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

20世紀30年代,魔法部僱員紐特·斯卡曼德到紐約辦公時,意外從一隻手提箱里放出了許多危險的魔法生物。美國的巫師管理機構因此開始追蹤他。紐特由此展開了努力找回這些魔法生物並消除在巫師和麻瓜之間產生的社會不穩定的冒險。
預告片: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前導預告(雙語字幕)
相關問題:電影《神奇的動物在哪裡》中有哪些有意思的細節?


不知道為什麼好多人批評演員扭特的演技,我覺得很棒很貼近人設。難道大家都沒有遇到過那種敏感自卑的人嗎?總是低頭向下看地面,不敢與人眼神交匯,即使眼神交匯一兩秒後就閃開。說話有點嘟嘟囔囔不清楚,內心希望討別人歡心,又怕被人不喜歡。
扭特和雅各布聊天,說雅各布很招人喜歡,雅各布說是呀,大部分人都這樣,扭特說不是的,我就很招人討厭。那一瞬間我突然有點心疼扭特,也想起曾認識的敏感自卑的小男孩。扭特進入行李箱里的動物園後整個人都神采飛揚,真好。希望每個敏感自卑的人都有一個讓他能釋放自我的世界。


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不是裡面的神奇生物,魔法大戰,甚至是格林德沃,而是裡面的人物隱隱約約流露出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流露方式,已經好久沒有在好萊塢電影中出現過了。

不知道是不是時代變化的問題,現在的好萊塢電影,情感表達都熱烈奔放,直接了當,只要有好感,一言不合就啃到一起。連美國隊長這樣的老派人物,也是當著基友的面,和女朋友的侄女啃在一起秀恩愛。

可是本片不一樣,裡面人物的情感表達是那麼的含蓄。即便是裡面最熱情的奎妮,也不過是在雅各布記憶即將消失時輕輕一吻罷了。蒂娜和紐特之間,就更是含蓄萬分了。兩人道別時,欲言又止,兜兜轉轉,最後通過一本書的隱喻互相示好。紐特輕輕撩蒂娜鬢角的那一幕,簡直是將那種內斂而又熱烈的感情表達的美麗無比,頗有《查令十字街84號》的精髓。應該是羅琳阿姨親自當編劇,才有這樣明顯區別於好萊塢工業化編劇的老派而內斂的情感表達方式。

這樣老派而內斂的情感,配合上劇組精心搭配的老式場景和物件,直讓你覺得是在看一個靜謐又悠遠的老電影,像《音樂之聲》、《羅馬假日》的感覺。這種從形到神復活的那個古老的年代,是本片除魔法以外最具魅力的地方。

ps.評論區中有人認為是面向對象是青少年的原因,我倒不這麼認為。將同樣是面向青少年的《暮光之城》和《飢餓遊戲》與其對比,你就會發現,本片的感情表達是非常克制的。不僅僅是在愛情方面是這樣,其他感情的表現方式也有一種含蓄而雋永的感覺。這應該一方面得益於故事的時代背景,一方面得益於羅琳阿姨本人的個性和天才的頭腦。羅琳阿姨以其天才的文筆,將屬於那個時代的細膩而內斂的情感風貌寫的精準感人,帶著濃烈而又雍容的英式派頭。


修改一個地方:北美的魔法貨幣是dragot,卓鍋。根據Pottermore所述,3500卓鍋大約等於1000加隆,而且這個懸賞並不是給大魔王格林德沃的,不過能在New York Ghost 如此顯眼的版面上,想必也不是小雜魚,至少也是個中魔王吧。這樣看起來1926年美國魔法界對於「巨款」的定義更加寒磣了。

———————————————————————————————————————————
大魔王格林德沃的懸賞金額是3500加隆。而在哈利波特第一部的電影里,哈利的金庫是這樣的

這些金燦燦的全是加隆。有人計算過,在1991年哈利波特進入霍格沃茨的時候,他的金庫里大約有超過五萬個加隆。所以單純看數量的話,大約格林德沃的身價只有哈利的十分之一。
神奇動物的劇情發生在1926年,早於哈利波特劇情65年。由於魔法貨幣都是貴金屬,金本位貨幣理論上不應該有通貨膨脹,相反的,甚至會有通貨緊縮,也就是說,1926年的3500加隆到1991年,應該是略少於3500加隆。不過考慮到魔法石似乎可以點石成金,應該能夠抵消掉通貨緊縮的影響。
所以我們來算一筆賬:大魔王的懸賞是3500加隆,小雜魚的懸賞可能只有500加隆,男主他們的懸賞就是這個檔次(或者是5000加隆?有一個鏡頭有他們的懸賞金額,沒看清)。但即使是500加隆,對傲羅來說應該也是一筆巨款,最起碼應該和年收入持平,否則懸賞就沒勁了。扣去衣食住行,而且巫師世界可能沒有炒房這個概念,傲羅最多能攢下300加隆,還不能是像韋斯利一家那樣有一大家子要養活的。
那麼,如果你是魔法世界裡一個非巫n代的普通巫師,努力學習,刻苦訓練,成為了精英傲羅,你就以為可以走上巫生巔峰了嗎?不,你一年出生入死,不敢娶老婆,娶了老婆也不敢生孩子,生了孩子也不敢送孩子去上霍格沃茨這樣的名校,才攢300加隆。你要如此工作150年,才能和11歲的哈利波特有差不多同樣多的財產。或者你也可以考慮抓住12個大魔王,考慮到大魔王不是像應屆畢業生一樣每年都冒出來,你也可以選擇抓住100個小雜魚。不過要知道魔法世界的小雜魚也不是易與之輩,而且魔法世界似乎沒有保險產業,這樣做的風險很高,強烈不建議年輕傲羅採用這個方法。
總而言之就是魔法世界在經濟體制上有巨大的缺陷,貧富差距懸殊。在麻瓜社會,如此大的體制問題會造成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危機,迫使經濟回到合理狀態,那麼魔法社會怎麼辦?
你猜對了,就是靠過幾十年出現一個大魔王,將內部矛盾轉移到巫師與麻瓜之間的外部矛盾。這就是為什麼格林德沃和伏地魔的主張那麼荒謬,還能在魔法社會一呼百應的根本原因。


我在想過幾年是不是還會拍個神奇的魁地奇,最好也能把霍格沃茲,一段校史也拍了,哈利波特永不完結!


本答案包含175張圖


評價電影可以從很多方面,作為現場的拍攝總監我從拍攝和後期製作的角度說說。可是我懶。英語里說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於是我打算上一些現場拍攝的照片來評價一下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 VFX by Double Negative! 歡迎來工作!

不吹,估計現場照片比我多的也沒幾個人了。

先看照片,然後再決定噴不噴我好不?

能堅持看完的肯定都是真愛,希望不在看出門道的行家面前貽笑大方,喜歡這個作品的看官看的過癮,對這個有興趣的朋友希望能成為您的同事!


期待了很久的電影。作為2001年開始入坑的哈迷,看這一系列的電影總是帶著不同的情感。上次有這種感覺還是11年死亡聖器下了,五年的時間倏忽而過;聽聞本系列將持續十年(據媒體報道,確切地說是8年,2016-2018-2020-2022-2024,五部曲分別上映),興奮之下又有些恍惚——等到最後一部《神奇動物》上映的時候,離我第一次翻開《魔法石》原著,竟將已經過去23年了

以下有劇透。

簡單說說這部電影。david yates從鳳凰社開始成為系列的欽點導演,算上神奇動物,已經指導了五部魔法世界影片;他、羅琳及david heyman早形成了一個穩固的鐵三角。這樣的好處在於,魔法世界的整體視覺風格非常穩定,不再出現《密室》里的繳械咒是一團火球、《囚徒》里則成了一個小光球這樣的事。《神奇動物》里幻影移形的出現頻次高的嚇人,而除了這個「默然者」(沒聽清原文),也沒有太拓展魔法世界觀。所謂美國巫師國會,基本是對現實世界觀的一個照搬變形,很明顯的是,羅琳作為本片編劇,以她作為外國人的視角看待美國,有很多有趣的視角。那位手指蜷曲妖精的出現令人捧腹,就是一例。但除此之外,世界觀的營造不算特別宏大。

從劇情角度來說,我認為基本完成度是有的,但並不令人驚喜。格林德沃的出現本應是一個巨大的彩蛋,然而格雷夫斯(也就是格林德沃)這個角色的形象顯然過於單薄,他的背景、目的本身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就被施了一個現形咒,恢復了本來面目,就更令人疑惑不解。(雖然我們熟知格林德沃本人的故事,也能大略猜到他冒充格雷夫斯類似多年後小克勞奇冒充穆迪,但敘事上格雷夫斯仍缺乏完成度,顯得彆扭)不過,紐特本人也對妖精問了格雷夫斯背景的問題,想來編劇也意識到了這件事,或許之後的續作會有說明吧。在格雷夫斯角色單薄的情況下,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顯得較為突然,與紐特本人的糾纏略微跳脫。但總體還是有一個完成度,最後把故事講到了一起,算是一個完成。

在劇情設置中,影片最值得肯定的點是雅各布這個麻雞,為劇情的順利粘合提供了很大的作用,也提供了很多笑點。但實際上相比羅琳巔峰時期的書(囚徒、火焰杯),影片的懸念設定、高潮運用、前期鋪墊顯得並不出色,似乎全部依靠動物奇觀以及人物的趣味互動連接而成。雖然觀看過程中並不沉悶,但稍顯倉促,最後這個懸念揭示,也就是「默然者」的真實身份時,就有這個觀感。

總體的導演技巧上而言,《鳳凰社》顯示出david yates還有一定的磨合問題,到了死亡聖器兩部,導演和作品就比較合拍了。《神奇動物》系列解除了系列少年人物的這個桎梏,相比之下拍攝起來是要更富有空間的。而在故事講述上,我相信羅琳和導演應該也有了很大程度的默契,總體來說這部影片在節奏上還是比較舒服,觀看起來趣味還是很足。

非常期待,《哈利波特》所創造出的魔法世界進一步的延展。作為現在這個消費主義的時代,這樣一系列作品能夠以這麼快的速度不斷拓展自己的前沿,從一部具有童話色彩的懸疑冒險小說,拓展為跨越全球的世界觀敘事,並擁有小說、戲劇、電影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令人讚歎。

許多人都知道,魔法世界觀中,霍格沃茲之戰發生在1998年,而「19年後」則是2017年,出生在1980年的哈利·波特在2017年已經年滿37歲。而現實世界中,預計《神奇動物5》將上映的2024年,那時出生在1989年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將年滿35歲了——曾經在《死亡聖器下》中扮演自己37歲年紀的丹尼爾,將在那時真正達到那個年紀。

生活大爆炸中,Wil Wheaton曾說,電影無論怎麼樣,好或是差,都不會影響我們真正的生活的。他說得對,無論《神奇動物》現在和未來到底拍的怎麼樣,都不會影響到我的生活軌跡——我知道無論如何,它每一部上映的時候,我都會乖乖坐在電影院里,興奮無比地再次回到魔法世界,就好像許多年前,第一次閱讀那一章,《大難不死的男孩》。


正如我的一個朋友所說:羅琳也許一輩子也成不了托爾金,但是她的野心和觀照,從來不僅僅在魔法世界。

先說一個故事。

照片上的高個女人名叫Carrie Nation,是一個生活在19世紀末美國堪薩斯的女人。這張照片是她流傳最廣的標準照——一手拿著斧子,一手拿著聖經。

生活在19世紀末的Carrie是基督教婦女禁酒聯合會(WCTU)的成員,美國禁酒運動的旗手,也是當時酒吧最頭疼的女人。曾經有酒吧在門口貼上告示:歡迎各族人,除了Carrie Nation(All Nations Welcome But Carrie Nation.)。原因就在於,她進行禁酒活動的方法,是拿著聖經跑去酒吧門前站著,念聖經唱聖歌,告訴酒吧老闆,酒精是罪惡之源。有的酒吧老闆被她感動,自動關張了。但是大多數時候,這種洗腦式的教育是不靈的。這時候就輪到斧子上場了——她會一路拿著斧子把酒吧砸個稀爛。


在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里,我似乎看到了Carrie Nation的影子。Mary Lou Barebone,一個留著當時流行的BOBO頭的女子,眼神中卻透露出經年累月的恨意。借著一個偽善的「新薩勒姆慈善會」,她把自己對異端者的仇恨、對非我族類的排斥與恐懼,一起強加給她收養的孤兒兒女們。

跟著一個一頭亂糟糟頭髮、滿臉雀斑的纖瘦英國男人,J.K.羅琳的新故事從大西洋的一端出發,乘坐顛簸漫長的輪船,來到了美利堅。

一艘緩緩駛近海岸的大船,一個第一次踏上新大陸的惴惴不安的旅人。這個身穿孔雀藍舊大衣的英國男人,身上的局促與緊張,與托賓筆下《布魯克林》里的愛爾蘭姑娘艾麗斯類似。


「1926年的冬天,一個晴朗的紐約好天氣。」從來沒有在《哈利波特》系列裡提及過具體年代的J.K.羅琳破天荒地用清楚明白的筆墨,交代了發生在赫奇帕奇學院肄業生、神奇動物愛好者紐特身上的故事的時間。

Woolworth大廈1926年竣成,是當時世界第一高樓

雖然被很多人稱為「我們下一個十年的魔法世界」,然而觀看《神奇動物在哪裡》的兩個小時間,我沒有找到如同9又3/4車站那樣的新世界入口,也沒有第一次進入霍格華茨那樣新奇的的視覺體驗。跟著紐特的雙眼和腳步,我們看到了這個新大陸上的令人激動的摩天大樓,也看到了1920年擠擠攘攘的街道,心懷希望或怨恨的美國人們。

「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菲茨傑拉德曾經這樣描述1920年代。「這是美國歷史上最會縱樂、最絢麗的時代,關於這個時代將大有可寫。」

這個美國天才作家將這個十年命名為「爵士時代」,而後來的人則將這個時代稱為「美國的青春期」。一戰的殘酷已成為過去,經濟大蕭條還沒有到來,美國進入歷史上空前繁榮的時代。戰爭的殘酷讓年輕人變得不再關心政治,而美國軍火商在一戰中大發橫財,直接拉動了戰後美國的經濟。「美國夢」像一個在半空遊盪的色彩斑斕的大氣球。


然而J.K.羅琳的筆墨並沒有和菲茨傑拉德一樣,對準那些迷茫縱樂的年輕人。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雅各布,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參過軍、打過仗,用他的話說「在軍隊呆了太久」,現在的他在罐頭工廠日復一日做著工,每天回到自己破舊逼仄的小屋,做的是一個開烘培店的美夢——這是屬於他的美國夢。

實際上,倘若將魔法和神奇動物抽離,這個關於英倫男孩闖美國的故事依舊似乎並不受到任何影響。有別於菲茨傑拉德個體的孤寂和多愁善感,羅琳織就的,是一個充滿了隱喻的大網,而網底矗立的1920年代,不僅是歷史上最會縱樂、最絢麗的年代,也是最暗流涌動、風雨欲來的年代。

1920年1月17日凌晨0時,美國憲法第18號修正案伏爾斯泰得法案正式生效。 長達12年的禁酒令時期正式開始。在這一時期,全美市場上的酒類飲料被盡數銷毀,如果人們私底下想喝酒,窮人在私酒販子那裡購買粗製濫造的劣酒,而紐約的富人們則在Speakeasy里揮霍。被道德人士不齒的爵士樂也在地下的土壤里發展壯大。這裡的夜晚無疑是分裂的:地上世界禁酒傳教,地下世界夜夜笙歌。

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大量歐洲外來移民(大部分是愛爾蘭人)湧入。為工業生產提供勞動力的,也大多是這些移民。他們居住在城市,在推動美國城市進程的同時,也逼迫這個年輕的國家,對快速前進中的問題作出應答。硬體的問題都實打實擺在明面上:下水系統的處理,瓦斯是否安全可靠,垃圾如何處理,警察力量的配備。

文化問題卻隱蔽得多。從1920年代的禁酒令開始,到羅斯福新政開始,歷經一次經濟騰飛、一次大蕭條,美國才基本上從青春期走了出來。而這一時間是美國第一次現代意義的文化變革時代,也是城市文化真正發展的時刻。


從 1920到1925年的五年時間裡,美國政府通過了兩次移民法案。從此,美國停止了對移民的開放政?,轉而選擇了移民配額制。任何外國人前往美國,都要到領館申請簽證,而不是先到美國、再等候檢查的落地簽了。(羅琳安排紐特1926年去美國大概也是這個原因。)


同樣在1920年代,美國人目睹了 三K黨的復興。比起建立之初(1860年代)期望恢復黑人奴隸制的初衷,1915年再度橫空出世的三K黨組織,反對的還有猶太人、亞裔人和混血拉丁裔——也即是一切白人新教徒之外的人。這個動輒動用暴力和私刑的極端組織,在1920年代的巔峰時期竟有400萬成員,其中包括在政府各級機關中的政治家。

同在這個十年,因為蘇聯的出現,紅色恐懼也在社會上瀰漫開,將對外國無神論者的極端排外情緒也充斥在街頭報端。

當Mary Lou Barebone站在國會台階上演講之時,她的身後鬼影重重,無不是這些寫滿了恐懼、偏見、激進的真實往事。在結束《哈利波特》之後,羅琳將新的故事設置在美國並非偶然。


不像化身為伏地魔的里爾德內心深植的非純血「自卑」,格林德沃興風作浪的根基是「仇恨」。比起縈繞在《哈利波特》里純血統的傲慢、特權階級的高高在上,《神奇動物在哪裡》對排外、偏見、歧視、隔離的聚焦,更像是一個字正腔圓的美國故事。而1920年代,正是兩股浪潮交手,正要決一勝負的時刻。一邊是原教旨主義者,一邊是新文化,一邊是封閉保守的鄉村文化,一邊是開放進步的城市文化。《神奇動物在哪裡》中小心行事的魔法師群體,既代表了曾經為奴數百年的黑人奴隸,也是對千百萬備受歧視的外來移民、無神論者的隱喻。

電影中最讓我動容的片段來自結尾的時刻。雷鳥在空中灑下了遺忘的藥水,鏡頭緩緩滑過,一個個小小的公寓房裡,年輕的媽媽充滿愛意地望著家人,銀行的經理滿頭泡沫沖著澡,他的妻子刷著牙。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當雨下過了,一切壞記憶都煙消雲散了。

羅琳給這些身處大時代的普通人,填寫了安定的生活答案,讓他們無憂無慮,似乎渾身不察覺,大蕭條正在前方等著他們,變革正在身邊發生。而那些曾被捲入時代洪流的普通人,在劇終也被她輕輕放回了灰濛濛的平凡生活。

在劇本第120幕,羅琳這樣寫道:


「雅各布的臉看上去像是「完全睡醒」,一臉茫然,困惑於自己到底在哪。他站在那裡,天上下著傾盆大雨。他終於沿著街道走下去——一個孤單的身影。」


關於這個討人喜歡的胖子是否真的遺忘了所有的冒險,我的理解是,當然不是。藥水只會讓人忘記不愉快的事,而與這些被主流社會所懼怕的人共同歷險的經歷,那個跨躍種族和禁忌的吻,無疑是他生活里閃光的記憶。


《神奇動物在哪裡》的票房收益將直接支持LUMOS的工作。

感謝評論里指正與補充的旁友們,今天(12.12)修改一次答案的細節,第一個過百贊的答案還是有點小激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UMOS(熒光閃爍)。一句再熟悉不過的咒語。它能幫助魔法師在黑暗中點亮魔杖,給人前行的光和力量。但是可能包括我在內的挺多哈迷其實並不知道LUMOS還是一個組織。

2005年《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出版的那一年,我們知道了斯內普教授的身份,知道了伏地魔小時候是在孤兒院長大的。也就是在這一年羅琳創辦了「LUMOS」這個組織。

早期羅琳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她曾經在東歐走訪一家孤兒院時,有過想從嬰兒床抱走一個小孩,讓這個小孩脫離「冰冷而令人害怕」處所的念頭。因為他所看到的景象實在是跟她所想像中的孤兒院的景象太不同了。

於是,我們不難發現,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不乏這種孤兒的設定。
首先哈利就是,雖然沒有被送去孤兒院,但是在佩妮姨媽家的生活一樣是很不愉快,那裡的確不能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其次是伏地魔,深刻的記得電影里描繪他所生活的孤兒院時那種生冷的氛圍,一直沒有受到愛的關懷到後來變成萬惡不赦的黑魔王。還有就是混血王子斯內普,他的童年生活也很悲慘,所以總給人一種很幽暗的印象。(這裡先撇開教授偉大的卧底身份)。這些任務的設定都可以理解為這都是羅琳在為孤兒的未來的生存發展作一個鋪墊。而到了《神奇動物在哪裡》,也就是這個電影里的一條非常重要的線就是講述默然者克雷登斯的遭遇,作為默然者被繼母虐待,平常行為表現出來的性格的殘缺同樣也是反應出了孤兒的生活環境以及對性格發展地影響之糟。

因此這些年來,LUMOS一直致力於支持世界各地機構的800萬兒童重新獲得家庭生活的權利,並結束兒童的制度化。那麼加入LUMOS的社工們則會為每個家庭設計具體服務方案,為他們提供所需社區服務、教育等一系列幫助。

每個月,LUMOS都會在全國各地進行保護孤兒院孩子們的愛心活動,得到各個兒童保護相關機構的呼應及支持。
(在此解釋一下「制度化」的意思,在國外可能因為是家裡父殘疾或者貧窮然後養不起孩子了,就把孩子送去福利院或者孤兒院,並不是說父母雙亡的那種情況。而且與我國的遺棄罪好像是有些不同的(關於法律這塊我也了解的也不是很確切希望有了解的旁友們能指出)。然後制度化就是政府或者社區會將這些孩子根據制度規定安排至各個孤兒院。)

不難看出,同樣作為孤兒的哈利,他的發展以及性格則都與伏地魔跟默然者不一樣。當年是因為莉莉的愛,將「阿瓦達索命」反彈到了伏地魔的身上,保護了哈利。而她對哈利的愛也一直繼續留存在了哈利的血液里。這何嘗不是家庭的愛對孩子的重要性的一種最好的展示呢。
還有偉大教授斯內普,上文已提到他童年一樣很悲慘,但是他感受到了Lily的愛(或是友情或是對哈利的愛),後來成了最偉大的間諜,死的磊落。這也是對愛的力量的一種展現。

上個月,《神奇動物在哪裡》正式上映前,羅琳和小雀斑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彼此對談,他們詳細地談論了LUMOS的工作,以及如何幫助世界各地的兒童離開孤兒院和機構。

羅琳在最後信心滿滿的說:到2050年,我們將在全球結束制度化
(那麼,結束制度化的意思就是破除這種被棄養的孩子們一定要被安排在孤兒院內的這種體制,LUMOS這個組織會通過幫助那些把孩子送到孤兒院的家庭,給予他們經濟亦或是其他方面的幫助與勸說,最好是能讓孩子們重返自己的家庭。而如果實在不行的,則會選擇讓需要的家庭去領養這些孩子們。)


文末貼一個Youtube上的關於LUMOS這個組織的宣傳片,在國內的網站沒找到。(見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7L1ceDjb5o
希望LUMOS這個組織能夠發展得更好,也希望孤兒們的生活都能更好的被改變。


最後特別感謝 @yigo對這個答案里各種信息的提供!

Love,more than love.


二刷完畢,但是每一次開頭出現logo,隨著熟悉的hp主題曲響起,視覺穿過logo的一角,穿過迷霧之後……總覺得應該出現的是一個小小的房間,一個小男孩躲在被窩裡,努力地熬過漫長的假期,等待著回到霍格沃茨……

以下有粉絲濾鏡,粉絲濾鏡特別厚,厚到我自己已經分辨不出來到底中不中肯了。有部分劇透。

我刷了兩遍,兩遍給我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二遍才是重點!!!

第一次刷的時候,說實話前半部分觀感不是很好,從女主出現將紐特按在角落裡質問他開始,我感覺劇情變得無比的拖沓,拖沓,拖沓……而且覺的有很多地方都莫名其妙,劇情的拖沓以至於在看著她押送紐特的一系列舉動讓我看來十分沒有必要。
這一點在後來女主姐妹收留了紐特和男二後,紐特向著男二展示了他的箱子的步伐開始好轉起來。
而且前半部分覺得女主角的性格不太討喜,有些沉悶,配上有點害羞的紐特起來簡直了……總覺得說著說著就冷場,說著說著就冷場……
直到後面才喜歡上女主。

從電影院出來的心情簡直複雜,一邊想要裸奔狂呼為什麼我不是巫師,一邊又覺得有些遺憾,一邊又覺得:天啊我竟然又一次在電影院里看到有人揮舞魔杖了,還要什麼自行車?!

總體來說,還是驚喜的,只是有著淡淡的遺憾。


然後我今天就二刷去了。

我發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第一遍的拖沓不見了!!冷場的尷尬也不見了!!

我覺得主角團隊很可愛,這是一個單純的主角們組成的故事。

可能是看過一次,已經知道了女主的性格和紐特的性格,第二遍看得無比的通暢,原本覺得的拖沓消失不見,因為你了解了他們是什麼性格的人,自然也就習慣了他們說話做事的方法。

第一遍覺得女主性格不討喜,第二遍時覺得她是一個很普通單純的女孩子,她有勇氣,有責任心,為了一個不相識的男孩出頭而丟了自己傲羅的身份,卻仍然一直對他們保持關注。
她不像是妹妹那樣可愛動人,也不會撒嬌賣萌,只是一個很認真又很遵守法律、敢於奉獻的普通女孩,在很多時候甚至會嘴笨。
但是她也很可愛,在主管來找她的時候,女主的第一個反應是藏在桌子里;在中央公園看到紐特的箱子後,噠噠噠一路小跑過來坐在箱子上;和紐特告別的時候,她乾巴巴地說,你的初戀白月光會不會喜歡你的書? 紐特卻告訴她,他想親手把書送給她,在他走之後,女主離開的時候開心的蹦了兩下,簡直可愛。

就像妹妹說的那樣,女主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然後是男主紐特。
用他自己的話來講,紐特是一個不招人喜歡的人。他很喜愛各種稀奇古怪的動物,卻不知道如何和人交流。
他是真心喜愛那些動物,對總是惹出麻煩的嗅嗅十分耐心,會為了岩漿母犀牛在地上滾來滾去。

在最後女主問他,白月光(誒)是不是喜歡他的書,他只能含蓄地說,人都會變的,至少他已經變了。
最後還問女主,他能不能將書親手送給她。

男女主角是一對青澀單純的孩子,羞澀又不懂人際的紐特,配上正直善良的女主,剛剛好。


太晚了,明天繼續寫

我實在是太激動了,梅林的鬍子,我愛魔法世界一輩子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11.29更新

我昨天又去三刷了,咳,繼續說

一刷二刷三刷,每一次都是不一樣的感覺

三刷更喜歡主角團隊了,女主蒂娜和紐特真的是一對不太會說話的主角啊哈哈哈哈

就如另一個答主所說,這個片的愛情是含蓄的、委婉的,紐特用「我能親手給你我的書嗎」來代表自己對女主的好感,妹妹和男二的愛情也是淡淡,縱使再多的不舍,都化為了雨中那輕輕的一吻。

然後說妹妹。

剛開始妹妹出現時,我以為這又是一個老套的用女二來展現女主正直善良的橋段,後來我發現,妹妹實在是太可愛了

首先她長得很好看,有一種瑪麗蓮夢露的漂亮感,漂亮裡帶著魅惑,魅惑里還很可愛。

她說話的聲音有點柔柔的,和男二的愛情也很可愛,看見她和男二在一起的時候就很開心。

而且妹妹的攝神區念的能力也很吊啊,無差別取念,而且是神助攻。

這樣又不拖後腿又可愛的妹子要是我,我也喜歡:D

結尾時她努力地將男二藏在身後,簡直太可愛了。


以下回答來自死忠哈迷,極其不客觀!

剛從影院出來,現在蹲在路邊打字,心情還沒平復,盡量一條一條說吧

1,感謝羅琳把這個魔法夢繼續造下去,感謝大衛葉茨呈現一個完美的魔法世界,感謝小雀斑這個可愛的巫師

2,海德威變奏曲一出來就開始哭,看到一張會動的照片也哭,哭到後來隱形眼鏡脫落,魔法世界不是一個多年來的夢,它又活過來了

3,如果是哈迷,去看,our dreams come true
如果不是哈迷,去看,不會失望

最後,熄燈,晚安

沒有魔法的平庸世界,明天見

—————————————————————這是稍微平靜下來隔天來更的分割線——————————

以下內容有劇透!

以下內容有劇透!!

以下內容有劇透!!!


昨晚我度過了人生最幸福的兩個小時,快樂到可以召喚守護神,也是第一次在影院哭到隱形眼鏡滑片。和很多哈迷不一樣,即使是5年前最後一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我也沒能在影院看過,那時候估計腦袋裡除了高考什麼也沒有吧。


坐在黑暗的影院中,看著魔法世界再次復活:魔杖、幻影移形、會動的照片、精靈、神奇動物……美夢成真,不過如此。所以這部片子我肯定是沒辦法客觀評價的,嗯


這是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就像《哈利波特》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一樣。

羅琳用七部書,講了一個除了魔法,還與愛有關的故事:哈利被莉莉那樣深的愛保護著,才能活下來;哈利、鄧布利多、斯內普、小天狼星……每個人都因為心有所愛才強大、無畏;而伏地魔的悲劇來源,就是他生來是不被愛的,也沒有愛的能力,所以不斷追求力量來掩蓋自己的懦弱與可悲。

不管羅琳創造的魔法世界多麼奇妙與神奇,真正令人感動到無以復加的,是哈利召喚出牡鹿的那一刻,是小天狼星為了守護自己的教子不惜吃老鼠,是斯內普的那句「Always」,甚至是弗農姨夫不讓哈利去上霍格沃茨的執擰……在《哈利波特》中,愛是全能的。


那麼為什麼說《神奇動物在哪裡》是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呢?我們都知道攝魂怪是羅琳抑鬱症的產物,是這種可怕情緒的化身,那麼神奇動物里的默然者是什麼?他是孤獨或者說自閉的化身!


默然者的產生是因為一些有魔法天賦的孩子壓抑自己的本能,他們恐懼被不同、被隔離、被傷害。影片中的克雷登斯更加不幸,被視魔法為敵的瑪麗·露收養,在沒有一絲溫情與愛的環境下,像陰暗中的蟲子一樣長大。克雷登斯畏畏縮縮、陰鬱沉默的外表下藏著被理解、被包容、被愛的強大渴望。所以才在「格雷夫斯」出現的時候,因為一個擁抱,幾句安慰,從而信任他、依賴他,相信他理解自己,能把自己拽出泥淖。


克雷登斯是孤獨的,作為主角的紐特也是孤獨的。在學校格格不入,處處被當另類排擠。如果還記得哈利在麻瓜世界被所有人隔絕,還有到了霍格沃茨後有了朋友,不再被當怪胎的那種快樂,應該能理解紐特的孤獨是多麼深刻。影片中還透露紐特有一個英雄哥哥,那麼可能還要加上羅恩的遭遇了:活在榮耀的陰影下。這種陰影是羅恩所有心魔的來源,紐特的孤獨想必有一部也來源於此。紐特把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拯救神奇動物的事業中,讓他們找到伴侶,找回家,繁衍生息下去,只有在它們面前他才是自信的,開朗的,全身都發著光的。


除此之外,與鄧布利多愛人變敵人的格林德沃,與妹妹相依為命的蒂娜,夢想著開一間烘焙屋的罐頭廠工人雅各布……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孤獨。


鄧布利多之所以成為最偉大的巫師,不僅因為他的能力強大,還有他那無比珍貴的包容心。紐特、湯姆里德爾、盧平、海格、哈利……他懂每個需要愛的人的孤獨。


對於非哈迷來說,《神奇動物在哪裡》視效不輸給任何好萊塢大片,情節流暢,人物豐滿,去看,你不會失望的;而作為哈迷,我想給這部片子11分,8分給影片,2分給情懷,剩下1分,給所有一直相信魔法的我們。


坐在影院的時候,我揣著魔杖,前面兩個姑娘一個穿著蛇院的衣服,一個穿著獅院的衣服。等開場的時候我們掏出魔杖交流著,很單純,很快樂。首映場人不多,可是我感覺每個坐在那裡的人都是自己的同類,我們一起大夢一場。


影片快結束的時候蒂娜和紐特的那個擁抱讓我哭到不能自已(雖然我從頭到尾都在哭哭笑笑……),兩個孤獨的人終於找到了彼此。蒂娜的那個小跳腳,快樂得足夠召喚一千次守護神。


當然非要說的話,還是有一個小小的地方不完美的,那就是

德普的顏值


Nwet和Tina的愛情是理想型。

無論外面的世界吵鬧或是死寂,總有個棕色的小皮箱是她和他充滿神奇的避難所。

曾經看過一個外國妹子的四格漫畫。畫面里是一對年輕的情侶,男生躺在沙發里翹著腳看書,女生裹著毛毯趴在沙發旁的地板上看書,空白處的配字是:

Happiness is the comfortable silence.

Nwet的氣質給我的感覺就是可以在他身邊放鬆地享受comfortable silence的人。我腦海里想像Nwet和Tina婚後的畫面大概是:他忙前忙後地照料他的神奇生物,她在旁邊打打下手,累了就靠在某顆大樹下看看書。都閑下來的時候倆人就肩並肩坐著,欣賞箱子里四季變幻的美景,發發獃,聊聊天,講講笑話,睡前一杯熱可可,客廳的魔法還在靜悄悄織著圍巾。

中途冒冒險,打打黑魔王,週遊世界各地收養各式各樣的神奇動物,生幾個孩子,寫寫書,去霍格沃滋教教課,一輩子這樣過真的挺好。

很多人覺得倆人在電影里的感情進展有些莫名其妙。內向的人也許更容易感受到他倆「觸電」的點和那種水到渠成的微妙氛圍。兩個典型的Zoe (如果看過馬男Bojack),兩顆內斂,敏感,善良又有些孤獨的靈魂彼此吸引,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Nwet讓我想起一部日本電影《編舟記》里的男主。同樣是內向寡言,心思細膩敏感,對喜歡的事有著超乎常人的專註與執著,並可以平靜而熾熱地為此燃盡終生。一輩子用盡全力去做好一件熱愛的事,這樣的人充滿了獨特的魅力。他們的伴侶,宮崎葵飾演的女主和Tina也是類似的人,給予丈夫溫暖的陪伴和持久的欣賞。在我看來,他們也許就是《失樂園》里所描述的「人類中萬分之一的精英伴侶」了。

看完電影回家的路上,我腦海里莫名其妙全是弗雷德和喬治偷偷眨眼睛的笑臉。明明神奇動物完全沒他倆的戲份,當然他們還沒出生,但這部電影就像穿越時空一樣,帶著雙胞胎的氣息。20年代初的紐約,80年代的倫敦,在若隱若現的陰霾中,總有一抹亮色撕開了一道口子,或是眼角閃著狡黠笑意,沉浸在韋斯萊魔法把戲中的活潑雙胞胎,抑或是穿著孔雀藍風衣,歪著頭沉浸在神奇動物里的內向小雀斑。他們像一群孩子,帶著憂鬱的樂觀和幽默的勇氣,嬉笑著扮演最後的騎士,只想守望那片他們熱愛的麥田,卻一個不小心守衛了這個莊嚴的世界。


超長文預警,多圖殺貓,全程劇透。

-----11.29更新分割線(我的媽呀,終於寫完了)-----

11月21日3D IMAX二刷完畢。可能是因為不再懷有那麼高的期待,可能是因為特效真的很贊,可能是摘掉了原著粉本能的批判心態,僅僅是純粹地去欣賞故事裡的奇幻旅程。看完之後倒覺得,似乎還不錯。

到今天(洛杉磯時間11月27日)為止,《神奇動物在哪裡》的評分情況是這樣的。(從這裡可以看出來我多麼的懶,4天前截了圖現在才寫完)


IMDB,7.9

爛番茄,77%新鮮度

Metacritic,66

豆瓣,8.2

可能這樣單說不太有感覺,於是我挑了同樣是大衛·耶茨執導的,哈利·波特系列裡豆瓣評分最低的一部《混血王子》來做個對比。


IMDB,7.5分。

爛番茄,84%新鮮度。

Metacritic,78分。

豆瓣,7.3分。

要知道,上周北美剛剛上映的時候,100%的新鮮度可是保持了近兩天之久,各大媒體瘋了一般地一邊倒好評。然而一周過後,一切似乎都開始歸於平靜。


毫無疑問,哈利·波特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G點。不論任何時候,任何作品(包括槽點裝滿一整個集裝箱的《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只要與它相關,都會牽起一陣滔天巨浪。在為期一周左右的媒體與粉絲集體狂歡之後,我們便回到彼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里去。然而,這就是它存在的意義——讓我們能再一次回到魔法世界,回到某個窩在杯子里偷偷拿著手電筒看書的夜晚。在這一點上,《神奇動物在哪裡》做到了。雖然電影不是滿分,但足以讓粉絲們大呼過癮。


說實話,時到今日,能從電影里分析出的乾貨應該已經被從頭到尾寫了個遍了。然而,寫這篇東西並不為別的,就是給自己一個交待。


首先,該吐的槽還是要吐的。


1、主角人物刻畫的略顯單薄


相信這個問題是很多人的第一感受。特別是在兩位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性格鮮明的配角襯托之下,兩位主角顯得實在有些不夠討人喜歡。儘管小雀斑把一個內向羞澀的小Nerdy刻畫地淋漓盡致,但缺乏亮點,單憑一張臉實在很難讓觀眾喜歡上這個角色。

而一路咋咋呼呼的蒂娜,除了偶爾能賣萌,對劇情也是沒有任何推進也沒有任何作用。我有位朋友是這樣評價的,「哈利·波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人們喜歡那些角色。如果沒有了討人喜歡的主角,這電影就跟其他奇幻冒險電影沒什麼區別了。」


在感情線上,相比於科瓦爾斯基(Kowalski)和奎妮(Quennie)的一見鍾情互動有愛,紐特(Newt)對蒂娜(Tina)的感情簡直就像是喝了「迷情劑」一樣。實在是不知道紐特是怎麼對這位一心想把他交送魔法國會、最後大戰一點忙沒幫上的蒂娜動心的。

當然最後這一幕還是很甜的。

這一對兒應該是迄今為止哈利·波特系列裡的最萌CP~


至於其他角色,魔法國會的主席皮克麗(Picquery),在Pottermore上的人設是以為極為罕見的天才女巫,然而在電影里全程智商掉線,除了會說「巫師社會要被暴露了好嚴重怎麼辦!」之外,沒有任何作為。當然了,這也可以強行解釋為被格林德沃施了法。不知道後作會不會黑化。


還有,對於蒂娜和克里登斯(Credence)之間的情感,電影也交待的模糊不清。為什麼蒂娜從一開始就要保護克里登斯?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情感連結讓克里登斯在默默然(Obscurial)的狀態下也能聽得進蒂娜的話?儘管這個問題與主線劇情看起來關聯不大,但也著實讓電影的人物刻畫和人物關係上減分不少。


2、最後大決戰有點隨意扯淡


在這裡不得不先說一聲,格雷夫斯(Graves)和克里登斯兩位先生,您二位帶節奏辛苦了!從挑事兒到決鬥到被打敗,所有任務一肩扛啊!然而就在兩位反派如此辛苦地帶節奏的情況下,最後的紐約地鐵決戰還是有種「我呼神護衛都念出來了你就給我看這個」的感覺。


先不說默默然這種在本片前半部分渲染得那麼可怕的一種「魔法生物」在最後幾秒被幾個傲羅biubiubiu就幹掉了,麻煩把決戰的動作設計好看一點啊先。

格雷夫回魔杖的姿勢跟揮小皮鞭似的也就罷了(分分鐘可以配上「我手裡拿著小皮鞭我心裡真得意」的BGM),傲羅們拿著魔杖就跟拿著棍兒似的也太敷衍了吧!同樣都是大衛耶茨執導,和《鳳凰社》的魔法部大戰比起來,這紐約地鐵里的決戰簡直就是渣渣。(原回答寫成了阿茲卡班,感謝@黎Lily的指正~)

3、技術失誤不能原諒


我看出來的反正有兩處。一處是動作剪輯不連貫。這個場景發生在蒂娜找到了紐特的箱子,帶著箱子(和箱子里的紐特和科瓦爾斯基)到了魔法國會。


前一個鏡頭蒂娜還蹲在箱子面前,後一個鏡頭蒂娜竟然就一個幻影移形到了箱子後面,還要再向前走一小步去敲箱子,紐特才出來。


(這裡一刷的時候就看著覺得不對,二刷的時候專門看了一眼,動作剪輯的確是不連貫。)


另一處是失焦。科瓦爾斯基和紐特準備去中央公園找那隻瘤頭犀牛的時候,他們從街角走向鏡頭前的時候,完全處於失焦的狀態,我一度認為是3D效果的錯覺,直到二刷之後跟小夥伴們確認了之後才發現,我...不是一個人!


作為一個處女座哈迷,看到這樣的失誤...反正...我...表示很想對導演使用阿瓦達索命。


4、而且還有翻譯問題


這個是朋友圈裡的小夥伴發現的。截圖如下。

關於這個翻譯問題,主要在於奎妮說的這句話there"s only one like(s) you究竟有沒有-s。如果做介詞表「像」意,也應該沒有-s,如果做「喜歡」意,應該有-s。由於時間久遠略微有點記不清,此處存疑。但個人傾向是「像」,承接前文的台詞。

感謝評論里Sariel的解釋(太多Sariel我也認不出該艾特哪個……對不起……)

5、德普的格林德沃也太...不好看了!

這個問題太嚴重了以至於要單獨拿出來說!格林德沃在原著里是一位金髮、英俊、蒼白的巫師(不然鄧布利多也不會看上啊),是那種一拉出來迷妹能塞滿一整個霍格沃茨特快的那種...同樣是大衛·耶茨執導,在《死亡聖器》里格林德沃長這樣。

不得不說,當時這個格林德沃簡直驚艷。傑米·坎貝爾·鮑爾(Jamie Campbell Bower)的形象完全符合了羅琳的設定。


然鵝,在本片里,德普飾演的格林德沃是這樣。

完全胖成了一個球啊!而且那一臉比牆皮還厚的白粉是怎麼回事!要蒼白也不是這麼個蒼白法兒吧!


而且,這個扮相也比格林德沃應有的年齡老了不少。據哈利波特維基介紹,格林德沃出生於1883年,按照本片的年代設定1926年,格林德沃現在是43歲,理論上正當大叔顏值巔峰。就德普這扮相,起碼60歲往上吧。這要是到了1945年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決戰那會兒,造型得老成什麼樣兒啊。心塞塞。


-----吐槽結束之後開始挽尊的分割線-----


總體來說,雖然整體故事精彩程度一般,製作上也有些瑕疵,但《神奇動物在哪裡》整體依然還是一部水準之上的作品。


對於老粉兒們來說,本片劇情里倒是暗含了很多驚喜,致敬梗很多:嗅嗅和護樹羅鍋本身就是原作中出現過的魔法生物,「統統石化」、「阿拉霍洞開」,死刑室里的「邪惡版冥想盆」,甚至於最後紐約地鐵大戰時魔法國會傲羅們拉起的魔法防護罩,都是粉絲們在觀影過程中的嗨點。

【優點】


1、配樂的好聽程度僅次於《魔法石》


二刷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朋友圈分享了一下電影配樂。實在是....太!贊!了!

不得不說,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為哈利·波特所配的主題曲「海德薇主題曲」(Hedwig』s Theme)堪稱影史經典,基本屬於前兩個音出來粉絲就會高潮的那種。作為前三部電影的配樂作者,約翰·威廉姆斯為整個系列奠定了配樂的基礎。然而這個優秀的傳統並沒有很好的延續,從《火焰杯》開始,電影配樂就顯得乏善可陳,更不用提大衛·耶茨飽受詬病的《鳳凰社》和《混血王子》了。


不過,這回的配樂是絕對的加分項。畢竟作者詹姆斯·牛頓·霍華德(James Newton Howard),8次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不是虛名。包括他和漢斯·季默在《蝙蝠俠:黑暗騎士》里的合作,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作為傳統的學院派作曲家,畢業於USC音樂學院的詹姆斯·霍華德很好地繼承了約翰·威廉姆斯的風格(小驕傲一下是校友呢~),從詼諧(科洛瓦斯基的個人BMG)到宏大(片尾曲)再到溫柔(最後地鐵站告別場景),每一個章節都可謂十分細膩,對情緒的掌握絲絲入扣。

詹姆斯·牛頓·霍華德(James Newton Howard


另外個人強烈推薦小雀斑在中央公園發情(額不對是毒角犀發情)的那段BGM(The Erumpent),略帶華爾茲曲風,但鼓點和節奏又有點異域風情,配上小雀斑誇張的肢體語言,簡直是本片最愛的一個橋段。


2、近年來最贊的3D大片之一


因為一刷的時候看得是2D,二刷才看的3D,有了對比才知道本片的3D效果是多麼的良心。一個細節就是,在一些追逐戲裡,利用了被攝物體和黑邊(畫框)的關係增加視覺立體效果,原理如下。

其實就是出畫(感謝@想放牛的少年說到了這個專業辭彙!寫這個回答的時候一直想不起來這詞兒是什麼來著……),讓近景的物體看起來跟遠景之間更有層次。雖然是簡單的手法,但是比那些只有字幕有3D效果的大片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3、為後作買下了非常多的伏筆


這部分是這幾天來大家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介紹這些伏筆和菜單的文章也是層出不窮,基本上能扒的不能扒的全寫出來了。總結一下基本上就是以下幾點:


①五部曲結局指向聞名世界的1945年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的決鬥。儘管目前還沒有官方認證,但是所有的信息都指向這這一結局。從時間上來看,本片設置在1926年,而在1927年的時候,格林德沃勢力崛起橫掃歐洲,以死亡聖器作為個人標誌。在本片中,死聖的標誌也作為關鍵道具出現,更不用提德普的出場了。

②娜塔·萊斯特蘭奇(Leta Lestrange)是誰。在紐特的皮箱里,奎妮看到了一張女巫師的照片,並就此跟紐特進行了一番對話,對話圍繞的主角就是這位萊斯特蘭奇姑娘。其實,這個姓氏我們都不陌生,是貝拉克特利斯的夫姓。而萊斯特蘭奇家族是一個古老的純血巫師家族,跟黑魔法勢力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由此也可以推斷,照片里的姑娘和紐特從親密到疏遠,之間與黑魔法勢力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與紐特被霍格沃茨開除、鄧布利多力保他之間,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後作里,這應該是一個重要的線索。

③阿里安娜之死究竟是怎麼回事。本片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入了默然獸(Obscurial)這個新概念。默然獸的形成是小巫師壓抑自身的魔法力量分裂而成,狀態極不穩定,有巨大的破壞力——這些特徵與哈利·波特系列裡描述的阿里安娜·鄧布利多幾乎一模一樣。因此也不難判斷,阿里安娜應該就是一個Obscurial。而阿里安娜之死又是鄧布利多跟格林德沃決裂的標誌性事件,所以在後作之中,對此應該也會有所交待。


④麻雞和麻瓜將在第一次巫師戰爭里扮演什麼角色。羅琳不止一次的說過,魔法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聯比我們想像的多,比如參與人類戰事。在本片中有一處細節,當紐特出現在魔法國會的時候,有這麼一段對話:「斯卡曼德?是那個戰爭英雄斯卡曼德嗎?」「不,這是他的弟弟。」加上1926年是一戰結束後不久,這裡的戰爭英雄很有可能指紐特的哥哥參與了一戰。


並且,1939年人類世界爆發二戰,1945年鄧布利多擊敗格林德沃,1945年二戰結束,羅琳也曾表示,這個時間上的巧合併非偶然。加上本片引入科洛瓦斯基這位猶太麻雞(雅各布·科洛瓦斯基Jacob Kowalski是典型的猶太人名字和姓氏)為主角,蒂娜和奎妮兩姐妹的姓氏戈德斯坦因(Goldstein)也是猶太姓氏,聯繫二戰背景,我們有理由推斷人類將在該系列電影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關於這一點,影片里還有一處不知道算不算伏筆的地方:蜷翼獸的汁液夾在一場大雨中洗去了紐約人對於這次大戰的痛苦回憶,然而,當奎妮出現在科洛瓦斯基的麵包店裡是,科洛瓦斯基露出了一種似曾相識的表情。此處情節也似乎在暗示,人類對於巫師的記憶並沒有被完全消除。


⑤神奇動物們將在後作扮演什麼角色。與哈利·波特系列一樣,《神奇動物在哪裡》系列也將採用「Fantastic Beasts and XXXX」作為電影名字(中文名可能就要改成《神奇動物與XXXX》?但是這樣就跟本片不一致了...好奇電影譯名)。儘管後作極有可能以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決戰為主,但既然把神奇生物放在了電影名字里,那麼這些花費濃墨重彩描繪的魔法生物一定是在這場世紀決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的。而這,再一次暗含了紐特與鄧布利多之間親密關係的可能性。


⑥五部曲結束後,如果再有後續作品,應該說什麼故事。要知道,哈利·波特可是華納手上最火爆的IP了。在DC電影宇宙幾度試圖衝擊漫威失敗之後,可以說,華納基本上就指著哈利·波特這個大IP來做搖錢樹了。如果《神奇動物在哪裡》系列成功,那麼華納肯定不會放過繼續靠它掙錢的機會。再加之時間線上有文章可做:湯姆·里德爾(伏地魔)於1926年出生,1945年申請回到霍格沃茨任教失敗後,開始投身黑魔法。因此,第一次巫師戰爭很有可能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至於哈利·波特系列本身能否做到像星戰、指環王系列那樣經久不衰,就看這五部電影下來能夠培養出多少新粉絲群了。就我個人而言,《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已經顯示出了一絲不好的跡象,鑒於《神奇動物在哪裡》目前口碑尚佳,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就全看接下來的四部電影了。


【一點題外話】


可以說,哈利·波特幾乎佔據了我全部的童年時光。《神奇動物在哪裡》上映之後,至今我一篇影評都沒看過,就是迫切地想自己鑽進電影里,去尋找蛛絲馬跡的線索,享受推理的過程,雖然有點作,但的確任何外力都有可能破壞這種體驗。包括在二刷結束之後,到處找人聊電影,也是同樣的原因。


巧的是,我有位說相聲的學弟(對的就是孔老師)做了一個電台節目叫做《什麼電台》(在喜馬拉雅上搜「砸掛齋主人」就行)請我和另一位資深哈迷西多老師去聊這個電影(其實是我臭不要臉非要上節目),畢竟,錄電台節目這件事簡直是同事滿足了我話嘮和聊電影的雙重慾望!


節目整整錄了兩個半小時,結束時依然意猶未盡。走的時候我跟孔老師說,「跟大家說再見的那一刻,心裡突然一下子變得空落落的,就好像馬上就要離開魔法世界一樣,雖然我們從未真正進入過這個世界。」


電台里說的和文章里寫的差不多,如果有興趣話,歡迎去聽聽呀。

就這樣~感謝大家看到這裡。


主要參考資料:http://Pottermore.com、哈利波特維基(harrypotter.wikia)

-----11.21更新分割線-----

11.18坐標洛杉磯,在環球影城的AMC電影院IMAX 2D一刷(竟然沒有IMAX 3D環球也太不像話了)。第一感受,其實沒有媒體渲染的那麼好看,但對於新劇情的伏筆非常多信息量很大。決定11.21晚上再去刷一次IMAX 3D,到時候再來詳細說感受。

今天先把之前寫的人物介紹放上來。
好嘛我知道很多人都看了也寫過,我這不是寫了也不能白寫就丟上來咯。

以下是正文,無劇透,可放心閱讀。男女皆宜,童叟無欺。

在《神奇動物在哪裡》中,巫師世界的版圖正式擴展到了北美。因此,這也成為了「哈利·波特」系列裡第一部沒有小說基礎的影視作品,就連英文版劇本也要等明年3月才會正式發售。羅琳阿姨說,「這既不是前傳也不是後續,而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然而,儘管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粉絲電影」,但它的野心可不小——不論是計劃拍成五部曲的系列電影,羅琳阿姨親自寫劇本,大衛·耶茨(David Yates)繼續執導,還是奧斯卡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Eddie Redmayne)的加入,處處都彰顯著羅琳阿姨和華納兄弟要手拉手賺大錢的節奏。


那麼,為了更好地裝逼,更為了避免觀影時出現「這是什麼鬼」「這xx又是什麼鬼」的不良體驗(並且還不用被劇透),提前做點功課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我們都是要成為魔法師的人。


大家就不用不客氣了,即將登場的新人物和魔法生物都在這裡,請盡情取用。

  • 電影人物

牛頓·斯卡曼德(Newton Scamander)

《神奇動物在哪裡》一書的作者,朋友們一般稱呼他為紐特(Newt)。紐特生於1897年,曾在霍格沃茨赫奇帕奇學院就讀,但卻在畢業前因為一些原因被開除。1918年的時候,默默然圖書公司的委託紐特撰寫一本有關神奇動物的手冊,紐特覺得魔法部工資太少於是接下了這個項目,在1927年終於出版。

《神奇動物在哪裡》電影里的故事,發生在圖書出版的前一年,1926年。


據說小雀斑是羅琳阿姨的對於本角色的唯一指定人選,沒有任何試鏡就直接進劇組了(這個看臉的世界啊!)


波爾蓬蒂娜·戈德斯坦(Porpentina Goldstein)

因為名字又長又奇怪,所以人們都叫她蒂娜(Tina),對的就跟你叫黃子韜然後大家都叫你wuli韜韜一個意思。她在美國魔法國會(MACUSA)工作,關於這個組織等會兒會介紹噠。

演員凱瑟琳·沃特斯頓(Katherine Waterston)在出演本片之前並沒有什麼名氣,但是她爹是大名鼎鼎的薩姆·沃特森(Sam Waterston)

奎妮·戈德斯坦(Queen Goldstein)

奎妮是蒂娜的妹妹兼室友,也在魔法國會裡工作。從髮型就看得出來姐妹倆性格完全不一樣。蒂娜性格耿直,奎妮則更加隨性自由。她是一名攝神取念師,嗯就是擅長讀心術。

演員艾莉森·蘇朵爾(Alison Sudol)在出演本片之前...也沒演過幾部電影,倒是在音樂上有些成就(我也想被這樣的姐姐讀心!)


雅各布·科瓦爾斯基(Jacob Kowalski)

雅各布是一名生活在紐約的普通工人,也是一名麻雞。名詞解釋:麻雞(No-maj),是No Magic的縮寫,是北美巫師對於非魔法人士的稱呼,等同於「麻瓜」(Muggle)。


儘管懷著成為偉大烘焙師的夢想,但...誰讓雅各布遇上了紐特呢。就好像本想安安靜靜做醫生的華生,結果遇見了咋咋呼呼的福爾摩斯一樣。

這註定又是一段好基友天長地久的故事。

從名字來看,這位雅各布很有可能是猶太人。有意思的是,戈德斯坦(一個常見的猶太姓氏)姐妹倆也有猶太血統。不知道這是不是羅琳對於之前有粉絲在推特上質疑巫師世界裡沒有猶太人的一種回應。


演員丹·富勒(Dan Fogler)此前最有名的作品大概是...《功夫熊貓》里的一隻灰鵝。不過,各大媒體對於他在本片里跟小雀斑搭檔的喜劇效果倒是給予了頗多好評


瑪麗·勞·波爾本(Mary Lou Barebone)

她是新塞勒姆慈善會(NewSalem Philanthropic Society)的領導人,這個協會又叫「第二塞勒姆人」(Second Salemers)。然而,這個組織卻一點也不「慈善」,事實上,它狂熱於清除剿滅巫師,這跟北美地區魔法界和麻雞之間長久一來的緊張關係有關。


瑪麗·勞的飾演者薩曼莎·莫頓(Samantha Morton)是08年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獲得者,不過在她的履歷表上,主要活躍時間還是在2005年之前


克里登斯·波爾本(Credence Barebone)

瑪麗·勞的養子,性格內斂寡言,對母親的強權充滿了畏懼。當然,我認為他更應該對自己的髮型充滿畏懼。


據說克里登斯這個人物會成為後期劇情發展的關鍵——那,你也不看看演員的是誰。

DC新任「閃電俠」埃茲拉·米勒(Ezra Miller),看來華納這回是要好好捧這位「小鮮肉」了


帕西瓦爾·格雷夫(Percival Graves)

格雷夫是魔法國會裡的高級傲羅。值得注意的是格雷夫的個人海報上出現了死亡聖器的標誌——而在對應的哈利·波特時間線里,著名黑巫師格林德沃1926年左右在歐洲崛起,並將死亡聖器符號作為他的個人標誌。另外友情提示,鄧布利多有一個中間名就叫帕西瓦爾。


格雷夫的飾演者是著名愛爾蘭大叔,科林·法瑞爾(Colin Farrell),話說我一直覺得科林·法瑞爾的長相就是溫和版的布拉德·皮特


賽拉菲娜·皮克麗(Seraphina Picquery)

一位罕見的天才級別巫師,比赫敏還牛逼的那種。她在1920年至1928年期間擔任魔法國會的議長。她在任期間允許巫師飲酒,儘管當時的美國麻雞政府已經頒布了禁酒令。


飾演者卡門·艾喬戈(Carmen Ejogo),她之前參演的最有知名度的作品,大概就是《法律與秩序》(Law Order)了


從演員卡司的名單中不難看出,除了用小雀斑來帶動票房之外,大部分主要角色演員對於觀眾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這倒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畢竟啟用大牌明星一來是貴,二來也不利於塑造新角色,更重要的是...大牌明星不見得能帶來好口碑和票房啊!(對DC,我說的就是你。)


本片里還有一位重磅卡司將作為客串出現,約翰尼·德普(Johnny Depp)將在本片里出演黑巫師格林德沃!華納兄弟這不是要賺大錢的節奏是什麼,嘖嘖嘖。


當然僅僅有關於人物的介紹,畢竟還是圖樣圖森破。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魔(膜)法師,必須要先提高一下專業領域的姿勢水平。那豆醬我就繼續說下去了,你們有沒有覺得非常一顆賽艇呢!

  • 魔法神獸

護樹羅鍋(Bowtruckle)

一隻成年的護樹羅鍋只有手掌大小,看起來很像一節小樹枝,因此也很難被發現。儘管平時性情溫和,但是一旦它發現有人試圖接近或者破壞它所棲身的樹木,它就會發起猛烈的攻擊,比如...用尖利的手指挖向你的眼睛。


嗅嗅(Niffler)

喜歡一切閃閃發光的東西!貪財的妖精們經常飼養它們,用來挖掘地下的財寶。不過也正是由於喜歡到處刨來刨去,嗅嗅也會造成挺多財產損失。


在《鳳凰社》里,李·喬丹曾經丟了幾隻嗅嗅到烏姆里奇的辦公室里。那間充滿了粉色閃亮物品的辦公室可真是嗅嗅們的天堂。


雷鳥(Thunderbird)

雷鳥是一種生長在北美的魔法生物,跟鳳凰是近親。看這面相,我猜跟寵物小精靈里的「閃電鳥」估計也是近親。哈利波特維基上是這樣說的:「美國西南部、五大湖以及北美大平原地區的原住民文化中都能見到雷鳥的影子...它們通常都體型巨大,並在振翅高飛時讓風雷乍起。」

讀到這裡,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段古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需要兩個燒烤架。


我好像突然間明白了中國的神奇生物都去了哪裡。


鳥蛇(Occamy)

這種黑得看不清臉的生物在電影里其實是藍綠色的,很漂亮。它們有一種很牛逼的技能:下蛋。它們的蛋殼可是純銀的。另外他們還能夠任意改變自己的大小,以適應相應的空間。

隱形獸(Demiguise)

隱形獸,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它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它的皮毛,能夠用於製作隱形衣。隱形獸也是電影里唯一一種用了動作捕捉來製作的神奇生物,畢竟...它看起來還是只猴兒。


比利威格蟲(Billywig)

一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昆蟲,尾部帶有毒刺,巫師們常常是被它蟄了之後才發現。被它蟄過之後,容易頭暈目眩,產生「嗑藥」一般的幻覺。如果蟄傷過重,還有可能導致永久地漂浮在空中。

在此我以謹慎的態度懷疑,隔壁漫威家的古一法師那一掌拍向奇異博士的時候,可能手裡藏了一隻比利威格蟲。


蜷翼獸(Swooping Evil)

這是羅琳為本片原創的一種飛行生物。


當它靜止不動時會用綠色外殼包裹住身體,看上去就像一個帶刺的繭;一旦伸展開翅膀則會呈現出漂亮的藍綠色,極其危險也極其美麗。

看到這裡的朋友恭喜你,距離成為一名魔法師只有一步之遙了。大老師最後再啰嗦幾個地名,保證準時下課。


美國魔法國會(MACUSA)


美國魔法國會全稱是 Magic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縮寫MACUSA。在哈利·波特粉絲網站Pottermore上,羅琳阿姨寫了一整篇「北美魔法簡史」,也詳細地介紹了MACUSA的組織機構。


美國魔法國會目前位於紐約市區的伍爾沃斯大樓。目前這棟大樓由麻雞和巫師共同使用,不過只有使用了正確的咒語才可以進入。MACUSA在外觀上的唯一標記,就是刻在入口上方的貓頭鷹。

伍爾沃斯大樓地址:233 Broadway, New York, NY 10007。沒錯這是一棟在現實世界裡真實存在的大樓

然而,跟英國不同,由於美國的巫師與麻雞之間始終處於一種非常敵對的狀態,因此魔法國會與麻雞政府之間不存在合作關係。


根據北美魔法簡史,19世紀末,魔法國會制定了一項法規,規定美國魔法社會中的所有成員(包括市民和遊客)都需要攜帶魔杖許可證,並藉此追蹤所有的魔法活動,通過魔杖辨別肇事者。對此,美國魔法國會設有管制麻雞與巫師交流的子部門,還有核發「魔杖許可證」的辦事處。蒂娜和奎妮就是在魔法國會的魔杖管理處工作。


伊法魔尼魔法與巫術學校 (Ilvermorny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

這所學校位於目前馬薩諸塞州,是目前為公認最民主、最有教無類的偉大魔法學校之一(創始人之一是一位麻雞)。和霍格沃茨一樣,伊法摩尼也會把學生分到四個不同的學院中去,四個學院的院徽分別是長角水蛇(代表智慧),貓豹(代表軀體),地精(代表內心),雷鳥(代表靈魂)。

伊法魔尼的校舍被施以多種強大的魔法,讓不會魔法的人看不見它的存在,讓它在雲霧的環繞中才能現形。

呼....終於說完了。

好期待二刷!

主要參考資料:http://Pottermore.com、哈利波特維基(harrypotter.wikia)

----11.06更新分割線----

超粒方在油管上放出的預告解析(那個,國內的小夥伴要是看不了的話,可以翻嘛...或者,乾脆就等我的影評吧哈哈哈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B3H5UzWUio

羅琳阿姨在pottermore網站上放出的最新文章:

  • 關於北美巫師國會(MACUSA)的介紹

The Magic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ACUSA)

  • 兩篇預告解析(啊有空再來翻譯吧大家先湊合著看)

19 things we spotted in the new Fantastic Beasts trailer
16 things we learned from the new Fantastic Beasts trailer

斯萊特林領帶已經買好,制服已經備好,11月18日穿著院服戴著院徽去看首映,坐標洛杉磯。

其他相關回答來戳一戳:
在斯萊特林上學是什麼體驗? - 圓大豆的回答
如何評價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 - 圓大豆的回答


hedwig"s theme變調響起來的時候我渾身都在顫抖。
我反反覆復地看書和電影。我在腦海里把我在霍格沃茨的七年都過完了。我會穿著我的袍子在歲月深長的城堡里穿梭,大廳里盛大的燭光和休息室橘色的爐火會染上我的袍邊袖口;我曾經買過一大袋蜂蜜公爵的糖果,在三把掃帚被朋友瓜分掉了;我曾經看到過巨烏賊在月光下貼著湖面游曳而過,水光像碎鑽一樣閃爍;我見過聖誕節的霍格沃茨,禁林的樹梢上有厚厚的積雪,鑰匙保管員的小屋裡透出溫暖昏黃的光;我曾經在塔樓頂上天文課的時候睡著了,醒來時一睜眼就看到漫天燦爛浩瀚的星斗。我說我相信魔法,是因為我真的用那句熒光閃爍,點亮過夜風烈烈的塔頂。
八年,我至今差不多一半的人生,我的夢和幻想,我的情真意切夜不能寐,我的輾轉反側上下求索,都盤繞虯曲在這個世界裡。我從這裡開始寫下第一個故事,後來的許許多多的故事,都是從這個故事開始的;我開始知道什麼是狂熱,什麼是信仰,我通過這扇門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那是八年前那個懵懵懂懂的男孩子想像不到的世界。
今晚我懷著朝聖的心情看這部電影,走出影院的那一刻真的想要嚎啕大哭,突然比以往任何一刻都要後悔沒有穿著袍子拿著魔杖來看首映,作為一個如此熱愛戲劇性場面的人,我很清楚如果要把當下推向一個抓馬的高潮,一身袍子和一根魔杖無疑是舉足輕重的存在了,你要知道,我其實很少有這樣的機會――穿得像一個霍格沃茨的學生,然後像真實的他們會在真實的生活里會做的那樣――真實地哭泣。


先貼一個粉絲給我們的留言吧:從前#哈利波特# 讓我相信愛與勇敢可以拯救世界,而紐特讓我覺得,我們可以和這世界共存,哪怕並不是所謂的英雄,所謂的天才,只是有些「不同」的普通人,願我能成長,願我們能與自己釋然,願我們和這世界和平相處 知乎沒有動圖,完整版鏈接:JK羅琳從不讓我們失望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Magic Works Harry Potter;Jarvis Cocker;Jonny Greenwood;Steve Mackey -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翹首以盼的《神奇動物在哪裡》終於上映了!


經過了被《我不是潘金蓮》排擠之後,這部《哈利波特》的番外終於登上了國內的大銀幕。


雖然是番外,但《神奇動物在哪裡》並非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後續,而是 前傳


故事講述了一個沉迷於保護「魔法動物」的馴養師 的故事。


為了放生一隻大型稀有鳥類,紐特漂洋過海來到了大城市紐約,沒想到剛進紐約城,隨身攜帶在箱子里的神奇生物們就按耐不住出逃的小心思,四處逃竄起來。


為了找回丟失的動物,紐特的紐約冒險之旅正式開啟了。


當然了,和所有成人冒險故事一樣,男主角的冒險一定要一不小心卷進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麻瓜世界裡的男主角們往往會被迫發現恐怖分子要炸國會、炸地鐵、刺殺肯尼迪。


而魔法世界裡的男主角則要遭遇有史以來最邪惡的反派,以及去面對魔法世界一不小心就被暴露的危險。

紐特此次要面對的敵人是一種叫做「默默然」的奇怪生物,這個奇怪生物平時狀似一團灰塵,通過寄生在小孩子身上存活,寄生之後可以產生無比強大的力量。


「默默然」並非是天然產生,而是由魔法師帶著怨念的魔力具象而成的。原來,在大清洗時期,許多魔法師為了免於被普通人類清洗,選擇將自己的魔力抽取出來,而這帶著巨大憤怒、悲痛的魔力成長為了默默然。


《神奇動物在哪裡的故事》非常簡單粗暴,一個來到新世界,遇到新朋友,打敗大BOSS的成人冒險套路,但是套路之下,JK羅琳想講述的內核卻複雜多了。


《神奇動物在哪裡》的主題非常經典——「異類」如何與多數人相處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清洗時期被稱為「巫術」的魔法已經逐漸遠離了美利堅大地,美利堅的魔法師們將自己封鎖在自己的小家園中,把防止暴露當作最高指令。


「默默然」也逐漸變成了一個傳說,擁有了地鐵、汽車的人類早已不相信魔法的存在,影片的開始,默默然失控造成了房屋塌毀,但民眾執著的認定一定是煤氣爆炸。


沒有魔法的世界裡,「默默然」象徵著被排擠、被壓抑的廢棄物,而有魔法的世界裡,作為默默然的寄主的孩子們也是需要被清除的「垃圾」、「廢物」,默默然的寄主往往活不過10歲,其實即使他們能活過,魔法部的人也會想盡辦法終結他們的生命。

紐特在紐約遇到的這個寄主男孩比較特別,因為身體里強大的魔法基因(他的祖輩是魔法師)使他承受住了默默然巨大的反噬,活過了10歲,也是因為這個,反派一直沒有找到他。


但默默然和他的魔法基因產生的魔力經常失控,這讓他飽受排擠和折磨。


他想要成為一名魔法師,奈何卻生活在一個反巫術之家,他的養母性格暴虐,常常對他施以暴力,導致他害怕與人接觸,性格懦弱、自卑,常常表現出一副「驚弓之鳥」的表情,他被人稱為「怪胎」、「廢物」、「垃圾」。

巧的是,男主角其實也是一個魔法世界的「怪胎」,明明可以在霍格沃茨擁有很好的成績,成為很優秀的魔法師,但卻偏偏要走遍全世界拯救魔法生物(哈利波特系列裡魔法生物的課本就是紐特寫的,在紐特出現之前,魔法生物並不受歡迎)。


影片中有一幕是男主角受審,法庭之上有人對男主角的姓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將男主角認作他的哥哥,著名的打敗魔法生物火龍戰場英雄,這群人眼神中都閃爍尊敬的光芒。


然而,當他們知道男主角並不是哥哥時,法庭之上的魔法師們立刻露出了一絲輕蔑的笑容。

男主角和被寄生的小男孩,或者說和默默然一樣,是這個世界的異類,他喜歡和動物在一起生活,面對人類卻總是「尷尬到手足無措」,沒有人在乎他為保護珍稀魔法生物做出的努力,甚至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為了為這些動物正名,他差點被學院開除,來到紐約甚至差點被處死。他就像現代社會的異類,那些執著的想要留住過去的普通人。


其實不僅僅是男主角、小男孩、默默然,影片中的每一個主要角色都是社會的異類。


被男主角撿回家的呆萌胖,執著的想要開一家手工麵包店保留住食物的美,但銀行家卻認為他的麵包一文不值,「機器一天可以生產出幾百個」。

和男主角闖天涯的女主角,在魔法部里同樣也是一個異類,在一次行動中為了拯救被毆打的小男孩反派而不小心泄露了魔法,從此被傲羅們拒之門外,不管她多麼努力,都沒有人欣賞她的工作,所有人都閑她礙手礙腳。

女主角的妹妹,明明是擁有讀心術的強大魔力者,卻只能做著最卑微的工作;她想和麻瓜談戀愛,但卻被法律禁止。沒人喜歡一個讀心者,也沒有一個麻瓜可以在見識過她的魔法之後還不被消除記憶。

JK羅琳讓三個怪胎、異類,去拯救一個被怪胎、異類寄生的可憐的「怪胎」,從而拯救無數平凡人的世界,這種設定實在是太妙了。


就像《冰雪奇緣》里的Elsa需要和自己的魔力和解,去適應這個世界;或者X戰警里的X教授終其一生都在試圖促成變種人和普通人的和解;再或者英劇《復生》里身為殭屍的復生者也同樣需要和普通人和解。


但《神奇動物在哪裡》更高一籌,這種和解並沒有經過普通人的干預,但卻讓普通人受益,從始至終,都是「異類」們的自我成長,自我救贖。

不僅僅是電影里的主角們,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也都有著這樣那樣的與眾不同,任何一個人從根本上來說,都是這個世界的「異類」,都是一座等待候鳥的孤島。


成長的過程,就是釋放自我,相信自我,放棄與自己擰巴著生活的過程。


JK羅琳的故事的核心一直都是成長,只不過《哈利波特》的成長更加外化,我們在熒幕上見證了哈利從小男孩成長為一個大人,而《神奇動物在哪裡》的成長,就像紐特的箱子一樣,所有故事都發生在裡面,發生在心裡。

箱子的外表並不會改變,就像人的外表,但打開箱子之後的世界瞬息萬變,就像人類的內心。


當我們看到紐特用那些曾經被別人嫌棄的「馴獸技巧」拯救世界時,我們都會由衷的替紐特、同時也替自己歡呼雀躍。


15年前,一個頭頂上帶著閃電傷疤的小男孩走進了麻瓜們的世界,麻瓜們開始懂得,原來特別也是一種「天賦」。


15年後,一個看見人就會尷尬的眼神躲閃的大男孩接檔小男孩再一次走進麻瓜的世界,這一次,JK羅琳想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特別的。

這張圖來自微博,找不到原作者,只能看到營銷號在發,知道作者的小夥伴希望能留言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一個看過JK羅琳筆下魔法世界的讀者、觀眾都應該感到幸運,感謝她讓我們學會了解自己、為自己感到驕傲。


魔法世界會隨著一場大雨侵盆離開我們的世界,但JK羅琳教給麻瓜們的事,會成為麻瓜們永遠的財富。

【「哈利·波特」系列相關紀錄片合集】資源

後台回復 HP 獲取


今天沒有投票,麻瓜們,一起來聊聊天吧


留言講講你和魔法世界的故事

推薦閱讀|點擊鏈接可看 都是最近大熱片的測評

我們最終都得和比利林恩一樣,和這個想擺布我們的世界決裂

最終,馮小剛還是沒有學會尊重女人

http://weixin.qq.com/r/B0gPF4-E9tKJrct09x0V (二維碼自動識別)


轉載、投稿請回復 合作

或聯繫郵箱:tf@nxnightwave.com

如果你覺得我們的文章有用,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 她影

由「她影」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http://cc.newrank.cn)


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偏偏不是天馬行空的魔法世界、不是五花八門的奇異動物、不是扣人心弦的正邪衝突,而恰恰是那種含蓄又朦朧,卻又美的讓人心動的愛情刻畫。

30年代的美國,遠沒有如今社會這樣的開放與直接,就像上面的答主說的,一言不合便抱頭啃在一起,那個時候,魔法師與普通人類不許戀愛,不許有深入的交流;那個時候,女孩兒帶男人回家會被指責;那個時候,愛一個人,是好好地照顧他,為他做好吃的晚餐、沖一杯暖暖的熱可可;那個時候,愛一個人,會因為喜歡他的一切,他的箱子,他未完成的書,他簡單卻又直接的承諾。一切都可以撥動我們的心弦。

那個時候,車、馬都很慢,郵件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在導演與場地精心安排的古老而又精緻的時空里,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欲說還休,婉轉柔腸,卻有了一種別樣的美感。

蒂娜屬於耐看又可愛的姑娘,我很少見到有人能把難度那麼大的風衣穿出那麼精緻又復古的美感,她個子又高,和鈕特站在一起卻並不顯突兀。行她行事果斷,雷厲風行,熱愛自己的工作,卻又擁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連妹妹都說「我姐姐才是真正的職業女性」

她正直而又有原則,嚴格的遵守魔法世界的規則,所以會帶走「不安分」的鈕特,甚至把他連人帶箱子送到國會會場,站在一個曾經的執法者的角度,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

她勇敢而又善良,於是她會忍不住出手解救被虐待的孩子,會幫助雅各布先生療傷,會在小男孩被默默然控制時不顧危險的出手相助。

她敏感,細膩,卻又溫暖。

也許蒂娜自己都不知道,她愛上那個男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也許是他在被守衛拉出會場時,仍然在嘶聲力竭的喊著「我保證,它們不會危害別人的,它們的無辜的」的時候,與自己面對弱小被欺凌時的仗義出手何其的相似,在監獄裡,那個男人抱頭痛苦的蹲在牆角時,那種無以復加的愧疚感;也許是在她跳過審判死刑的水池投入他懷中的時候,那種無比的安心;也許是倆人並肩戰鬥時的充實與快樂;也許是在箱子里,看到那個男人面對各種動物時流露的溫柔與光芒,帶領著自己走進那個神奇世界的好奇與敬佩;也許是他隻身面對默然者的勇氣,是他悲天憫人的情懷,那顆脆弱敏感的心;也許,還有很多的也許。

最可能的也許,也許是緣分就像一根無形的線,將兩人拴在一起。

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

相比於妹妹奎妮的大膽與熱情,蒂娜的溫柔是靜默無聲的,它卻又一點點滲入到鈕特的心裡。

就像導演想要告訴我們的那樣,她不是索取者,她是最好的給予者。

她不會說很動聽的情話,可是她會在鈕特受傷脆弱危險來臨的時候,和鈕特並肩站在一起;她會為他做好吃的菜、照顧他起居、為他端上那一輩暖暖的熱可可;她會吃醋,忍不住問起鈕特惦念的那個陌生女孩,她會讓鈕特知道,我在乎你;她會愛他所愛,支持他所有想做的事情,他一輩子致力去保護去研究的神奇動物,他傾注所有心血的那本書,他曾經的輝煌與黯淡,她都愛,這一切,只因為她愛那個人。

因為她的出現,一顆千瘡百孔的心終於有了歸宿和依託,所以敏感脆弱的鈕特終於在即將離開的時候,勇敢的對她說出了想說的話。這個時候,他不再畏畏縮縮,不再畏懼與別人的目光,而是勇敢的望向蒂娜,等待著她的答覆,因為他似乎已經預料到,他聽到的,一定會是他想聽到的那個答案。

蒂娜笑著笑著就流淚了,她用力的點頭,大聲說「我願意,我很願意!」

那一刻,鈕特的眼睛裡亮起了星光,我的心,也好像觸摸到了藍天與海洋。

當幸福來臨的時候,我們有什麼理由拒絕,有什麼理由不去抓住它。

要緊緊的抓住才好啊。

最後的最後,蒂娜目送著鈕特的身影遠去,然後開心的像個小女孩一樣蹦蹦跳跳的轉身,兩人都沒有回頭,卻也不需要回頭。

我永遠不會擔心失去你。

因為我知道,你就在那裡。

網易雲音樂 【Newt Says Goodbye to Tina】

最後分享一首電影里的插曲,就是蒂娜送別鈕特時的那段音樂,特別美,在網易雲音樂里找到了,沒想到名字就叫做「Newt Says Goodbye to Tina」

簡直甜炸~


還記得07年那會,我還在小學六年級,已經追了六本HP。看到《死亡聖器》出來的新聞,興奮的整夜睡不著覺。在一個周末磨著父母去了省城,只因為全省只有那裡的新華書店,最及時地進了英文版的死亡聖器。
令現在的我感到奇怪的是,當時的我居然異常理智的認識到自己並不優秀的英語水平,並沒有腦袋一熱求父母剁手。可我清楚的記得,那隔著專櫃就看了一眼封面的滿足感,足以抵消掉暈車的噁心暈眩。
然後我就一直在不知道大結局的興奮與焦躁中等來人民文學出版社翻譯的內地版。第七部不同於前六部,一開始就是空中大戰,激烈異常。情節緊張到,我用了一天多一點的時間就看完了。閱讀體驗十分滿足。
可就在我看到最後一章後記時,看著哈利他們把子女送上火車時,我傷感的情緒一下子爆發了。
————因為羅琳把結局安排的太美好圓滿了,羅琳沒有多大可能再寫下去了,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去追去期待書了,我再也沒有新的機會回到那個魔法世界了。
————哈利他們生活美好幸福,難道不是在對我說「永別了,我們再也不會冒險了」。我將那個魔法世界當成了一個真正存在的國度,我甚至覺得自己硬生生的被那個魔法世界給拋棄了,因為我以後再也得不到那個世界的新消息了。那裡的故事永遠定格在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上。那個世界的大門,真的關上了。
這種傷感的情緒,縈繞了我好久,成了我童年的重要組成部分。
……………………………………………………………

說了這麼多回憶,當初看到《神奇動物在哪裡》開拍的消息,內心覺得不過是華納開個新系列圈錢。甚至對於之前《被詛咒的孩子》這個舞台劇劇本,我因為其中惡意賣cp而沒多少好感。

直到坐到電影院里,聽著熟悉的海德薇響起,眼睛有點忍不住濕了。我才明白自己根本沒有想要那麼多。真的,爆米花電影就足夠了。三部曲變五部曲更是意外之喜。

重要的是,魔法世界,你真的回來了。你沒有拋棄我,你終於又對我張開了大門。
快十年了,我還是那個苦苦等待霍格沃茲入學通知書的小男孩。
我好想你。
真的。


前代黑魔王出場的時候 旁邊人驚呼「那個可以提名字的魔頭」


(11.8日更新:結尾劇透警告!!)

(11.18更新:刪除媒體評分參考及補充論證,更新香港映後個人總結及影評)

=============10.22分割線============

我想要提醒一下各位,注意預告片里出現的格林德沃的名字。

單純的神奇動物們四處亂逃這樣的故事,別說三部曲、拍滿一部完整的兩小時電影怕是都難。

終極預告里透露出的反派動機,「Strength rules all」之類的邏輯,難道不讓人想起「For the greater good"?

個人大膽推測劇情:
男主放跑的神奇動物們威脅著北美巫師們的隱秘性(這是重大問題),於是北美巫師協會想要控制事態。
此時,作為格林德沃在北美的支持者甚至追隨者:

反派(可能是盧修斯一樣的身份)站了出來,阻撓斯卡曼德的努力甚至擴大事態至不可挽回,然後站到焦頭爛額巫師們的面前:「我們為什麼要害怕暴露害怕他們?我們應當統治他們!」

格林德沃成功在北美輸出了革命。

本片中全系列第一個正面的麻瓜角色的設置,很大可能就是為了加強這個戲劇衝突。

考慮到北美在原著設定中的仇巫風氣,估計到時是一呼百應。
(還記得火焰杯里出現的塞勒姆巫師學院嗎)
當然,最後斯卡曼德一行肯定揭露了反派的陰謀,但北美眾巫內心那一顆仇恨的種子已經種下,格林德沃的同情和支持者將會大幅增加,實力大增。一次小小的神奇動物丟失案,就這麼變成了巫師戰爭的轉折點。

接下來的兩部,將會開始聚焦這一場巫師戰爭;甚至,那一場一直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歷史第一決鬥:鄧布利多vs格林德沃,可能出現在系列第三部。

這才是我對本片的最大期待;羅琳阿姨親自上陣編劇,也可能是必須親手書寫那一段真正波瀾壯闊的歷史。

當然也有可能是我一廂情願了吧~..~

11月18日見分曉。


==============分割線===============
看完片之後,先佩服一下自己的機智~
根據正片和許多採訪,總結一下所有相關:
1.神奇動物在哪裡五部曲跨度將長達19年,來到結尾就是歷史性的1945年,無論是對麻瓜們還是巫師們。
2.本系列又名《法力高強心懷天下的教授與陰冷傲嬌有理想的德國萌漢相愛相殺十九年為哪般》。德國傲嬌攻已經在本片末尾登場(非常華麗(′Д?ヽ),教授尚在選角,將在第二部登場。
莫名想起某個光頭和某個頭盔緊身男。。。
3.續集的場景將輪換各國著名城市,第二部將發生在巴黎,倫敦也會打個不小的醬油。
4.第二部將會出現中國神獸(萌物)~..~
5.本系列並非圈錢行為,而是實打實的前傳+世界觀擴展作品,從羅琳親自擔任製片+編劇就可以看得出來原作者有多上心。
6.本作中所有出場角色+事件都會成為第一次巫師戰爭事件的重大轉折點。

本回答基本上全中,再佩服一下自己!
==============分割線===============

觀影前須知:

一切評價的源頭都是參考系的選擇。

==============分割線===============
今天在香港看完片,稍微說一下。


總的來說,無論是作為哈迷還是觀眾(尤其是後者),都非常滿意。

作為前者,各種彩蛋伏線看得心潮澎湃;作為後者,是今年本人影院體驗的絕對前三。


詳細評分:

劇情 1/2

表演 2/2

攝影 1/1

視效 1/1

藝術指導 1/1

配樂 1/1

導演技巧 1/2


總評: 8/10 十分推薦

個人系列其他評分參考:
阿茲卡班 8.5/10
死亡聖器上 8.5/10
死亡聖器下 8/10
混血王子 7.5/10
鳳凰社 7/10
火焰杯 7/10
魔法石 6.5/10
密室 6/10

以上是簡短概括,以下是長篇大論,不喜勿噴。

==============分割線===============

先說大家都最關心的劇情。

羅姨當編劇,畢竟是頭一遭,零經驗,她自己也承認了是邊寫邊學。然而最終的成果,個人認為表現非常優秀。

為什麼?因為她寫的根本不是什麼新的人物,駕輕就熟。

也許是第一次編劇、為了求穩,又或者是抱著廣大哈迷共通的心態、只為七年之後重回魔法世界,羅姨這一次寫的故事,尤其是人物,其實很有點套用模板的感覺。


從人物開始看起:

紐特(哈利):不受理解、靦腆、偏內向、對於目標十分執著、恐懼有人因自己而受傷害、從來沒有要求過成為主角,但最終發現自己當得很好。


蒂娜(赫敏):法力高強,但歷史上有污點出身不好,因此內心自卑,但不願被人察覺這一點,於是表現出來的是有時惱人的自傲。


雅各布(羅恩):大多數時候是功能型人物(製造笑點),輸出基本靠吼,甘心當作英雄的陪襯,有著自己平凡但美好的願望,是大多數凡人的象徵。


奎妮(暫時算作盧娜吧?):氣質非凡(單純的不是凡人的意思),天賦異稟但從不刻意表現,大多數時候神遊四海,但關鍵時刻作用非凡。

神獸四人組身上的人物特徵和哈波三人組的相似性完全無法令人忽視,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我感到的是一股非常滿足的親切感。這幾乎可以看成是三人組長大之後的同人故事了。


但是,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現這個設定的局限性:

神獸四人組畢竟不是孩子。

當靦腆、內向在一個帥氣逼人、自帶主角光環的小英雄身上出現,你可能會想舔屏或者不由自主地高呼「啊啊啊好萌啊好可愛啊小天使」,但是當這些特質出現在一個成年人身上,原本的魅力可能就遜色十分。

同樣的效果還出現在用自傲掩蓋的自卑和笑點擔當身上。當赫敏或羅恩、或是任何一個孩子青少年表現出這些特性,我們總會覺得理所當然,甚至可愛,然而若是成年人卻並不會這樣覺得。並不是成年角色不能擁有這些特性,而是同樣的設定,在青少年身上就是亮點,在成人身上就並不會加分,有時甚至會影響觀感。

這或許就是許多人(大部分哈迷?)覺得角色亮點不夠,女主惱人之類的原因之一。

劇情發展也是如此,羅姨並沒有脫離哈波系列小說的影子,依舊是明線細線交叉的形式,以及糅合了多本正傳的劇情特徵,如被誤解的男主、變裝卧底等等,這些劇情在一本少年向的冒險奇幻小說中是一波三折、出人意料的極大加分點,但在成人世界中卻顯得平常了。

這一點沒法洗,羅姨應該是偷懶了。

當然,絕對不是說神獸的劇情不精彩很套路,只是它的比較對象是日後將要被稱作名著的正傳七部曲。總體還是非常誘人抓人眼球的,在現在的好萊塢商業片中絕對是一流水平。

各位演員完成得也非常出色:事實上,他們完美地彌補了個人認為正傳電影最讓人遺憾的地方:主角們的演技。
對不起,可我在看正傳八部的時候,最無法忍受的就是讓我齣戲概率將近80%的三人組。魯伯特相對最好,也許是因為羅恩這個角色本身可發揮的空間並不大;丹尼爾進步了十年,但到最後也還是顯得局促;最無法忍受的就是體驗派了十年的屈臣氏,台詞功底之差令人髮指,並且似乎十年間並無多少進步。
你問我神獸眾人的演技?看看他們的名字就已經沒有必要了吧!


但是,犧牲了劇情/編寫大綱的時間,羅姨完美地達到了本片的主要目的:構築世界觀。

注意,這裡構築的世界觀並不是說像漫威宇宙一樣構建了一個讓你清楚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很厲害的巫師、也有很多反派需要清除、接下來就等我們像魔獸世界清盤一樣一個據點一個據點地打下來,你等著看n部電影就好了那種世界觀(有,但不是重點),而是在背後有一個龐大的主線、充滿了風雨欲來的氛圍的世界觀。

這麼說好累啊,但是單純說就是為一個有主線劇情的系列挖坑好像又簡單了點。

這裡就不細說了,沒法細說(劇透),但是總體而言非常震撼而誘人,值得等個十年。

個人認為這並不只是華納兄弟的圈錢策略,更是羅姨確實想這麼做。

那我就只有等了!


然後來說一說大家最討厭的人:大衛·葉茨。

我非常同情他,以後有機會詳細說。

葉茨在骨子裡是一個歐洲導演,對於好萊塢所熱衷,也就是幾乎全世界觀眾都看重的一點:敘事,並不太熱衷。

電視電影導演出身的他,迄今為止掛著名的長片成品就只有六部,其中有五部哈波系列,還有一部他拍到一半就跑路去拍神獸了(新版泰山)。

但是,他在五部稱得上個人作品的系列電影裡面,都體現出這樣一種特徵:用人物情感推動劇情發展。

明白了這個前提,再看他的電影就夠了。其他我不做解釋,否則又是一番長篇大論。

然而,這麼做導致了一個災難性的後果:敘事節奏的扁平。

五部電影都不約而同地表現出這麼一種情況:喜歡的人會說去戲劇化、反高潮,討厭的人會說沒有高潮、昏昏欲睡。

概括地來說,就是非常內斂、平實,緩緩傳遞人物情感、建立敘事動機。非常歐洲,非常學院派。

例子就不舉了,大家都懂。

這個特質在拍前四部哈波的時候,由於劇情的跌宕起伏高潮迭起,事實上成為了一個加分點:在劇情的摧枯拉朽下仍繼續關注角色的內心世界,達到了一個微妙而近乎完美的平衡,比如哈7里哈赫共舞的神來之筆。這在當年變形金剛系列依舊橫行的好萊塢里,簡直就是一股清流,所以在媒體那邊得到了非常不錯的評價。
其次,他延續了哈波後三本書陡然深化的黑暗成人向,這非常符合他的學院派風格,在當時的北美也是一股清流。
我個人也非常喜歡這種風格。

但是用在神獸身上,就亂套了。
第一,羅琳的劇本如前所述,聚焦於世界觀探索與建設,並未對人物關係與內心情感做過多的挖掘與建塑,於是他的風格只剩下了反高潮與電視劇般的敘事節奏。
第二,他自己給出的本片基調是偏近於火焰杯的爆米花化,但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做得如何。

結果嘛...就這麼比喻好了:
一個性格溫和柔潤卻靦腆內斂的大學教授(就像葉茨本人),為了博得年輕人的喜歡,打扮得花枝招展,背了一堆笑話,而且絞盡腦汁地想出各種聰明的方法講述它們,避免自己顯得刻意。大家滿意地笑了,他雖然滿頭大汗,但也滿意地笑了,但是等到大家都稍微側過身去,他就會瞬間露出自己慣常的滿臉愁容。

或者另一種說法:《十二宮》與一部迪士尼真人電影的畸形雜糅。

真的很同情他...如果沒有被這個系列束縛,回歸自己的定位的話,湯姆·霍珀等沽名釣譽之流估計藥丸。

不過,花枝招展和笑話都既好看又好笑:葉茨在前幾部哈波的某幾個場景中展現的調度技巧和場面設計方面的能力則在這一部體現得淋漓盡致,非常impressive,魔幻感在十一年之後全面復活,視效完爆正傳,再一次佐證巫師們一代不如一代的事實(笑),值得在電影院多刷幾次。

影片其他部門就不想詳細說了,因為都是滿分,沒啥好說的,代表的都是當今好萊塢商業製作的最頂級水準,繼承了哈波系列的優良傳統。在明年的奧斯卡上,至少在服裝設計獎項,神獸必有提名。
稍稍缺憾的是配樂,James Howard Newton並沒能達到本人的年度最佳電影配樂的期待,就像全片的氣質一樣工整無缺但謹慎小心,希望在續集里表現能好一些。但是,至少比Nicolas Hooper拖低全片觀感的配樂要好太多。

總結:一流的好萊塢商業電影,一流的粉絲電影,受制於系列首部的魔咒,原本可以做到更好,但現在的成果已經非常令人滿意。


==============分割線===============
最大的亮點:麻雞雅各布。

這個角色在哈波裡面是頭一遭:一個沒有任何法力、意外闖入了不屬於自己的世界的普通人。

這是羅姨這一次給哈迷們奉上的最好的禮物:一個代表著讀者們的角色。

當他在紐特的皮箱里流連忘返、被奎妮的房間驚甚於嚇、對著一顆怪蛋驚惶卻又好奇的時候,我們會刻薄地嘲笑他的窘相,卻在心底里狠狠地羨慕他的幸運。

當他滿懷醉意地看著紐特手上的護樹羅鍋,說出「我可想像不出這種景象」的時候,說的不正是在正傳的魔法世界裡流連忘返之時的我們嗎?當他鼓著掌開懷大笑,羨慕地說出「人家也想當巫師」的時候,說的不也是我們的心聲嗎?(這一段在正片不見了QAQ)

於是,全片最大的淚點就出現在這個萌胖子身上:在一次瘋狂與暢意之後,心滿意足地走進雨中,臉上洋溢著微笑。

就像我們與哈波的十年,在不可思議、快意淋漓之後,終究要從夢中醒來,安心地做一個平凡的麻瓜。

但是就算記憶被全部清空,心底對於往昔的美好追憶依舊無法消磨。

當場景轉到雅各布的麵包店時,我險些落淚。

感謝羅姨陪伴我們的十年。

==============分割線==============
(極大更新)(可能的劇透警告!!!)

(警告!!!)

(警告!!!)


(警告!!!)

本作結局將有一個大反轉!!

神奇動物昨天剛剛在美國舉行完一次試映,答主興緻勃勃地被劇透了...
這個劇透挺大的...

1.導演葉茨說了,格林德沃將以某種形式出現在本片中,而據觀看了試映的影評人說,並不只是彩蛋!事實上格林德沃的戲份貫穿整部電影!

2.導演葉茨說了,本作將會有點像火焰杯,答主一開始還以為是本作將要偏娛樂化年輕化的基調而已,然而並不止如此——劇情上也像極了火焰杯!
並不是所有劇情,而是結局的反轉...

3.

這張海報深意太足了。

看完片之後再回來看一次這一段:

請揣摩角色心理活動:

ε≡≡?( ′Д`)?(?Д`)??????(?′Д`?)??????

能猜到的就猜到了吧,沒有猜到的童鞋,祝賀你!!

另,葉茨確認鄧布利多會在接下來的四部電影里出現!


等我看完這部片子,彩蛋、和哈利波特系列的關係、不易被察覺的細節、神奇動物們已經被大家說得差不多了,我來說說這部電影里,最讓我驚喜的角色吧,不是嗅嗅,也不是魔法部長。

雖然不可避免的,先說一下嗅嗅,畢竟是我第二喜歡的角色。

嗅嗅是《神奇動物在哪裡》最受歡迎的魔法生物,沒有之一。

有多少人被這個小傢伙玩命往肚子里裝金銀珠寶萌到?又看著它掛著項鏈在櫥窗里一動不動裝模特笑出聲?就連後面一閃而逝的鏡頭,它縮在自己窩裡坐在一大堆金光閃閃的金幣上獃獃看著鏡頭,都可愛得要死。

這大概是為數不多這麼貪財、還招人喜歡的生物,要知道,上一個喜歡亮光閃閃的一切物品而被人們熟知的是《霍比特人》的史矛革。

對比兩者的待遇真是很不一樣呢。

就連我最喜歡的羅恩,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裡面,也想要一隻嗅嗅當聖誕禮物。

但是真正令我驚喜的角色,倒不是嗅嗅,而是他——麻雞雅各布。

首先,這是魔法世界裡第一次出現非巫師的主角,好吧,第二主角,但已經是個非常巨大的進步。

要知道在哈利波特世界裡,麻瓜只能充當背景板的角色。

其次,很多人喜歡雅各布,是覺得他好像代表了我們。

誤入魔法世界,然後被一場雨洗脫記憶,就像從魔法石開始看哈利波特的我們,一直在等待霍格沃茲可能漏寄的入學通知書。

但更重要的是,雅各布是一個非常值得喜歡的人。

你會不知不覺跟隨情節,喜歡並依賴這個並不擁有任何魔法力量的普通中年男人,就像故事裡的另外三位主角一樣,即使他一點也不帥,又胖又矮,還窮得要命。

在遇到小雀斑之前,雅各布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罐頭廠員工,唯一的夢想是開一家麵包店,希望看到人們臉上的快樂。

這麼普通的一個人,慢慢顯露出他性格中的閃光點。

第一次和紐特的會面在銀行,他雖然因為貸款的壓力緊張得要死,還是會主動與坐在他身邊的陌生人紐特打招呼、表達善意。

在椅子上撿到紐特掉下來的蛋,既沒有據為己有,也沒有隨地亂扔,而是揣進兜里,一看到紐特就趕緊追上去還給他。

雖然目睹紐特施展魔法驚駭不已,但在銀行保安趕過來的時候,他沒有自顧自地躲起來,而是沖在前面大喊「不要開槍」。

相比第二塞勒姆的那些強烈恐懼魔法和女巫的人類,雅各布簡直太不普通了。

雖然他仍然有普通人的恐懼和戒備,也有普通人對神秘事物的好奇,但這種好奇卻是善意和單純的。

進入紐特的神奇生物王國,他雖然非常驚訝,但是一點也沒有驚慌失措,或者偷摸算計什麼,即使只是蛇窩裡的銀蛋殼。

某種意義上,是他帶領我們遊覽了這個神奇世界,然後他很快就從善如流地幫紐特喂月痴獸。

可以說,他能迅速成為害羞紐特的朋友,很大程度取決於他第一次見到神奇動物們的態度。

好奇,驚喜,欣賞,雖然有一丟丟害怕,但會主動伸出手去和它們「套近乎」,比如看到紐特被角羊駝獸的觸手包圍,雅各布也伸出手去觸碰看起來有丟丟噁心的觸手。

要知道,醉心神奇生物的紐特在霍格沃茲期間,可只有一個好朋友喔,對,就是相框里的麗塔?萊斯特蘭奇,鄧布利多是良師,不算。

敏感如紐特,非常容易分辨出這個人是否真心喜愛神奇生物和接納魔法世界。他曾經說過,人類比神奇生物可怕。

當然,雅各布也是一個非常普通且真實的,男人,他毫不掩飾自己對美麗姑娘的慾望,第一次見到美貌且衣著暴露的奎妮,他瞪大眼珠,口水差點流下來。

還好「閱人無數」的奎妮一點都不介意,體貼地說,「別在意,很多人第一眼看到我都是這樣。」

他專註地欣賞奎妮做飯,就像之前在箱中世界欣賞神奇生物的目光一樣一樣的,好奇,欣賞,陶醉,但不猥瑣。

他愉快地坐到桌前,準備享受奎妮做的美味點心,還樂呵呵地召喚紐特,像在自己家一樣自然,晚上被蒂娜的熱巧克力感動。愛吃的人都不會太壞啊,嘻嘻。

除了面臨意外或者超出智力範圍的事情面前,雅各布表現出來的豁達樂觀令人激賞,他還非常善於注意別人的情緒和誇獎別人。

至少奎妮在與他相處的過程中經常被逗得呵呵大笑,而兩人含情脈脈在餐桌用餐這一幕,因為紐特的心不在焉和雅各布幾乎沒機會發言,會容易被忽視,但不知道大家有無注意到,精通攝神取念的奎妮一直在誇讚雅各布的貼心。

同時,雅各布也是片中的搞笑擔當。

在看到各種神奇生物時,他自嘲說「這不是做夢,我沒這麼好的腦子想出這些。」

因為太胖塞不進箱子,又因為誤撒了試劑被發情的毒角獸追逐,在酒館裡跟侍者套近乎「我叔叔就是家養小精靈」,他和前面的嗅嗅一起,分別承擔了本片的主要笑點。

而奎妮驚訝地問他,「所有麻雞都像你一樣嗎?」雅各布非常自信的說,「不,我是獨一無二的。」

他又是聰明的,在紐特準備消除他記憶時,他瞬間襲擊紐特而逃脫。

我們注意到一個小細節,當他飛快地衝到街道上,看到圍過來的警察,機智地調整動作和狀態,裝作十分輕鬆的路人模樣,一蹦一跳地走出重圍。

這份機變,展示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

雅各布也不是一味的善良和溫情脈脈,後來在酒吧里,對著差點搶走護樹羅鍋還舉報他們的黑心老闆,用力揮出拳頭的正是凡人雅各布。

在最後的戰役中,大家把神奇動物箱子傳遞到雅各布手裡,並囑咐他遠離戰場,他卻說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話,「你們說過,我們是一邊的,」然後握住奎妮的手向前一步。

就是這麼一個在魔法世界幾乎手無縛雞之力的凡人雅各布,從追蹤神奇動物、解救紐特到與黑暗力量戰鬥,一路與巫師主角們出生入死。

然後,在最後大雨傾城的時候,前面一直不肯乖乖被消除記憶,甚至因此願意離開奎妮的熱巧克力跟紐特進入未知箱子世界的雅各布,居然自動自願地走進雨里。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朋友為難。

至此,你又怎麼能夠否認,雅各布才是這部電影里最勇敢的人和最驚喜的存在。

正如最後奎妮與雅各布的對話,對,就是那段被中文翻譯翻譯糊了的,與前面酒吧對話呼應。

雅各布:「我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奎妮:「不,你是獨一無二的。」

有意思的是,扮演雅各布的丹·福格勒曾經在採訪中提到,JK羅琳說過特別喜歡他在電影中扮演的這個角色以及他所詮釋的方式,因為雅各布會讓她想到《哈利·波特》中的羅恩。

啊,羅恩,普通的平凡的,但又充滿勇氣與眾不同的羅恩。

啊放錯了圖,是這張:

比起故事的主角,英雄哈利波特和神奇的紐特,他們才是真實的凡人英雄,善良,正直,幽默,令人信任。有恐懼,有眷戀,有自卑,也有自己的小小驕傲,有時候會犯錯,但是永遠追隨正義,樂觀良善。

所以聰慧近妖的赫敏會選擇羅恩,慣於洞察人心的奎妮會愛上雅各布。

「She is a taker, you need a giver. 」(她是掠奪者,你需要一個給予者。)

這是奎妮對紐特說的話,說的是那個沒出現的莉塔。

事實上,雅各布和羅恩,都是Giver.


本回答無劇透

《神奇動物在哪裡》(後面簡稱「神奇動物」)明天才在大陸上映,可這個問題下面的100多個答案都在無情的劇透。就沒有什麼人想來一份簡單易懂無劇透的觀影指南嗎?

噔噔噔,我來了~
但首先要說明一下,這份觀影指南只是針對路人的。
所以為了不讓人難以理解,有許多細節我都忽略掉了。
請資深麻瓜諒解。
—————————————————
這篇答案主要有下面幾個部分:

  1. 《神奇動物》值不值得去電影院看?
  2. 《神奇動物》和《哈利波特》到底是什麼關係?
  3. 《神奇動物》大概講了什麼?
  4. 觀看《神奇動物》,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

—————————————————

1.《神奇動物》值不值得去電影院看?

值得。

首先,本片是《哈利波特》的正統番外篇
出品公司仍然是《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的華納兄弟。
導演也甚至是《哈利波特》電影后面4部的導演大衛葉茲。

最重要的一點,本劇的編劇,仍然是《哈利波特》的原作者JK羅琳

其次,本片在內地是11.25上映,但11.18已經在其他國家上映了。
目前,在國內外各大評分網站上面,本片的口碑表現不錯。

拿豆瓣舉例,本片已經有8.1分的好成績。(已經有6000多人評分了)
略高於《哈利波特》往期系列的平均分(8.025分)
也高於最近熱映的《奇異博士》(7.9分)
(上映後評分可能會有所波動,但也應該不會太多變化。)

除此之外,本劇還有一幫「鮮肉戲骨」承擔本片的演技擔當。
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主演埃迪·雷德梅恩。
1982年的他已經同時榮獲過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被稱為史上最年輕的雙料影帝。

—————————————————
2.《神奇動物》和《哈利波特》到底是什麼關係?

羅琳曾說過《神奇動物》不是《哈利波特》的前傳,那麼這就很令人迷惑了。
兩者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時間表簡單的了解一下《神奇動物》和《哈利波特》的書籍出版信息。

大家可以看出來:

  • 《神奇動物》是在《哈利波特》中途出版的
  • 《神奇動物》的故事發生在《哈利波特》的60多年前。

與《哈利波特》是小說不同,《神奇動物》其實更像是一本工具書。

大家可以從目錄看到,《神奇動物》主要介紹了魔法世界裡的各種神奇動物的分類和習性。

作為一本工具書,本書其實是沒有任何故事情節的。
將小說與電影串起來的線索,是《神奇動物》的作者紐特.斯卡曼

JK羅琳在2001年出版這本書時,沒有採用自己的名字署名。
而是用了紐特.斯卡曼這個虛擬人物的名字。

在魔法世界裡面,紐特是一名對魔法動物學家,他於1926年出版了這本書。

而電影版《神奇動物》,就是以紐特為主角,講他在出版這本書之前一年,發生在紐約的故事。

—————————————————
3.《神奇動物》大概講了什麼?

簡單來說,電影版《神奇動物》講述的就是魔法動物學家紐特來到紐約旅遊,並同時搜集各種神奇動物的故事。

在這裡就給大家列這三個比較火的:
(大家不用記住,隨便看看就可以了)

嗅嗅

護樹羅鍋:守護魔杖原材料樹木

隱性獸: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還發布了幾款神奇動物的中國風宣傳海報,由《大魚海塘》的導演張春所作。

(我已經心水到學習怎麼用PS去水印,準備弄個無水印的手機壁紙了。)

然而,如果本劇的劇情只是簡單的像是魔法版Pokemon Go。那未免太膚淺了。
靠這個怎麼可能拍5集呢?
(是的,沒錯。《神奇動物》已經被電影公司和作者確定要拍5集了)

在電影中,真正的核心主題,是在於麻雞世界和巫師世界的衝突。

魔法世界中,不了解魔法的普通人在英國成為麻瓜,在美國稱為麻雞

在本劇發生的1926年,巫師被麻雞認為是罪惡的來源。
甚至於,麻雞們成立了相關的組織,想要將巫師滅絕。

於是,在人類不滿巫師的背景下,美國的巫師協會為了保護自己,做出了規定《保密法》:
「巫師嚴謹與麻雞接觸」

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有巫師感到不滿意了,憑什麼要我藏著掖著啊。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巫師~」(一點也不維和的唱起來)
於是,以格林德沃為首的巫師,就想通過恐怖襲擊,推翻《保密法》,奪回巫師的地位。

在這裡,必須要科普一下,格林德沃這個角色:

格林德沃年輕時,是鄧布利多的情人。
(沒錯,霍格沃茲的校長鄧布利多是基佬啊啊啊啊啊啊。好巧啊答主也是誒)

後來,兩人因為各種不和鬧翻。
格林德沃就開始到世界各地,以奪回巫師話語權,進行恐怖襲擊。

(但其實在小說最後,格林德沃還是為了保護鄧布利多而死。這一對相愛想殺的情侶啊~)

但要注意的是,在《神奇動物》第一部中,格林德沃並沒有大量戲份。他主要出現在人們的口中。
(類似於伏地魔在前幾部《哈利波特》中也沒有什麼直接戲份)

—————————————————
4. 觀看《神奇動物》,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

第一個,記住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兒童電影。

《哈利波特》和《神奇動物》的作者JK羅琳其實一直在傳遞一個信息:反歧視

在《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為了保持巫師的純正血統,不斷開展屠殺,就是就是在影射種族歧視。

而在2007年,出版最後一部《哈利波特》時,JK羅琳透露出了鄧布利多是同性戀的情節,也表示了她的反性取向歧視的態度。

而在電影《神奇動物》中,JK羅琳再一次將反歧視的態度,體現在麻雞世界與巫師世界的衝突情節中。

第二個,請去買IMAX 3D版本的場次吧。

根據各方評價,本片的3D效果不俗。

而IMAX 3D肯定是觀賞魔法3D世界的最好方式啊。

由於知乎不能放GIF動圖,
大家可以點擊這個3D製作特輯領略一下:
《神奇動物在哪裡》製作特輯 小雀斑深陷魔法世界 - 神奇動物在哪裡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gws5c7ct9gi2pop.html?vid=x03457blsew

——————————————————
再次更新
我把一些宣傳圖片,去了水印,很適合做手機壁紙。
有需要的可以在我公號回復「壁紙」領取。

———————End——————————
打個小廣告,歡迎關注我的公號【爛片避雷針】
和別的影視號不一樣,我主要寫一些新電影觀影指南
因此更新頻率也只是一周兩次推送,周五推送文字版快速指南,周六推送圖文指南。


推薦閱讀:

星球大戰、指環王、哈利波特這些史詩電影有什麼共同點?
哈利波特最崇拜的人是鄧布利多還是小天狼星?
為什麼斯內普教授頭髮總那麼油?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里,馬爾福為什麼不拿走哈利的隱身衣?
哈利波特有哪些官方的周邊書籍?

TAG:電影 | 哈利·波特 | 影視評論 | J·K·羅琳 | 神奇動物在哪裡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