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不按照格律來寫還能稱之為詩詞嗎?若為了符合格律,修正平仄,但卻不能貼切的表達思想感情該怎麼辦呢?
可參考:詩歌會不會因為要押韻而損失一些意境、邏輯等?
只回答第二問。
這一問似乎理所當然地認為,至少在某個時刻,不能貼切表達思想感情的最大阻礙是平仄。
捫心自問,可能嗎?反正我是連唯物辯證法都懶得請了,擺明的事情,沒有辯頭。
解決「不能貼切表達思想感情」的辦法很多,讀書,積累辭彙、表達方式;大開腦洞,找到更多的寫法……但從來不包括「文思如泉湧,熱情如尿崩,我們來出個律吧」。當然了,那些方法歸根結底就一條,老老實實承認,這一次是自己沒本事~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趁早別學詩。
答一:除了絕句律詩長律等近體詩外,古體詩也是詩啊,現代詩也是詩啊。
答二:創作格律詩有個比喻叫帶著鐐銬跳舞。帶著鐐銬能舞起來的那才算入格了。覺得鐐銬沒什麼壓力,偶爾還變個法子玩的就是大神了。比如杜甫,時不時來個拗句,時不時救一下孤平,那就是調戲了。再有,像崔顥的《黃鶴樓》一般,心中有格律,落筆無滯礙的,你行你也可以上啊。
我認為,既然做格律詩,詩句與詩意那是共生的。不要以為格律是像八股一樣的真的鐐銬,格律能帶起詩歌的音樂性,節奏感。為什麼要押平聲韻,因為平聲韻更顯得詩意綿長;為什麼老杜偏愛拗句,因為一定程度上更能體現沉鬱頓挫。等等
而且,詩歌發展到一定成對以後(這裡主要指唐前詩歌還是有比較直白的描寫情感的,而唐代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它的追求就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貼切的表達思想感情本來就不是詩歌的目的或者說作用。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格律是語言的藝術的一部分,連格律都覺得頭疼,那還去搞文學的最高形式——詩,那不是自不量力么?
最後,簡而言之,便秘不要怪馬桶。詩詞不按照格律來寫還能稱之為詩詞嗎?
既然已經問到了格律,看來是默認近體詩。答案是基本都不算合格詩詞。特別是詞,格律比詩更嚴,例用平聲韻還是例用仄聲韻(有時規定例用入聲韻)都有規定。詞有定闕,闕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標註平仄或平仄均可)。有時甚至規定某句應該有領起字,如《沁園春》。某兩句例用對仗,比如《臨江仙》。詩相對來說寬鬆一點,比如五律首句可不押韻,七律首句可押鄰韻,還有很多拗救,這些還是在格律詩詞範圍內的,但如果完全不按照格律,平仄通押,除了字數對以外沒有任何靠譜,押韻還用的是普通話或者自己的方言,估計連打油詩都算不上,也就是網路偽古風體。
讀的少了,練得少了,「讀的少卻愛思考」的典型表現。不因格律害意,衝破格律的束縛和枷鎖。這種荒唐論調基本是都是新文化運動之後產生的,產生原因,呵呵,你懂的!詩詞一氣呵成沒有任何問題的也有,那是人家水平極高,對音節韻律的感知和字句典故的運用已經出神入化了,古人登高能賦,口佔一闋,那是人家在私塾被先生拿戒尺打出來的,小時候搖頭晃腦背出來的,寒窗苦讀十年練出來的。現在人的古典文學基礎跟民國以前不可同日而語,考慮這個問題,至少應該跟人家一個高度才有考慮的資格,有句名言不是說「以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還輪不到拼天賦」么,現代人的古典文學修養還真沒有和古人拼天賦的資格(所以那些自認為文才李白之後第一人,寫的詩假大空卻痛罵別人格律黨的人是SB,不難理解了吧)。古人有了基礎,寫的也不是就沒問題,還是得雕琢,不然何來「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不然何來賈島推敲入迷騎驢撞到了韓愈?當然,這是練字的高級步驟了~有時你有了一個靈感,寫出來之後越讀越感覺寫得好,越讀越覺得自己牛逼,但是格律不對怎麼辦?有個反例是知乎前段時間有個大濕人,他邀請很多人點評他的大作,但凡有人指出問題他就大罵,說自己的作品猶如自己的孩子,怎容得別人打罵?我了個擦,這尼瑪不管教孩子長大了還得了?太溺愛了!這樣他的水平就永遠停留在這個地步。但如果你拿給別人看,別人給你指出問題,你就會去拚命修改,怎麼修改?調整語序:杜甫的「碧梧棲老鳳凰枝」就是一種方法!還有呢,替換辭彙,比如月亮是兩個仄聲,平仄不符怎麼辦?換,什麼:銀鉤、玉鉤、玉弓、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蟾、銀蟾、蟾宮、桂輪、桂宮、廣寒、嬋娟、彎鐮、銀鐮、凝霜、冰輪、夜光、素娥等等等,夠不夠你換?你感覺自己寫詩容易太淺白?沒關係,用典,古往今來那麼多典故,不會這麼巧,一個跟你心情境遇相同或類似的都沒有啊?一個句子怎麼都改不好平仄?嗯,學會放棄,全部刪掉,或許你在糾結一段時間之後,突然就想出了更好的表達,且格律也符合!如果你不拚命思考,你就不會想到現在的句子,你會認為以前那個句子就是你最高水平了。這就類似數學上尋找最優解的過程!所以,格律看似束縛人,其實戴著鐐銬會舞出更優美的舞姿,思考和雕琢的痛苦過程就是你蛻變的過程,是你能力提高的過程!怎麼調整語序和更好地表達?多讀古人的集子,自然而言形成語感。怎麼才能找出替換的詞語?借鑒古人用法,或者參考工具書。怎樣用典?讀古代經史典籍,覺得枯燥?就讀古人筆記!如果願意懶下去,自認為現在的表達就是自己最好水平了,修改格律就是害意的話,永遠不會有提高!改平仄就不能貼切表達?圖樣圖森破,還是讀書太少,水平太低。補充一點:詩以五律易寫,七絕最難!詞以中調易寫,小令最難!這也是學習步驟,所以為何香菱學詩會被推薦學王維就容易理解了~謹與君共勉!
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 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 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不能寫古典詩詞,根本的原因是讀得太少。散宜生在中文網路剛剛興起的時候就談過這個問題了。以下。
詩詞格律對「思想」到底有多大的束縛?筆者曾經做過實驗。從科學方法論的角度看,實驗的主要困難在於如何將「思想」變為可控參數。如果只是作者腦袋裡的不可測之物,你說是格律太嚴無從表達,我怎麼知道你腦袋裡不是本來就空無一物?因此筆者採用翻譯的方法——用古典詩詞翻譯英文詩歌:在已經有了韻和平仄的限制後,再加上思想內容的限制,看看是否寫的出來。
例如,以六句對六句,用《浣溪沙》翻譯馬克思的《致燕妮》:
浣溪沙 致燕妮 A Love Poem to Jenny by Karl Marx
漫漫人間女子多, There are actually many females in the world,
時時亦有美嬌娥。 And some of them are beautiful.
如斯顏面若誰何? But where could I find again a face
欲憶平生君似鏡: Whose every feature, even every wrinckle
一梭日月一紋波, Is a reminder of my life
重情密意可追摹。 The greatest and sweetest memories?
並沒感到翻譯的時候有什麼特別的困難。
古典詩詞不難學;對思想也未必有什麼了不起的束縛,除非你硬要把「靈感」寫成三十年代文人愛講的「煙士披里純」(inspiration),古典詩詞確實很難容納這類生吞活剝的外來辭彙。不過,你要是譯成「燕子必來尋」,那又是很標準的「仄仄仄平平」的五言句式了。不能寫古典詩詞,根本的原因是讀得太少。寫詩詞要講究平仄,還要寫得流暢不生硬,必須對漢語有相當好的語感。而這種語感,不背誦相當數量的詩詞古文,大概是培養不出來的。試看《蕙風詞話》詞宜守律條。文言看不懂的話我就沒辦法了。
畏守律之難,輒自放於律外,或托前人不專家,未盡善之作以自解,此詞家大病也。守律誠至苦,然亦有至樂之一境。常有一詞作成,自己亦既愜心,似乎不為再改。唯據律細勘,僅有某某數字,於四聲未合,即姑置而過存之,亦孰為責備求全者。乃精益求精,不肯放鬆一字,循聲以求,忽然得至雋之字。或因一字改一句,困此句改彼句,忽然得絕警之句。此時曼聲微吟,拍案而起,其樂何如。雖剝珉出璞,選薏得珠,不逮也。彼窮於一字者,皆苟完苟美之一念誤之耳。
「不以辭害意固然是好的,只是大部分打著這旗號的人還達不到古文順暢表達的程度。。。」
搬運自知乎某詩詩詞前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淫。
啊不對,吟。
其實還是知識水平要提升一個呀。
先舉個離題很遠的例子。英國最近開始普及中國基礎教育數學課本,增強心算能力。那為啥國人心算這麼強,還不是從小乘法表背的,每天練習冊做的。
古人為啥創作詩詞就那麼順手,基本上對仗格律平仄押韻手到擒來?同理啊。
就拿我們最不待見的八股取士來說,八股啥意思?八段對偶排比的文章啊,你從小學孔孟,練八股,還愁寫不來個對偶的句子了?
再往前捯飭,還沒有八股的年代,那時候蒙學教材適合培養「詩人」啊。三百千本身不就蠻工整的,讀來朗朗上口啊。何況還有什麼說文,什麼廣韻,什麼笠翁對韻,人家從小學這個你拿什麼和人家比。
我問你大陸對啥,你說台灣。但古時候是個識字的都知道對長空啊……手動滑稽不送……
時代發展到現在,一方面我們不學這些了,寫起詩來自然就難了點,另一方面音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古韻和現代音韻差的太遠,你不好好學,肯定寫不出來符合規範的詩。如果你從小認字不用拼音學,直接念說文、韻書,都是什麼切什麼這麼學出來,信不信你現在看新創作的古體詩都想現場焚稿斷痴情……
所以你看,還是姿勢水平問題。
不信跟我讀:將ciang1進zin3酒diu1(中古漢語音讀,記得可能不太准了,畢竟只是陪表妹考研時候淺淺了解一下,見諒)
補充一點。
樓上很多答主提到了古體詩古絕不按格律什麼的。
實際上在古人看來押韻合轍比說話難不到哪裡去。。。所謂偶一為之的出律,很多時候恰恰是為了追求音韻的新穎,以孤拗求變化,整中有變,並不是不能合律。
回答題主:
1.不能
2.合律沒那麼難,現代人懶。
我想是以順暢和表達自我為主吧,不必刻意求合格律。由「我」而發」才是最重要的吧,不然豈不成了一種應付
補充一點,很多人都不知道古絕的存在,也就是不合平仄的絕句
看這一首。明顯出律的好幾處。照樣是詩。形式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不要捨本逐末。但只能偶一為之,不能動不動就舉著不以辭害意的招牌盡干不守文章規範的事。
《晝眠》
杜甫
二月饒睡昏昏然,不獨夜短晝分眠。
桃花氣暖眼自醉,春渚日落夢相牽。
故鄉門巷荊棘底,中原君臣豺虎邊。
安得務農息戰鬥,普天無吏橫索錢。
推薦閱讀:
※請問「淡空明影錯,靜里清寒盈」這兩句詩有何需要改進提高之處?
※想了解古詩有哪些比較合適的入門書籍?
※紅樓夢第四十回行令時鴛鴦行的令是怎麼一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