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官網裡大B彙報方案時錄的media裏手勢就能表達出3d效果是什麼技術?

在BIG建築事務所官網裡BIG | Bjarke Ingels Group製作的media。大B在彙報時講解走到白桌子前手勢一揮則出現整個項目的演變過程。表達清晰,請問這是全息投影還是視頻後期製作特效?在景觀與建築彙報方案的過程中這種表達是否有很大幫助以及運用前景範圍?(BIG | Bjarke Ingels Group)官網視頻中media選項中第8個視頻


和所有的特效電影一樣,是排演出來的。

而且我想你也看得出來,這並不是什麼好萊塢級別的特效,愛好者在家基本就能做。

首先要拍攝原始素材,也就是BIG老大對著空氣講話和比劃。

那麼空空的桌面上可能會有3-4個track點,就是不幹膠貼在桌子上就行,白桌子嘛,就貼黑追蹤點,對比度大就行:

然後這幾個track點在原始素材里的位置會一直輕微晃動,這是好事,因為如果只有一張照片,那麼上面的信息對計算機來說是二維的,但是如果我有每秒24幀,那我就有充足的信息,可以通過三角測量/攝影測量,反求出一個空間中的平面來。

甚至說都不需要追蹤點,光桌面上透視不斷變化的地圖紋理,所提供的數據就足夠解析空間鏡頭坐標和反求鏡頭坐標了:

那麼整個錄像素材的每一秒的空間網格都會被求出來:

相機在空間中的位置坐標同時也將被反求成功,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數據序列。

求這個數據可能會用到Vicon Boujou 之類的軟體。

把這個相機空間位置的三維信息導入專業的三維軟體如3ds max或maya,或blahblah……

根據現場光環境打光調材質,做動畫,渲染。做出就好像真的是這個空間里的實體模型的光影感覺。

這一步也就是所謂的寫實渲染,是做CG的人的基本功,目測現場光環境去模擬,甚至完全可以採集工作室的hdri全景圖,作為光源。

此時渲染出來的結果,渲染動畫的鏡頭會和原始素材同步晃動,同步率100%。你想帶影子都行,沒有渲不出來的。

然後直接往原始素材上一拍,擋住桌面和有可能存在的track點,合成調色,就哦了。

唯一麻煩的就是當BIG老大把手擋在模型前面的時候,需要合成藝術家手動把渲染出來的素材摳掉一部分,露出下面的手圖層,就好像手擋住了模型似的錯覺:

每一幀每一幀的用鋼筆工具配合一點羽化範圍仔仔細細的摳。這個叫roto work,說白了就是用手摳,沒啥神奇的。當然會有些小插件什麼的會幫你摳得快點兒。

所有思維都是合成的基本思維,和Photoshop很像吧,只是動起來就行了。

這個回答只解釋了思路,沒解釋具體操作。我相信這些思路足夠給你解惑了。

酷不酷,屌不屌,想不想學?給你一個良心教程:
http://www.videocopilot.net/tutorials/3d_crater_p1/

AK大神,業界良心。

我哥們就是通過VIDEO COPILOT自學CG,轉專業成功,現在在日本學CG。興趣的力量是無窮的。


李芸 邀請你回答此問題

後期特效,與動作的配合是排演的結果。當然,怎麼和動作結合得更緊密,更主要需要靠後期而不是前期。

其實這也算不上是什麼「新技術」了, CG 公司應該都能做,只是做得夠不夠專業罷了。對於設計師 / 事務所而言,這樣的視頻製作外包出去會更好(BIG 應該就是找 Squint/Opera 做的),畢竟這是對專業性有一定要求的事情,嘗試自己做可能會在花費大量時間的同時達不到好的效果。

* * * * * *

另外,利用 LeapMotion 這樣的動作捕捉硬體,配合 Unity3D 這樣的 3D 引擎來開發出真正能交互的 Demo 應該也不算是稀奇的事情吧。


哎,什麼時候可以設計的時候可以真的在空中比劃,畢竟還是腦子離自己的手最近。虛擬現實戴頭盔戴眼鏡什麼的簡直弱爆啦:但是光學理論上需要反射介質之類的東西,不知道電離空氣的那個理論是怎樣的效果會如何


國內有個中學的方案介紹視頻也是這麼做的。。綵排好的加後期。。


想想春晚的時候和吉祥物一起拜年、
想想奧運的時候和福娃互動、
想想誰陷害了兔子羅傑。


推薦閱讀:

這種風格的建築模型+手繪分析圖是如何做的?
這種光感是怎麼做出來的?
鳥瞰圖的意義在於什麼?
對近日有關「風水堪輿」的討論,你有什麼看法?
怎樣培養對建築學的興趣?

TAG:視頻 | 3D電影 | 建築設計 | 後期特效 | 景觀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