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毀掉自己來證明家母做得很爛,但是理智告訴我不值得,我該怎麼擺脫她的影響?
家母情緒化,不辨是非、處事懦弱、對親人刻薄、壞事推卸責任、好事居功,造成我很多性格缺陷。
可是我運氣不錯,十多歲遇到一個同學比較成熟、情緒穩定、理性客觀、有原則不死板、敢想敢做。和他同桌後,受他影響我的性格和對自己的要求都改變很大,就像看到了另一個世界。再後來兩任男友都對我很好,讓我的心態和生活態度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我心中是恨家母的,畢竟負面影響時不時總會在生活中冒出來,會傷害身邊對我好的人,會讓我不敢反抗欺負我的人。
而這個過程中每當我明顯表現出不同於以往的優點,或者取得什麼小小的成就,家母就開始自誇,說這些美好都是因為她。
這時我就會冒出極端的想法,想殺死自己證明家母是錯的,她的人生是失敗的。
現在我快結婚了,我想給我的未婚夫一個樂觀積極的自己,不想讓我的陰暗面影響到他的生活,也想自己活得更好,求助各路大神,小女子在此謝過。
謝邀。
如果你現在把自己搞的很慘可能她並不會認錯,反而更認為你是糟糕的,更認為自己是無辜的。
你現在最想要的應該是脫離母親對你的影響吧?
我們先試著找一下,你的母親到底影響了你什麼。
可以先理一下你想要自毀這個想法產生的過程:
1.童年期形成現有人格
2.與同學以及兩位男友相處,在他們的身上感受到一個良好的愛與包容到底是什麼感受,以此為基礎感受到了一個好的人格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3.體驗過了好的關係,自己的人格也因為優質親密關係得到改善,開始變得非常希望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4.在實際的親密關係體驗之中,原有的人格會使得你不斷的犯錯,傷害你的伴侶,這讓你覺得自己是糟糕的,對自己的攻擊性開始產生
5.自我攻擊使得你痛苦,你本能的渴望攻擊欲可以釋放
6.你希望母親認錯,這樣你的自我攻擊就能轉向母親釋放
7.當你對母親釋放攻擊的時候,你發覺姜還是老的辣,對母親的攻擊非但沒有成功,居然還遭受了更強烈的反擊
8.你的攻擊性不斷醞釀和壓抑,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釋放,導致你想要自毀
我倒過來給你推裡面的心理動機,希望你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1.為什麼自毀能讓你覺得攻擊到了母親?
答:你想利用母親的內疚感。
這種控制手段應該是和你媽學的吧?那種我對你這麼好,我這麼辛苦,你怎麼能考這種成績呢?我把你拉扯到這麼大,你居然這麼對我,你還是人嗎?
這就是你的母親帶給你的影響之一:對親密關係裡面的對方,有很強的控制欲。
你都快要結婚了,你還願意為你媽死,你母親真的很成功,在這一點上,你不如她,當你成年之後,你們會進入一種互相控制關係,目前來看你媽媽贏了。除了死之外,你沒有任何控制你母親的方法,而你母親只是不認錯就能逼死你。
一般糟糕的關係,我們使用下面一個模型進行控制:
由控制者發出指責,影響被控制者的責任,責任激發被控制者的內疚。
所以,你其實不想自殺,你想要的是對你母親的控制。
控制會很累,因為控制代表著你要把很多的注意力投注到被控制者身上,只有強者才能對弱者形成控制,所以你還要成為強者,在親密關係中成為強者有一個捷徑,就是讓對方成為弱者,如何讓她成為弱者呢?
讓他痛苦,不斷指責她。
如何破除這一點?
我舉一個例子:
丈夫回來晚了,妻子在家很孤獨,當丈夫回來的時候,妻子說:「你他媽的就是死了不回家,在外面養野女人。」
人其實很聰明,人們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糟糕情感,因為表達這些意味著自己是弱小的,意味著對方會為自己付出,我們需要為對方的付出回報,所以我們使用了一種間接的方式讓對方感知到我們。
我現在是痛苦的,所以我試圖讓你也痛苦,這樣你就能懂我了。
所以,每當你想要指責,想要控制的時候,好好感受一下自己,我真的就是想要讓他痛苦嗎?我到底是怎麼了?是因為孤獨還是不安還是悲傷?
我們都是被逼著控制別人的,因為有一股神秘的感情在控制著我們,只有感知到自己的情感是什麼,我們才不會依賴別人的反饋認識自己。
這段我曾經寫過,然後有一位讀者評論:
有些時候是不能承認自己這些感情的,因為對方是不理解的,對方會認為是矯情。
是啊,我們總是去塑造真相,做到應然,而不是感知真相,努力實然。
2.你對母親的攻擊欲哪裡來的?
答:因為內疚。
回到我給你羅列的心理動力過程,在第四點:在實際的親密關係體驗之中,原有的人格會使得你不斷的犯錯,傷害你的伴侶,這讓你覺得自己是糟糕的,對自己的攻擊性開始產生。
你傷害了自己的伴侶--你產生內疚--()--你產生很強烈的攻擊性
()裡面到底是什麼?
首先必須了解一個公式:
憤怒=你之前累積的壓力+你現在正在承受著的壓力+間接性刺激+觸發性想法
()裡面的,就是觸發性想法,那麼什麼叫做觸發性想法?
你在車子裡面被人踩了一腳,你想起了上次你無意踩到別人,別人罵了你一路,那種感覺又涌了上來,所以你也很憤怒的說了踩你的腳的人。
如果說()裡面要填一個詞語,我覺得最合適的應該是羞恥感。
我曾經有過一個來訪者,他被學校裡面的人欺負,我問他為什麼不還手,他說:「覺得丟臉。」
如果你有一個糟糕的母親,你一定非常理解,什麼叫做羞恥感,這種感受幾乎匯聚了這世上最複雜的體驗。
這就是你的母親給你的第二個影響:因為羞恥,而無法面對真實的自我。
有一次我姐姐請我幫她交罰單,她當時很急,但是我忘了,晚上她打電話過來問我交了沒有,我支支吾吾了半天,大致意思就是有點忙,姐姐當時很憤怒,說:「以後再也不叫你辦事了,你這個大忙人。」
然後我去洗澡了,這件事一直在我腦子裡面,我在想我確實很忙啊,很多事情要做,為什麼她請我幫忙還能理直氣壯的呢?
當我洗碗擦身子的時候,我突然從裡面出來了,我居然花了整整兩個小時狡辯!
我在給自己開脫,找著各種理由,我明明錯了,答應別人的事情沒做到,我應該道歉,而不是給自己的錯誤找理由。
我很羨慕我的侄子,他每次犯錯之後,都會聽到的是道理,而不是你就是笨,你一輩子不會好這種侮辱,所以,他總是能夠主動認錯,而我總是習慣性的狡辯。
但我以自己的實際證明,這點是可以改變的,我一直在不斷學習著怎麼認錯,雖然一直做的不夠好。
之所以羞恥感會和無法面對自己相連接,是因為我們曾經在犯錯之後遭遇過太大的侮辱,使得我們把很多小事都覺得與「尊嚴」有關。
要改變這一點,必須學會自我接納,學會接納一個真實的自己。
你看,即使你覺得自己如此糟糕,你還有過三個人這麼愛你,說明你是值得的,我相信他們眼中的你也不是只有優點,他們也知道你有缺點,但是他們依然願意和你在一起。
之所以我們不能自我接納,是因為兩點:
1.我們渴望佔有不屬於我們的東西
2.我早已認定了真實的自己就是一個垃圾
3.如果你認真的讀了上面兩部分,你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東西。
你內疚了--你產生自我攻擊--你攻擊母親--你想讓母親內疚
其實呢,相愛相殺了這麼多年,你一定特別渴望她的認可吧。
如果你把一個人的糟糕缺點歸結為家庭教育,你應該怪你媽媽的媽媽的媽媽的媽媽的媽媽.......
你會覺得這點在邏輯上是對的,但是你的情感上是不能認同的,這些都因為,你和你媽媽是有愛的。
你有兩個媽媽,一個是愛你的,一個是恨你的,你愛那個愛你的,你恨那個恨你的,所以你無論怎麼對你現實生活裡面的媽媽,你都將會是矛盾的。
無論是愛你的那個,還是恨你的那個,你都需要和她們說再見了。
分離是痛苦的,但都預留給我們成長的時間了,情感只有接受才能消解,一切壓抑、否認只是把問題推到以後。
或許,你需要和你的母親交流一下,交流是指: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對的,我想聽聽你的看法再確定我是否是對的。而不是我確定自己是對的,我要讓你認可我是對的。
但可能你還沒準備好,或者你的母親還沒準備好。這方法起碼也能幫助你們夫妻關係。
4.最後,童年創傷最大的傷害。
因為我們被否定、被指責,讓我們誤以為我們一直都會是孤獨的,我們不再渴望被外界聽到我們內心的聲音,這些讓我們自我封閉。
自我封閉是心理疾病的溫床,你們看提問者,她慢慢的變好,都得益於她願意被外界改變。
如果真的全世界都不願意聽你內心的聲音,起碼你自己要去聽。
最後的最後,很羞恥的請求題主授權讓我能把你的提問加上我的回答發公號,因為公號是要每日一更的,但是這篇回答我寫了四個小時,沒有時間再另寫一篇更新公號了。
拜託。
要糖吃。
母親越是想證明你的成就來自於她的功勞,越反映了她的心虛。她心裡也許潛在的知道自己並沒能給你多大的幫助,但她害怕認識和面對這一點,所以採取自欺欺人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一個真正愛孩子的母親無需向他人炫耀自己自己的付出,親子雙方深切的情感聯結,母親內在充滿著的對孩子深厚的愛的情感,讓她根本不需要外在的證明。知乎上曾經有一個很熱門的問題: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越說明他內心缺少什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深入去觀察,我們會發現不少父母並不愛孩子。要麼是因為他們有其他更值得追逐的東西,要麼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愛的能力,這往往跟父母自身在成長過程中愛的缺失有關。迫於社會壓力,兩個缺乏愛的能力的人走在了一起,這對於即將誕生的孩子來說將是惡夢的開端。我們很難想像成長於一個缺乏愛的家庭里的痛苦,那裡面有太多的孤獨、恐懼、憤怒與哀傷。
這些缺乏愛的能力的父母只會向孩子索取愛,或者把孩子作為愛的競爭對象。比如,有些母親會把自己大量的負面情緒講給孩子聽,全不顧孩子能否消化;有些父母讓孩子成為了自己憤怒情緒的出氣筒;有些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就灌輸要孝順父母的理念(以此來索取孩子的愛);有些父母以內疚來控制孩子。為了讓父母高興,為了防止父母的傷害,這些孩子過早懂事,迎合父母,努力為家長排憂解難,時刻為了父母的需要去自我犧牲。這種犧牲並非出於愛,更多的出於恐懼與內疚,直到他們自我意識覺醒的那一刻,潛在的恐懼也許會轉化為強烈的憤怒。
父母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愛的缺失,意識到自己在扶養孩子過程中的錯誤,這種認識也許會讓他們痛苦,但卻開啟了修復親子關係的可能。一段能夠談論負面感受的,以及這些負面感受能夠被尊重、理解的關係都是好關係,這種好關係是人生意義感的重要源泉。只可惜因為自身的空虛和無價值感,很多父母無法去直面現實,父母需要否認自己的錯誤,或者活在自己偉大母親(父親)的幻想里,以支撐他們可憐的自尊。
當關係中的負面感受無法表達,或者即使表達了,對方也根本聽不到,那麼,這樣的關係必然是脆弱的、虛假的,隨時會有結束的可能。也許表面上很和諧,但內心卻很疏遠,疏遠到只需要讓對方存在,但卻不想有情感交流(這是很多親子關係的狀況)。
在糟糕關係中的弱勢者經常處於崩潰的邊緣,內在存在著大量的怨恨。成長於此類家庭中的孩子最深的渴望就是離開家,甚至在內心深處,可能是希望父母早點離開這個世界,那樣的話,他們才徹底的脫離了控制,真正的解放了。那些幻想著自殺或者殺死父母的孩子,或者真的那樣做了的孩子,內心一直有這種同歸於盡的衝動。無論是殺人或者自殺,背後都存留著大量難以表達的怨恨。在幼時,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她們需要用幻想來支撐自己。比如,在《灰姑娘》的童話故事中,如果沒有了神仙教母的幻想,灰姑娘如何度過她那段孤獨無助的童年?
出於自我保存的本能,或者文化的約束,很多孩子不會採取極端的殺死自己或者父母的方式來表達怨恨,替代的方式是摧毀自己的生活。『你不是想用我的成功來炫耀你自己嗎?那我就讓自己不成功吧』,這是他們內心的聲音。正如題主那樣,他們幻想著通過自己的糟糕,或者真的讓自己過上了糟糕的生活來報復父母。所有那些讓自己過上糟糕生活的人,我們都可以去做這個猜想,裡面必然有大量無法被表達的怨恨。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報復性的成功來打敗父母,證明沒有了他們,自己照樣可以活得很好。當他們成功時,絕不願意跟父母去共享成果,最多只想盡到責任。相反,當孩子對父母充滿感恩時,他們可能想通過自己的成功來報答父母,這種建設性的成功會有更多利他主義的色彩。
有機會時跟父母做一次深入的情感溝通是一個可行的選擇,把自己多年來內心深處想對父母說卻沒機會說的話告訴父母。這是一種值得嘗試的冒險,讓彼此的疏遠的內心有了碰撞的可能。當然,前提是父母有足夠的自我反省及承受能力,如果沒有這個基礎,這種表達可能是有危險的。第二種選擇是向另一個人(心理諮詢師)去表達這些情感,並得到傾聽和理解,讓那些一直壓抑的情感得到徹底的呈現。這種內心的釋放有助於放下對父母的怨恨,站在更理性的視角看待自己的父母,關係中的和解也許能發生。當然,悲觀的情況是,很多孩子並不想跟父母和解,繼續以摧毀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怨恨,甚至寧願把那些怨恨帶進墳墓,就像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所選擇的那樣。
我的普通心理學老師是一個心理諮詢師,我一直記得他有次上課說的。
很多人一生都在等媽媽對自己說對不起,但是大部分人是等不到的。
絕大部分媽媽是不會承認自己是錯的。
陰暗面每個人都有,不要生硬地斬斷,嘗試著去接納吧。越是想斬斷,越是難斷。就像被絲線纏繞著一樣。說放寬心什麼的太虛了,但是你可以嘗試著包容和理解你的母親吧,分析她性格的原因。
也許她的媽媽跟你的媽媽一樣呢?也許她沒有你這麼好的受教育條件呢?當然這是我的猜測,具體情況你自己分析吧。
影響是擺脫不掉的,能做的只有儘力讓自己的世界更大,這樣她對的你影響會變得無足輕重。
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缺陷,已經做的很好了,以後也會越來越好。
?????
你無法擺脫。
小的時候姥姥告訴我,人終究逃不過生老病死。
這其中的生,害了我姑姑的一生。
姑姑小時候那個年代男尊女卑,比起家裡獨苗我爸,什麼好的都輪不到她。她從來沒有過選擇。
當年姑姑和一個當地很有錢的先生情投意合,非君不嫁。姑姑跪著求我姥姥讓她嫁了,可是姥姥以 「你嫁了人你弟弟怎麼辦,你弟弟不娶媳婦你不能嫁人」為名拒絕了,並且以死相逼。姑姑屈服了,先生離開了,姑姑一度尋死覓活。
姑姑後來說起這件事,笑得凄涼。她和弟弟整整差了十年,弟弟娶妻她早已老矣,何談嫁人。她說她當時死的心都有了,她覺得我姥姥心真狠,耽誤了她一生。
再後來我爸要上學,家裡窮得叮噹響。姥姥要求姑姑多打幾份工,多給家裡寄點錢。姑姑一個人在外,什麼都做過,一分錢恨不得掰兩半花,也練就了十八般武藝。一個姑娘家,硬生生活成了一個硬漢。
再後來,我爸愛上了我媽。我姥姥逼著姑姑嫁給鄉里一個死了媳婦的老漢,姥姥當時說 「他有錢又願意對你好,等他死了錢都是你的,這門親事不虧」 。好在最後這門親事在我爸的強力阻擋下泡湯了。
小的時候姑姑最疼我,經常帶我出去玩。長大了我問姑姑有沒有恨過我姥姥,姑姑告訴我 「恨過。怎麼可能沒恨過呢?我是她的女兒啊,她怎麼能這樣對我。可是這麼多年了,恨或者不恨還有那麼大意義嗎?我沒辦法決定自己的出身啊」
姥姥下葬的那一天,姑姑在墳前哭了整整一天,不吃不喝。我去勸姑姑的時候,姑姑跪坐著對著墳頭說
「我這輩子沒能逃過出身,我媽這輩子也沒能逃過死亡。我們母女扯平了。我不恨她了,這回真的不恨了。」
像是對著我說也像是對著她自己說。
不管你怎麼做,你都沒辦法擺脫你的母親。我只能說如果你真的這麼恨她,那你可以更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你可以選擇遠離她。
--------------------
有人問我姥姥是怎麼回事。我就給個解釋,我這一輩之前都是叫的姥姥,我外甥開始就叫奶奶了。我知道媽媽的母親叫奶奶我真不傻( ?????? ^ ??????? )……我確實叫姥姥,也不願意過多說什麼了。如果有人覺得是編的那便當個故事聽吧。
你其實應當問問你自己:
你能永遠樂觀積極嗎?
你能永遠沒有陰暗面嗎?
我記得當年有一對九十多歲高齡,結婚六十多年的老夫妻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不管多麼恩愛的夫妻,在你的一生中你都無數次想過要殺死對方。
所以無論在多麼幸福的婚姻中,陰暗面一直都是存在的,你必須學會接受這個現實,不要假裝自己很高尚,很完美,否則這種高尚和完美一旦破滅就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我相信你很愛你的男朋友,正因為愛他,你才要求自己成為神,只是很可惜,你是人類,不是神,而且只要你是人,你就會有陰暗面,就不可能永遠都會積極樂觀,而且無論你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就算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你也不可能永遠都積極樂觀,呵呵……釋迦牟尼的心中尚且存在著魔王波旬,更何況是普通人。
你其實能夠很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你意識到自己不是神,不可能永遠都是風平浪靜,於是就會立即產生挫敗感,痛恨自己,恨自己不是神祇,然後恨那個把你生成這個樣子,養成這個樣子的人,那個人就是你的母親,然後碰巧你的母親也不是神,她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與你如此相似,於是就成為憤怒的出口。
憎恨她,讓你誤以為會少恨自己一點,憎恨她,也讓你覺得你的問題都是她造成的,這種無辜感讓你巧妙地把責任推掉了,無辜意味著不需要去改變,也無法成長,因為你成了受害者,然後遺憾的是人生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所以這裡面有一個重點:當你成為無辜者的時候,你無力改變任何現狀,也難以成長。
永遠不要讓自己成為無辜者。無辜者是非常狡詐而且暴力的。
只有當你承擔起你自己的責任的時候,你才會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才會開始改善,開始成長。
絕大多數人都會傷害身邊對自己好的人,但這並不是因為你媽媽會傷害你,其實是因為在你傷害她的時候,她沒有及時制止你。
父母在子女教育的過程中總會有這樣的一個階段——疼愛得不得了,孩子幹什麼都是對的,怎麼干都是好的。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兩歲的小孩子開始打父母,打爺爺奶奶,而且無論他怎麼打這些愛他的人,他們都不會反抗,在成年人的觀念中,「我不能跟小孩子一般見識」「他還小」「他打得不疼」等等,結果就是越打越疼,現在有些上了小學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一樣會毆打父母,因為父母不會反抗,不會傷害他,無論他怎麼發泄,他都是安全的。
前兩天在《今日說法》欄目中有一個青春期的女孩子把自己的母親捆在椅子上,斷水斷食最後導致死亡的案件發生,在整個案件中,母親一直留言說這個孩子不會傷害他,讓大家放心,其中有一段鏡頭,那個女孩子把母親綁在沙袋上不斷地打她,她的母親仍舊說:「我相信你,你是我的孩子,我能不相信你嗎?你不會傷害我的。」
呵呵……這其實是非常可笑的自我欺騙,我想直到她死亡,她都不願意相信她的女兒殺了她。這就是她們母女相處的模式,無論這個女孩做什麼,母親都是副完美母親的樣子,這其實會讓女兒更憎恨自己,因為母親的完美無缺正顯露出女兒的卑劣。「我相信你,我愛你」,但是為什麼這個女孩子沒有學會愛?以現在很多心理學家的觀點來說,這個孩子不應當對母親這樣,她應該學會愛,因為她得到了足夠的愛——甚至都已經這麼欠揍了,她的母親還在表達著自己的愛。生活的現實結結實實搧了很多心理學家一個耳光,一味地得到愛的人,未見得學會愛,只會得到挫敗感,這種挫敗感會帶來憤怒,而憤怒會發泄到父母身上,因為這種人不敢對別人發泄,所以現實生活中有特別多的人是「窩裡橫」,對親人態度惡劣,把外面的情緒帶回家來,發泄在親人身上,未婚的時候是父母,已婚的時候是配偶或孩子。
所以一個人會把憤怒發泄在親人身上,根本不是因為他的父母有什麼特別的相處模式被他學會,並不是她通過父母的言行學習到了惡習,因為那惡習他從小到大看在眼裡,不可能不反感,不可能不憎恨,但是為什麼他還會重複?因為他從小生存經驗告訴他,只有發泄在親人身上才不會受到對方的強烈的反抗,也不會因為對方的反抗而受傷,這世界上的其他人都不會慣著他。
所以推卸責任也好,對親人刻薄也好,絕不是因為你母親這樣做,而是你這樣做的時候,她沒有制止你,沒有狠狠修理你,當然正因為她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所以她看不到對你的教育機會,如果說她有錯,就是她錯過了教育時機,但是即便如此,你也沒有資格指責她,因為你是成年人,成年人有自我教育的責任,父母不是完美的人,他們錯過的,沒有教育我們的,需要我們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改善自己的行為。當一個人把責任完全歸咎於外的時候,哪怕是歸咎到父母身上,一切也都會變成無解——如果每一個人都把責任歸咎到父母身上,每一個人的錯誤都可以歸咎到原始人類,但這有意義嗎?我們一幫現代人,去努力對幾萬年前的原始人類發起言語的討伐?這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嗎?
另外,如果你不敢反抗欺負你的人,就必然會傷害親近的人,這是一種必然,因為憤怒是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如果不能用正確的方式化解,就一定會在身體內堆積,堆積的結果就是朝向柔軟的方向發泄,就象你發泄給你的母親一樣——你可以殺了她,但她絕不會殺了你;你可以殺死她的女兒,但是她絕不會殺死自己的女兒——除非她有嚴重的心理問題,或受到強烈的衝擊,一般情況下父母是不會殺死自己的孩子的。
所以與其充分地對你的母親表達你的憤怒,不如學會對欺負你的人表達憤怒,而且你越是對你的母親表達憤怒,你越是懦弱,因為憤怒也會帶來力量,帶來勇氣,但當你你只看到了憤怒的壞的一面,就必然無法運用憤怒所帶來的力量。所以你不敢反抗欺負你的人,並不是受什麼負面影響,如果你小的時候曾經看到你的母親被人打得滿地找牙,那麼你可以說你受到了負面的影響,所以不敢反抗,但我估計不是吧?其實很多孩子,反而在父母被毆打的時候,會奮不顧身的開始反抗,所以你不敢反抗,只是習慣於向內發泄憤怒,這種習慣來源於你向內發泄的時候沒有被制止,但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問題就是在於你敢不敢改,在於你是否能夠認識到並切斷這個向內發泄的習慣動作和想法。
從你的表達中我看出來,其實你和你的母親都是非常喜歡爭功的人,喜歡爭功是因為人生中的挫敗感太多了,太強了,所以一點點成績都想要炫耀一下,兩個挫敗感都特彆強的人湊在一起,就會出現爭功的現象,每個人都說是自己努力的結果,當你的母親開始炫耀你的成績的時候,為什麼你不喜歡?因為你的功勞被她搶走了,你憤怒並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是否是真的,你憤怒的是因為她搶走了你炫耀的機會,這讓你覺得挫敗,因為在這一點上,你永遠也搶不過她,無論你做了什麼,無論你多麼努力,你都是她生的,她都有功勞,這讓你覺得非常不公平,這種不公平其實是基於攀比,基於比較,基於競爭等等現代化經濟社會宣揚主推的思維方式,問題其實是為什麼你會把攀比、競爭關係引入到家庭中?在家庭中如果你跟你的母親都要比,那你跟誰還能不比?跟你男朋友在一起,每天在同一個屋檐下,你會不比較嗎?不競爭嗎?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你和你的男朋友生活在一起,用不了多久,你一樣會攀比,一樣會嫉妒,一樣會嗔恨,如果說你母親有責任,那麼就是她沒有在你開始學會攀比的時候給你應有的教育。
很多女人生活不幸福就是因為她們在外面比不過別人,總是經歷強大的挫敗感,於是就把比較,把競爭用到了家庭中,夫妻關係不再是親密關係,而演變為競爭關係,於是夫妻之間開始相互爭鬥,相互破壞,相互消耗。我見過太多的女人鄙視她們的丈夫,也見過太多的男人看不起自己的老婆,夫妻之間沒有尊重,也不懂得尊重,彼此都覺得對方無能,實際上是為了緩解生活中的挫敗感而故意只看對方的缺點,攻擊對方,以便讓自己能夠假裝很強大的樣子,陷入自我欺騙的陷阱。
所以攀比不是你母親教會你的,是你與生具來的,這種習慣一開始來自於人類學習的一種方式——向別人學習自己不會的東西,但是當這種方式被現代的教育者利用的時候,就成為攀比,你母親也是這樣長大的,她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教會了你攀比,而是在你開始學會攀比的時候沒有制止你,就象她在你開始學會將憤怒釋放到她的身上的時候,她沒有制止你,這就導致你習慣於這樣做,習慣於這樣對同學、朋友,也習慣於這樣對母親,婚後也會習慣於這樣對丈夫,這種習慣如果沒刻意去改正,是不會自然而然地得到修正的。
最後舉個小例子吧,發生在我身上的,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在學校跟同學生氣了,回家來發脾氣,我剛開始發脾氣,還沒等把事情說清楚,我媽說:「你就是窩裡橫,家裡的本事,你有這本事跟家裡人吵怎麼不出外面跟他們去吵呢?誰欺負你沖誰來啊,跟家裡人吵算什麼本事!」
我當時一愣,一下就停下來,從此以後到現在,從來沒有因為外面的人跟家裡人發泄過,因為那是「沒本事」「窩囊」的事情,現在我很感恩我母親給我的教育。
到我女兒的時候,有一次相似的事情又發生了,也是在她小學的時候,她在學校生了氣,回家來沖我發脾氣,我把我媽罵我的話罵了她一遍,呵呵……從此以後,我女兒再也沒有因為外面的事情跟父母發過脾氣。
沒用的,我和你說,她們這樣的母親,就算你死了她都只會到處訴苦說這孩子沒良心,我對她那麼好,她居然這麼狠心云云。我大女兒去世之後我們要帶她的骨灰回國,在機場我媽才發現自己簽證過期,她第一反應就是說「xx0(我女兒名字),姥姥那麼疼你!你可不能不讓姥姥回家啊!」 看到吧,到這個時候,她不怪自己沒看簽證日期,還在怪她可憐的早夭的外孫女,說是外孫女的靈魂阻止她回家。她們這種人,永遠不會覺得自己錯,無論你做什麼,以什麼為代價。
內心還是孩子的你,會希望自己有一個好媽媽,會希望被這個媽媽認可。
內心成熟的你,會一邊低頭把她看作一個病人,給予適當地寬容,引導,一邊從容地做自己。
成熟的標誌不就是解除和父母的共生關係,人格獨立於世嗎?你的極端想法實際上是又做回了嬰兒,把自己的一切和母親捆縛在了一起。
買房遷戶口,然後帶著老公遠走高飛。
聽過這樣一句話:我想做一個好媽媽,把我曾經沒有得到的愛與理解都給你。
好好生活下去,不要毀了自己。成長成一個和你母親不一樣的人,
當你有孩子的時候,不會重蹈覆轍。
我覺得一個人成熟的一個標誌就是真正從心裡把父母當成普通人,甚至當成小孩子
作為有同樣經歷的人告訴題主,你毀了你自己根本不會證明你母親失敗了,而是從另一個方向證明她對了。
你好好回憶一下,你在生活中的失敗是不是從來只得到她苛刻的嘲笑,卻沒有自責和安慰。
你成功了,她會說:看啊!我做的多麼好,因為我的培養有方,我的女兒多麼優秀。
你失敗了,她會說:看啊!我看人多麼準確,我從很早以前就看出她是個爛透了人。
題主,我太理解你這種心情了。你這麼灰心喪氣,是因為你現在還愛還恨,但愛恨無著,像在跟空氣搏鬥。你的一切鬥爭,像一顆石子投入萬丈深淵,天地茫茫,沒有回應。
而那個你愛的、由愛生恨、因恨而執著的人,偶爾會無辜的經過你身邊,困惑而鄙夷的看你一眼,你再出拳,她已經搖著頭走遠,去跟他人講述你這個瘋子的事迹了。
再一次,你一拳打在空氣中,連個響都沒有。
題主你,現在想搞個大響動,引起那個人的注意。我告訴你,結果就是這個人因為骨血而傷心那麼一瞬,抬起頭對這起慘烈事件的圍觀者說:我真的傷心死了,她怎麼這樣呢,她為什麼那麼奇怪呢,總是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你這個大動靜,不過是眾多莫名其妙的事情中的一件。
放棄吧!對這個人的愛也好,恨也好,全都放棄。我知道放棄很難,因為你只要看見她,每一個細胞里都燃燒著渴望的火焰。那就遠離吧!去看心理醫生,或是滿世界去揮灑你的不甘、憤怒,最後,身體每一個細胞都會被新的人,新的世界,新的事件洗禮一遍。漸漸的,你身體里那些被燃燒的情緒就會被希望、成就、自我甚至愛情替代。
這一切都會帶來被重視感,你也就好了。
我的回答,您可能會不舒服,但是我覺得這樣的表達方式很直接,無惡意,望答主體諒。
1,你路上見到一個行事很奇葩的人,你會被她影響多少?你會怎麼對待她?
2,如果1中的奇葩,是室友,你怎麼對待?
3,同上,如果是您的母親呢?
其實我想說的是,家人,不僅僅家人,周圍朋友都會對自己有影響,那又如何,你已經成長,可以自己選擇收到什麼樣的影響和不受什麼影響,您覺得呢?
然後,觀念上,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家人,也是普通人,也會有問題,所以,這也沒啥,學會如何與之相處就好了。
所以,策略上,如果這個影響太煩人,真的對你的生活和你們之間的關係產生不快樂的影響,我們需要有針對性的策略應對。首先,我們不想改變她的想法,但是,可以改變她的行為,戰鬥中,她也有弱點的,比如,她怕丟人,你可以用行動告訴她,再沒完沒了的控制我,我就讓你丟人,具體做法,比如不回家,尤其過年不回家。比如,她可能很節儉,怕家裡被破壞,那就學會吵架時候摔東西,用行動,她不希望看到的行動,表達你的不快樂和委屈,不管因為她的弱點,還是因為家人的關愛不想你委屈,她都會收斂的,她會認識到,她管不了你了。另外,該對家人好的地方,看望的時候,比如多買點好吃的,這些,對答主來講應該不是啥大問題吧。
反正,記住「我不是啥模範好孩子,我有我的生活,你有你的,我也有我的原則,別惹我」。該鬥爭鬥爭,該團結團結,利益該給一些給一些,至少不能讓對方有「我現在沒有這個閨女也不會比這樣更差」的感覺就好了。
ps:經歷類似,以上舉例都有親身經歷,「鬥爭」也是我經過10年叛逆期後自己親自實施過,並且取得顯著效果的,現在家裡氣氛很和諧。
正好去心理諮詢了相似的問題,覺得會對題主有些幫助。
我和題主的情況有些像,都是媽媽和我相處的方式導致性格缺陷。和題主媽媽不同的是我媽很強勢,非常粗暴,從來不尊重我,讓我很焦慮敏感,很苛責自己。很巧的是我也希望我媽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對我道歉。
今天我去心理諮詢,就想解決這個問題。
我對諮詢師說著說著,眼淚就下來了。想起小時候因為媽媽心情不好就對我發脾氣,讓我長大後對衝突非常恐懼,不管是對同學還是室友,我都害怕他們不高興,他們的壞情緒會讓我戰戰兢兢;非常的敏感,稍微有點風吹草動,我都會思索很久,擔心很久……
這些缺陷讓我對自己很不滿,包括一些能力方面的缺陷也是,我不斷的苛責自己,對自己嚴格要求。我覺得這樣就能變好變優秀,就能更值得被愛;
同時我也非常怪我媽媽,有的時候這種怨恨很想不顧一切的發泄出來,但是我控制著自己,因為我知道我媽是愛我的,只是她不懂怎麼好好對我。
我對諮詢師說,很想讓媽媽知道自己的錯誤,好像她的內疚能讓我覺得她補償了我。
諮詢師說,她知道自己的錯誤了,你就真的滿足了嗎?你就不會苛責自己了嗎?
我說,我還是想有這麼個補償吧,覺得她知錯了,會讓我好受些。
諮詢師問我,你覺得,當你媽對你特別好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
我說,有點肉麻吧。但是她對我不好的時候我也不喜歡。
諮詢師說,你不習慣你媽對你很好是嗎?你還是更習慣她很壞的對你,你事實上是在用她對你的方式對待你自己。不管是苛責自己,還是戰戰兢兢的對別人,就好像你媽就在身邊看著你一樣。
她問,這樣對待自己,是你想要的嗎?
我說,知道這樣不好,但是老是不自覺的苛責自己。
諮詢師引導我去發現那些表現的原因,她讓我想像,我心裡的自己大概是個什麼樣子。
我答,一個女孩縮在角落裡,很陰暗的樣子。
她讓我繼續想像,我希望自己是個什麼樣子 ?
我想像,一個女孩仰起臉,很自信的在陽光下笑。
她問我,你要怎麼讓這個女孩變成這樣呢?
這裡我很混亂,沒有辦法把這個陽光的形象和自己聯繫起來。我說,我長得像馬思純和Angelababy就好了,那我會很高興。
她很嚴肅的問我,那個長得像馬思純的女孩子很自信很陽光了,那個長得像你的女孩怎麼辦呢?
我不知道。
她告訴我,你老是提到你媽媽對你的影響,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媽媽怎麼對你或者她知錯沒有。真正重要的是你怎麼對你自己,可你在不自覺的用你媽媽對待你的方式對待你自己。
她說,你對自己很不滿,很失望,你覺得你長得好看就好了,或者有個人來愛你就好了,但是這能阻止你對自己的不滿嗎?你真正的愛自己嗎?
我無言以對
她讓我想像,那個我,縮在角落裡,蓬頭垢面的女孩走出來,來到滿是陽光的大街上開始微笑。
我想得很艱難很彆扭
她繼續引導我,中間有段很長的過程,不知道怎麼描述,到最後我有些如釋重負。
最後我眼淚汪汪的對自己說,你長得不醜,別聽那些人瞎逼逼;你也不用擔心犯錯,別人哪會一直關注你,記得你的錯呢;我的性格雖然優柔寡斷,又敏感又自負又斤斤計較,但是我是個好女孩,一個很善良的人。如果有人說我的壞話,我就不管他們,這不能改變我對自己的看法,我很好。
我開始有些真正的寬恕自己了。
諮詢師微笑著對我說,你這些話,才是真正對自己說的。
她很不屑那些雞湯,比如「做人嘛開心最重要,愛自己。」
她說,那些都是虛的,因為你沒有真正對自己心裡的那個不完美的自己說,那些話說不到心底里的。你真正接受了自己的缺陷,你才會原諒自己的不完美,這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她說,你媽媽知不知錯一點都不重要,你可以和她交流。即使她不覺得自己有錯,對你有什麼影響呢?但是你怎麼看你自己呢?
我才理解。
想更積極正面的和愛你的人相處,也許媽媽不會起什麼作用。
你不想原諒她,但是你先寬容些,原諒自己的缺陷吧。 共勉。
割裂和她的聯結。保持表面上的禮貌就好了。道不合不相為謀,不割斷你永遠是個暴躁女人的孩子,割斷了你才是自己。
找個遠的地方上大學
我以前都是
她說話 我閉嘴
她當著你的面在外人面前討論我 我就懟
這麼多年我基本是這麼過來的
親測 沒雞脖卵用
於是選擇出省上大學 拼死拼活也要出省
但是但是
大學所在的省還他媽有我親戚
我反正能不去我親戚家就不去我親戚家
盡量躲 有多遠躲多遠
目前準備考研
家鄉北方 大學安徽 考研準備去廣東
反正越遠越好
前提是 你要身體好 別瞎雞脖鬧毛病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脆弱最容易想回家 我大一一年經常胃炎 疼到想吃屎 那個時候很想回家 一想想我爸我媽知道我生病之後第一反應不是帶我去醫院而是先罵我 我就想疼死算了
反正 要想脫離 身心必須強大 經濟必須獨立
其實我的母親和你描述的基本一樣。凡事遇到好事,都是她的功勞,但是遇到壞事,那絕對就是別人的錯。我記得,初三的時候我突然有了一點意識,想要努力學習改變自己的生活,我每天學習到凌晨兩三點,然後六點鐘起床去上學。而我媽那個時候只是每天在外面和朋友吃飯喝酒,兩點鐘我睡下的時候,她還沒回家,六點鐘起床的時候,她還在睡,所以我們基本沒有見面時間,每天我能看見的只有桌頭一張冰冷冷的十塊錢。然後我初三成績進步特別大,從年段200多名直接跑到了第5名,我媽在一次家長會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就開始到處和朋友炫耀,說都是因為她沒給我考試的壓力,初三是最怕壓力的時候,她這樣做多麼對之類的話,還端著架子指導其他媽媽。 還有一次我們過年回老家,下了車之後步行十分鐘就能到外婆的房子吧,她堅持讓我舅舅來接。我舅不太樂意沒辦法,因為我媽一直堅持,舅答應了。然後山路不好開,我舅車子地盤低,路過一個地方的時候車子底盤磕到一塊石頭,直接熄火了,我舅馬上下車檢查車子,然後打電話給保險公司解決問題,結果我媽就一直生氣,罵我舅是個窩囊廢。 我和我媽說,是你叫舅舅來接我們的,他願意來已經很好了。我媽就說,誰知道他這麼沒用,早知道他這麼沒用,十分鐘的路我就自己走了,看看我們現在還要陪他等,沒用的人就是沒用,現在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這類的事情還有很多。雖然說了這麼多,不知道我的媽媽是不是和樓主的媽媽是一個類型。 但是呢,我還是很尊重我的媽媽,她的人格或許收到她的童年的影響,或許受到她的周遭的人的影響,但是只要我的人格獨立,我就可以保全自己成為一個自己成為的那種人。 在這種人格獨立的過程中我也掙扎過,也確實想過毀掉自己,是不是我媽媽就能有所反思,後來我就想明白了,沒有自我反思能力的人,即使我們做出最壞的舉措逼她,她很可能也只是怪我們傻, 而具備自我反思能力的人,總有一天,即使因為一些小事,她也能夠明白。 還是希望樓主能尊重自己的母親, 如果不可改變,那就接受她的缺點,尋找正確的方式與她相處,也要尋找正確的方式防止她之後可能會對你和你的小孩帶來的不好的影響吧,畢竟如果你對你的母親反應出了負面情緒,你的小孩也可能會受到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如果將來以同樣態度對你,你也會不開心吧。 希望樓主快點走出來,早點實現人格獨立,好好處理好和母親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負面,你的未婚夫也一定能理解。
發現這個問題已經一年了,不知道提問者還在關注這個問題嗎?
我也有過與家庭不和睦的階段,很不和睦,大吵,爭執,甚至現在也說不上是完全融洽,但至少是在好轉了。
曾經也想過自己的失敗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否真的可以歸咎於父母的教育與決策呢?我到現在對這個問題都持一定程度的肯定觀點,但是還是覺得即使他們是我失敗現狀的原因,他們也不再需要為我失敗的現狀負責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不經意來到世間,卻被動地背負了很多東西,有些我們能欣然接受,有些卻本能抗拒。但無論如何,我說的是無論如何!承擔這些的永遠只能是自己,喜怒哀樂是自己,登高跌重是自己,榮華富貴是自己,失意落魄是自己,無論父母有怎樣的條件,有怎樣的許諾,他們享不了我們的半點快樂,也分不去我們的半點憂愁。
所以,本著這樣的心,應是來去無牽掛的,自己的好壞是無法與父母教育的成功與失敗綁定的,就好像你覺得自己死了就能證明父母對自己是失敗的,難道自己活得很好的時候你又要去記念父母的恩情嗎?那你對父母的愛恨是依著自己的成功與失敗而定的嗎?那你此時的恨是不是換種情況就是愛了呢?
放過你父母的過失,即使是痛苦發生在你身上了,也要學會放下,我不是因為他們是你父母才這麼說,我是因為你確確實實是與父母完全獨立的個體才這麼說。父母與你的關係只是世界眾多機緣巧合之一,而你自己才是真切感受世界的人。好比某天自己不小心在路上摔跤了,你要去怪路不平嗎?有天你在路上撿到錢,明明沒有宗教信仰,偏要去謝個上帝神佛嗎?
父母如是,正是沒有關係,才要放過他們,也只有放過他們,才能放過自己。
寫得比較亂,見諒。
祝好。
這樣的話你聽聽就算了,自己家人的,也別計較那麼多。日子總歸自己要過的。我高中的時候學習特別好,每天晚上都是12點才睡覺,早上5點就起床了,除了學習從未想過其他。有天回家我媽說,我已經給你算過命了,算命先生說你肯定能考上大學,再不濟也是二本,說的一臉得意。當時心裡那個滋味只有當事人才能明白,我所有的努力都被她全全否定,我TM特別想不去高考了,讓她看看算命先生有多准。最後理智佔了上風,可是那段時間還是沒能很好的複習,所以只考了個普通一本。後來長大了漸漸明白,就算再親近的人,都沒有義務為你承擔實際的責任,你活得悲催她頂多受些良心譴責,真正吃苦受難的是自己。所以再親近的人,也沒有權利去主宰你的生活,主宰你的意志。所以我不會讓任何人給我做決定,我怕有不好的結果自己會推卸責任。做錯了是自己愚鈍,成功了讓她們分享一下虛榮心。沒什麼公平不公平,生活就是這樣
題主,我跟你一樣,我從小就明白,我的成就來自於我的自我知覺,一直都是班上第一所以小學評優秀家長理所當然有我,然後我把獎狀撕了。
你寫你快結婚了,應該也可以自立了,所以沒啥可糾結的,我特別理解你的心情,把你的努力歸為她自己的功勞,其實在這其中她的功勞也許還沒有她搗的亂子多呢!
但你想,為了一個差勁的人,搭上自己的未來,憑什麼!
遠離她,如果行動上的遠離不夠徹底,可以走得更遠,不要顧慮什麼,其實外人並不關心你過得好不好,他們的看法對你無足輕重。
加油
正面剛,不要慫,告訴她她的人生過得很失敗,而你的人生最成功的也不過是從她的泥沼中走出來。自毀情節很正常,也是你媽教給你的,她通過你的成功來定義她的成功,而你想通過你的失敗來定義她的失敗。不要被帶節奏啊孩子。如果放開了戰爭這條惡犬,就要緊緊跟隨他的腳步。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爸爸是個好爸爸?
※父母千方百计想控制你的生活和决定,怎么办?
※和爸爸吵架真的非常不對嗎?
※我向父母出櫃,不想要後代,52 歲父親計劃找人代孕生二胎,我該怎麼辦?
※如果母親對孩子有「攻擊性」,這對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