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填詞?
毫無基礎但很感興趣 不求速成 願意踏踏實實循序漸進
具體應該讀哪些書籍?掌握哪些內容?學習過程中應該採取什麼步驟?
答題之前,我列了一個題綱:一選調、二選韻、三平仄、四四聲、五句讀、六鍊字、七章法、八氣格。圈定了八個重要方面。
但如果只照這個提綱梳理下來,可能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龍榆生先生有一本書叫《詞學十講》,是學詞的基礎書。在這本書里,以上問題都有講到,而且更為細緻,我不可能比龍先生講得好。
但最後還是決定認真回答。理由如下:
中國舊學有個特點,輕理論而重實踐,不僅百工諸技如此,文學如此,詞學更是如此。整理晚近詞人論詞書札,可見大量的文辭鍛煉,音律考量,乃至於一個字聲的響與沉,一個詞義的近與古,斟酌於錙銖毫芒之間,這些都難以在理論系統中闡述周全。余以為詞之一道一術,適宜友生切磋,扺掌對膝,亦或根本古人,心摹手追,筆力與眼界互導並進,唯不宜全通理論而自以為能,落實筆端,多不相侔。故而今日講詞,從詞體創作講,不從詞學理論講,前賢之提綱挈領略講,自己之聞見經驗細講。
———————————————————一、選調
重要度:☆
難度:☆
我們知道詞牌與詞的內容,在最初的階段是有關聯的,但詞體成熟之後,關聯就淡化了。這就造成一種錯覺:任何詞牌都能填進任何內容,區別只在於篇幅剪裁。
對詞體進一步了解,便會知道,詞牌與所要表達的聲情,是有密切關係的,如《滿江紅》之激越,《滿庭芳》之柔婉,等等。但這些都停留在「藝術特色」的層面,主觀而籠統,不能把握詞牌本質的精確。
我認為選調極為重要,給了四星半,因為選調就是在所有要素之間取交集。它至少關係到:
1.篇幅的長短(小令、中調、長調)。電光石火的靈思妙構,適宜小令,如匕首直入,換成長調便稀釋了張力;而比較完整的的構想,要想轉運氣息,縱橫鋪陳,就傾向長調,以免狹促。值得注意,這個選擇,第一在於美感特質,而非意思的長短——長話可以短說,短話可以長論,這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美感。
2.韻的平仄(平韻格,仄韻格,平仄轉韻格)。一般來說,平韻詞氣息暢達,仄韻詞氣息拗折;暢達拗折,各有優劣。暢達則不易阻滯,不易脫節,但容易疏闊,容易油滑;拗折反之。一首《水調歌頭》很難填得峭拔險澀(當然這麼填也不好看),因為它的格律結構便顯露了某種特質:平韻、多律句、多整句遞進或對偶。這樣的結構註定了,要麼天成,要麼平庸,很難有技術層面的佳作。
3.韻的疏密。一般來說,令詞的韻比較密,長調的韻比較疏。例外也是有的:《六州歌頭》是韻密的長調,《八六子》是韻疏的中短篇。我們按韻的疏密選擇詞牌,第一考慮還是它的美感:一韻就是一拍,一拍就是一段氣,韻換得快,氣息也促,氣息的促與緩直接影響所表達的聲情。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所選韻部的寬窄,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個特別好的成句,而這個句子的韻腳正好位於某個狹窄韻部(總體字數少/不宜入詞的字眼多),就不太可能選擇《六州歌頭》這樣押韻繁密的詞牌,因為在狹窄的韻部里能入詞的字並不多,很容易遷就押韻而壞詞意。
4.平仄、四聲的寬嚴。
近體詩要遵守平仄,詞也需要,部分詞牌更加嚴格;近體詩不講四聲,部分詞牌要講。總體來說,格律更嚴格了。
但不同詞牌,寬嚴程度不同。一般來說,令詞多律句,平仄要求與近體詩差不多,而長調由於協調律呂的緣故,經常有一些要緊處。要緊處就是要求嚴格的地方,多位於上下煞尾,過片換頭。
選擇一個詞調,既要考慮詞牌與聲情的契合,又要考慮自己的能力範圍。很多周姜吳(周邦彥、姜夔、吳文英)自度曲,結構都很典雅精妙,但四聲要求也至為嚴格,幾乎字字講求,初學詞,定然把握不住。曾與人說,凡是論壇里標題《鶯啼序》的帖子,我從來都不點進去。因為肯定填不好。新人填詞,不妨從令詞練起,長調的話,可以挑一些大眾詞牌,《滿江紅》《念奴嬌》等等,這些詞牌文本眾多,格律活泛,較易上手。
平仄四聲問題是個大問題,此處先略講,放到三四章細論。
5.句讀的複雜程度。
句讀就是一個詞的斷句。分為句、頓、韻,「怒髮衝冠」是句,點逗號;「憑欄處」是頓,點頓號;「瀟瀟雨歇」,是韻,點句號。詞的標點不按文意來:即使文意說完了,沒到韻腳,依然點逗號;文意還沒斷,到了韻腳,依然點句號。
照常理推之,句讀越複雜,詞牌越難,句讀越簡單,詞牌越容易。實際並非如此。
詞牌越複雜,自然越難,比如《哨遍》,一三四五六七字句都有,且分布雜亂沒有規律,常常伴隨著以文為詞,絮絮叨叨要說得自然,很難。我掌握得詞牌很少,是一大缺陷, @秦子雲 軍師嘗試過很多詞牌,詞集中生態豐富,句式處理妥帖語感圓潤。這是功夫,也是天賦。
詞牌句式過於簡單,也會提高難度。比如《三字令》全是三字句,《水龍吟》大量四字句,句式雷同。按常規詞牌有領字提氣,有三字頓回蕩,到了《三》《水》這類詞牌中卻整齊劃一,要靠文氣生髮互相推動,以免板滯。不過,全用五言和七言的詞牌不在此列,因為可以當作近體詩來寫,如《小秦王》《瑞鷓鴣》等。
由此推之,大眾常用詞牌的句式特點:句式豐富,但並不雜蕪,上下片之間有一定的分布規律。
二、選韻
重要度:☆
難度:☆
選韻可能是諸多方面之中,講究較少的。龍先生把選韻和選調並列來講,然而講韻的篇幅遠沒有講詞調的篇幅長,這很對。因為選韻的標準,客觀成分不多,不僅如此,連詞韻本身都沒有一個既定的統一標準(鄭文焯所謂「詞之嚴在律不在韻」),但此處不講,以免給初學者「可以不按《詞林正韻》創作」的錯覺。
明人王驥德說:
各韻為聲,亦各不同。如「東鍾」之洪,「江陽」、「皆來」、「蕭豪」之響,「歌戈」、「家麻」之和,韻之最美聽者。「寒山」、「桓歡」、「先天」之雅,「庚青」之清,「尤侯」之幽,次之。「齊微」之弱,「魚模」之混,「真文」之緩,「車遮」之用雜入聲,又次之。「支思」之萎而不振,聽之令人不爽。至「侵尋」、「監咸」、「廉纖」,開之則非其字,閉之則不宜口吻,勿多用可也。
這裡講的是北曲之韻,和詞韻的平聲部差別不大。他列舉的這些韻部風格,有沒有客觀成分呢?是有的。音之唇齒喉,開閉口,尖團音之間必然有音色上的差別,有的響亮有的喑啞,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易發有的不易發。例如「侵尋」、「監咸」、「廉纖」,乍看之下與「先」「寒」已不甚可分,但細味起來,「開之則非其字,閉之則不宜口吻」,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但這些字聲區別,影響到韻腳字詞,再由韻腳字詞侵染到整句整篇,效果已經淡化。韻押庚清,詞境必清?押韻尤侯,詞境必幽?倒不如說清字正好在「庚清」,幽字正好在「尤候」,且韻部內有不少意境相通之字,互相生髮,影響主觀觀感。
故而初學填詞,不必刻意留心所謂「韻部風格」。確定了詞調,就確定了平、上去、入三大聲部。再參考字數的多少(寬窄),選擇韻部,以及該韻部所包含的文字與詞風的契合度(比如稼軒和白石有兩首《漢宮春》用了「魚虞」韻,都帶有以文為詞的風格,選用「魚虞」韻,根本是因為 無、夫、 歟、 乎,這些文言虛詞都在這個韻部內,和預設風格相契合)。最後倘若還有餘地,再考慮韻「庚青」之清,「尤侯」之幽,這些東西。
三、平仄
重要度:
難度:
平仄是格律的基礎,近體詩、詞,每一首都有平仄要求,且為不可突破的底線。依照詞調體裁不同,寬嚴程度大體可分為:令詞≤普通長調<柳周姜吳慢詞詞牌<自度曲。
這個分法在理論上很不科學,因為不是完全按詞調本身性質(令慢近引)來區分。然而卻很實際。因為所謂規矩,大多是後人校勘歸納所得,而此時詞已失去它的原始屬性——音樂。
以下我引一段論文刪稿進行說明:
唐五代詞,只分平仄,不論四聲,「自飛卿始嚴平仄,宋初晏柳,漸辨上去,三變偶謹入聲,清真益以變化,其兼守四聲者,猶僅限於警句及結拍。」南渡後,白石夢窗皆音律大家,承清真之遺脈,拈音審韻,務以協諸聲口為要,此乃詞體之音樂屬性尚未剝離之表現。正由其知乎樂理,故能於四聲,斟酌調和,極盡變化於繩墨之內,而不失協雅於口齒之間。此理夏承燾《詞四聲平亭》一文闡之甚明。且詞分令、慢,不可一概而論,雖皆可被諸管弦,但令詞由其篇幅短小,格律簡明,率先脫離樂曲而成為獨立文本,故多不講求四聲,即使尋諸周柳姜吳之間,除卻極少數自度而用拗的詞牌,也大多止於平仄。
《詞學十講》中,龍先生講了四聲,沒有講平仄,也許因為平仄太過於基礎——分清體裁,依照詞譜要求,便能大致妥帖。但在實際創作中,還是有一些小問題,值得說一說,在此我講兩種。這兩種問題,也可看作整個詞律規則的投映:
改律為拗與改拗為律。
改律為拗,就是在詞譜要求的範圍內,改律句為拗句,平仄失衡,造成小拗,實際是近體詩創作習慣的延續。
近體詩有拗救之說,如「映階碧草自春色」,仄平仄仄庂平仄,我們知道近體詩的格律是兩平兩仄交替,凡「兩仄夾一平」的地方都形成了平仄失衡的小拗——映階碧草自春色。拗,在近體詩中是可救可不救的,救了算講究,不救也不為過,甚至有些拗律為了追求風格,刻意不救。
但是到了詞中,情況就不一樣,因為詞並非完全對仗的,甲調對仗,乙調不對仗,上句對仗,下句不對仗。不對仗就無所謂「救」。不能「救」,也便沒有「拗」這一說。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如果完全依照詞譜,還是很容易填出小「拗」:
如《踏莎行》的第二小句,詞譜作「中平中仄」。兩個中字,代表可平可仄。但如果你在「 中」 的位置全填「仄」,就會形成「仄平仄仄」。這便是小拗了。同理還有《滿江紅》的第二個七字句「八千里路雲和月」,宋人也有填作「河兒不用閏瑤笈」,也屬於小拗。例子不多,百有其一。
詞譜的「中」字,是為了方便填詞人均衡平仄的權宜標識(所謂均衡:前一中處用仄,後一中處用平,對應轉換。反之亦然),而非打破平衡。總之,改律為拗,不為大錯,但要盡量避免。
改拗為律,就是改拗句為律句。這裡面有個故事:宋元易代,字音和語音體系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院本雜劇盛,而歌詞之法失傳」。不過到了清代詞學又興盛起來,情況有所改善。於是,元明兩朝就成了詞學窪地,特別是明朝。有多窪呢?
明代有個人叫張綖,是個詞曲家,算是對詞比較有研究的,著了本詞譜叫《詩餘圖譜》。《詩餘圖譜》最擅長的事,就是改拗為律,比如《憶舊遊》最後一句:
這一句就是要寫作「中平中仄平仄平」,稍微講究一點要寫作「平平仄仄平仄平」,更講究一點要按四聲寫作「平平去入平去平」。同樣此處,我們看看宋代詞家都是怎麼填的,舉張炎為例:
張炎:千山未必無杜鵑
張炎:蕭蕭漢柏愁茂陵
張炎:清聲謾憶何處簫
清一色的「平平去入平去平」(張炎也有四聲有異的篇目,不過「中平中仄平仄平」的底線肯定遵守)。這樣嚴整的恪守,難道是湊巧嗎?論宋代詞律之精研,張炎還算不上第一梯隊呢。
然而大詞學家張綖,一看到「平平仄仄平仄平」這樣格律不規整的句子,不由得強迫症發作:「這是什麼鬼,怎麼一點都不整齊?!」 大筆一揮,把這句格律全部改成「平平仄仄庂平平」,你看,跟近體詩一樣了吧,是不是整齊好看多啦?哈哈哈。
本來《憶舊遊》這個調子,末尾節拍的這個拗處,就是特意曲折,也是聲律之妙處,張綖這麼改無異焚琴煮鶴,還自以為本色當行。結果就是,《詩餘圖譜》遭到了清代詞學家的瘋狂吐槽,「殊為可笑」「尤為不倫」什麼難聽話都出來了,簡直狗血淋頭。
這就是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改拗為律。如果詞譜中有異於律句的拗句,一定不要妄自改成律句,這正是詞之為詞的地方,也往往是一個調子奧妙所在。
總結:改律為拗,盡量避免。改拗為律,千萬不要。
四、四聲
重要度:☆——
難度:
開篇還是講一個掌故。民國詞壇有位詞人叫仇埰,仇埰早年治學,暮年才開始填詞。雖然起步很晚,但這位先生的格調很高,路子很正,每填一首詞不僅嚴格要求平仄,還要模仿周姜吳等聲律大家,講究四聲。有一天,他所在的詞社「如社」布置了一期社課,詞牌是一個小令(模糊記得是《憶江南》待查),他也按照白居易那首「日出江花紅勝火」,亦步亦趨地填出一首四聲詞來。後來如社社長夏承燾在書札中談起此事,覺得此老迂得可愛。因為唐五代詞大多是宴飲之樂,部分采自民歌,還不似後世詞人自度曲,或者大晟府制曲那樣律呂森嚴。換而言之,這些詞天生就沒有四聲屬性。該講究固然要講究,不該講究也硬要講究,就未免有點不講究。
這個掌故告訴我們,講求四聲並不覆蓋所有詞牌:
需要嚴格講求的詞牌,最好一個字都不要有出入,比如夢窗、白石的孤調自度曲;不需要完全講求的詞牌,只需要關注「要緊處」,這些「要緊處」通過校勘對比前人作品,或者參看《詞律》可以知道,比如《應天長》《夜飛鵲》;
沒有四聲講求的詞牌,不需要刻意留心。比如百分之九十九的律句小令。
第二屆國詩大賽,複賽的題目是:《淡黃柳》依姜詞四聲賦得「月出皎兮」。依姜詞四聲,就是完全按照姜夔《淡黃柳·空城曉角》,填一首四聲詞。對《淡黃柳》這個詞牌要求四聲,是有依據的,因為這是姜夔的自度曲,而且姜夔僅填了一首。沒有第二首可以互校,也就不可考證哪些字是要緊處,哪些字不是。我們再填這個詞牌,最穩妥的方法就是,字字四聲,全面覆蓋,必然不錯。
如若換一個詞牌,比如:《滿江紅》依岳飛詞四聲賦得「瀟瀟雨歇」,那就是有病。因為這個詞牌沒有講求四聲的屬性。
但有一些詞調,不嚴守四聲就會明顯折損這個詞牌的聲律特質。比如《霓裳中序第一》。這個詞調是姜夔的自度曲,起因是他在長沙祝融峰祭祀的時候,得到了當地保留下來《商調·霓裳曲》古譜,於是經過加工製成了《霓裳中序第一》。唐代的《霓裳曲》大麴,在唐人的詩文記敘中有「秋竹吹裂春冰坼」的風貌,極為清冽。這種特質保留在四聲上,體現為多用「去入」結拍:
霓裳中序第一(宋·姜夔)
亭皋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嘆杏梁、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彷彿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沈思年少浪跡。笛里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壚側。
去入二聲都是短聲,特別是入聲更為促迫,結拍每每如此,顯得乾脆。這絕非「秋竹吹裂春冰坼」的全部奧義,但一定是相互關聯的一個細節。
自度曲畢竟是小眾,更多的四聲運用,在於長調慢詞的「要緊處」。這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牌地去熟悉。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
齊天樂 正宮秋思(宋·周邦彥)
綠蕪凋盡台城路,殊鄉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剪。雲窗靜掩。嘆重拂羅衾,頓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螢清夜照書卷。
荊江留滯最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憑高眺遠。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薦。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
標黑的兩字處,詞譜上都是仄仄,仄聲包涵上去入三聲,那麼排列組合可以有九種選擇。然而周邦彥全部選用了「去上」。而且標黑的那句七字句,所有的仄聲都選擇用了去聲。
你猜這是不是偶合?
齊天樂 其六 會江湖諸友泛湖(宋·吳文英)
麴塵猶沁傷心水,歌蟬暗驚春換。露藻清啼,煙蘿澹碧,先結湖山秋怨。波簾翠卷。嘆霞薄輕綃,汜人重見。傍柳追涼,暫疏懷袖負紈扇。
南花清斗素靨,畫船應不載,坡靜詩卷。泛酒芳筒,題名蠹壁,重集湘鴻江燕。平蕪未剪。怕一夕西風,鏡心紅變。望極愁生,暮天菱唱遠。
《齊天樂》這種大眾詞牌,因為創作次數多,文本基數大,格律已經很活泛了。這些所謂的四聲要緊處,講究了顯得地道,不講究也就算了。有的《齊天樂》選押入聲韻,還如何要求嚴守「去上」?
但大多數慢詞澀調,在填制之前,最好還是先翻一翻《詞律》,注意下要緊處、領字的規範,在能力範圍內不辜負一個精巧的載體。
五、句讀
重要度:
難度:
重要度五星意味著,這個東西沒有容錯率。選調很重要,你選錯了詞牌,填得時候束手束腳,填出來丑得不行。但至少還是詞。爛詞也是詞啊。
可平仄錯了,這就不是詞了。句讀錯了,基本也走遠了。
難度兩星意味著這個坑很容易避開。
舉個最基礎的例子,七言的上三下四,和上四下三結構。上四下三,與七言律句近似,內部可以再劃分出多種句讀。
重要在於上三下四。上三字一般是個三字逗,或者叫三字頓。我看有人歸納什麼叫三字逗:第一字是虛詞,第三字是虛詞云云。都不準確,不如靠語感。還有三字逗沒有虛詞的呢——卷珠簾、瞥然一見。(姜夔《驀山溪》)
就以剛才所引的這闋姜詞為例:
這裡的七字句就沒有點開,沒有點開,就未明句讀結構,對於讀者掌握是不利的。初學填詞者若有樣學樣,看到七字句不虞有他,按照七言詩句法去填,句讀便錯了,也打亂了全詞的節奏。當然,對照現代印刷書籍,我們很容易能分出結構,但面對通篇無標點的艱澀古籍,便極有可能犯錯。
點校詞文本,卻沒點開句讀,無論點校者偷懶也好、藏拙也好,都不算失誤。但我們進行創作的時候,如果上下粘合,逗頓不分,便是嚴重的失誤。
這一處正確的斷句應該如下圖(書中另一首《驀山溪》):
這裡雖然句讀正確,但一本書中的點校規範應當統一:可以不點破, 那就全書不點破;可以點破,就全書點破。不宜甲點乙不點,或者看出來就點,沒把握就不點。
另外圖二中還有一個句讀失誤,就是七字句的下面一句:「一亭寂寞,煙外帶愁橫。」 這裡的 「。」 應當點 「,」 ,還記得第一章講過的嗎?詞的標點不按文意來:即使文意說完了,沒到韻腳,依然點逗號;文意還沒斷,到了韻腳,依然點句號。這闋《驀山溪》押的是入聲質陌韻,就算文意說完了,句子再長,不到韻腳,絕不能點句號。
一般詞譜會將句讀點明白,以搜韻為例:
這裡標「句」的,就是普通短句。標「讀」的,就是三字頓;標「韻」的,就是韻腳句。但也有一些句讀太過於細碎,深藏句中,不能再點破,如《水龍吟》最後一句:
這句地道的斷法是一三結構,「有/盈盈淚」 、「搵/英雄淚」、「是/離人淚」 。
頂尖的聲律高手,是可以對某些句讀進行重組,乃至於增損字數的。比如吳文英:
重組句讀: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八聲甘州》
減字加韻:壽陽空理愁鸞。《高陽台》
至於泯去領字,把單字逗頓化入整句更是屢見不鮮。這也直接影響到他「潛氣內轉」的風格。
然而宋詞與清詞的最大區別,就是聲律化為格律,倚聲早無從談起。所以此處對新人學詞沒有意義,不再展開。
總之,學詞填詞,要先理解句、讀的特徵與作用,再對詞調的句式進行把握。不可隨意破讀、粘連。
—————————————————————
回家過年,剛到家就生病,書也大多不在手邊。先寫前五章吧,較為基礎的部分。閱讀的基礎是過了格律門檻。
希望對有志於詞學的同學有所幫助。
順頌歲祺。
—————————————————————如何學寫七律? - 吳季玄的回答 - 知乎
怎樣學習填詞? - 吳季玄的回答 - 知乎
律詩與絕句有何內在區別? - 吳季玄的回答 - 知乎
古詩詞愛好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 - 吳季玄的回答 - 知乎
除平仄格律聲韻外,詞與詩有什麼必然的關係? - 吳季玄的回答 - 知乎
為什麼我就是無法喜歡新詩,總覺得他遠遠比不上古詩詞? - 吳季玄的回答 - 知乎
首先你要確定你是真的喜歡詞,學詞對不是真正愛好詞的人是一件苦差事。
然後邁入詩詞圈,你得先把你在小學初中高中學到的所有有關詞的東西全部扔開。「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文學史知識,字裡行間透出四個大字:「毒害青年」。那些陳舊荒謬的觀點,都深深地打著蘇聯文藝理論的烙印。」這是胡馬國詩答疑錄里一段話。胡馬雖然其人狷狂,其言不乏可觀處。這段話雖然不中聽,但的確暴露了我們語文教學的不足。
做好思想準備以後,就應當從最基本的聲律起步,像王力的?詩詞格律?,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這兩本可選其一作為最基本最基本的填詞入門書。之後建議你閱讀龍榆生的?詞學十講?,這本可以說是必讀書,確然讓人獲益匪淺。然後你需要買下?白香詞譜??詞林正韻?作為填詞工具書,不建議買?中華新韻?,新人學詞還是對自己要求高點好。
然後在看以上幾本書期間無疑應該去讀?宋詞三百首?,選上疆村民編的,現在市面上這種打著三百首旗號賣的書不勝枚舉,但基本都是坑錢貨。其他當然推薦你讀吳梅的?詞學通論?,這本書對你建立正確的詞學觀是相當有幫助的。
當你讀完宋詞三百首後,可以選擇一位或幾位比較喜歡的詞人進行學習,推薦選詞學通論中南北宋兩塊的十五位最負盛名的詞人,這些人被吳梅稱為萬世不祧之祖,成就最高,歷代研究最多也最好學習。
在選定之後就需要你進行長時間的攻關閱讀,最好是買所選詞人的詞集,網上一般只有詞的資源而無箋注,推薦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書,如果嫌貴可以考慮浙江古籍出版社或浙江文叢。在這段時間也是開闊眼界的時間,個人傾向於多讀理論性著作,比如古人詞話,唐圭璋先生的?詞話叢編?你要買了絕對是萬事無憂,不過那個實在太貴太厚太多。。。。所以推薦你看王灼的?碧雞漫志?,況周頤的?惠風詞話?,張炎的?詞源?,梁啟超的?飲冰室詞話?,其他的比如徐晉如的?大學詩詞寫作教程?(貌似叫這個名兒吧TAT),至於如果對其他感興趣可以網上搜詞話叢編,百科裡有目錄喲。不過不推薦看人間。。。怎麼說呢,不是說人間不好,的確靜安先生觀點頗偏激以及現在捧太高腦殘粉特多導致很容易將這本書奉為圭皋,其實無論哪本書,單奉一書以為準則都是妥妥的小白噠。
如果完整看完了所選詞人的集子,這時候可以發散開來,比如喜歡南宋七家那清真肯定是要補完的嘍,喜歡二晏花間集肯定要補完嘍,諸如此類,可以自己判斷。
當然在不斷閱讀中也需要不斷寫嘍,寫完了可以扔貼吧論壇上,不要太把別人話當回事也別太看重自己寫的。貼吧的話推薦宋詞和古詩兩吧,還算是有大神在,論壇推薦竹林風天涯和菊齋嘍。
共勉。
以上。
我寫了一個可以檢查宋詞填詞時平仄的iPhone App,詞Ci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 免費的
有中華新韻、平水韻、詞林正韻可以選擇。
1、唐宋詞格律(龍榆生)
2、詞學通論(吳梅)
吳梅那本,四個字評價:非常之好。
無論你是入門水平,進階水平,還是八段水平,這兩本書都是有用的。
初中畢業在送給同學的照片後面寫了第一首古詩,之前壓根沒想過要寫詩,因為跟這位同學有段長達8年的難忘故事,故看著照片時不禁一書而就,作了首五言絕句。真正有意識開始作詞是高中。當時想給一個同學寫點什麽作為生日禮物,恰好某日午睡醒來,恍惚間錯將窗外柳絮看作飛花,於是就這個片段寫了首詞給她。寫出來效果不錯,故決意在這方面努力一番。
詩詞刊登過報紙,獲過省級獎,編過作品集,相比具有深厚詩歌底蘊的古人及民國時期的書香門第,我確實不算什麽,但似乎在自己身邊的同輩人當中,也算有點「另類」的特長。跟詩詞結緣多年,自己既是學習者,同時也是鑑賞者及創作者,在這方面不說成就多大,也還算小有心得,今日見君懇切向學,我厚顏拋磚於此,以引美玉來焉。在此也貽笑於大方之家了,請見諒。
(一)好好戀愛一場吧!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無疑,愛情是填詞的最大靈感源泉。儘管填詞要求詞作者具備一定的古典文學素養,但在具備一定素養的前提下,更視乎你的心性如何,你的經歷如何,你的感情如何。有充沛的激情在,有深刻的戀情在,會令人變得才華橫溢,光彩照人。我曾以為讀很多關於詩詞理論的書籍,當擁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蘊後,我的詩詞肯定寫得更好。然而,事實是,我大學為考研沒再談戀愛,在考研的訓練中漸漸思維偏向哲思性,這兩方面的影響令我的詩詞形容枯槁,還比不上我中學那會兒。
(二)我本科時期因為興趣而涉獵王力《詩詞格律》、吳梅《詞學通論》、龍榆生《詞學十講》《唐宋詞格律》等基礎又經典的詩詞論著。當時心想,要是高中就看過那該多好!它們的確都是很優秀很有趣的書,深入淺出,條分縷析,生動形象。若君想學寫詩詞,應當通讀它們,都是入門級的書。
(三)我中學時代沒有得到系統的學術訓練,也沒有向老師請教過,完全就自個兒悶著頭創作的。如果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創作出廣獲好評,乃至發表、獲獎的詩詞作品,大概跟要看多少本學術論著關係不大吧。另言之,或有淩駕於讀了多少文學理論書籍之上的法則?!私以為,這個法則是讀詩詞原作,大量地閱讀,大量地背誦,比看N本名家論著管用得多。我接觸古典文學的時間並非比大家起步早,都一樣是由小學初學唐詩開始的。只是我喜好詩詞,所以平日看了不少詩集,每天規定自己熟背一首詩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想來也算真知。學詞,要學好,首先,要有一個簡單的基礎,就是《宋詞三百首》(疆村),至少先要讀懂詞,然後有一定的辭彙,先背上幾十來首,能夠組織起詞家語,這樣再去學格律,寫出來的就不會很慘不忍睹了。
詞脫身於民間曲子和樂府,小令的格律更近於詩,一般人都是先學詩而後詞,其實詞與詩也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詞可以為詩(如東坡詩化之詞類),詩為詞就更不用說了,這兩者的美感特質是相當不同的,所以為詞並不是說要先精詩,簡單的聲韻明白了就好。王力先生《詩詞格律》一書中有對詩詞格律的講解就很好。
雖然王力先生的書里也有不少的譜子,但龍榆生先生的《唐宋詞格律》或許比之更為嚴謹,建議題主是可以選擇這本書來用的。
填詞,小令主要看積累,像詩一樣,被一種情景所觸動所直接的流露,精緻;長調中調主要的就是章法與手法了,要學好章法與手法,則建議題主可以看看周邦彥(號清真)的詞,清真先生填詞的技藝是北宋的集大成者,而南宋詞人除稼軒外也多受其影響。
龍榆生先生的《唐宋詞格律》後附帶簡韻,即簡體版詞林,方便初學者查閱,最後再推薦一本書,也是龍先生的,《中國韻文史》,可以使讀者對韻文的發展有所了解,後面附帶韻文書的書目,以後的積累可以在其中選書。既然能對詞感興趣,就說明你多少還是讀了一些詞的,我不知道這個量是多少,如果不是很多的話,肯定還是要再積累一些的。不用去讀全宋詞,那太過良莠不齊,那東西基本上是供我們做學術研究的時候使用的。去找南唐二主,蘇軾,二晏,辛稼軒,柳永秦觀等人的集子,以及花間集什麼的翻一翻就可以了。多讀詞,你會對詞有更具體熟悉的感受,這是一個培養語感的過程,沒有這個功夫,你的詞寫出來會不像詞的,因為你用的不是詞的語言。
這個同時可以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加深你對詞的理解,能夠更好地賞析詞,從入門的角度來說可以去看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的宋詞鑒賞辭典和唐宋詞鑒賞辭典,這兩本書的水準在鑒賞辭典中還是比較高的,很多大家都參與了撰稿。對於入門者來說是很好的讀物。在此之外可以看一些能幫助你了解詞的深度以及其他背景的書籍,比如有人已經介紹了的葉嘉瑩先生的詞學論文集等。還有比如劉堯臣的《詞與音樂》。龍榆生的《詞學十講》,唐圭璋的《宋詞紀事》等等,可以讓你了解到很多關於詞的背景知識,也能了解一些寫作技巧。
剩下的就是了解作詞的規則和自己去練習了。作詞的規則可以參考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龍榆生先生的《唐宋詞格律》等書,龍先生的書附錄有常用的詞韻分部,還是比較方便的,也可以藉助網上的在線格律查詢和檢測網站。建議從比較短小簡單的詞入手來練習寫作,長調不是那麼好玩的,我寫詩填詞也有十幾年了,填諸如雙雙燕,燭影搖紅這類較長的詞牌也還是覺得比較吃力。對於初學者,【生查子】,【木蘭花】,【鷓鴣天】,【相見歡】,【西江月】,【臨江仙】等詞牌都是相對比較好掌握的。選擇一兩個詞牌先寫,不要一開始就嘗試各種詞牌,這樣你可以比較快的掌握幾個詞牌的格律,而不是把精力都耗在背詞格上面去了。事實上大部分的詞人也都是有自己比較慣用的一些詞牌的。要寫,寫了之後自己要讀,要自己體會,一開始填出來的東西可能為了湊字數和平仄,顯得比較生硬,不要怕,多練習,多積累自己的語彙,逐漸你的水平就會提高的,也逐漸會適應這種表達方式,你的表達就會變得流暢自然了。
建議你去讀一下葉嘉瑩先生的書。她很少專門寫書,她的書基本上都是她的講演稿,非常的生動,對於初學者來說應該是非常不錯的。她不教你怎樣去寫詩詞,但是讀了他的書你就有寫詞的衝動了,有了這樣的強烈衝動,你再去讀一下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你就懂得了古詩詞的格律,然後中華書局有個詩詞三書,這三本書(就包括了《詩詞格律》)裡邊有一本好像是叫怎樣用韻吧,因為詩詞是要講究韻律的古韻和現在我們的一些押韻字是有少許出入的,仔細研究研究。基本上也能拼湊出一些可以成為詞的詞來了吧。當然,還得多讀古書多了解一些文化典故,這對創作精鍊的詞是有很大幫助的。
就我個人的經驗的話,剛開始寫的時候可以不必太拘泥於平仄,意思到了就好。但是寫了幾首後必須要按照平仄來,畢竟沒有平仄是不成詩詞的。
先讀。從敦煌曲子詞開始,宋詞各流派都使勁讀。過程中學著寫,別怕好不好、對不對。記著弄本詞律。
這是基本功,其他看悟性了。多讀讀唐詩的表現方法,豪放派的先放放,主要從婉約、綺麗裡面找文采,詞是適合這個套路的。我昨天回答過 如何自學文言文?
裡面寫的很詳細。
有興趣可以參考下。
畢竟有許多共通處。
但是填詞終究不是寫文言文。
想要相對系統地學習
還是有異於文言文學習的方法 步驟。
我姑且以我之經驗,
分享與各位。
基礎篇
首先你得知道什麼是平仄。
陰平、陽平,是平。
上聲、去聲、入聲,是仄。
入聲不怎麼好分辨,所以我建議初學者並不需要掌握之。
只要知道幾個比較基礎的,例如「國」歸在仄音就好。
畢竟現在很多詞家傾向於「中華新韻」
所以入聲的掌握並不是特別重要。而且過分講究它會提高門檻,降低學習的積極性。
因而我不是很提倡。
至於韻。你只要上網查下「平水韻」
以後填詞對照一下就好。
並不需要背。
這實在是很低效的事情。
接著就是格律的問題了。
○○●● ●●○○● ;○●●○○ ○○●;
●●○○● ○●●○○● ;○○○●● ;○●○○ ●●●○○●
○○●● ○●○○○● ;●●●○○ ○○●;
●●○○●● ○○● ○○● ;○○○●●; ●●○○ ●●●○○●;
如上是《鶴沖天》的格律。頓號前代表需要押韻。
白色是平聲,黑色填仄聲。
簡單吧?
填詞麼,無非就是在這三大規則的範圍下寫作而已。
平仄、韻、格律。
掌握之,已經邁出了填詞的第一步。
入門篇
以上基礎內容相信大部分接受過高中、大學國文教育的同學都知道。
但是填詞者還是很少,
爲何呢?
不得其門而入。
那麼如何入門?
與學習文言文不同,我對填詞的要求並不是寫,而是背。
填詞一開始如果就信馬由繮地去寫作。
倘若無天資或名師指點。
必然在這條道上愈走愈遠。
我建議凡有志於學習填詞的朋友。
背至少一二十首詞(要求是以往沒背過的)。
最好是不同詞牌名,不同風格。
然後看看自己有沒喜歡哪一位詞人,哪一種流派的詞?
入門者我不太推薦多背豪放詞。
很容易把詞寫野了。
就似初學書法就習草書。
沒有超人之天資或名師指點,
絕對是得不到好的發展。
個人推薦初學者多背背
柳永,晏殊,李煜,李清照。
所謂婉約派四大旗幟。
周邦彥、秦觀、納蘭性德之流可以偏及,但不要輕易深入。
很容易走歪。要麼過分雕工,要麼太拘束,要麼就太多抄襲。
我推薦初學者多背柳永和晏殊。
前者文詞較白,淺顯易懂;後者溫潤如玉,學習後格局會很方正。
一點經驗之談。
當然人各有所好,只要能多背多看其實都是好的。
反正只要如此積累,大概胸中有詞五十一百首。
就可以進入下一步了。
實踐篇
我在這篇會以我這週寫的兩首詞作爲例子。分析如何創作。
還是舉《鶴沖天》的例子。
比如一個人在讀完柳永的《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 ●●○○● ○●●○○ ○○●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 ○●●○○● ○○○●● ○●○○ ●●●○○●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 ○●○○○● ●●●○○ ○○●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之後,想要也填一首 抒發感慨 怎麼寫呢?
我是這麼作的。
首先,簡單介紹下原詞背景;
「情長恨切,有百千辭闕。」情長是柳永的在婉約派四大旗幟名號下的別稱。「恨切」指觀其一生(寫完鶴沖天,因言語輕浮而得罪皇上,被貶曰永不錄用,終身遂填詞,浪跡煙柳中。),設身處地後想來應有之感嘆。「有百千辭闕」,一是點出其才華橫溢,二是暗喻其「恨切」之濃之多,三是引出《鶴沖天》。
「託柳巷煙花,將君閱。」接下來,我便藉擬柳永之口吻,戲謔而又似含淚地道出其「奉旨填詞」的高狂行徑,及背後的無奈哀傷。
「忍把平生唱,一曲任餘頑劣。」 然後承上,更突出其自嘲而似浪蕩之語氣。」任餘頑劣「典出胡宗林之」任我頑劣「。這裡說下,用典在填詞中非常重要。 能夠巧妙地用典,是區分詞家水平的一大關鍵。從中可以看出其學識淵博與否,以及填詞功力高低。
「盈虧何必說?」源自柳永原詞的「何須論得喪」。更一布加強其自我嘲諷和狂放之態。但是有沒覺得盈虧用來指人生很不著調?其實這時有寓意的,這就是填詞中又一個關鍵技巧——前後鋪陳。且看下句。
「明月依然,萬世慘白如雪。」 原來盈虧是用明月來比喻柳永之得失。巧妙嗎?這就是前後鋪陳。而且還沒結束,你看,月光皎潔,萬里如雪,本是很美的景象,爲何說是慘白呢?哦,原來是因爲柳永之心緒因回首平生,而感慨淒涼,遂見月光「慘白」。這便是填詞第三個技巧——以心化境。
如此則上闋結束,寫出了自己設想中,柳永狂放之下的淒涼。
下闋的第一句很關鍵,是一首詞的「眼睛」。
務必縱觀全局,再細緻入微,好好寫,
「當時飲水,滴落誰人嗚咽。」 我的佈局在此是打算先緩和,再重反。「飲水」典出「凡能飲水處,皆能歌柳詞」。先淡淡得接一筆其風光與傷感的對比。然後準備開始將節奏加快!
「滿紙雨霖鈴,清秋節。」 這句寫其「嗚咽」語。典出柳永《雨霖鈴》的「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方面押平水韻部的入聲九屑韻,一方面激化一下氣氛。
「豈是男兒本色,胭脂氣、非豪傑。」 這是此首詞立意的核心。在「先禮後兵式」的下闋頭兩句的烘托下寫出。能有水到渠成而又風雷乍激之感。
「東坡應不屑。」深化核心句。典出東坡和柳永相比較,一個關西大漢鐵板大江,一個豆蔻少女紅牙拍板的老故事。在核心思想下,點題雲作者更欣賞蘇東坡的人生態度。然後亦使節奏在激烈的批判句中得到緩衝。
「想鄂王兮,淚下滿江紅血。」收官句。點出大多數文人皆如柳永那般,只顧風雅而不顧及家國功業的做法,其實就是宋朝衰弱、毀滅的根源。這是填詞的又一大技巧——文末深化主題,以小見大。 然後單從填詞而言,這句最爲激烈,但是讀起來語氣也最平淡。這就是填詞結尾句的魅力。也是我們寫詞要做到的。
如此,一首《鶴沖天 詠柳三變》
情長恨切。有百千辭闕。託柳巷煙花,將君閱。忍把平生唱,一曲任餘頑劣。盈虧何必說?明月依然,萬世慘白如雪。 當時飲水,滴落誰人嗚咽。滿紙雨霖鈴,清秋節。豈是男兒本色,胭脂氣、非豪傑。東坡應不屑。想鄂王兮,淚下滿江紅血。
就填好了。
你有沒學到什麼呢?
再看一首詞
《一剪梅》
春色相逢柳上絲。著綠容顏,搖擺風姿。春言去也絮垂垂。有淚誰知?滴作殘枝。
春任歸時亦去之。也共芳菲,也自葳蕤。 梅香一點動當時。折了公卿,還有癡兒。
上闋寫柳樹在春來時的得意炫耀,以及春去後的淒涼晚景。
下闋寫梅花在春歸春去都不變的風華,與之做對比。結尾句點出梅花如此爲人所喜愛,並暗諷公卿之輩,趨炎附勢,寵辱若驚,宛如癡兒。
佈局很簡單的一首詞。
那麼你學到什麼了嗎?
對!起承轉合!
這就是填詞在結構方面要注意的。
掌握我方纔說的大佈局,小技巧
你就可以開始嘗試自己填詞了
剛開始不熟練,很殘漏?
沒關係。誰不是呢。
一步步提升就好。
周濟的詞論對作詞法論述頗精,如果你剛開始填詞,可能會有幫助。
「學詞先以用心為主,遇一事、見一物,即能沈思獨往,冥然終日,出手自然不平。次則講片段,次則講離合;成片段而無離合,一覽索然矣。次則講色澤、音節。」
「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初學詞求有寄託,有寄託則表裡相宜,斐然成章。既成格調,求無寄託,無寄託,則指事類情,仁者見仁,知者見知。」
節選兩段,望有助益。
分兩個層面來說。
第一個,是真喜歡詩詞這種藝術形式,那麼我告訴你,創作是第二位的事情了。第一位的事情是先去欣賞,學會了欣賞之後,自然出口成章。怎麼欣賞呢,從訓詁開始,要先了解每一個字的意思是什麼,然後是讀古文,先秦,兩漢,唐宋的文章都要讀,反覆的讀。考慮人的精力有限,唐宋以後的文章可以先放在一邊,以後再說。把上面的列出的這些年代的,凡是大家的文章都拿來細細品讀。這些是基礎。
有了這些基礎之後,可以去看一些雜書,來充實自己的學識。比如詩詞的格律啦,前人的筆記小說啦。前面的訓詁和古文好比是房屋的骨架,這些就是磚瓦。
好了,有了上面的這些東西打底,可以開始讀一些全唐詩啦,全宋詞這些東西。但是已經不會太費勁了,到了這階段,才算是真正的學會了欣賞。至於創作,那更不是什麼問題,基本上就是信手拈來了。
第二個,就是為了創作而創作,更多是一種語文欲,一種表現欲。那麼的話,隨便找一本詩詞格律的書來,再搭配幾本唐詩宋詞的書籍,回家用大火猛煮幾日,大概也可以勉強出鍋,嚇唬一下外行了。首先要看能不能寫,其次才是怎樣寫。早期的東西叫習作,一開始就要知道這些東西是要寫了撕的,所以就是不停地改,寫一首改百遍。一段時間後,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寫。如果這時還不能判斷就給高人看過確定。能寫了,後邊就好說了。
王國維言:詩易學而難工,詞難學而易工。
故,太祖寫了好多好多詞。
個人覺得詞還是比詩簡單的,書和應用軟體都有人推薦過了。不多說。
建議除了查資料以外,填詞時遠離電子設備,靜下心來。每天就算不寫也要閱讀。多讀多看。
了解每個詞背後的含義。比如當時老師讓填搗練子,有個同學填的特喜慶,但是這個詞牌是丈夫遠征在外,妻子寄語相思愁苦,無人解憂在給丈夫搗寒衣時的唱詞。反之,也有表達喜悅心情的【忘了詞牌。】多看書,此外,不要自以為是,韻部平仄,一定要按人家的規定來,有些初學者覺得意境到了這些都不重要,但是這就是這個遊戲的規則,一定遵守。
古音的平仄和現代不一樣。比如。白,在古代為四聲,為仄。急,一樣讀四聲。
所謂押韻押的是古韻。念得當然也是古音。多看多記。慢慢就會了。
寫完查,查完改。改完念。多看多記。我沒有那個毅力。但是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學習詩詞。
詩歌老師說"首先句子要符合規則,其次話要像人寫出的句子,最後,才要求詞像人寫的詞。至於,意境,就看沉澱和天賦了。"白香詞譜
學寫詞,其實最重要的是積累和時間,既然你有興趣,又願意循序漸進,那便是最好的了。
建議你買一本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宋詞鑒賞辭典》,還有各類你感興趣的詞人集,選本無需太在意,不要選用帶翻譯的那類便可。用白話文翻譯詩詞我一直覺得是一種褻瀆。鑒賞倒還好。
然後就是每次的讀背,遇到喜歡的就抄下來或多讀幾遍背下來,寫詞也好,寫詩也罷,語感是非常重要的。不必每首都背,但遇到喜歡的背下來,也是人生一樂事不是嗎。
當代白話文語境下想寫出具有古典美的詩詞,沒有積累實難做到。
當自身詩詞積累到達一定量(建議讀背堅持半年以上,成為習慣最好),就可以嘗試詩詞的寫作了。
其實詞對於格律的要求不高,基本按譜填詞就行,只是長調要注意領字,還有特定詞牌的格式需要留心便可。不像詩需要對整個格律系統進行梳理理解。
而詞譜,目前較為廣泛流傳應用的,主要有《龍榆生詞譜》、《白香詞譜》與《欽定詞譜》
各譜之間的詞牌格律會有細微的出入,也是自行選擇便可。
詞誕生之初因為是依曲譜填詞,故而不同的詞牌適宜不同的文風,今日其實不尊其例亦可,竊以為選調在今天的詞創作中,至少是在詞牌與內容的聯繫上,不必做太高要求。
再者就是入聲字問題了,詩詞創作離不開用韻,當今詩詞創作總韻一直有兩種選法,一是依南宋劉淵梳理整合《切韻》《廣韻》而成的《平水韻》,代表的是古人創作詩詞所用的韻部,因其時所依為中古音,所以分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入聲字如今是以不存於普通話及廣泛的北方方言中的。但古韻,即平水韻依然是如今詩詞的正統,諸多比賽是拒絕新韻作品參賽的。這就涉及到入聲字的問題,平水韻中除去小部分古今異讀或多音的字外,最主要的就是區分入聲。所謂入聲就是中古音中 短而促 的發音,如出,得,白,竹等等,至於如何辨別入聲字,如果樓主會南方方言,特別是閩話,粵語與客家話,可以拿平水韻中入聲字與自身鄉音做對比,這三類方言中入聲字的保留都比較多。其實這也是熟能生巧,多運用古韻創作,多翻翻平水韻,就能洗得如何辨識入聲字了。而在詞創作中,清人戈載根據前朝各個詞人所通押鄰韻,又整理編纂出了《詞林正韻》,只有十九韻部,對詞的創作來說應是更加方便一些的。
還有就是新韻,新韻目前主要指的是《中華新韻》是中華詩詞學會根據當今普通話為基礎編寫的韻譜,運用新韻創作的好處在於簡單,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辨識入聲字,韻部也少,方便創作,但多數詩詞創作者還是難以接受這個新事物,似乎是覺得一個古的東西里注入新的成分就不純粹了。
對於韻我是覺得你可以自行選擇,無需說一定實用古韻,太累,畢竟進行詩詞創作最重要的還是陶冶自身。
從高一開始寫詞至今也有接近七年,深覺寫詞積累之重要,積累是為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創作上也能讓自身語感更佳,讀詩寫詩是切忌不能分開的。
願同好詩詞的你能創作出自己喜愛的詞篇。
附上近年兩首詞作
南鄉子(古韻龍譜
獨自過中秋,不勝悲涼。
遠望可當歸?不見天南宿鳥飛。還憶小城同品酒,青梅,幾度春風喚不回。
對月共邀杯,飲盡相思柳葉眉。一夜星河隨我醉,傾頹。獨自輕歌獨自悲。
臨江仙(新韻龍譜
我見疏星隨皓月,憑欄自有清風。目極滄海是天東,至今思李賀,木下斬燭龍。
一夢韶華今不醒,世間幾場枯榮。煎來人壽又成空,世人皆有死,魂魄欲何從?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第一步,你不用看任何專業的書籍。一切就如同你自然而然的那樣。與平常不一樣的一件事就是,多留情。情是詩詞等很多文學作品的核心。沒有情,你技術再高也不過是一個詞匠而已。而詞匠的工作,電腦就可以勝任。
在你感受到心中有情不抒不暢的時候,你就可以去寫東西了。
是不是詞不要緊,對應不對應詞牌不要緊。長短句亦或是工整的句子不要緊。寫出來就對了。
這時候你就可以進入第二步。
第二步,是花一段時間多寫,不要局限於有一種形式或者風格,隨心所欲就好。同時,一定要把作品保存下來。等你的作品有五十多篇,時間大概是半年的時候,開始去看其他古代的文學作品。詞就從宋詞、散曲、樂府開始。詩就從詩經魏晉到唐開始。散文賦就從百家、史記、漢大賦、唐宋八大家的看起。以上最好背誦。然後你就會發現,你寫的都是什麼玩意兒?彆氣餒,因為你有情,你需要這些東西來表達。知恥而後勇。接下來你就可以進行第三步。
第三步,選擇自己喜歡並比較得心應手的一種形式進行專註的嘗試。這時候,你要去了解這種文體的發展史。你要理解這種文體在歷史上都有哪些風格,為什麼那些作者要選擇這種風格。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你的作品應該是什麼樣的,然後你才能努力。這一步需要多看,但是也不能廢筆。與此同時,你可以著手進行第四步。
第四步,請你思考一個問題。這種形式,已經發展了這麼多年,每個人都有革新,那麼你打算進行什麼革新呢?或者說,你支持歷史上誰的變革呢?為什麼要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你所寫不僅僅是作品,也是歷史。你要做詞人,而不是詞匠。這一步之後,你的路就只能自己走了。每一個選擇,都得你自己判斷。你可以和同樣愛好的人交流創作,不要自以為是,也不要妄自菲薄。但不論如何,都請記住,詞還活著,沒有死。只有死了的東西才是一成不變的,活著的東西,理所當然要變化。
最後,送上一些基本功:
一定要經常看字典。這是文字靈動鮮活的基礎。
多看一些古書。看看古人的思想還有表達。
多看古人作品,試著自己去賞析。這是建立你自己審美體系的重要一步。
我不如樓上同學們對詩詞有如此精到的見解,也不如他們那樣在古詩詞上有許多的積累,我是一個古詩詞的愛好者,我僅從愛好者的角度給題主提供一些建議或者說個人的看法。
我看樓上的同學們的建議大都集中在詩詞格律上,我欽佩大家在這樣的年代還能沉下心來去看國學的東西。不過我覺得如果要學習填詞,最核心的東西不是格律,而是文化和知識的積累。我覺得格律是規矩,但是只是規矩,在規矩以內寫什麼東西,卻是要看自己的積累了。
我記得陸遊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固然要看格律詩詞這些書,但是只看這些書,那就跳不出古人的框框。古人詩詞里的典故從哪裡來?那也是他們的文化和知識的積累。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題主也可以去看看其他一些書,比如說《史記》,《通鑒》,《易經》等等,一系列有助於你積累古代文化的東西。當然我個人認為歷史書是最好的,因為有故事,既便於閱讀,也便於用典。而且有時候看文言文看的多了,自然對遣詞用句也有些感覺。
我還記得辛棄疾說過「為賦新詞強說愁」。我覺得在文化和知識有了以後,最重要的就是個人的思想。寫文章,寫詩詞,最重要的不是炫耀文采,而是要抒發自己的主張和思想。文採好的文章,有時候卻只是通篇的辭藻,不見半點的思想的光輝。我從一個詩詞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不是好的詩詞。舉個通俗一點的例子,如果要寫端午,肯定有很多人會寫出屈原,也會有人讚揚屈原,但是這樣的詩詞,寫的再好,格律再規整,也流於俗氣了。
綜合來說,其實無非就是一句話,多作文化和知識的積累。當然,我是一個詩詞愛好者,我只能講講我自己心目中好詩詞的評判標準而已,些許淺見,僅供題主參考了。「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這是紅樓夢,香菱學詩的片段,因為看到題主想踏踏實實循序漸進。所以個人建議在一段時間內就不要考慮去寫了,而是要多讀多看,讀是為曉平仄打基礎,看是要肚子里有墨水。
有一句話說的很有意思,你想要四兩撥千斤,首先要有千斤的力氣,才能舉重若輕。
詞譜不要去看,什麼王力先生,龍榆生先生的叫你怎麼填詞的書都不要看,最開始關注的應該是詞本身,而不是格律詞譜這種形式。畢竟你拿著一本字典也寫不出錦繡文章。這是一個很漫長的積累過程,希望你能受的住。
宋詞三百首,宋詞選,先看這個,然後挑一個極為喜愛的作者去看他的全集。
《宋詞三百首--中華經典藏書》(呂明濤...)【簡介 選這本書,是因為比較入門,適合日常翻閱,沒有什麼太深的內容。
《宋詞選》(胡云翼...)【簡介除了宋詞三百首,這本宋詞選,算是極好的選本了。
之後,依照你的喜好,找一個喜歡的作者看看他的詞。
不知題主是哪裡人,如果你家在南方,用方言讀詩詞詞對學習會有更好的效果。這是普通話所不具備的。
大致讀過了這些,你應該對此有一個初步的審美印象,小令,中調,長調,慢詞,豪放,婉約等等。這些是你讀過之後應該具備的。
然後,我個人覺得你應該再看一下詩詞審美的書籍,安意如之類的請不要看,也許你因為這個喜歡上的詩詞,但是對填詞,個人覺真的沒什麼用處,你應該看的是這個
《唐人七絕詩淺釋》(沈祖...)【簡介
《宋詞賞析》(沈祖...)【簡介
《迦陵論詩叢稿(第二版)》(葉嘉瑩...)【簡介
個中沈祖棻和程千帆先生(學術中的夫妻檔,艷羨)的講解很傳統而又通俗易懂,而葉嘉瑩先生,則使用西方的一些理論來闡述中國古典詩詞,從另一個視角帶你看中國傳統詩詞。
現在你可以開始接觸格律了,個人推薦三本書。(這時候積累依舊不能斷喲)
《大家小書?詞學十講》(龍榆生...)【簡介
《唐宋詞格律》(龍榆生...)【簡介
《宋詞三百首詳析》(郭伯勛...)【簡介你可能會好奇,我為什麼再給你推薦一本宋詞三百首。
這本宋詞三百首的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每首詞下面都把這首詞的格律標出來了,極為好用。
最後祝願題主早日初窺門徑。(學成可沒那麼簡單)
思來想去,如果真的想踏踏實實的去學怎麼填詞,的確是這個樣子,當初自行摸索,著實走了不少彎路。後來念了中文系,問過了老師,才是勉強走到了正道上,只是讀得越多,越不敢動筆了。
書我之列了這些其實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少了這些恐怕也是不行了,看題主的耐心了。
如果暫時買不起,我想說,我列的所有的書,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書。
網上都能找到PDF版本,但是我還是推薦買實體書。
還有更多的書,我就不列舉了,如果真的讀過了這些,你可能也會自己去挖掘好書了。
推薦閱讀:
※有三本一系列是寫唐宋詩人故事的書,其中還寫到了薛濤和魚玄機是什麼書來著?
※詞入詩有何不可?
※蘇東坡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好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