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蕭何、張良對於劉邦來說,誰更重要一點呢?
以歷史現實為評價標準,更重要的是 蕭何
1. 後勤工作不好搞,勞心勞力不討好。軍隊戰鬥力無實質差別的情況下,打仗拼的是後勤
2. 劉邦分封功臣時,搞後勤的蕭何為第一。(類似的,朱元璋分封功臣時,李善長為第一)
以歷史必然性為評價標準,更重要的是 韓信
1.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2. 沒有韓信,漢很大可能被項羽滅掉。
以歷史偶然性為評價標準,更重要的是 張良
1. 這類謀臣可算作錦上添花。沒有張良,也可能有李良、王良。
2. 沒有張良,鴻門宴一節,劉邦或許死掉。
-
所謂必然性、偶然性,是對影響力強弱的簡單區分。
沒有張良,可能會有其他人救劉邦,所以說張良得位是歷史的偶然
韓信一出,霸王、楚軍束手,所以說韓信得位是歷史的必然
-
我年輕的時候很推崇韓信,07年9月時還為韓信鳴不平來著(經@hiheng 提醒,有一戰是韓王信打的,而非淮陰侯韓信,於是重新考據了一下,內容有更新):
"真正的事實,漢朝的江山有十分七是劉幫在馬背上打下來的,十分三是韓信打的吧!"
----請給出論據。 劉邦 是如何打下十分七天下的
遍查《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只有三次勝仗(與手下一起也算)。這三次 打下了十分七?
《史記·高祖本紀第八》、【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史記?卷八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史記?卷九十二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史記?卷九十三
1。「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勝 用韓信計,打章邯一個措手不及)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
2. 【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
// 2。「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韓王昌不聽,使韓(王)信擊破之。」(漢二年,韓(王)信略定韓十餘城。)
3。「三月,漢王從臨晉渡,魏王豹將兵從。下河內,虜殷王,置河內郡。南渡平陰津,至雒陽。」(勝 「魏王豹將兵從」)
4。「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與漢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乃取漢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軍中以為質。當是時,諸侯見楚彊漢敗,還皆去漢復為楚。」(大敗。 原來降者皆轉投項羽)
5。是時九江王布與龍且戰,不勝,與隨何間行歸漢。漢王稍收士卒,與諸將及關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滎陽,破楚京、索間。(勝 「與諸將」)
-----------------------------------------------------
此後:
「漢王遣將軍韓信擊,大破之,虜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東、太原、上party。」
【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為河東郡。】
「漢王乃令張耳與韓信遂東下井陘擊趙,斬陳餘、趙王歇。」
【漢王遣張耳與信俱,引兵東,北擊趙、代。】
「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黥布行收兵。項羽聞漢王在宛,果引兵南。漢王堅壁不與戰。」(不戰)
「項羽已破走彭越,聞漢王復軍成皋,乃復引兵西,拔滎陽,誅周苛、樅公,而虜韓王信,遂圍成皋。」(大敗)
「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脩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卧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奪張耳、韓信兵權)
【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韓信用蒯通計,遂襲破齊。齊王烹酈生,東走高密。項羽聞韓信已舉河北兵破齊、趙,且欲擊楚,則使龍且、周蘭往擊之。韓信與戰,騎將灌嬰擊,大破楚軍,殺龍且。齊王廣奔彭越。當此時,彭越將兵居梁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
【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
「項羽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說韓信。韓信不聽。」
【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
「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饟。漢王項羽相與臨廣武之間而語。
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匈,乃捫足曰:「虜中吾
指!」漢王病創卧,張良彊請漢王起行勞軍,以安士卒,毋令楚乘勝於漢。漢王出行軍,病甚,因馳入成皋。」(再次大敗)
「漢王欲引而西歸,用留侯、陳平計,乃進兵追項羽,至陽夏
南止軍,與齊王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之。」(再次大敗。 堅守)
「及劉賈入楚地,圍壽春,漢王敗固陵」(再次大敗)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之,大敗垓下。」
【漢王之困固陵,用張良計,召齊王信,遂將兵會垓下。】
link: 中國曆史上,哪位開國皇帝不是在馬上打下的江山?_五花八門
-
蕭何功臣第一 的原文: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
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平陽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史記?卷五十三
這個問題的回答感覺大家的思路不對,都是就事論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對於打天下來說,軍事 後勤與戰略 三個崗位,誰最重要?
第二,這三個崗位對個人的素質要求,誰最高?
這就如造房子,後勤是地基,軍事是施工隊,而戰略是研究院的設計製圖;在這三者之中,誰最重要呢?
--------------------------------------------------------------------
後勤,萬丈高樓從地起,就是說地基不牢,最多造個平房,造高樓幾乎不可能;所以,後勤是硬指標,
後勤崗位很重要,但是對個人能力的要求卻不高,只要你是個小官吏,甚至是一個管家,都能勝任,
說難聽點,一個剛剛工作四五年的大學生就能勝任,工作十年以上的不會比他差;
不要因為蕭何做了很多事,大家就認為了不起,你在他那個位置,只會做的更好,而非是更差;因為,後勤,只從能力上選擇,是很容易從市場上招到人的,唯一的素質要求是對主人的忠誠
大家看看自己單位的後勤都是什麼人乾的,老闆的親戚,幾乎在主業上沒什麼作為的人
很多當官的做了很多事,就以為自己的能力很強,殊不知這是體制的優越性,與能力毛的關係也沒有;離開了崗位,這些人什麼都不是,甚至連普通老百姓也不如,蕭何就是這樣的;
------------------------------------------------------------------------------
那麼,施工呢?
工地的施工不同於軍事,施工只要按照設計圖紙執行就可以了,而軍事更多的是靠隨機應變,對個人的素質要求最高
軍事相當於銷售,更多的是強調個人能力
-----------------------------------------------------------------------------------
設計呢?
- 比如,商鞅給秦孝公講了王道(儒家思想,對百姓施「仁政」)、帝道(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和霸道(對內嚴刑峻法,對外軍國主義的法家思想),三種,而秦孝公選擇的恰恰是最終導致國破家亡(被項羽滅九族啊)的、結果最差的霸道。
- 比如說,袁紹的謀士人才濟濟,但是袁紹選擇的恰恰是最差的方案;
就是說你張良的思想再好,能不能實施,取決於劉邦;張良只是起顧問與智囊的作用;戰略,相當於一個單位的策劃或者是市場,最終拍板的是老闆,而且受制於資源這個瓶頸
結論
- 從上帝視角來說,後勤與軍事並重,但是最重要的是戰略;
- 從普通人的視角來說,最重要的是後勤,最不重要的是戰略;搞後勤的如果搞破壞,遠遠大于軍事將領的叛變(比如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就是敗於後勤),而搞戰略的就是耍嘴皮子忽悠人的
- 對個人要求來說,最苛刻的是軍事,最簡單的是後勤;
- 從內行的角度來說,搞軍事功勞最大,搞後勤沒功勞有苦勞,搞戰略的只能看老闆的水平了
綜合權重來說,韓信的貢獻最大,而張良的貢獻最小;原因有三點:
- 一般說來,什麼最重要,開國皇帝就做什麼,如果軍事不重要,怎麼劉邦自己帶兵打仗呢?幾乎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是自己帶兵打仗的,朱元璋、趙匡胤、努爾哈赤、忽必烈、成吉思汗、 三國的劉備 曹操 孫策,哪個不是自己帶兵打仗?
- 劉邦分封,韓信封王(齊王),蕭張封侯(留侯與酇cuó侯),可見劉邦自己心裡是明白誰功勞最大。
- 韓信能左右天下局勢,韓信自立的話,劉邦未必能得天下;韓信要單飛,劉邦也降不住他。
那麼,對於三人功勞的評價,劉邦為什麼言行不一呢?
劉邦在口頭上拚命抬高張良,貶低韓信;劉邦說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就是說。張良在第一位,而韓信在第三位;但是在分封的時候,韓信的地位卻是最高的,韓信是王,而其他兩人只是侯
政治需要,武將手裡有傢伙,文臣就一張嘴,所以,要重文抑武,防止武將坐大,因此,劉邦說一套做一套,宣傳與分配分裂
- 宣傳時,惡意醜化或美化,故意扭曲三人功勞的權重,越是窩囊廢,越放在前面
- 分配時,相對公正,按照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誰功勞大,誰報酬多;所以,劉邦對韓信,嘴上說你怎麼不好,實際該給的都到位了
估計當時的武將心裡明白,但是好處大大的,也就故意裝糊塗
大家不妨看看我的另外一個回答;
如何評價謀聖張良? - 沈雅涵的回答
cpu,顯示器,硬碟,那個對電腦更重要呢
漢四百之張子房 這三個人都很重要 但是蕭何 韓信 都是可以替代的 唯有張良是不可替代的 運籌帷幄的是張良 開車沒有方向 沒有發動機 這個車是要開到河裡的 蕭何只相當後備箱 韓信最多算是引擎 和輪胎
蕭何自己說: 漢王欲王天下,必得韓信,韓信國士無雙。這可是蕭何自己說的,沒韓信,漢王那什麼爭天下?曹參樊噲周勃之徒?這些人一仗就被項羽滅了。或者張良,張良為韓王打仗的戰績大家都看到了,很快被人剿滅,最後還是被劉邦救的。所以結果很明顯是韓信,最後功勞也是,封楚王。
先放結論,實際上功勞最高是蕭何,當時功勞最高是韓信,最不可或缺是張良。
因為搞內政可以不如蕭何,差一些沒關係,只要錢糧兵馬能支撐損耗就行。
因為打仗可以不如韓信,差一些沒關係,只要能橫掃魏趙燕代齊就行。
史記記載: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按西漢初年的功勞來說,韓信第一。
就我個人來說,更欣賞葛公的未慮勝先慮敗,並不欣賞把戰爭的勝敗賭在一次奇謀之上。當然,以小博大以弱勝強一路橫掃聽起來很牛逼,功勞也很大,但是,正如史記中所寫..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
蕭何實際功勞第一。
再說張良,下邑畫策的瘋狂,沒錯,就是瘋狂,捐關東之地拉攏諸侯盟友。
這才是劉邦在楚漢戰爭中能夠勝利的根本戰略,讓多線作戰的項羽完全無法發揮個人的優勢。
這種瘋狂到頂點,卻又光明正大到無懈可擊的戰略思想,想不出就是想不出。
這是要結合個人的眼光經歷學識以及對君王的了解還有自身的話術等多方面才能得出來的,不是說我換個人就能夠提出這麼瘋狂的戰略構想。
反過來說,搞後勤,打勝仗,這個只是單純的能力性的問題,我們要的是結果,只要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能力不一樣有偏差是沒有關係的..
這個,還用討論嗎?無論是從打下天下的結果,不審打下天下的過程,都非韓信莫屬。歷史上,韓信是軍事天才,不可替代的才叫天才。沒有韓信的時候,同樣有蕭何,有張良,但他們只能呆在漢中那個小地方是吧?有了韓信呢?他們才有了天下是吧?其他不要說了,光就韓信創下的成語有多少?這些成語與蕭何、張良有關嗎?
什麼銷售?銷售能跟打仗相比?別銷昏了頭好不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不會是假話吧?任何一個人,開山鼻主,創下2萬對人家20萬的紀錄,有後方嗎?沒有的。隻身深入敵軍縱深,完全不要後方,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沒有非同尋常的膽略能行嗎?
要說的還有太多啦,為什麼那麼多將軍走了不追,偏偏要追他韓信,不明擺著,那蕭何也好,張良也罷,都沒法子跟人家韓信比嘛。韓信既是戰略家,也是戰術家,從中原打到山東,關他人的事可不是有多大吧?
至於什麼後勤,什麼計謀,好比一個足球隊,你一個中國隊跟人家一個世界級前鋒試試?教練重要,隊員重要,領隊也重要,只是一般般的說法吧?但真要打起來,總是世界級前鋒最重要吧?
歷史已經給了答案,蕭何。
沒蕭何,沛縣他就完了。
這是根。很明顯是蕭何 。
蕭何月下追韓信,沒了蕭何,韓信就跑到項羽那邊去了。折了蕭何,等於折了蕭何+韓信,你說重不重要?很難回答眼睛和手腳誰更重要。
失去張良,劉邦仍能做一個強大的軍閥乃至皇帝。
失去蕭何,劉邦仍有可能苦戰內外,擊敗天下諸侯。
失去韓信,劉邦仍能居漢中而領巴蜀,在亂世中做一個富家翁。
後來韓信是手中有資本了的,他要單飛劉邦也難降住他。
擁兵百萬,能左右天下形勢,韓信最重要。
2016年 勇士的失敗,讓我對這個問題再一次進行考慮,我覺得可以參考:
關於勇士,一個說法是,格林是勇士的MVP,庫里是聯盟的MVP;格林就是韓信,庫里就是張良,張良是這樣的,我在我這個位置上是天下第一,我走到哪兒都是天下第一,但問題在於我這位置的人天下人才特別多,所以,可替代性更強;即使是劉邦陣營里,也有陳平等謀士,雖然跟張良差距大;就像勇士隊內有湯普森;
而蕭何類似於博古特+伊戈達拉,從整個天下而言,此二人的能力在各自位置上 屬於普通頂級人才,苦勞更多,這個功勞的來源在於,無論能力如何,我就靠他,靠不了別人,比如中鋒的藍領防守,天下很多人能取代,但是對於這個團隊來說,只有他一個人,缺了他就不行;
謀士而言,張良和范增,當世前二;無論怎麼換老闆,換環境,這二人都是前二;張良都是千古謀士前列的人才;
統帥而言,結果論是韓信第一,項羽第二,韓信甚至是古代四大名將之首;但無論怎樣換環境,項羽都是古代勇戰派第一將,項羽是敗給了一個集團,而不是韓信。。。韓信是在這個集團里勝了項羽,歷史沒有如果論,但是我們的認知可以有如果論;韓信的不可或缺就在於,劉邦手下沒人,對手是天下第一的項羽;
如果說韓信的軍事能力是99,那麼項羽至少也是99以上,加上劉邦的集團政治優勢,項羽敗了;結果論,韓信就變成了100,項羽就變成了98;
韓信的不可或缺在於,劉邦陣營除了韓信,其他人軍事能力連80以上的都沒有了;
而且 即使有90的 對手項羽太強了 也不足以取勝;
像很多人回答的一樣,,在企業團隊裡面,張良是產品,蕭何是財務,韓信是市場;在收入方面,往往是市場的表現最直接,收入也最高;
漢武帝時期曾反思過這個問題,因為在漢武帝之前,一直是殺敵人頭算功勞為先的,說白了就是足球中的前鋒,籃球中的得分,誰得分多就誰更重要;就像肖華上任後,FMVP經常不是得分最多的了,也更注重其他貢獻了,例如加索爾和諾阿的一陣一防,倫納德的一陣一防 MVP第二。。。格林的地位提升;
飛將軍李廣就是這種犧牲品,當時隨便一個二三流的猛將 只要在一個調度得當的主帥陣營里 打打前鋒,最後功勞都比李廣大,,可李廣的實際能力和功勞,苦勞都是當時除了衛霍周(周亞夫)以外最強的
古代有句話叫 善戰者無功就是這道理,以前足球前鋒進球就是英雄,中場和後衛球員的功勞一向被忽視的厲害。韓信最重要,其他人都是可替代的,或者替代性強,韓信無可替代。
以功勞計,韓信等人封王,功在封侯諸人之上。
蕭何. 他是最早跟劉邦起事的人.在初期為劉打下了基礎,不然劉很可能在初期就被吞併了.
張良是產品錦鯉,蕭何是辦公室主任,韓信是銷售主管。
張良開發完一款完美的產品就功成身退了
韓信賣完幾個大項目後因為公司轉型被開除了
蕭何參與了公司創建到上市及領導人更迭所有過程,一直忠心耿耿的保證著董事會的利益,對於第一任CEO劉邦來說,他真的是值得託付一生的人啊!
信戰必勝,攻必取,蕭何撫安民,鎮國庫,疏糧道,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邦的幾次轉折點都是張良力諫,難得的經世之才,還是個暖男,張良是個低調的主,在伐完秦復韓的時候他的人生抱負就已經完成,本來早就想過好之後的甜蜜人生,尼瑪等到最後可以回去了呂后也來摻和,等妻子死了才回來,這能忍?真是悲劇,一舉一動都是有所緣由,幾乎每次建議都是起很重要作用,難得的專情之人。不過韓信真是厲害,就像孫悟空一樣,思維能力肯定很強,而且看事物非常准,只是這樣的人在封建社會乃至社會主義社會都是很糾結,方的很,也是挺衷心,知恩圖報的那種,我覺得是正義感太強,所以覺得自己的付出沒得到應有的回報,也挺佩服的,張良比他兩個則有智慧多了。心裡跟明鏡一樣,最後要說最重要的對劉邦總體來說,肯定還是蕭何,就像唐僧師徒四人你來分配工資,也是唐僧最高的,再說是蕭何留住韓信,蕭何在總體起來根基作用。
韓信是劉邦之臣,蕭何是劉邦之友,張良是劉邦之師。
劉邦評價三傑的話極易讓人產生誤解,認為劉邦不學無術,啥也不會,實則完全相反。劉邦是個多面手,所謂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不是說劉邦不會打仗,而是說全天下僅僅不如韓信會打仗,韓信排第一那麼他就第二。所謂鎮國家,撫百姓,吾不如蕭何。指的蕭何第一他第二。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指謀略方面全天下劉邦僅僅是不如張良。
劉邦在軍事,內政,謀略三個方面都很精通。所以表現不如三傑,不是天資達不到,而是精力分散了。三傑能在各自領域做到最高水平,也與劉邦的刻意培養分不開,術業有專攻,精力集中於一門專業水平自然容易起來些。三傑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要。沒有這三傑,自然出現其他三傑,劉邦一樣會挑選合適的其他人才,分別培養至達到或略超過自己的水平,對劉邦其實也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如果一定比較,韓信自以為最重要,蕭何實際上最重要,張良在劉邦個人心理上最重要。
韓信自以為最重要是因為軍事能力表現的比較直接,城池都是他打下來的,容易產生錯覺,甚至認為自己比主公還厲害,極易起異心。實際則不然,沒有地盤的軍事天才等於流寇。收拾起來也就分分鐘的事。
劉邦也是韓信的第一個老師,手把手帶韓信實戰了一段時間。軍事說到底無非一門技術,對於劉邦這種頂尖高手來說,可以教韓信,也可以教別人。把獨領一軍的權力交給韓信,而不交給自己的老部下,某種角度講也是軍事上的進一步分工,未必是曹參等人不具備統軍能力,只是韓信最適合。韓信是劉邦狼虎之臣。
蕭何實際上最重要是因為蕭何工作最雜,與劉邦工作重合度最大,其崗位與各方面的聯絡也最充分。同時蕭何控制了行政系統,也就控制了糧草和兵源,如與曹參諸將聯合是極有可能取劉邦而代之的。蕭何背叛,劉邦最少會傷筋動骨。從中也可見劉邦對蕭何的信任,蕭何是劉邦心腹之友。
對於劉邦來說,張良對劉邦最大的幫助,大概是留縣初遇的幾次深談吧。張良是劉邦得益之師。
師友臣那個最重要,個人有個人的看法吧。太祖沒了彪哥會怎麼樣
不可替代的是韓信,功勞最大是是蕭何。這是兩個概念。
推薦閱讀:
※劉邦「從亭長做到漢高祖」的能力是如何鍛煉的?
※為什麼漢唐之前的漢人和漢唐之後的漢人精神面貌區別會這麼大?
※為什麼漢魏洛陽城成為了「絲綢之路」中國境內唯一的都城遺址?
※隋唐為什麼要進行郡改州或者州改郡並另設類似於西漢州刺史的監察區劃「道」?
※怎樣評價漢武帝劉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