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有沒有「互聯網思維」,為什麼?

&> 平井一夫:索尼不缺互聯網思維,很多產品都有網路功能。最具代表性的是遊戲產品,因為遊戲要用網路來傳輸,我們遊戲下載平台PLAYSTATION有許多用戶。我們在互聯網產品上,有經驗和人才,今後會在其他業務上分享。

1. 索尼CEO平井一夫:我們不缺互聯網思維
2. 互聯網思維是一種什麼樣的思維?
3. 各種互聯網思維 - Google Search


網路上鋪天蓋地的索大好難道不是?
認真說幾句,大概是這幾年手機市場太熱了,導致大家幾乎已經把「索尼移動」等同於索尼本身了,其實索尼移動在整個索尼集團里也就是個比丫鬟好一點的答應(甄嬛傳看多了→_→),電視算是皇后,遊戲部門類似華妃或嬛嬛←_←,咳咳,所以說這個問題得分開看。就索尼整個而言,無疑是有互聯網思維的,微單,psn,電影《刺殺金三胖》等等哪個不是互聯網思維的。不過我估計題主問的其實是索尼移動,那麼在手機這塊,索尼移動可以說是沒什麼互聯網思維的。
原因也很簡單,內部地位太低,缺錢缺人啊。互聯網思維現在已經是萬金油了,人人都說好,但怎麼運用?這都是要靠真正人才去實施操作,可不是接盤俠們yy幾句就能出效果的。而索尼移動現在裁員還來不及,哪來的資源去請互聯網營銷人才來效力?
再望遠了猜測,索尼對手機這塊發力太晚,看看現在比較混的好的手機廠商,幾乎都是一早就在手機上下大功夫的,而索尼直到Z1,之前的機型全是機能落後同期競爭對手一大截的,產品本身落後,你互聯網營銷再強也沒用啊。lt26i樣子風騷,互聯網思維也不缺,當時賣的是挺好,結果因為機子本身的性能問題催生出多少索黑?現在可算是硬體上來了,不過這時候大家的硬體可是誰都不差了。防水這個賣點確實是沒好好利用,但其實l36h剛出來時各大網站都是那些驚艷的防水照片,Z1出來時「one Sony」這個概念也是很唬人的,但無一不是因為自身難保硬體硬傷(l36h除了外形幾乎全黑點,Z1屏幕感人)讓人失望,結果讓素質不錯的Z2Z3也跟著遭殃,與其說索尼移動是互聯網思維不足,我倒覺得是產品自身的不足和索尼集團對手機的不夠重視。個人感覺Z1那陣子索尼對手機還是上心的,但比起三星小米這些全心全力為手機的架勢還是遜色不少,有沒有內部爭鬥的原因我也不好亂猜。不過手機這麼肥沃的市場,你不努力自然是干不過那些認真當回事的對手們的,何況你現在早已不復往日輝煌。到現在索尼發現手機賣的不溫不火,就更加不上心了。好比你原來是個答應,終於有一天被寵幸了,一開始使出渾身解數總算還略受寵,過一段時間皇上見你沒啥內涵不耐玩,又給打冷宮了,索尼移動現在大致就處於這階段吧。互聯網思維可都是要拿真金白銀去實施的啊,沒上頭全力支持你怎麼干?小米互聯網思維是牛,但也不是旗下個個產品都重點包裝的。
對索尼有點了解的大多也看過索尼的一些充滿創意的廣告,互聯網思維還不叫互聯網思維的時候索尼就乾的不錯了。說實話索尼現在衰敗我覺得也正常,沒有什麼東西是永盛不衰的,蘋果當年還差點破產呢。風水輪流轉,現在手機可說是互聯網的中心了,假如以後出現了比手機或者是比整個互聯網更夯的時期,現有的局面勢必又是一輪大洗牌,到時候不知道會不會有「xxx公司有沒有xxx思維」這種問題呢。


互聯網思維這個東西到底是啥,貌似是個很難界定的東西,至少我搞不明白。

如果僅僅是說有沒有互聯網的產品和平台,索尼是有的。從Playstation Network之外,還有各種Unlimited融合索尼的音樂及影像內容並且覆蓋到各個平台(可惜,還沒有辦法進入中國大陸)。索尼的產品從2011年開始也著重強調了互聯網功能和設備間的互聯能力,從最早的「四屏合一」戰略到現在的「One Sony」,其實索尼一直都在走整合聯網的路子。不知道這算不算互聯網思維。

但是索尼的局限性就在於,它擁有全世界超一流的消費電子硬體研發和製造能力,但是軟體層面就完全是個瘸子。平台做不起來,軟體體驗差勁,就連自己的若干個平台之間的賬戶都不能通用(被Apple ID狠狠的打臉)。從這個層面來講,索尼還差得遠。


我不同意第一名的答案。

互聯網思維 我覺得並不是指具體的網路跟產品會發生什麼樣的關聯 而是更多:如何整合併利用手裡現有的資源去獲取更多的資源進而創造利於大眾的價值 創造體驗 然後由體驗帶來進一步的商業價值

而sony,我並不覺得這裡說的是sony手機 平井一夫顯然說的是整個sony集團啊 包含sony影音 娛樂 電子產品等 他只是拿和互聯網業務相關的產品來舉個例子

Sony剛做的 we are one發布會 就彰顯了他們對於將互聯網思維施行到大sony產品們的願景和決心。其實,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想法,Sony擁有電影音樂遊戲手機相機等等一系列產品的雄厚資源和實力,有軟有硬。要說Sony推動的變革里 還有一項 是數字電影的拍攝和播放,這是Sony發起和推動的。這一變革,建立在Sony擁有雄厚的電子產品實力上,而因為這個變革的實現,Sony成為了數字影音的先鋒同時也讓Sony在好萊塢的影音資源大大提升。在我看來,這就是非常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舉動,雖然那時候互聯網還不是普及如今。

之所以據這個例子,我想說的是,Sony是有這樣的思維的,他想得嚴謹也有步驟,在現在看來,Sony這些年的發展目的一直很明確,就是娛樂體驗,步驟可能看來是慢但也穩,有所嘗試,但失敗了立即撤回調整,有日企獨特的謹慎。所以,我是覺得他們有互聯網時代的思維,甚至目標也非常清晰。

這是日企的謹慎,但日企的文化也會帶來制約。日式官僚主義,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流程管理僵化,等等。就算多來幾個平井一夫這樣西化背景且人格魅力大的人多,也改變不了整個企業的運作。Sony的資源豐富,但真的要合併勾兌起來,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調動公司資源,聯通流程,這些運作起來在現在的日企看來都是非常緩慢難行的事情。所以,當Sony提出we are one的時候,我真的眼睛一亮,認為 它會成就一個帝國,這個帝國可以聯通影音資源透過實力強勁的電子設備給用戶得到更多更好的體驗和體驗的延伸,在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但一再想到日企…熱情就涼了一大截…

就算是這樣,你也不得不承認,Sony是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但它的執行可能會讓原本美好的願景打折。

另外,我補充下,我始終認為 三星在手機產品上來說他只是碰到了好的時機,沒有站錯隊而已。他的營銷是不可否認的不錯,但當他的產品走不遠只能靠變換顏色手機殼這些諾基亞晚期玩剩了的招數來走,只能是dead end。


谷粉+索粉
互聯網思維是啥?
作為索狗還是不明白sony什麼時候落後過?PS系列的UI很差?????好吧。PSV那傢伙例外?
sonyN早就開始注重網路互動,psn這貨要是不算互聯網思維那就真的笑掉牙了。接著PS4的互動呢?好吧,先不談PS4上的交互功能,PS3的home live就已經讓我感嘆sony這貨到底走了多遠,互聯網上的用戶之間互動不僅僅是遊戲,還有影音(PS3上面就有一個一起看動畫/電影的功能,當然是網上在一起的。。。戲院,我當時用來看幼女控,看著前面兩個人在討論劇情。。)。
除開sony還有微軟的live, 任天堂的呢?微軟不在整合?三星那傢伙也早就在動了吧。
小米估值500億美元那條更把我笑死,sony14年的營銷額(前幾天提高了2014年的營銷額前景,到8兆2000億日元,不過具體數字要看30號的財報,另外電視部門已實現黑字,預想是黑字200億日元。)就到這個數字,暴力裁員…………嘛這個嘛……,呵呵。【不過得佩服下某環球時報的歪曲扭曲概念+造假能力。估值不等於市值,更何況小米根本沒上市。】
國內的環境足夠困死sony移動,sony跟足google,所以他是絕對不可能像魅族小米之流重做UI,更不可能去重繪別人logo,更更不可能和他們一樣學蘋果!何況原生的安卓也足夠用得很舒服-&>當然這個前提是得端掉GFW= =,也因為這樣sony放棄中國市場我是舉手歡迎的。至於小米現在所做的產品整合,sonyN早就在做,但具體的真不能只看國內的,要看還是請到sony日本上面去看它的產品,現在國內所賣的產品只是很少一部分。音頻系統跟手機/平板控制的整合,相機跟手機/平板的整合,電視跟手機/平板的整合。這些是產品上的,線上的PSN,各種音樂以及電影整合【當然,請付費】,於是我一直覺得小米之流只是在跟風而已。另外,小米之流在國內封閉環境得益實在太多,小米路由上的1T硬碟帶來的下載資源裡面就已經是很大一部分,國外特別sony你得尊重版權,更不用說它就是版權方。
國內因為GFW還有封閉的環境接著那些什麼鬼媒體讓大家對外面了解得實在太少,小米之流互聯網產品才剛剛開始,別人早就開始了。還是萬惡的GFW跟ZF的作惡讓大家短視罷了。


感謝David Chang邀請。

試著回答一下,拋磚引玉,供大家探討。

1、歷史回顧:便捷曾經讓sony一鳴驚人。

在我回答互聯網思維是一種什麼樣的思維?裡面,我把便捷擺在第一位。我認為縱觀世界史,讓人類的效率提升的發明往往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也是一個產品最大的價值。

便捷就是效率的提升。

回顧歷史,蒸汽機取代馬車,福特被稱為給世界安上輪子的人。在福特的自傳裡面提到,當沒有汽車的時候,全世界有多少匹馬力,當汽車推廣開來的時候,全世界的馬力是若干倍於以前,效率的提升加快了文明的進程。

所以,在我心裡,福特是最偉大的企業家(真心建議大家看看福特的自傳!給你們鞠躬了,他沒有把賺錢擺在第一位,而是用不斷降低的價格來讓世界進入高效率的時代(不好意思,一提到福特就會激動,就要多說幾句)

1.1walkman

在walkman之前,人們想聽音樂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如果想讓音樂跟著自己走,那需要這樣的

人們對於音樂的追求囿於設備,讓扛著錄音機成為一種時髦的風景(配上蛤蟆鏡、喇叭褲就成了不良少年的標配)

直到有一天,sony推出了walkman,把喇叭改成耳機,大大減小體積,讓隨身聽音樂成為可能,於是,walkman一統江湖。

在這裡,我們看到,walkman大大的提高了人們聽音樂的便捷性,這算不算互聯網思維呢?這可是在互聯網之前就流行的產品。
我認為,產品的思維本身就都在企業的推廣運營之中,只不過現在互聯網火爆,人們用互聯網來命名而已。

比如福特以流水線而聞名,但福特對於成本的控制、效率提升的思維卻掩蓋在了福特製式的光環之下了。大野耐一(豐田精益思想的創始人)曾說道,如果福特活到現在,也一定會創新出來與精益管理一樣的管理方式。

1.2微單是walkman的延續

微單雖然不是sony最先發明出來,但sony利用自己在電子方面的優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背後的邏輯也是解決人們拍更專業的照片與沉重的相機之間的矛盾。
讓拍專業的照片更便捷。

2、表達。為什麼sony干不過三星

通過產品實現「表達」的三種形式:
1、個性化定製;
2、不同產品選擇——三星機海戰術
3、局部定製——參見可口可樂標籤

sony曾經的輝煌背後把握的正是時代前進的脈搏,這麼說很裝逼,用人話來翻譯一下就是,解決了用戶的抱怨(而用戶並不知道解決方案是什麼,只知道抱怨)。

但近些年sony的其他產品並沒有這樣的亮點出現。

反觀三星。早在蘋果4出現的時候,我就在飯否上說,未來打敗蘋果的,一定是三星。
為什麼?因為當年把福特推下神壇的,就是別克。福特一款T型車橫掃全球,只做一款,只有黑色,價格超低,質量剛剛的。
福特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在自己致富的同時讓世界也富起來了。而這些老百姓在富起來之慢慢產生了個性化的需求。

人們購買產品其實是在用產品為自己的社會角色進行定位。如果你定位是一個高管,即便用兩個月的工資也會買一個高級包。

當蘋果成為街機的時候,三星的機海戰術正是當年別克擊敗福特的翻版。道理同上:人們不滿足與別人相同。

sony呢?雖然我沒有太多關注sony,但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看不到sony的廣告,看不到他的新機型,也看不到他的微博轉發。我以為sony不做手機了呢。

剛才去sony的網站上看了一下,他的手機還在主打色彩豐富。
喬布斯早就給智能手機定義了娛樂終端了,大哥,你還在把手機市場盯著卡片機打,你二啊!

你的產品,是客戶表達自己的工具。Qmail極力讓自己擺脫娛樂化形象,就是讓商務人群接受Qmail。華為推出高端手機,就是為了擺脫低端機的印象。小米出道的時候定位發燒友,也是想在屌絲定位的基礎上顯得高端一點。

而sony手機的定位,瞄準的是卡片機。這是一個手機都和你差不多啊親。

3、免費(流量思維)
在我看來,sony巨長無比的產品線,是非常適合通過流量來帶動銷售的。

我之前曾經說過,台灣誠品書店能夠在書店紛紛倒閉的情況下,逆勢開店,就是因為他用書來拉動流量,通過出租商鋪賺錢,這本質上和亞馬遜、京東、噹噹是一個思維,為什麼中國的書賣的便宜,就是拉流量的——價格低,購買門檻低,消費點多。通過圖書拉流量,帶動其他銷售。

sony完全可以通過某款產品的促銷,把流量拉上來,再利用產品線豐富的特點促進其他產品銷售。可惜,他沒這麼做。

4、用戶體驗

舉個栗子,可以看清楚sony是多麼跟不上潮流(其他電視廠商也一個熊樣)

互聯網思維不是微波爐能發微博,照相機能wifi,把硬體聯網或者在網上銷售就是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是思維,不是產品連上互聯網。

----------11月16日寫一些閑話----------

1、名可名,非常名

對於「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在最初回答什麼是互聯網思維的時候就在思考什麼是互聯網思維。就如同精益管理,福特製式一樣,某某思維不過是把一系列方法經驗的共性從其中總結出來,放在這個名字之下,方便稱呼。
有的是用創始人,比如福特,比如戴明。有的是用他的特點,比如精益思想,比如細胞生產,比如阿米巴。

如同你是張三,他是井下,起個名字總比叫那個誰要好。

從命名的那一天起,就會產生對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的爭論,這個是互聯網思維嗎?他明明是很早以前就有人使用的營銷方法。為什麼那個方法不是互聯網思維。

這就是名可名,非常名。它是椅子,為什麼它不叫桌子?
這些爭論,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知道一件事情的本質

2、本質思考是思維的x光

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這句話就是本質思考的一個例子,但這句話並沒有切入婚姻的本質。相反,我更喜歡另外一句真正愛你的人會騙你一輩子,不愛你的人就騙你一陣子】,婚姻的本質是愛(這是我的信念,不強加於您)。

騰訊提供IM,但他是一家網遊公司;163提供郵箱,但他是一家網遊公司(最早做sp),麥當勞提供食品,但他是一家房地產公司;

所有的營銷,都是為了建立品牌勢能。品牌勢能是郎咸平貢獻的非常有價值的一個詞,是定位理論的應用層面的深入。準確的定位不一定能夠建立品牌勢能,建立品牌勢能需要各種方法,當社會進化到信息時代的時候,互聯網思維這個集裝箱裡面裝進了這一系列方法,有的是陳年古物,有的是新時代的產物,但目的只有一個,建立品牌勢能。

3、不畏浮雲遮望眼,唯有客戶永不變

與其盯著什麼是互聯網思維,不如盯著客戶需求,盯著市場需求。
不變的永遠只是變化。

我在研究這些管理方法的時候,先是研究豐田精益,然後學習稻盛和夫,按圖索驥,找到了福特,在總結這三大管理體系的時候,我發現,他們的創始人的思維沒有被既有的管理思想框住,而是根據當下的市場情況,消費者的需求,自身的資源,自己所受到的限制等等,在管理思想的天地里,開闢出自己的一條路。所以他們是偉大的管理者。

最根本的,是客戶。

經濟型連鎖酒店是近些年比較典型的應用。

4、總結,應用,改善,提高

當我們討論什麼是互聯網思維的時候,其實是想打開這個集裝箱,看看裡面裝了些什麼,有哪些是認識的,哪些是不認識的,弄清楚為什麼這個集裝箱裡面的東西這麼好賣?

然後在自己的領域裡,看看是否可以應用,能否起到幫助,如果不能,該如何改善,如何超越。

5、感謝知乎優秀的提問者

問對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知乎太缺乏優秀的提問者。David Chang 的這個問題問的就很有水平,他問的是有沒有,而不是說為什麼沒有。是個很好的開放性問題。

起初我拒絕了邀請,後來看到David的連接裡面,我回答的互聯網思維是得票最高的,就本著分享、探討的想法,把自己的一點點share出來,如果在這些廢話里,有一句能夠讓你覺得有收穫,我覺得我也是為互聯網做了貢獻。

我並不是為了大家點贊而說這番話,你點不點贊與我無關,覺得不對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不必嘲諷,這不是耍機靈的帖子,是探討。
我在剛剛升職為部門經理,發現原來的同事,現在的下屬不配合我的工作,我該怎麼做?的貼子里,極力推薦@iPerson ,IT界沒水平的老人的答案,是真心覺得他的回答比我的好。可能他的回答太長了,反倒沒人看。而排名第一的,勝在格式清爽,實操性卻不如他的。

我在知乎的回答,不為點贊,只為分享和幫助(如果可以的話)

說bullshit的人啊,如果真的一點用都沒有,叉掉頁面就好了。憤怒除了告訴大家你的無能之外,別無它用

我在說話沒底氣怎麼辦?里,不同意李松蔚的回答,於是我新建一個回答來拍磚。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bullshit,也可以自己開貼回答嘛

PS:我不是為了黑而黑,自己孤陋寡聞,總要有個觀點嘛,錯誤的觀點也比沒觀點好


首先,必須弄明白的一點是: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是利用新媒體炒幾個段子?買點殭屍粉?這些索尼在中國都做過。而「索大法」這個段子的傳播,哪怕並非本意,也是不錯的互聯網營銷傳播案例了,但是真正帶給索尼的利潤有多少呢?

再看看蘋果,根本沒有社交媒體帳號,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根本不用社交媒體進行傳播,去年的「老唱片」廣告片,是蘋果第一次在facebook投放視頻廣告。

好的,分解一下題主的問題,現在問題了來了:
1.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2.索尼在互聯網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策略是否跟得上時代?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覺得很難說。
也許小米會說:互聯網思維,就是參與感啊,口碑營銷。
星巴客會說:就是給顧客故意寫錯名字,在杯子上畫畫。
秋元康會說:讓粉絲複數購買CD決定AKB48誰站C位。

就拿小米來說,雷軍在金山的時候,互聯網根本沒怎麼普及,也靠找用戶痛點,搞出金山詞霸,金山遊俠這些口碑產品。所以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絕不是拿新媒體炒作炒作,發幾個段子的事,也絕不是平井一夫所謂的「網路服務」。我覺得現在所謂某些企業成功的「互聯網思維」大概可以這麼理解:

a.產品好,產品好,產品好。(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這也是小米的立足之本,性價比高。比他便宜的沒他好使,比他好使的沒他便宜。再加上一點點口碑營銷和品牌形象策略,讓小米在一堆國產機里脫穎而出是很正常的。
b.互聯網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同時也是每個用戶可以彰顯個性,發表自己觀點讓所有人看的時代。所謂的有「互聯網思維」的產品,必須能夠給用戶這種「在社交媒體上曬」的談資,也就是給予用戶「社交資本」。至少你的品牌形象能讓用戶願意曬。
c.利用互聯網,用小預算做大宣傳。因為互聯網時代 ,讓商家更容易找到用戶在哪。而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砸錢撒硬廣了。所謂的聯盟廣告,以及FB的定點投放就是這個意思。用戶再進行二次自傳播。(所謂粉絲營銷,其實就是讓用戶自傳播)

那麼索尼呢?這裡我覺得可以把移動業務、電視業務、以及平井一夫最中意的遊戲業務一起說說:

1.關於產品:索尼產品質量還不錯。但性價比就不好說。重要的是,索尼、諾基亞這些傳統企業沒有從傳統的品牌思路里跳出來。首先,信息爆炸時代誰有心情關注你那些三几几,四几几的機型名字?蘋果、小米就是123S這種極簡命名。大部分用戶是沒有時間和精力研究一堆機型的。而索尼還沉醉於過去的輝煌之中,繼續搞原來那套。這也是大型傳統日企通病。

2.關於所謂平井一夫最得意的PSN網路服務。首先,這個網路服務是基於遊戲業務的,於是註定了其小眾的定位。而且同時作為硬體廠商和內容服務(遊戲、電影、音樂),在內容方面又有排它性。這一點讓它自己也左右為難。平井一夫想做的是one sony,即利用SONY全線產品的資源打品牌,但問題是每個子品牌都有自己的業績壓力和KPI,根本不可能像蘋果那樣做全線統一。

舉個例子,我有PSV,PS4,也有SONY手機,我的手機就沒有任何可能接收到PSV遊戲更新,優惠一類的信息(除了靠郵件以外)。也收不到索尼電影、索尼音樂的update。你想成就帝國。但是每個省長都恨不得獨立出去,這可還行?

而我的PSN,除了不停的收到一些公式化的信件,沒有任何讓人眼前一亮,讓用戶感到自己有「參與感」的東西。

這裡再舉個例子,任天堂的3DS遊戲機有兩個功能個人覺得非常牛逼的:
一個是擦肩功能。只要你帶著3DS在外面走,如果周圍幾米之內也有帶著3DS的人(不管認不認識,陌生人也OK),你們就能進行「擦肩」,之後你再打開3DS,會看到剛才擦到的陌生人的卡通形象和你有一句打招呼的話(比如有人會留下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或者說個笑話什麼的)。同時,擦到的人越到,你越可以在「擦肩遊戲」(比如多擦一個人,就可以多獲得一個拼圖等)獲得更多道具。
另一個是交換日記功能,你可以給加了好友的人,發自己塗鴉畫的打招呼日記。還有特定的信紙,聲音什麼的。(是不是有點像QQ秀,QQ空間?)

而索尼完全沒有方面的設計。因此索尼遊戲機給人的印象就是玩遊戲。而任天堂的3DS,給人的印象則是生活、社交、家庭裝備。

3.互聯網營銷策略。
這塊都懶的說了。日本不清楚。國內的營銷業務做的簡直讓人沒法說。估計是因為內耗嚴重,傳統企業缺乏創新性造成的。舉個例子,去年還是前年,《進擊巨人》火的時候,SONY STORE門店做了相應的店內展示,還有店員穿COS服什麼的。但是在網上你只能零星看到一點粉絲髮的消息。而沒有看到一套成系統的營銷策劃。吐血啊……

說白了,在這個年代,所有線下的展示都是為了引爆引上的話題,蘋果、星巴克的新店開業排大隊。其實更直接的是讓線上的用戶產生「這個產品很火,我也要買」的潛意識。但索尼在線下做了某些東西,做完就完了,線上根本就沒有延伸傳播的思路,也是醉了。

------------
最後說點題外話吧,其實很多傳統大企業,總覺得自己家大業大,反正死不了,很多員工在湊合事,很多高管在忙著內鬥,根本沒人想干點實在事。或者說哪怕有人有了點子,也執行不好,上面不支持,下面不給力。最後的結果,估計就是把手機、電視業務都賣給小米吧。


One Sony不就是互聯網思維嗎。。


我個人感覺互聯網思維的一大特點在於:反應迅速、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門檻低普及大眾

如果按照我上面舉的幾點來看,索尼在」反應迅速「這一條上其實非常欠缺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mp3了,這也是不少索尼高齡粉的一大遺憾。

索尼當年一直堅持MD而始終不看好mp3,當mp3(aac等數字格式)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時候,索尼才慢悠悠的開始推出mp3,但是始終不如那些在mp3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將來的有號召力

索尼我以前看過一些介紹索尼的文章,索尼骨子裡還是有那種日本老工程師的匠氣,說好聽點就是精益求精,說不好一點就是思維僵化落後於時代。這一點其實反映在不少東西里

索尼的東西,說做工精緻大多數人都是沒意見的。但是總就是感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不到位。
比如手機行業,三星雖然別人都吐槽他大塑料,但是三星就是抓得准,軟體硬體創新多,所以一直都是蘋果以外的二把手。

索尼的手機炫技的成分太多了,Z系列的新機子,每每介紹總是以做工和三防作為最大的賣點。但是實際上,它的手機本身用起來總有一種」不那麼好用「的感覺,就是感覺功能上總是缺少了些什麼東西。

現實也是殘酷的,索尼的手機市場份額也確實與他世界級大廠的身份不相符,總是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上,而且索尼要出售(重組)手機部門的傳聞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

互聯網思維的另外一個,可說是」拿來主義「
不過對於索尼這樣的矜持自傲的企業來說,向來都是以自家的黑科技讓同行膜拜,你讓他屈尊去學習別人,確實還是太難,無論對於索尼自身的定位,還是對於索尼的忠實粉絲來說。

看看三星的策略,在打好自己底子的同時,厚著臉皮模仿借鑒。三星關於抄襲的官司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了,三星抄襲其他家也早都被人當做笑談了。但是這些確實有效果,三星很懂得跟上潮流:什麼東西好,有效果,就去做什麼。這一點索尼確實還是慢一步,以至於砍掉了不少欠缺靈活的業務

=====
但是說到底,索尼的這種做派也是他的一大特色了,粉絲也很樂於接受索尼的這種」固執「,畢竟大家更喜歡的是索尼的那種對設計以及品質負責的態度。甚至說只要是索尼的,就買買買


我們生活在大數據,互聯網與物聯網的今天。假如斷網一天,輕則精神恍惚,重則行屍走肉,互聯網早以成為我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又知道不知道互聯網思維是什麼呢,作為射雞濕的我們改如何把握這個互聯網時代?


首先,你是不是經常會聽人講到或看到toB、toC或者BAT等字眼。好像很高大上,但又一時不能快速理解。

簡單粗暴的解釋:

BAT(百度、阿里、騰訊)互聯網三巨頭

B2B(Business to Business )B就是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如阿里巴巴、中國製造網。口訣「企業,中介,溝通好」

C2C(Consumer to Customer)C就是個人,個人與個人間的。如淘寶、拍拍。噢,還有你朋友圈的代購。口訣「你賣,我買,支付寶」

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業對個人,如天貓、京東。口訣「品牌,渠道,銷售好」

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如大眾點評、美團網。就是你買了東西但要自己上門去取。口訣「線上,線下,一起搞」


其次,再來看看什麼是互聯網思維。經整理,把互聯網思維概括為以下八種思維。


一、簡約思維:

好像現在到處在說簡約,但早在Google、Apple等產品設計理念中,就透出種極簡思維的魅力。少即是多,簡約即是美,簡約而不簡單,用最簡單的元素表達最複雜的內容。

看看內容龐雜的導航頁hao123,商品琳琅滿目的淘寶等,他們是如何去體現簡約並展現自己的產品魅力。

二、痛點思維:

設計體驗工作的第一Part,我們會通過調研挖掘用戶在生活中或者使用產品過程中遇到的痛點。然後把痛點的方案放大一百倍,讓用戶痛快。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沒有痛點就沒有亮點。

例如打黑的不安全有了打的軟體,看電影排隊買票煩有了團購產品…...

三、爆點思維:

當完成了產品之後,我們必須要給產品加以包裝,塑造產品性格,形成引爆點,引起關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博客、論壇等渠道製造輿論引爆社會化營銷。

例如最近火爆朋友圈的足跡:喊著口號「像電影一樣去生活」,形成「大片」的引爆點。

四、粉絲思維:

只要有粉絲,就有口碑。如今的互聯網和娛樂圈的道理一樣。無論是大品牌小品牌,大明星小明星,都非常注重「粉絲」。有粉絲就有關注,有關注就有市場,沒有粉絲的產品不是好產品。

像蘋果有果粉、小米有米粉、華為有花粉,無論是什麼粉,粉絲們最希望有參與感、尊重感和成就感。

五、標籤思維:

為什麼需要產品標籤?它可以讓用戶一下記住該產品。有品牌標示僅僅只是個平淡的開始,能在用戶腦海中形成一個關鍵詞才叫成功。被貼標籤不是壞事,所以不介意別人給你打上「研發狗」,"UI佬"等標籤,方便大家記住你。23333

現在試試回憶有什麼產品及對應的標籤,瞬間想到了陌陌,約pao神器,你懂的~~~

六、屌絲思維:

除了屌絲,還有土豪,高富帥。中國市場報告指出,在一個隨機抽查60後-90後不等的人群中,以有車有房做為分界線,有81.2%的人稱之為「屌絲」。可見土豪和高富帥並不多,說得屌絲者得天下,毫不為過。

雖說屌絲買不了車買不了房,但屌絲卻有一顆土豪的心,在互聯網的消費絕對是杠杠的,服務好屌絲才有產品基礎。

七、迭代思維: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敏捷開發,是互聯網產品開發的典型方法論。當等你想好一切,水到渠成的時候別人已經甩你好幾條街了。說干就干,錯了立改,持續試錯微創新不斷探索前行,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特點。

小米MIUI系統堅持每周迭代,只有不斷更新才能更上時代的步伐,似魔鬼的步伐...

八、媒體思維:

人人都是自媒體,你會在社交圈可能到一些盆友遇到不如意的人生總是需要去感慨一下樸實無華,或是分享或是雞湯或是BB形形色色的方式。這正是馬斯洛的人類需求金字塔的最高層,自我價值獲得認可,簡單來說就是刷存在感,博得別人認可。

這就是互聯網思維下的我們,我們生活在這個特別的時代,這是我們的方式。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互聯網是醬紫的。我們射雞濕要怎麼做?觀戰嗎?當然不是,要主動擁抱變化,大膽地進行顛覆式創新。這要求我們要花更大的力氣去共同改變這個時代。比如交互射雞濕,要更貼近用戶挖掘潛在需求,在產品概念上打破陳規,在設計上推陳出新。同時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匯點上找到自己的坐標。

    歡迎交流,新浪微博@李煜佳UX

我不是來回答的,我就是吐槽下互聯網思維,

最早的叫互聯網精神,就是論壇里那種人人相互幫助的無償共享精神。

後來是叫互聯網思想,或者叫互聯網模式,主要就是谷歌發明了賣廣告的新花樣,再加上免費軟體的高級版收費的路子,改行玩流量。三巨頭BAT的時代都是這麼乾的,恩360做的比較絕,最符合互聯網思維的其實就是360。說到底還是玩流量。


後來雷總這猛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就跟萬能靈藥似的,買個煎餅果子也恨不得互聯網思維。


其實軟體產品,遊戲,搞互聯網思維,需要有流量,就是有高人氣,有高人氣裡面自然有人願意出錢,自然能搞出各種花樣。征途就是互聯網思維革命遊戲業!

實體產品要搞互聯網本身有缺陷,產品怎麼到達消費者?


像小米,有凡客時代建立的物流,有換機潮的剛需,你做好產品,才能玩的下去。


就是羅輯思維賣書吧,用高點擊率的視頻做軟廣,還要用卓越噹噹亞馬遜去賣,才能到消費者手裡


你賣煎餅果子的,思考過怎麼用手機點兩下就能讓我們遲到正宗的熱乎的煎餅么?

更何況你這是吧實體店的盈利模式換到網上了,你這是電子商務不是互聯網思維。

很多手機廠商轉型的時候都叫電商渠道,其實沒錯,網上拉關注,快遞賣手機,這其實是電子商務,不是互聯網思維。小米手機也是。


我來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模式,或者叫互聯網思維,那就是像360乾死付費殺毒那種。

比如小米手機,手機免費,話費免費,你不點那些額外的東西,小米和移動永遠不收一分錢,而且你可以隨意打電話,發簡訊,用流量,只是有一條,電話的彩鈴是廣告,簡訊結尾有廣告,流量里有廣告,


而且,小米和移動還費盡心思吧這些廣告做的讓人舒心,讓人覺得很美,廣告還很精確,對你確實有用,比如到了中午你加班給家裡打電話說不回家了,馬上彈出廣告要不要免費訂餐的廣告,你正好點了,5分鐘不到披薩就到辦公室了。

這樣的手機才叫互聯網思維。現在沒有那個企業做得到。

至於賣牛雜賣餅子的,等你的物料和人工成本可以用互聯網收益抵消的時候再來吹吧,現在你們能做好電子商務的階段就算不錯了。


恩,我還是能拐回索尼的,不會跑偏


對於這樣的互聯網,小米已經在計劃怎麼做,索尼連想都沒想,索尼還在使勁研究各種介面怎麼防水呢。


sony有太多的牽絆,所以不能很從容的解決互聯網問題;sony的理想是偉大的,之前的ps home就是想打造一個娛樂版的准matrix。ps home里你可以逛街,唱k,買票後去電影院看電影。結果,半途而廢。為什麼廢了?因為理念問題,移動互聯網最基本的要求是溝通,而sony想把生活弄上去。現實都沒活明白呢,誰有心思去ps home里活?加上最大的醉生夢死市場大景德鎮又不開放,不死才怪。

sony不是缺乏互聯網思維,是太偏執。就跟我小時候擦一塊玻璃一定要擦到絲毫沒有污漬才是。這本沒有錯,問題是,偏執很多時候吃力不討好


今天兩條比較大的新聞,一條是小米估值500億美元(小米或正就新一輪融資協商 市值將達500億美元(圖)_網易新聞中心),另一條則是索尼中國員工抗議暴力裁員(主要是索尼中國移動通信部門,要放棄中國市場的節奏索尼移動部分員工抗議裁員不公(圖)|索尼移動)。
這兩條新聞對比著來看,不僅唏噓,一個是沒落貴族,一個是新晉巨頭,新舊的交替就在這短短的幾年之內。上學那會兒,索尼就是高大上的代表,江湖地位不輸現在的蘋果,那時候能擁有一個索尼的WalkMan或者MP3或者手機或者PSP,都是一種逼格的體現。

導致索尼江河日下的,是因為「互聯網思維」嗎?

先說說產品層面的:
現在來看索尼,本質上只能算一個硬體生產商。
硬體發展到今天可以做出各種高大上的產品,但是終歸也只是一件物品,而且製作工藝、材料、工業設計這些,各家的水平也都非常接近。僅就硬體本身而言,產品的差異化已經非常小,而軟體或者說網路則給了硬體以靈魂,讓原本孤立的硬體有了無限可能和不同。為什麼說OS是硬體的靈魂?觸屏和移動時代,界面、交互體驗、包括最重要的內容,都是通過軟體去承載的。拿手機來說,Android和iOS手機和他們背後的整個生態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索尼沒有成為這兩極中的一極,甚至也沒有做出來MIUI這種東西,「毫無靈魂」的硬體產品,做得再美艷,也註定要被拋棄。這個道理同樣可以適用於索尼的其它產品,電視、MP3、PSP等等。

而微軟則是另外一個例子:一個軟體廠商的硬體實踐。微軟離互聯網應該比索尼更近,但是微軟在互聯網化的過程中也是敗績連連,硬體產品上Windows Phone和Surface也談不上成功,因為他們的競爭對手是iPhone和iPad,在移動場景的體驗和背後的生態上,Windows Phone和Surface無論硬體軟體都差的不少。

再說說公司層面的:
看看「互聯網思維」的始作俑者小米是怎麼做的:發燒概念營銷,飢餓營銷,新媒體營銷,」用戶至上「的營銷,一系列營銷洗腦之後,祭出低價+相對優質的產品,在眾多粗糙山寨機和高價智能機之間,一炮而紅。就算索尼手機和小米在產品的軟硬體體驗層面是有一些差距,但真正造就今天局面的,還是營銷。這種營銷從內到外早已經超越了產品成為小米的靈魂,說好聽點就叫「互聯網思維」。專註、口碑、極致、快,最後的落地點都是營銷。說索尼沒有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他不懂在互聯網時代依靠新媒體做營銷。這已經不是產品能解決的問題,是整個索尼公司都沒有這種意識,去屈就、迎合、忽悠用戶,去接「互聯網思維」的地氣。
這個問題,才是最致命的。


幾年之前在索尼實習過一段時間,當時索尼正陷於連年虧損的泥淖中,實習期間我寫了一篇文章,也正是發現了索尼缺少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才決定投身互聯網。截取文章里的一段話(觀點粗淺:)

引用索尼前總裁出井伸之的一句話:「日本在IT革命的世界潮流中完全落在了後面。大量生產方式的產業資本主義已經滲入日本企業的骨髓,從而無法轉換思想,除了持續向歐美髮達國家出口汽車和電化產品外根本記沒有其他想法」。

產業資本主義確實是對日本經濟結構的恰當描述,研究開發硬體、實體(比如家電,消費數碼產品,汽車),並進行產業化大批量生產,而較少關注「軟」的東西(比如軟體,網路,信息。這些是IT時代取勝的關鍵)。索尼同樣如此,你看它生產各種各樣的實用玩意兒,手機,MP3播放器,數碼相機,ps遊戲機,數字攝錄機,筆記本電腦,3D電視機等等,貌似一個龐大的產業結構,但彼此之間聯繫鬆散,而且這麼多產品能跟這個IT時代聯繫上的實在太少。反觀蘋果,只有少的可憐的產品線,但它利用一個AppStore和一個iOS系統,將這些產品組成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封閉系統。其核心就是智能化,其特點是彼此融合、同時與時代融合。

所以我認為,索尼經營不善的原因不是因為它的全球化戰略出錯,不是因為它的競爭對手強大,不是因為它的成本過高機構臃腫,不是因為它的企業文化削弱,而是它那種大而全、鬆散的產品結構已經不再適用於這個強調融合與聯繫的IT時代,這樣的時代需要的不是形,而是維繫在產品之間的一種「神」。


看大家都發遙控板我也發個,不曉得是按鈕厲害還是全觸控厲害。。。
而且索尼遙控器還帶突出的部分,即使不看遙控器也能輕鬆使用,而上面的遙控器在設計上就顯得不那麼成熟。


謝邀。可惜我既不了解索尼,也不完全明白什麼是互聯網思維。只能憑膚淺的印象瞎扯幾句。
在我印象中,索尼這種公司,在產品研發上應該一直是走在前沿的,所以要說沒互聯網思維,難以置信。但索尼理解的互聯網,和草根眼裡的互聯網,恐怕是有差距的。索尼追求的應該是高端大氣上檔次,標準是它的,產品是它的,網路是它的,掙錢的都是它的。在免費加共享的草根互聯網世界,一味走高帥富路線有很大風險。問題是它從前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所以說,過去的成功經驗有時候就是個累贅。它的夥伴還有諾基亞,黑莓,摩托羅拉,現在都只能在高帥富的圈子裡面己己玩己己了。


先說"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
首先這本身就是一個被過度放大了的概念,根本沒有任何系統的理論,更沒有任何統一的且明確的說法。

但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帶來的思維上的變化有沒有?!作為中國最早的一批網民,我的回答是有!肯定有!而且一句話就能總結,那就是:「人」這個存在的力量,在網路時代被極度增強了!!


從沒有任何一個時代,人們之間的通訊與聯繫、觀察與被觀察、饋贈與接受、信息的傳遞與獲取...等等的一切都變得如此容易,彷彿地球被一瞬間縮小了幾十倍一般。

人們聚集在「網路」這個縮水版的世界上也前所未有的「密集」和「擁擠」,現實世界中任何一個活動,能聚集到一百萬人已經牛逼毀了,網路中某個產品、話題、新聞等等吸引超過一百萬人的關注、互動簡直是平平常常。

而所謂網路思維,其實就是以這句話為核心發散思考,最後到特定的現象,甚至於特定的人或事身上而已。

所以「互聯網思維」看起來挺高大上,但其實相當空,而且這個籃子什麼都能往裡裝,實質只不過都是把現有理論運用和發展到「網路」這個某種意義上擠得要死的人堆里而已。

所以,根據這樣一個理解,索尼不可能沒有「互聯網思維」,給我家裝修的裝修公司工頭都可以輕易的擁有「互聯網思維」,索尼怎麼可能缺乏?所以問題里索尼CEO的那篇回答,我看都沒看。

=======================回頭再說說索尼=============================


下面兩個回答裡面都放了這兩張圖的對比。

相信拿出這倆圖對比的都覺得乍一看,索尼的遙控器很跟不上時代,我第一眼看上去也這麼覺得,於是我搜了一下面的是什麼東西的遙控器。

(在此感謝谷歌圖片搜索,百度什麼都搜不出來,不信大家搜搜看)

於是我不但知道了下圖是小米的遙控器,我還發出了:這哪裡是互聯網思維,這純粹是噱頭而已。為了精簡而精簡,簡直是設計界的恥辱啊。的感嘆


之所以第二條就是這個:

附帶文章鏈接,告別小白,教你如何使用小米電視遙控器。 這篇文章讓我直接打消了購買小米電視相關產品的一切念頭。


是,下面的遙控器也許看起來很美,很簡潔。但請讓我摘諾曼一句話:

你在使用某物品時遇到麻煩,那不是你的錯,而是設計出了問題。

我沒用過小米的遙控器,但是拿到以後沒看說明書沒看教程覺得自己小白了的請舉手,我們可以一起鄙視一下設計師!

一個遙控器都要網上出教程才會讓大家學會使用其中的一些功能,這無疑是失敗的設計。


對此我此番言論不太了解的同學,可以讀讀設計心理學 (豆瓣) 這本書看看。

書里多很多例子告訴你,糟糕的設計引發的問題,小事可以讓你不會用電話、遙控器、不會開門被困樓道,大到可以造成核電站事故(美國三英里島的核電事故正是這本書誕生的一個重要起因)。

當然,有些人會反駁了:索尼那個是給傳統電視用的,小米那個是網路電視,操作界面也不太一樣。對對對,你們說的沒錯,但既然如此把這兩個放在一起也沒可比性吧。

寫完之後發現 @中艾東 的答案放出來一個索尼遙控器。

我也來搜搜,結果是這樣的...

好像似乎無需先當一次「小白」然後再「告別小白」哎?!!想也能想像的到,如果電視上有個滑鼠指針,大部分人也比較接受筆記本上的觸控板的話,這一布置就比小米的遙控高明太多了。

當然個人覺這還不算最佳的解決方案,IBM筆記本上的指點鼠(就那個小紅帽),如果弄到遙控器上...恩...

所以,對於兩位答主放出的遙控器對比,我是持相反意見的。

其次,很多人在說索尼的手機如何,我就提兩點,你們知道TrackID的識別率有多准么?你知道索尼手機用戶轉成其它品牌用戶後,拍照感覺多痛苦么?就因為索尼大部分機器上都有個相當好用的相機鍵,從旗艦型到廉價型幾乎都帶。

如果說互聯網思維是重視「人」的力量的話,那麼索尼在手機方面一直做得很好,而且很早很早就做了,從還是索尼愛立信的時代起,索尼一直面相兩類客戶——愛聽音樂的,愛攝影的,而不是通吃。你是願意你的企業有一批忠實粉絲,還是願意作一個產品毫無個性,雖然火一時但過不久就被別的企業替代的廠家?雖然」索尼大法好」,雖然有些嘲諷的意味,但是能讓別人說出這種話的廠商本身就沒幾個。

不過索尼的手機在國內是不太好用也不太夠用,但這根本不是索尼的錯,這是另一個問題,索尼手機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水土不服。

最後再說說索尼的毛病:
索尼有沒有問題?有!但是跟互聯網思維毫無關係!跟日本人的企業理念有關係,而中國企業也在日本企業那裡學到了這個毛病,那就是產品線鋪的太開,產品線扁平化嚴重。

也許對有些人來說,我上面這麼說可能沒法形成直觀的印象。那麼我先拿個熟知的國產品牌舉例:

海爾曾經是以冰箱做起來的,曾幾何時提起我想買個海爾的...後面還沒說完,別人都知道你買的是冰箱。就好比你要喝王老吉沒人懷疑你是要喝涼茶一樣。

而這個效應也可以反過來用,一說涼茶,一般人腦子裡一定先冒出王老吉和加多寶,最後仔細想想,沒準能想到和其正。而那個時代,提起賣個好冰箱,很多人腦子裡也第一就出現了海爾兄弟那個標。

可後來海爾鋪開了產品線,托自身品牌效應的福海爾的確做成了中國數一數二的的家電企業。

可現在我們提海爾意味著什麼呢?也只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家電企業了。

當我們現在提到冰箱的時候,想到的第一選擇在好多人心裡恐怕不是海爾了。
洗衣機?也不是。電視?還不是?熱水器?還不是!空調?更不是!

於是我們想著要買一台洗衣機的時候,第一時間絕對不是直奔賣場海爾品牌的前面,事實也證明,海爾什麼都做之後,利潤率和以前比那叫一個慘。

索尼和日本的不少大企業都有這個毛病,現在說起索尼來,可能意味著隨身聽,攝像機,影碟機,相機,手機,遊戲機....等等...這等於索尼什麼也不是。

但索尼又比其他日企要好一點,因為索尼很早就給自己的好幾系產品另起了商標。

所以當我們聽到Walkman, Cyber-shot,PlayStation,XPERIA的時候...還是知道指的什麼的。

順道一問?你眼中的索尼又代表什麼呢?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與互聯網思維無關,前面也說了,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本身就是扯。所以真要硬扯,把索尼整個拽進這個籃子都沒問題,可是又有什麼用?

=============================================

附加一點與題無關的糾正

@曹布斯 的答案里對於索尼的崛起有一些不太對的資料。

讓索尼一下名聲大噪的第一個產品,其實是下面這個。

當年晶體管出現的時候,索尼覺得收音機小型化可以實現了,於是提出來要做能放進口袋裡的收音機。

現在聽起來很普通,一點都不驚艷,但在那時可不是這樣。

因為在這之前收音機都是這樣子的:

而且在那之前收音機在大家的印象里不是電器,而是——傢具!

提供晶體管的德國人當時都笑索尼不可能,但也因此沒做出來之前,就造成了非常高的關注度,並且幾年後,索尼真的做了出來!於是大家驚呆了!

想想看當被你當成傢具的東西,現在能揣在兜里了,這可是比喬幫主推出iPhone還要牛X的一次「改變世界」啊。無法理解這有多麼強大?那麼試想有個公司在現在說「我要讓人們能把衣櫃裝兜里」,結果幾年後還真實現了!

接下來才是Walkman之類的產品, @曹布斯 其中一點說的沒錯,索尼有不少產品是靠「便捷」引起了極大地反向的。但便捷在一瞬間超過了一個度,那就不僅僅是便捷,那就是驚艷,或者大家常說的黑科技了。。。

另外便捷並不是索尼的全部,PlayStation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索尼在專業領域的攝像機也不是什麼便捷的存在。

以上。。。


人。

人的創造力和年齡相關,日本公司一堆老員工、資深課長,你想能有什麼互聯網思維?


索尼從來都不用搶的,故索尼沒有互聯網思維。


首先說下我對互聯網思維的理解,本人算是從事互聯網行業的,有和身邊的人討論過什麼是互聯網思維,現階段我的理解是,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一個順暢的信息流,利用互聯網將內容,產品,服務,體驗,互動,消費,物流等信息通過統一集束的前端快捷迅速的展示給受眾人群,互聯網思維對於受眾人群來說實質感受到的是各種信息流的集合。


再有,這個詞僅在中國有市場,這種呱噪的營銷辭彙在國外根本沒有市場


然後我們來說說sony的是否有互聯網思維,我的答案是,互聯網思維本身就是個狗屁,關sony屁事。


最後,奉勸一句,和心靈雞湯一樣,這種東西虛的沒有任何意義,不必去深究,有自己的理解即可。


最最後,來,一起吟唱一邊,sony大法好,sony大法保平安。


簡單的說來技術不成熟,比如說微軟很早以前里出過掌上電腦。但因為當時技術不成熟,很是失敗,索尼多品種設備還沒有佔據行業里的大部分。如果出了購物者也不會因為這個功能都購買索尼產品,所以不如在成熟時在提出這功能


真的有互聯網思維嘛?

舉個例子:「用戶體驗」跟「顧客就是上帝」本質沒啥區別。

有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產品做好,有人參加完培訓後開會說:我們要把產品做好。

真正做事的人一直在默默的做著事。


推薦閱讀:

Sony決定出售持有奧林巴斯一半的股份,之前雙方在數碼相機領域和醫療領域都有合作,這次出售的意義何在?
三洋、松下、索尼這三個品牌的18650電池選哪個更好?
如何評價索尼剛發布的 FE 85mm f1.8?
sony a7有什麼推薦的35mm定焦鏡頭?
索尼a7,應該買自帶28-70套頭,還是蔡司24-70鏡頭?

TAG:索尼Sony | 互聯網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