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本科四年應該具備怎樣的功底?

我是歷史狗,本科生,大一。考研想考中文方面的專業(傾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我希望在接下來的三年中通過自學獲得中文本科生應該有的積累,但是不是特別有頭緒。敢問應該在哪些方面注意積累?需要學習哪些教材?看哪些典籍?背哪些詩文?關注哪些期刊?學習的順序又是怎樣的?
有沒有哪位科班出身的,能結合本科階段課程設置和個人體會,來具體說一下的。
我們院的老師好多一聽說我想跨考中文,就直接給我黑個臉,他們認為文學虛無縹緲故作呻吟啥的,不嚴謹,學術風氣不好。
嘿,有的東西,認識得不深就沒辦法喜歡呢。


受大佛點化,這兩天恰恰好在檢討這個問題呢。 @Cici Zhang 有一句很戳我。

題主的這個提問應該也會讓很多中文系學生慚愧,因為大多數人直至畢業都沒有成為合格的中文系學生。

我慚愧的要死。所以我在檢討自己。順帶答一答我的個人感想。

感想的重中之重,加粗加下劃線並且連續重複三遍的重點:學好英語學好英語學好英語寧可少看點書也要學好英語!我是以華麗麗的反面例子的姿態帶著血與淚的教訓同題主說這些話的。

--------好了,這是重點已經講完了的分界線------------------------------------------------
剩下的話看不看都無所謂。我隨便寫一寫,隨便看與不看其實都無所謂。

首先,其實我覺得題主既然已經選定了或傾向了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那我覺得問題已經簡化為中文系本科的文學方面應具備怎樣的功底了。中文系內部我感覺各個學科也都是隔行如隔山的,裡面的鄙視鏈估計不會和歷史系的老師的偏見好多少。所以題主要有所取捨。有些方向,該舍的就舍。

我之所以兀自這樣簡化是因為我個人認為,中文系要學的太多了,不然實在不太可能在兼顧這麼多方向的同時成為一個「合格的中文系學生「。時間不夠。我心懷敬畏地認為,練就中文系本科功底,最重要的,無非就是捨得投時間下去。很多東西都是時間砸出來的。包括所謂悟性。所以題主要花時間看一堆書呢,無論課堂是否要求。其實多數課堂都是不要求的,還是靠自覺。

我心中合格的中文系學生(以下單指文學方面),對文學要兼具宏觀和微觀的把握。這裡的意思第一要細讀文本,還要能夠把文本自如地納入到一個宏大的文學史裡面看,第二對文學批評掌握理論方法去審視,對文學本身也要掌握理論方法去審視。這兩點雖然輕描淡寫,但裡面要看的東西很多。題主不要緊張,我當然沒有做到這些。

比較文學鄙校開不出來,不予置評。世界文學方面你至少從兩希開始的文學傳統去找幾本好的文學史從頭到尾通讀,然後每個時期的作品都去選擇一些去讀,還有一些名家的評鑒也選擇一些去讀。然後把這些結合起來,腦子裡過一遍,要能自發地感受到每個時期文學給你的變化。這些變化並不是背死板的文學史教材,當你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是能夠感受到文學的變化的,對文本敏銳度,也會相應提升的。這種敏銳度,即便有老天爺賞飯吃的人,大多數人還是慢慢堆出來的。(基於這點我真心覺得木心牛)

總之我理想中的文學生是有系統知識又有感悟的。我很遺憾沒有接受到很系統的文學教育,也沒有很盡職的去學好我應該學的。我很喜歡文學,特別是世界文學,卻總留有一大堆遺憾。

我現在閉上眼睛,有一條光輝的河流自上而下奔騰出來,在廣闊的平原上崇高的奔流,進入城市,越流越細,越流越緩,越流越壓抑,在庸常中蒸騰水汽,然後忽然消失,沒頭沒尾的滲入地下。這是我對世界文學變化的感受。

或是有一個人,提著劍吶喊,繼而鐵劍生鏽,手仍然舉著,生鏽的鐵劍也不見了,然後手垂下,不安攪動,然後睡下,把手拿起來丟掉了。

你知道嗎?我剛剛用這隻手擦眼淚呢。我超後悔沒把握住重中之重。羞愧難當的,匿了。


中文系本科,今年九月即將要讀比較文學碩士。
首先我看了題主的描述要@蘇戡 我大學同班同學兼大神,他的閱讀積累和學術能力讓我一直自愧不如。他考研也是跨考,跟你恰好相反,是從中文跨到歷史。在得知他成功考上南大歷史系的時候我並不驚訝,替他高興得不得了,就像看到一個人能夠得其所一樣。
所以題主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你跨考的學科並沒有像要從文科跨理工科那樣艱難。
其次,我認為題主現在在大一能夠確定自己今後的方向很好,作為中文系本科生我並不敢妄言中文系四年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因為自愧自己也做的並不好。我認為題主應該把自己的想法更細化一些,因為並不是有了中文系本科生四年的知識水平就等於你能如願讀上比較文學碩士。
中文系本科不僅學文學還有語言,文學裡面不僅有中國古代、現當代還有外國文學,範圍非常廣。所以,我認為題主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針對自己的目的,也就是當你確定下決心想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研之後,確定你想讀的學校,最好是有心儀的導師或者具體方向(比如哪一個國家or哪一個時期的文學),之後你得去看你要考的那個學校的考試內容和參考書目。據我所知,大多數學校都是要考大綜合(也就是語言和文學知識都要考),這就得花很多功夫把教材基本都吃透。(注意每一個學校中文系教材也不一樣)
我覺得比較文學入門,你可以去看看曹順慶、樂黛雲寫的比較文學入門的系列。接下來就要文學理論和文學史都要雙管齊下,各個國家的文學史(歐美亞非拉美都要有一個體系),最好有時間把原著通讀一遍(文學史的描述並不能代替你的作品體驗)、文學理論入門也是找一些經典教材熟悉理論的發展過程和體系,知道每個理論和學派的基本含義,其實教材都大同小異。值得注意的是,不要過分注重西方文學理論而忽視中國古代批評理論。
暫且先寫這麼多,如果題主有任何關於比較文學的相關問題可以問我。我也是考研準備了一半稀里糊塗又保了的,所以對各個學校的比較文學專業和考試內容也作過一些了解。
題主加油~


先介紹下自己背景,自己是某985漢語言文學本科,比較文學碩士,現在某國外高校Sinology Ph.D在讀,應該基本符合樓主所說的科班出身。

這個問題都已經提出來一年了,不知道題主還在堅持自己的夢想沒有。中文本科四年應該具備怎樣的功底,個人覺得,這是一串主觀性很強的問題,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標準,即便同一所學校同班的同學心中也有真不同的看法,所以這個問題很難量化。本科畢業好幾年,自己一直是在文學領域讀書,個人給出一些建議,如果按照這些步驟去讀書去思考,就絕對不會遜色於絕大部分中文系大四畢業生,當然更是會遠遠超過大四時的我。

P.S 既然樓主是歷史系的,這樣的一個條件要好好把握,後面會講到。

首先,先討論下需要讀的書,這個算是最基本的東西。

我瀏覽了這個問題下的很多答案,有一些答案都給出了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必讀的經典文獻,這些書無疑都很有幫助。但實際上,對於中文系學生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麼書是必讀的。就拿看上去人人必讀的四大名著來說,中文系裡一些男生沒讀過《紅樓夢》,很多女生沒有讀過《水滸傳》和《三國演義》,《西遊記》的原著更是好多人翻都沒翻過,但是這也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優秀的中文系學生。

你始終要記住,真正成就你的,並不是像做完形填空那樣讀完各個版本的必讀書目,而是你讀過多少書,讀過哪些書,是否把哪類書讀通透了,是否能通過這些書發出你自己的聲音。而具體要讀什麼書,還是要看你自己的研究興趣所在。

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中文系就像金庸筆下的少林寺,幾乎不可能有人能精通七十二門絕技,所有人都是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門類修習,而我們讀書的時候也是如此。

由於題主問的是比較文學,因此就要有所選擇,不討論純粹的中國文學,文獻學等細分學科。目力所及,我這些年接觸過的比較文學的同學在本科後期以及碩士階段的研究基本不出以下四類,樓主也可以看看自己目前對哪個領域最感興趣。

第一類,國外純粹理論思辨

做這一類研究的同學比較少,同樣來說也是難度最大的。

這類研究看起來比較抽象,給一個樣板大家就容易理解了:二十世紀的四種神話理論 (豆瓣)

這類研究不是很倚重具體的文學文本,而是更強調對文學理論的思辨討論,所以對文論的要求遠遠超過文學作品。同時,這一類研究對於外語的要求也就比較高,除了英語以外,最好精通法語或者德語中的一種。因為譯著質量普遍較次,而且嚴重滯後,因此基本需要閱讀原著。

因此,這類研究的起點比較高,出結果的時間也會比較長,很多時候要耐得住寂寞,正因為如此,身邊做這一類研究的朋友屈指可數。慎始!

這一類研究相關的文獻,我列舉基本比較有代表性的通論,篇幅有限,就不列舉專門研究了:

文學理論入門 (豆瓣),來自知名的牛津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系列,這本書可以作為導論來使用,看看文論到底是什麼東西;

從胡塞爾到德里達 (豆瓣)西方文論講稿續編 (豆瓣),趙一凡老師的《西方文論講稿》,非常輕鬆的筆觸,從本科到碩士畢業階段,我把這套書讀了不下五遍,每次讀都會很有收穫。這套書最大的特點是它並不是為你了講授知識,而是為你勾勒出了一幅二十世紀的西方文論地圖,讀者可以按圖索驥找到自己喜歡的目的地。

文化研究關鍵詞 (豆瓣),汪老師的這本書可以幫助大家迅速了解目前在國內較為流行的理論,類似的著作還有許多,王曉路,趙一凡,安德魯·本尼特等人的著作也是很好的參考。

第二類,外國文學與文本研究

相比第一類純玩理論的,後面三類都要接地氣很多。這一類研究基本上是一套理論結合一套文本的做法。在這一類研究中,理論是工具而非討論的課題本身,因此,對文論的要求較第一類大大下降,對文本閱讀量的需求就要高出許多。這一類研究相對來說起點要低一些,只要有了大量的作品積累,結合幾個自己感興趣的理論就相對容易找到研究的課題。

文本作品就不推薦了,不建議題主通過閱讀漢語版的西方文學史來了解作品,更建議去圖書館或者豆瓣這樣的網站了解,這樣更新更全,而且豆瓣的精良豆列能省去大量時間。這裡推薦兩本通論性著作,精讀一下,收穫會很大。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共六冊) (豆瓣),這套書會為你迅速勾勒一副歐洲文學的草圖,之後的工作便是按圖索驥了。這套叢書是張道真張真人翻譯的,譯文優雅信實。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 (豆瓣),相關的著作很多,不過強烈推薦這本,伊格爾頓的語言很流暢,深入淺出,是這一類著作中比較好懂的一本,艾布拉姆斯的《鏡與燈》等也可以參考。

第三類,以西釋中

顧名思義,這一類研究是通過西方的理論來討論我們自己的文本。這種做法在過去曾經被認為是西方文化入侵的體現。但是隨著近些年的經濟發展帶來的文化自信,以西釋中已經不是過去的拿來主義,而是真正體現了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勢能。

近些年在杜維明和成中英等人倡導的「儒家闡釋學」在國際上就很有影響,許多老外都在做這方面研究,連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Hermeneutics(路特里奇闡釋學指南)也專門辟了一個章節討論Hermeneutics and Confucianism(闡釋學與儒家思想)。

客觀來說,相對於西方的文論,中國的文論並不發達,在過去,我們對於好多小說的研究往往是金聖嘆一類的批註式。因此,這一類研究有很大的開拓空間,如果角度選取得好,往往能夠得到讓人激賞的結果。而且,這四類研究中,這一類最容易得到國際學術界的承認。一方面,很多老外都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因為是以西釋中,我們在運用理論的時候被允許一定程度的「嚴肅誤讀」。

這一類的典籍,推薦幾本我個人覺得最為精彩的,讀起來也很有意思。

當說者被說的時候 (豆瓣),強烈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有趣。

Scripture, Canon and Commentary,這是加州伯克利大學的John. B. Henderson博士寫的一本討論中國儒家經典註疏闡述的著作。推薦這本書不僅僅是因為此書是該領域的代表著作,同時也是讓大家看看老外對我們傳統文化的了解能夠達到一個多麼博雅的地步,同時也給大家提供一個以西釋中的樣板。

第四類,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是比較文學國際上過去常見的一種做法,這些年在國內也比較常見,也時常會有很精彩的作品。所謂平行研究,就是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中挑選出可以比較的文本或者理論加以研究,最能體現出比較文學中「比較」的精髓。在這一類研究中,文本和文論的積累都十分重要,文本可以通過逛豆瓣或者圖書館自己尋找,國外的理論可以通過上面的提到的幾本書有個大概的了解。

至於平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中國古典文論,這裡推薦以下幾種,讀完這幾本書,在中國古典文論這個領域就可以說已經略窺門徑了:

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 (豆瓣),有時間一定把四卷本讀完

歷代詩話 (全二冊) (豆瓣),最有特色的中國文論,一定要多讀

歷代文話(全十冊) (豆瓣),最新整理的成果,很重要。

平行研究很注重研究方法,需要判斷出究竟哪些「比較」是有價值的,針對這個問題,這裡也推薦三本典籍,希望題主有機會多讀一讀:

道與邏各斯 (豆瓣),這本書被很多老師視為比較文學的樣本

管錐編(全四冊) (豆瓣),讀完這套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 (豆瓣),比較文學領域貌似目前唯一的全國百佳論文,雖然豆瓣評分不太高,但是屬於中規中矩的博士論文做法,各方面在當時來說都比較新穎,從實用主義角度上,可以多讀一讀。

其次,再回復一下題主關於期刊的問題,期刊確實是很重要的研究風向標,有空翻翻目錄都很有收穫。

我讀本科的時候,對於期刊一直沒有好好利用,這也讓我在後來交夠了學費。我和我身邊一些同學在本科的時候都認為期刊論文沒有什麼好讀的,一方面CNKI上的論文稂莠不齊,一方面覺得讀論文不如讀書信息量大,但是這是一種誤讀。期刊比專著來說簡單直接,往往針對一個問題有深入的探討,同時默認讀者有背景知識,不會花太多篇幅進行知識介紹,所以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提升學養途徑。尤其可以看看作者怎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怎麼展開批判性思維,消解敵論等等。

比較文學需要注重的期刊,大概歸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C刊目錄上文學類的期刊,因為是C刊,文章的質量基本有所保證,每一期最好過一過目錄,人大複印資料一定要每期必讀;

第二類期刊是對你比較有幫助的專門領域的普通期刊,但是不在C刊目錄上,所以平時要多留意。這種期刊上的文章質量也很高。以我自己為例,我平時比較留意的這類雜誌有East and West, 符號與傳媒,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等等。如果你有獨特的見解,很有機會在這樣的雜誌上發表文章,寫作論文的過程對你的幫助很大。

第三類是外刊,現在國內高校基本上都可以用jstor,因此獲取外刊論文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做的課題偏古典文學,所以並沒有太關注比較文學類的雜誌,而是更關注外刊里在古典文學上聲譽不錯的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T"oung Pao等等。國外的論文平均質量要高很多,篇幅一般也會比較長,遇到自己喜歡的一定要精讀。

再次,略微談下研究方法

讀書讀得再多,我們最多只能算是個文學愛好者而不能算優秀的中文系學生。題主也談到了身邊老師對中文系的負面評價,由於文學的自由性與主觀性,確實很多時候會有許多毫無價值的自說自話,身為中文系的學生,我也必須承認這一點。但是,那種自說自話或者為賦新詞強說愁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都有有的放矢。因為歷史系的背景,在研究的嚴謹性上,也許你會有一些優勢。

既然題主是歷史系的,就拿錢穆和顧頡剛來談談研究方法。

顧頡剛飽讀詩書,被胡適稱為在史學裡稱王,旁徵博引,其《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洋洋洒洒,但是論證方法有時很粗暴,遇到不合己意的文獻要麼就打為偽書,要麼就像對待荀子那樣,說子思五行是荀子的筆誤。

相反,自學成才的錢穆研究環境大不如顧頡剛,但是其僅僅從《漢書》中輯錄的《劉向歆父子年譜》,向傳統觀念提出二十八處不可通,不僅回應了顧頡剛的大刀闊斧的旁徵博引,也基本解決了今古文關於《左傳》的爭端。到現在,顧頡剛及學派已經成為歷史名詞,其弟子中有優秀的,但都算不上傑出,到今天顧門也基本偃旗息鼓了。而余英時,陳弱水等錢穆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現在卻在全球中國史研究舉足輕重。

如果有時間,多讀一讀錢穆一派的著作,學習錢門綿密細緻的論證方式,可以更好地結合你歷史系的學科背景,以後在中文系能夠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

最後,語言要加強,漢語和英語都一定要好好學,最好能再學幾門語言,remember, the boundary of your language is the boundary of your knowledge.

貼上一段 Thomas Stearns Eliot 的 Burnt Norton,與題主共勉:

Time present and time past
Are both perhaps present in time future,
And time future contained in time past.
If all time is eternally present
All time is unredeemable.
What might have been is an abstraction
Remaining a perpetual possibility
Only in a world of speculation.
What might have been and what has been
Point to one end, which is always present.
Footfalls echo in the memory
Down the passage which we did not take
Towards the door we never opened
Into the rose-garden. My words echo
Thus, in your mind.
But to what purpose
Disturbing the dust on a bowl of rose-leaves
I do not know.
Other echoes
Inhabit the garden. Shall we follow?

就這樣吧,一邊敲字一邊感到無比的失落,緬懷被我無所事事浪費的本科四年時光。


謝邀。
基本就是不要以為看了電視劇就等於看過原著。看了譯本就覺得那就是原文。
四年能做到這樣就可以了。


非常喜歡題主的這個提問,很高興題主意識到讀研是件依靠興趣的事情,而考研也不僅僅把學校的推薦教材背完。
題主的這個提問應該也會讓很多中文系學生慚愧,因為大多數人直至畢業都沒有成為合格的中文系學生。


以下內容按題主所需,基本不涉及怎麼考研(廢話因為我沒考過),只涉及平時閱讀。


題主才是個大一的孩子,你們上來就推薦理論……不太好吧。當然理論也是要的。
說句實話,除去考研必考的內容,我覺得重在積累。
有機會去聽聽自己學校中文系的課,聽聽他們的老師推薦哪些書。
如果自己學校的中文系不夠好,那就……知乎上很多中文系的人,等他們回答吧
(說的好像我不是一樣的……)= =

說個笑話,我們老師面試古代文學的研究生,有一學生說他熟讀《周易》和《尚書》以及類似的書目,我男神驚呆了,問了兩句這人就露餡了……
所以說,不要作,不要作,不要作,你可以說你讀過,但是沒有那個能力千萬別說熟讀。
這事兒我就是舉個例子。
大多數本科生由於缺少理論和閱讀量的支撐,認識東西是很淺薄的,論文看了但是看不懂也是正常的。

凡事要慢慢積累,從簡單的來,不要一上來就上難度,認知水平達不到的。
比如說,我大一的時候上大學寫作,要求讀《綠毛水怪》、《動物兇猛》、《現實一種》(都比較短,因為是學生要講的),推薦的有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還推薦過《青年電影手冊》……嗯,我印象還是挺深刻的,有一期講新浪潮,有一期專門講女性導演。
上現代文學作品選的時候讀了很多張愛玲、丁玲的作品(這跟老師的研究方向有關)。
那年剛好莫言得獎,所以陸陸續續看了一些他的作品,第一部是《蛙》,說實話我挺喜歡的。
之後學古代文學,《左傳》、《史記》的一些篇目也是看了一些的,當然我都看的是老師推薦的有註解的書。

大二的時候文學理論的老師推薦過《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白鯨》、《紅字》、夏多布里昂《阿達拉》,推薦過三島由紀夫、王爾德……這位老師比較喜歡日本文學,所以我的室友總是很激動……老師還推薦過《古代藝術與儀式》(我沒看是因為Kindle看PDF會死人)、《 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等等。
所以你看……其實閱讀範圍是非常廣的。
戲劇理論的老師推薦過莎士比亞的所有……這個不多說,畢竟我是戲文的。但是,戲劇作品同樣也是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篇章。《慾望號街車》、《推銷員之死》不僅僅在戲劇史上有重要地位,在文學史上同樣也是有重要地位的。
上中國當代文學史讀了很多中國的作品,比如十七年文學、文革文學、傷痕文學等等。嗯,放到今天不一定好,但是歷史意義重大,對我的影響也很大。
上西方古代文學的時候讀了《荷馬史詩》、《神譜》等等,這基本屬於必讀了。
看的時候靜下心。我就是反例,現在很多東西你讓我說我沒法立馬說出來,需要翻一下才能想起來,或者遇到相關話題可以想起來……主要是我閱讀速度太快了。
看到西方文學的人名不要退縮……有餘力去看看英文原文的名字,國內的翻譯有時候奇奇怪怪的,時間跨度在二十年以上的翻譯作品基本人名翻譯都不是很一樣了。

大三下回來……基本讀的西方文學。黑塞、托馬斯·曼、茨威格、卡夫卡……生態文學的一些作品。東野圭吾的也讀了一些。

說句實話,如果考研,教材當然重要,但是,閱讀量廣可以讓你舉出來教材之外的例子。我們老師就跟我們吐槽,筆試面試問到某個問題,大家的回答都是教材上的,這是件很沒意思的事情。這不是說教材不好,只是說,教材聊的太少。當然也不是讓你瞎扯……
說到《紅樓夢》,你聊聊《布登勃洛克一家》,是不是就會好很多呢?這當然也是比較文學的範疇了(此處僅為舉例)。
就文學方面,純粹的背書和見多識廣真的明白,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也許你離真的明白還有一段距離,但有了閱讀有了思考,會比別人好很多。
當然,讀作品是輕鬆愉悅的,分析作品,就不是那麼開心了。讀過的作品,別去豆瓣看評論……去知網看論文。
不要追求看書的數量,要追求質量。寧認真讀一本書,不要囫圇吞棗讀十本數,不過一學期一本這事兒還是算了。在我來看,長一點的書兩星期一本是比較好的節奏,包括你自己寫寫感想,讀一些相關論文。我自己閱讀速度不一定,但是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快很多,還是建議慢一點看。後來為了刻意降低閱讀速度,強迫自己做讀書筆記了。有的時候就只是一些摘抄,一些自己的感想,甚至是疑問,不懂的地方。學會問問題,學會質疑,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理論和作品要結合一起看,可以讀到某個流派的作品的時候去讀理論,然後再讀這個系列的其他作品。

另,歷史好好學。
對文學的批評,離不開歷史背景。比如我看《慾望號街車》的時候,我根本就不明白這到底意味著什麼,也是後來查了背景才知道深層含義。
從歷史的角度看待文學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過不要鑽牛角尖,要知道,文學作品可以具備想像力、虛擬性,它反映歷史,但不一定是最真實的歷史。

身在中文系,與其他人相比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挑選書目、閱讀書目方面有老師的引導,不會走太多彎路,同時在學術論文的寫作方面也能得到些許訓練(儘管絕大多數人依舊不合格)。

最後希望你如願以償。

更新:
看到其他答主的回答,覺得有些都很好。可以參考一下,畢竟我沒有準備考研。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這種課程的確也是中文系的必修課程,老師講過之後還是覺得難度很大,再加上自己不是很感興趣,所以並沒有非常努力,慚愧。至於怎麼達到較好的自學效果,抱歉我不是很了解。


最重要的功底是不要亂給人開書單。

這個問題下不少答主有一種對於「知識體系建構」的痴迷。問題1)「知識體系」又不是靠幾本幾十本大書堆得起來的,得學習,討論,爭辯,寫作業寫小論文,批改,再討論;2)完整的「文學」「知識體系」根本不存在。譬如說學中國現代文學,你看王德威跟看錢理群得到的結果就是南轅北轍的;又比如說我感興趣的cyberculture領域,interdisciplinary的東西一堆堆,你的知識體系是要從神經科學走還是從碼農知識學起?3)回答里的書......現在還推薦韋勒克和沃倫的「經典」不知道是什麼心態,還有《詩學》拿來入門的(薄不代表好讀好么),真是......

我mean。


中文系主要分語言和文學兩大部分。

文學部分:文學史需要看,但是絕對不能只看文學史,大量地讀原典非常重要,至少要保證中國各時代各流派的代表作品和外國文學基本閱讀書目都讀過;了解基本的文學理論範式和流派,精讀一到兩個感興趣的文學理論;經典的古代文學作品要能達到熟讀甚至背誦的水平。

語言部分:熟悉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語言學的基本知識;在漢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小學領域達到入門水平;適量閱讀語言學方面的原典。

另外,對中文學科研究會用到的相關知識如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要有基本的了解,熟悉中國思想史並閱讀過相關的經典,最後,最好還能有一定的歷史、哲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論儲備。


親歷考研黨飄過。
無論跨考與否,文學史一定要打通,遇到考題你會發現,有細如牛毛的分析,也有統概時代的發現史。所以,看書一定要理清頭緒,這個歷史是相同的。不過歷史事件是客觀發生的,而文學史是帶有主觀性的,因此,除了看考研院校規定書目外,請廣泛翻閱其他書籍,不一定全看,重點針對重點作家,有利於形成自己的觀點。
恰好我當時也是比較文學方向,只是考試是不分方向的試卷,但是如果題主對外國文學感興趣,有幾個小建議。1.南開大學版本的外國文學史比較全,不管你的目標院校是什麼教材,可以結合著看。2.知名作家的作品一定要熟悉,看過最好,鑒於題主大一,有時間可以多了解他們的寫作風格,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性格一定要熟悉。3.外國文學有很多流派,請分清楚,這個也要多看看專著,記得,挑,重,點,很多書非常厚,我們看書的目的是解疑,剛開始不要硬塞。
至於比較文學的教程,看你的目標院校有沒有考試要求,有的話,建議看他們要求的書,這個和文學理論一樣,不同版本還是有差異的,整個書的條理都是不同的,要自己整理筆記,理出頭緒,便於理解記憶。
可以去看視頻課,南大莫礪鋒的杜甫講的很不錯,很多老師的視頻課都有發布,你可以沒事兒看看,尤其是語言學,因為你沒有接觸,可以聽聽了,北大的語言學課程網上也是有的,學生的好處就是視頻課資源廣泛,可以先了解了解。
考研的題目相對還是有一定重複率的,一旦確定院校,一定要熟悉往年題目和模式,而且,各老師的研究重點也要明確,多看他們的論文,了解他們的觀點,很,重,要。
~~~~~~~~~~~~~
忍不住答題,主要是針對考試的,無論跨考與否,中文都是個坑,需要長期的積累來填補,因為文學史真的很長,書真的很多,大師的觀點至少要都了解。接著,題主才大一,可以先摸索,看看是否真的適合這個專業,不要著急下結論,隨心而動~~


如果不是特別熱愛並打算以學術為生,建議不考研或跨轉法律、經管等其他方向。否則,總有一天你要為你的理想主義買單。
如果打算念這個方向並走學術路線,建議學好英語,並同時選擇學好法語或德語或西班牙語之類的第二外語,日語不推薦,國內比較方向多重點在歐美,亞非文學關注略少。
認認真真地啃一下康德三大批判,對著鄧曉芒的指要、句讀,英文好就直接啃保羅蓋耶、阿利森的英文研究著作,做到基本了解,之後想了解文學理論就直接翻作者原著,可以挑國外一些高校例如耶魯的文學理論導論公開課。國內的文學理論書(哪怕是翻譯)都可以不看,因為寫的很多東西基本上中國人看不懂、外國人也看不懂。在搞定了康德後,不如直接看理論原著。
文學史之類的挑著看看就行了,中國文學史、現代文學三十年、新編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各大高校中文系也是有所側重,挑重點看就行,外國文學方面,類似但丁莎士比亞雨果歌德雪萊拜倫司湯達福樓拜屠格涅夫老陀老托卡夫卡喬伊斯福克納等重點作家挑著看一些作品就行了,論文方面知名的就那麼點,多餘的多是陳詞濫調,不用看。
博士一定要出國念,可以的話碩士也出國念。反正國內的碩士國外也不認。在中文系如此飽和的情況下,國內的985土博哪個大學會要?
如果熱愛文學,真不建議把中文系當做事業。作品在閱讀過程中能給予你審美享受就夠了,總是強迫你讀完後做闡釋,是個人都煩。


馬上大四了,希望能幫到你。我認為看什麼書不難決定,難改變的是你學歷史的思想。 文學中,的確缺少不了客觀事實的影響,但文學卻是所有學科里最主觀的一個。
我理解的歷史,是老師同學們都要共同探索事實,也就是事實只有一個。而文學院,最欣賞的聲音叫不同的聲音。一個問題,無數角度,你不僅自己有角度,也要提出贊同或不贊同他人的原因及理由。當然,到這裡就可以點到為止了,文學是平等的,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點思想準備是第一步。
你要考研,那文學理論是一定要讀的,但是沒有閱讀文本就談不上理論,但我覺得題主的時間抓緊還是沒問題,可惜你沒有空間去與他人討論,這樣很禁錮自己的發展空間。所以我的建議是先閱讀文本,你喜歡的和你必須讀的。
我有一個學姐,教育學專業,一心要考文學的研,從大二開始,找我們學院的課表,節節蹭課,給自己的任課老師是這樣說的:老師,我要考文學的研,我保證你的課我不掛,我能不來上課了嗎? 這種勇氣不是誰都有的。
我的古典文論老師曾經是理科生,現在是教授,他考研就用了三本書,不是神童,是太窮了,根本沒有書。所以,書從來不是決定性因素。
別管別人怎麼看你,這世上太多文學家都是被人笑話著的,因為文學是浪漫的。抓緊讀書吧,加油!


再次補充理論性作品。

本科中文系,目前研究生在讀。
跨考中文專業研究生看似很簡單,其實若沒有較好的專業知識積累跟過硬的筆頭,那也會很玄乎。所以請積累好中文專業知識跟多多練筆!

說說考研事宜
中文專業考研基本大綜合,包括語言跟文學(南師大、蘇大是文學大綜合(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今年不知道有沒有更改。華中師大是文學大綜合外加一門現代漢語,其他學校多是語言(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模式大綜合)由於本人語言方面學得較差,還請題主自行參考其他答案。
文學方面就是要有史的脈絡然後多讀作品,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必須細讀,反覆讀,讀書時記得做筆記(理清小說中人物身份及關係,可簡述故事情節,作品風格及自己的一些感悟)這些都你能為你後期考研做足準備;再者就是作品搭配理論性著作,深入理解。接下來重點講現當代文學部分。魯、巴、茅、郭、老、曹,雖然已是老生常談,但依舊是重點,特別是魯迅,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領軍性質的人物,考試內容基本都會涉及他。他的《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篇》(已按照重要程度排列)都得讀,雜文有時間也可讀讀;巴金「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寒夜》;茅盾《子夜》、「蝕三部曲、「農村三部曲」;郭沫若的詩跟後期戲劇;老舍《月牙兒》《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曹禺《雷雨》《原野》《北京人》《日出》等;此外郁達夫、周作人、張愛玲、丁玲、蕭紅、沈從文、施蟄存、穆時英、戴望舒、徐志摩作品及各種社團與派別的性質與組成人員;分辨十七年文學、傷痕文學、尋根文學、反思文學等代表作家作品及熟讀,汪曾祺、張瑋、陳忠實、王安憶、劉震雲、池莉、王小波、余華、莫言等這些作家的作品請熟讀,了解港台文學及朦朧詩派等。
理論方面:文學理論推薦以童慶炳先生的《文學理論教程》為基礎,其他理論著作推薦王安憶《心靈世界:王安憶小說講稿》(類似於讀後感,比較基礎,讀這部書的前提是熟悉書中的作品)、陳曉明等編《著名作家在北大的演講》(這個比較通俗易懂)、宗白華《美學散步》、李澤厚《美的歷程》、朱光潛《談美》、陳思和講談《百年文學十二談》、陳子善《作別張愛玲》、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關鍵詞十講》、王德威《現代小說十講》、李歐梵《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李潔非《典型文壇、典型方案》、劉再復《思想者十八講》、李歐梵《中國現代作家浪漫一派》、木心《文學回憶錄》(木心先生講課博古通今,所以不易讀,)這些作品基本已按照難易程度排列。

文史哲不分家,平時若感興趣,也可適當涉及哲學,哲學會提高人的思辨能力。
然後就是平時多練筆,詩歌、散文、隨筆、電影評論等多寫。若嫌麻煩,可用日記代替。日常生活的一句話未嘗不是以後寫作的題材跟內容。
最後就是多思考,讓接觸的東西、積累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文學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合理即可存在。


歷史系的同學,你好!
作為一名即將大四的中文系學姐,我可以跟你談談我的感悟跟建議。我是大二下才轉去中文系進行學習的,之前我是英語專業的,一直對書籍抱有某種情結,想要獨立完成書籍製作,從裝幀到內容(國內圖書出版實在不敢恭維,昨天給男朋友買《三體》,竟然找不到拿得出手的版本)。
前段時間打算考研,也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方向,因此也對此有所涉獵。
首先,建議你找到你們學校中文系同學使用的教材。(畢竟你還沒確定考研院校)

------------------------------------------------------------------------

中文系也就是漢語言文學。分為兩塊,語言和文學。

一、我想先來跟你聊聊文學。文學分類是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具體不展開。

我想提到的是,用溯源法提升閱讀水平。即在時間不多的情況下,先閱讀外國經典文學作品。(也考慮到你考研專業)

照常理來說,在沒有人引導的情況下,我們的閱讀體驗是從現當代文學開始的,為什麼呢?因為現當代文學算是准入門檻最低的了,時代背景最容易被我們理解,常常作為我們茶餘飯後的消遣讀物。現代文學,徐志摩、郁達夫等等優秀作家都有留洋背景,他們個人也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國文學的影響。再來看看當代作家,王小波,余華,蘇童,莫言等等…(網路小說或者言情之類的不在討論範圍內),我們不難發現,他們也是在學習國外作家的基礎上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翻翻他們的雜文集,就知道他們的學習對象是卡夫卡、馬爾克斯、卡爾維諾等等優秀的外國作家。

在文學這一塊,私以為「媚外崇洋」的態度是有利於中文系同學進行學習的。(因為新中國建國後文學經歷了很特殊的階段,這一點你可以翻翻當代文學史,裡面用詞晦澀和小心翼翼能讓你感覺到當時政治對文學的把控使文學無法得到發展。)只要你進行一定量的閱讀,會發現一個現象,即經典作品被人提起的頻率非常高。經典文學作品經得起時間的磨礪,它們是那個時代文學的集大成者, 也是創新先行者。它們常常突破當時環境所有的文學枷鎖,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給文學注入新生命。

關於外國文學經典作品,你可以先入手《外國文學》(歐美卷)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按時間順序理清了經典作家作品,書後還有閱讀目錄,推薦按照表格閱讀。多閱讀作品,也要多思考,動筆,慢慢地,會讓自己水平提升一個過程的。(我翻了翻兩年前的讀書筆記,和現在的,完全拉開了一個層次。)進行外國經典作品閱讀,是很有必要的。當你閱讀書目超過50+,思想層次跟文學視野都會大大提高。

當然,這麼說也不是當代文學作品不好,我個人會把當代文學作品當成是輕鬆讀物,閱讀過後大概進行對比,對於特別優秀的會進行再次深入閱讀。(表噴)

二、我們再來聊聊語言。

語言分為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主要)

這兩門課建議你去蹭課,好好聽一聽,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這對於你閱讀古典書籍、寫作都會大有益處。剛才上面我提到了溯源法,其實,我在這想多嘴一句,古代文學中《詩經》開了現實主義先河,《離騷》則是第一部浪漫主義作品。從此之後的古代文學作品,常常有模仿這兩部作品的痕迹,也有很多用典與此相關。學習古代漢語對理解學習這兩部作品是有必要的。

我雖然兩次提到溯源法,但不意味著讓你偷懶。作為中文系學生,還是要廣泛涉獵,不僅是文學作品,比如藝術作品欣賞,新聞分析…總之抓住一切可以訓練自己邏輯思維和審美水平的機會進行學習。中文系該背誦還是要背誦的,不要偷懶,如果研究生面試讓你背背自己平時愛的詩詞,你總不能背很大眾的,或者是小學學過之類的吧…要拿出你的素養來,跟別人區分開。多背背,潛移默化,很多詩句從嘴裡突然蹦出來的感覺會讓你很有成就感的。

三、期刊

學校一般都有期刊室,建議你花一天時間去期刊室隨手翻翻與文學相關的期刊,先培養感覺,把注意力多放到《外國文學》之類的期刊上,關注國外文學動態。多去幾次期刊室,多翻翻,你一定會慢慢找到感覺。你才大一,不要著急。

同時,建議多去學校圖書館外國文學區域,找感覺!

四、考研

同學,你想要考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方向的研究生的話,

英語一定要打好基礎!
英語一定要打好基礎!
英語一定要打好基礎!
重要的事說三遍!

在進行廣泛閱讀外國作品的同時,你有沒有發現你看的其實都是翻譯過來的。有人說得好,「翻譯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人為搬運加工難免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作品。而在外國文學漢化和英文化的同時,英文化會處理得相對好一些。你可以開始培養自己閱讀英文名著的習慣。在這裡推薦扇貝英文閱讀APP。單詞積累很重要。

此外,如果能找到自己精神上的文學leader就更好啦!我的leader是梁文道。

PS: 我以轉專業的中文系同學身份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三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在讀。學校的課程分三部分,文學類、語言類、公共課

文學類包括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編的版本,很厚的四?本,線索比較亂,幸好老師都說很有見識的人,學起來不會糊塗)、中國現當代文學(現代、當代,發下來的有作品選,但是我還沒有看過==現代是溫儒敏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這本教材很經典,建議多看看,當代是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政治性略強,線索亂。)、文學理論(主修西方文論,教材是童慶炳的《文學理論教程》,其次有中國古代文論)、外國文學(很少只有兩本,教材是鄭克魯的《外國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教材有文學史和作品選。文學理論要啃!文學理論要啃!文學理論要啃!上課覺得理解起來很吃力,也沒用認真聽過,現在很是後悔,實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閱讀、分析作品的時候非常極其特別有用,寫論文熟悉的話更是信手拈來。偏重外國文學的話一定要仔細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脈絡目前還不是特別清晰,似乎評論家們也不知道該如何總結,中國古代文論也是這樣,比較零散,沒有西方那麼成系統。

語言類包括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是我最不擅長的類型,理論性很強,個人也覺得很有難度,現在這些課程已經學完了,但是我還是對語言學知之甚少。

公共課除了英語、政治外,還有邏輯、禮儀等等。

專業課也是有選修課的,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來,我選的大多是文學類。

鏈接是某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時間設置,題主可以參考一下。
歡迎訪問隴東學院文學院!

因為比較喜歡外國文學,我就多說一點吧。

鄭克魯的書有點像資料集合起來的,雖然專業性不錯但是讀起來不是那麼有趣味。推薦徐葆耕的《西方文學之旅》或《西方文學十五講》,內容差不多,我讀的是前者。不僅可以當作文學史來讀,也可以當作散文,看得出作者是用了真感情在寫,有些地方很動人,忍不住摘抄下來閑時讀一讀,你可以感受一下:

「情慾毀滅英雄,情慾毀滅理智,明知毀滅卻仍執意追求,猶飛蛾撲火,這就是希臘人悲劇性的性格和悲劇性的命運。」

「權力不等於智慧,權力不是智慧的源泉;如果你以為智慧是隨權力而增長的,結果卻是恰恰相反,愚蠢是隨著權力而增長的。權力可以使你失去智慧的同時失去愛。權力越高,失去的愛越多——如果你把權力等同於智慧的話。」

至於要讀什麼名著,題主可以打開鄭克魯的《外國文學史》看題目,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和19世紀的文學、俄蘇文學是比較重要的部分,多挑些這時期的文學讀一讀,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雨果的代表作、《紅與黑》、《簡愛》、《呼嘯山莊》、《安娜卡列尼娜》、《罪與罰》等等。古希臘羅馬神話也要有所了解,很多之後的文學作品都取材於此。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作品流派眾多,有的也很難理解,可以挑好懂的讀一讀,比如加繆的《局外人》、卡夫卡的《變形記》、凱魯雅克的《在路上》等等,像是喬伊斯的《芬尼根守靈夜》這樣的作品,不要輕易去嘗試……當然啦,依自己的興趣來也不錯,像我就偏愛毛姆的作品,即使課本和老師都沒有提到他。閱讀這種東西是逐漸的積累的過程,尤其是你還大一的時候,多去去圖書館,一周看20萬字,四年下來相信你的收穫肯定不會少。對這些書有深究的慾望的話找一些研究它們的論文讀,知網就很方便(於是我知道了很多抄襲的呵呵)。

其實最好的方法還是去聽老師講課,會知道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作家和當時的時代,也是讓人性味盎然、悲慨萬端的。比如薩特和波伏瓦的關係、伍爾芙的人生經歷、莫里哀的盡職盡責、雨果的情史……咳咳,我也有一顆八卦的心啊。


西方文學是一類特別有系統性的文學,從古希臘神話開始,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啟蒙文學、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再到20世紀的現實主義、現代主義、俄蘇文學,就像一個人從嬰兒到兒童、少年、青年的成長過程,井井有條秩序井然。因此,把他們聯繫起來形成一種總體的概括性的認識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真要說起來,百無一用是書生,就連我的一位老師也經常說文學就是騙人的。我認為他說得沒錯,文學不是真實的,是鏡中花水中月,但是它並非無用。文學理論中經常提到一個概念,就是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簡單來說,就是你一開始並沒有想著朝這個方向努力去實現一個目標,但是到最後,目標反而實現了,順帶的。人生的意義、世界的存在、人的發展和命運,這種問題是文學經常在探索的,而它們也沒有固定的答案,人們看到了技術的革新帶來的飛速變化,也不應該忽略是文學和這些虛無的東西為技術鋪平了道路,為科技做了規範底線和思考。


我本科就是讀中文的,在國內讀的研究生也是比較文學。其實我覺得你歷史系老師說得沒錯,中文系搞不好確實就是虛無縹緲無病呻吟,換成術語說就是,不專業。因為文學作品,是個懂中文的人就能讀,讀完誰都能談出點感受。這就使得大家對中文系存在誤解——沒有技術含量,誰都能學。所以,題主在大學這幾年的時間裡,最需要做的事是要把自己的研究變得專業起來,即用科學的方法去細讀文本,找出文本中的特殊現象,然後採用邏輯推理式的方法去分析你從文本中觀察到的現象,一步一步推倒到結論,而絕非感悟類地說你覺得這篇文章或者這部小說表現了什麼;結合文學史去讀作品,並要理解無論中國文學還是外國文學,注意文學作品間的聯繫以及文學史的流變;並學好一外甚至二外。任何一項都需要你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be well.

推薦Understanding Fiction和Understanding Poetry這兩本書,專業文學研究類入門教材,讓你的close reading有法可依。

不過如果題主只是要考研然後找個好工作的話,大學前三年該玩玩該吃吃該談戀愛就好好談個戀愛去吧,大四上學期好好把指定書目背一遍就行了。大好青春過了就不再啊!


雖說被邀請了兩次,
可惜我自己本科讀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

非要強行答題就是文學史滾瓜爛熟,文學理論拎得清,再加點名篇背誦技能吧。

這就是我考研一年主要做的幾件事情。


前一陣子跟朋友一起導演了一部電影,最近翻譯中文版字幕,我們一人一部分

其中有這麼一句話

她的翻譯:

熱情?那根本不過我的腦子。
她媽看了一眼說:
熱情,那根本不是我的稟賦。

她媽媽北大中文系…

初中的時候,我最愛的班主任教語文的~
有一次午休,教我們詩的意境
枯藤老樹昏鴉 - 青藤綠樹紅花
小橋流水人家 -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 幽徑清風駿馬
夕陽西下 - 朝陽初露
斷腸人在天涯 - ____人在天涯 讓我們填詞

最後她填上了逍遙人在天涯

一班初二的小屁孩兒都驚呆惹
(☆_☆)


謝 @狷壹 邀。實在不敢回答這個問題,一是,我覺得眼下能稱得上真有「中文系四年本科應有的功底」的人,就算頂尖院校的老師裡面也沒幾個。二是,我自己功底太不夠看。所以,萬難提出什麼有用的建議。

既然題主問的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就不提離得太遙遠的古典文獻學、結構/生成語言學和計算語言學了。很多中文系這三個專業也開不起來。

講考研需要的知識,去看看北大、北師大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書單,就有數。我需要提醒的是,文學的考試,不等於可以不背書、隨便發揮。先生跟你講有才學可以隨便發揮,是指你把基本知識點答了之後可以發揮,基本知識點,卻還是要靠背,學習方法和高中政治沒有本質區別。至於「理解」,你放心,老師都未必真理解。尤其是比較文學這樣的專業,本來就不該屬於中文系,沒有起碼四五門語言的功底,去談什麼比較文學理論,那可不就是豬八戒吃人蔘果。背背韋勒克,學學特里·伊格爾頓,翻翻福柯、德里達、羅蘭·巴特(看不懂沒關係,你老師也未必懂),看看劉象愚、樂黛雲,人云亦云一下,能考到哪是哪。

人類的知識,譬如一棵樹。數學、哲學為其根,史學、科學為其干,文學、闡釋類學科為其枝葉。什麼叫「中文系的功底」?根深,干壯,葉茂,實繁,所謂大家,至少文史哲三科必是打通的,能夠衍及數學、科學,那就是趙元任這樣的奇才。最最最不濟,古典文獻學的功底如何?割裂開來只學文學,就如每日哺你以酸奶。這文學裡還學了個最新最淺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並且連西方比較文學教育最最基本的四五門語言教育都闕如,言必及福柯而福柯的原文都看不懂,就會耍些所謂文學理論的洋槍洋刀卻連洋教頭都沒幾個。這身體長成什麼樣,不言自明。當然,這是很多人聊以吃飯的傢伙,是不可以打碎的。只是,你還沒進去,吃這碗飯是否值得,是個問題。

子曰,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然而當先生們跟我說,文學虛無縹緲故作呻吟,不嚴謹,學術風氣不好的時候,我也不信的。

我在中文系聽過兩個笑話。都是系裡先生講的。

一個是:「古代文學的學生鄙視學現代文學的,現代文學的鄙視學當代文學的,當代文學的沒誰可以鄙視,只能鄙視他們的老師。」

另一個:「從前有個著名學者,國際會議上畢恭畢敬地向德里達呈上自己的論文,德里達笑臉接過,出門就扔垃圾桶了。」


答得過於sarcastic,評論就不全開放了,見諒見諒。


深夜手機刷知乎看到題主的問題,怒答。


我是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二學生。

中文系應該具備怎麼樣的功底,這個說簡單也簡單,但是做起來,真的很難!真的很難!真的很難!重要的東西說三遍。

中文系=多讀+多寫+多思考。聽著說著都簡單,做起來真是不容易啊!


就拿讀書來說,自我覺得還是個小書蟲的,文史哲啥都懂些,看的書也有那麼點了。但是越來越發現這遠遠不夠啊同學,你能體會到老師說到么么作家作品非常有地位非常有名但是你聽都沒聽說過的感覺嘛?你能體會到老師張口就是生僻文言文古詩詞他就給你來幾句嘛?你能體會到老師一會兒這典故一會兒這個作品問你們知道嗎?然後下面沉默著,老師嘆一口氣,說出來的都是「同學們,要多讀書啊!」。

閱讀,是很重要的。閱讀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的視野。讀什麼?一定要多讀經典,這個就太多了,只有你讀不完的。一個中文系的學生,要是不多讀書,那我覺得真的難以想像。

寫作。不論是小說還是詩歌,都要多寫,只有不斷地寫作才能提高自己駕馭文字的水平,才能把自己想說的表達出來。

思考。多思考,多體會。才有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不一定是好答案,但是我覺得這三項很重要。以上。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一年前提出的問題。現在題主應該大二了吧。希望我在敲下這些字的時候,題主沒有放棄心中的夢想。我本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現在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在讀。

首先,我要非常負責任地告訴你:無論你是否想要跨考,你都必須要把自己的專業學好。因為,你需要一張本科畢業證才能報考學校。況且,你學的歷史專業對中文的學習能夠起到非常大的幫助。不僅僅是歷史知識在文學史上的靈活運用,更重要的是你在本專業的學習方法也是可以借鑒到中文專業的學習上的。

其次,你需要明白一點,中文專業的學習與你所學的歷史專業都是需要慢慢熏陶的。中文專業的課程之多之複雜使得你要具備科班出身的素質是非常難的。光靠自己看書會缺少一種更廣闊的視野,而這種視野是需要從老師那裡耳濡目染習得的。所以,我建議,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自己沒課的時候去旁聽中文系的學生上課。鑒於你偏向考比較文學,可以重點聽一聽以下幾門課:外國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文學概論、西方文論、中國古代文論、比較文學。相應的教材各個學校不一,你只需要問一問中文系的同學就知道了。

再次,除了看以上的這些專業課教材外,你需要儘可能多地讀一讀文學作品。以外國文學為例,你可以按照外國文學史的教材上提到的這些書從頭至尾往後讀。有一些作品是可讀可不讀的,沒時間的話就捨棄,但是有一些卻是非讀不可的,不讀無以理解其文學源頭與後世發展的。總的說起來,西方文學有四大高峰:荷馬、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可以先讀這些作家,每一座高峰都能認真讀完並寫一篇小論文,就能對整個西方文學的精神有一個很好的總體上的把握。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每一時期選出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來讀。建議順序如下:《古希臘神話故事集》、《荷馬史詩》、《聖經故事》、《神曲》、《十日談》、《巨人傳》、《堂吉訶德》、莎翁四大悲劇、《浮士德》、《巴黎聖母院》、《簡愛》、《紅與黑》、《高老頭》、《安娜卡列妮娜》、《荒原》、《審判》、《城堡》、《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喧嘩與騷動》、《局外人》、《等待戈多》、《第二十二條軍規》、《百年孤獨》、《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以上的這些書,基本上是每個時期的代表作,雖然有些多,但是只要耐著性子看下去,時間還是充裕的。

基本上在學習文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輔以文學作品的鑒賞,中文專業的功底就是這樣煉成的。但是,如果要考研,還需要一點:強大的抗壓能力。準備考研的時間基本上半年足矣。但是要想在考試時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則需要耐得住性子,擋得住誘惑,打得起精神。每年跨考到比較文學的考生也非常多,給自己設定目標的同時也要給自己減壓,不要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時間倉促,難免有紕漏之處,望海涵。如果需要幫助的話可以私信我。最後,衷心祝願題主能夠實現跨考夢。


可以先看幾本書了解一下。樂黛雲《比較文學導論》,韋勒克《文學理論》,梵第根《比較文學》論。比較文學這一學科目前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有興趣的話可以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丹尼斯·勒翰的小說《夜色人生》(live by night)?
魔戒(中土神話系列)是否寄託了托爾金的復古情懷?
讀了那麼多年的文言文,只有一篇《項脊軒志》讓我感動。你們呢?
誰能整理一下HP中和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的有關的情節脈絡(包括羅琳的採訪)?
雨果的大作《九三年》中,正派人物都死了,怎樣看待這種結局?

TAG:文學 | 外國文學 | 古代文學 | 文學鑒賞 | 比較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