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的音樂院校鄙視流行鋼琴曲?


因為流行鋼琴曲在技術上相對來說太簡單,風格上相對來說太單一。對於專業音樂學院的鋼琴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這種難度的音樂不是他們去音樂學院學習的目的,也不是需要花大把精力來練習提高的東西。因為對於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的人來說,流行鋼琴曲真的是彈巴赫貝多芬普羅的煩躁的間隙隨手即興彈彈的東西。記得之前有個問題問的是如何評價石進的《夜的鋼琴曲》?下面有些鋼琴專業的人紛紛留言說太簡單,缺少變化,沒新意,然後被各種人鄙視,有的說「說太簡單的明明就是嫉妒他。」有的說「說他太簡單的,你們誰能談出來。」(活標本在樓下評論區)可是,說太簡單的那些人,這種曲子真的是想都不用想隨手彈彈就出來的啊,還能彈得更複雜更有趣點。

不過說「鄙視」也談不上,大多數人只是不把它當做一個正經的曲子來練習和演奏而已。就相當於,新東方廚師學校的優等生,也談不上鄙視番茄炒蛋之類的家常菜吧,只不過對他們來說,這些太簡單了。


好吧我從4歲開始學琴但並不是專業學生我來答一下。
演奏方面,流行鋼琴曲確實沒有必要練習,直接可以視奏,就是你給我譜子我直接就能完整彈出來,還跟原版差不了多少【外行聽起來】。歌曲呢我會唱的都會彈,沒有譜子來點簡單的即興伴奏也和有譜子差不多,沒聽過的歌給我聽幾遍也能彈出來。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練呢。並不是鄙視,只是練這些對技術並沒有幫助。古典一個曲子我可能要練一年,你比比看。
作曲編曲方面。。。。。要不我拿譜子給你看看?【五線譜都看不懂那就沒辦法了】
最後,說鄙視太誇張,普通的流行鋼琴曲也就是即興演奏的水平。至於特別好聽膾炙人口久石讓澤野弘之克萊德曼那種也是需要天賦的。

另外,雖然沒什麼人叫我彈愛麗絲夢中的婚禮,但總是克羅埃西亞野蜂飛舞這種也很蛋疼,彈個肖練人家聽的打哈欠。古典音樂這種東西,真的是有了解才能有欣賞水平的。

——————————————————————

看到有人說流行注重創作,但好像題主問的是流行鋼琴曲,和聲編配更多的是流行歌曲吧。就算是創作,古典也比流行要難的多。另外,古典很多並不是單獨的鋼琴曲,你想想交響樂啊,幾十種樂器每種譜子都不一樣,這些一起演奏出很好的效果需要多屌你可以腦補一下【樂團待過的應該都知道指揮有多厲害吧,幾十個提琴手一起拉他能聽出來哪一個人音不準_(:_」∠)_】,至於寫交響樂的人。。。不敢想像

【技術難度與複雜程度不應成為評判樂曲的僅有標準,就像文學不能以詞藻華麗與典故堆砌來評判其內涵。難度是客觀的,但好不好聽這玩意是主觀的】_(:_」∠)_我就是喜歡彈流行又簡單又好聽炒雞棒風居住的街道那個二胡版把我聽哭了我會亂說

_(:_」∠)_只能說鄙視流行的那些孩子還沒長大嗯

另外我是業餘愛好者,歡迎專業人士指正補充


古典音樂大師寫的曲子任何一個音符,連線,跳音記號,音量記號,表情術語都是要仔細研究的!就像研究唐詩宋詞一樣,每一個字都是無法替代的!

拿貝多芬奏鳴曲第31首Op. 110來說,雖然譜面看起來很簡單,前四小節的不管是作曲技法還是演奏難度,可能比某某德曼一整本書都多!

首先Moderato cantabile molto espressivo這個義大利的表情術語的意思是中板,如歌的,十分有表情的,這是對整個第一樂章表現方法的定義。兩行樂譜中間貝多芬寫了p,代表弱,con amabilita,可以翻譯成和藹的,括弧里又用德語寫了sanft,是溫柔,柔和的意思。

再看音符,前四小節用的是類似巴赫讚美詩一樣的四部合唱的形式寫的。第一個和弦左手是降A和降E呈五度關係,右手是降A和C呈3度關係,構成了降A大調主和弦,其中重複了主音降A,而不是五音降E,更不是三音C(重複三音是嚴格禁止的),這樣更容易突出高聲部的旋律,如果有鋼琴可以試試,從低到高降A,降E,降E,C和譜子上寫的音色有什麼不同。接下來的和弦改成了三音在低音,重複五音降E,為什麼這一次重複五音,而不是主音,因為如果重複主音從低到高降A,C,降E,降A,如果和之前的和弦連起來就會聽到男高聲部(從下數第二個)和女高(主旋律)平行,這是貝多芬想避免的,並且三音C做低音會讓色彩變得不一樣,雖然是同一個和弦。

然後是節奏,第一小節採用了一個精妙的數學比例,一個四分附點音符,一個八分音符比值是3:1,接下來一個八分附點音符,一個十六分音符比值也是3:1,整理來說是6+2+3+1,這個節奏型在整首曲子里都有體現。

再看Artikulation(連奏斷奏),和Dynamik(音量)。第一小節右手前兩個音程是連起來的,代表第二個比第一個輕,而左手沒有寫,代表兩個音程基本一樣的音量。第二小節左右手包括男高聲部都用了連線,在一個長音符以後的短音符永遠是比之前的要弱,並且連線也代表了第二個比第一個弱,與此同時男高音在連線下是四個音符,這代表前三個音符是逐漸漸強,第四個稍弱。接下來第二小節最後兩個和弦貝多芬同時寫了連線和代表跳音的點,在貝多芬時期有兩種意思,一種是Portato(Tragend Ton,被帶起來的音,國內翻譯成斷連奏不是那麼準確),另一種是跳音但是帶踏板。然後第二小節整體貝多芬在左右手分別都寫了漸強,代表整小節都是一種漸強的感覺,雖然音量上由於連線的關係不完全是一個音比一個音強,但是整體是變大的,第一個連線第二個和弦一般來說要弱很多,但是由於漸強可以處理的只比第一個和弦弱一點點,接下來不能拖沓,及時彈第三個和弦並且比第二個強,這樣就有整體漸強的感覺。

如此可見,大師的作品只有四小節就包含了這麼多信息量,這麼多的演奏指示,需要注意的要點和表現手法,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細節都是精心設計好的。


就用最簡單的話說為什麼吧,因為專業的,看完調,看完和聲規律,直接視奏出來。專業學生練的曲子是每個時代的精華與濃縮以及革新,靠用腦子的。。而且大量時間去練習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的。用眼睛和手就能順下來的東西,不能說鄙視,只能說毫無挑戰性。


流行鋼琴曲好聽古典鋼琴曲也好聽,但是當隨著對音樂敏感程度的加深,有的曲子是20分的好聽,有的是70分的好聽,有的則是99分的好聽。這些東西算得上是經過過訓練後的直覺,你非要我喜歡那些20分的,我也很冤枉啊。當然真實的不同曲目之間的差別比這個要複雜很多,如果你不學音樂,或者不聽古典音樂,感受不到這其中的差距我覺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完全不用在意聽不了古典音樂怎麼辦這種問題。

古典音樂的複雜不只是表面的,更關鍵的是它內涵上的複雜。說起來有點玄學,如果你能領悟到這個內涵,那麼形式上的簡單或者複雜都是一回事。這個也就駁斥了「古典鋼琴曲都是炫技」,很多真正難以演奏的作品並不是譜面上看起來特別花哨的。

對於學習古典鋼琴演奏的人來說,流行鋼琴的演奏技巧追求的是不同的音樂觀,那些真正建立了體系的流行鋼琴風格,也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的。不過由於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對音樂性的理解很不一樣,所以聽流行鋼琴曲太多是會有些不太利於自己的演奏技巧的提升,我們所為演奏就是把技巧和音樂練成直覺,你流行鋼琴表達音樂的方式吸收太多很明顯是不利於直覺的。

我覺得人有優越感,忍不住鄙視什麼事物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每個人都有擅長之處,我不信各位沒有在別的方面鄙視過別的東西。比如你的外地朋友去你老家吃了一頓很不正宗的家鄉菜,我不相信你心裡不會產生一絲鄙視的念頭。最終還是看是否得當地處理了這種心態吧。

真正值得鄙視的還是學音樂卻不聽古典音樂的。曾經遇到一個學古典鋼琴不知道里赫特的,說明丫平時肯定不聽古典音樂;既然不聽那肯定並不熱愛,那麼你不熱愛古典音樂還學個錘子?


雖然說事實上沒有什麼鄙視(主要是因為沒啥可比性)
但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我倒覺得這事兒跟眼界有關。

習慣接觸的能接觸到且最好最適應的——
對大部分人來說是是郭敬明孟京輝林海范曾視同麥當勞級別
對中部分人是余華趙淼布袋寅泰黃永玉視同海底撈級別
對少部分人來說是李漁張廣天菅野洋子齊白石視同馬克南級別。
想想你的朋友圈裡拍吃的那些人。
如果你天天吃麥當勞的話——
「哎這個堡好吃!」 「海底撈好貴的壕罩我!」 「這啥啊裝逼」
如果你消費水平在海底撈——
「吃個麥當勞還拍一堆累不累?」 「牛油鍋要點無渣的才好」 「下回打牙祭咱也去吃」
如果你常吃馬克南級別——
「Junk food」 「隨便吃吃還行」 「有待改進,還得找更好的」

老話兒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唉。皇上每頓那肯定是一斤白臉高粱配烀豬肉。
看著這個問題我就直愣愣的想起了,前幾天朋友公司一位背愛馬仕的小姐,被coach愛好者們圍攻不注意自己Office形象的事兒。
有的事兒你就得對症下藥,跟什麼人說什麼,老理兒。好聽點叫有眼色,難聽就是見人下菜碟,照顧照顧著都沒錯。

利益申明:業餘鋼琴,傳說中十級成就保有者,奏鳴曲愛好者,普通流行鋼琴曲視譜可彈,周杰倫不行。
以上提名人物只代表個人喜好,不掐。


作為一個外行不答題了,攪和一下。
換個角度想想,把一項事務當做茶餘飯後消遣的人群,隔三差五地要來找把它當飯碗的人群叫個板兒,後者最頭痛的恐怕還不是被人欺負到頭上這件事,因為不管開不開口,對方都覺得被鄙視先開始哭了。


其實啊,那些創作「流行」鋼琴曲的人,比如日本的許多,就都是音樂學院鋼琴科或者作曲科畢業的。比如西村由紀江是桐朋學園鋼琴系,與古典指揮家小澤征爾是校友呢。還有寫類似流行鋼琴作品的加古隆,曾經留學巴黎是現代音樂大師梅西安的弟子。


我覺得所謂流行與古典沒有孰優孰劣,只是表達的情感與內涵不盡相同罷了。
我讀書時特別喜歡彈巴赫莫扎特肖邦,但同時也彈流行爵士和電影原聲的東西,我沒考慮過有無人鄙視,只覺得這是此刻我想彈的,我需要的。


不鄙視,起碼就我個人認識的上音,央音的老師都是不鄙視的。相反他們對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鋼琴的研究,比絕大多數的流行樂手以及編曲人都要深入得多。

老師們隨手一即興,可以是任何風格。可以模仿格里高利聖詠曲風,巴赫的三部創意曲風,可以是莫扎特的奏鳴曲風,可以是肖邦的前奏曲風,可以勃拉姆斯的鋼協曲風,可以是肖斯塔克維奇的鬼畜曲風;也可以是黑味十足的Hip-hop,火熱的Samba,慵懶的Bossa,興奮的Funk,優雅的Standard,高速的Bebop等等等等,而且,同樣的曲子還可以用Bill Evans的風格演奏,用Herbie Hancock的風格演奏,用McCoy Tyner的風格演奏。甚至只要給他們一個只有和弦的功能譜,他們就可以用任何拍號(7/4,11/8之類),任何風格即興出來,而且是牢牢地卡著節拍器的。

老師平時即興玩的東西,難度遠在華語流行之上。除非是給我這種音樂門外漢示範怎麼寫華語流行的鋼琴,他們自己平時很少會演奏流行鋼琴曲,因為那是他們小學初中時候的即興內容。而即興流行鋼琴曲對於他們而言,帶來的快感也不會有即興Modal Jazz、勃拉姆斯風、三部創意曲這麼大。

就像大家玩遊戲都喜歡有挑戰性的內容一樣,他們平時很少演奏,很少聽流行鋼琴僅僅是因為他們追求更高難度所帶來的快感。

但是,這真的不是鄙視,如果你問他們關於流行鋼琴包括ACG動漫主題曲之類的問題,他們都會十分細緻而深入地給你講解示範。對他們來說,不用說一般的流行鋼琴曲,就算是是觸手猴,不靠譜聽一兩遍就能彈跟吃個漢堡一樣簡單。大家感覺到的「鄙視」僅僅是因為他們平時很少演奏罷了。


首先,題主這個問題的前提就需要自證一下,鄙視一說從何而來?


非鋼琴專業,拿其他領域的來做個類比。

————————————

1 玉面小嫣然

她火不火?不用再闡述了。

你說要作為一個專業的古箏練習者怎麼評價?

一開始她拿了很簡單的幾個技法搭配了時髦的旋律,讓一幫人就可以跪舔。

你說她技術不簡單?那先古箏十級過了再來反駁我。


2 彩虹合唱團

這個團被大眾所熟知的幾首「神曲」,其實對於合唱的難度來講真的很簡單。無論從作曲難度還是排練過程中對於合唱團員的難度要求。

當然說簡不簡單是相對概念,要對比參照的話可以拿老金寫過的其他作品比較:「玉門關」「凈光山晨景」「澤雅集」等。

————————————

我在這裡的關鍵詞是:簡單。不要劃等號到鄙視。


這倆大V我內心都是很佩服的。他們能合適地利用專業能力去娛樂普羅大眾,並且很成功。

十幾年前有過「女子十二樂坊」成功地娛樂了日本的歐巴桑們。

也就是供需匹配了嘛。

而更難得的是,他們靠這些吸引了許多本來不關注此領域的新鮮血液加入了進來。可喜可賀。


話說回來,此娛樂大眾的模式終究只能火一陣子。並不能可持續發展。


玉面小嫣然出的書對於我們作為古箏老師這一行來說太華而不實了。當然對於那些因她而學古箏的入門者來說,見仁見智。

彩虹這幾首神曲的演出現場質量一年不如一年。(畢竟只是一台高水平的嚴肅合唱音樂會的安可消遣作品。當然彩虹的正經作品還是很贊的。)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彩虹的其他高質量作品。另外觀看演出時請遵守作為觀眾的基本禮儀。有不懂的請提前補課。


對於專業的作曲家來說,寫流行曲真的是很無聊的一件事。甚至這一塊已經有人工智慧的技術在嘗試了。感興趣的可以關注知乎相關問題。


那麼專業的對於簡單的無聊的事情當然就是排斥咯。他們也是有更高追求的嘛。


感謝觀看。鞠躬。


題主指的「流行鋼琴曲」當然是那種例如把《天空之城》主題曲改編成中等程度的演奏者也能彈的曲子。那種本質上是對某件音樂作品的模擬,就好比 iPhone 上的《街頭霸王》是對街機版《街頭霸王》的模擬,就好比 Apple Watch 上的 Chronograph 錶臉是對 Chronograph 手錶的模擬。它甚至還不如仿的名畫,更像是一種損失極大的壓縮演算法。如果仿的名畫是 256k 的 MP3,流行鋼琴曲就是早年的 .rm。

它們可以被當成一種教學工具,但它們本身只是一種模擬(approximation)。

很多時候,音樂學院中人的意見並不代表什麼。但在這件事情上她們是對的。


首先,不見得國內音樂院校確實都鄙視流行鋼琴曲,沒看到相關的有力證據啊。另外鄙視的定義是什麼呢?如果說音樂院校不鼓勵練流行鋼琴曲就算是鄙視的話,那大概也不大合適。

業餘學練練倒也能充充場面,調劑一下心情,業餘愛好者要真硬摳個名家大作,不懂的人表示卧槽你手指好靈活好厲害可我不知道你在彈what,懂的人表示,好吧你錯了幾個音這兒沒處理好那兒處理糙了blblblbl,費力不討好,里外不是人。。。

但真正對技藝有追求的人,是不會過多彈流行的,因為大多數流行真的彈起來沒什麼意思,相對比較簡單和單調,通常就是靠幾句旋律好聽(或者大家耳熟能詳),讓人沒有彈的慾望。而且對初學者來說,過多地彈流行可能會帶來虛假的滿足感,助長浮躁心態不利精研技術。

要想精進的話,少彈些流行多練練基礎就是了。至於鄙視嘛,就個人層面來說,有人的地方,鄙視鏈那當然是存在的,但畢竟別人喜歡聽喜歡彈,又沒逼你彈逼你聽,何必鄙視呢。


不是鄙視流行,而是鄙視沒有技術含量的流行

現在貴國流行的東西(歌曲、鋼琴曲都算上)普遍沒有技術含量,然而由於多年音樂教育缺失,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隨便找個日本經典Galgame配樂,比如《交響樂之雨》(鏈接:Symphonic Rain),裡面的音樂同樣是流行風,然而每首曲子都相當有技術含量,比如黎瑟主題,斷奏和連奏兩種基本動機的對比,中間如何順暢地從D大調轉到三音領域的F大調,如何巧妙地在使用了鼓之後利用織體的變換把鼓撤下來(國內流行音樂一旦上了鼓,就別想撤下來,基本上一鼓到底),以及再現部的時候如何裁切……這都體現出了一個職業音樂人應該具有的音樂素養和品位。

並不是說,音樂院校除了貝多芬等大師以外,誰也看不起。畢竟幾乎所有作曲系的學生,這輩子都成不了大師,不能自己鄙視自己對不對。然而做出來的東西,或者流行開來的東西,不能低於某個底線。低於這個底線,自然要被瞧不起咯。


要說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應該從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的對比說起。

其實音樂本身是沒有高下之分的,但我們也要承認:流行音樂相較於貝多芬、肖邦,在技術的難度上和情感的豐富程度上確實相形見絀。但正由於流行音樂的一些特性,比如節奏上的統一性,對三度和弦過度的使用以及屬七和弦與對應三和弦的強制銜接關係,讓流行音樂更容易滿足我們渴望從音樂中得到的體驗,即和諧與悅耳。人們可以很輕易簡明的從流行音樂中獲得一種滿足,因此便可稱之為流行。

鋼琴在西洋樂器中的地位想必不用贅述,其豐富的表現力伴隨著對演奏者控制力與理解力極高的要求。而對於普通人,似乎鋼琴的鍵盤和電腦鍵盤並無很大區別,難的曲子無外乎速度快一些,力度變化多一些,對於合奏的作品,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即速度的變化。很多人都會直觀的認為彈的快即水平高,快的曲子比慢的曲子難度大。因此諸如克羅埃西亞狂想曲,或野蜂飛舞這些東西就成了外行眼中用來評判一個演奏者能力的標尺。

相反,這兩首曲子放到高一層面來看並沒有任何難度可言。全程兩聲部劃分明朗,節奏固定,右手的旋律每個音符平起平坐並無太明顯的主次關係,屬於那種可以無腦練兩天就可以上台的東西。相反再舉一些浪漫主義作品裡的快曲子:肖邦在幻想即興曲中右手旋律的分聲部處理,每個樂句的強弱關係,具體到每個音的音頭,收尾,都是不一樣的,即強弱主次關係是需要演奏者進行大量的分析和不斷的練習嘗試來逐漸琢磨透的;或者是貝多芬的29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速度變化,高低起伏的感情線,復調部分耐人尋味的主次關係,不同的人會給出不一樣的奏法,且這些方式並無對錯之分。音樂院校要做的是讓學生有能力去演義音樂,而不是刻板的去做肌肉記憶。試想每個音之間沒有主次,節奏固定,不需要演奏者思考,儘力表現情感的段落,用軟體模擬豈不是更完美么。鋼琴不是電腦鍵盤,學琴不僅僅是學彈琴,更是學音樂的思想和內容,學的是無法通過計算機模擬實現的東西。我承認流行音樂的規整與協調確實能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但如果音樂學院的學生以這些內容為學習的目的,那麼很難想像今後他們的演奏或音樂相比與機器人會有什麼優勢可言。


真談不上鄙視 主要是流行鋼琴曲 從作曲水平到需要的演奏水平 沒啥值得反覆練習研究的意義 準備幾首彈著玩玩也是必要的 用於對付長輩親友過年到家裡玩「來來彈鋼琴的 露兩手」場合 以前彈過自己喜歡的奏鳴曲 結果整個氣氛都冷掉了 親戚只好換話題「找對象了嗎?」


樓上大家說的都有一定道理,我再畫蛇添足補充一點。

那些覺得流行鋼琴作品(或其他樂器)更注重創作、音樂語言更豐富、更有價值的人在我眼中就像叫囂著要發明永動機的民科差不多。並不是鄙視他們,而是不在一個水平層面上真的很難溝通。我自己也曾經是只聽流行音樂的中二少年,陰差陽錯系統學習音樂以後才發現了一個更廣闊的音樂世界。越深入的學習就越覺得自己以前的淺薄和幼稚。如今也只能說剛剛踏入古典音樂的大門,畢竟我還沒學夠二十年嘛。

首先,說古典鋼琴作品更注重技巧,流行鋼琴作品更注重創作。這完全是偽概念。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如果忽略創作、創新都將是死路一條。可能大多數人只聽過經常在電視上放的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而形成了這種刻板的印象。認為古典鋼琴就是貝多芬、莫扎特、肖邦,翻來覆去沒什麼變化。其實如果把每個時期(18-19世紀)的代表人物的作品都聽一兩首,就能體會到古典鋼琴創作經歷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到了二十世紀鋼琴音樂的創新更是呈爆炸式發展,讓人目瞪口呆。

從作品本身來說,古典鋼琴作品要更複雜的多。流行鋼琴音樂大多結構簡單,曲式多為單二或單三部,偶爾有些複雜的作品也不超過復三部。古典鋼琴作品動不動就奏鳴曲式、變奏曲式,甚至混合結構。
在和聲上,如果你覺得流行鋼琴和聲變化多、色彩豐富,那你一定沒有去了解過離調和弦、附加音和弦、非三度疊置和弦、音群、音簇等概念。
音樂發展手法上古典音樂頻繁轉調、動機的移位、倒影等展開手段讓音樂作品更豐滿,而流行鋼琴作品就要簡單得多。

從鋼琴技巧上來說,古典作品中不同時期、風格,甚至同一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的演奏方式上都會不同,對鋼琴演奏者的觸鍵、聲部處理、音色處理和風格把握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流行鋼琴曲在這方面的要求就低的多。

打了這麼多是想說明古典鋼琴作品相比流行作品更複雜和專業的幾個方面,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正。其實不論古典也好,流行也好,只要自己喜歡就行,不要非得比個高下。相互包容,多元發展,音樂藝術才能保持生命力。也希望更多的人用客觀的態度評價古典音樂,多去了解不同的鋼琴作品。當然像李博士那種世界級的鋼琴作品沒有深厚的音樂功底不要輕易嘗試,很容易走火入魔、走上邪路。切記!切記!


就像你看美劇但是覺得我看花千骨low


因為一旦你嘗過美酒和咖啡,就再也不會去碰白糖水了。


我拉小提琴,水平連業餘級別都算不上只能是個娛樂水平,老師都不讓拉流行,嚴重影響技術


很多時候是你們認為他們「鄙視」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你認為最好聽的鋼琴曲推薦?

TAG:音樂 | 鋼琴 | 古典音樂 | 流行音樂 | 輕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