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馬哲毛概鄧論,對學習者自身到底有什麼幫助?
謝邀~
現在大家學習馬克思主義總是會有一些問題,比如題主所說的不能夠在生活中利用、學習也用不到、只會在大事上用到,諸如此類。我們從哲學上來分析一下:我們是否知道,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與具體生活究竟有什麼聯繫?
哲學是一種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而人們運用哲學指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就成了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很枯燥啊,每個人在上高中哲學課的時候都會這樣覺得,但是我們是否想過怎樣來指導我們生活呢?
一、
我們先來看看辨證唯物主義在歷史中的運用。
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時期,中國——一個貧困而又強大的帝國,攔在了自由資本主義的面前。英國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們朝廣州城門開炮的那一刻成為了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大家都知道,在此之前,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封建租佃制,而租佃制的基礎則是小農經濟。這個時候,中國的主要矛盾是農民與地主之間的矛盾,是土地集中而自耕農、佃農要求擁有自己土地的矛盾,所以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大都提出了"均貧富"的口號。但是"三千年未有之變革"打破了中國的傳統發展方向,列強入侵使得中國的主要矛盾變成了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如果中華民族不憤起反擊,中華民族就有滅亡的危險!
但是,列強的入侵是漸進的、潛移默化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有一條原理:
發展的狀態是量變與質變的關係。
也就是說:
1、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2、事物發展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3、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4、事物由量變到質變,到新的量變到新的質變這樣的循環往複、永不停息的向前發展。
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是發展的,它的第一階段是:從中國掠奪原材料和開闢中國市場,也就是商品輸出階段。而第二階段則是資本輸出階段,即輸出機器、佔領中國市場,控制經濟命脈。這個階段是與資本主義發展趨同的。資本主義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從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列強侵華也隨著它進入第二階段。
同樣中國的反抗也是發展的。從1840年起,上層統治者中的一部分,比如林則徐、魏源這些地主階級帶領一部分開明紳士,提出了和外國實行「商戰」、以制度強國的早期維新思想,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士大夫階層中的開明士大夫發展了「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主張富國強兵,開辦洋務,提出了「自強」、「求富」的口號,促進了中國工業的近代化。可是有人意識到,「器物」強國是皮,根本是在制度,這種想法隨著明治維新和甲午戰敗越趨受到認同,因此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但是在封建頑固派的阻撓下失敗了。
自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各國終於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和軟弱,掀起了瓜分狂潮,而後美國的"門戶開放"則使得侵華主力軍增加了一個美國。他們為什麼要瓜分中國?他們要的是中國的市場,中國的鐵路,中國的礦山,中國的人!他們要把中國的每一寸肌膚颳去賣了來賺取高額利潤!他們從上到下,上至民族實業家,下至只有衣服的赤貧,都要剝削乾淨!
換了朝廷,變成袁世凱、段祺瑞了,還不是一樣,幫著洋人來剝削百姓。
但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開始傳播這馬克思主義,李大釗、陳獨秀……他們高呼著《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庶民的勝利》,向廣大群眾宣講著、傳播著馬克思主義!他們運用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各大政治派別展開論戰,使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
他們在中共二大上分析了現實,實際上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主要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轟轟烈烈的"打倒列強除軍閥"開始了!國民革命軍高唱著《打倒列強》(曲調:兩隻老虎),所向披靡,節節勝利。可就在這時,蔣介石叛變了革命,他在江浙財團和美英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發動了四一二政變,破壞了國民革命的大好時機。這也讓中國人再次意識到中國的主要矛盾。
中共在革命根據地時期,結合馬克思主義,分析了中國自然經濟為主導,封建主義還殘餘著,並佔有極大的比例。目前,中國人民頭上還是兩座大山: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
所以中國在這期間開展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然而中日民族矛盾在華北事變後上升為主要矛盾,現階段對抗的是日本人,而不是國民黨反動派。但是次要矛盾還必須注意——共產黨與國民黨的矛盾,換言之,是中國人民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矛盾,這個不能輕易忽視。在皖南事變中,這一次要矛盾暫時在這一地區上升成為主要矛盾,造成了新四軍、八路軍的損失。
為了保存自己、發展自己,中國共產黨深入敵後,依靠人民,牽制了大部分日軍。正如《論持久戰》中所說: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後,中國的主要矛盾有轉變為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人民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矛盾,在農村則是農民與地主的矛盾。歸結起來就是"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中國要崛起,就一定要推翻它們,就一定要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強大的新中國!
有人會不了解官僚資本主義何時出現的,我來科普一下。中國在甲午戰後民族資本主義就開始發展了,到日本侵華前期已經形成規模,在日本侵華後,受到很大打擊,官僚們就利用美援、財政收入,大量收購沒落的民族資本企業,形成了壟斷。那麼至此,官僚控制了國民經濟,形成了畸形的"壟斷資本主義",又稱官僚資本主義,是列強侵華下的一個產物。
團結大多數,反對一小撮。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現實中的運用。它使得蔣匪幫孤立了,美國人也不願意幫助他們了,他們只得灰溜溜地逃去台灣了。
至此我們大致對中國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了。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是: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一切的矛盾變化是圍繞著這一矛盾進行的。在中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則是:人民與封建主義的矛盾。不過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要運用全面、聯繫、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不過這一切一切的本質是要承認物質的客觀性,不能說是哪幾個人改變心意就會改變歷史的。
二、
回顧完波瀾壯闊的近代史,我們的目光回到今天,不少青年朋友都會驚奇地發現,不知從何時開始,全世界的爆點新聞層出不窮,英國脫歐、中東危機、許多國家意圖紮緊自家的籬笆,我們已經是處於新一輪的歷史潮流之中,正如習總書記講:
「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
鏈接:習近平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
得益於無數先輩的努力和無數默默為國家奉獻的人,我們今天的青年充滿了朝氣,富有理想,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言: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我們不光要學習先輩的精氣神,更重要的是接過先輩的思想武器,把它用到實踐中去,切不可脫離了實際,變成了空中樓閣,否則星辰大海也無從談起。
我們發現,平時人們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總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從而得出結論。毫無疑問,思維方式得出的結論用來指導實踐的話,必然因思維方式的區別而導致對現實的指導作用的準確率差異。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
勞動在某種意義上創造了人本身和人類世界。
起源於自然界的人類,經過數十萬年的積極地對自然界進行改造,在勞動中發展了自己的思維並反作用於勞動,最終發展出了人類社會,與動物界區分了開來。基於直覺的抽象——直觀感性思維是我們「天生」就有的一種思維方式,特點是憑自己的直覺去得出一個結論,毫無疑問,這種方式的準確率是很低的,因為直觀的準確率低,所以我們才需要學習準確率更高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
首先將要研究的複雜問題,盡量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小問題,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
再把這些小問題從簡單到複雜排列,先從容易解決的問題著手。
所有問題解決後,再綜合起來檢驗,看是否完全,是否將問題徹底解決了。
——笛卡爾《談談正確引導理性在各門科學上尋找真理的方法》
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中,數學這門學科是始終伴隨我們的。直到大學,我們都能在很多學科中使用數學,這就是數學方法,通過數學去描述和解釋世界,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去證實或者證偽一個結論。這種方法令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增強,我們甚至可以說,數學方法在科學領域的運用帶來了工業革命。
但這種方法也有其局限性,主要體現為:孤立、片面、靜止。我們立刻會發現,這和馬哲裡面的:全面、發展、聯繫是相對立的。
笛卡爾把自然界看成一個大機器,進而用來解釋動物,提出了「動物是機器」這個影響深遠的命題。這是明顯很機械的思維方法,也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分析。這種機械唯物主義的影響,導致了牛頓力學不得不為他的經典力學請來一位第一推動力,好讓他描述的機械能夠開始運行。
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設」
——拉普拉斯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
直到19世紀末,自然科學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時期,康德—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指出太陽系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天體系統(Solar System),並且星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打破當時的普遍流行的靜止的自然觀。於是這一種發展的觀點開始進入到自然科學中。緊接著,地質學家賴爾(1797-1875)剔除的地質漸變論、化學家維勒(1800-1882)人工合成了有機物、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的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原來孤立、互不相關的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等等。
哲學,是一個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隨著19世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揭示出世界的本來面貌,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馬克思和恩格斯繼承和揚棄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創立了辯證唯物法。令人類的認識和思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飛躍和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
- 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於實踐。這首先將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建立在客觀世界的基礎上。
-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告訴了我們事物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不斷發展的。
- 事物是相互聯繫的。 我們的世界是相互聯繫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影響的。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莊子?外篇?知北游》
我們運用到買房這個例子上面,我們分析買房,我們要全面地看到當前影響房子的各種情況,不能只看房子的其中幾個片面因素。還要分析其未來的變化(發展):如本人是否會變動工作、將來買車的需求、將來結婚和養育下一代的需求、小區本身的變化等等。除了著眼於房子本身,還要看到與房子相聯繫的區位因素、教育、交通、生活配套。
如果我們看這個買房的例子,你會發現,在這裡並沒有作出一個價值判斷,我們並沒有給出一個關於「正反,利弊,好壞」的結論,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與庸俗辯證法的區別,我們分析事物的普遍規律,以此接近客觀事實,但是具體到評價上,就需要具體考察事物方方面面的複雜性,找出其中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並抓住主要矛盾,認識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與次要方面,做符合實際的判斷,而不能一味拿抽象的道理不顧客觀事物的複雜性直接去套一個生硬的價值判斷。這和實事求是的原則是相違背的。
所以,我們常常能感覺得到,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以一種冷靜地姿態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上,充分認識客觀事物的複雜性,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作出事實判斷。長期來看,辯證唯物主義培養出來的是真正開眼看世界的年輕人,哪怕這個世界是殘酷的,冷酷的,黑暗的,也能沉靜地面對、實事求是地判斷。
結合我們黨的歷史和馬哲所揭示的世界本來面貌,我們可以說:中國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在半個多世紀里實現人類前所未有的巨大跨越,不僅和中國人民的勤勞、能吃苦、踏實、堅忍等寶貴的品質分不開,和政府強大的動員、社會主義體制的優越性分不開,並且從最深刻的層次講,還是因為我們在哲學教育上領先。能看清世界的一代人,和自以為看清了自己想像中的世界的一代人競爭,長遠的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認識指導行動,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哲學上的高度可以指導中國未來成就的高度。
最後,允許我用這段話來作結語:
一切思想上的深刻,都要回到生活態度中體現出來;一切認識上的高度,都要回到生活的行動中去。
諸位青年朋友,努力啊!
————————
本文作者:渠梁 寒夜劍鳴
謝邀。
先標明立場:高校思政教師,原教旨馬克思主義者。
我在另一個問題中,把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被公眾詬病的原因歸結為「政治正確」,這其實略有誇張,在我國高校現行的思政教學體系中,馬概與毛中特、近綱對比,其政治意味是相對淡化的。但本質而言,它們共享著同一重指認:不是知識、而是政治;不關注甄別錯誤、而銳意於灌輸正確。人類心智對於違背常識的外部價值觀輸入,本能反應都是排斥感,而一旦發現這套價值觀與現實難以對照,這種排斥就會自然過渡為懷疑。
政治正確被公眾(自然,這裡指的是知乎內的主體人群)懷疑,實際上是很不正常的現象,美國大學生不會公開進行種族歧視,日本年輕人也不大可能集會商討如何廢除和平憲法,而在中國,大學生們對寫入憲法序言內的指導意識形態大肆詬病,寧願信賴《弟子規》也不去讀《共產黨宣言》,能默念《厚黑學》卻不知道《論人民民主專政》,這些都是光怪陸離的思想亂象。作為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學者,我並不認為公眾虔信共產主義就有多麼好,因為立場無論左右,有立足之處便有對話空間,問題是國人現在已經喪失立場。不論是馬克思主義,還是其他指導意識形態,人們統統都不信了,這是虛無主義的明確徵兆。在其上,觀念論學說成為高校學院派的自娛自樂,於其中,人們沉迷於歲月靜好的避世心態,處其下,雞湯學和反雞湯學此消彼長,混合著反智主義滾滾向前。在理性知性與感性層面,人們前所未有的處在一個不知往何處去,又不知該信何物的時代,沒有底線的排斥與懷疑,會將公眾的認知能力不斷拉低,拉低到信賴中醫可以包治百病,國學能理順天理人心,于丹凈空之流是思想大師...之類的判斷之中。
斷裂的社會思潮中,教科書的知識體系應當如此自處?不難得知,其「政治正確」不再代表一種共同體內部的、公民的政治共識,而單純的淪為一種原理性的說教。正視這一現實,才能明確它的優劣。孫中山把公眾心態概括為先知先覺、後知後覺和不知不覺,馬概毛中特近綱屬於「後知後覺」,即告誡人們何謂正確以及如何響應正確。公民需要遵循基本的社會準則,這些「後知後覺」的第一項使命在於普及常識,譬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核心價值觀...這些基本的範疇塑造著人們的話語體系,即便是很多思想家、學者在探討問題的時候也不能避免它所處時代的常識話語體系,現在人們會驚訝於錢學森熱衷於氣功熱和人體特異功能,這其實是用當代的常識衡量歷史事實,抱怨朱元璋為什麼沒有推行人民民主專政,與認定中國二十年內必將進入共產主義一樣,都是違背常識的體現,在公共教育領域,合格的教科書體系規範、引導、塑造一個時代的政治常識。現行教科書體系的根本問題,即之於它低於常識,卻要用高於常識的姿態教化公眾,用愚蠢來培育忠誠。
對於想從「後知後覺」過渡到「先知先覺」的人們,大多會經歷一個痛苦的思想磨礪過程。這不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那樣公式化的辯證運轉,而是不斷循環的西西弗斯困境,挑戰常識必須重樹共識,而眾人皆醉時保持獨醒,再去尋找同道是很困難的。在這一時期,教科書體系充當了最初的「靶子」,即精神強力批判的對象,這類人恐怕都會有這種體驗,即在哲學觀拚命擺脫傳統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論的思辨框架,尋找多元的社會解釋方法,在歷史觀領域尋找儘可能多的反證,遑顧材料真假、只為推翻定論, 感念於袁世凱和汪精衛的大恩大德、考據通州事變如何導致南京大屠殺...都是這種心態的彰顯。大多數懷疑論者,終其一生都處於這個階段,然而歸根結底,他們仍然是教科書塑造常識體系內的寄生蟲,不過是同床異夢罷了。
對待教科書體系真正的審慎態度,是在深入了解後遠離它,在豐富知識閱歷常識之後回頭觀望。譬如有一個人自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不妨問問他都讀過什麼書,他如果說是《···治國理政》,那麼這顯然是一個小丑臉的政治投機者,如果他只讀過《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就大放厥詞讀懂了馬克思,那麼無疑只是一個學而無術的書獃子。倘若他深諳黑格爾康德,也了解第三國際與毛澤東的關係,那麼他便基本符合自己的稱謂,但這僅僅是至思之路的起點。
「少讀點中國歷史,多了解些世界",教科書只有區區幾本,一生只依賴於其中的常識,或者批判其中的常識來塑造思想,未免太過悲哀。
「我說著,我帶著滿腹辛酸痛哭不止。突然我聽見從鄰近一所屋中傳來一個孩子的聲音——我分不清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的聲音——反覆唱:「拿著,讀吧!拿著,讀吧!」——奧古斯丁《懺悔錄》不去閱讀、不願思想,卻熱衷於爭辯與構陷,這是自詡為成熟文明的悲哀。靈魂的厚重、思想的銳利,不能只靠常識來塑造,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政治正確自然不會鼓勵人們主動思考,但另一方面,政治正確也從未禁止人們主動思考。對惡魔的反思會讓人更加體察天使,對平庸的逾越會締造不凡。
真正不了解、也不屑於去學習教科書體系的」不知不覺「者,他們對自己切身的生活都不具有批判意識,遑論主動更迭其內心中的思維框架,其本質上是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在任何政治社會環境中,他們都是愚蠢的大多數,被淹沒在歷史的江河中不記姓名。真正理解過,並批判過教科書體系的「先知先覺」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涉過那篇遍是鵝卵石的湍急河流,到了對岸之後自然有更高的山脈去翻閱,守著河邊肆意謾罵河水湍急的那些「後知後覺」者,你們自己開心就好。
追問,乃思之虔誠。海德格爾這句話適用於將教科書視為知識體系的人們。我來講一個故事吧。
愛(dan)情(lian)故事。
我剛進大學的時候,軍訓前的年級動員會,我被狠狠驚艷了一下。
教室里進來的那個妞,皮膚白嫩如半熟煮雞蛋,五官深刻得像混血兒。
當時我的心就duang地一下被加上了特技。
一股慾火自丹田蓬勃向上,簡直如有形質一般,烏黑濃密。
但是當時當然還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和我的室友紛紛交頭接耳了一陣後,經過了嚴肅的磋商,決定將她命名為小白。
很快她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女神。
所謂女神的意思就是,人家看不上我。
我那時候還是個孱弱而膽怯的屌絲,根本沒半點機會啊。
別說成功了,就算僅僅是表達出愛慕之情這種事,對於屌絲來說都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
直到有一天,我們去上馬哲課。
馬哲老師是個慈眉善目的中年婦女,在講台上對我們侃侃而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就是在未來物質極大豐富後,能夠讓所有人民各取所需。到了那個時候,因為沒有對生產資料的佔有這個根本需求,人類之間也就不存在矛盾了。真正的大同社會,平等社會那時就會到來。」
我心說你丫這不扯的么?
在心中糾結了半天之後,我鼓起勇氣站了起來。
「老師,我覺得你說的有問題。」
我整理了一下衣領,離開座位。
勇氣,我需要勇氣。
賜予我勇氣吧,小白!
「我認為,佔有生產資料並不是人類的根本需求。至少,不是唯一的根本需求。」
「沒錯,或許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真的能夠有一天,人類進入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狀態。到了那個時候,我想吃啥吃啥,想穿啥穿啥,任何我們想得到的物質需求,都可以得到。」
我走上過道。
「但是,那就是全部么?那就是我們活著時所追求的一切么?」
「當然不!」
我重重地一揮手,原本望著馬哲老師的目光,轉而投向了教室里的小白。
「我們還需要愛情!」
「而愛情,是永遠不可能極大豐富的!」
我向著小白的方向緩緩走過去。
「打個比方吧,假設我,喜歡小白(原文為真名)同學。很喜歡很喜歡,喜歡到沒有她我就不能活。」
「但是很不幸的,我的好盆友好基友好室友張三、李四和王二麻子同樣喜歡小白同學。」
「那麼,問題來了。不不不,不是學挖掘機哪家強。而是……小白同學只有一個呀!怎麼辦?老師?」
「共產共妻這種事,應該只存在於資本主義者的污衊言論里吧?所以,小白同學只能和一個人在一起啊。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
我走到了小白的課桌邊,目光炯炯地逼視著她。
「是我?是張三?是李四?還是王二麻子?」
小白那美麗的臉蛋垂了下去。臉上飄過一朵紅雲。
就像農村裡生了個大胖小子時送出去那染紅的喜蛋一樣。
媽逼我一不小心又看醉了。
我重新抬起頭,向著老師微笑。
「老師,您可能會說,我們有克隆技術。但……那不一樣。是的,絕對不一樣的。」
「就算用克隆技術,能夠得到一個和小白同學分毫不差的軀體,但,那不是她。」
「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愛的並不僅僅是她的肉體啊。更重要的,是藏在她體內那獨一無二的靈魂。」
「而靈魂,可以複製么,老師?」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平等。永遠沒有。」
老師囁嚅著嘴唇,絞盡腦汁地思考著回應的方法。
我在小白身邊半跪下來,抓住了小白的手,抬起頭自下而上迎著她因為害羞而低垂的視線。。
「愛情,是不可能按需分配的。所以,我得努力去奮鬥,來獲取我愛的人的歡心。而有人能得到愛,有人得不到愛。只有能夠得到愛的,才是勝利者,無法得到愛的,就只能淪為失敗者。而一個存在著勝利者和失敗者的社會,有可能是人人平等的社會么!」
「所以,我絕不憧憬馬克思所說的,什麼物質極大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
「我只要,能和我愛的人在一起,就夠了。」
喜蛋臉的小白咬著下唇,緊緊和我相擁在一起。
「啪啪啪啪……」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連老師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就像我,因為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就因此收穫了一段夢寐以求的愛情呢。
————————————————————————————
哦對了,故事還沒講完,還有一個小小的,很不重要的尾巴。
當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我的室友王二麻子狠狠推了推我。
「傻逼,吃飯去啊!你丫坐在這發獃發了兩節課了,一臉傻笑,想蛋呢?聽馬哲課聽傻啦?」
我晃晃腦袋,看看四周。
剛剛睡醒的同學們紛紛收拾行李,向著食堂蜂擁而去。
而那個高貴冷艷的身影,直到走出教室,也沒有向我的方向投來哪怕一絲目光。
「嗯……想喜蛋呢。」我吸了吸鼻子,收拾起書包來。
「對了,我剛才在課上想到一個可以完美反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你們要不要聽?」
辯證唯物主義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碾壓一切唯心主義雞湯的真正的成功學,是直指現實的剖刀。它不是理論先驗於現實,而是從物質運動中概括出理論,通過理論反過來指導實踐。它可怕,因鋒利和冷靜而可怕。
人啊,要懂得自己是誰,要清楚自己的階級和立場,否則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呢。唯心主義是註定要碰個頭破血流的。精趙是活該做炮灰的。
辯證唯物主義,是作為主體的人的學問,是自覺面對變化的客觀世界和紛繁複雜的矛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學問,比被動適應的人不知高到哪裡去了。可以說,是人和動物的差距,轉基因農業與古代農業的差距。
對了,學鄧論要學三論:
【鄧小平說的,不管黑貓白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到底對嗎?符合當時的中國國情嗎?】玄不救非氪不改命:… estion/36059430/answer/95642336?f3fb8ead20=d1e48febdc5ee3f4a68bc60743a0ab7c (分享自知乎網)
這個題目好有意思,其實吧,有些回答違背了馬哲的基本觀點......
我的立場是,馬哲毛鄧等一系列理論是有用的。
在此,只分析馬哲的有用性。
說明: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而毛澤東和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具體結合,說白了,對於吃貨而言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網上規範化菜譜,而毛鄧思想就是你根據個人對口味和蔬菜的偏好重新製作而成的,更能讓你滿足的家常菜;而對於程序員而言,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各種基礎理論(C++等理論),而毛鄧理論是你根據具體情況為了實現某種網路平台目的而進行的具體的能讓程序跑起來的一串串代碼;對於作家而言,馬克思主義就是抽象的各種文體基礎理論,毛鄧思想就是作家根據自身幻想、經歷並遵照上面基礎要求而寫成的具體著作,如莫言的《豐乳肥臀》.....等等,不一一贅述,請根據自身專業和工作自行列舉。
那麼究竟馬哲有用在哪呢?
舉個例子吧。
小明是個新入職的員工,相當有想法(可能是一個產品經理助理),然後呢,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特別棒的idea,然後就告訴了領導,然後非但沒表揚他,反而說:回去想好了再告訴我!!
小明想:我明明想好了啊!!
這個例子非常簡單,但它反映了哲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
講一下哲學和馬哲的基本定義: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世界觀是指我們每個人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而方法論是人們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根本方法。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所以說哲學是二者的統一。舉個例子,單位有位同事獲得升職,小明認為他看著那麼弱,畢業學校也不好,肯定靠關係上的;而小紅認為,他平時那麼低調,這次能提升肯定有他厲害的地方,我要多學習。這兩種觀點就是世界觀的不同,世界觀決定方法論,那麼相應的方法論指導下二人行為有什麼區別呢?小明可能從此不再積極工作,自怨自艾,認為自己沒關係,無法升職;而小紅可能積極與此同事溝通學習、或者自己同樣發奮學習,爭取下次獲得提升。
類似的例子還有,面對困難,有人一蹶不振,有人自接在勵,不斷堅持;面對炫富,有人仇恨,有人默默耕耘等等。
那麼這些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教育部門希望通過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引導國民,從而促進和諧(當然,政治原因並不排除)。
那為什麼是科學,不是正確的呢? 因為科學是經過實踐和反覆的試驗被證明了的,正確的理論和成果,但它有別於正確,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沒有絕對的正確,即便是現在被認為正確的,也可能隨時被推翻。因為科學最合適,因為科學是不斷變化的,發展的。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關係問題,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此認為是科學的,它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力(世界觀)。因此,我們做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方法論)。
返回小明的問題,為什麼領導然他回去好好想想,難道真的只是想么?不是的,是讓他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要拍腦袋。
小明實質犯了唯心主義,認為有了想法,就能馬上去實施和實踐,卻忘了現實客觀條件,即這種想法能否實現是源於實際情況的。因此,由於這種認為意識可以決定物質的想法,使得他將想法馬上告訴了領導,而忽略了想法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事。
如果小明遵循了正確的世界觀,即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力。那他會先進行相關領域的調研和資料搜集分析,找相應專家探討、徵詢看法,在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後,結合各種實際需求,提出自己的想法,當然,他的想法想要去實現並且改變某些實際情況,這就要發揮意識即idea的反作用力,即將想法變為現實。當他把這些都弄好後,寫出一份精彩的策劃方案,此時上交領導,利用事實和數據說話,領導就只會拍手叫好了。
這就是不同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下的具體行為,千差萬別。
除了以上基本唯物論觀點外,馬哲還包括認識論、唯物辯證法、唯物史觀,這些內容都告訴了人們一種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性和平和的看待很多社會問題,甚至是自己的心理問題,達到內部和外在的和諧。
應用例如:
當學習、工作遇到停滯時,要量變質變的方法,相信量變引起質變,而未能實現目標,一定是哪些量的積累不足,而同時用發展眼光看待自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給自己信心。
領導進行下屬管理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特點進行對症下藥,不可一刀切。
下面說一下,為什麼開頭說有的回答本身就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呢?(主要針對於學分、畢業證等觀點)
首先,違背了辯證唯物主義裡面,全面看問題的觀點。即,看問題過於片面、表面化。就像社會過分地對於金錢進行追逐的時候,反而一些具有實質意義的作品和行為會被忽略一樣,學生浮躁的心裡,讓他們產生短視思想和行為,只關注學分,而非知識的獲取。
其次,沒有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學分這一現象,學校真正讓你學習的是一些知識,就如一些家長會強迫孩子去從事一些職業或者去堅持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學會從這些現象中體會到家長的出發點,是愛。
當然,大家普遍對馬哲有厭煩情緒來看,我們還要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這些必然和我們的教育體制、學生的逆反心理、老師授課過於古板、理論與實踐結合差等等原因。在此不一一贅述。
終於寫完了,希望我把自己觀點闡述清楚了。
首先明確地說,馬哲很有用,非常有用。
但是,給你們上課的老師,從來沒有把馬哲講清楚,因為他們自己都弄不清楚那是怎麼一回事。
馬哲的核心是唯物主義辯證法,而辯證法就是個很完美的理論。
辯證法之美,在於它永遠居於不敗之地。
舉個簡單例子:
如果有人問你:「你是否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這只是打個比喻,別舉報了,我愛國的。)
你回答看好的話,說明你是個愛國者或者自干五,會被齊呼「暴懲貴支」的遠邪集團拿來吊打的;你回答不看好的話,說明你熱衷於唱反調傳播負能量,會被高唱」星辰大海「的兔兒爺們拉去填海的;這時候,熟練運用辯證法的話,能夠救你一條命。(皮皮魯送你100條命,老師只送你1條,多了運費自理。)
經過一番修鍊,熟練掌握了辯證法的你,現在應該這樣回答:「雖然當前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之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會儘快走出低谷的。」
你看,水平一下子就提升了吧,恭喜你加入精英人士俱樂部。(當然只是嘴巴上)
這句話之所以答得好,就在於它經得住事實考驗。如果中國經濟走高,那就是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的結果;如果中國經濟走低,那就是諸多挑戰因素尚且存在;如果中國經濟不高不低,那恰好證明我們的信心是有理由的;不管你們怎麼追問,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人是你的對手。
有人又要犯賤問:如果中國經濟又高又低呢?
咳咳,這個時候就不用我再多說什麼了吧。
為什麼說辯證法有水平呢,因為它是一種信息量高度濃縮的術語。單單從這句話來看,其中共包括多個「否定之否定」和「量變質變」的函數,無論現實中出現哪一種狀況,都可以套用其中某個公式,從而推導出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那麼這句話的問題在哪呢,還是那個信息量的問題。由於辯證法的信息量高度濃縮,產生的信息熵也無窮大,所以我們根本無法釐清信息的明確定義。
在西方哲學家中,黑格爾以含混不清和模稜兩可著稱,他的哲學詞語沒有一個明確界定,任你怎麼理解都行。在他生前,學生們對他的「合理即存在,存在即合理」就分裂為兩大派,聚訟不已。當然,黑格爾哲學語言帶來的神秘感也更多,而神秘感正是宗教的特質之一。所以,研習黑格爾的學者都有一種難以掩飾的自傲,其實這跟篤信全能上帝的教徒差不多。
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更是深得其神髓。因為它毫無確定性,等於什麼都沒說。這就使得它獲得了一種「百分之百正確,絕對不會錯」的特殊品質。隨著這品質而來的,就是事前毫無預見能力,事後解釋頭頭是道。熟練掌握辯證法,你就可以縱橫各種場合而毫不遜色,不管面對什麼對象,都可以做到談笑風生。
還能說辯證法沒用嗎?
http://weixin.qq.com/r/b0zf2hDEl9jrKFS5bxnr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好問題,我想了一下,覺得當初學這些東西的時候基本沒有什麼收穫。因為它們所討論的問題我當時一點也不關心,所以只是背下來應付考試,考完會忘掉大部分,我也並沒有過多在意這個事情。
現在想來,感覺是這些思想或哲學理論所討論的往往都是宏大構架的話題,一般而言,一個人的思想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前他是不足以真正理解它們所要討論的問題的。再加上我們的政治老師水平較高的也不多見,所以這些玩意對大部分學習者的幫助是有限的。
不過換個角度想想,有的時候我們也會說學數學有什麼用,學物理有什麼用,學完了就再也用不上了——但是對於真正學出名堂的人而言,它們怎麼會用不上呢?真要用時只會嫌少不會嫌多。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
所以總結來說,關於馬哲毛概鄧論,它們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學了不一定有用,但是學學也沒啥不行,沒準哪天回過頭來就突然給想明白了呢。馬哲毛概是否有用,要看你怎麼定義「有用」。
很多人都說,其實每天看《新聞聯播》也是「有用」的,但這個「有用」的前提不是讓你篤信。如果一個人有敏銳的嗅覺,他完全可以從《新聞聯播》中讀解出很多「有用」的政治、經濟信息,然後用於自己牟利。
馬哲毛概也不是讓你篤信的,你當然也可以從那套教材里讀解出表面一套底下的背後那套,明白他們希望你擁有什麼樣的思想,並嘗試從中理解中國文宣系統運行的邏輯。
比方說,你通過博覽群書,獨立思考,大致了解到更真實的歷史和政治真相後(不要用歷史虛無主義來和我辯論什麼從來不存在真相了),再對比他們希望你相信的版本,你肯定可以從中發現一些道理。
只不過,這種「用處」的確是無聊了些,對很多人也挺無益的。學分。
馬克思主義本身是牛逼的理論,馬克思作為社會學三大家不是蓋的,從理念、方法論、實踐等層面都有極大價值。念社會理論、政治理論都是繞不過去的。毛澤東思想提供了一套實用的政治話語,指導起政治鬥爭比扯大理論更實際。鄧論給中國轉型提供了一套兼顧舊法統和新情景的話語,讓當時的新舊、左右不至於撕破臉。
看你怎麼定義學習和幫助了,這些東西本身都是有價值的,如果學習指去滿足一個知識上的好奇,幫助指知識上的好奇確實被滿足,那它們當然對學習者有幫助,學一套牛逼的社會理論,了解特定情景下的革命話語,了解中國轉型年代的官方思想,都不是壞事。它的性質跟你去學習韋伯社會思想,哈維爾思想,奧巴馬政策差不多。你真要指導實踐,咳咳...它們幫助也很大,好比左派運動家都喜歡切格瓦拉作為圖騰,而馬克思之前、之後都湧現了很多不錯的左派思想家,為什麼不用他們做圖騰,因為有一套更貼地氣的話語,一個更容易被崇拜的對象。革命話語都教給你了,你還...
如果你的學習是指作為宣傳手段的一環的「理論學習」,那也不能說沒幫助,只是更多的是功利性的幫助,助你考核、評優、升官發財,也不能說不算幫助吧?只是動機不同,學起來也很無聊了。
曾經跟我老師開玩笑,說我們中國大陸從小學這些個也挺有用的嘛,到了馬克思、黑格爾的相關章節,同學還在一邊哭一邊啃,我都直接用掃的。他說,中國大陸教你的這些東西本身都不差,問題是在程序正義上。
很多人懷疑這些東西是否有幫助的原因,首先是應試教育,讓求知本身失去意義,學習變成異化勞動,同樣的邏輯,把問題中的「馬哲毛概鄧論」替換成別的東西,也是成立的。其次,跟第一個也有關,便是一種功利主義(並非Utilitarianism),這些東西不能轉化成實際可見的,或說白了,經濟的產出,意義便被質疑。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它教給你的方式不提供別的選項,否認價值的多元、歷史存在的偶然性、曾經的過錯,是一種政治宣傳,讓人感覺反感。如果把馬哲改為如政治與社會理論,好好地跟人講諸多大家的理論,將毛概鄧論改為近現代中國思潮,將同時代的不同話語平等地展現在人眼前,將它們從政治神壇上請下來,給予它們作為一種中國的政治思想與實踐所應有地位加以評估,反倒可能讓人更好地評估它們的價值,覺得學著真「有用」,或者更恰當地說,學著真「有趣」。就個人經驗來說,我是接觸了政治理論後,才真正破除了對馬哲的偏見,體會到它的價值,在境外交換時,才真正了解了鄧論,因為我終於開始學習它們,而不是「學習」它們。知乎首答。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知識, 而是對於知識樹的管理 ,當把知識構建成網路時 ,並進行發掘時,其作用才能體現 。而我們往往不進行這方面的思考
最開始的時候,我並不覺得學習生物有什麼用 因為我並不打算從事相關工作。後來一天夜裡,在一個朋友面前,我在不依靠任何電子設備的情況下,成功預測了天氣的突變,並捕獲了驚奇的讚美。
因為秋天夜空罕見的晴朗,有風無雲,所以地球的輻射全部射入太空,沒有經過雲層的反射,所以氣溫必定降低。
當然你可以把上面這些當作常識。但是衣服有油漬,只知道用酒精可以洗掉而不知道相似相容的原理的話,可能就不知道身邊的化妝水也可以。
這是知識與現實的結合。
是除了應試之外的低層應用。 好啦,身在這麼個互聯網發達的社會,各種東西都可以百度知道,各單位注意,下面才是重點。
剛開始讀般若菠蘿蜜的時候,我完全不能理解,因為全文隻字未提經文,只寫了各種人看了經文之後自身發生的改變。我懷疑我看得不對,並在各處搜索,未果。這成了我一大人生困惑。
上大學我學習了馬原毛概,遇到了類似問題,這老師明明在講歷史嘛!這老師整天在講哲學史嘛!你們正常教我知識不好嘛!我要學的東西到底在哪裡?不過後來雖然不理解,但是我記住了不少東西。其中一句話是,哲學是凌駕與一切自然科學的學科。
後來我慢慢思考,終於有天明白了,這就是大道無形啊!!! 哲學交給你的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種改變人思維方式的學科。是高度概括和總結的學科。它沒有公式和演算法,是抽象的,難以具化的。所以才在大學教授。
為什麼語文議論文寫的不深刻沒見地,因為沒有辯證思考問題,沒有分清主次矛盾。為什麼人類發展不斷在推翻之前的論斷,天圓地方,日心說,經典物理與相對論。這明明就是否定之否定原理啊!
所以說。哲學是用來指導和改造日常生活的,用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都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是這個比漁還要高級,有了它改造了思維模式,你得到的不是漁是方法論,你可以造魚竿,做漁網,做魚叉,做電棒。
不管是與人交流,維持人際關係,還是上班工作,規劃人生,都離不開哲學。但是你看不見摸不到。是潛移默化影響人的,所以體主困惑。
就像微積分,你可以把公式忘了,但是他的原理和思想你要記住,所以我看到納米材料有時就會想到微積分。所以我學新技能找方法策略的時候就會想起拉格朗日定理。
這應該算對知識高階點的體會吧。 所以當你把知識構建成網路後,他們彼此的碰撞,延伸,會讓你迸發出無數新奇的點子。人區別於動物最大一點就是人類可以進行高階的邏輯思維,而思考又可以帶來無窮的樂趣。
運用你的邏輯思維,整合你的知識,讓碎片化的它們彼此聯繫起來,相互作用起來。這樣才能讓你得到更多新奇的東西。
本人並此類專業,如有不妥請指正。 手機打字,謝謝。本文系轉載。
毛概邏輯脈絡推導:
1. 宇宙是變化的 -&> 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改變 -&> 歷史美於改變,而中國必須改變 -&> 歷史螺旋上升,一切都將毀滅 -&> 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
2. 改變是要鬥爭的 -&> 新事物只有和舊事物鬥爭才可能成長,但是新事物必勝。
3. 個人價值在於改變+中國必須改變+中國是我們的國家 -&> 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做誰做。
4. 人要改變就要鬥爭 -&> 鬥爭需要不怕,不怕丟工作,不怕沒老婆,甚至不怕死。
5. 鬥爭需要內心強大 -&> 內心強大需要正氣、需要生氣、需要勇氣、需要陽剛之氣。
6. 不通則變、變則通,既然改變是美麗的,那麼追求通過鬥爭來實現改變的人生是壯美的,所以捨得一身剮也要敢把皇帝拉下馬。
7. 舊事物必然壓制新事物,但是這是阻礙歷史發展的,舊事物終將毀滅,所以熒熒之光必點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勢。所以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所以就不信這個邪,非要出兩個太陽給他們看看。
8. 鬥爭就需要認清楚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團結多數人,拉攏中間派,鬥爭少數派,翻天覆地,扭轉乾坤,從而改變歷史,這樣才是有利於歷史的,有利於人民的。
9. 所以青年才俊、神州人民都應該投身到這場改天換地的大運動中來,用實踐來印證改變唯一論和鬥爭永恆論這兩個一脈相承的真理,所以用馬克思理論將大家的思想統一起來,再用浪漫的情懷讓大家崇高起來,最終實現,蕭瑟的秋風今又是,卻又換了人間這個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新世界。
------------
初學毛概,整理了其中幾層邏輯,感覺環環相扣,十分嚴密,每一步都可以由前面推導得出來,那麼問題來了:
1. 和平年代,沒有壓迫,青年即便鬥爭了也不能成為正面推動歷史的力量。
2. 和平年代,沒有了敵人,那青年不知道該向誰鬥爭,必然失去人生方向。
3. 失去方向的青年門,必然不能團結在一起。
4. 但是即便是和平年代,物質任然無法充分滿足人類所需,必然存在少數人佔有多數物質,必然存在階級。
5. 所以我們還是要從內部找敵人,鬥爭到底,這樣既能永遠保證公平,又能將廣大的年輕人團結起來,實現他們的共同歷史價值,繼續實踐改變一元論和鬥爭永恆論。
6. 所以馬克思主義歸根結底一句話,造反有理。沒想到在知乎也能看到關於馬哲討論一邊倒的情況。
作為一個左派,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也要說句話了。
我們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小時候,凡是一說到馬哲、共產/社會主義,所有人不管懂與不懂的都會說,那是騙人的,國家為了統治洗腦來的,共產主義就是大家平分,那不亂套了?不可能實現的。小時候的我們聽了這樣的說法也很是興奮了:真相啊!權威不都是對的,國家/政府也有騙人的,而我,很自豪知道真相了!國家,你有小辮子抓在我手裡了!
於是,在我們真正知道馬哲、共產主義是什麼之前,先就知道了:他是錯的!而後,見識了政府的腐敗無能,社會的不公,又將原因歸結於社會主義了(我懷疑各位是不是還停留在這個階段?)。但同時又說中國根本不是社會主義,這前後矛盾確實有點費解。
我也是在這種情況下過來的,雖不知道馬哲是個什麼東西,但只要一說馬哲,必會充滿優越感地說,那都是錯的,國家拿來騙人洗腦的,你還信這個?只要說中國政策、習俗、方法,必然說歐美如何如何,多麼先進、合理。
後來為了考研,才第一次看了馬哲,懷著批判的態度。
真正看了才發現,哪裡錯了?絕大部分根本就是常識、經驗、甚至老生常談,什麼因果、矛盾、質變數變、否定之否定,基本是常識總結和理論性描述罷了。
馬哲的理論基礎是唯物論,不同意這個的自不必說了,根本世界觀就不同,結論肯定大相徑庭。但只要你是同意這個假設的,辯證法、唯物史觀都是自然而然的理論了。馬克思在這裡偷了個懶,物質一元論自然會推出機械唯物主義,否定自由意志,但馬克思只說了一個意識反作用於物質便一筆帶過了,我們從直觀上也沒發現什麼不對的,但他直接逃避了回答在意識也是物質的前提下,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什麼不同?意識的主關能動性是不是只是我們大腦裡面的物理/化學反應罷了?
課本上所說的唯物史觀,評價歷史人物要放在歷史當時的環境下,否則就是耍流氓,這也是各位都認同的吧?物質決定意識的直接推論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機,然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用各位的話說就是屁股決定腦袋,怎麼放在課本上你們就反對了?是不是小時候的觀念在潛意識停留太深一時難以客觀評判了?
最讓各位看不上的應該就是馬克思的社會形態變遷和共產主義理論吧。其實只要接受了物質決定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些都是很自然的推論。如果不接受這前提,當然推論就是不同的,這討論也就意義不大了。
對於共產主義的理解,各位應該不會真的是停留在「天下大同」的層面上吧?共產主義只是一個預言、一個推理,就像用相對論預測金星軌道一樣,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會有什麼可驗證的後果呢?如果唯物主義是正確的,物質決定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那在我們可理解的範圍內(未來人類文明有可能發展到現在人類無法理解的水平,就像現在的螞蟻和人類的差別一樣,我們不認為螞蟻是可以理解人類的),近未來,當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後,社會各個層面的制度將會是怎樣的?這裡有個較詳細的回答,
如何為馬克思與共產主義辯護 ? - 哲學。
書上一直說的都是解放生產力,解放雙手。我想各位城市裡嬌生慣養長大的,根本不能理解什麼叫解放雙手,literally 「解放雙手」。各位從小享受的都是現成的,享受著高生產力水平帶來的雙手解放的福利卻完全不能理解福利是什麼。幾十年前的中國農村,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家裡的地需要牛耕,澆水、除草(用鋤頭一下一下鋤,沒經歷過的人無法理解的),棉花自己彈,絲線、布自己紡織,衣服自己做,面自己磨……太多了,我再列舉下去各位更煩我了。總之,一天下來手裡的活一直不斷,起早貪黑,卻剛滿足了衣食住行,哪有什麼時間讀書寫字培養興趣提高品味走近科學?這就是字面意思上的禁錮雙手,禁錮生產力。說白了就是沒時間。為什麼說現在是「必然王國」?因為為了活下去你必然付出很多時間,這些時間是被禁錮的,剩下的才是真正的自由時間。而相對的「自由王國」就是所有的或者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自由時間,所有的人都可以真正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那才是理想社會。關於其中的某些討論,在上面那道題目答案里有很多論述。總有人覺得共產主義就是革命,就是暴動,那是對共產主義的誤解和曲解。共產主義只是一個對未來社會的預言,如所有科幻小說所做的那樣,在一定理論設定下的預言。它實現的根本和主要前提是生產力的極大提高,而不是什麼社會革命。所有理解共產主義的人都清楚這一點,所以所有左派人都是反對社會暴動和革命的,因為我們的觀點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沒有生產力別的免談,而科技是最強的生產力,科技大發展的前提是社會穩定,勞動力豐富,因此我們都愛科技,愛和平。至於到最後生產力發達了共產主是是不是會真的到來以及以什麼樣的形式到來,我們不肯定,但我們偏向於一種樂觀的預測,覺得不再為物質生活擔憂的人類社會應該在精神層面上也會有巨大的提升,脫離了物質束縛的人類所有人都有實現自我的自由。至於當年馬克思親自領導革命,很明顯他錯了,他錯在高估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還有很多人餓死的社會明顯生產力是極其落後的。
其實劉慈欣也是左派,是的,我知道知乎磁鐵眾多,我就是拿他來擋箭的。看看他的《贍養人類》、他的眾多訪談錄、書評,不難發現他是左派,甚至科學主義者。他自己說《三體》不適合普通大眾也是因為違背了大眾價值觀。
馬克思被大家瞧不上的應該還有他的階級對立觀點。這我無法說服誰,《贍養人類》中描述的應該就是最終極的對立了。我得說,大家道德觀都不同,我同大劉一樣,認為道德是在變的,就像生產關係在隨著生產力改變一樣,道德也是。
馬哲的內容 遠遠超過 後面兩個,中國的課本根本不能涵蓋所有的內容和深度,馬哲和馬社 還是讀原著吧
舉例:marx著作里的 the formation of classes,False consciousness,force of production, feminist theory, ideological ,Entfremdung 等內容都是現在依然可以討論的和有價值的,新發展的分析馬克思,新馬克思都依然可以用於理解和分析宏觀問題
馬克思理論僅僅是經濟學,就排在第五,不要說在哲學和社會學的影響力。2011年,美國田納西大學及喬治梅森大學的幾名經濟學教授和研究生在 Econ Journal Watch
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經濟學教授評選的「我最喜愛的經濟學思想家、經濟學期刊及經濟學博客」的paper (Economics Professors"
Favorite Economic Thinkers, Journals and Blogs),評選結果通過美國299位經濟學教授投票得出。
有人說馬哲比較巨大什麼都想解釋,其實那個時期別的學者也差不多,比如亞當斯密,這是時代問題//
看了投票高的段子 ,發現現在知乎這麼水,在這裡還分享什麼知識和見解,上tianya算了
比心靈雞湯,成功學的書好多了。
有思想的人不怕被洗腦,不是為了考試而學,自有裨益。
學習馬哲毛概鄧論,對學習者自身到底有什麼幫助?
答:馬哲。教你怎麼分析問題。毛概。教你怎麼認識問題。鄧論。教你怎麼解決問題。通過學習簡單的辯證的二元論的思考方式,一個智商很低的人也能夠思考世界上的所有問題,並獲得快速理解一切的能力和智力上的快感。
很多人覺得學習馬哲毛概鄧論對自己沒有任何幫助,所以根本就沒有在學習馬哲毛概鄧論!所以他們所謂的「學習馬哲毛概鄧論」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老師教書的時候知道學生們的想法都是「學習馬哲毛概鄧論對自己沒有任何幫助」,所以根本懶得向學生們解釋馬哲毛概鄧論的精髓,或者說老師都不知道馬哲毛概鄧論的精髓是什麼。
所以就造成了全民學習馬哲毛概鄧論,但是全民都不知道自己學的是啥。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1、我們太早接觸(小學?)這些太深奧的東西,在完全無法理解的年齡強制記憶,以至於到了可以理解的年齡(大學?)已經失去了理解的能力,本能的強制記憶和理解排斥。
2、馬哲毛概鄧論和數學一樣,基礎學科的理論精髓不是一般人好理解的,70%的網民投票讓數學滾出高考!高考要是考馬哲,那好不得99%的網民投票讓馬哲滾出高考啊!之所以強制大家學數學不強制大家學哲學還是因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人們的精神富足目前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3、這個年頭讀書的人太少,思考的人太少,思考哲學問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不是互聯網科學的發展,有幾個人能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關鍵是現在還不需要馬哲毛概鄧論來武裝我們的頭腦,我們老老實實地聽指揮、服從安排就得了!
另外:現在抖機靈的答案越來越風靡了,乾貨越來越少了!大家抽空去看看《共產黨宣言》吧!寫的很有意思!完全不是書本上呈現出的面貌!商鞅見秦孝公,先講了帝道、王道,結果秦孝公聽了眼一瞪,說你這些對我有屁用啊。於是商鞅又講了霸道,秦孝公這才喜笑顏開。
對於一般人來講,馬哲毛概都屬於「道」的層次,而一般人能應用的,只能算作是「術」。
所以這些不是沒用,是你水平太低,用不了。看過一句話:若是你覺得一門課沒有用,證明你的知識和思想水平還沒有到達理解它的高度。
因為所有學科都有其存在的道理。
它在歷史中發揮過其作用,在實踐中驗證了正確性才會保留到今天,因為有用才流傳下來。
物理有用,數學有用,是因為他們解決了實際問題,毛概馬哲也是這樣,只不過是因為理論課所以顯得抽象,而且在當今時代,一般人是體驗不到它們的價值的。
讓大家覺得這幾門課很雞肋的原因如下:
一,題主所列舉的幾門學科都是思想理論課程,這種課程的理解度無法用試卷衡量,所以在成績上很難有學的好壞的體現,我們講求績點,獎學金,對這種課當然是能過即過,不願多浪費時間。考試也很水,論文什麼的網上抄一下,學生體現不出自身的價值,參與感降低,自然是沒興趣。
二,這種思想理論課,講授水平的高低也會很大程度影響聽課質量。低了,照本宣科,那些教條的話簡直聽的我耳朵起繭。學生便覺得是洗腦,而且大學生對這種對績點影響程度小,還要浪費時間來上的課本來就有抵觸情緒,知友說的高贊回答「用處就是拿學分」,對大部分人來說確實是這樣,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它們的價值。
上學期我們近代史的老師是個很端莊知性的女教師,講起課來從理論到現實,鞭辟入裡,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甚至學期末還參加了校內的演講比賽,這就是老師的差別。
由於上面的原因,大學生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如果不想聽我覺得也可以不聽。但是,我們仍然對知識要有敬畏之心。你不懂,不代表這門課沒有意義。
【就像讀書一樣,你讀完一本書覺得沒什麼用,但是在人生經歷某件事後,你突然想起了很久之前你讀過的某句話,覺得此情此景,那句話讓你豁然開朗,這就夠了,書到用時方恨少。】推薦閱讀:
TAG:馬克思主義哲學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