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所有的 ERP 系統的用戶體驗都那麼不好?
對於所有的B2B產品,包括ERP,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客戶與用戶的區別
可以參加我的一篇老的答案:
你如何理解「客戶」與「用戶」的區別?
對於互聯網產品來說,很多時候用戶即客戶,還有很多時候你的用戶的數量直接決定了你客戶的選擇(例如廣告商)和你從客戶那裡獲得的收益,所以,討好用戶,吸引用戶就變成了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在B2B領域,例如ERP,很多時候,客戶(企業)對用戶(員工)有很強的約束能力,導向能力和強制能力,討好用戶的價值並不大,所以在這上面花費力氣並不能產生太大價值。因此用戶體驗差是正常的結果。
其次,作為軟體,越是弱捆綁,弱需求,強競爭的東西,越依賴用戶體驗吸引用戶,如果是強功能,強需求,弱競爭的東西,用戶體驗的作用相對就越弱,投入產出太低,自然就投入少。一個公眾互聯網的應用如果有10幾個主要的頁面,已經是略多了,越少越好,越簡單,清晰明了越好。而對於ERP來說,其需要實現的功能是非常非常複雜了,主要業務流程中,頁面數百上千都很正常,大量成本花在功能設計和開發上已經很高了,要是再去做用戶體驗優化,這成本非讓人瘋了。更極端的例子是例如像海關報稅系統,增值稅開票系統這種東西,純壟斷,絕對硬需求,除此之外別無分號,不用也得用,那就覺不要奢望用戶體驗的問題了。
再次,在很多時候,用戶體驗是和某些強需求,尤其是非功能需求相矛盾的,例如安全上的需求,許可權控制上的需求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犧牲用戶體驗是必然的選擇。
最後,不要認為B2B,包括ERP完全不重視用戶體驗,在特定的環節和功能上,B2B系統和ERP軟體是非常重視用戶體驗的,只是和消費用戶軟體相比,其基礎和著眼點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首先B2B的軟體,包括ERP,其用戶基礎是站在系統化培訓過的基礎上的,要是消費軟體,這是不可想像的,你可不能指望對用戶培訓超過72個小時以上,才能再去使用微信客戶端。對於特定的應用場景和環節,B2B軟體,包括ERP,其用戶體驗的著眼點在於,對於經過長時間正式訓練過的用戶來說,要能充分提高其重複工作的工作效率,這個意義是重大的,例如ERP的錄單工作,庫存管理操作(入庫,出庫,盤點)。
在一個偶爾用下的人,和一個每天要重複使用同一功能千百次的人之間,用戶體驗的含義和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大量依賴快捷鍵,難看簡陋的界面對於前者是災難,對於後者則是必須。
綜上所述,這是一個投入產出比自然權衡以後的正常結果,即便是企業里的員工,他們恐怕都不會把使用這些B2B的軟體的用戶體驗太當回事。雖然他們可能抱怨幾句,可是哪怕是在如下兩個選擇中做出判斷,他們也會果斷放棄用戶體驗的:
1. 功能強,對其工作限制和約束小,但是用戶體驗差,難看
2. 功能弱,對其工作約束和限制大,但是用戶體驗好,界面炫。
我聽說過因為工資少辭職跳槽的,沒聽說過因為用的ERP用戶體驗太差離職跳槽的。
放在ERP里就是,某些報表會被拿來做認真的用戶體驗設計和優化。我們的某些系統,給高管用的報表控制項,和被中層乃至基層員工用的報表控制項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華麗酷炫,操作極盡方便易用之能事,可以跨平台使用,但單個客戶端的許可證費用抵得上兩台iphone的價錢,需要雙核以上的CPU,1G以上內存配置的pad才能流暢運行。後者用的報表控制項是我們自己開發的,只有PC版,半賣半送。要是都用前者,那得貴死。。。
爛,大概指 UX ( 用戶體驗 )。對於企業業務來說,很多 ERP 的功能是經過考驗的。
另外, ERP 系統覆蓋的面很廣。據我所知一些 CRM 系統的 UX 做的還不錯。不過總體來說 UX 的確悲劇。
原因大概有兩點:
1 鎖定效應
經濟學上, ERP 系統有巨大的鎖定效應( lock-in )和超高的轉移成本( switching cost )。
(系統本身的成本,技術支持合同的年限,系統部署和成本風險,數據遷移的成本和風險,員工培訓的成本。。)
而且,因為有數據遷移等的問題,連升級都被鎖定了。
所以一旦出售,生產者基本上就缺乏優化用戶體驗的動力了( UX )。
購買者也很難因為 UX 的不足再更換系統了。
(投資巨大,多少年才換一次的東西。高層的升降肯定牽扯其中。除非公司政治不和諧,否則幾乎不可能讓下面員工關於 UX 的抱怨擴大化。)
但是為什麼會買爛 UX 的系統呢?這就涉及第二點。
2 選擇標準
UX 並非購入 EPR 系統時的主要參考指標。對生產率的幫助,企業業務的覆蓋,其他企業的應用結果,甚至對手企業的選擇等等因素的權重,都在 UX 之上。
企業制度是金字塔結構的。買什麼 EPR 系統是頂端的決策者決定,使用則是底端的員工。針對個人(員工)體驗的 UX ,在這裡不太重要。(除非 UX 可以顯著的影響生產率。)
老調重談了
因為:設計/開發/銷售ERP的人,他們不是最終 「使用ERP的人」!
更重要的是,買ERP的人,也不是 「使用ERP的人」!
看我接下來的回答前,你需要先接受「用戶體驗」好壞的相對概念。對於ERP這個品類來說,好的用戶體驗所對應的簡潔度可能永遠做不到像蘋果網站首頁那樣的感覺。不過,它之所以如此繁複,以至於所有的用戶都必須培訓上崗,有著它的歷史原因:
1)狹義的ERP解決的是生產製造業的資源計劃問題,因此它必須處理各行各業的專業生產計劃和交付環節。以服裝行業為例,它涉及面料,版型,裁剪,配件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是無窮盡的規格和匹配。也就是說,造成ERP不好用的首要原因是它需要用戶掌握專業知識背景。如果你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哪怕是自學),同樣無法操作三維建模和渲染軟體。
2)ERP產品萌生的年代還沒有互聯網,他們所使用的開發技術框架和我們用的知乎網站相差十萬八千里,和用戶體驗息息相關的前端技術也是完全屬於互聯網行業的技術領域。所以,無論是單機版還是網路版的ERP都無法享受到現代瀏覽器所支持的高易用控制項。這兩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SaaS ERP開始使用互聯網研發框架,這個問題總是能夠改善。
3)第三個原因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難解決的。那就是要填補專業生產資源計劃和互聯網技術的人才鴻溝。懂得製造業流程的人不少,互聯網研發人才也不少,要兩者結合起來,這個合集還真是稀有。我們團隊有一些離開的員工殺進了這個領域,我所看到的事實是他們需要和工廠的專家級客戶長時間泡在一起,一點一點地來相互影響,最終讓知識和能力交融起來。這個過程我也樂觀,但是必定需要不短的時間。
這些問題解決或者改善後,我們也許能夠擁有更好用的ERP。我另外有一篇文章提到了企業軟體如何克服複雜度挑戰,可以參考 我們應該把企業應用做簡單,還是做強大? - 任向暉的文章 - 知乎專欄
ERP並不是軟體,而是管理。ERP軟體是個龐大的工程,是體現企業管理理念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就算軟體上線再成功,也會有人說他爛。
1.領導需要的東西,通常會使軟體的可用性降低,報表需要更有細度,BI分析需要更加透徹。管理更加有細度,那麼使用者的操作也就更加繁瑣。
2.反過來說,過分注重終端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勢必會對ERP的主線條產生影響,也使軟體過於複雜與不穩定。
3.ERP不是一個非對及錯的東西,也不可能照顧到方方面面。就跟你不可能做出一個完美的ERP軟體來一樣。
所以,我想,爛是相對的。當然,我說這個是建立在軟體公司內部不存在任何溝通方面的問題的前提下的。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說到難用的ERP,那大SAP捨我其誰。
記得03年第一天到SAP上班的時候,打開電腦看到R3系統的界面(如下)。當時就心如死灰,想「難道後半生就得對著這麼醜陋的界面過日子?」。這和我做一款偉大軟體的職業理想不匹配啊。
真的很難理解,為什麼要把這麼難看的灰色,藍的,淡藍色的組合在一起?
但是,當你進入產品的實質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很多設計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十幾年前用戶更關注的是完成自己的任務,而不是一個漂亮的界面。
比如在R3系統當中,是以列印各種訂單來驅動業務流程的,銷售訂單一列印,馬上進入流程下一步;用戶菜單是按照用戶實際常用的transaction來來組織的,所以一般人看到以後,會發現Goods issue,Goods Receipt類似的會有好幾個,但其實這些都是根據SAP對業務非常深的理解來組織的。很多設計,比如F1,F4等等,都是非常人性的。SAP GUI,是丑,但其實不難用。
回到開頭的問題:為什麼所有的 ERP 系統的用戶體驗都那麼不好?
這是因為在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用戶體驗這個概念。最重要的是功能強大,而不是用戶體驗。
不止是SAP,Oracle,Netsutie等ERP,就算是相對新潮做CRM的Salesforce用戶體驗也很糟糕。之後05,06年後出現的大鱷的Marketo,Hubspot之類也是一塌糊塗。那個時候整個行業對於用戶體驗的標杆是微軟。一直擔心微軟會把在office上的極佳體驗帶到Dynamic(事實證明也是完全失敗的)
但是,近10年來,我深刻感覺到了整個企業軟體行業有非常深刻的變化。這個變化是從『功能性』向『用戶體驗』轉化的過程。姑且畫一張圖來描述一下這種變化。
這個變化背後我個人認為有兩個非常大的趨勢:
1. SaaS的興起
Salesforce剛出現的時候,給我最大的震撼是B/S居然也能做企業軟體。但是那個時候認識還是太淺。Salesforce這批SaaS1.0產品,最大的改善點在於,自助式的On-Boarding和對外的開放平台。這些特色,結合了B/S的架構和Subscription收費模式,構成了這批成功者的獨特的SaaS商業模式。但其中最核心的變化之一就是用戶On Boarding體驗的改善。但是產品內部體驗其實還是很一般。而且還是依賴於銷售顧問的介紹。
2. Bottom-Up的SaaS
後來的Slack,Yammer等產品都是通過先有底層員工使用,然後去銷售的方式。這對產品的體驗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些產品的用戶體驗是絲毫不遜色於2C類互聯網產品的。強調『少即是多』。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類產品鋪開必須依賴於簡單的用戶體驗。沒好的用戶體驗沒法子病毒式傳播啊。
這兩個變化導致:銷售和實施顧問越來越不重要。因為好的用戶體驗可以代替他們來教會客戶。
但這個時候,老的ERP廠商想要追趕的時候已經很難了。因為老ERP廠商的行業模式更多的還是依靠人,而不是產品。所以大家不知道怎麼去改變,也沒有意識到要改變。
所以,在組織基因裡面,很難去做改變。我做了很多產品,但是你會發現:UX的話語權是相對較低的,而且很多產品和UX嚴重脫離客戶,甚至是從來沒有見過客戶。這怎麼做得好貼近用戶的產品呢?
為什麼所有的 ERP 系統的用戶體驗都那麼不好?
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到底是誰?客戶?用戶?程序員?軟體銷售人員?客觀公正的第三方……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利益訴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眼界局限。很難說可以得到一個大一統的答案,儘管如此,答主也嘗試回答一下,不吐不快啊。
答主的背景:
工作年限不短了,使用過較早的ERP系統,IBM的AS400,一台主機,幾十台終端那種小型機電腦,磁帶機存儲,但是慚愧這個電腦上運行的ERP軟體名稱是什麼就不記得了。後面各類基於網路的在伺服器上運行服務端和PC機上運行客戶端的ERP就不說了,現在的流行是各類網頁版的ERP。
因為答主做工廠管理,不僅僅是使用ERP,還有採購ERP前的評估,導入ERP的工作,ERP升級的評估等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也和ERP軟體的售前工程師、實施顧問、運維顧問有不少交流和交集,與工廠內部的IT部或MIS部門(內部運維人員)各類交流頗深,作為運營管理者,最重要的下級部門是ERP的主要的使用部門。順便一說,還主持過企業技術部內部的軟體工程師和需求部門編寫內部管理使用的軟體(銷售管理軟體),也有使用EXCEL和VBA編程實現某些中小企業的大部分ERP功能的經驗(這是做運營管理時被逼的,人手不夠,為了解決運營問題硬搞)。
背景和利益關係介紹如上。開始作答:
一個工廠的工作無非就是三大類,直接工作(生產產品)、準直接工作(非事務性輔助生產工作/如搬運)、間接工作(各類非生產事務性/技術性工作)。
直接工作和準直接工作的自動化,就是自動化設備或機器人;間接工作的自動化就是計算機、計算機周邊設備、還有各類軟體系統,諸如OA、ERP、電算化等,個人覺得CAD、PRO-E之類的技術用軟體也可以看做一類特殊的「間接工作自動化」。
ERP的名稱和它的作用是讓人費解的——企業資源計劃,就好像在工廠裡面創造了一個新的工作似的,事實上,即使沒有ERP,企業內部的「從接到訂單到完成訂單並交付,甚至收到錢」這件事情難道沒人做?ERP其實就是這件本來由人來做的運營工作的電子化和自動化而已。
我們簡化一個模型來討論,假設一家用人工,最多是計算機的EXCEL表格來處理公司的工作流程的企業,它的工作步驟是5步,不用管內容,總之它現在的工作流程就是「A-B-C-D-E」這麼5個步驟,每個步驟各生成相應的表單和數據按下不表。
現在這家公司請了一個外部的管理顧問,假設他的能力是100分,他會發現這間企業的管理流程「A-B-C-D-E」是不合理的,應該是 「A-C-B-D-E」,企業接受這樣的改善建議並實施,企業的運營管理就較為合理和完美了。但是依舊是人工運作。
然後企業請了一家ERP軟體公司,不購買現成的軟體,而是用更高的成本為企業量體裁衣的製作軟體,假設軟體公司的能力也是100分,那麼企業得到了在最佳的流程「A-C-B-D-E」上自動運作的軟體。
這個模型排開100分的管理顧問和100分的軟體公司是否存在的問題,但即使是這樣的做法,還有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就是軟體公司即使編寫軟體能力超群,真的可以理解「A-C-B-D-E」背後的含義嗎?
一個工作經歷頗豐的小軟體公司老闆和我聊過,他們需要和客戶的工作人員一起工作一段時間來了解他到底在做什麼工作,工作的內容、目的和含義,才能編寫出妥帖的軟體。但是實際又有多少軟體工程師願意這樣去做。面對一個已經梳理的很完善的工作流程,將它軟體化需要付出的艱辛和成本都是巨大的。
客戶的需求是一個很具體很實在的東西,軟體工程師需要把它抽象化,數學模型化,不僅僅考驗軟體工程師的駕馭演算法和編程的能力,還考驗軟體工程師對於工廠運作流程的熟悉。這樣的雙料人才其實是很難獲得的,因為兩個領域中任何一個領域做到不錯,都需要漫長的時間。需要指出,此處對於工廠運作的專業能力要求是「十分熟悉和理解,懂專業術語等相關知識」,還未達到能夠獨自改善工廠運作流程的地步。
所以,「為什麼所有的 ERP 系統的用戶體驗都那麼不好」的第一個答案是——跨越工廠運營和軟體工程的雙料人才的稀缺導致客制軟體的客戶需求難以被不失真的轉化。
我以前在一家企業仔細分析一個頗為失敗的ERP系統以後,對軟體公司的工程人員說:客戶合理的要求你們都沒有答應,客戶不合理的要求你們全部都滿足了。
————————————————————————————————————
前面設計了一個理想的模型,固定了企業的管理流程是完美的,軟體是客制化的,工廠管理的內外部資源是強大的,軟體公司在自己的軟體領域也是非常專業的。
我們要對上面固定的條件逐個的解除一部分固定,增加另一部分固定,來看看會發生什麼?
現在我們把專業的管理顧問拿掉,企業在並不優化的「A-B-C-D-E」的流程的基礎上,直接邀請軟體公司進駐,而且軟體公司擁有具備軟體工程和十分熟悉生產運營的雙料能力,並且十分完美的理解客戶的各類需求,做出了一個完全模擬客戶人工運營的ERP軟體,客戶也表示滿意。
客戶的難受會在未來體會到,因為這不是一個優化的流程,客戶內部一定會有不便和損耗,這種損耗就是「改變的勢能」,客戶內部小聲的抱怨會慢慢變成大聲地抱怨,當客戶在某一天對流程的不合理恍然大悟的時候,可能就會推卸一部分自己的責任——哎呀,ERP軟體有問題。
對於軟體公司也是一個並不好的解決,拿這個流程並不合理的軟體去二次銷售,也不是什麼可以增加聲譽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所有的 ERP 系統的用戶體驗都那麼不好」的第二個答案是——理解客戶的需求當然很重要,但是客戶不合理的需求識別,並需要助其優化,使之變成合理需求。
很多客制軟體的不足之處就是在此,但是理解客戶需求已經很難了,識別客戶需求的不合理之處,這裡不是指的在軟體演算法上的不合理之處,而是客戶自身運營流程的不合理之處,其難度遠高於理解客戶需求了。
————————————————————————————————————
我們再一次改變約束條件,假設和前面一樣,客戶沒有經歷流程優化的改善,但是客戶客觀的認識到自己的流程並不合理,於是決定邀請一家自身就擁有現成的定製ERP軟體產品的知名軟體公司,因為它號稱自己的ERP軟體的流程設計是完美的,擁有客戶諸如「X,Y,Z……」等諸多大集團公司,此ERP軟體的運作流程是「J-K-A-L-C-B-I-D-E-F-G」。
客戶看了一遍流程的邏輯,邏輯上的確完美,設置也很完備,但是本來5個步驟完成的工作需要10個步驟才能完成,整個崗位需要增加一倍。軟體公司聳聳肩表示——我的流程就是最完美的,這樣,我可以幫你微調,但是大的調整就算了,這個成本比你增加崗位的成本還貴。
鑒於軟體公司的成功案例,這家企業接受了這個ERP軟體,然後企業內部就出現了諸如以下的抱怨聲:「不是減輕工作負擔的嗎?為什麼上了ERP以後工作更忙了?」「不是省人的嗎?為什麼上了ERP軟體以後工作人越來越多了?」
哪裡有所謂的完美流程?世上沒有相同的樹葉,也沒有相同的企業;而且越是中小企業,差異性越大。為什麼大型企業會接受定製軟體的程度會高,因為世界上的大型企業管理趨同性很強,職業經理人和管理顧問在大型企業之間流動頻繁,互相學習和借鑒也很有效率,所以相似性高。
還有一點,大型企業一個蘿蔔一個坑,崗位分工很細,ERP上面的工作都找得到對應的操作者;但是中小企業因人設崗嚴重,流程對應的崗位分工的差異性極大。
因此第三個答案是——忽視客戶企業本身的差異性,軟體公司鄭人買履,而客戶企業削足適履帶來的各類不便和損耗。
說個笑話,同行交流的一個故事,一位工程師十分快樂和我們分享——我們公司企業上了SAP,問題是,我們是做燈泡的呀。
————————————————————————————————————
延續之前的思路,我們假設客戶企業找到了一間極其優秀的軟體公司,幫助客戶企業梳理的生產運作的流程並優化,理解並引導客戶的需求,妥帖舒適製作了完美的ERP軟體。客戶讚不絕口。
但是讚不絕口之後呢,客戶肯定是一直使用軟體。有一個企業管理上的俗話「制度的變化趕不上業務的變化」。什麼意思?就是說,因為市場的變化,公司內部需要時刻準備做出合適的調整,這個業務內容的調整也就是工作流程的調整。假設公司內部的流程文件都是最新的,那麼一旦工作流程發生變化,流程文件就會「變舊」。ERP軟體固化了工作流程,參考成文的文件,ERP軟體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後就會「變舊」,市場的變化,客戶的新需求,內部管理的升級等,對於一間積極向上的企業來說「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
面對一個越來越老舊的ERP系統,客戶會怎麼做?他會不斷的打補丁,體外循環一些表單,越舊的ERP系統,客戶自己開發的EXCEL表格越多,這是一個特徵。
升級軟體?開玩笑,免費嗎?很多企業上ERP系統的時候可是被忽悠得拿出一大筆錢準備「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好吧,談錢傷感情。
第四個答案——ERP軟體和成文的管理文件一樣,軟體的更新趕不上實際業務的變化,會越來越不符合實際,而時刻跟隨這一變化的成本太高。
————————————————————————————————————
各類商業軟體裡面,諸如超市、酒店、工廠、項目管理之類,我認為工廠的軟體是最難做好的軟體之一。因為工廠本身太複雜了,它是人類的組織活動裡面最複雜的之一。
具體內容可以參考:
為什麼工廠管理那麼難? - 知乎直接說第五個答案——客觀的說句公道話,工廠的運營活動過於複雜,製作一個好用的ERP軟體本身的固有難度就非常非常大。
————————————————————————————————————
再說一些不是答案的回答,主要是從答主的觀點糾正幾個看法,簡單點說:
1、 客戶對界面的挑剔。錯,對於工作而言,工廠工作的人對於界面的醜陋和不便的忍受能力比軟體工程師想像的高得多,他們厭惡的是新界面學習成本和犯錯成本。他們工作的每一分鐘老闆都是給錢的,少數人除外,界面的不便是在給他們發加班費。如果企業僱主低端到不給他們加班費,也不會高端到買ERP了。
2、 ERP軟體如果失敗,就會變成一個財務軟體,財務工作在中國高度標準化,軟體成功落地的難度低。所以客戶企業內部財務和運營部門對於ERP軟體的評價會出入很大,不要為財務人員誇獎你的ERP不錯就沾沾自喜,這點成績實在不算什麼。
3、 在銷售環節區分買軟體的人和用軟體的人有點意義,但是在銷售以後的使用環節還區分則毫無意義。使用者會抱怨,聲音會沸騰,把買軟體的人放在鍋裡面煮。牆倒眾人推,痛打落水狗。我在一間企業做管理諮詢顧問,去做工作調查,張三說ERP垃圾、李四說ERP垃圾、王五也說……讓我感覺到,那個XX公司的ERP就是一條死在路中間的土狗,人們走過來踢一腳,走過去踢一腳的。
4、 還有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某些國內軟體公司的實施顧問太便宜,便宜就難以保證質量。
ERP不是基於用戶操作需求來開發的,而是基於業務模型和流程,所以很少有考慮到人機交互
1. 陳舊的框架,歷史包袱
2. 不關注真實用戶的需求和使用行為,只為糊弄領導/客戶騙錢
3. 工程團隊缺乏用戶體驗經驗,只求功能,不求如何易學、易用
因為:
- ERP是企業解決方案,不是互聯網產品,互聯網產品是吸引免費點擊,而ERP產品重要的是解決方案,也就是第一條說的,這個是弱UX產品
- ERP重點是核心業務的解決,不是界面好看
- ERP公司理念的老化,當前的ERP廠商多數是N多年前開始的,這些人比中國四大門戶都早N多年,那時候根本沒啥叫UX的理念,這種高層文化的沉澱,導致他們也不考慮這個事情,假如把同樣的ERP拿到WINDOWS95主流的年代給你用,你一定會認為很好,而現在對比起很多交互很好的軟體。你自然覺得不好用。
為什麼所有的 ERP 系統的用戶體驗都那麼不好?這個問題類似於"為什麼所有的企業家都那麼丑?" 內心以范冰冰黃曉明做標杆。
ERP對於初學者或者外行來講,確實很難用。但我們的參照物,往往是沒有承載太多固定規則的個人互聯網消費市場產品。這就像拿企業家和明星比顏值,拿工作和網遊比舒適度一樣。在互聯網興起之前,ERP領域集結了中國最優秀的開發團隊,這些頂級人才和專業團隊並沒有那麼不堪。作為一個龐大的,市場化競爭的市場,ERP廠商已經做到了當下軟體工程的極致。
一、首先,ERP是有門檻的。
會打字和用滑鼠的人,幾分鐘就能夠學會在Word裡面打一篇文章,需要幾小時才能學會用PS來P一張圖,但要在3DMax中建立一個人臉恐怕幾天時間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的。作為ERP產品,本身學會就有相當的複雜性和難度。對於初學者來說,ERP和網站這種一看就會的東西比較,感覺很難是正常的。當一個企業ERP運作起來後,一個操作員熟練掌握系統以後,很少有什麼操作障礙,基本上都在關注穩定性和功能問題了。
二、其次,ERP的難用,主要也不是UE造成的。
更多是管理流程的設置,功能的約束來造成的。企業用ERP,就是一場管理再造的革命。這個恐怕才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如果完全按照企業以前的流程、以前紙面的單據開發一個柔性系統(就是說和人工一樣可隨意變通),用起來不會有任何難度。但企業肯定不會這樣用,一定是要管理上個台階。引入新的表格(通常更複雜,以統計分析),建立規範性的流程。不允許變通,嚴格控制需要流程化和審批確認等等。
三、ERP的難用,一部分在於程序UE改進和重構的成本。
ERP版本升級時繼承了複雜的邏輯,不會為了UE修改架構。而像SAP的平台化產品,變平台就更難了。這樣系統中的操作方式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前的,但通常也能滿足業務需要。國內ERP普遍採用運行速度較慢佔資源大的C#Java開發,而沒有採用運行效率最高但開發效率低下的C++(操作系統和桌面軟體大部分用C++),就是為了節約開發成本。對於一些小型定製系統來說,UE投入較小,可能會參差不齊。但大型ERP廠商都有專門的團隊負責UE設計的。還有一種情況,SAP等國外產品水土不服也會導致感覺難用。
四、只注重UE的鮮有成功,ERP靠內秀贏。
互聯網上,每個點子都被1000個人想過或者做過了。ERP市場同樣如此,想用UE來取得先機的產品層出不窮,但鮮有成功的。一個和互聯網產品類似UE的ERP,在市場和用戶中並沒有太大吸引力,有時反而適得其反。參見:ERP 有沒有必要像互聯網產品一樣注重用戶體驗? - 無缺草的回答
而一個工程化良好的ERP,如果邏輯清晰、功能完備,具備基本的UE,就是一個理想的產品了。簡潔的不干擾用戶的界面,往往最具備效率。而過度UE的奇技淫巧,卻反而可能畫蛇添足。
現在的ERP足夠好用了嗎?遠遠還不夠。首先,ERP的用戶群在擴大,客戶端也延展到智能終端上。其次,和互聯網產品比對,往往類似的流程ERP差距甚遠。如果剛好要開發新產品,可以考慮:
(1)、錄入的便捷性,減少非必要的錄入欄位,自動帶入或默認值、模板、歷史數據複製等方式引入。
(2)、可視化的工作流引擎。流程展示清晰,信息流向一目了然,並方便跟蹤狀態。
(3)、關鍵信息、高危操作,高亮提示或提供保護。
(4)、管理者有方便的信息牆來查詢企業管理概貌。
(5)、所有報表、列表均可引出到Excel再加工。最好內置類似Excel的靈活功能。
(6)、設置智能化、模式化、業務化。比如工資要保密,程序化的設置就是將所有欄位放出來,用一個巨型二維表按角色逐一設置增刪改查許可權,相當於三維表,這是最不好的。業務化就是將不需設置的欄位隱藏,只對關注的欄位進行設置;模式化就是提供工資保密複選框選項;智能化設置,就是工資默認保密,並自動附屬到角色身上。
(7)、全系統功能的移動端多平台支持。
1、ERP是20世紀90年代圍繞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管理髮展而成的信息系統,年代久遠,那個時候沒有用戶體驗一說,能上系統,能實現用它將企業業務運轉起來就合格了。確切的說用戶體驗一詞是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做TO C產品時候被一群產品經理們頻頻提及的。而ERP是企業級產品,企業級產品的推進演變一直很慢很慢,所以依然保持著90年代難看的界面,不好的操作體驗。
2、軟體開發公司真正去理解另一個行業的工作內容、運作流程、運行中會出現反覆、出現意外等等非常細緻的需求是非常難的。這個過程,需要開發工程師在這個行業有一段時間浸泡,才有可能在開發過程中,做的「人性」。然而在實施軟體開發過程中的需求獲得往往是這樣,需求公司的it部門,向業務部門了解需求,然後傳達給軟體開發公司。所以用戶體驗有缺失是一定的。
所幸,這幾年,企業應用領域發展很快。企業應用不再是必須如ERP那樣大型化集約化中心化了。 市場變化的速度倒逼了企業需要快速響應,而快速響應需要業務沖在第一線。
目前像「魔方網表」這種模式的企業管理軟體正興起,軟體公司提供敏捷化、高定製化特性的平台,讓需求方的業務部門根據個性需求,自行定製專屬的軟體,也就是給你一個零門檻的工具,讓公司最了解業務的人去搭建應用。這樣,用戶體驗不在是問題。同時還能形成公司特有的競爭力。
查理芒格講過一個故事,說他看到有個賣漁具的製作了許多綠色紫色閃閃發亮的魚餌,他就問:魚會喜歡這些魚餌么?那人說:我可不是把魚餌賣給魚的!
要是用戶體驗好,要ERP諮詢顧問幹啥,自己搗鼓搗鼓就能夠搞懂了。
而且這麼複雜的東西,要做好用戶體驗是多難啊。如果你見過資本主義國家的初代產品,看到這些命令行或者字元界面的玩意兒跟RFID或者條形碼的對接多麼流暢時,看到任何手持設備只要有個終端就能連上使用時,你就會覺得互聯網那套根本不適合管理軟體,會深深地感覺每個管理軟體都應該是命令行或者字元界面的,管理軟體重在使用可靠性和效率,人性化不該是它要追求的首要目標,更重要的一點是它的邏輯,我覺得現在跟國內很多人談ERP就是對牛彈琴,他們老往計算機技術上扯,實際上其邏輯才是最難的部分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SaaS的出現使他們在上與不上ERP之外,有了成功率更高的選項。
整個ERP的系統在越來越注重客戶的體驗,這場更新ERP的革命從移動端開始。
回頭我可以提供企業內部資料,和客戶案例。
謝邀。
粗略看了一下回答,裡面大致可以分為這幾類觀點:
1.ERP是企業的解決方案,並非是面向於企業用戶的產品,既然注重工作流程難免要犧牲用戶體驗。
2.購買決策者與產品使用者分離,領導不知道這東西難用。
3.產品設計者與產品使用者分離,軟體工程師和企業基層管理者很難互相理解。
我自己再補充兩點:
1.定勢思維
破舊立新並不容易,特別是大眾認定、習慣事物以後,很難改變已有的定勢思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每天都要使用的電腦鍵盤,這種從打字機延續下來的排列方式,當初設計的初衷是為了使打字慢下來,但大眾習慣以後,根本不接受任何的「創新」(更優的鍵盤排列方式)。
同樣的,一開始的ERP系統推出市面以後,漸漸地出現行業標準、有了行規。很多市場跟隨者為了獲得市場的認可,只能模仿原有的設計理念來迎合大眾,獲得市場認可,因為一旦打破了傳統慣式,徹底失去了市場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所以市場上的ERP系統長得都差不多,連「丑」都雷同。
2.產品思維
ERP最早是從MRP演變過來的,在1990年首次提出,那是一個連手機都沒有普及的時代,當時ERP是有錢企業才有資格買得起用得上的。以當年的視角來看,那絕對是最先進的生產工具。
ERP面世至今,一直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產品形式存在的。二十年前,還沒有用戶體驗這個詞存在,甚至當時很多生產商出售的是實現ERP功能的硬體,而非軟體。之所以這樣的套路行得通,是因為供不應求,很多企業買都買不起,ERP生產商沒有理由天天想著要對顧客上心。有人調戲SAP為「撒潑」,原因是不考慮中國國情、不做本土化,十年如一日抱著同一個底層數據結構應付客戶,而每年還要收取高額的軟體服務費。
面對這些,目標用戶根本不能說什麼,因為當年的大環境是,連顧客思維這種詞都未曾普及。更何況過去的ERP面向的是大客戶,而不是每一個員工個體,沒有人會考慮你作為一個的感受,用戶體驗也就無從談起、
以上這些都是以我們這個時代的視角去評價和解釋傳統ERP,就像見慣和用慣了智能手機的我們去評價以前的諾基亞一樣。
而在移動互聯網打通了天地線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五花八門的軟體開始搶佔眼球,從用戶體驗出發的思維理念讓用戶終於有了當上帝的感受。10年前的中國企業,能用得上ERP的企業員工,是絕對不敢吐槽的,因為實在是太貴了。哪怕有金蝶、用友這類本土化ERP生產商,也不是每個企業都能用得起,更別說吐槽了。而現在,大眾的審美和標準,已經上升了好幾個台階,早已不是當年「能用即可」的思維。以這種思維再去評價ERP的標準界面,結論就是ERP的界面怎麼這麼low,這麼貴卻連免費軟體都比不上。
雖說「存在即合理」,但既然不能適應新環境,就該被淘汰。這個問題是2011年提出的,當年正是國內的ERP市場的破局之年。移動互聯網普及,雲計算技術的成熟,傳統ERP的產品生命周期走向衰落期了,融進了互聯網技術的雲ERP初現潛力。
ERP不再只是有錢企業的生產工具,不能繼續是關起門來造車,市場有大量未滿足的需求。傳統的ERP模式因為耗時耗力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只能靠雲計算技術將ERP脫離出具體產品的設定,變成一個在線服務才能夠滿足市場上大量的中小型企業。前兩天關注了金蝶的品牌升級。作為ERP行業的老牌公司,拋掉了ERP的標籤,把雲ERP的品牌升級成了「金蝶雲」,算是在同行里開了個頭。升級的金蝶雲賦予了ERP新的理念,Ecosystem,Everyone,Experience,我認為這的確是未來ERP的發展方向。金蝶雲首先從流程上做了革新,不僅打破現實的儲存和傳輸壁壘,還打破了部門間、企業管理系統間的壁壘,真正做到了生態協作,信息共享。不但如此,還在操作上進行革新,不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訓才能操作ERP,而是做到人人能用、人人會用,就像遊戲軟體一樣;在不犧牲ERP的專業化程度的前提下,ERP將會像現在最IN的軟體一樣,讓用戶有極致體驗。
互聯網思維的介入,迫使ERP市場的廠商進行自我顛覆。尤其是當SAP,Oracle仍然吃香喝辣時,國內的企業面臨的是越來越多雲計算廠商的挑戰,危機意識更強。在國內,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敢於向巨頭提出正面挑戰——畢竟在多年的戰略布局下,金蝶這樣的企業已經不是小小的ERP廠商,而是整合了移動辦公平台雲之家和CRM系統的多面手。
也許再過一兩年,這個問題就不會引起這麼多的共鳴,因為轉型的雲ERP企業已經重視用戶體驗升級和視覺升級,市場效應也很明顯,雲ERP業務的市場份額正在快速爬坡。可以預測,後來的跟隨者,也必須打磨自己的產品,以獲得市場認可。
對於大多數企業用軟體,培訓可以用來抵消UX差帶來的問題。難道作為一個員工你還能因為公司的系統UX不好就罷工嗎?顯然是不行的。再說了,UX好就可以不培訓了嗎?
作為一位設計ERP產品的產品規劃人員來談談吧。
首先,ERP軟體不是娛樂性產品,對用戶體驗天然不如他們重視。而且用戶肯定不如去玩他們那麼有娛樂性,開心。畢竟你用它就是工作。
其次,你遇到的ERP產品肯定大多是標準化的產品。一定有很多欄位與功能是你所在公司用不上的。而你公司需要的某些需求系統並不提供。即使提供了你想要的功能,可能還不符合你公司的操作習慣,比如哪個欄位先錄入,要不要必錄控制,甚至預留的長度等的易用性問題都會困擾你。
第三,你的操作,很多不是你工作的需求,而是您的領導,其他部門要求的。你不用電腦,可能直接過去找他就聊著天就溝通清楚了。現在你必須在系統中規範化操作,還要保證別錯了,影響你的業務。而系統記錄了,誰的錯一目了然,對人是有壓力的,有的人還有點被監視的感覺。能感覺好嗎?
規範化一定給你帶來不自由。你聊天的時候可以用大概可能也許,你輸入系統就必須琢磨清楚了選擇一個最佳數字或者選項。而且一旦系統沒有這個選項,你可能還必須找人先定義了你才可以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