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對醫保病人的真實態度是什麼樣的?

加在最前面的話,呼籲大家不要飲酒吸煙,飲食清淡,少吃外食,注意科學鍛煉。
-----------------------
以前曾聽人說,上海的醫院更喜歡收治自費病人,醫保病人對醫院來說是虧本的。本地人看病反而比外地人更難!當時不放在心上。
如今家有病人急症,先是在某知名大院做了個醫生建議的微創手術,出院四天即複發吐血,急救返院,當晚醫院給走了綠色通道入病房診治搶救。當時非常感激。
因搶救耗費高額,沒幾天的診療費就近四萬。醫院在沒有確診止血的情況下就要求出院。說因醫保用戶,四萬是個門檻,不能繼續接收,並承諾若有反覆病發回來仍可入病房收治。
這次僅僅兩天就再次出血。掛了急診後,病房不再接收。我們去看過病房有四個床位,卻被告知已經預定,要等待。
急診室擁擠的步履艱難,沒有隱私,家屬連個安穩的座椅都難求。
再次去病房詢問時,當時要求出院並答應若病發可收治的醫生已不耐煩,揮手驅趕要求回去等著並不要再來問了。
眼看著病人越來越費力,家屬跟著連軸煎熬身體拖垮。所見的醫生護士卻個個冷臉無情,心中非常難受。只恨自己無權無勢,沒有人脈。
現在醫院是否對醫保病人的看病消費有所限制?有不能放到檯面上的潛規則???
----------------
看了各位的回答感到滿腹哀傷。我們每個月老老實實繳納四險一金,生了大病卻因屬於本地醫保,連診治的機會都難求。是否必須扔了醫保卡自掏腰包才行?
現在家人總算命大,捱過了這一劫,在急診留觀三四十個病人的擁擠中頑強求生。
以後,下一次,下下次,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個說多都是淚,去年我們科虧了約二十萬,醫院直接要我們科室承擔30%啊,差不多七萬啊,就科室幾個醫生承擔啊,每個月獎金扣2000元,連扣幾個月啊。我們累死累活換來的是扣獎金啊!
現在醫院政策是醫保虧損扣30%,醫保有剩餘獎勵3%,見過這麼無恥的政策嗎?去年虧了今年想賺回來都不可能啊。
經過我們今年的努力,今年基本是不會虧損了,結餘也不多,最少不會被扣錢了。(鑒於有鑽醫保漏洞的行為,為避免被醫保局的人看到,之前寫的控制醫保費用減少虧損的措施我已經刪了)
------------------------------------------------------------------------------------------------------------------------------------------
以下內容嚴禁轉載,僅作為內部交流,如果捅到媒體絕對會被媒體歪曲,最終成為醫生的批鬥會,請給醫生一條活路不要再給脆弱的醫患關係雪上加霜了
-------------------------------------------------------------------------------------------------------------------------------------------
一、現行的醫保制度(地區間有差異,不是普遍如此):
1.現在醫保局是按單病種向醫院付費,也就是說,不管一個病人,他得了幾個病,醫生給他治療了幾個病,都只按他住院病歷里的第一個疾病診斷付錢,也就是只給一個病的錢。
2.每個病種的醫保費用是有限額的,超過限額由醫院自己承擔。
3.醫保病人住院是出院時直接結算。也就是假如住院花了1萬元,病人出院時只要交,4000元即可,未交的6000元是由醫院墊付,到最後由醫保局在年度結算時統一給醫院。
4.出院後未滿14天再次因同一種病入院的患者,算一次住院,前後住院費用疊加且只報銷一次。

由此可知,假如一個重病人,有A,B,C三種疾病,醫院為該患者治療A疾病花了5000,B疾病花了3000,C疾病花了2000,總費用花了10000,出院結算時,患者自己出4000,醫院墊付了6000元。那這6000元要等年度結算時由醫保局來給,以前的政策,這6000元醫保局是全給的,所以不存在醫院虧損的問題。現在政策不同了,醫保局說,我只能按單病種付費啊,也就是按A的病種限額給錢,A病限額是5000元,經過計算(一套公式),醫保局為這個病人付費3000元。那麼醫院就要虧損6000-3000=3000元。

假如一個輕病人,只有A一種疾病,醫院為治療該患者花了4000元。出院結算時,患者出1600元,醫院墊付2400元。到年底結算時,醫保局說,A疾病限額是5000元,經過計算,醫保局為該病人付費3000元。那麼醫院就因治療這個病人賺了3000-2400=600元。

醫保局的本意是,通過這種方法限制醫療費用,避免醫保支出太多,然後要醫院利用從輕病人身上賺的錢,來補治療重病人造成的虧空。

因此,決定一個醫院醫保是否虧錢的主要因素是:重病人及多個病的病人的比例。
事實上,重病人都喜歡去大醫院看,因為病情重啊,大醫院技術高,很多重病只有大醫院搞的好啊。
因此這個政策造成的結果是:大醫院重病人比例很高,巨虧。小醫院輕病人為主,賺錢好海森。

中國的公立醫院都是自負盈虧的,政府每年給醫院的經費大概只佔醫院總支出的10%左右,90%的醫院運轉費用需要醫院自己去賺。而醫保病人對於醫院來說很有可能是賠錢的

因此醫院對醫保病人的態度是這樣的:
1.輕病人,單一病的病人:很好,大大的好。
2.重病人,多個病的病人:又是要我貼錢的貨。

以前的醫保政策,由於醫保都是按比例全報,醫院不會虧損,醫生在治病時不用去考慮費用的問題,只考慮如何治病,給患者的治療都是最好的治療方案。因此醫院、患者都是受益方,國家是吃虧方。但因此導致醫療費用逐年升高。國家認為不能負擔全民這種高質量醫療的費用,只願意提供基本醫療保障,就是比較普遍、低廉而非最新最好的醫療服務。這樣只需較少的醫療支出就解決全民的看病問題。通俗說就是既要馬兒吃的少又要馬兒跑的快。

於是他們改變了醫保政策。

現在的醫保政策,的確控制了醫療費用的連年上漲,減少了部分過度醫療,也為醫保病人減輕了負擔,對病人來說,還是受益的。但對大醫院及醫生造成了很大負擔,相當於把一部分政府應該出的錢要醫院醫生來承擔這樣使得國家是受益方(減少支出),患者是受損方(醫療質量下降),醫院(醫生)是受害方(貼錢看病)。現在醫生不但要看病,還要每天花心思計算醫保費用,避免被扣獎金。雖然醫生要貼錢看病,但還是會以醫療安全為第一位,認真治療每一位患者。只是在感情上是不喜歡收治重病人的,因為治療重病人實際是在要醫生自己貼錢。所以請各位叔叔阿姨,兄弟姐們,以後去醫院住院時請給醫生多點笑臉多點理解吧,人家是在掏自己的錢給你看病啊
--------------------------------------------------------------------------------------------------------------------------------------
國家的想法:給,就這麼些,給我把那些刁民給打發了。(對外宣傳)正腐持續加大醫保投入,醫保報銷比例連年增長,廣大群眾笑開顏!
醫保局的想法:國家每年只撥這麼點錢,醫院那幫孫子花這麼多,完全是虧損啊,不行,必須得限制那幫孫子,讓他們別用那麼好的葯,少做檢查。(對醫院)一個病就給這麼多,超了你們自己付。(對外宣傳)醫保政策好,好葯進醫保,看病少花錢,群眾喜開顏。
醫院的想法:醫保局你大爺才給我們這麼點錢,虧損幾百萬啊,惹不起官老爺,還是整醫生吧,(對醫生)你們這群傢伙,給我省著點,虧錢了從你們獎金里扣。
醫生:#¥%¥%*……
--------------------------------------------------------------------------------------------------------------------------------------

總結,現在的醫保政策真是有點反人類,重病人收的越多,虧損越多,虧損了要扣醫生獎金。治療重病人本來就非常操心,醫生累死累活救了病人,結果還要被扣獎金,等於自己貼錢給患者治病,你說換了誰願意收重病人?現在醫生苦逼啊,不但要會看病,還得會算賬啊,以後醫學院開門會計課好了。現在醫保政策誰最得益啊?醫保局啊,去年新聞里還吹噓醫保資金結餘9000億,實現扭虧為贏。他么的竟然還當作政績宣傳,要不要臉啊,醫保資金是拿來給患者用的,你結餘這麼多給誰用啊。他么都是醫生貼那麼多錢你才能有這麼多結餘啊。醫生就一給國家打工的,累死累活賺那麼點錢養家糊口,治病救人還得貼錢他么誰願意干啊,你公務員為什麼不邊幹活邊貼錢啊。國家應該設計更好的方案,提高醫院治療重病患者的補助,而不是要醫院和醫生來承擔。

給題主的話:
其實題主的問題就是這個問題:你爸爸上次住院已經花完醫保限額,出院後2天再次出血,又跑回去那家醫院,按醫保政策,這次住院跟前一次住院屬於同一次住院,那個醫生如果收你入院的話,假如你爸爸這次住院再花個2萬,等於減去你自費的部分(約8000左右),餘下的所有醫療費(餘下的12000)都是要醫院醫生給你出,醫保一分錢都不出,誰他么願意啊?因此除非你爸爸離上次出院超過14天再入院,這樣醫保重新算第二次住院,他們才願意收你入院。所以你最好的方法是去另外一家醫院過渡,這樣就沒有醫保限制了,在另外一家醫院先治療一下後再返回原來那家醫院對醫患雙方都好。

當然還有涉及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那家醫院真的是沒有床位了,大醫院的床位真是一床難求。上海大醫院就那麼幾個,全上海乃至全國的病人都喜歡去看那幾個大醫院,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床位收治,像題主這個例子,第二次出血時可以選擇去區醫院,而不是再去大醫院擠破頭,如果大家都去擠大醫院,題主的問題是永遠解決不了的。實際上上海的醫療水平是高於全國平均的,因為人才很多,培養機制也比較規範,區醫院的水平也是不錯的,醫保額度也沒那麼緊張,題主可以考慮去區中心醫院就診,或者其他醫院也可以。體諒下那些大醫院吧,人家是真沒那麼多床位,也真他么虧不起了。


昨天醫保科的人來科室,跟我們說了這幾件事:1.科室上個月開的很多支進口藥物,只按國產的報銷,也就是百分之40,這麼搞醫院每開一支虧70幾塊錢,以後盡量開國產。2.可以自己進食的病人,不要再開營養藥物,醫保看見了能進食就不報。
我們醫生一下子就炸了鍋。國產藥物效果奇差,有的胃腸道出血的病人打國產藥物根本就毫無作用,只能打進口的。這樣一搞以後病人出事誰負責?還有的病人雖然能進食,有的只能進流食,有的食欲不振,這都不開營養藥物怎麼保障恢復?是你們醫保負責么?為剩這錢耽誤治療?
但最後誰聽呢?
我總覺得,政策的制定,要聽內行特別是一線臨床醫生的意見,不能自己一拍腦袋,就定個政策,還說是為病人節約費用。


1.病人的醫保有定額,超出的部分要自己掏錢。
2.政府給醫院的錢有定額,超出部分要自己掏錢。
3.小科室,比如皮膚科、兒科,病人相對少,藥物便宜,拿到的撥款一般略大於或等於病人花費,醫生一般會推薦病人用醫保葯,開醫保葯時手也會比較松。醫保患者和非醫保患者對醫生本人來說沒什麼差別。
4.大科室,比如肝膽、消化,拿到的撥款必定遠小於病人耗費,超出部分由醫院承擔,與科室醫生獎金直接掛鉤

簡單來說,醫生越拚命來給患者看病,拿到的錢就越少。
這完全是一個不合理、反人類的制度。
通過讓媒體報道「黑心醫院價格虛高」這樣齷齪的手段,讓大眾產生「醫院暴利」這樣的誤解,來掩蓋這一事實。
醫生和患者是一根線上的螞蚱,還被逗弄著互相撕咬。

題主的遭遇我很同情。
上海醫院對醫保病人的真實態度是什麼樣的?我想大部分的醫生和我一樣,很同情沒錢看病的患者。
但除此之外我們也做不了更多。我們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愛恨交加。

以某醫院為例,長年被全省各地醫保機構佔壓醫保墊付資金,高達數億。本地社保水平個人感覺相對發達。本埠病人幾乎是醫保即時結算全覆蓋,60%的外埠病人出院醫保即時結算,跟全國二十幾個省區開展了跨省即時結報。目前出院病人75%是即時結算,報銷比例在30%~80%之間,想想一家醫院要為醫保機構墊付多少錢吧。

由於各地市醫保機構的辦事流程不同,有的錢可能要在次年的10月份才能結清。就是說如果一個病人在2015年元月一日在醫院出院結算,拿了一萬元報銷款,替社保機構墊付這筆錢的醫院可能在2016年10月份才能收回這一萬元。前提是醫保部門沒有用各種技術原因增加醫院的回款難度。目前較為荒謬的例子有:某地社保機構要求醫院出具雙份發票,一份給病人,一份給社保,腰粗的醫院不配合就作罷了,服務態度好的醫院就從了……醫保機構突擊對醫院提出要求,讓醫院在短期內整理長達一年的相關資料,整理不出就等下一財政年。

除了佔壓資金,還有別的問題。比如說醫保干涉臨床,「這不能用,那不能用」。同樣的病人,兩次住院治療相同,但因為併發症、合併症的變化,報銷項目會發生變化,很容易跟病人發生糾紛。臨床一線需要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解釋自費項目的必要性和獲取知情同意上,有的時候病人在出院時會翻臉不認,這都導致了糾紛。還經常會遇到一些要求證明「病人所患白血病是惡性白血病」的文字遊戲,讓人想罵「你特喵的得一個良性白血病給我看看」。

因為醫保部門對醫療規範的要求(閉門造車、紙上談兵……),以及他們對醫院的「有罪推定」,醫院每年都有上千萬的醫保壞賬。如果醫院不跟社保管理部門動用「中國式關係」,拒付的數額還會更高。如今的醫患關係緊張,很多病人來看病的時候就做好坑騙醫院準備。很多時候冒用醫保身份的病人醫院很難查實,但是醫保部門一經發現是要處分醫院的,甚至以此大面積拒付。

2016年中央前來審計,核銷了幾千萬的醫保積年壞賬,有一百多萬壞賬還是公費醫療時代的,比多年來的病人逃費還多。嗯,病人逃費很多都臨床一線人員「內部消化」了。

限額是一個很讓人頭痛的問題,多數情況下拒收醫保病人都是限額搞的。限額管的太死,那麼患有多種併發症、合併症的老年病人、終末期慢性病人就可以去死了,人道主義遭到動搖;挑戰醫學前沿的疑難危重病人也可以去死了,醫學進步受到束縛。本埠2010年前後搞限額搞的怨聲載道,都上央視的新聞節目了。但是經過幾年的磨合,管理手段進步了,限額對臨床的約束就小了。2016年因為醫保基金結餘較高,醫保機構提高了乙類項目的報銷比例。

以上,造成醫院對醫保病人愛不起來。臨床一線更是愛不起來,醫保罰醫院,醫院罰醫護。佔壓資金說起來輕巧,資金也是有使用成本的,這些錢用來發獎金多好呢!

然而,以某醫院為例,自2008年啟動深化醫改以來,年出院病人數量從5萬人次增至13萬人次,業務收入是當初的4倍。如果沒有醫保,是不會有這麼多業績的。醫院對醫保病人也恨不起來。

綜上,愛恨交加。

2016年,中國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含計劃生育)13154億元人民幣,是醫改啟動前2008年3182億元的4.1倍,比2015年增長10%,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7.0%。

財政投入的快速增長讓我國衛生總費用中居民承擔的比例從2005年的52.2%降至2015年的29.3%,減輕居民就醫負擔。我國公立醫療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人數從2003年的487萬人增至2013年的804萬人,同期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增長79%,100萬元以上醫療設備數量增長300%,公立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空前增強。全國總診療量比深化醫改啟動之前增長了57%,群眾得到的醫療服務增多了。

然而,現在財政和社保一年投入醫療衛生事業2萬億,高于軍費和教育投入近一倍;2016年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0%,繼續領先財政增收。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由於GDP增速和財政增收放緩,衛生總費用不能再繼續維持前幾年的高速增長,否則目前的醫療衛生制度不可持續。新一輪醫保控費改革正在啟動。

從今年開始,全國範圍內將要摸索和推廣實施按病種付費,推廣DRGs。這是把臨床路徑規範和醫保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手段,相對以往的限額管理有很強的進步性。當前,越是大醫院,運轉成本越高。大醫院機構規模龐大,管理成本高。大醫院的定位是攻艱克難,要買許多難以收回成本的大型設備。以本地的數據看,同一系統的醫院,3000床的中央院區全年的醫療成本增長速度快於1000床的分院區一倍。以率先推行此改革的福建省為例,如果看三明市的單病種付費標準,像某醫院這樣的開支還是關門大吉好了。如果看福建省級醫院的單病種付費標準,醫院還能搶救一下。新的醫保控費對醫院來說是巨大的挑戰,醫院對醫保病人的愛恨交加程度或許會加劇。


國家就是一個大土豪
人民就是土豪包養的一群小蜜
醫院是商場
醫生就是售貨員
醫保就是土豪給了小蜜們一張空頭卡,然後告訴她們,去商場,看上什麼就買,隨便花,隨便買,不差錢。然后土豪告訴商場,我小密們來了簽我賬上,花多少年底給你錢。

第一年,小蜜們一共消費了10萬,年底了,商場找土豪報銷。土豪看了看賬單,哎呀有點多啊,手頭緊,給你報銷8萬吧剩下的以後再說。
商場敢怒不敢言,回去扣了售貨員2萬的獎金。


第二年,小蜜們又消費了15萬,年底土豪又只報銷了8萬。這下售貨員工資都不夠扣了,得商場貼錢了,售貨員也不幹了,你特么不敢得罪土豪,拿我們下刀,合著我們出錢給土豪養小蜜。你就說吧,土豪一年給多少錢?商場說8萬,這個錢就是醫保額度。

第三年,小蜜們又來消費了,售貨員聰明了開始記賬,快到8萬的時候,就不賣貨了。對不起鑽石沒有,得預約,預約的人挺多的,最快明年可以到。金項鏈也沒有。鉑金倒是有,但是必須現金支付。
您問什麼不用預約啊,這邊的草編工藝品您看一下?物美價廉,10塊錢一大堆。

有的小蜜花的早,能買到鑽戒,有的去的晚了,就只能買草帽了。
可是小蜜們不懂,都說土豪是個好土豪,給我們錢花,售貨員和醫院不是東西!!


我廣州的。

今年我們醫院因為收治本地醫保病人虧了400萬。需要每個科室醫生自己墊,從獎金里扣。

剩下的我也不說啥了。

但是我們沒有說推卸過病人。主任的意思是多收一些小病種平衡一下。其實最怕外地聯合醫保的,因為收不到小病種[小病誰願意跑這麼遠來看,在當地看不了才來大醫院]。

政府英明。領導萬歲。


看來得從頭講。

假設一個60歲男性病人因為胃癌入院,需要做胃大部切除,因為有高血壓,糖尿病,最後出院時候花了10萬。其中,自己支付部分6萬(自費項目包括起始支付金額,乙類自費部分,純自費部分等。這也是政府規定的,與醫院無關。比如空調費我們這裡就是自費的。至於報銷部分的甲類乙類,醫保目錄是根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篩選的,甲乙類是按照療效價格比確定的,也就是說療效確切且費用低廉的均被列入甲類,不需自付.而乙類基本有自付比例,具體由各地方定;還有各地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醫保乙類品種有調整權利,調入和調出總量控制在品種數量的15%以內,而各地均無權對醫保甲類品種做調整.),報銷部分6萬(別管怎麼算的,他娘的我都不太懂。反正五種還是六種項目,每種情況又不一樣。我相信你對這個也沒有興趣。)。然後10萬都給了醫院(其實也不省,平時都有交保險。看你自己怎麼理解吧)自己支付6萬。


然後,政府規定了以胃癌入院的病人只給醫院醫保1萬8,所以醫院返還給科室只有1萬8……但是整個治療過程,科室付出的成本,比如人工,器材,藥物等加上應有的利潤可能應該是3萬,其他的費用是相應的檢查科室,比如抽血,X光,CT室的,還有會診等等~~~至於醫院跟政府怎麼計算,我就不知道了。

反正我們的錢都是每個科室獨立核算的。所以有的科室賺得盆滿缽滿,有的科室就整天虧本。

當然,這是為了簡化計算做得粗略估算。一般不至於那麼誇張。

另外醫院為了提升醫院自身醫療水平,規定醫藥比,就是治療費和藥品費比例,就是不能開太多葯。超過一定醫藥比還是扣獎金。

但是為什麼是1萬8呢?這是國家進行的標準化臨床路徑經過統計之後得出的價格,全國通行。

其實嚴格講還有超多內容。比如出院帶葯不能超過500元以及7 天。

東莞醫保是進行年度核算的。就是這一年給東莞的整個醫療體系10來億,你們看著治病吧。最後報銷額度用完了,你們醫生自己墊。不過一般是用不完,所以東莞醫生比較爽。開藥比我們痛快。


這個問題要是細說就是不是要匿呀,
也別怪醫院了,只因我們英明的政府,一邊在cctv里說全民醫保,大家都病有所醫,一邊捂著荷包不掏錢,指著醫院說,就這點錢,你看著辦吧。
這個問題,就算把醫生打一通,也不頂事。


匿名的居多啊,其實也無所謂。
1,醫療保險是醫療改革的必由之路,但是不是應該由政府完全壟斷,值得討論。
2,醫院的態度,要看是什麼醫院,多數小醫院,或者民營醫院如果沒有拿到收治醫保病人的資格,那還不如去死,或者只做高端,,能收醫保病人,等於基本生存權。
3,我願意收醫保的病人,因為我是做重症的,不存在單病種限額治療的問題(目前),有醫保,說明病人至少有5、7、10、15、30萬可以用來看病(不同數額對應不同地區不同戶口),總比原來完全自費要好多了吧,總比原來有的單位完全無法報銷好多了吧,總是可以基本保證你敢先盡量治療不太擔心後面拿不回醫藥費吧。
4,但不是所有的醫生都願意收,因為醫保是壟斷的,是拿工作人口的支付,去保障大多數老齡為主的人口基本醫療的,如果,一家大醫院,醫生的名氣、能力、收入全都體現在治療和處理超出基本醫療部分的時候,這個醫生當然不願意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治療普通病人身上,所以,會出現外地的病人被優先選擇收進北京的醫院,因為可以不按北京的醫保限制進行治療。
5,病人是願意的,但不是滿意的,如果在當地治療,費用可以基本完全由醫保支付,但治療手段和藥物會限制於某一基本水平,如果要得到更好的治療,醫保不負擔,仍有可能傾家蕩產、人財兩空。
6,也許,商業性的補充醫療保險是個選擇。
7,目前,醫保能維持,甚至略有餘額以應付未來必然的老齡人口增加趨勢,的前提,是壟斷保險,強制採購,醫院無法議價,紅包、黃牛、回扣泛濫。。。。。。。。。。。。醫療服務價格15年一分沒漲(北京),15年啊(至少)!!,牛肉麵指數從3塊漲到15,門診急診看個病才收5、7、14元(住院醫、主治醫師、專家),看病確實和搶錢差不多,這好比物價局強制把理髮定為5塊錢一個頭,多一分不能收,前景如何完全可以設想,黃牛以後改倒賣理髮票了。


這個問題不止上海吧,我們醫院醫生工作站時不時的就彈個框框說醫保拒付一些什麼什麼,記憶最清晰的一次,一個同學看一個患者年紀挺大了,也沒做過體檢,又是醫保,護士那邊有人建議給做個腫瘤標記物檢查,然後就超標了,他帶教老師就自掏了400,後面再三的提醒不歸咱們操心的不要管,想想還是很寒心的


http://weixin.qq.com/r/OHVsYy7EqhDVhz8AnyAc (二維碼自動識別)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旦旦醫學,每天推送一條靠譜又逗比的醫學科普)


果斷的匿了
內科大夫就算好的了
外科大夫受到的限制更多的
我們這邊是醫保總額預付,即每年醫保只付出定額貨幣,超出醫院自擔。
於是為了完成預付費控制,只能各個科室下任務
各個科室就給各個組下任務
各個組只能平攤費用
比如人工關節置換,全部費用加起來不能超過五萬五,如果超費用,在今年的預估病人量基礎上就會超費
我草草草草草五萬五做個毛蛋關節啊!進口關節最便宜的就要三萬八啊,加上麻醉就四萬八。加上手術費就五萬了啊!(手術費太少是另外的話題……)
患者要求用好的假體我們只能拒絕啊!
明明年輕人應當用更貴一點的假體因為理論上能用的長一點但我們只能拒絕啊!
因為他投錯了胎啊!
如果你是翻修病人那就等吧!上個翻修病人用了快十六萬啊!我得收多少取內固定才能拉下來這個費用啊!
其他患者能用高級敷料防感染減滲出你醫保患者只能棉墊加繃帶啊!
坑死醫保患者了……
而且創傷骨科內固定再貴也能按照比例報,憑什麼我們人工關節最高只能報八千啊!醫保官員你們老了早晚有這麼一天啊!不能因為你們年輕的時候不換就不給報啊!
很多窮人換不起啊!
最便宜的人工關節只要三萬八啊!換完了關節疾患能根治啊!比吃藥打針便宜多了啊!國外有文獻啊!

對於醫保,我們的觀點
愛醫保病人,恨醫保官員

為保飯碗果斷匿


關注這個問題有幾天了,好像沒人說口腔方面的,我斗膽來答一下。
盡量只陳述事實,態度大家自己判斷。

1.政策規定慢性病醫保開藥只能開一周,診斷加上70以上行動不便可以最多開兩周。
我們醫院粘膜科很多慢性病,像扁平苔蘚之類的,一吃藥都得吃幾年,複查都是三個月或者半年為周期的,中間用藥一般不會變化。但是就這樣還是得讓病人每一兩周來開一次葯。本地退休老太太還好,一兩周來一次就當遛彎了,外地病人就很悲催。但是粘膜科很大比例的病人都是外地看不好特地過來的。大夫也沒辦法,如果多開了超出來的錢醫保拒付就得扣大夫的,每天那麼多病人那點工資哪裡夠扣的。於是每天都有很多為想多開藥大夫不給開在診室里吵架的。

2.兒科醫保的孩子拔乳牙好像是2塊錢還是3塊錢(齣兒科好久不記得了)。雖說操作沒什麼技術含量,問題在於哄孩子很費勁。為了拔一個三度松恨不得舌頭一舔就能掉下來的牙先哄小孩半個小時是常事。(別指望家長給你哄好了進來就能操作,絕大多數家長都是在邊上搗亂的,明明小孩很配合家長在旁邊不停的問疼不疼啊之類的問題,小孩聽了想想不哭一下好像都不對,又得哄)。半個小時收3塊錢。

3.頜面外科病房類似前面很多人的答案,就不說了。反正「醫保拒付」這個詞出現頻率很高。

4.牙體科(好像是)醫保規定每次就診只能拍兩張根尖片,超出來的拒付。但是做根管治療很多時候都得超。

其實口腔醫院相對其他大臨床的科室在這方面真是好太多了,比如我大修復所有費用一律自費(跟醫院沒關係,是政策規定的,鑲牙就不給你報銷。你問做完根管治療不做冠會不會劈裂?劈就劈了唄,拔牙不是能報嘛。你問沒牙吃不了飯怎麼辦?喝粥唄,還能餓死你啊。)相對的出現的問題就是很多病人聽說之後就不願意在修復科拍片子,要求去別的科拍了帶過來給我們看(別的科可以報銷)。我們無所謂,別的科室就慘了。所以科室之間的矛盾有一部分也是因為這個。另外醫保報銷範圍這個事情真不好評論,反正看到一些本來該做修復的,聽說醫保不報銷就走了的,真的很為他的牙擔心,但是我們也沒辦法。那麼多病人真幫不過來。

先說這麼多吧。要是有問題再補充。


病人對醫生說:沒關係,我有醫保,該用什麼葯就用,該做什麼檢查就做。

醫保中心對醫生說:每年給你的就那麼點錢,省著點花。

醫保中心對病人說:沒關係,你現在有醫保了,看病不用怕了……


4年前就看透這一點了,要不幹嘛要做育果醫生。

看了高票答案,基本是一個意思,不能直接說,還是講個故事吧。

從前有個特別好的村子,村子上有個食堂,民風淳樸全民包飯,村領導許諾,只要定期繳納很少的費用,就可以一輩子都在食堂里吃飯,而且餐單上的目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隨便點,從年輕的時候繳納,積累到一定的年份,到了老年的時候,就不用繼續交了,反正管終生。

在村子承諾全民包飯之前,很長的時間村民們是吃不飽飯的,有些時候甚至發生過餓死人的情況,所以一開始村民還都記得當年的窮迫,只是按照食量來點餐吃飯,後來有人發現,真的是可以隨便點,所以有帶餐回去的,有點餐但是要求發給餐巾紙、碗筷頂替的,有各種浪費的,而且隨著食堂的手藝越來越好,餓死人的情況越來越少,時間飛逝,年輕人與老年人的相比總數越來越低,村管理每年劃撥給食堂的費用也越來越少,占村支出的比例也和隔壁幾個村子沒法比,偶爾還有佔用食堂撥款的事情發生,食堂管理人員感覺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可是村領導許諾過啊,所以管理層開始想辦法,先是更改餐單目錄,又劃撥出10%的菜目做現金點單,意思就是如果平時點就沒有,但是如果支付費用的話就可以點,原來一個小油菜4塊錢,現在菜量少了,油菜分成油菜葉、油菜幫、油菜湯三個菜,每個都收4塊錢,就這樣,還是入不敷出,於是村領導扭頭和食堂負責人說:「你要是還想做這個差事,不夠的就你們自己來補貼,否則,哼哼!」

食堂負責人心裡也很苦,本來村子給的撥款就少,食堂都是自負盈虧的,但是村委員會宣傳的可不是這樣,搞得村民以為這錢都是村子給的自己繳納的,其實近幾年年輕人收的錢已經夠不上老年人的飯錢了,而且越到歲數大的時候,吃的就要越好,成本也就越貴,這可咋辦,就為了這些矛盾,村民和食堂師傅、收銀員、餐廳服務員起了好幾次衝突,嚴重的時候食堂大廳都被打砸了,為了緩和矛盾,村領導從來都是讓食堂單方面偃旗息鼓認錯道歉,時間長了,手藝好的師傅都去別的村子了,人手少了,工作時長就更長了,壓力也更大了。

而且今年年景更緊,村委會直接說了,沒錢,要按照去年支付的成本給費用,而且還要到年底的時候才可以給,如果花超了,就食堂自付,食堂負責人想了半天,把任務派發下去了,各個餐位的檔位師傅除了要琢磨做菜,還要研究如何給菜村民即不會有怨氣還最省錢,於是各種抖勺、減少菜量的方法開始流行,甚至於有的菜,沒有現金就是吃不到,本來還有現金就可以點的機會,結果有特別軸的村民給食堂舉報了,索性這個菜就永遠缺位了,要想吃,隔壁村10倍價格可以點。

每個村民的費用每年都有限制,但是村民不知道,如果一個村民吃飯的費用花超了,食堂就扣全體工作人員的費用,因為乾的活是給人吃飯的工作,大部分師傅道德水平還算是高,工資雖然低,但是自己起碼餓不死,很多人忍忍就繼續了,結果現在給人做飯還要給村民出飯費,食堂師傅們就堅持不下去了,能幹活的人越來越少了,就出現了無糧無人,而村民也越來越吃不飽了。

醫療的需求本來就是無止境的,我國的醫療水平差異也是真實存在的,而這些都是要以更高的成本來支付的,醫保負擔不起也是事實,所有的改革都是指向一個真相「醫保沒有錢了」,比如單病種付費、降低住院日、減少藥品比、病房周轉率提升,目錄上能用國產仿製葯就不用進口葯,開藥許可權不掛主任的號很多葯就開不出來,收病人更需要挑選病情,因為重的給科室醫保額度的拉低,可能要收好幾個輕病人或自費病人來背,所以題主別鬱悶了,第一次收進去,可能你的主管醫生、病房主任甚至於護士、護士長都已經連帶被扣錢了,在這種大前提下,如果有錢就轉自費吧,如果沒有,就只能接受急診的現狀了,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三甲醫院的急診科,多少重病人、歲數大的病人停滯在哪裡,很長時間沒有病房住不進去,這些都是和我們每一個休戚相關的事,比那些演藝明星的八卦緋聞重要的多。

按照貴乎的人均收入逼格,大部分乎友未來的醫療問題都是自己解決的,趁年輕給自己買個醫療保險,再不濟也要買個大病保險,或者和醫院關係硬到醫生願意收你或你的關係戶進醫院自己賠錢幹活的程度也可以。

否則就只能接受現狀,而且未來會越來越嚴峻的。


現在的醫保政策讓很多危重病人和存在潛在危險的病人都遭了秧,醫生也跟著受罪,天天提心弔膽怕超醫保額度,超醫保就扣醫生獎金,雖然這樣確實避免了一些過度醫療,但是也讓醫生束手束腳,讓一些危重病人沒法得到及時救治。其實與一些老百姓想的相反,有時候醫生甚至就是能省就省,不敢讓病人長住院,不敢用貴的葯,不敢開貴的檢查,因為超過限額就要扣錢。這樣為國家省下一大筆醫保費用的同時,不可避免某些時候也會無意中耽誤病情,就像題主說的,到了4w的額度(已經是申請的危重病人大額醫保了,一般普通病人就1w) 就只好出院,出院後15天還不能再次收入院。醫生不是聖人,貼錢給你看病不是人人都有這個覺悟,但就我和我身邊的醫生來看,絕大部分還是以病人的安全第一,寧願賠錢也萬萬不敢讓還在出血的病人出院的(如果題主的描述是事實的話)。


是否扔了醫保卡自掏腰包才行?
================分割線=================
針對題主這句話回答一下,我記得是醫保病人想自掏腰包也是不行的,必須進醫保系統,不然醫保局查到醫院就慘了。


見過一次,某患者醫保超額,主任與其說明之後,患者將醫保類型改為「自費」,得到了繼續治療的機會。

醫生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倒貼那麼多限額醫保患者。理解醫生,並與其共謀對付醫保方法的患者壽命比較長。

商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親身經歷,怒答一發。
已經看到很多醫生以匿名身份答題,作為病患家屬補充一下。
無論是上海還是我老家(中部省份省會城市),公立醫院對醫保病人都是不如自費或vip病人的。
以我同學為例,當時她因為聽信校醫院醫生乳房不適是哺乳期反應而沒及時就診,等到大小便失禁送瑞金醫院發現是乳腺癌晚期,從此開始了數年周旋於上海幾大醫院以及委託在香港同學帶葯回滬的生活,直到逝世。那時我圖樣圖森破,以為醫院黑,故意一個拍片或ct拖這麼久,故意要設置醫保門檻,結果是慘痛的現實教育了我。
再後來對我國醫保制度的感同身受是我外婆。90歲逝世於長海醫院。逝世前,各種找醫院關係,每七天奔波於長海醫院,北站醫院還有幾個醫院之間。幾個醫院的醫生都委婉提到醫保政策,醫保門檻,以及治癒率的問題(我外婆這樣的,年事已高,絕對影響治癒率啊)結果就在第三次還是第四次準備從長海醫院出院去北站醫院入院的凌晨,我外婆去世。
然後是我爺爺,逝世於中部地區省會城市醫院。在那個醫院,他度過了最後一年的時間。最後一個月,醫生找到我,問我能不能給我爺爺換個科室,因為他主管的病房四個人,一個月內逝世2個,極大影響了他們科室的各項指標。然而最終我爺爺逝世於彼,至今對該科室的善意表示感激。


新農合:
晨會:唉唉!注意一下,這有個新農合病人,一定要注意單病種計費啊!
查房:今天病人神情,精神一般,查體……要用XX葯,啊?你說他是新農合?!那不能用,要換另一種在醫保內的。可是效果要差了啊(愁眉苦臉)
出院時:我們醫院對新農合報銷比例比較小,可能不到百分之四十,回去你們當地報應該高一些。你要是想回當地報銷,請與農保辦聯繫……
省醫保+退休老幹部:
好葯隨便用,最好的檢查隨便開,最好的服務一定要有!總之一句話:要讓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療,不計一切代價!

以上有些誇大,但大體屬實。
中國醫保政策就是貧富差距最好的代表。
但這並不是醫生的原因,而是醫保制度使然。
例如闌尾炎,新農合規定治療費用只能一萬元。
這也就意味著,無論術後有任何併發症,或病情有何進展,有何種細菌真菌感染,都必須在一萬元之內解決。
如果超出則科室自負,分攤到每一個醫護人員頭上。
所以醫生不單單要診治病人,還要牢記各種藥品耗材的價格,提升自己的計算能力,每天為了如何節省醫藥費絞盡腦汁。
醫生成了會計。
這真是天大的笑話。
有人會說:這很好啊,正好削減病人開支又能治好病,利國利民。
真的嗎?
我們為什麼要用貴的,甚至進口的葯、器材?難道我們真的利欲熏心么?只為錢財考慮么?
不是的。
便宜沒好貨,貴有貴的道理,這句話在醫療行業很是適用。
進口葯比國產葯副作用小,效果持久溫和。
進口耗材生物相容性好,使用年限甚至是國產的數倍。
人命關天,有些錢不能少。
而且真的少了么?
很多病人因為用了國產耗材,不得不隔幾年就換一次,最後花的錢比用一次進口的還貴。
由於用效果欠佳,副作用還多的國產葯,有些病人被其他疾病或副作用所困擾。
更有甚者,由於醫藥分開,國家強製藥品價格,很多藥廠不願意與醫院合作。導致醫院大量藥品緊缺,很多便宜的好葯如優甲樂等消失無蹤。病人不得不從外面無醫保的藥店,甚至從外地代購,這樣的成本比原先在醫院買貴多了。
病情可以有變化,但是醫生必須要治病救人。
每個月月終核算時,各臨床科室基本都有虧損。虧幾千的喜笑顏開,虧幾萬的欲哭無淚。
長此以往,治療效果未見改善,病人花費也許更多,而醫生的熱情會漸漸冷卻。
這樣的結果真是衛計委願意看的么?也許吧。


醫保體制沒辦法做到兼顧每個參保人的情況啊,還是得自己身體健康才是正道。

其實看下來,現在的醫保制度主要對老年人和慢性病等,疾病不容易確診不容易治癒或者疾病比較雜並發疾病多的人不利。舉個例子,如果病人是一個明確的疾病入院,比方說入院後就手術治療了,之後住院主要是恢復,沒有太多持續的治療花費,那麼其實住院的時間更長一些,3
個周到1個月,在當時床位不是太緊張的情況下,醫生是無所謂的。負責任的醫生是希望你恢復好了才出院的。不然提早出院後病人自己沒注意,然後沒恢復好來找他麻煩,他也怕麻煩啊。

那醫院怕的是什麼,再舉個例,比方說有個80歲的老年人因為上吐下瀉入院進來了,入院時診斷是有肺部感染,這個情況對老年人很常見。治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心肝
脾肺腎或者腦部都多多少少有些關聯的毛病在肺部感染的治療過程中顯現了,得治吧?一治起來可能就沒底了,80歲的老人,誰的器官沒有點問題,然後治癒的標準又是什麼呢?一兩周能讓老人感覺徹底恢復嗎?基本不可能。這種情況下,每天的用藥治療都是在花大價錢,今天在治療肺,過兩天可能就在治療高血壓,多一天就更多花費,很快就達到了醫保返給醫院數額的紅線。於是要麼自費繼續,要麼走個曲線,住院14天後轉院,重新醫保的計算。現在的醫保政策為了減少過度醫療的情況,誤傷了上面說的老年人例子。

我正好一個月前因病在上海開刀住院了17天,有職工醫保,醫療費用總共是1w多,自己支付了3k多(卡上走的和現金付的)。第一個例子其實是我自己的例子,老人的例子是隔壁床位病友母親的例子。在我住院的過程中,跟病友交流才得知在上海醫院裡有14天要求轉院的做法(我是第一次住院)。當時我也擔心我會不會14天後,也會被要求轉院,去專門問過管床醫生,得知14天轉院並非是一個硬性規定,是由醫院根據情況靈活處理的,我的情況不需要擔心。另外有一些同科室病友有住院3周,有1個月,都看到了。其實大家花費都差不多,因為是類似的疾病和治療方式(病情非常明確,入院就手術,然後之後都是在換藥恢復,每天用藥不多,花費主要就在頭兩天的檢查和手術上)。

開頭就說了,醫保很難做到對所有人都照顧好,過度醫療和重危疾病確實是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別說在上海這樣的城市,就算在首富美國,醫保也是個問題,奧巴馬和之前的柯林頓都撓頭。仔細想想,對於個體的參保人來說,在目前情況下怎樣做才是最有利自己的呢?早防早治,別把小病拖成大病,才能最好地利用醫療保險來幫助自己。重病大病通常都不是一兩天就形成的,(意外事故那種我們這裡暫不討論),跟生活習慣,家庭遺傳有很大的關係。有病自己要早知道,早去醫院看,別不當回事。幾千塊錢能治好的時候,別拖著到了之後幾萬塊錢,甚至花費更多的時候再去治。幾千塊錢醫保能幫你,醫院也樂意幫你。幾萬,十幾萬的時候,就算醫保能幫,幫起來也麻煩,絕對沒有給你報銷幾千塊的時候爽快,醫院也有現實的難處。其實這也能理解,對不對?

另外,北京前幾天,4月25號的時候,開始了大病醫保二次報銷的改革。大病自費部分可以進行進一步報銷。按我的理解,假設醫保政策其他方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這個政策至少為大病病人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當醫院趕病人出院的時候,病人如果不願意轉院而要求繼續住院,改成自費。自費部分之後由二次報銷政策來報銷。這個政策先不論對具體的病人情況會有多大的幫助,至少對某些之前需要轉院的病人,多了個選擇吧。

還是之前那句話,醫保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條件下,能幫助我們。歸根到底還是要自己的身體健康,重視健康,才是自己幫自己,才能最好的利用醫保。

----------------------------------------------------------------------------

發現題主的描述裡面說「本地人看病反而比外地人更難!」 非常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也許題主的意思是「使用醫保方式的本地人反而比只能完全自費的外地人更難」。很多來上海看病的外地人是全自費方式的,(我對異地醫保報銷不了解,不排除有可能有外地來看病也走醫保的情況)。來上海看病是因為當地醫療水平低,對病情不能確診,或者確診後沒有條件進行治療,而不得不慕名到上海高成本求保命求心安。本質上是自費可報銷的區別,而非簡單的本地人外地人的差別。

「我們每個月老老實實繳納四險一金,生了大病卻因屬於本地醫保,連診治的機會都難求」,這句話也很費解,難道「非本地醫保」診治機會更好?


推薦閱讀:

怎樣判斷一個人徹底戒毒?
如何拒絕異性醫生為自己做身體檢查?
怎樣鍛煉心理素質,比如醫生是如何做到看到血腥甚至噁心的東西還可以淡定自若的呢?
被水果刀劃傷會得破傷風么?

TAG:醫療 | 醫生 | 醫院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