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品味是這樣的嗎?

感覺分成兩類 1.非常精工的,任何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非常漂亮 2.書家放下條條框框隨便寫成 但即使是隨意寫成 但是那不經意間流露的韻味可以讓人回味無窮


沒這麼簡單。
字形上非常精工的作品,在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的確是被當作書法的,在明朝這種作品被稱作「台閣體」,到清朝被稱做「館閣體」。
但你現在你要對那位書家說:您真是寫的一手好館閣體!估計那位書法家得跟你急,時下書法界是有貶低館閣體的說法,不過說白了,但凡貶低館閣體的,通常是寫不了工楷的,古人云楷法無欺,時下書法家於無欺的楷法中無法取得名聲,只能在時風、今楷這類玩意兒中或者在行書草書中博取名利,自然有肆意貶低館閣體這類的工楷的衝動。
但館閣體不好看嗎?
咱們看一份清朝殿試的試卷

書法從一開始本來就是用在這些方面的,漢代往往說某人善史書,這史書是啥?就是官方公文書寫。這種文字最重要的呃特點就必須是辨識度高,規範,只要讀過書都能認出來,您別小瞧這點,這正是書法的法字含義重要的組成之一。
自隋煬帝開科舉,凡一千三百多年,就像這份狀元卷一樣,正確工整漂亮的書寫成為了讀書人求取功名的重要工具,而所謂書法,不過就是為了把字寫的正確工整漂亮而制定的法則而已。
追本溯源,館閣體大概都脫胎於歐趙(歐陽詢、趙孟頫),這兩位太過強大,以至於後來讀書人就沒有不學他們字體的,當然,你說都能學到狀元卷那個水平估計不可能,但是咋一看會很像,仔細一看細節之處就不好了,這樣反而敗壞了歐趙的書風,會讓人覺得俗氣,非歐趙俗氣,後世不肖而已。
而明代中期,書法之風昌盛,一讀書人寫不出一筆歐趙,你都不好意思見人。這樣就造成一個情況,這官場士人階層上手一寫字,我靠,千人一面,跟上面說的一樣,千人一面中,還不是人人都是老練精到有功夫的,結果恐怕就會讓鍾情於書法的一些人倒了胃口,因此,明代的徐渭、王鐸等書法家就很敏銳的感覺到了這個問題,就開始求變。事實上,明代可以說帖學發展到了巔峰。
事實上,中國書法一直到了徐渭、王鐸這裡才開始有了那麼點藝術的自覺,之前,書法者,書寫之法度也。
到了清初,由於國破家碎,傅山等愛國書家對趙孟頫等人書法表示鄙視,不為其他,只為其投降韃虜,對董其昌的書法表示鄙視,只因清朝皇帝喜歡董的書法。愛屋及烏,恨也一樣,傅山這些人對趙孟頫董其昌那種筆法精妙、安排精到的書寫風格也痛恨不已,因此書法上以批判趙董為主。傅山更是提出了四寧四勿的原則,謂

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題主你品品,這是不是和題目里說的第二種情況很相近?
傅山的這四寧四勿的原則,歷來爭論很大,但誰也不能否認這其中蘊含著新的審美境界。
但傅青主的基於批判趙董而開創的碑學局面是有邏輯問題的,王鐸!王鐸一樣是二臣,但其書法講究的死狠怪奇變和傅山的主張其實是異曲同工的。
通常我們把傅山都當作碑學的代筆人物之一,就是因為傅山實踐了了對傳統書法批判和反動。
一般我們說其碑學代表人物,往往會從徐渭等人說起,粗略的說大概如下
徐渭、王鐸、傅山、鄭板橋、阮元、包世臣、康有為。
從傅山起到康有為就是所謂碑學的代表人物了。
我在 史上最被高估的書法家有哪些?這個問題的回答里列出了碑學各位人物的作品。
從這些人的作品裡可以看到,這些人雖然都對帖學提出了反動,但其實除了康有為,其餘人的書法與帖學其實都還脫不開關係。除了康有為這等欺世盜名之輩,以雄渾氣勢為名貶低帖學推崇所謂碑學。但康有為的書法就如別人對其批評一樣,還真是像一條爛麻繩在紙上翻滾,照我看,不值一提。
這期間有個分界點,就是阮元開始,著重研究北碑,並且從北碑里獲得了不一樣的審美情趣。
可北碑是什麼?北碑是南北朝時北朝的碑刻,在清代以前北朝的碑刻根本為人所看不起,即便在北朝當時,南朝的書法家到了北朝也基本是橫掃無敵的,即北朝的書法水平遠對於南朝,而且不光是書法水平,連碑刻水平也是遠遠不如。然而正式這種不如形成的某些缺陷,反而讓清代研究北碑的人找到了新的審美情趣,這種審美情趣,我在這裡不予置評,無論將如何,康有為的《廣藝舟雙輯》的完成,標誌著碑學的最後建立,帖學一時之間陷入低谷而碑學大盛。
康的廣藝舟雙輯有料,但是,更有他自己夾帶的私貨,比如對北碑的胡扯,講的東西和實物根本對不上,比如對帖學不要臉的貶低等等,說實話康有為就是碑學發展的異數。
無論如何,碑學已成。我雖然對康有為成為碑學的集大成者有意見,但是我一點也不否認碑學的意義,一點也不否認碑學帶來了書法上嶄新的審美視角和層次,但書法如果脫離了帖學的基礎,那根本屁也不是。


不要聽那些玄乎的字都沒練過幾天的人瞎說。
1.條條框框是必須的,即便狂草也有章法;
2.中國書法主流就是文人書法;
3.文人書法的品味和審美就是三個字:書卷氣。
這是歷代大小書家孜孜以求的。


書法品位這東西,不好說。庾肩吾的《書品》太早,內容不涉唐宋。楊景曾的《二十四書品》言之無物且了無新意。還不如一些隨筆短論,比如蘇東坡的《書論》,米芾的《海岳名言》,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倒也很多精彩。
簡單說來,書法品味的主流一直是二王特別是王羲之,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說的就是王羲之他們的用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米芾說的「無往不復,無垂不收」,這確實一千多年都沒變。你別看現在很多書法家協會的書法家,其實很多在筆法上不用功,純屬亂寫。
但是你看這一千多年那麼多書家,有各種面目不同,怎麼回事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不同時代書家們個人的那些小追求了。
先說魏晉時代,有句話叫:「真風流者,魏晉時人晚唐詩」,魏晉風流在書法一樣表現出來了,以二王為代表的書家們追求書寫的流暢,沒有後世那些提按頓挫的動作,講究在筆畫運行的過程中的控制,一個詞「行雲流水」,但這個控制真需要天賦,最後出來的效果就是「矯如游龍,翩若驚鳳」。
到了初唐,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還是奔著魏晉風流去的,寫的依然瀟洒飄逸。到了中唐,到顏真卿這兒,審美疲勞了吧,一變二王之法,慢下來慢下來,不再順逆翻飛了,講究「用儘力氣,不離原處」,每筆都停一下作個勢再走,後人說這叫藏鋒,其實不準確,最後寫出來的效果呢,當然就不像前面那些大神那麼漂亮了,但多了一個叫做「沉鬱」的東西,果然更動人了。這就好比杜甫和李白的詩的差別。
然後到了宋代,到了蘇東坡這兒,(待續)

-------------------------
居然有人關心繼續寫下去,那就寫吧,謝謝關注。
-----------

前面說到蘇東坡這了,但並不是說前面就唐代就只有顏真卿,顏筋柳骨呢,還有柳公權,還有草聖張旭,顛張醉素,還有懷素和尚呢。這些人以後再鋪開了說,現在先把線索弄簡單點,直接就到宋代蘇東坡了,宋也有四大家蘇黃米蔡,就先說蘇東坡。
蘇東坡厲害,再一次改變了書法品味,前面的風流,沉鬱,到他這兒就有了新內容,那就是四個字「平淡天真」。筆法上不刻意順逆速遲筆形上也不刻意肥瘦筋骨,用蘇東坡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所行於當行,所止於當止」與「環肥燕瘦各相冝」,把書法從唐人的法度森嚴中解放出來,進入一個尚意的時代。但是蘇東坡因為太不講究了,或者說是故意的,反正就是多偃筆,把字寫得很扁,以至於黃庭堅嘲笑他的字是「石壓蛤蟆」。當然黃庭堅也是個另類,他在尚意的路上比蘇東坡還走的遠,故意誇張筆畫,橫啊撇啊特別長,特別是他的草書簡直光怪陸離,蘇東坡反過來嘲笑他「死蛇掛樹」。雖然他兩個寫得很隨意,但是前面說到的千古不易的筆法他們是做得非常到位的,這叫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絢爛之極復歸平淡,平和沖淡,而不是寡淡,米芾自稱刷書,陸遊稱五百年後有識者,都是有種滿滿的自信在,個人性情的真實抒發,不拘於成法,類似於陶淵明的詩境。當然宋徽宗的瘦金書名氣也很大,也是非常個性化的,只是刻意的痕迹還是明顯。

到了元代,宋代文人的心態蕩然無存了,身份危機,文化危機,南人成為四等賤民,趙孟頫應運而生,高倡文藝復古,用可稱完美的書寫,重拾文人的驕傲,趙孟頫摒棄了宋人的個性爛漫的狀態,直追晉唐,嚴謹的法度,圓熟的技巧,一筆不苟,可以說把技術玩到極致,把形式美做到極致。連蒙元皇帝都不得不嘆服其真乃神仙中人,這對整個元代處江湖之遠的文人們重拾文化自信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

到了明代,幾乎所有書家都還沉浸在趙孟頫的餘緒之中,文徴明,唐伯虎,都是直接出自趙孟頫,甚至官方書寫都規範化成以趙體為基礎的台閣體(館閣體)。就這樣,又有人不爽了,其中有兩個人值得一提,首先是董其昌,從理論上反對,董氏提出「畫鬚生後熟,字須熟外生」,把趙氏這種完美精熟的書法品味拉低下來,同時以趙氏宗室之後而事蒙元為「媚骨」,把趙孟頫直接趕下了神坮。

(待續)


這樣說也有一定道理!

這兩類其內在的不同是因為側重點不同,
1、「非常精工」,是側重技巧性。技巧精妙包括筆畫線條、字體結構、整帖版面,都做得一絲不苟,精妙純熟。視覺上很容易給人美感。
2、「隨意書寫,又別具韻味」,是側重抒發性。這種「隨意」使得書寫者更隨心所欲地表達情感和內心的變化,寫出來的字則更有感染力,因而更能顯出韻味。

實質上,真正寫的好的書法,這兩者是分割不開的,他們有兩層關係:
1、可以說技巧性是抒發性的基礎,只有技巧純熟,才可能把抒發性發揮得最好。也就是技巧性本身也是一種表達,是最基本的準確表達,這就是為什麼常說字要寫正、寫緊,不能寫歪、寫垮,這就是在練習最基本的準確表達,越能準確表達技巧就越熟練。而抒發性則是更高一級的表達,它是在技巧純熟後更好地發揮內心情感和思想。
2、抒發性,並不是真的隨意書寫。王羲之說「意在筆先」,這個意其實是指放下自己、放下執著,全由內心發揮,這樣就能隨性而書;這是很高的藝術境界。(這是我的理解。)


最近經常有朋友問我,怎麼看書法作品的好壞,關於藝術鑒賞的話題, 穆生 的回答我認為已經很到位了。其實在 如何欣賞草書? 這個問題下,我也提到了一點,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點擊查看。在這裡再補充幾點:
1. 書法是一門抽象的藝術,也是小眾的藝術。但我始終認為美感應該是共通的,和音樂、繪畫一樣,書法作品中也有韻律與節奏的美感,但並不限於此。
在回答前我先自作主張幫題主補三幅字:

先寫到這,明天繼續


意在筆先。
筆法字法寫法到位之後,還有書法習慣的要求,比如又不見紅,章不成雙等!

品味在於品,所以行家更能看出內容看出精彩看出水平。


書法,要寫出味道!

不少人問:"何字謂好"?
答曰:"經久耐看的字就好,越看越好看的字就更好。"
"好字看不厭,好友久交不會變。"
怎麼又"耐看""好看"?
答曰:"有味的字就好看,味濃的字就耐看。"
有"味"的字即謂之書法,無"味"的字只是文字。文字是傳意的,無須講究什麼"味"。然,書法是藝術,必講究其"味",即" 書味"也名"書卷氣"。 這種"氣味"能使人"賞心",這種"氣味"就是書法藝術的靈魂。

(一) 何 謂 書 味

  平素我們常說:"這道菜有味、好吃!"凡是吃的都講究"口味"。平素我們也常講,"這篇文章寫得有味","某某人說話真有味"," 昨天我們在柳樹林玩得真有味",甚至表揚或批評人也離不開這個"味" 字,諸如,"某某人懂味"," 某某人真不懂味",如此等等。
  書法藝術講究的"味",既不是"甜",也不是"酸",而是一種"意味",一種"情調",一種"趣味"。也就是說,當你看到宣紙上的黑白世界,能使你在精神上產生"愉悅"的感覺,"亢奮"的心理,不但"悅目",而且"賞心",甚至無法用語言來直接表達這種"愉悅"的味。
  一幅耐看的書作,總是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欣賞者,能刺激你的心靈,使你產生種種感悟、種種聯想、種種味道。這種種"味",就是書法藝術的"意境"。心與手、法與意、形與神的完美統一,這種統一就產生出各式各樣的"味"。
  我國著名美學家鄧以蟄先生提出:"無形自不能成字,無意則不能成書。"這句話既將書與字區別開來了,又提出了書法藝術的靈魂就在於"意"。關於這種"意"自古至今就有種種說法,諸如什麼"風神"、"風韻"、"風骨"、"氣韻"、" 神采"、" 風采"、"品味"等等。
  總而言之,"意"是我國傳統美學中的一個核心,凡是詩、書、畫、文、印無不以其"意" 為極詣。有"意"則成書,有"意"書出"味"。

(二) 味 在 何 處

  "紅杏枝頭春意鬧"," 雲破月來花弄影", 一"鬧" 一"弄",詩味全出。這種言外之意、韻外之致的"意境", 就是使你動情的"詩味"。看看那《蘭亭序》、《古詩四帖》,《苕溪詩》,活生生的線條,妙趣無窮的字體,虛實相生的布局,五彩繽紛的墨色,達情性益心靈的風神,處處表現出一種吸引人打動人的"書味"。
  線,是構成物體視覺形象的基本要素,也是構成書法藝術形式的唯一手段。但書法線決不是機械線,而是感情線,心跡線。人由於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情緒,不同的動作等,導致產生不同的線條。就是書法家的喜怒哀樂的感情全部以肢體的運動而表達為可視的形象這一妙理。也就是書法線條表現出的"書味"。
  書法的"味"更能從生情定勢的布局之中體現出來。精美出於毫端,妙趣在於布白。線條美是單相之美,字體美是個體之美,而章法美是整體之美,這種美主要表現在:聯絡有序、相承起伏、映帶呼應、韻律節奏、參差變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顯示出一種音樂美,猶如一曲交響曲,越聽越動聽,餘音在耳,回味無窮。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其"書味" 還表現在墨色和書寫的內容上。
  書法"味"不論表現在線條、在結體、在章法,還是在墨色、在書寫的內容,歸根結底都來自於一個"情"。喜則字舒,怒則字險,哀則字斂,樂則字麗。表情美既然是感情之美的外貌,因而她不僅因人而異,而且因境而異。

(三)何 能 出 味

   一幅書法作品,其中有看得見的東西,筆畫、墨色、字形、詩句等,這是"軀體";還有看不見的東西,感情、風神、韻律等,這是"靈魂"。 書法出"味",往往就出在這"靈魂"上,故此只能靠細細品味,才可感悟得到。要使書法打動人心,使觀賞者產生思想共鳴,則作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字內功夫,二是字外功夫。字內功夫,即筆墨功夫。其次是"脫化生新", 在精心臨摹古人法帖的基礎上,得形得神之後,不斷溶入自己的個性之"味"。第三是文字功夫,要熟練掌握漢字的八個筆畫及其變化,漢字的結構及其變化,尤其是草書符號及其變化。還要具有 "六書" 漢字知識。
書法要有"味",必須有學識修養,有字外功夫。書法家首先應是學問家。書品人品,人所共仰。一是要有文化素養。二要有學識修養。沒有一定的學識修養,是無法創作出上乘之作的。學識深,意氣平和;學識高,胸懷豁達;學
識廣,聯想豐富。歷史上卓有成就的書家,都是學識豐富深廣的文人、學問家。識廣方能才高,才高方能創作出"書味"。三是要有藝術素養。書法是一種精神產品,一個人如果沒有幾個藝術細胞要創作出藝術產品是不可能的。這種藝術素養,有先天因素,更主要的是後天的努力,是要從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培育出來的。四是要有品德素養。善是美的內容,美是善的表現形式,這種"美善統一" 是我國傳統哲學中的基本觀點。人的道德品性與書法作品的風格及其價值是切切相關的。
××的字,處處鋒芒畢露,表現出他的"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的品性。周恩來的字,處處藏鋒不露,與他的清風明月、真誠忠義的高貴品性一脈相承。從價值觀念上講,品德高尚的人的書法作品價值就高。諸如,立身清廉的王羲之,風毅雄特的顏魯公,秉性剛強的柳公權,愛國名將岳飛等,都是人品高尚,為後人所崇的書法大家,他們的墨跡也都是永垂千古,成為無價之寶。相反,蔡京、汪精衛、秦檜、胡長清之類的字也不錯,併名噪一時,但因他們品德惡劣,故字與人同臭,無一字傳世。這正如古人說的:"書品即人品。"這是其一。其二,中國傳統道德觀是"和為貴",而書法藝術不論是筆法、字法、章法、墨法都是要達到"和而不同" 的有機統一,以表達人們的美感。
書法是體現人們心靈美的特殊造型藝術,書家的道德修養越深,則書法藝術境界越高,書法必然越有"味"。明·項穆說:"學術經論,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邪。"王昱說:"立品之人,筆墨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
總之,書法是中國的藝術,只能有"書味",不可有"洋味"; 書法是高雅的藝術,只能有"雅味",不可有"臭味"。


題主屈尊讀一讀《書法美學》一類的書自然會有所了解。


@任天涯 的一肚子知識真的不是蓋的,學習了。我是來露怯的。

本來想就這個問題調侃一番的,無奈最近斷了酒色沒了放浪的心情,下筆就覺得沉重,我湊合著寫,您湊合著看吧。

其實書法吧,是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關鍵字有兩個,一個是毛筆,而所謂硬筆書法。。。呃。。。大概是刀郎和西域刀郎的關係吧。

另外一個是藝術,這個是神馬東東呢?譬如說吧,蒙娜麗莎夠藝術了吧,如果一個美術專業大二學生臨摹的您看著會有什麼感覺?沒感覺?那就對了,我也是這個水平的,所以這個東西根本就不是給你我這種門外漢欣賞的

好吧,我理解題主說的並不是專業那種藝術,而是一般人看得懂的寫字?

任何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非常漂亮?這個根本沒可能,不懂的人怎麼能覺得漂亮呢?好比讓我看阿拉伯文,我要是說穆罕莫德寫得比愛哈賣德好,不是純粹找抽的節奏嘛。

所以準確起見,我試著揣摩題主的想法,並改寫為:讓大多數對書法有初步了解的人(中國人識字的多數應該在這個範疇內吧)看了能夠因為對字跡本身的審美情趣產生愉悅心情的。。。這個描述本身就包涵了答案,那就素——必須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啊!

不過想必這並不是題主想問的,中場休息回來再繼續噴。
============================
照上面那個節奏寫一天也寫不到我的結論,索性先說結論吧,後面寫到哪算哪,總不算太監——簡單說,精工也好,隨意也好,但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這個問題如果換成其他藝術,或其他問題,也許好理解一些:
1、大師級的繪畫作品應該是畫得特別像的好,還是寫意的好?
2、美國總統是黑人當還是女人當,對華政策會更好?

大概是這麼個意思。下面還是說兩句點題的吧,不然會被罵不懂又瞎噴。

漢字的書寫形式,或者說書法的書體,粗略分為真草隸篆,其實還漏了一個重要的,即楷書體(包含魏碑、正楷),行書體(包含行楷、行草),草書體(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標準草書),隸書體(包含古隸、今隸),篆書體(包含大篆、小篆)。

以上各種書體各自有自身的特點和要求,不知道題主要了解哪種,如果以隸書為例,古樸拙雅的《張遷碑》和率性靈秀的《曹全碑》可能會讓你以為不是一種書體。這還都是同時代的作品,更不用說貫穿幾千年書法史的真、行、草會有多少種風格,多少種特色?

容我再大膽揣測一下,樓主大概說的是楷書和草書吧

如果僅就這二者相較——臣妾做不到啊。這樣說吧,寫草書的必是從楷練過來的,所以楷書應該寫得不錯;寫楷書的不一定都能寫草書,但是凡你知道的以楷書聞名的,都是在億萬人中脫穎而出的,從概率上想像一下吧。

楷書應該符合題主說的「精工」吧。《辭海》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可是精工這只是楷書的基本要求,就好像說女神必須要五官端正,但是不是五官端正,甚至特別端正的,就敢自稱女神啊?

至於「五官端正的女子還要具備哪些素質才能升級為女神」這個問題,答案就不一而足了,關鍵還在於沒有標準答案啊。你以為她沒胸沒P股,可是人家米國不還有清純的赫本女神嘛。我們又不是整容醫院的,不必去規定美女——哦,跑題了,是好的楷書——的行業標準,起碼我們應該明白如何欣賞她的美吧。

事實是,我們的文化實在是博大精深深深啊——沒這麼簡單!

你沒臨過顏柳歐趙怎麼明白那是神馬啊?就好像你說我沒背過《黃帝內經》沒背過《本草綱目》沒背過《傷寒雜病論》你就給我說中醫到底怎麼回事吧。老中醫能對你呵呵一下就不錯了。沒吃過豬肉起碼你要看過豬跑吧,不然怎麼對話啊?

引一篇評價主席書法的貼子僅從藝術層面考慮,毛澤東的書法是什麼水平?如果你看得出 @於鴻天點評中所說那些問題,那麼恭喜你,你超過我的水平了,理論上。

跑題一句——當然我好像本來也沒什麼主題——除了個人積累的問題之外,中國文化什麼都和德扯上也導致對書法的評價更加撲朔迷離。本來這玄而又玄的東西,水平上差距可能也沒多大,因為德行一下就變成了天壤之別。因為中國文人的巨大基數,因人廢書的不知道除了蔡京、秦檜、嚴嵩還會有多少。

果然寫太長了,碎覺,明天補幾句草書的,了事。

===============被知乎解禁的分割線===============

不知道為什麼知乎審核期間還收到了兩位的評論,先感謝,你們的評論是我繼續的動力哦。

其實草書呢,並不都是尿急時一揮而就的,不排除懷素和尚能做到,但那是因為功力淳厚啊——從心所欲不逾矩嘛。說起草書的規矩,于右任老先生開始學習的時候是每天一個字地記草字的寫法的,你敢說你資質好過標準草書的創建人?

===============胡亂吐槽的分割線===============

既然題主出面澄清了問題,那就不必糾結真草隸篆的問題了。


貼學還是碑學的問題在一樓@任天涯 的答案里說得非常清楚了,這本不是我的長項,亦不再續貂。


我就隨便扯開去聊聊藝術鑒賞的問題。


藝術不是紅燒肉,也不是島國愛情動作片,不可能讓任何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非常漂亮」(事實上這兩者也不能)。藝術是人類在滿足食色這類基本生存需求之後消耗精力的東東,具體位置可以對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自己排(參見藝術的作用是什麼?聽音樂、逛博物館等行為歸屬於馬斯洛理論中的哪個層級?里 @陳甫鵃 的答案),儘管這個理論在學術界已經不太流行。


有人說藝術就是細節不能窮盡的變化,我亦以為然。如果你看過柬埔寨的手指舞你一定會無聊到爆,儘管你也知道把手指彎到這種虐心的角度不是一日之功。我也曾與老美共同欣賞國粹,儘管我一位祖師輩的翻譯大師把四句唱譯成了優雅的商籟體,老美還是昏昏欲睡啊。那些內行看來奇巧的地方,在外行眼中耳中,根本毫無意義嘛!


藝術是不是必須的?當然不是,又當然是,取決於個體的生存狀態。只要生存需求得以滿足人們必然或多或少地有些藝術訴求,君不見「很多農村地區卻很常見,寶瓶欄杆+瓷磚成為了無論東西南北農村住宅立面的『時尚』」(寶瓶欄杆是如何風靡全國農村的?) 不正是在溫飽實用之後對藝朮赤果果的追求嘛。至於為什麼「模仿」為什麼「拙劣」這就包括「本不固」和「末不興」的雙重原因了。和這類暴發戶解釋他的寶瓶欄杆如何不夠高大上,很有可能就是「不評價,我願意被圈錢,你們愛咋咋地」,所以將這種初級的藝術需求轉換成經濟需求即可——批量生產並在其所在鄉村和同階層地區推廣。


如何學習創造或欣賞藝術,有人比我說得好得多,引用引用如何提高對藝術美的鑒賞力?里 @國石 的一段話結束我啰啰嗦嗦的吐槽:忘了是誰說的一句名言來著,藝術是浪漫的,創造它卻須要遵循嚴謹的法則。對於創作者而言如此,對於欣賞者亦然。各人的先天稟賦不同,橫向比較沒有意義。可以肯定的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不會存在「張無忌練罷乾坤大挪移看兩個高手過招心中瞭然無礙」的情況。去投機之心,消頓悟之念,除了勤練習,沒有捷徑好走。


最最後,明確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固本興末。紮實臨貼,像 @許峻瑋 說的「某些無良的書法老師教學生」那樣,「分毫不差,恨不得每個字都像是原帖的拓片」。待到你自己真心覺得自己習得了幾大家的精髓,能夠摹出每位的風骨,於自在隨意之中不失端莊遒麗,那你自己的風格也便呼之欲出了。

至於欣賞者同理,堅持到堅持不了,你能欣賞的程度基本也就定型了。


棄筆很久的小學生,最近由於孩子大些了,想做點啟蒙,又拿起了毛筆。我試著用自己的理解分析下,不到之處,各位海涵。

其實書法書法,本來就是書寫文字的法度,章法。只是後人給他升華到了藝術的層次,變成了書寫的藝術。這也產生了各種額外的效果和影響……其實是不是藝術,書法如果有靈魂,自己未必在乎。

那要問我書法算不算藝術,我說當然也算,可是得明確下什麼叫藝術。有些人說藝術是無法定義的,我說不,藝術就是美的,能帶給人共鳴的作品。有人說我的認識太膚淺,我只能說,給我個機會辯駁。

藝術自然還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什麼叫高於生活,就是一般人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藝術的出來的,否則那叫流行,叫痴迷,叫偏見。藝術要能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經歷時光沉澱,依然給人美的享受或共鳴。

書法藝術從最初的文字識別,交流等作用發展到書法,無外乎寫的人多了,每個人的字形結構都不同,有些好看,有些難看,那些大家都認為好看的,被別人模仿,學習,超越,進而產生了一個個的書法高峰。楷書端端正正,平淡無奇,不是好楷書,要法度中彰顯奇絕而又渾然天成,才是好楷書,行書草書莫不如此,都是章法中顯奇絕

再回到藝術,有些人斷章取義,截取了一段似是而非的文字「丑到極處便是美」,卻忽略當初作者說這句話時的語境,居心不可為外人道也。石本不工,工之成玉,工求不工,乃有丑石,丑石不工,卻又神工,然神工之物,非佯不工而工也。有些藝術是超越時代的,但何謂超越時代卻不是膚淺的人能臆測的,其實也沒必要糾結,讓超越時代理解能力的東西在未來價值連城去吧,當代當做垃圾無不可。

藝術說到底要看有沒有欣賞者,而欣賞者基於什麼心態去欣賞藝術品,保存藝術品,也和時代密不可分,當一個自己看不懂,卻能賣上高價的藝術品受到追捧時,那不得不說那些欣賞者追捧的不是藝術,而是金錢。而有需求就不怕沒人加工出符合需求產品。一個浮躁的時代,會有很多假欣賞者,更會有很多假創作者;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專家,那些「丑到極處便是美」的鳳姐、芙蓉姐姐們,還有那些專門不好好寫字的「書法家」,都是這個浮躁時代的產物,歸根結底是出名比一切都重要

其實所謂的超越時代,無外乎追求某一些曾經不太主流的方向為著重點進行「突破」、「創新」。但是往往世間美好的事物,都不是追求極端的,都是平衡下追求奇絕的,而不是奇絕下說有平衡的。其實,這就像誰能證偽神經病是唯一正常的群體,而大眾都是那些人看起來的神經病一樣,我們大多數人文科學的結論都基於一個基礎,主流大眾的判斷,因為他不像自然科學,物競天擇,實驗為王。而那些變態的,極端的,超越時代的東西,就像神經病說別人都瘋了。

再回到書法,帖學與碑學的來源 @任天涯先生已經陳述的很清楚了,為了攻擊而攻擊,為了反對而反對,將藝術以外的原因作為評判藝術高低的緣由,這本身就是思維混亂的憤青邏輯,推崇這樣的人的觀點,我不覺得書法可以進步。任何無源之水,無根之草都不會長久,雖然,他已經很長久了……

我始終認為美與丑有著分明的界限,你讓那些高雅的紳士娶個少鼻子瞎眼的丑到極處便是美的老婆,我才會深受打擊。那些看著字不像字畫不像畫的符號,盡可以創新出新的名目,完全沒必要抱著書法的名頭束縛創作靈感,我看筆畫這名字就很好

最後,我還記得初中剛學字時就對有些字看不懂哪裡好看,只是人家都說好,我也不好說不好,可是內心深處總想弄個明白……也許我還是沒明白,但我絕不接受人云亦云,不知所云


書法的品味這類觀念 說的細緻點 總是言不盡意
如同哲學問題的解決每存於主觀 不能與人共見 古人早已解決 今人只能從頭追問 不能同科學一樣與人共享

如同你遇到一個同僚 倆人於住所處談論佛經 如果你早早在這部經上根據字義 結合自己現在的身心狀況覺察出許多問題 並依教奉行一段時間 將自己提出的疑惑嘗試解決 個人精神氣質由此提高到新的高度

由內在的變化去重新詮釋佛經義理 此時你再去看看與你談論佛經道理的客人 所說的還是不是這回事了 不出三句你就知道他目前到什麼程度了

書法亦是這樣 真學問的人 學問可以完全歸自己運用 假學問的人 學問在他的手裡完全不會用

完全不會用的人 非肚裡沒有道理 腦里沒有理論 而是心裡沒有問題 把書法當成技法 談來談去無外乎章法 結構 布局 用筆這幾大樣 苦練幾十年也難於比肩古人 進不了當今主流行列 練習久了 順著習性發揮 人的心態會越練越差

會運用的人 通過文學陶冶性情 潔凈入微自然見識卓然 書寫時比較常人越容易發現不足的地方 章法筆法能融會貫通 以簡化繁
使觀者一看飄忽若神 奇崛逸異

不明白的人一看到這樣的書法字跡 往往埋怨字少 字殘缺 字無法歸納整理 字由物理環境創造

看一個人書法造詣 如陸機講威儀詳跱 舉動成觀 思識口量 勢所恆有


多讀、臨摹各種不同風格的碑帖。
最後,你認同的碑帖,就是你書法的品味。
古人所說的「字如其人」,對書法的審美上,的確存在個人的差異化。
反對引用李澤厚的那個回答。搞的太玄了,看著不舒服。


個人並不贊同樓上所言,想問拿李澤厚的美學套中國的書法,合適嗎?美學和藝術能等同嗎?可見您的《藝術概論》沒看仔細。而且口口聲聲說線,請問歷代書論里有「線」這個稱呼嗎?這個稱謂雖然簡單,卻包含這書法是否是造型藝術的根本判斷,至於是否是造型藝術,還請樓上去看《永字八法》這本書。至於書法的本身審美,每個人有每個的體悟,對於一個連《蘭亭序》看著都不好的人,和他談書法美,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前提是觀者有他自己的審美,而不是一上來就被你的條條框框而且並不一定對的理論給圈死。這裡對不能欣賞書法者並沒有任何歧視。


簡而言之——出生高門就比出生寒門的字好,能看見實物總評不過佚失不得的~
王羲之的字為什麼好...因為他是琅琊王氏,高幹家族,東晉至宋,寒門子弟,商價巨富都要添他們家的菊
而且主要作品都佚失~
看見樓上還沒離開楷書的審美...我不得不說被徽宗驚呼神跡的李後主『金錯刀』,而且宋朝蘇黃米蔡的字『丑』的就你看印象派是一個感覺~
奸商畢加索說過一句話【我十三歲就能畫拉斐爾了,可是花一輩子在學習孩子是怎麼畫畫的】
黃庭堅早就闡明【我十三歲就能寫宮文體了,可是花了一輩子在學習漁民搖船櫓行雲流水的】
【金錯刀】

【船搖櫓】

是不是一樣望去還不如你寫的~


晚答,抱歉。
張筱蕾回答的很好,如果你想要答案的話,這就是了。
美,有很多形式,精雕細琢而成,恣意流淌而出,每一種都需要時間的沉澱。精雕的美,能夠為大多數人欣賞,恣意的美需要時間更多的理解。這種隨意,有寫者生命體驗,或豁達或放蕩,沒有一定的鑒賞水準無法感受。更高層次上,能產生共鳴的,往往是後一種。已經超越了僅僅是字的概念,因為這個人寫出了這樣的字,就像一場戀愛一樣,你樂意接受,並認為她與眾不同。並且,隨著自己閱歷、眼界的變化,感受也隨之變化,再回看,非常奇妙。


沒有放下條條框框隨便寫的字能成為傳世作品的,沒有


何謂品?感之於心.感作何解?鳴之於心.凡然於心而形於手者,皆可品也.


【禪心萌約】

http://weixin.qq.com/r/wExlfTbENWtKrXIe9xn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覺得 真正好的書法 要流暢 每一個字都看起來舒服 而又能變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從知乎日報上扣下來的圖。。。。


拙字一副~隨便吐槽~我不練軟筆,隨便寫的。
都是BEYOND歌曲名字~來各種噴~熱烈歡迎


推薦閱讀:

如何給女孩起個好聽又有寓意的名字?
現代人是不是寫不出古體詩詞了?
當代的「古書今譯」是什麼狀態?有什麼不足之處嗎?
古人講的「面似銀盆」是種怎樣的美?

TAG:日本文化 | 書法 | 品味 | 文化 | 中國古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