林,興於宗教卻並無想像的宗教貢獻,反而促進了市民階層與世俗的崛起。保證了王權與教權的制衡。並適時衰亡,無論是批判反思,或者是浪漫傳說。都與十字軍本身無關。我們仍然沒有走出預定的時代與命運,所謂留待後人評說,也大抵如此吧。


嚴格的說十字軍東征,重新發現了由穆斯林整理的很多古希臘文化的遺產,這對此後基督教的自然主義傳統的興起時有一定幫助的,還有天文學資料,和很多數學和法學方面(特別是格勞修斯有關自然法的一些概念實質上來自於阿拉伯人)發現,還有阿拉伯人的三角帆(這對後來地理大發現時代的三桅船設計是有好處的,沒有證據表明西歐的尖底船是繼承自維京人的那種尖底船)。總體上來說,當時伊斯蘭世界的科技和文化是遠遠領先於歐洲的。另外,他們從穆斯林帶回了一樣重要的東西促進了歐洲食品業的發展,那就是蔗糖,這成了很重要的一樣商品。後來西班牙與葡萄牙熱衷海外擴張,除了找黃金就是發現熱帶島子,以便種蔗糖牟利。對了宗教騎士團開啟了現代西歐銀行匯兌業,不過這顯然是受到當時穆斯林的匯兌體系的啟發。

當野蠻人與文明人撕扯在一起的時候,野蠻人最大的收穫就是見識文明;當然「文明」也可以使野蠻人更野蠻,例如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奴就是這種野蠻的犧牲品。歷史學家威廉·杜朗特說:「基督教對伊斯蘭社會的影響基本上只涉及到宗教和戰爭方式問題……但是,伊斯蘭教對基督教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歐洲人接受了伊斯蘭社會的飲食習慣(義大利面)、醫藥、武器、藝術鑒賞、生產工具、商貿習慣、法律以及航海知識……」其實,除了西班牙穆斯林即摩爾人在向歐洲傳輸文明之外,十字軍戰爭也使西方社會發生深刻的變革,即基督徒從東方的穆斯林那裡獲得科學技術知識;說句過分的,在十字軍與文明社會打交道之前,西方人甚至不知道洗澡為何物。這種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歐洲商人們在不經意間脫口說出的「支票」、「貿易」、「關稅」、「風險」、「市場」和「薄棉布」,甚至武器走私者嘴裡的「彈藥庫」、「輕巡洋艦」等辭彙,都說明這種影響。

湯恩比的說法更加入木三分,他聲稱,基督徒從穆斯林手中獲取了先進的文明和藝術,但狂熱的基督教歷史學家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對東方伊斯蘭世界的敵意。其實這種敵意的表現就是曲解,它幾百年來不僅一直在主宰著基督教學者的世界觀,而且也始終影響著普通西方人的思想方式。今天的現實正好映證了這種觀點。

最後,言歸十字軍的話題,借用美國喬治敦大學斯普茲圖教授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西方國家大多數人都對十字軍戰爭一些情況有所了解,但是,許多人卻對由教皇發起的十字軍戰爭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一無所知。對於穆斯林來說,十字軍戰爭只是基督教狂熱分子發動的軍事行動的典型事例,十字軍戰爭只是西方基督教帝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戰爭的標誌。」

順便說一句,看到上面某基督徒胡扯就感到噁心,其實十字軍歷次征伐,由十字軍殺死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要比穆斯林多。因為條頓騎士團也在北方(教皇地名義進行過東征)主要征服波蘭和今天白俄一代,那個時候信東正教的基輔羅斯還在南面,北方很大一塊還是異教的。而在法國還對異端的阿爾比派進行過所謂十字軍征伐殺的人也不少於10萬以上,而且每次從陸路走的時候,都和信天主教的匈牙利王國的領主發生衝突(過境的時候燒殺搶掠,結果引起反抗),然後一般又要和信天主教的舊塞爾維亞王國發生點衝突,實際上這些過程中死的人很多,很多不是被穆斯林打死的。猶太人就更倒霉了(反正他們總是倒霉)。由於當時西歐的迫害政策,實際上住在穆斯林地區的猶太人遠遠多於西歐,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此時分為南北2部的西班牙的狀況。耶路撒冷破城的時候很多被屠殺的不是穆斯林而都是猶太人。至於後來攻陷君士坦丁堡那都不算最荒誕的一頁了。(相比穆斯林攻陷耶路撒冷的時候幾乎是和平進城的。當然那是個巧合,本來在大馬士革,卡立德已經攻破一個城門了,可是另一個部將正好在另一個門與基督徒簽了一個和平入城和約。後來奧馬爾就把這個和約內容做為一個征服政策了,改變了本來在中世紀攻破一個城市後適當搶劫用戰利品發軍餉的各方慣例(當時並不僅僅是阿拉伯人,歐洲也一樣這麼干)這對後來穆斯林快速征服是很有好處的。所以當時穆斯林進入耶路撒冷時,猶太主教是要求向哈里發奧馬爾直接投降的,奧馬爾就真的從麥加去受降,並且2人基情四射的攜手入城,哈里發還親手幫人修理了被損的猶太禮拜堂。而且穆斯林
相對 比當時天主教更加多宗教寬容政策,當時穆斯林認為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是自己同宗的「有經人「,不管怎樣,好於多神教和拜火教,總的政策並不用武力強迫征服地區改信(除了對北波斯拜火教,不過那是因為當時的伍麥葉王朝急著斂財,所以對拜火教征重稅後來引發反彈了。)一般來說,後期各阿拉伯王朝,主要是以對非穆斯林額外徵稅的方式來區別對待,你交了稅可以繼續信你原來的。對獨神教的稅率好於多神教,不過後來拜火教和佛教基本也拿到這個待遇了。主要是個漸進轉化的政策,鼓勵多神教改信亞伯拉罕諸教,同時禁止亞伯拉罕諸教改信其它宗教,然後再轉化為伊斯蘭,(多神教神廟拆掉,不包括圖書館,有些基督徒到處在各種中文頁面撒謊說亞歷山大圖書館是穆斯林燒的,其實在羅馬帝國時期基督徒自己就燒掉和搶劫了當時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很大一塊。猶太基督教堂保留但不允許擴建新建,
但後來佛教和拜火教也基本得到亞伯拉罕諸教的保持現狀待遇,所以基本是個漸進轉化的政策)而且到阿巴斯朝後期,因為非穆斯林的稅額如此重要,朝廷甚至不鼓勵大家改信伊斯蘭了(稅源損失)。還設置各種障礙刁難要改信伊斯蘭的人。嚴格來說,早期4大哈里發時代,阿拉伯社會不是個神權君主國,而是個神權共和國,有點像加爾文治下的日內瓦。

有關十字軍東征,豆瓣這篇東西描述的很詳細了十字軍戰爭 轉。


知道自己有多土。


十字軍東征如果包括西班牙的復地運動才可能被塞進這麼多有的沒的,如果是狹義的十字軍東征也就是單純的在巴勒斯坦敘利亞和埃及的十字軍運動,那麼對西歐的文明幾乎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影像,雅克-勒戈夫說十字軍最大的貢獻是把杏帶回西歐,但是仔細考察的話連這個貢獻也成問題。
西歐無疑是輸入了阿拉伯人轉譯的希臘古典著作的,但是那不是十字軍的功績,相反主要途徑是西班牙。近東主要是戰場,而不是學術交流的地方,什麼亞歷山大圖書館更是可笑,亞歷山大圖書館被羅馬人搞了一次又被阿拉伯征服者燒了一次,還有什麼可以讓十字軍搶的?
如果說真的帶了什麼回到西歐的話我覺得是巨大的石頭城堡,被參加十字軍遠征的君主們帶回了西歐。其他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十次東征
除了第一次打了穆斯林一個措手不及
其餘九次完敗
知道世界上有糖這種美味

帶回去了甘蔗


自此以後,歐洲人互相吹牛逼的時候祖先沒參加過十字軍東征都不好意思說話


從此歐洲君主明白教皇什麼的就是個坑


沒有十字軍東征,西歐就沒人從阿拉伯人的亞歷山大港圖書館中得知亞里士多德等一眾古希臘先賢的存在,西歐無人知曉亞里士多德就不會有人懷古,就不會有人質疑教會,就不會有人找到了文化自信。正因為這些,傻傻的中世紀西歐人才發現他們的祖先原來過的比現在好多了,文化藝術比現在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於是他們心中埋下了對宗教質疑的種子,種子申根發芽,才有了後面的宗教改革,西歐的普通人民擺脫了教會的束縛,引來了所謂的文藝復興,之後便變的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避開十字軍東征罄竹難書的罪孽不談 只談帶來的所謂精神財富 那應該是十字軍東征使得中世紀尚屬蒙昧的歐洲見識到當時處於先進地位的阿拉伯文明 造成了文化間的碰撞。剩下這句是自己瞎扯的沒什麼依據 十字軍的屢戰屢敗也可能使當時歐洲人認識到了不足,產生了痛定思痛的覺悟 加快了前進的腳步。


有一本書,《傅科擺》,作者艾柯,雖荒誕不經,但對這個問題可以提供一些借鑒


十字軍東征是很野蠻的行為,教皇也道歉過。完全是為了擄掠。
不過十字軍也帶來歐洲對遠方的求索,東征過的人歸來,給自己的孩子孫兒,隔壁的孩子孫兒講述遠方的故事,自己的戰績。因而歐洲慢慢對遠方充滿嚮往,繼而出現後面的大航海時代。


在基督教文明近年的研究角度去看,存在一個「high middle ages」的年代——沒錯,對應的就是歷次十字軍東征的時期。

這個話題比較的寬泛,關於精神財富,應該著重看一下第四次十字軍洗劫君士坦丁堡所掠奪財富與書籍,直接引領了文藝復興的潮流。參考書還是如天涯煮酒版老八所推Runciman和Osprey的書,以及安娜科穆寧的宮廷日記。如果只想看簡史,老八的《仗劍朝聖》可以滿足你絕大部分的需求。


我要佔個坑。今晚一定填上。


為無數遊戲提供了素材,讓騎士文化「發揚光大」


為刺客信條1提供素材……


只能說十字軍東征讓羅馬帝國解體後重回蒙昧的西方,見識到了東方的富庶和文明。重新發現希臘化的拜占庭保留下來的古典傳統,戰爭的後果也清晰可見的導致了羅馬教廷權威的衰落。


大學興起。


為裝逼和談資提供了一個永遠取不盡能量的素材。
就類似1644年,清軍入關,為中華民族電視劇產業帶來了歷史性且永無止盡的一刻。
一樣一樣的。


沒有十字軍東征,歐洲人見不到當時發達的中東文明,意識不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是野蠻的,就不會有文藝復興。


發現自己2b了,也就有了進步的可能


推薦閱讀:

把戰國變法,移植到歐洲某個國家,哪個國家會異軍突起,進而統一歐洲?
黑死病對中世紀的歐洲藝術產生了什麼影響?出現了哪些相關的藝術作品?
冰與火之歌中有多少個侯爵?
亨利四世與格里高利七世之間的鬥爭直接導致神聖羅馬帝國分裂的局面嗎?
中世紀時穆斯林迫害過基督徒嗎?

TAG:基督教 | 歐洲歷史 | 十字軍東征 | 中世紀 | 歐洲中世紀生活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