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虎」這個詞為什麼沒有遵循 33 變調原則,變為 T2T3 調,而是 T3+T0 的組合關係呢?
上課講到音變,老師說了這個音變的亞規律,但是沒有細說明,所以想問問看,大家是如何看待「馬虎」這個詞的?它為什麼沒有遵循33變調原則,變為T2T3調,而是T3+T0的組合關係呢?
謝邀。
應該是T1+T0吧,本字是「抹糊」。「馬虎」其實是白字。
因為「馬虎」本來就是三聲+輕聲,不是三聲+三聲,自然不用遵循33變調原則,就像「奶奶」、「椅子」一樣。要不要變調取決於字在詞中的讀音,而不是字的本音。
有輕聲優先考慮輕聲。有輕聲不考慮輕聲是台灣口音。
另外,AABB式可以縮合成AB式,但變調模式仍遵循AABB式,
馬虎214-214 &> 馬馬虎虎35-214-55-55 &> 馬虎21-55 &> 馬虎 21-5
我覺得兩個三聲字組成的詞,聲調可以有三種模式:
1) 第二個字重讀,如「老虎」:35-214,第一個字變為陽平,第二個字先降後升的聲調完全保留。
2) 第二個字輕讀但不輕聲,如「小姐」:35-21,第一個字變為陽平,第二個字「升」的部分消失(即變成半上聲)。
3) 第二個字輕聲,如「馬虎」:21-?(我不確定輕聲的音高應該怎麼描述),第一個字變為半上聲。
本字可能是「麻糊」。
西遊記:
那老軍猛然驚覺,麻麻糊糊的睜開眼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麻麻糊糊拿了出來
正音撮要
清清楚楚;麻麻糊糊
朱自清《古詩一首》
只是說麻麻糊糊辦完了公事
周作人
我想這不必一定用動物名,還是寫麻糊字,而南北可通用。
普通話的上聲本質是個低平調。在兩個上聲相連時,前者變為升調。在單念、句末、強調時,聲調變長,變為低平-升調。
不要跟我扯21不夠平是低降的問題。
普通話的輕聲本質是個輕而短的低調。但是,輕聲在上聲調之後,變為輕而短的高調。
這一切的一切,僅僅是因為一條鐵律:普通話排斥連續的低調。
也就是說,只要低調相連,必然會變調:兩個低平的上聲相連,前變升;一個低平的上聲與同為低調的輕聲相連,後變高。
同時,低平的上聲,太沒有存在感了,所以在句末、強調、單念時,延長增加了一個上升的尾巴。
由於低平調〔也就是上聲〕後面的輕聲,不是個輕短的低調,而是一個高調,人們覺得它太不夠「輕聲」了。於是,這個時候,口語常用詞的不規則的變調產生了。做法很簡單,前字改陰平或陽平,達成後字的輕聲是低調而不是高調,比如:指2頭0、指1甲0、矯2情0、吵1吵0、骨2頭0,等等。看到沒,所有輕聲字都成了輕而短的低調,而不是輕而短的高調。
說了這麼多,都是屁話。馬虎的變調就是很規則的輕聲變調,前字為低平調,後字為輕聲,只不過是「輕、短、高」的輕聲。前面說了,普通話上聲相連,前字變升調是為了迴避連續低調,既然後字已經輕聲化了,前字的變調條件當然就不存在了。除非非要硬性保持輕聲為低調,前字才可能變成升調(比如指頭),或者高調〔比如指甲)。因為馬虎和給予、撫養這類詞不一樣。
在撫養給予這類詞中,予、養都是有意義的,必須(著重)讀出。既然第二個字讀了,第一個字可能就要妥協,需要變調。
馬虎,其中的虎字,沒實在意義(或許在最開始有,後來模糊掉了),不需要重讀。感覺和詞綴子、頭差不多。果子,木頭,這類詞第二個字沒有重讀的。
看維基,貌似詞源可能性還不少。
http://zh.m.wiktionary.org/wiki/%E9%A6%AC%E8%99%8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