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每時每刻都盡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那會是怎樣的一生?
請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分析。是在每一個瞬間都做自己當時最想做的事,而不是喜歡一件事,做煩了,還做。
我認識很多作家以及編劇朋友,有些人當年就是非常喜歡寫作,熱愛寫小說的那種。
做寫作行業幾年後。
他們表示:每天打開word文檔碼字的時候,就想吐。
我覺得如果這樣的話我不出半個月就要被學校勸退了......
那樣的一生或許會在別人的鄙夷以及自己的提心弔膽中度過吧。
此問題還是用圖說話。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如果每一瞬間都盡量做自己當時最想做的事情……
那你將會獲得一個非常失敗的人生。甚至能不能順利活下去都是問題。
我們來假設一下。
第一天,你被鬧鐘吵醒了。你看一看時間,8點了,正好起床洗漱一下去上班。但你還想睡,於是你選擇繼續睡。
然後,你遲到了。
坐辦公室里,雖然手頭有工作,但你此刻很想聊微信/QQ、刷知乎、淘寶,於是你就把工作一拖再拖。
拖到你的老闆大發雷霆,把你叫到辦公室罵了一頓。
也許你很愧疚,但你回來越想越不對勁,每個月就給這麼點薪水,還要求這麼高,這班老子不上了。此刻你非常想辭職,於是你就揮筆寫好辭職信,跑進辦公室一把甩老闆臉上。
然後你就沒了工作。
回家以後,你有點鬱悶,但更多的是想發泄。你喜歡打DOTA,於是就打開電腦戰痛。半夜的時候雖然很困,但你此刻就是想打DOTA,於是你打了個通宵。
反正老子辭職了,通宵就通宵。
第二天,你睡到了下午才起來。臉也不想洗了,牙也不刷了,不想出門。
爬起來就玩遊戲,餓了就點外賣。
……
第七天,你因為日夜顛倒,飲食不規律,精氣神都很差。
……
第三十天,你看起來越來越頹廢,更關鍵的是錢都沒了。
於是你打電話給家裡,讓他們寄錢。
……
第N天,你完全沒法工作,沒有收入,身體也垮了,家裡也不管你了。
於是你此刻覺得自己很失敗,活著沒什麼意思,還是死了算了。
完。
沒有人能每時每刻都做當時最想做的事情。有一位智者曾經告訴過我,想要讓自己過得更幸福,就要學會克制。
學會克制自己,約束自己,甚至是逼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
這樣,你才會收穫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就從自己親身講起吧~
我是個沒有上過幼稚園的人,所以初上小學,極度不適應,兼具敏感文藝的內心,每天踏上校車前,我回頭看著媽媽和小區門口的大叔,心裡都一片蒼茫。
每天坐在課室就哭阿,流淚阿,是那種流無聲眼淚的,很長一段時間,老師上課,上著上著看到我,都會倒吸一口氣......我大概是最好的舞台tragedy的觀眾。
下課站在窗邊,看車水馬龍,想著有沒有一輛可以來接我。寫作文用的詞匯太過早熟,老師特別關注呵護。早晨吃了什麼包子/經過走廊踢到石頭/有個初三的哥哥把我舉起來說認我當妹妹......事無巨細,晚上都一一和媽媽匯報。
每天,媽媽在樓梯用掃把趕我下樓,看我哭到已經麻木。學校的接待室我是常客,我常常進門捂著肚子說:阿姨我頭痛??媽媽無語又無奈地把我接走。
那時的我!是多麼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永遠!和親愛的!爸爸媽媽奶奶!生活在一起!不上學!阿
可是轉眼......我已經成為我們家族讀得最高的小孩了,並且現在的我,越走越遠,開學一個月,在香港遇到了超多有趣的人,學校內外,他們跟我分享一樣的愛好,她們美麗大方又舉止得體,我說的話他們都能聽懂,他們所說給我帶來了新的視角。我喜歡拍照,班裏有一群精緻又有個性的『模特』,男生會找好香港的地標,約上我一起拍夜景......多的是,擁有睿智外表和柔軟內心的好人兒,身在這裡,身心多麼舒暢呀。
現在,我覺得還能繼續上學,簡直是一種恩賜。
如果,當初,我簡單地聽從自己的』喜歡『,不上學,不結交新的朋友,不認識書本與世界,我就無法走到現在,獲得我現在的,對這種狀態的,更大更大的』喜歡『。
所以,有時候,我們對』喜歡『的定義並不正確,可能我們喜歡的,只是安逸。而你只是看不到,你克服了眼前的某些』不喜歡『之後,能獲得的,是對生活的,更大的熱愛。
所以,一直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就會錯過本該在未來出現的,你更』喜歡『的東西。
就如,我喜歡在家裡閒散浪蕩,頭髮隨意紮起,看小說看累了,就癱成大字在床上的我。可是,我更喜歡圖書館自習後,收穫滿滿,穿過寒風走回寢室的自己。路上給家裡打個電話,說我今晚約了誰誰誰吃小火鍋,三兩好友,不亦樂乎。
先說結論:現在只可以做喜歡做的事,通常會導致未來無法做喜歡做的事。
推薦津巴多的時間心理學
人們的時間有三個維度:過去、現在、未來
每時每刻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永遠都在享受現在。
那就會,沒有未來。
人必須平衡好過去現在未來的關係,當你沒有未來的時間的觀念的時候,生活會混亂。
現在只做喜歡做的事,未必能保證以後可以做,你有沒有這種能力與資源是個問題。況且有些你想做的事,未必能做到,不說你想和劉亦菲談戀愛,就是你身邊的女神能追到嗎,最想去的學校能考到嗎。
如果你想考一所好學校,但你不喜歡學習,只喜歡玩,以後能去嗎?
人必須在滿足現在的需求的時候,也為了未來能滿足需求而努力,去付出,去做應該做的事。
不然,你現在可以做你喜歡做的事,未來就做不了了。
而且,當你只做喜歡做的事的時候,其實內心是知道有些事你該做卻沒有做的。你的行為和你腦中的觀念是不協調的。這種不協調的觀念,可以想方設法逃避,但一直存在。這樣下去,會形成壓力。而長期的壓力,不利於健康。
人們也必須確信自己是可以滿足未來的需求的,但你的行為只是滿足了現在的需求,也會擔心,久而久之,樂趣會變少。
不知看過"青蛇"(找不到書名號)這部電影沒有,裡面的白素貞是很有智慧的,她知道許仙花心,但她畢竟活了千年,她知道紅塵情愛也沒那麼美好,但她依舊是願意不顧一切的付出。真正的愛莫過於此吧,明知一切沒那麼美好,還可以執著的做下去。
如果真的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要承擔責任,不然只是享樂而已。誰又能享受一生旳樂趣,沒有代價的樂趣,又怎麼會珍惜?
我們可能沒法時刻都完全100%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需要曲線救國,暫時做一些並不是自己完全喜歡的事情,可是我並不認為這就一定是不好的。
雖然我覺得普遍來說,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是值得鼓勵的,但是一個人若是100%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未必是一種合理的生活方式,因為人不是完美的,人的認知和喜好,並不一定很全面。所以即使你真的可以每時每刻都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有可能有些事情其實是你喜歡的,但是長遠來說卻對你不利的。
比如當下我喜歡躺著發獃,什麼都不做,工作學業都扔一邊,如果一直這樣,就是任性了。而顯而易見任性對人生的影響是消極的。還有一點就是人的喜好很大程度上是情緒決定的,而人的情緒其實並不是自己完全能夠掌控的,受到各種內在和外在因素影響非常大。
今天心情好,或者和這樣一群人在一起,喜歡做這件事情,明天心情不好了,或者和另一群人在一起,就去做那件事情,如果一個人每時每刻都盡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覺得那樣的人生或許會經常是很浮躁、多變、缺乏方向的,因為你的喜好一直隨著很多因素在變,而你也就一直像個無頭蒼蠅一樣。
大家都知道follow your heart這樣很雞湯的大道理,我覺得這道理的確是沒錯,但是不能只是講究這一句話。除了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選擇,你還需要同時具備很多其他的人生美德,比如堅韌、毅力、信念、善良、自律等等。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似乎就是在暗示其他的這些美德是可以暫時放棄的。這在我看來一定是有問題的。
不過我想問這個問題的動機,或許並不是為自己找借口。我們通過問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是為了獲得一種合理的看待生活的角度。怎樣找到這樣的角度,怎樣的方式看待生活才比較能為自己的所有選擇和行為帶來指導性的價值?
我想起了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里提出的永恆回歸(eternal return/eternal recurrence)。尼采認為的幸福生活,是你願意原封不動地重複千百次的生活。也就是說,你在這輩子結束了之後,需要重新復生,從這輩子的第一天重頭來過,而且每一個細節都完全一模一樣,在這樣一種循環里不斷生活下去。如果此刻的你,覺得願意接受這樣的重複,那麼可以認為你的生活是好的。
雖然這只是一個假設,但是在當下當一個人評價自己的生活的時候,我覺得是一種很好的參考方式。可能我這輩子做了一些我喜歡的事情,也做了一些我不喜歡的事情,但是當我在此刻回顧過去的一切經歷,如果總體來說我覺得這個生活是好的,我死了之後再從頭開始重新把所有事情經歷千百遍,都不會厭煩或者抗拒,那麼我將是感到滿意的。
同樣的思路,也適用於對未來做出判斷和選擇,不管在做任何選擇的時候,你可以想想看你做出的選擇是否會讓你願意永不悔改,是否能夠讓你未來的路走向一個你永不後悔的方向。
可能你會問,可我的人生已經這樣了,之前有很多讓我不滿或者後悔的事情,我沒辦法想像重複千百詞我會如何。這是否意味著我沒救了?我覺得不是。拿我自己舉例,目前當我回顧自己的生活,就大約是一個非常滿意,願意重複千萬次的狀態。但這並不是因為之前的選擇和行為都是我喜歡的,或者都是合理的,對的。
我覺得能夠達到這樣的狀態,一方面是因為我一直在不斷成長,成熟,所以我的人生軌跡是一個不斷變好,變滿足的過程。雖然有一些不可改變的不滿意或者不快樂,但是我越來越有能力創造更多的滿意和快樂,所以我並不會擔心未來。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能夠從過去的不滿和不幸當中尋找到意義,能夠明白過去的所有經歷體驗,不論好壞,都塑造了今天的我,也都會成就未來更好的我。尼采說,我們知道為什麼,就能夠承受任何形式的痛苦,這也是非常影響我個人人生哲學的一個觀點。
我時常會覺得,過去的一些看似不好的生活經歷,其實都是寶藏,因為你在那些痛苦和不順當中,看到了自己的某一個面,你離自己的本質更近了,更了解自己了。很多時候你也會被這種直面自我的體驗所啟發和激勵,因為少了這些體驗,就好像是靈魂少了歷練一樣,會不足以承載生命之重(或者之輕)。
帶著這樣的視角,當我回顧目前為止的生活,就會覺得自己的一生挺滿足的,如果有機會原封不動地再來很多次,我也不會介意。
我覺得每時每刻都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將會是一事無成的一生。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在平淡或者同一水平上有著一些不同線上的東西,人生才會更有趣更精彩。
比如你這時想吃這道菜,這道菜味道很好,但你天天吃這道菜,你就不會覺得它還是一如既往的好了,你可能會想換一道菜或者嘗嘗更好的味道。
比如你當時想玩這個遊戲,但你天天玩,每時每刻玩,總有一天你會覺得是不是想換一個遊戲或者換一個級別繼續打。
同樣的,如果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多了也會做煩,還不如做一些被迫的事,做完之後去做想做的事,難道不是更有期待嗎?快樂但豪無意義。
每時每刻都盡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那麼現在做這個明天就可以做另一個,時時刻刻都順從自己的心意,生活是一帆風順的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過,無法體會愛而不得的思念,無法享受征服自己的澎湃,無法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那該是個怎樣無趣的一生啊,蒼白空洞。明明是酸甜苦辣才構成了人生啊。
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有這樣做的條件的,然而,更多的是,有這樣的條件的人因為自身的原因放棄了這樣做。所以只有外界和自身都有條件的人才更有可能去做這樣的選擇。但說到底,終究還是性格使然。
在我看來,基努里維斯就是這樣一個每時每刻都盡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人:
基努·里維斯成名後無數次感謝母親給自己的自由。他堅持「愛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基努主義:只為自己喜歡的產品拍廣告;長期住在酒店而不是家裡;隨手買12 輛哈雷摩托送人;為了中國朋友陳虎,他成了一個電影導演。
1994年里維斯演完《生死時速》,片酬從六位數一下漲到700萬美元。里維斯接片也是「愛幹什麼就幹什麼」,他拒絕了和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兩位大佬合演電影《盜火線》。他要演的是戲劇《哈姆雷特》,在加拿大溫尼伯市的馬尼托巴省戲劇中心連演三個星期,報酬是6000美元。他認為能演哈姆雷特,是一個演員的重要成就。
《生死時速》之後他主演的兩部電影,《捍衛機密》和《雲中漫步》,口碑、票房都不怎麼樣,只有基努並不往心裡去。里維斯沒有自己的房產,他不是住在酒店,就是借住在妹妹或者朋友家裡。他喜歡騎摩托車,有輛1974年的Norton 850 Commando,經常在周末的午夜騎著它出門,在城裡穿梭——這時候人最少,連妓女都歇了,里維斯有時會一直騎到凌晨4點。
《黑客帝國》三部曲讓里維斯和他的粉絲皆大歡喜。他扮演了機器人一樣板著臉的救世主尼奧,成為真正蜚聲全球的明星。直到《黑客帝國3》上映的2003年,里維斯才在洛杉磯聖費爾南多谷花480萬美元買了第一幢房子,並且在房子里造了豪華的病房——他的妹妹得了白血病,房子是專為她買的。母親和妹妹始終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
而里維斯至今也不太習慣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寧可選擇住在酒店。——《南方周末》
http://weibo.com/1742566624/zxNd3oNQA?type=comment#_rnd1443660062669
- Keanu有五輛摩托車,Keanu喜歡在半夜飆車,而且常把車燈熄掉。Keanu愛飆車又不遵守交通規則:不戴安全帽、超速行駛、酒後駕車、無照駕駛(因被吊銷執照,但又手癢)。
- Keanu因犯了以上四項行車安全大忌,而常常進出醫院。拄著拐杖來見導演。幸好上帝保佑沒傷到這張吃飯的臉。
- Keanu曾在警察局留下過案底,是因為同時酒醉、超速、無照駕駛黑色保時捷。警察當時之所以攔下他的車,是因為Keanu的車在路上完全沒有方向感,橫衝直撞加蛇行,攔下車後才發現明星級的駕駛者喝得爛醉。警察沒有以一張簽名照放過Keanu,可見他當時駕車狀態多麼讓警察氣憤。
- Keanu接到了《The Matrix》(《駭客帝國》)這部戲。《The Matrix》成為Keanu演藝事業的第二個轉折點。對此,Keanu表現的卻很平靜。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描述的他當時的狀況,「其實我也不清楚我在影片里到底在演什麼。反正已經一年多都沒人找我演戲了。而且剛好摩托車壞掉,保時捷被警察拖扣。實在沒事做,就接了這部戲。」關於基努·里維斯,有哪些故事?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其中還有2010年的某天,基努在紐約某處的長椅上一個人表情落寞的吃三明治,被路人拍下放到網上:
還有在地鐵上給人讓座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zODc5Mzgw.html
46歲生日的時候,他衣衫襤褸的一個人坐在馬路邊吃自己的蛋糕,蛋糕上還插著一根生日蠟燭,一個流浪漢和他打招呼,基努給了流浪漢一半食物。
地鐵里讀報的基努·里維斯
看得出來他不把自己當一個明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什麼來束縛他。
而對於我們自己,不過是看看罷了。
即使如此,想到世上有這樣的一個人,就覺得很開心。
最後
會變成窮光蛋
請參照小黃人的世界.
不要摧毀自己的興趣好么。
就像假期,肯定是平常有班上有事忙,放得才有意義。
我認識很多武痴,平常痴到晚上躺床上了還能跳起來練一會兒,其中有一些轉到這行業了,結果沒到兩年就膩得不行,紛紛改行
我覺得人就是在每時每刻做自己喜歡的事啊。
比如你在周末努力複習準備考試,枯燥無聊,這時隔壁小明來找你出去玩,你知道現在出去吃喝玩樂會讓你開心,這一分這一秒你最想做的事是出去玩,但是考出來的成績和榮譽感會讓你更開心,想著考到好成績的開心,你拒絕了小明,選擇了留下學習。
而小明呢,他考試成績慘不忍睹,被老師家長批評,被同學鄙視,這讓他不開心,可是他知道如果他花時間努力複習他會更不開心,所以他還是會選擇出去玩。
你現在覺得自己每天為生計所迫,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可你更不喜歡辭掉工作去追求理想可能帶來的艱苦條件和風餐露宿,所以你選擇了會讓你更開心的有穩定資金來源的生活。或者說你根本沒那麼熱愛你的理想,不願意為了它一生艱苦還覺得甜。
你在父母的要求下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一是因為如果你讓父母傷心或與父母產生隔閡會讓你比現在更不開心,二是你不喜歡承擔追求理想可能會帶來的風險,寧願選擇安穩的生活。
這不都是選擇嗎?所有生物都知道趨利避害,你每次的選擇都一定是你內心最喜歡的。你表面上很煩躁,其實內心也明白這件事對你總體來說是趨向於好的,否則你早就反悔去做其他事了。
很多人都有的一個重大缺點是:目光短淺,做了事之後去後悔。比如想考高分的人去吃喝玩樂了,想複習卻已經沒有時間,捶胸頓足,這才是愚蠢。
題主問的呢,其實更像一種目光短淺的生活,這樣的人終究是不會快樂的,人生不但無法取得普遍意義上的成功,因為之前做的事沒有給未來做鋪墊,導致未來做不了想做的事,內心也不會快樂,這就是這樣的人生。
所以如果想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我的想法是建立長期目標,時刻想著完成後會帶來的好處,這樣就會感覺一直很開心,完成目標的辛苦麻煩也都不算什麼了。
說到這我覺得我應該放下手機,做一點真正會讓未來的自己開心的事了。
讀到這片答案的人,祝好。
海賊王是大海上最自由的男人,所以路飛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海賊王。
想要做一個擁有自由的人是很困難的,更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
然而,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真正的自由是想不做什麼就不做什麼。 忙忙碌碌的一輩子,為的不是向別人證明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活給自己看的。
往往經歷過許多的人,慢慢會明白,人一輩子要走的路很多,有些路是一定要走了,因為走完了要走的路,才能選擇想走的路。
單純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多麼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重複的工作,忙碌的奔走,強迫自己干一些快要嘔吐的工作,這些逼不得已的選擇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有人卻努力的說服自己,「讓我做喜歡的事情,一定會一無所成。」 ,可能太久的習慣會讓人麻痹,一無所成太久也許就不會期望將來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
如今,僅僅一個理想假設的問題下。就引出多少悲觀厭世者,如果一件事情做久了會厭惡它,可能你並不那麼喜歡。 做喜歡的事情,做一輩子的人,是有的。他們都站在那些金字塔頂端呢。
能把一個事情做10000小時,或許這輩子可以說喜歡了吧。
會有人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恐怖?
哦,這真是恐怖。
只怕自己不走運,一輩子沒發現喜歡什麼。
只怕自己沒機會,一輩子沒從事喜歡的事。
只怕自己沒能力,一輩子沒做好喜歡的事。
只怕沒時間,一輩子太匆匆----@程浩
最怕沒種,一輩子就沒他媽做過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還總是自我安慰,喜歡的事情不能長時間干? 笑。
我猜每個牛逼的人物,都有一段被當作傻逼的時光吧。
或許,對每個人來說,做一輩子喜歡的事情總是不太現實的。
像蒙奇·D·路飛這樣一直被人嘲笑傻逼的傢伙,一定會成為大海上最自由的男人。
他喜歡大海航行! 一輩子!
就是我這樣的人生....
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前面某位答主提到的,一事無成的人生。
囧囧囧囧。
因為選擇自己喜歡的,其實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有時候會自己坑自己,但也因為都是自己選的,所以有低谷但也不怪任何人,自己對自己負責,大概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滿足,一旦覺得選對了會格外的開心。
要看喜歡一件事情能堅持多久。
如果是一秒鐘,那就是吸毒出了幻覺。
如果是幾天,那可能需要巨大的財力和不需要負責的未來。
如果是幾年,那就是正常人。
如果是幾十年……雖然不太可能成功,但是絕對會成為專家。
如果是一輩子,那就是放不下的執念,不瘋魔不成活。
我倒是覺得,嚴格來說,任何人在每個瞬間做的都是自己最想做的事。
舉個例子吧,我今晚有兩個選擇,可以打遊戲,也可以寫作業。但是我明天上午要交作業。如果我沒有寫作業,那麼這門課程就會扣分。我會怎麼選擇呢?
有些同學認為課程及格就行,不寫作業也能及格,so打遊戲。毫無疑問,他是想打遊戲。
有些同學認為成績很重要,遊戲雖然想打但是也可以明天再打,so寫作業。那麼他是想打遊戲卻寫作業么?其實不是,因為在他看來打遊戲的收益不如寫作業高,所以嚴格來說他還是想寫作業。
我認為每個人都一直在計算當下可能決策的損失或收益函數,然後選擇損失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的行為,這也就是「想做」。這一過程可能是自覺的(主動思考是否該打遊戲)也可能是不自覺的(碰到針尖下意識縮手),每個人具體的損失或者收益函數也不一樣。如果你認為你「想做」A卻做了B,那無非是出於某種原因你認為B的收益更大。如果你事後對你的決定後悔了,那說明經過了一些事情之後你的損失收益函數形式或參數改變了而已╮(╯▽╰)╭
所以各位要做的是抽空想想人生,tune一下你們函數里的參數。推薦閱讀:
※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意志力怎麼辦?
※內向和外向性格是不是也有隱性顯性之分?
※撕嘴皮是什麼心理?
※悶騷型給別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