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先鋒藝術」「前衛藝術」「當代藝術」這些詞有哪些異同點?


這是一個關於藝術史斷代的問題。尤其是對於19世紀後的藝術斷代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在這點上我認為我是有發言權的。
考慮這個問題前,我們應當認識到美學的出現與名物藝術風格的潮流並不是從古代繼承的傳統。古典主義、古風時期、印象派等名詞也是自美學誕生後才陸續出現的。而今天的美學界正在反思名物藝術風格的利弊。首先,對任何風格的命名,都自然地帶有政治性。沃特伯格在《什麼是藝術》一書中就指明:任何定義、分類、從屬就是造階級,造矛盾,也就是政治家的行徑。在奧奎博於1993年出版的《第三文本》中也對於黑人藝術、女性藝術的提法做出駁斥和反擊。而我們看極具權威的貢布里希教授的觀點同樣也是反對對藝術風格進行分類的:在《藝術的故事》序言中,他就將藝術史定義為僅僅由藝術家,作品所組成的歷史。因為如果將藝術劃分為大塊來解讀,就很容易落入政治陰謀的深淵裡。
然而,若當我們僅僅使用為了簡化藝術史學習的角度看待這一問題,那麼能夠容差的斷代方法實在是必須的選擇。一般而言,各國,各地區的藝術史的斷代標準具有細微的差別。而在對於現當代藝術史斷代上這種差別極為明顯。

現在我們進入正題:
首先說先鋒與前衛。事實上,先鋒與前衛正如樓上的諸君所言是同義詞,他們在西文中都只能被翻譯為avan-guardia。這個詞的詞根來自於拉丁語:avan——向前的,前方的;guardia——守衛,護衛。在英語國家所撰寫的藝術史中,avanguardia可以包含的範圍從19世紀末的後印象派到今天的藝術。即凡是對舊有藝術作出顛覆或衝突的藝術形式都可以被定義為先鋒或前衛藝術。然而在國內翻譯的誤差一如在體育比賽中使用前鋒、前衛;而在軍事中使用先鋒一樣只是使用場合不同而變化的習慣用法。
不過以上僅僅是英語國家對avanguardia的定義。至少在義大利,他的定義是更為精確的。他的所指範圍僅只有從19世紀末的後印象派到20世紀初的立體派,達達派時期,即二戰結束之前。這種定義的原因是,自二戰結束歐洲經濟衰退美國作為最大的經濟體一躍稱為世界的霸主。同時期,即20世紀60年代左右,世界藝術中心已全部從巴黎(或以巴黎,倫敦,羅馬為軸心的歐洲)向紐約轉移。故作為一個誕生於歐洲成長於歐洲的藝術概念,是絕不能拱手相讓的。以至於在義大利的藝術史上僅將先鋒或前衛藝術定義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誕生在歐洲的新藝術風格。
不過為了填補對今天的藝術中那些依然反叛舊有藝術的實驗性藝術形式在定以上的空白,義大利的藝術史對其定義為ultimo tedenze(最新的潮流)。在國內,我們是不能看見這種提法的。因為這種提法只出現在南歐(義大利,西班牙等)可能還不包括法國。然而這種提法不無他的道理:今天的架上藝術,全然只是先鋒派時期的一種發展與派生。他們依然屬於先鋒派的範疇,但僅僅只是先鋒派最近的潮流而已。
雖然藝術史斷帶上的政治性各國學者都心照不宣,不過也絕不能擺上檯面來。所以為了達成某一目的藝術史學者必須對定義下足文章。義大利學者的建議是,對於先鋒派或前衛藝術在之前的廣義定義上僅僅只能包括那些以發表宣言而形成的藝術團體和藝術風格。那麼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超寫實主義等就自然地被排除在先鋒派之外。而幸運的是,反-觀念藝術和一些中國新近的藝術運動都被包含在內。然而也因為這種概念的相容性與互異性使得當代中國藝術史學界對前衛藝術與先鋒派的定義存在混淆與曖昧。
現在談當代與現代。正如以上諸位所言,前者的劃分是通過表現或藝術本體角度來操作的;而後者——當代與現代的劃分是以年代史(cromologia)角度來區分的。
在英語國家,這種劃分一致為20世紀60-70年代之後的藝術稱為當代,而自印象派之後的藝術統稱為現代。這種定義結果也是經過長時間討論和磨合而誕生的。不過,在這裡,我們必須區分另外兩個名詞:即當代性與現代性。在當代藝術中,我們依然可見具有古風或浪漫主義的藝術形式。那麼他既是當代藝術,也是不具備當代性的當代藝術。同樣的方法可以用在對現代藝術時期的各類藝術的劃分上。最著名的例子是:拉斐爾前派。學界將拉斐爾前派定義為先鋒藝術,但同時其成員們有一致否認他們的藝術觀點與先鋒甚至與現代性有任何關係。
在術語的準確度上,對於當代藝術,義大利語有著更精確的術語。comtemporale(當代的)與comtemporanea(具有當代性的當代的)。這個詞語也是拉丁語的演化:com(同...)-tempo(時期)-rale(形容詞詞尾)。而後者com(同...)-tempo(時期)-ra(形容詞詞尾縮形)-nea(新定義)是對前者消除歧義的新辭彙。在義大利當代藝術可以指自新古典主義以來的所有藝術。而令人目瞪口呆的是,義大利對現代藝術的定義乃是文藝復興時期與之後的巴洛克-洛可可時期的藝術樣式。因為moderno(現代modern)的構詞法所指明的確切含義是:mod(形式、風格)-erno(方向的、近來的)。那麼完全的義大利風格或樣式的藝術僅僅只有以文藝復興為主的古典樣式了。同樣的,與近日義大利藝術相一致並同當代的藝術樣式即是上文所說的那個跨度。
以上,我們可知藝術史的斷代標準既是不確定的可容差的,又是在特定地區特定時代極精準的。所以,當我們回答這類問題前,我們必須對受眾的地域與時代作出考量。並不能一概使用看似慣用的斷代方法。在書寫學術論文時,也應該對不同地區的學術態度做一個系統的研究。並且,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西方世界似乎是一個整體而真正來到西方,並了解西方之後,我們會驚訝歐洲大陸與英美聯盟之間的學術態度與學術間接簡直天壤地別。

最後我總結一下:
首先我們應該對回答的受眾所處的地區做一個考量,對不同地區的人做不相同的回答。再者,這四個名詞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他們所指的範圍,與定義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別。


同意@庄澤曦 關於藝術史斷代是具有地區和文化相對性的觀點。他講了義大利的情況,我可以說一下美國藝術史中對於這幾個概念的使用。


「Avant-garde art」-- 跟義大利相似,在美國藝術界,這個詞最直接聯繫到的是西歐及俄國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前半期的藝術。這個時期的藝術富有非常激進的革命性,藝術家們打破藝術和社會傳統,他們對藝術所能產生的作用抱有非常樂觀的態度,希望藝術能夠帶來人類智識上和社會結構上的革命。這個時期的藝術包括大家熟知的未來主義、達達、建構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雖然在每個藝術家群體內部可以找到一些共同點,這些群體名稱在當時並不指涉特定的風格,他們指的是圍繞在一些共同關注的問題周圍形成的藝術家群體。這個時期的藝術家們發展了拼貼藝術、現成品藝術、單色畫、隨機性的藝術創作等等藝術創作手段。這些手段在戰後的一些西歐和美國藝術家那裡得到了延續。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後來被稱為「neo-avant-garde art」,即新先鋒/前衛藝術。(德國學者彼得伯格和德裔美國學者本傑明?布赫洛就新先鋒藝術的爭論非常有意思,不想離題太遠,這裡就先不講了。)


「Modernism」--這個詞直譯過來是「現代主義」,在藝術界特指「現代藝術」。在美國藝術史中,現代藝術開始於法國十九世紀末的印象派。美國藝術史學者T.J. Clark認為,現代主義發展中最主要的特點是對自身不斷的批判和否定。這種自我否定的態度不僅僅來源於現代人的自我反思,而且來自於現代主義內在具有的階級局限性。Clark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中產階級從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審美體系,在這種失范的情況下創作藝術就如同在真空中前進,藝術家只能依賴於對自身局限性的不斷反思和否定。現代主義在在八十年代曾經被「Postmodernism」,即後現代藝術,取代。後現代藝術認為當時的現代藝術已經被商業化,固化為一些既有的風格和手法,越來越脫離當時的社會和歷史語境。而隨著「後現代藝術」被納入商業體系以及後來當代藝術的出現,這種批判聲音令人遺憾地消失了。到現在為止,關於現代藝術是否已經結束、是否存在一個確定的結束時間還沒有定論。

「Contemporary art」--「當代藝術」。 九十年代,隨著雙年展,非西歐/美國藝術在國際舞台和藝術市場上的出現和流行,以西歐美國藝術為主的單線藝術史敘述很難站住腳,「後現代主義」被涵蓋面更廣的「當代藝術」所取代。在藝術史教科書中,學者們對於當代藝術和現代藝術的分期莫衷一是,有人將當代藝術的開端放在二戰後,有人放在1950和1960年代,有人放在1989或1991。美國的當代美術館或美術館裡的當代藝術部通常對於西歐,日本和美國藝術用二戰作為分期,而對於其他地區的藝術會採用更晚的分期。為了避開這個弔詭的分期問題,學者們傾向於用「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現當代藝術)而不做現代和當代的區分,另外一個說法是「Twentieth-century art」(二十世紀藝術)。


對於國內的語境來說,前衛藝術、先鋒藝術、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的使用相對於美國語境有一些不同。前衛藝術、先鋒藝術、現代藝術一直到九十年代都在用,當代藝術在九十年代末才開始被經常性地使用。在中國語境中,經常與這四個詞經常替換使用的還有「實驗藝術」。關於這幾個詞在中國語境中的細緻區分,還需要更具體的研究。這樣的研究應該建立在中國具體的經驗事實中,同時以美國和西歐的用法作為比較(而不是標準),探討相同和相異的表現及原因。


一般意義上,現代藝術是指19世紀70年代以後的藝術(因為從印象派開始有了「現代」的藝術語言);當代藝術指今天正在發生的藝術(「今天」一般可以上溯到藝術史教材的最後一節,時間通常都在毛爺爺死後不久)。

先鋒藝術和前衛藝術是avant-garde的不同翻譯方法,一般指突破了既有藝術邊界的藝術,avant-garde在形式或內容上可以對藝術重新作出定義,因此avant-garde通常都會帶來藝術流派的更新。avant-garde是長於破壞並致力於及建設新秩序的,經常作為現當代藝術的局部革命出現,但在所謂「後現代」時期,解構及多元思維正大行其道,avant-garde失去了革命的對手,漸有衰落之勢。


// 本題最初答於一年前(2011 年 10 月 3 日)。
// 整整一年後的今天,偶然翻到,覺得很有意思,嘗試補充。

「先鋒」和「前衛」毫無疑問還是對 avant-garde 一詞的兩種不同翻譯,因而它們所對應的歐美藝術界的實際概念,沒有任何區別。如果在中國大陸刻意區分,只能說是一種過度闡釋。但有意思的是,我現在發現,用到「先鋒」時,更多地使用「先鋒派」這個譯法;而用到前衛時,則傾向譯作「前衛藝術」,甚至還有「前衛主義(avant-gardism)」這樣一個概念。

回頭看本題下 Lawrence Li 所舉的《現代藝術大展》的例子,則反映出了一個曾經在歐美藝術界中真實存在的術語混亂狀態。《現代藝術大展》中的「現代」,對應的英文是「avant-garde」,而確實在歐美藝術界曾經一度出現對先鋒派和現代主義(modernism)區分的混亂;所以也會再有美國的 Matei Calinescu,在著作[1] 中嘗試捋清跟現代性(modernity)有關的幾個概念。

毫無疑問,現代藝術所指範圍最廣,它可以泛指一切包含現代性的藝術;而現代主義藝術則是現代藝術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前衛藝術則可以看成是現代主義藝術中非常特別的一個部分。(雖然我不了解曾經《現代藝術大展》中具體展出了什麼類型的作品,但它最終取用了「現代」而非「前衛」或「先鋒」顯然是一種可取的、也「在理論上」更為保險的譯名。)

為什麼會有上面的說法呢?

  • 因為經歷過美學獨立[2] 後,藝術開始獲得某種「自律性」,而成氣候地去實踐這種自律性的藝術,正是從「現代藝術」開始的。
  • 那些被劃歸為「現代主義」的藝術作品,則是在這種自律性鏈條中,表現出對此前傳統的批判性的那部分藝術作品。
  • 「前衛藝術」非常特別,因為它的批判矛頭直指整個自律藝術的鏈條體系(但它仍然是產生於這個體系下、並對傳統進行批判的藝術,因而它可以歸於「現代主義」,當然同時也是現代藝術的一部分)。

不太嚴謹地說,你可以認為先鋒派比現代主義要激烈得多,要誇張得多。那麼,T. S. Eliot 就是現代主義的(他還時時在講「傳統」),而達達、超現實主義就是先鋒派的(他們露出了要咬碎當時藝術的利齒)。


最後說「當代藝術」。雖然去年我引用了朱青生先生的文章試圖作為解釋,但可以看出,當代藝術的限定範圍非常模糊,而且是一個非常依賴時間範圍的概念,難以明確框定。也就是說,「當代」一定是離此時此刻不太遙遠的一段時間範圍;而具體包括的藝術類型、藝術派系有哪些,其實並不重要——在「當代」這個時間範圍內產生的藝術,都可以包括在內。

----
[1] 《現代性的五副面孔》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7019/
[2] 關於美學獨立,可部分參考我在另一問題下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80487/answer/15332090

************************************
以下為原答案——

問題中的四個名詞,可分為兩組來說:(1) 「現代藝術」、「當代藝術」;(2) 「先鋒藝術」、「前衛藝術」。


(1) 「現代藝術」、「當代藝術」
關於這兩個概念的區分,朱青生教授的這篇文章是比較有參考意義的:
《這是現代藝術》(原載於《美術》2001年第4期)
http://www.zgddhj.cn/Article/guancha/7352.html

摘錄其中一些:

當代藝術是伴隨我們現在生活的種種藝術活動,這樣的藝術有電影,有音樂,也有油畫、國畫展覽,更有時刻圍繞著我們日常作息的美化設計活動,從城市街橋、廳堂裝修到服飾眼鏡、食盤酒具、甚至眉梢的一抹青雲。這些藝術活動總是動人而美麗,自古以來為大眾喜愛。......當代藝術將此種種藝術活動,以新的藝術形態,特別是「現代設計」和「公共傳媒體系」(報刊、電視、網路)帶給人們美好的生活。

現代藝術,本來也是當代藝術中的一個門類。但是它們一出現,就模樣怪異,甚至尖峭而醜陋......這種名為「現代藝術」的事物,實際上是隱藏在各種藝術之下的「藝術根本機能」。......第一,現代藝術的基本性質是創造。......第二,現代藝術側重揭露罪惡,......第三,現代藝術是在刺激觀眾的自覺性,傳統藝術常常把影響、感動觀眾作為最大的成功。......第四,現代藝術是直接訴諸人類的覺悟境界。


(2) 「先鋒藝術」、「前衛藝術」
「先鋒」和「前衛」這兩個漢語名詞,是對「Avant-Garde」的兩種翻譯結果。硬要對這兩個漢語名詞,在含義上做出區分,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或必要性。

關於「先鋒藝術」或「前衛藝術」所指的概念,可以參考 Wikipedia 的這個詞條的內容。我感覺也已很難再縮減其中的內容,來相對準確地描述它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8D%E8%A1%9B
http://en.wikipedia.org/wiki/Avant-garde (可能英文詞條內容更翔實些。)


說下視覺藝術里的對這些辭彙的定義好了.

「現代藝術」:Modern Art. 我學的藝術史把1860年到1950年算作現代藝術時期.
印象派(馬奈/莫奈), 後印象派(梵高/高更/塞尚), 野獸派(亨利馬蒂斯), 未來主義, 達達, 國際主義(Mondrian), 立體派(畢加索), 抽象表現主義(波洛克)等都是這段時期的藝術流派和風格.
在這段時期里, 藝術中心從歐洲向美國轉移, 繪畫和雕塑試圖擺脫宗教/自身歷史/文化對它的束縛, 不斷地否定歷史, 不斷地進行試驗和創新. 攝影作為新的藝術創作媒介正在崛起. 藝術開始探討藝術本身的功能, 問題, 和它的局限, 向"art for art"s sake"的大方向演變, 基本上把藝術和社會上其他的東西都隔絕開了. 這段時期的作品如果按時間順序看, 趨勢就是東西變得越來越抽象, 如果脫離作品的預警去看, 經常給人一種"這些破玩意我也能畫啊"的幻覺.

「當代藝術」: Contemporary Art. 1950年至今. 既然是緊接著現代藝術的時期, 後現代主義是它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主要流派:抽象表現主義/後抽象表現主義(波洛克/Rothko), 極簡主義/後極簡主義(Frank Stella/Donald Judd), 波普(安迪沃霍爾/Roy Lichtenstein), 行為藝術(小野洋子), 和後現代主義(Cindy Sherman/). 當代藝術時期的作品往往是概念先行; 裝置藝術和video art作為新媒介崛起; 藝術重新擁抱社會/歷史/文化, 變得"不再純潔". 後現代主義作為當代藝術的重要流派, 受到哲學和文學的大量影響, 開始探討"圖像失語"的話題 -- 在這個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 人們每天接收著大量的視覺信息, 而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對這些信息又有不同的解讀. 作為藝術家, 一個圖像的創造者, 你想表達的東西別人都無法透徹理解. 這就是後現代交流無力的困境, 亦可說是後現代的自由: 藝術家可以自由表達, 觀眾可以自由解析, 已經沒有誰能決定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了. 這段時期的作品沒有統一的視覺特徵, 藝術作品的風格大量地向歷史上的各個流派致敬, 但因為所處時代的不同, 看似風格接近的作品又有不同的語境, 西方當代藝術在做的事情就是"pushing boundary", 把所有東西都包括到當代藝術的範疇. 很多人吐槽當代藝術"不知所云", 不知道看啥。而我覺得這種"不知所云"恰恰是賞析當代藝術的重要體驗: 你對藝術作品的期待的你都看不到,你以為你看到了自己看到的。這樣一來,因為「看不懂」, 你就會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看東西的方式出了問題, 還是這個作品本身就有毛病, 還是藝術家和你的交流有著無法逾越的隔閡. 這一種對什麼都無法肯定的態度, 其實就是社會的縮影, 也是當代藝術的魅力所在.

「先鋒藝術」和「前衛藝術」: 是對Avant garde不同的翻譯, 在現代藝術時期是和裝飾藝術或通俗文化相對應的概念. 當然可以"暗含一些政治意味", 但實際上到當代藝術時期就沒什麼可以看得出來的特徵了. 非要總結的話, 只好給出"跟以前的東西不太一樣的東西就是先鋒藝術"這種馬馬虎虎的回答了.畢竟我們處於一個後現代主義撒野的時期:藝術作品完全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解讀, 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之間也不如以前一樣涇渭分明,所以先不先鋒, 看自己心情定好啦~


?現代?和?當代?是以時間劃分的。

?先鋒?和?前衛?是以表現劃分的。

與之相似的,但是更加嚴謹系統的參照是:魯迅郁達夫屬於?現代文學?,王小波王朔屬於?當代文學?。魯迅的文風在當時,也許有人會認為是?先鋒文學?。

不過現在藝術界的名稱似乎沒有那麼嚴謹,很多概念混淆。但是我仍認為?當代藝術?在用法上與?當代文學?近似。指的是我們所處這個時代誕生、發展的藝術類型。它其實是Contemporary Art的直譯。

攝影界有本很有名的書叫做Photography as contemporary art,寫的就是近30年來攝影跳出原先的記錄功能,轉向藝術表達的這種作品類型。而這種在當代發展壯大的表現形式的主流是比較前衛實驗的,所以給人一種?總的來說當代藝術就是實驗藝術?的印象。但這種印象不能剝奪?當代藝術?這個名詞表述的準確性(當它從時間變成風格顯然就會減少準確性)。

而@LL 提到的?他的作品很當代?的用法是目前大家很流行的把名詞當形容詞用的做法。例如?這個男孩很陽光?,是一種病句式口語。

至於?現代藝術?這個詞,我認為目前的指代確實比較模糊。跟很多不嚴謹的翻譯有關。嚴格來說,?現代藝術?一詞應該指張文靖所說?現代藝術是指19世紀70年代以後的藝術(因為從印象派開始有了「現代」的藝術語言)?。?現代?應該是modern的直譯。


提問時可能沒說清楚,我主要關注的不是這四個詞的正式定義,而是它們在大眾語境中的用法。

現代藝術一詞在如今的中文語境裡基本應該禁用,因為無論哪種理解都是扭曲和指向不明的。1980 年代人們說現代藝術時,指的其實是「帶有實驗性和前衛性的藝術」,和二十世紀初的現代主義運動無關。這也是為什麼侯瀚如他們 1989 年在中國美術館做的那個展覽的中文名字要叫「現代藝術大展」,而英文名字則是 China Avant-Garde——儘管展覽跟「現代主義 / Modernism」沒什麼直接關係。如果把中文名字直譯為 Modern Art Exhibition,洋人看了可能會以為展出的作品都是印象派繪畫。而事實上展出的都是具有實驗性的行動藝術 [1] 和裝置藝術等等。

在今天,現代藝術一詞本可用來直接對應英文的 modern art,但真有人這麼用的時候,聽者腦中未必能正確反應出印象派繪畫和包豪斯那些東西。

先鋒藝術和前衛藝術的指向較為明確。但在大眾語境中使用時,前衛一詞暗含的政治意味往往會丟失。

跟趙阿萌說的恰恰相反,當代藝術一詞在實際使用時往往是對風格而非時間的描述。這一點跟 modern 一詞異曲同工。(從這個角度說,modern 譯為「摩登」比譯為「現代」更好。)當我們說一個人做的是當代藝術的時候,雖然基本可以肯定這個人的確生活在當代,但我們更多是在說她的藝術風格跟體制中的正統風格並不相同,或許還暗示她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當代」甚至可以用來當作描述風格的形容詞,比如「她雖然是 1980 年代的,但做的東西很當代。」

---

[1] Performance art 在中國大陸通譯「行為藝術」。但在 2011 年的今天,行為藝術一詞已被劫持,在大眾語境裡被用來指代任何「看不懂的、目的不明確的行為」,故這裡採用台灣譯法「行動藝術」。


前衛和先鋒藝術史同一種,AVANT-GARDE。

現代藝術modern art泛指1960年-1990年間的藝術,先鋒藝術屬於其中一種。屬於現代藝術的還有抽象藝術,波普藝術,行為藝術,概念藝術等等。其特點是摒棄傳統藝術,打破常規,極具侵略性。例如,現代藝術不屑於寫實主義(所以抽象表現主義誕生),並且打破了舊的藝術載體(如紙上、布上繪畫,雕塑等)運用更多新媒體(行為,裝置,聲音,視頻等)。

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的定義較為模糊,沒有明確時間分界,我理解為1990-至今的作品。其內涵與現代藝術一樣大,是指一個時期。當代藝術的特點是」中立「,對傳統藝術沒有敵意。


別太在意,過幾年定義就改了。如今這些定義只是因為 未完結,無法總結。


你這問題太大,無法回答啊,早知道描述概念是最難的。


找「現代藝術」「先鋒藝術」「前衛藝術」「當代藝術」的共同點是吧?


一般而言,現代藝術(modern art)與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以時間概念區分,在西方以二戰為分野,戰後歸入當代範疇。
中國的「當代藝術」始於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藝術(20世紀以後)則以「近現代」稱之。
由於藝術史發展所呈現的風格更迭,至上世紀80年代瓦解(不再有流派、風格之爭),故「當代」在今天更像是一個藝術和文化傾向問題,也更靠近所處的時代環境。
至於前衛、先鋒,都是avant-garde,也是西方舶來品,其語境是特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文藝新潮現象,算是距今百年的概念了,80年代引入中國,對應當時的新潮藝術。至今亦少用。


很簡單,它們都是一坨屎


這幾個詞的邊界並不清晰 但若只以時間劃分的話 還是挺明確的 建議閱讀高洺璐《牆——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與邊界》 《1980年以來的當代藝術》等


這4個名稱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對搞美學或者科學的來說就是「自由地帶」!


硬體表達與文字

禪觀正脈

是否容內表達

雷震子〔示範〕

該如何做好自己的表像
帝言我仙才努力勿自輕
大致概念以有不會跳出我似定的三界,;

沒有什麼好商量我就是這個模樣

那種難人的憂傷超出你的想像


激浪,時間節點,先鋒,三個東西


推薦閱讀:

微博上那些漂亮的攝影作品賺錢嗎?
如何看待河清教授《莫要被奇奇怪怪的「當代藝術」忽悠》一文?
起步當代藝術家應該怎樣做職業規劃?
有哪些現代裝置藝術與電影有關?

TAG:藝術 | 當代藝術 | 現代藝術 | 前衛藝術 | 先鋒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