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書籍裝幀什麼樣?

歡迎貼圖及實例點評。


書籍裝幀是一個極為寬廣宏大的話題,既縱貫古今,又橫跨東西。要真全面的講,是絕無可能用區區一篇說清楚。在這裡僅選一點,管中窺豹地談談,以期得拋磚引玉之效。

為了簡單明了,這裡只聊古代西方的硬封精裝書(Hardcover),對東方古書裝幀不加討論。按照這樣的脈絡下來,所有現代平裝書(Softback)就成了沒有裝幀的半成品書芯,更廉價的膠裝書乾脆就是「一摞紙」。現代平裝書承載的是文字,不再有鑒賞家追求的「買櫝還珠」的精神。連作為「書」的資格都失去,自然也不再說裝幀了。

西方硬封精裝書

東方古代書籍——宋版書

現代膠背平裝書

精裝書的裝幀大致可以從紙張,顏料,排版,字體,印刷(字模/手抄),插畫,封面(皮革鞣製,包覆,壓印),書脊,環襯,切口來聊。與收藏相關的還有藏書票,作者簽名,版次,印次。每部分都可以寫很多文章,下面只談談「切口」的裝幀工藝。

書的切口有三——書口,書頂,書根。當一本書合上的時候,書芯只有這三面會裸露在外。作為書籍最為脆弱的地方,書的切口會受到水氣,塵埃,光照的侵蝕,尤以上切口和書口為甚。圖書館裡的一些古書,歷經漫長歲月的洗禮,內頁翹曲褶皺,就是因為切口的保護不足。

切口工藝由簡至繁,大致有滾金口(Gilt edge),壓金口(Gauffered edge),蘸花口(Mabled edge),書口畫(Fore-edge painting)。

所謂滾金口(Gilt Edge),是指書的切口以金箔覆蓋,以阻斷水氣進入書芯內部。精美的滾金口,是平滑如絲,光可鑒人。

在滾金口的基礎上,還有所謂Gauffered Edge,不知中文如何翻譯,權且叫他壓金口吧。指的是在書口上進行淺刻。雕琢的金銀器,自然比鏡面的金銀美得多。

大理石紋是書籍裝幀中最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常常是用於製作做環襯(Endpaper)的材料。

蘸花口(Mabled Edge)顯然是大理石環襯的美學延伸,每一次製作的大理石環襯都是獨一無二的。蘸花口的製作極為不易,常常頂級書籍裝幀工匠最得意的技術。

書口畫(Fore-edge Painting)大致可以按可見與否分為顯式書口畫和隱式書口畫。

顯式書口畫和蘸花口比較像,主要的區別在於蘸花口以圖案為主,書口畫則以畫為主。顯式書口畫在書閉合的自然狀態下即可見。由於書口的長寬比所限,內容常常以風景為主。

隱式書口畫是把書口用夾具固定後作畫的。由於突破了顯式書口畫的長寬比桎梏,畫的內容就更為複雜。

而且,隱式書口畫在書自然閉合下是不可見的,只有將書頁輕輕彎曲,才會以魔術效果出現。

gif:http://ww2.sinaimg.cn/large/6e2b4d2dgw1egcy1c543cg20ak07me81.gif
更為登峰造極的是double fore-edge painting, 即書口在不同彎曲方向上會呈現兩個不同的畫面。
gif:http://ww3.sinaimg.cn/large/6e2b4d2dgw1egcy1kyr0jg20a007x4qr.gif

以上這些裝幀工藝也不僅僅單獨出現,譬如隱式書口畫就需要滾金口加以配合,才能在書籍閉合時將畫面完全隱藏。還有一些書籍裝幀師則會將幾種技法混合,得到更加極致的切口效果。

董橋寫過一篇文章《最後,迷的是裝幀》,古董書的裝幀技藝浩如煙海,窮奢極侈的例子舉不勝舉。這裡不再展開,以一段《大仲馬俱樂部》的節選作結。

彼得聳聳窄小的肩膀,用之前的煙頭點起另一根煙。當他吐出第一口煙同時,伴著一陣乾咳。但他還是沉靜地繼續抽下去。
  「您已經有辦法拿到另一個正本來比對了嗎?」
  「還沒,但很快我就可以這麼做了。所以我想事先請教二位。」
  「這本書價值很高,但我們拿手的不是精密的科學……」他再度轉身對他弟弟說,「對不對?保羅。」
  「我們拿手的是藝術。」另一位堅持這一點。
  「您聽到了,很抱歉讓您失望,科爾索先生。」
  「二位不會讓我失望的。二位高手有辦法將世上僅存一本的Speculum Vitae複製,還讓它被歐洲最好的圖書目錄當作正本收錄其中……您們對自己的能力應該很清楚。」
  兄弟倆同時苦笑了起來。科爾索心想,真像卡通片里的兩隻壞貓。狡猾的貓剛才被捧得高高的。
  「從來沒有人證實那是我們做的。」彼得終於回答。他摩擦著雙手,瞄瞄那本書。
  「從來沒有。」弟弟帶有哀傷的語氣重複著說,看來像是巴不得鋃鐺入獄,好受到大眾的肯定似的。
  「沒錯,」科爾索同意道,「喬叟的那樁案子也同樣是缺乏罪證;貝可男爵那本多語對照版的聖經也一樣,它原本缺的那三頁據說也是您們的傑作。那幾頁偽造的書頁簡直完美得連專家都不敢去懷疑它的真實性……」
  彼得舉起他蠟黃的手來,看得見他那過長的指甲。
  「我們應該弄清楚幾個要點,科爾索先生。為了賺錢而做偽書是一回事,為了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而做又是另一回事。那是由創作而得來的成就感……」他眨了眨眼,然後邪惡地微笑著。他那雙如同老鼠般的眼睛又落在這本書上,「雖然我的記性不好,但我確信我們兩人並沒有對這本書做過您剛說的什麼令人欽佩的工作。」
  「我是說『完美』的工作。」
  「您是這麼說的?……那也一樣。」他深吸了一口煙,雙頰深深地陷入,「但是,不管這偽造者是誰,有一點您可以肯定的是,這偽造的目的是純粹個人興趣、成就感,而非金錢……」
  「Sine pecunia (拉丁文,意無酬勞)。」弟弟強調著。
  彼得讓煙從鼻里冒出,嘴半開地回想著。
  「就拿巴黎索邦大學收藏的那本世人公認的Speculum Vitae正本為例好了。光是紙張、字體、印刷和裝訂的花費就比賣那本偽書的利潤還高出五倍。有的人就是不能了解……什麼樣的事比較能滿足一個有能力模仿維拉斯哥畫作的畫家?是賺錢,還是看到自己的畫作被收藏在普拉多博物館內名畫《宮廷仕女》的旁邊?」
  科爾索毫不遲疑地表示贊同。這八年來,這對兄弟倆偽造的Speculum Vitae這本書一直被當作真跡收藏在巴黎的索邦大學中。至於後來事迹的敗露並不是專家們的功勞,而是某個中間經手的人說漏了嘴。
  「警察還會來找二位麻煩嗎?」
  「很少了。索邦大學那件事發生在巴黎的買主和中間商之間,其中提到了我們的名字,但警方從來沒有證實過。」彼得再度歪著嘴笑著,惋惜罪證的缺乏,「我們現在和警方的關係很好,每次他們有了賊書需要鑒定的時候就會找我們幫忙。」他用冒著煙的香煙指指他的弟弟,「保羅在去掉圖書館章或任何原主的痕迹方面是專家。有時候,他們就來拜託他做反過來的工作。」
  「您們對《幽暗王國的九扇門》的印象如何?」
  彼得望望他弟弟,又望望書,然後搖了搖頭。
  「它被交到我們手上的時候,沒什麼特別引人注意的地方。紙質和墨水都是應該有的樣子。雖然只是表面上瞧一瞧,但這種事是看得出來的。」
  「我們會看得出來。」另一個強調著說。
  「那現在呢?」
  彼得深吸了一口夾在手中最後剩下的煙屁股,然後讓它掉在兩腳之間自動熄滅。亞麻油地毯上滿是同樣的煙疤。
  「17世紀威尼斯的裝訂本,保存良好……」兄弟倆都傾身看那本書,哥哥用他蒼白冰冷的手翻著書頁。他們看來像在研究屍體中究竟裝了什麼填充物的標本製作家,「黑色的摩洛哥皮,鑲金模仿花草的裝飾……」
  「就威尼斯的風格來說是樸素了點……」保羅表示。
  哥哥彼得表示同意,乾咳了一陣。
  「顯然地,這位藝術家是刻意這麼做的。」他看著科爾索問道,「您查看過封皮的裡面了嗎?16或17世紀的皮製書皮里常會有一些驚人的東西。以前的人在這內層里壓裝一些散書頁作為襯底。有時候是這本書的相關文件同意書,有時候是更古老的書頁;而這些被當作襯底的文件比原書還值錢呢!」他指指桌上的一些紙,「那裡就有個最好的例子。保羅,你跟他說。」
  「1483年十字軍的教皇訓令,」弟弟曖昧地笑著。不像在講古書,倒像在講一本讓人興奮的黃色書刊,「在一本16世紀沒什麼價值的回憶錄書皮中發現的。」
彼得繼續仔細研究著《幽暗王國的九扇門》。
  「他的裝訂法很合規矩,」他說,「完全符合應該有的樣子。很有意思的一本書,不是嗎?書背上有五條綴線,沒寫書名,還有個神秘的五角形符號……亞力斯·托嘉,1666年。也許是他親手裝訂的,很美的作品。」
  「您覺得它的紙張怎麼樣?」
  「這方面您是專家呀,科爾索先生。好問題。」這個裝訂師傅舔舔嘴唇,像要給自己添點暖意似的,然後用拇指順了一下書緣,仔細傾聽書頁發出的聲音,就像科爾索在巴羅·波哈家裡做的一樣,「很棒的紙,跟現代人用的植物纖維真有天壤之別。您知道現代印刷的書平均能保存幾年不壞嗎?告訴他,保羅。」
  「70年。」另一個憤恨地說著,好像科爾索就是那個罪魁禍首一般,「可悲的70年。」
  哥哥彼得在桌上尋找工具,然後緊握了一個高度數的鏡片往書上瞧。
  「100年之後,」他邊掀起書的其中一頁透著光研究,邊喃喃道,「幾乎所有書店裡的書都會消失,但是這些幾百年前印製的書卻能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有價值的東西自然會保存下來。對不對,保羅?」
  「爛書印在爛紙上。」
  彼得同意地搖頭嘆息,一邊不停地透過鏡片研究著那本書。
  「您聽到了。植物纖維製造的紙很快就會變得泛黃、脆弱,到最後就無可避免地粉碎了。老化,然後死亡。」
  「這本書就不一樣了。」科爾索指指那本書說。
  裝訂師傅還在透著光研究那本書。
  「麻布做的紙,這是一種用鬼斧神工般的技術用破布做的上等紙,耐得住時間和人為因素的考驗……咦,不對,是亞麻布。是地道亞麻布做的紙。」他的目光從書上移開,看著他的弟弟說,「真奇怪!這不是威尼斯的紙。厚實、鬆軟、多纖維……西班牙的?」
  「對,瓦倫西亞的。」另一人說,「哈蒂法地方出產的亞麻。」
  「對了,這就對了。那個時代歐洲最好的紙之一。也許是那個印刷者進口的……那個人是全心全意準備做好這本書的。」
  「他是用了心去做,」科爾索指出,「卻也為此喪了命。」
  「這就是當時做這行的危險性了。」彼得接了科爾索敬給他的一根煙,一面乾咳著一面點煙,「……關於紙的方面,您也知道那是很難騙得了人的。用來印的紙張必須是同時代且全白的,就算做得到這樣,還是很容易在細節上出問題。古老的紙張會變成褐色,墨色也會氧化……當然啦,可以把偽造的書頁先浸過茶讓它變色……一本上乘的偽書必須讓整本書看起來完全一致,關鍵通常就出現在細節上。保羅,你說對不對?……每次都是細節的問題。」
  「您看的結果如何?」
  「就各種可能性來看,我們認為它的裝訂應該是17世紀的,但這並不表示書里的內文就一定和這裝訂法屬於同一年代;至於紙張方面,它和另一批那個年代已被證實的文件具有相同特徵,所以,看來也該是同年代沒錯。」
  「好,裝訂和紙張都是真的。那麼,我們來看它的內文和插圖吧!」
  「這就複雜多了。就活版印刷數的觀點來看有兩個起點:第一,本書為真本,但據你而言,它的主人有某種強烈的理由去否定它,這是可能的,但不合常理。第二,本書是偽書,那就有另外兩種可能性了。首先,整本書的內文都是假的、捏造的,是利用符合那個時代的古董紙和封皮製作的假書。這也有可能,但可行性不高,而且沒有說服力。光是造這樣的一本書,成本就高得嚇人了……但也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這樣的偽書是在第一版書完成之後沒多久做的。也就是加上一些修改之後的再版,偽裝成第一版書的模樣,書皮上寫著1666年,但或許是10年20年後的成品……但要用什麼範本來做這樣一本書?」
  「我們談的是一本被禁且被焚毀的書。」保羅指出。
  「還是有可能,」科爾索說,「也許有人拿到了亞力斯·托嘉當初用過的鉛版等等印刷工具,所以能把它印出來……」
  彼得拿了一支鉛筆,在一張紙的背面畫了起來。
  「這也是一種解釋,但其他的假設可行性比較高……想像一下,這本書的內文幾乎全部都是真的,只是少了幾頁。於是有人就利用那個時代的紙、高超的印刷技術和無比的耐心製作了那些缺頁。若是這樣的話,又有兩種可能。一是這些缺頁是照著其他的正本製作的;二是這些缺頁是作者完全憑空想像出來的。」他把剛畫好的圖表給科爾索看,「這樣的話,它就是一本地道的偽書了。你看這圖表。」
  科爾索和保羅還盯著圖表,彼得又翻了一下《幽暗王國的九扇門》。
  「我這麼一想,」當他們又回頭看他時,他說,「如果這本書里真有偽造的書頁,它若不是那個時代造的,就一定是現代了。我們可以排除兩者之間其他時代的可能性,因為能做出這樣的偽書頁的技術,是這幾年來的事情。」
  科爾索把圖表還給他。
  「您想,如果這真是一本缺了頁的正本,那麼要怎麼用現代的科技做呢?」
  這兄弟倆齊聲嘆了一口氣,興緻高昂地想像著。
  「假設,」哥哥說,「這本有168頁的書缺了99頁和100頁,當然了,同一張紙上包含兩頁。訣竅就在於找到一個雙胞胎。」
  「一個雙胞胎?」
  「這是行話,」保羅說明,「也就是另一個完整的正本。」
  「若不完整,至少也要有我們缺的那兩頁。此外,對照這兩本正本之間的字體差別是絕對必要的。在那個年代,由於字板的損耗率很高,又是手工印刷,所以字體的變動很大。即使是在同一個印刷廠印出來的,第一刷和最末一刷可能就有天壤之別了,歪掉或破損的字、墨色的深淺不同等等。比較之後,才知道在偽造的書頁上得加上還是除去某些缺陷,好讓它和其餘的書頁一致。然後再利用照相工藝的複製——平板照相術。就這樣做出一個字版。」
  「一個陽刻的字版,用樹脂或金屬做的。」科爾索說。
「就是這樣。但即使現代的複製技術再好,也做不出用木頭或上了油墨的鉛板製作的古老印刷術會留下的痕迹。所以我們就得用容易塑造的質料,像樹脂或金屬等,來做出像1666年用的活動式鉛版那樣的效果。然後我們得用手操作鉛版印刷,就像四個世紀前一樣……當然啦,印在早已準備好的符合那個時代的紙上……墨色也得注意,好讓整本書看起來一模一樣。這樣,整個偽造就大告成了。」
  「但您想想看,如果根本沒有這幾張缺頁的樣本呢?」
  瑟尼薩兄弟同時微笑,臉上帶著自信的神采。
  「這麼一來,」哥哥說,「這工作就變得更引人入勝了。」
  「參考資料加上想像力。」弟弟補充說道。
  「還有加上大膽,科爾索先生。假設我們兄弟倆現在有那本缺了頁的書,裡面自然就有作者使用過的字、符號或簡稱,我們就能從那166頁歸納出一份用來當範本的字母表。有了這樣的一份字母表,事情就好辦了……為了做出藝術性的美感,最好是用古老的方式鑄造鉛板。不幸的是,這樣做的成本實在太高且太費工夫了。所以,我們還是得用現代的技術,用刀子把字切散,保羅的腕力比較大,他就在樣板上用手一字字地去拼湊,就像17世紀排字工人一樣。這樣,我們就有一個可以增加原書上有的瑕疵的樣板了。然後,剩下就用照相技術做出陽板,如此一來,一個印刷用的鉛版就出爐了。」
  「但假設缺頁的是附圖呢?」
  「那也一樣。如果有其他正本的話,那就比偽造內文更容易了。以這本書來說,它的附圖是木板印畫,這比銅板畫或其他筆法細微的書更有助於偽造。」
  「那麼,在已經沒有原畫當範本的情況下呢?」
  「那也不成問題。書的內文中若有提到書的內容,就可以偽造了。若沒有,就自己創作。當然了,要先研究一番其餘的插畫,任何的好畫家都模仿得出來。」
  「但怎麼印刷呢?」
  「您也知道木刻版畫只不過是個陽刻的版畫,把畫雕刻在一塊木頭上,然後從頂部或邊緣灌進墨汁好拓印到紙上。偽造版畫時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用樹脂作畫;另一種是用木頭做一個真正的版畫,那就得找個好的版畫師傅,用古老的技術製作,然後直接印在紙上。若情況允許的話,當然得用符合藝術原則的方式去做。」
  「也比較純正。」保羅說。
  科爾索用帶有共謀的表情對他笑了笑。
  「就像索邦大學收藏的那本Speculum Vitae一樣。」
  「也許,有可能它的作者或作者們想的和我們一樣……對不對,保羅?」
  「可見他們是浪漫派的人。」保羅同意道,帶著僵硬的微笑。
  「毋庸置疑。那麼,」科爾索指指那本書,「現在宣判審核結果吧!」
  「我認為是正本,」彼得毫不猶豫地說,「我們兩人也做不出這樣完美的偽書。看看這裡面的紙質、污點、墨色的變化、字體……不是說沒有偽書頁的可能性,但是可行性實在不高。就算有偽書頁,惟一的解釋就是在同年代偽造的……總共有幾本?……三本?您應該想過三本都是偽書的可能性吧?」
  「我想過。那這些插畫呢?」
  「當然啦,很怪異,有這些符號……但也都絕對是同年代的。墨色、紙質都對……也許關鍵不在它印刷的方式和年代,而是內容。但我們對那就不內行了,實在幫不了什麼忙。」


我來分享一下現代設計手工裝幀吧--Design binding.
西方全皮精裝一般都統稱為 Full leather fine binding,與我們目前在書店看到的精裝書製作工藝是不同的,而且複雜很多。而其中最精美最優雅的製作固然是 French Binding,即法式精裝。
書籍的製作方法沿襲西方的古典裝幀,但在設計上受到現代藝術,抽象藝術等的影響,也逐漸脫離原先傳統燙金圖案的製作,轉而往藝術設計方向發展。Design bookbinders 往往根據書籍的內容,版本和插畫,進行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多被圖書館或私人藏書家定製。這也逐漸使書籍裝幀家脫離純工匠的身份,轉而進行創作偏向個人風格的作品。書籍裝幀的價值也不僅僅在於工藝,材料,而是更加註重設計和藝術表達。
以下,本人將用少量的圖片,粗略地介紹以下,精美的書籍裝幀是什麼樣子的。

和傳統的 marbling paper (土耳其紙,濕拓畫)用作endpaper 不同,現在最精美的,是用全皮(主要是山羊皮)作為flyleaves(封面裡面的那個面),不僅更加優雅,而且封面與內頁的連接處用皮取代紙,會更加牢固耐用。用絨面的皮革作endpapers.

(全皮的flyleaves 和綠色的絨麵皮,個性的書盒)

精美的裝幀總是搭配合身的盒子,上圖的盒子是chemise,中間是書,右邊是包書的,左邊是盒子。這是目前法國的裝幀家們比較喜歡用的盒子款式。

一些製作精美充滿創造力的裝幀作品。

偏抽象現代設計的裝幀

上三幅是 貼皮工藝結合刺繡的裝幀,非常獨特。

封面可以打開,模仿捲軸。

------------------------------------------------------------------------------------------------------------------------------------------

除了設計和製作上,一本精美的書籍,在細節處也是無可挑剔的。
有些書的邊緣,會進行燙金和花紋的製作:(用古法edge gilding技術)

----------------------------------------------------------------------------------------------------------------------------------------

一本精美的純手工裝幀書籍,堵頭布(headbands),一定是用絲線手縫的。一般採用的是雙層 double french headbands.

------------------------------------------------------------------------------------------------------------------------


@方凡淺同學談西書「切口」,開了個好頭;我接著說一說西洋珍本古書中最不易為藏書者之外的人看見的美——蝴蝶頁 ( endpaper )。

翻開一本十八或十九世紀的西洋精裝古書 fine binding book,如這本1872年法國學者 Rocher Victor編撰四開(4to.)限量本帕斯卡爾《思想錄》 :

首先映入你眼帘的便是蝴蝶頁 endpaper;或譯為環襯、襯頁。蝴蝶頁包含黏貼於封面內側的襯頁 ( pastedown endpaper 下圖左葉), 以及另一半未黏貼的襯頁 ( free endpaper 下圖右葉 )。裝幀考究的左蝴蝶頁外緣有漂亮的壓金紋飾,稱為 doublure。打開蝴蝶頁,再向後翻便到了扉頁( flyleaves ) 以及書的正文,此處不表。

為什麼說蝴蝶頁裝幀的精美不易被人知曉呢?道理很簡單,西洋古書陳列在書櫥書架上時,訪客通常只能瞥見古色古香的皮質書脊,如果主人不取出,書籍封面的裝幀只能想像了,何況是打開書翻閱時方能看到的endpaper? 即便是珍本書籍拍賣圖錄上也只會展示書籍的外觀和內頁的版本信息,蝴蝶頁裝幀不常被人品評的原因正在於此。


蝴蝶頁上往往有私人藏書記,如藏書票通常黏貼於左邊的蝴蝶頁上;這是十九世紀末英國駐斯里蘭卡大使的藏書票,小象很可愛是吧 ^_^

亦有黏貼藏書者表記的,多用小牛皮燙金製作:

十八世紀以後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精裝本的蝴蝶頁常使用大理石紋色紙 marbled paper 。歐洲各國最著名的書籍裝幀作坊,在超過二百年的時間裡,選用大理石紋色紙都是裝幀蝴蝶頁的主流,這一事實令人驚嘆,證明了marbled paper無盡的變化和表現力。

其中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傳統紋理顏色,比如這一類: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常見的紋樣:

上面三張是不是有些像中國虎皮宣紙?比照下,真是美極了:

法國和義大利的大理石紋色紙用色更為自由寫意,如:

英國裝幀師的品味則偏於古雅:

這本蝴蝶頁全用特製色紙,非常萌、非常英國:

德國人處理大理石紋一絲不苟,惜稍顯滯重。這一本是尼采《不合時宜的沉思》:

島嶼 Insel 出版社有時讓你眼前一亮:

大理石紋色紙妙用無窮,究其前身,卻是中國人發明、日本保存,經過波斯、土耳其再傳到西方發揚光大的;這個事實或許有極為深刻的原因。宋代蘇易簡撰寫的《文房四譜》一書中有對產於蜀地的流沙箋的記載,對照Youtube上佛羅倫薩製造marbled paper的工藝展示(同學們有福了,這是行業機密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y8X7MR0iIspfreload=10),兩者可謂是同出一爐:

「... 亦有作敗麵糊,和以五色,以紙曳過,令沾濡,流離可愛,謂之流沙箋。亦有煮皁莢子膏並巴豆油傅於水面,能點墨或丹青於上,以薑搵之則散,以貍鬚拂頭垢引之則聚,然後畫之為人物,砑之為雲霞及鷙鳥翎羽之狀,繁縟可愛,以紙布其上而受采焉。必須虛窗幽室,明磐淨水,澄神慮而製之,則瑧其妙也。」

流沙箋工藝傳到日本後稱為 Suminagashi (墨流し);不施五彩,純用墨變,其紙常用於書畫。

走馬觀花,見識了大理石紋色紙之後,下面要講的的蝴蝶頁裝幀材料更為罕見,可謂「養在深閨無人識」;學名叫Moirée silk,我譯作「水漾絲」:

此種絲料非常奇妙,用它制別的物件,比如衣服披肩等等,都顯得浮誇,遠不如方方小小一塊端坐於精美書頁中那麼美、那麼耐看——也許只是我一個奇怪的想法罷。

蝴蝶頁左右葉都用水漾絲裝飾就已經極美,書籍裝幀匠仍不滿足,更在左蝴蝶頁上用小牛皮裝飾,並鏤刻精美花紋:

上圖中裝幀書坊 ( bindery ) 的簽名是 STIKEMAN CO. N.Y.

若想再富麗堂皇就必須把作者在皮革上繪影存照了... ;以下分別是狄更斯、薩克雷、佩皮斯和詩人濟慈:

這種在皮革上鏤刻上色的工藝稱為 Vellucent,是由 Vellum+ Lucent 二詞構成,其上有一層極薄而透明的皮革護住畫像,令其歷久如新。

信筆至此,不由感嘆:這樣的書美輪美奐則矣,總覺離開書「閱讀」的功能愈來愈遠,「開卷有益」有異化為「開卷即釋」之虞。

眼光被無關緊要的裝飾勾引而去無心於書本身,確是讀書人的罪過。對書籍裝幀匠人來說,如此美麗的作品正是對書籍最好的獻祭。恰如濟慈所說: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ever。


謝邀。

作為一個愛書之人,對中國傳統的線裝書當然是非常痴迷的。

下為線裝書的結構示意圖

下為成書


恰好最近聽到了有關一本書和它的裝幀的曲折故事,便在這裡轉述給大家。有不詳細的地方,還請補充指正。本文禁止轉載。

The Great Omar (魯拜集),波斯詩人的詩集被翻譯成英文後初版僅印刷了500冊,後來降價銷售仍然無人問津。一個叫John Stonehouse的人,在街邊買了兩本,讀後非常喜歡,他是倫敦Henry Sotheran書店的老闆。1909年,他找到倫敦那時候有名的1901年建立的Sangorski Sutcliffe裝訂公司來給這本書裝飾。而合伙人之一Francis Sangorski以繁複絢麗的珠寶裝訂出名,用金子和各種貴重寶石裝飾書的封面,以及描繪繁複的書籍內襯頁(endpaper)。

比如這樣

Turquoise and garnet on the Sangorski Sutcliffe binding
(圖片來源:Jewels Illuminations: Sangorski Sutcliffe)

書交給Sangorski做時John Stonehouse的原話是這麼說的,「It has to be the greatest example of bookbinding in the world.」

「Do it and do it well; there is no limit, put what you like into the binding, charge what you like for it; the greater the price, the more I shall be pleased; provided only that it is understood, that what you do, and what you charge for, will be justified by the resu< and the book when finished it to be the greatest modern binding in the world; these are the only instructions.」
(去做並且做好;沒有限制,隨你的喜歡去裝書,隨你的喜歡去要價;價格越高,我越高興;唯獨要理解的是,你的做法,你要的價格,將會由結果去證明;當這本書完成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好的現代裝訂;以上是唯一的要求。)


這本The Great Omar的裝訂工作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才完成。Sangorski不僅用了約9平方米的金頁在皮質封面印花和畫線,而且用了1051顆各種寶石,包括紅寶石,綠松石,紫水晶,黃玉,橄欖石,石榴石,還有一顆翡翠,每顆寶石要特意找珠寶師做成需要的形狀。

做完之後,需要把它賣出去。最初登廣告要價1000鎊沒有人購買。只有美國的買主感興趣,第一位只願意出800鎊,但最終因為過高的關稅放棄了。最後一個來自美國的買主只出價450鎊,1912年總算售出了。

這本書從英國運到美國時當時選擇了海運,由於各種原因最終乘上了泰坦尼克號。而伴隨著1912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這本書也永遠沉入了海底。而做書的人Francis Sangorski也在1912年因為溺水去世了。

幸好在製作的時候,Francis Sangorski畫下了草稿,保存了下來。這張是內襯頁的設計稿。

第二版的The Great Omar,是在二戰期間製作的。Sangorski Sutcliffe的合伙人George Sutcliffe的侄子Stanley Bray曾經是一個年輕做書的學徒,在叔叔的公司學習和工作。他籌備重新做這本書,被他的叔叔發現後,他的叔叔要求他不準在公司里做,所以他只能偷偷地在業餘時間做。他一個人花了5年的時間才做好,做好之後馬上放在銀行的金庫里保存。但是由於德國對倫敦的大轟炸,炸彈炸毀了銀行也炸毀了金庫。第二版的書上的金子全部融化,只剩下了那些寶石。

Stanley Bray把寶石收集起來放在一個小袋子里,掛在辦公室,一掛就是三十多年。

雖然Stanley Bray早在在1936年就接手了叔叔George Sutcliffe的裝訂公司,當時他當時只有29歲。但Stabnley Bray在1978年退休之後才開始再次製作The Great Omar的第三版。第三版重做的只是書殼,第一版僅有500冊的The Great Omar早已經找不到了。他花了10年左右的時間在1989年才最終完成。但是畢竟年齡大了,第三版的質量比不上他的第二版,更比不上第一版。

Stanley Bray1995年去世,遺囑中把第三版留給公眾,但是其中一個條件是不準公開展出。而大英圖書館在獲得第三版的書之後馬上進行了展覽。現在這本書存放在大英圖書館中,如果有人願意向大英圖書館借的話,仍然可以看到。

以上是The Great Omar的故事,下面是書封面的樣子

參考鏈接:
http://www.bookbinding.co.uk/History/Sangorski.htm
Untitled 1
Sangorski Sutcliffe
OBITUARY:Stanley Bray
The Great Omar: The Jewel of Sangorski Sutcliffe


你們都說外國書,我來說點窩巢的
1、最近文房四寶紀錄片里補來的——三朝書
三朝書是湖南女書里長輩對出嫁姑娘的勸言書寫的書,整本書都是一針一線縫起來的,表皮也是布繡的,雖然看似粗糙,但我喜歡這種樸拙的感覺,如果有空去湖南真想去當地讓阿姨奶奶們給我寫一本我付錢

2、乾隆時期《月漫清游圖》冊

咦等等這不就是一張普通的封面嗎,想問牛在——?
往裡看啦,有畫

還是沒覺得特別嗎,那發點清楚點的圖

這下能看清了吧,這可是一副立體雕畫,畫中前後層次極為分明,主要原料是象牙,還輔有各種紅藍寶石、碧玉玳瑁珊瑚以增加靚麗性
而字自然也不是隨便寫寫的,它是用貝殼雕刻後鑲嵌其中

一共十二幅畫十二首詩,能徵用這麼多能共巧匠搞出這麼個山寨寶石版畫冊來,這應該是現今同人集的開創者了吧然後現在某寶賣家在做的事——對我國線裝本進行著各種奇怪的改造,感覺似乎並沒有跳出某種圈

最後來一發書盒,閃瞎狗眼不負責任


+
  諸位如果有空兒來義大利旅遊的話。除了那些擠死人的景點和土爆了的折扣村兒,如果想逛點不一樣的,那我推薦用地圖搜 museo diocesano——教區博物館。
  這種博物館在義大利的每個城市都有。甚至幾千人的小村都有。而且有時候不止一個。教區博物館一般去的人很少。陳列的展品比較多,而畫相對來說少一些。因為我看不懂畫,所以比較喜歡去這種博物館。
  主要的展品是各種宗教用品。如果去大的教區博物館,就可以看到寶貝。小的郊區博物館也是卧虎藏龍,精品一大堆。除了聖骨匣,衣服,帽子,披肩什麼的,基本都會展出書本。可能是當時用的聖經,也有可能是福音書,或者樂譜。但都是異常精美的。用金子做封皮的框,鑲上各種寶石,射燈下,刺瞎狗眼啊。
  由於博物館不能照相,我在網上找了一些圖,感受下。

銘牌

  這是st vincent ferrer的衣領,有除了單獨鑲嵌的鑽石、紅寶石、紫水晶、石榴石、松綠石、珊瑚、金、銀之外,還墜有N多戒指和懷錶,給人一種暴發戶花樣炫富的感覺。。。擱現在會不會掛一排萊卡50/0.95上去?

主教帽。現在的主教已經不敢這麼拉風了。

主教項鏈。有多少鑽石試試數一下?

這是冒著窮酸氣的簡陋聖骨匣。

這是比較正常的聖骨匣。

下面看書籍:

細節,立體的。。。

翻開了也是各種金珀貼花和無敵版畫、彩繪,要知道現在化學工業興起之前,顏料也是很貴的。總之是怎麼花錢怎麼來。

逛這種博物館才能感受到資產階級對於封建勢力那種敲骨吸髓的恨啊!雖然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這些裝飾書用的寶石品質都說不上好,但是放在當時,也是價值不菲的。


我就知道有人會貼S!但是S對於我來說是獵奇向,真正因為長得美而買的是精裝版的《哈扎爾辭典》!美到窒息!上幾張官宣圖!

這書是毛邊的毛邊的!!逼格聽起來就倍兒高啊!大家有興趣的話等我晚上回去拍實物圖!


看到這個問題我來搶答一下吧,看到上面的幾位答主所給出的裝幀華麗的書籍我只有羨慕的份,不過沒辦法,國內在製作精裝書方面與國外不是差了一點半點,弄個硬紙殼書皮就能叫精裝書,一般都是書皮裡面套著單色的硬紙殼書皮,要多土有多土。
不過有一家出版社的出版系列所出的書封面設計著實不錯,那便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甲骨文系列圖書,其所出圖書基本上都是精裝版,封面也頗為華麗,尤其是近期出版《伊莎貝拉:武士女王》的封面絕對超贊:

古銅色的封面給人一種古舊感,使得這位西班牙女王更加神秘,產生一種朦朧感,盯的久了亦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而且不過是封面,甲骨文圖書的插圖也是相當清楚和亮麗,就和畫集一般,這一點不知道比國內那些馬賽克插圖甩了幾條街:老是發圖失敗是什麼鬼d(?д??)


我也來分享一本精緻的圖畫書,更準確的說是立體書,就是這本:法國繪本天后--海貝卡 朵特梅的畫集:

立體書的魅力是無法抵抗的,沁入心血和才華的東西總是讓目光眷戀,我繼續上圖(其實圖來自某寶一家店,作為補償這家店我最後貼個鏈接吧)

這套書呢是集合了海貝卡朵特梅創作的諸多繪本插圖書里的人物、場景部分。海貝卡是位低調的創作者,我從幾年前第一次見她的畫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她,無奈她透露給人們的信息太少了,她所展現的只是她的作品。所以最好了解她的方式就是看她的書和畫作了,喜歡的人可以先去pinterest 的網站上搜索Rebecca Dautremer一飽眼福,想看實體書,如果是在北京的夥伴可以去朝陽門的光彩法語聯盟那裡辦卡借閱(學生證好像是一百這樣一年,很划算,一次可以借閱10本+)

我從大一的時候開始出版和作家合作的繪本,我之前有研究過她的技法,我也試驗過自己的一些猜測,她的早期作品有用過水彩,但是成熟期的作品一定是水粉,水粉在稀薄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很事宜上色的顏料,這是題外話了,本答案討論書籍裝幀,對於這個畫家我以後再詳細說。

繼續看書

我最近一段時間對立體書充滿激情,這種書就是印刷界的奢侈品,目前沒有流水化的工作可以完整的做完一本書吧,需要大量的人工參與,很需要耐心和技術。我當時看到倒數第三張那個小鐵門就被它的精美程度折服了,雖然她這冊書只是是立體書類型里最簡單的一種,主要靠細緻的裁切,但是在畫家的畫集里這絕對是佼佼者,而且剛開始的構思就很有趣,這本書的名字是海貝卡朵特梅小劇場,翻開後果真有看話劇的感覺的呢,彷彿來自不同故事世界的角色帶著他們的文化和奇特的小情緒碰撞到一齊,只因他們共同的締造者的召喚,真是令我太喜愛了!另外,海貝卡曾在一個訪談中說道她在構思一副畫就像在心裡搭建一個小劇場,把角色安放好再去打光製造氛圍,她之前是攝影師,所以你會發現光影與色是她的作品中十分有看頭的部分,貼一個剛剛提到的訪談連接
【轉載】只要我想,就可以讓任何東西飛起來!——專訪插畫家海貝卡.朵特梅【艾麗斯漫遊奇境】
恩,我好似又跑偏了,誒,我一直容易思路打岔。但是,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我們現在討論的書籍裝幀的問題,我們說了太多的裝幀這那這那,那麼主體「書籍」呢?書籍一定是板磚形狀嗎,一定要是紙做的嗎,我想起了立體書,想起了竹簡,還想起了杜尚的綠盒子

這也是像海貝卡的這本書一樣,是別出心裁的作品集,我覺得這也是書,更自由閱讀的書。杜尚還有一個綠盒子和我找的這個圖不一樣,有一個更像是寶盒感覺的,裡面的畫是有畫框的,像是被掛在博物館的牆上(還是我看錯了。。不過這樣想很好玩hhh)。
這麼一看,書籍就是一個集合體,是個寶藏。首先這個拿在手裡的東西,其中的內容是富有智慧和才思的(所以連內容都沒有用心經營的書,文字書也好圖畫書也好,都是一堆瞎浪費自然資源的廢紙或是瞎占磁碟空間的垃圾),如何將這些可觸及的事物和不可觸及的思想交流組織在一起的方式是作者要好好提前構思好的,就像最近很火的《S.》,或者是一本普通裝幀的詩集,都是不同的組織方式去構成一個集合。將來面對非電子書籍,如果讓我來選擇購買,我肯定只會想買組織上有意思的、內容好的書籍,海貝卡的小劇場、杜尚的小盒子、行屍走肉的立體書、《S.》。。。作為書籍創作者,我將來也會在這方面做出有趣的東西,就像給我的畫搭建一個小房子,我8月份去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開始插畫研究生的課程,聽師姐說第一學期就是作書,我就打算做一個至少是立體書這樣的寶藏式書籍嘿嘿。
再推薦一本書如果大家對立體書的製作與鑒賞有興趣的話

這個假期除了在家裡畫書稿我也在試著玩弄有意思的制書點子,光是材料方面的選擇與組合便是無窮無盡的,與其說是對書籍有興趣,在這裡討論這個話題的應該都是對手工藝情有獨鐘的人,我也一樣,手工藝品不同於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感受,它被傾注了時間與想像力因而讓人們有珍藏的慾望,下面是買買買通道,珍藏吧:
法國插畫家Rebecca Dautremer鏤空紙雕書《海貝卡的小劇場》歐版


http://m.youku.com/video/id_XMTQzNDQwODc5Ng==.html?x
看到這個視頻就知道什麼是匠心藝術。

留贊再走撒~


先來一小波福利,騙個贊!

PS基礎教程:http://pan.baidu.com/s/1eSNCZaq

AI教程:http://pan.baidu.com/s/1i5CbDml

先來看看我當時學的時候,作品慢慢發生的變化:

這是剛學前面的作業:

(PS:這是後期過的,說實話,首版原圖並不敢放出來讓人看,這次印象比較深是因為老師說了一句:你這都是什麼鬼???!!)

後面學習階段的某次作業:

第三階段的某次作業:

(曾經被老師寫進過他的公眾號,當做案例。)

所以我想說,精美的書籍裝幀和排版都是堅持不斷學習,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我學這個用了將近幾個月的時間,連我當時的老師都誇我堅持如一,很努力。

非科班出身,基本沒什麼理論底子,實戰經驗就更不用說了,幾乎從未接觸過,但是做到這個程度都是不斷做筆記、不斷重複、不斷修改,甚至被老師罵,就這麼一點一點走過來的。



中國傳統圖書大同小異,大部分都是這類標配:線裝夾層宣紙+磁藍色函套,骨簽
不過,如果外延再大一點,把中國古代手卷掛軸冊頁也包含在內的話,我想說的是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貼的圖都是垃圾。


直接上圖。不要認為裡面的那些點評是我寫的……不不不,這些都是這本書的一部分,有信件、批註、明信片等都是這本書的一部分。


原諒我見識淺薄只知道這個……手動滑稽(-.-)


建國後很多布面或綢面、緞面精裝本,燙金文字,加上紙護封,以及清凈素雅的封面裝幀設計,可謂珍品。


請問回答的人有多少是受到董橋的影響?


《S.忒修斯之船》並不是裝幀精美,那些做舊,附件,外觀只是為了服從作者的寫作意圖而已。我組喜歡的裝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那本《詩經》。



推薦閱讀:

享受《當人類的群星閃耀時》這類書是種怎麼樣的感覺?
時常看書,但是生活中用處不大,並總是想不起看過的內容,記不起來?

TAG:書籍 | 圖書裝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