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伊迪絲·華頓筆下《純真年代》的主人公?

《純真年代》的兩個重要女主人公,May和Ellen,在特定社會背景下的性格特點產生鮮明對比。在現今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好惡與道德準則是否有所改變?我總是覺得May更好些,知友們又會怎樣分析這兩個人物呢~~


@譚酸菜@Lynda Gu 久等~~

《純真年代》的人物都是有人物缺陷的(當然這是句廢話。所有戲劇人物都是Flawed character),而且每個人的缺陷都與主題,或者說標題「純真」有關。

Newland這個人物的一大缺陷是,他從內心厭倦了紐約上流社會的虛偽,但自身又無法從這種人情氛圍中脫身。也就是說,他帶著雙重標準,自身無法豁免卻又批評這種模式本身。這種雙重標準在具體的故事中就表現為他對女性的雙重標準。舉個例子說,在小說的第一卷,他有過很矛盾的內心活動,一會兒獨白說他希望May能成為獨立思考的女性,儘管上流社會賦予她的家教是絕不挑戰權威;可他同時又以佔有May這樣的高貴淑女為榮。還有,Newland Archer 曾說過女性該有於男性平等的權利,私生活也不應該被干涉: 「…women should be granted the same rights as men, and should not be censured for having private relationships」; 但同時他自己卻對不同女性的選擇進行評判,a judgment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women one loved and the women one pitied."

Newland的另一缺陷是天真(innocence?na?ve?)。在Mingott家族,他八面玲瓏,老練地應對著家族所施之權威、壓力,但同時他也會低估舊式家庭的勢力。例如書的第二卷開篇,他曾想過反抗家族中的種種教條,以此反叛舊式家庭巨大的抱團的力量(「the family"s powerful solidarity」),但瞬間他就意識到,一旦意見不同,家庭會議和大小決策乾脆就會把他排除在外。他的天真還表現在他總認為自己能成為不受道德和社會準則約束的一員例外。He is also na?ve in the sense that he feels that he is somehow exceptional to the usual codes and judgments of good society. 他有著堂吉訶德式的幻想,希望Ellen和他能發展一段免於「通姦」之名的感情,只是Ellen每次都把他打回現實罷了(「It is Ellen who must keep Archer"s feet planted to the ground」)。


Wharton的其他小說,比如The House of Mirth, The Leisure Class等,也塑造過一些類似的上流社會人物,比如Undine,Bertha Dorset,Lily Bart等。相比於這些人,《純真年代》中的May,號稱「Blameless ingénue」 「virtually angelic」, 簡直是純真天使的化身,就算是跟非常類似的Lily Bart 相比,May也更高貴更善良。Lily和Undine都有自戀、虛榮、愛現的癖好,而May作為富貴之家的大小姐,簡樸自然,絲毫沒有任何公主病,就如Newland回憶道「she is incapable of tying a ribbon in her hair to charm him」(198). 但是,除了純真,May也是小說中塑造的最微妙、最悲苦的一類女性,一類被社會階層用模子鍛造出來的雕塑,「manufactured, like superfine merchandise, by leisure-class society」, 面目如同 「the vacant serenity of a young marble athlete」 (141). 所以她的純真是人造、刻意培育的純真。比如May在她未婚夫的口中是舊式社會的可怕產物: 「a terrifying product of the social system, a creation of a factitious purity」,要逢場作戲,要裝聾作啞,要視而不見:「metaphorically blind to reality like the Kentucky cave-fish, which had ceased to develop eyes because they had no use for them」 (40, 43).

May 的純真是無懈可擊的,但這種純真使她備受煎熬,因為她因此失去了獨立思考和想像:「suffers from the invincible innocence that seals the mind against imagination and the heart against experience! 」(145). 雖然May不像Undine那樣讀書少、簡單粗暴, 但論及她精神世界的空虛,她和Undine一樣是遭受了毀滅的。書的結尾,老年Newland回憶起May的一生,丈夫再次提起了已故妻子的毀滅與失敗:即便一生作為標準的「好」女人,May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女人

「so lacking in imagination, so incapable of growth, that the
world of her youth had fallen into pieces and rebuilt itself without her ever
being conscious of the change. This hard bright blindness had kept her
immediate horizon apparently unaltered」 (351).

就像訂婚時內心的獨白一樣,Newland一直不喜歡May保留純真、彷彿從不長大、從不接受改變,這種通過蒙蔽雙眼帶來的純真使她喪失想像、眼界與活力。從這個意義上說,May的純真是自身的毀滅。

但從另一層論起,May的純真又是毀滅他人的,特別是Newland和他真愛的 Ellen。在她的家教中,婚姻就是生來要達成和經營的目標。為了自己的婚姻,她的「純真」實際上是殘忍、虛偽的,與其他小說中工於心計的Bertha Dorset,Undine Spragg 並沒有區別, 特別是她兩次拆散Newland 和 Ellen的行為。第一次是她剛剛覺察未婚夫的遊離。當她隱約發現未婚夫和表姐的關係,立刻將婚禮日期提前,而這時Newland剛剛有了悔婚的想法 ,基本被扼殺在搖籃中。第二次是在婚後,當她察覺丈夫與Ellen的戀情已經到了新的節點,Newland已意決離開妻子與情人私奔時,「天真」的 May找到Ellen勸她回歐洲,並聲稱自己與Newland 已經有了孩子(其實並沒有什麼懷孕的確信)。一向善良柔美的May 就這樣一次次靠【純真】贏得婚姻的勝利,但這婚姻也事實上死去了。Newland後來回憶道,Ellen的離去「 leaves him missing 『the flower of life』」

Wharton也曾偶爾提及May和Newland是「一對兒犧牲品」: 「they were fellow-victims in the noyade of marriage」. 在這裡推薦一本書 No Man"s Land: The Place of the Woman Writer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裡面講到,在最早第一版的《純真年代》中,二人的婚禮這一片段是以英國國教傳統的葬禮儀式開始的。雖然後來被作者刪改,但可以認為這一設計也許就是Wharton不經意的弗洛伊德式的錯誤。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Edith Wharton起名《純真年代》的深意。所有的人物性格和命運其實都指向了「純真」這個巨大的諷刺,指向了Edith Wharton或許別有深意選取的書名「純真年代」. Wharton是否真的認為舊時的紐約很單純,還是有意用【純真】一詞反諷上流社會的虛偽與算計,我們不得而知。當然,書中描繪的上流社會的虛偽、鍍金時代浮華下的腐敗云云的確會讓讀者質疑「純真」一詞,但還是有May這樣純潔善良的人物,面對腐敗的周遭仍然保留純真(或是無知?)。Newland也是一樣,他所有的激情、夢想與不滿全都是純真率性的,他一度相信他和Ellen能一起逃脫【adultery】的標籤。但婚外情在那個上流社會會怎麼樣呢?除了被說通姦別無可能。另外,從更大的意義上說,書中的舊式紐約本身或許就是一個純真的社會。這樣社會中的個體,整日浸淫在種種教條的細枝末節之中,已經無法去想像一個階層在新世紀即將迎來的種種腐壞與chaos。因此,Wharton 起這麼一個書名,既不是完全的字面本意,又不是純粹的反諷。

我認為許多筆墨是在有意地服務於人物塑造,根據之一就是Wharton的文體技巧,比如複雜的敘事手法。Wharton 用Newland Archer 作為敘事視角來觀瞧舊時紐約的意識形態,因此,大部分對紐約社會的批評都來自Newland之口,也是因此塑造了Newland批判性、軟弱性並存的人格。類似地,讀者認識May Welland 和 Ellen Olenska這兩個主角也是首先從Newland的視角開始的,但不同的是,Wharton 同時還用了第三人稱上帝視角(omniscient narration)來描寫環境、陳設、人物往事的回憶、人物外貌,以及其他配角。遠距離的敘述同時是在削弱Newland的一些敘述和觀點。兩種敘述方法的複雜混合,也讓Newland這個人物(包括書中其他人物)更加多面,在我們認識他的缺陷時有更多參考。比如說,May在Newland眼中就是聖潔、純真、善良的美好女性,但在許多側面的第三人稱敘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Newland其實大大低估了May的心計和深度。第三人稱敘事中對May的動作、手勢、表情、曾說過的話,往往令人細思恐極。如果我們以這一線索來構建May的人格,也許就能描繪出一個城府頗深的老練女性。

Newland的複雜心理與天真頭腦,May的純真與心計,都可以成為對Innocence一詞的矛盾的理解。純真和天真一樣嗎?紐約上流社會真的簡單純真嗎?Newland和May又有著怎樣不同的純真?Wharton的隱晦風格和隨意多變的敘事視角使得讀者很難判斷這些模糊的寓意。

雙重標準也好,天真也好,你既可以說是Newland的人物缺陷導致了他一(兩)段感情的失敗,也可以說他的兩段感情生活,特別是婚外情,在紐約舊式貴族文化當中早就註定悲劇了。

(已修改更新,美化版請見dr_yuuan公眾號 小札 | 《純真年代》里的20年代紐約的純真)

References

Gilbert, S. M., Gubar, S., "Angel of devastation: Edith Wharton on the arts of the enslaved", in No Man"s Land: The Place of the Woman Writer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Vol.2.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Wharton, E. The Age of Innocence. Singley, C.J. ed. Boston,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2000.


艾倫其實是個原本非常普通的女人,只是她的普通之餘有一絲敢於忠於自己。

原本就是高高在上受各種崇拜的,所以電影里第一次劇院相遇劉易斯(對不起時代久遠實在記不起男主名字(?_?)@)沒有吻她的手她感到略微失落。
內心其實是在乎外界看法且懂得怎樣引起男人憐憫的,所以借離婚事宜與劉易斯拉近距離,劉易斯初到她的住所她邊抽煙邊哭泣起來。
她是既貪心又有節制的,所以她一味沉醉在劉易斯的吻里差一點發生關係但最後並沒邁出那步。
最重要的一點,艾倫和劉易斯都一樣喜歡May的純凈,所以說好的約個炮最後卻去了歐洲,哎打一炮多省事。
其實艾倫內心對於男女之間的愛情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不安感,這和她的前段婚姻經歷有關,甚至周遭所有在她眼裡都非常不可控,所以電影里她說「有朋友在的時候我就不會不安」,其實人是對身邊事物以及自己情緒極其不可控才會沉醉在別人的陪伴中的。更重要的是,她知道最美好的愛情莫過於並未擁有,所以她帶著一份曖昧離開了劉易斯和梅的生活。

其實回想起電影里,米歇爾飾演的艾倫這個角色其實我並不覺得十分吸引人,可能是電影裡面對她的刻畫還不夠細緻,首先雖然說那個時候女人提出離婚是不正常不現實不可能,不管男人在外面怎麼花天酒地女人都應該忍著,但是放到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她要離婚這件事並不證明她很牛叉,所以這個人設很難讓觀眾發自內心覺得這個女人很特別。
其次我覺得艾倫說白了還是挺綠茶的,小說原型中男主幼年是暗戀過她自己所以是對男主依然是有一種霸佔心理在的,後來吧發生的事也不說了,電影里很多地方都是直白的暗示和勾引了,你想下啊自己表妹的老公,擱誰真下的去嘴啊我也是醉了(不要覺得我保守現實生活中自己妹夫是真的很難下手好伐)。

而對於梅這個角色,
光看薇諾娜那張臉就已經完美的詮釋了「純 真 年 代」 這四個字。!。!(不附圖了腦補)

說真的,那個年代的薇諾娜,看到她的臉一切都會變得很不客觀起來( ????? )

梅去世時劉易斯如是說,「她(May)在死去的那一刻都覺得這個世界無比美好。」
看看現在的各種腦殘劇,對比起來梅才是瑪麗蘇始祖,她擁有那些女主角的一切光環,唯獨一點,她不傻。

再引用一句旁白結尾,
「梅代表了那個年代上層階級所有的美好。」

(平心而論,我認為薇諾娜飾演的梅雖然戲份少但比米歇爾飾演的艾倫性格刻畫更徹底。)


在我看來。may代表社會習俗,ellen代表原始衝動。
能保持原始衝動的人很少,大多數的人會屈從於社會習俗。因為它雖激情四溢,卻為社會不容,太熱烈,會燒傷自己與他人。
但是,泯滅掉生命激情,獲得社會的庇護,可能會失掉生命的原始活力,但那有什麼大不了的呢,畢竟,每個人都會死的。
但是,不管是作者還是讀者,還是我,不都是愛ellen更深嗎?


推薦閱讀:

你認為李白寫月最高超的話是什麼?或者李白寫的最飄最狂的一句?
書或者電影,即使再喜歡,也很難去翻第二遍,是什麼毛病?

TAG:小說 | 文學 | 文學評論 | 英美文學 | 美國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