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了不起的蓋茨比》?
我在呼吸銀河的碎屑,我在呼吸宇宙的病症。
by《乾草堆》
1.
蓋茨比有一份很漂亮的簡歷。
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有著很多功勛的少校軍官,家財萬貫。他有著一座超級漂亮的住處;大理石砌的游泳池,以及四十多英畝草坪和花園,在房子的一邊矗立著一座塔樓,常春藤稀稀疏疏的掩映下,塔樓顯得簇然如新。
他在每天夜晚都會舉辦宴會,宴請來自四面八方來自上層社會的人。
這個世界有兩樣東西會帶給人底氣,一是錢,二是年輕。蓋茨比同時擁有著這兩樣東西,他有著在這個世界傲立的底氣,但是他唯一遺憾的是,在五年前他還不富有的時候,他愛上了黛西。
2.
蓋茨比的父母是農戶,他是來自寒門的人。黛西是成就他的人,他愛她,所以蓋茨比為了黛西,選擇擠進上流社會。
五年之後的他功成名就,黛西卻嫁給了上層社會的湯姆。蓋茨比為了吸引黛西的注意天天舉辦燈火通明的晚宴,黛西家的房子在海的對面,時髦的東卵村那宮殿般的白色建築倒映在水面上,熠熠生輝。
黛西的表哥尼克住在蓋茨比家的旁邊,他為蓋茨比的痴情所感動,便去拜訪久不聯繫的遠房表妹黛茜,並向她轉達蓋茨比的心意,黛茜在與蓋茨比相會中時時有意挑逗。蓋茨比昏昏然聽她隨意擺布,並且天真地以為那段不了情有了如願的結局。
然而真正的悲劇卻在此時悄悄啟幕。
中產階層及之上的階層在步入社會之後會忠於他所在的階層,只有底層出身的人才會選擇背叛自己的原生階層。黛茜早已不是舊日的黛茜,她只能選擇同一階層的人,因為那才是她的同類人。
3.
那些決然照亮蓋茨比血液的東西,像是被毒汁浸染的歌舞昇平。
他燈火通明的別墅無比光鮮亮麗,他的簡歷精彩到讓人嫉妒。但是事實並沒有他呈現的那樣動人。蓋茨是在紐約從事非法的私酒生意暴富的,他的牛津大學的學歷也模糊不清,他用這樣的方式包裝自己,企圖如此這般闖進上流階層。
「有人告訴我,人家認為他殺過一個人。」
我們大家都感到十分驚異,位先生也把頭伸到前而,豎起耳朵來聽。
「我想並不是那回事,」露西爾不以為然地分辯道,「多半是因為在人戰時他當過德國間諜。」
三個男的當中有一個點頭表示贊同。
「我也聽過一個人這樣說,這人對他一清二楚,是從小和他一起在德國長大的。」他肯定無疑地告訴我們。
「噢,不對,」第一個姑娘又說,「不可能是那樣,因為大戰期間他是在美國軍隊里。」由於我們又傾頃向於聽信她的話,她又興緻勃勃地把頭伸到側面。「你只要趁他以為沒有人看他的時候看他一眼。我敢打賭他殺過一個人。」
參加晚會的客人這樣評價蓋茨比,他們對蓋茨比一無所知。他們參加宴會僅僅是覺得這裡符合他們的身份,但是他們對主人是誰,毫無興趣。
美國的上流社會頑固地堅持著舊貴族式的勢利,對於蓋茨比這樣的暴發戶滿心鄙夷。物質文明在當時的美國掀起了一陣狂熱風暴,當人們只是對物質文明追逐時會有很多人去鑽空隙,追根溯底是人們對自己身份沒有認同感,而在沒有信仰存在的文化背景里,只能靠著階級存在的微弱的身份認同來抵制外來戶。
那時的美國資源分配並不是按照階級劃分,當規則還未形成時蓋茨比盲目的闖進了上層社會,帶著他的錢,以及曾經沒錢是錢帶給他的壓迫就那麼踉踉蹌蹌地走到了悲劇的故事裡,直至落幕。
該同情么?也未必。在資源重新整合之後,帶給寒門的教育資源按照城市以及家庭能力劃分,而且包括眼界、能力培養、素質培養、性格培養等等都會存在資源劃分不公平帶來的負作用。
資本造就了美國的經濟繁榮,經濟繁榮卻不可避免地引出紙醉金迷的享樂主義和精神空虛的物質主義,而享樂主義、物質主義又是新教倫理的腐蝕劑。
4.
在黛西見到蓋茨比,認可蓋茨比包裝的上層社會的標籤的之後,她比較了一下在外面有著情人的湯姆和對她一往情深的蓋茨比,她大概又愛上了蓋茨比。
後來他們一起上紐約去。湯姆責怪蓋茨比給他製造家庭糾紛,大罵蓋茨比私自賣酒精賺大錢。黛西對蓋茨比所包裝的身份產生了懷疑,蓋茨比跟黛茜上一輛車,尼克也跟他們一起回長島。
可是,黛茜因情緒激動,開著蓋茨比的車子在歸途中將湯姆的情婦瑪特爾撞死了,出事後她匆忙駕車逃走。
瑪特爾的丈夫威爾遜發現肇事的汽車在蓋茨比家,以為是他撞死了妻子,便悄悄地潛入蓋茨比的別墅,把正在游泳的蓋茨比打死了,然後在草叢裡開槍自殺。
兇殺案發生後,尼克打電話給黛茜,但她和湯姆帶了行李,很早就出門去歐洲旅行了。黛茜既沒打來電報,也沒送花圈。往日一起花天酒地的朋友沒有一個來參加蓋茨比的葬禮,唯有他年老的父親和尼克……
蓋茨比為了久久地抱著的一個夢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這個故事像一則憂傷的童話,鑲著金邊的泡沫,裹挾著少年面對這個世界喧囂和浮華的無力。
這是爵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5.
蓋茨比沉溺在消費主義的幻象中,自我建構起一個基於想像的虛假而虛弱的拼貼身份。他所有的行為都是在構建不同階層的自我,他的行為也就是他對「我是誰」這個問題的探索和回答。
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理論:鏡像理論。剛出生時嬰兒認為鏡子里的是他人,後來才認識到鏡子里的就是自己,在這個階段,嬰兒首次認識到自我。而在此之前,嬰兒還沒有確立一個「自我」意識。從鏡像階段開始,嬰兒就確立了「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對立。
換句話說,嬰兒只有通過鏡子認識到了「他人是誰」,才能夠意識到「自己是誰」。「他人」的目光也是嬰兒認識「自我」的一面鏡子,「他人」不斷地向「自我」發出約束信號。在他人的目光中,嬰兒將鏡像內化成為「自我」。
在蓋茨比的經歷中,膨脹的物質造就了他僭越出自己可控範疇的階層,在這個僭越過程中,他把「自我」和「他人」之間的區隔當做了一場征途,但是規則在劃分的時候本身具有無限的雜合,把分類重新打亂,併產生新的質疑。蓋茨比沒有預料到,他把「他人」包裝成「自我」,同時也內化成自我的一部分,但未預料到參合的時代因素,追求了一場充滿了徒勞感的人生。
何嘗是他的錯呢?文化發展的輪迴若是發展到鼎盛必將顯示出真正的歌舞昇平,但是在教育普及的偽善以及理想塑造假意的完美之下,我們都未能看見過真正的歌舞昇平。
這部作品的悲劇在於:蓋茨比有著世俗賜予他的悲劇結局,但是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而這部作品的經典之處也在於此,它告訴我們善良沒有區別於其它品質的特權,而身份有著區別與其它存在的優勢,甚至它可以泯滅善良。
在教化不夠而教育盛行的時代,必然會存在很多偽善。知行不合一卻依然風生水起,提倡的是想抑制的,抑制的是急切需要改變的。
很不幸,因為他生活在那個偽善的年代,所以他的偏執以及片面的善良必須在沒有教化的因果里被埋葬。
6.
真正的英雄在於知道了生活的黑暗後依然熱愛生活。蓋茨比已經看到了黛西的物質化,但他仍然選擇了當那個「裝睡的人」,他對黛西還有著最後一份期待。
即使一切都是虛妄的,那個時代逝去了,最終依然會留下了一些東西。
我想,留下的東西大概是作品開頭所講的: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一旦他選擇了親吻那個女孩,他一定會沒法像上帝那麼自由。聰明如他必定知道,但他依然義無反顧投身進去,所以,他了不起,也只是了不起。
參考資料:
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M]. 巫寧坤, 唐建清, 譯. 南京: 譯林出版社, 1998.
柏拉圖.文藝對話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10——124.
方漢文.後現代文化心理:拉康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0:61—80.
列維?布爾.集體表象和無意識[M].團結出版社,1985.
——原文寫自:2015.09.17
——2017.01.02日修改
附錄一份締造完整思維框架的書單:
有哪些可以讓人的心智變得成熟的書籍?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知乎公眾號:康育川。
再見。
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這又不是一本哲學專著,說到底是一部小說。
解讀這種說法本身就有點二元論,似乎有讀懂、沒讀懂,讀出來了、沒讀出來什麼的區別。
沒有,菲斯傑拉德熱銷的原因之一也是其通俗性,小說的戲劇性、可讀性。
一部小說的成功必須依靠讀者。
但讀者沒有什麼義務非要把小說讀上什麼高度。
如果實在想知道學院派如何解讀這部作品,
可以搜索相關的論文,前兩天還看了一個什麼waste land之類的研究,
論文非常地多。你可以看看他們自己人怎麼說。
國內的... 很多觀點只是重複闡述,大家的論點都很一致。
和諧。
先從上帝視角復盤一下Gatsby前傳。
Gatsby出身低微,但從小有大志向,並且付諸行動。他敏銳的意識到窮人家孩子上升的通道是參軍,於是離家出走投軍。在駐紮在Daisy家附近期間,見識到了上流社會流光溢彩的生活,更是對周旋于軍官間的富家小姐Daisy一見傾心。而Daisy在對他制服後藏著的窘迫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也對Gatsby青眼有加。於是Gatsby幻覺中自己已經一步跨入上流社會,可以擷取上流社會社交寵兒的芳心。但是認清現實後,Gatsby果斷離開Daisy去賺取前程。他用過人的頭腦和對成功的渴求,短時間內從少尉升至少校,然後去牛津短期培訓鍍金,接著加入了私酒販子的行列,在賺夠了第一桶金後,終於有底氣去追求自己年少時候的愛人,儘管她已經結了婚。。。之後的故事就是小說開頭到結尾的那部分情節,Gatsby幾乎快要成功報得美人歸的時候,被Daisy的丈夫Tom輕鬆扳倒,一下子失去了一切。
那麼,如果當時Daisy不知就裡,跟了貧窮時期的Gatsby呢?小說的平行結構告訴我們,那之後兩人的相處模式就和Myrtle和她丈夫George Wilson一樣,成為一對怨偶。Wilson當年是靠一套借來的西裝騙了Myrtle,讓她誤以為自己嫁的是上等人。按照Daisy的個性,猜也知道,肯定要出軌了(跟現實中的Zelda一樣,而且還不是因為沒有錢,僅僅因為Fizgernald要花時間寫作賺錢,不能陪伴她冶遊)。
那麼,如果Gatsby最後沒有被仇殺,而是繼續活著呢?書中也通過Tom之前的威脅給出了答案,因為Gatsby的生意見不到光,Tom暗地裡告發,讓他進一下局子或者破產都是有可能的。總之,Gatsby進入上流社會的姿態是掠奪者,註定要受到已經存在的勢力的碾壓。
那麼,假如Gatsby學會上流社會式的追求方式,而且不是逼迫式的,Daisy會不會回心轉意呢?很不幸,Gatsby的操之過急,完全是由他的實力不濟造成的。儘管Gatsby賺錢的速度超越了同輩許多,但是書中進行到一半的時候,Gatsby辦得盛宴也是花費驚人,就這樣還沒有交到一個酒肉朋友(Nick除外),才是一筆向上流社會繳納的小小入場券而已。要想在上流社會立足,要想被老錢們認可,要想在Tom面前站直嘍,他需要藉助Daisy的力量,而Daisy是只能攀附別人生活最不能承擔一絲壓力的嬌嬌女,這樣的組合註定要散夥。
那麼,是不是貴族階層不可撼動了呢?如果真從symbolism上講,Gatsby的消滅的確是上層和下層(被誘導)聯手絞殺的結果。但是這種行動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對下層來講,是生命的代價(Wilson飲彈自盡),對上層來講,也是要消耗金錢和資源(Tom不得不再次搬家)。什麼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當衝擊上層的蓋茨比式的人物前赴後繼--時代造就的新貴湧現--上層和下層的損耗增加,最終新的貴族會產生,老的貴族會被淘汰。這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們了不起的地方,天生我才,不屈從命運,敢衝破原生階級,永遠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大約就是理想和現實衝突這一主題
我願意解讀成 金錢所帶來的現代性悲劇。貨幣如此迅速地庸俗化了傳統價值,以至於愛情理想美德,都在最高價值貨幣面前不值一提。主角蓋茨比這個保留了古老價值觀和理想的人,當他以從前的眼光審視戴西,以為戴西還是當年的純真少女,就衝突出了種種不和諧,最後爆發為小說結尾的悲劇。作者卻沒有譏諷這個格格不入的人,而是在小說里說到:蓋茨比,你比他們一打加起來都要好。而主角蓋茨比就像堂吉柯德一般為了心目中的愛情和不可抗拒的現實鬥爭,哪怕他已經察覺到戴西的銅臭,但還是堅守自己的愛,直到最後為戴西去死。蓋茨比的死令人無限唏噓,以至於作者也不能釋懷。小說最後的雙關語寫得意味深長:so we beat on,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slessly into the past . 彷彿是小馬哥在說:這個社會已經不適合我們了,我們都太懷舊了。就像福樓拜說自己就是包法力夫人,菲茨傑拉德其實就是不合時宜的蓋茨比,在追逐金錢的現代狂熱中,緬懷了不起的理想主義。
以上是我眼中的蓋茨比
P.S 這本書是我高中暗戀的女生借我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
初次見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是比爾蓋茨的從商經歷,講訴他的傳奇一生,後來想想至少是一個商人的故事吧。好吧,原諒我的才疏學淺,讀完這本書才發現這是一本愛情故事,一本很離奇的描述愛情的書。也真的是讓我驚呆了。
村上春樹將該書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稱為他「迄今為止遇到的最重要的三本書」(其他兩本我會抓緊時間看完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斯科特·菲茨傑拉德在28歲時文筆達到巔峰完成的作品,是其用極其精緻的語言描述一個場景用以表達情感,達到淋漓盡致刻畫的程度。同時,該書是美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簡單說一下,文中的主角:尼克、蓋茨比、黛西、湯姆和喬丹,文中以「我」(尼克)的視覺描述,首先,我因為求學必須找一處比較便宜的房子,而找到的房子就在蓋茨比別墅的附近,從我這裡看到蓋茨比別墅幾乎每晚都會舉行盛大的party。而我和黛西是好朋友,我想要和黛西的好朋友喬丹在一起,黛西與湯姆是夫妻,但是湯姆出軌了,他有一個情婦是個馬球健將名叫默特爾,蓋茨比通過我極其想要追回他曾經的愛人黛西,然後就上演了一場複雜的劇情。忘記了一點,蓋茨比是個大富豪,他家的別墅就在黛西房子的對面,為的就是能夠看到黛西家裡的燈。書中的高潮在黛西和蓋茨比的感情向湯姆挑明了,在大家都以為他們會生活在一起的時候,畢竟湯姆是有情婦的人,黛西與蓋茨比開車途中黛西不小心把湯姆的情婦默特爾撞死了,而湯姆為了保護黛西攬下責任,結果,默特爾的丈夫在湯姆的挑撥下開槍把蓋茨比打死了,他自己也死了。而我和喬丹的感情也吹了,喬丹和另外的人結婚了。劇情的結尾才是悲傷的,蓋茨比的葬禮幾乎無人參加,曾經不計其數的人參加他的party,黛西與湯姆早已去往歐洲的道路上,只有他的父親和我以及其他的幾個人。而湯姆和黛西又「優雅」的生活在一起。
看了這麼多,終於自己有一點點自己的感想了。所有的書都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一般都是為了諷刺某種現象或者讚揚某種行為。儘管以前會知道這個知識點,但沒有這麼深刻。說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寫作背景吧。當時,正是美國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個時代具有極強的特殊性,美國開始進入「繁榮時代」,人們的物質的追求也開始提高,人們開始盲目的賺錢,追逐變富裕,渴望成為暴發戶,因此,享樂主義、金錢主義,斯賓塞的進化論和詹姆斯的實用哲學主義在美國盛行。文中正是通過黛西對愛情的追求遠不如財富的熱愛來反映出她的自私和無情。而蓋茨比儘管有大量的財富,有著上流社會的生活、舉止、打扮,但是他骨子裡終究無法成為上層人,他沉溺在自己的幻想中,最後以死亡為代價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失敗而告終。
看看其中的經典句子,有些時候,我們困惑其中,往往這些台詞會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觸。
1.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你擁有的條件。(所以有些時候要寬容)。
2.世界上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者和疲憊者。
3.每個人都認為他自己至少具有一種主要的美德,我的美德是:我是我所結識過的少有的幾個誠實人中間的一個
4.她消逝在了她那奢華的房子里,消逝在了她那富裕充實的生活之中,留給蓋茨比的——只是無有。
5.我三十歲了,如果我再年輕五歲的話,我說不定會自己欺騙自己把這稱之為美德的。
6.他經過慢慢追索才來到了這片藍色的草地上,他的夢想一定已經離得他如此之近以至於他幾乎不會抓不到它了。他不知道
他的夢想已經被甩在了他的身後,已經隱藏在了城市以外的冥 蒙之中,在那裡共和國的黑暗的土地在黑夜中延伸著……
誰先動怒誰就輸了,段位。
蓋茨比和湯姆爭執,兩人用儘力氣保持紳士風度,最後蓋茨比棋差一招,所以很多時候,比的就是誰更能沉得住氣,誰先動怒,誰就暴露了自己的弱點,誰的心理防備就會破,尼克的旁白里,蓋茨比每說一句話,黛茜就離他遠一點。蓋茨比費勁心思非常手段走到的位置,始終抵不過,那一句與生俱來的不同。這句話帶不帶時代的痕迹,在現在這個時代,還適用嗎,我們會自卑,但所有的自卑全是因為不夠努力沒有得到自己要的,絕不會因為出身,天生所賜的事自卑。這大概就是我為數不多的原則了。
原因?因為我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決定自己的高度,而上一輩人下一輩人同樣如此,不應該因此去責備他們的高度和自己的期許的差別,天生所
了不起的蓋茨比。
蓋茨比哪裡了不起了。
豆瓣上分析的實在太到位,太具體。太有世界觀和方法論。
年輕,貪愉歡樂。
你千金萬銀擲一個花花世界,
你成熟穩重卻跑進大雨落荒進來,滿眼過往,
你夜夜笙歌吸引萬人,
你打聽了周遭的一切,
你只想被社會接受,愛你所愛。
作為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女孩,我會被感動。會心存幻想,會想是否有一天,一個人愛我至此。
可戲劇,偏偏讓我站在上帝視角看到平行時空里每個人的表演,
太難用好壞去定義一個人,大家都不是什麼至純至良之輩,我想到昨天看的《這個殺手不太冷》,你說,誰的命不是命呢,為什麼我們都在感動里昂對馬媞達的感情,里昂又哪裡是什麼善輩,這些都與我自小接受的感念不同,人有好壞,壞人是不值得同情的,事情是有標準去衡量的,如果太注重個案公平,卻往往失去了公允。太強調自由裁量,人們就越容易被左右。所以里昂,必死無疑,馬媞達,只能帶著里昂的植物繼續生活,重新生活。這才是被接受的結局。我想起前些天看到微博上《琅琊榜》的編劇說當時《琅琊榜》確實拍了最後梅長蘇從屏風後伸出手接過飛流遞去的茶,但編劇們再三思索,如果梅長蘇沒有死,那靖王的悼念,宮羽的淚,霓凰的悲痛,都成了笑話。你看啊,故事裡的人,最好是在成為英雄,最輝煌,最光輝燦爛的時候死去,留得一世英名,英雄越是悲劇越能留成絕唱。換句話說,不就是人們常說的生命的長度和高度嗎。
回到《了不起的蓋茨比》,其實看的時候我一直覺得和《亂世佳人》里的白瑞德很像,同樣被人羨慕,被人敬仰,我記得最後的亂世佳人里,白瑞德帶著斯嘉麗和孩子與周圍的人們交流,和婦女聊天,白瑞德就是希望能夠給他的孩子留一個父親是一個值得敬重的人的名聲,能夠讓大家發自內心的認可他,而不是趨於他的財富。蓋茨比交尼克為友,剛開始的時候,也希望能夠給他足夠的報酬,請求尼克能邀請黛茜下午茶,尼克應允,並沒有接受蓋茨比的感謝——突然想到一句話,為人,要大氣且嚴謹,不要想著佔便宜,吃虧是福。。。蓋茨比覺得尼克是朋友,所以後來,也沒有拉他下水。尼克在蓋茨比被槍殺的那個早上,真誠地讚美蓋茨比,覺得他是優秀的,比他們所有的人加在一起還要優秀,我特別感動那個畫面,一個人即使擁有了所有,但他不自信自己的一切,當一個人真誠地讚美他,給了他多麼大的勇氣。
賜,生而為人,能言語,能體驗,能奮鬥,能笑能哭,有深愛的人,即使生活不快,也能努力化解,能絕處逢生,能向死而生,能做的所有的事都讓我覺得活著是值得高興的事。
願我此生皆保持這般想法,永不放棄。
不管寫什麼,容易發散著發散著,就不知道扯到哪裡去了。
第一次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時候是大一吧,那時候,公寓那邊的綜合樓有電影放映室,還有免費的爆米花,我買了炸雞架和西瓜,第一次和LYR躲在後面看,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後來在天台上我們聊了很多,可是這個朋友走散的有點快。那時候,我看蓋茨比,就是一句話,無病呻吟。現如今再看,依舊沒什麼大見解,只是心思重了一分。
其實,我原開始最想說的話還沒說,黛茜,這本是我最想起說的人,一個活生生的人,沒有大的堅持,要愛,要物質,愛自己勝過了愛別人。你看,把人抽象出來,是不是馬蓉那事,你看的就淡一點了,也許真的和對象是王寶強有很大的關係吧,出軌不容原諒。王寶強所代表的群體,又何嘗不是這個事件如此沸沸揚揚的一個關鍵因素呢。只不過蓋茨比的故事裡,黛茜和湯姆都出軌了,湯姆最後,依然要黛茜,只把這當做一段風流往事。當然,蓋茨比也被小道記者們扒出來各種噴。誒,這。怎麼說,你說誰的選擇更明智,誰更好,誰知道呢,不過,好像和我們也沒什麼關係,無論怎樣,她他活的都是自己的一輩子。她他冷暖自知。高興就好,只要自己付得起代價,你怎樣都行。畢竟,生命是你自己的,但社會評價這麼有趣的事,確早早被分享了。
人的冷漠,超乎你的想像。蓋茨比最後期望的仍然是幫黛茜背負罪名,而湯姆,自然而然地將蓋茨比誣陷成自己情婦的情夫。你看,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看的真真切切,清清楚楚。
豆瓣上有人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D絲追當年女神的故事。D絲始終是D絲。
我只覺得,蓋茨比這一生,最後是帶著以為那通電話是黛茜打來的美好期望死的。人的終極目標是錢嗎,未必,我認為是心理感受,滿足感,對自己的肯定。對自己的價值的自我評價。
總結總結總結,切莫做蓋茨比,世界是聰明人的世界,你只有絕望,才能得到你珍重的人,關心則亂。就算害怕,就算渴望,也要學會抽離開自己,冷靜地判斷利弊,留一處最是安心的人和事,其餘的,不死總會成功。
圖片右下角有我的公眾號名字哦~
果然不同的背景下成長的人有著不同的觀察角度,知乎中大多是家庭出生好的,在他們看來,這似乎是一個講述愛情故事的鬆散同人文,它的深層含義全然殆盡。你們的輕描淡寫讓我好心痛,我無權斥責,只是覺得蓋茨比的死很渺小,他想要打破的證明的,以及付出的努力,在這麼些知乎人這裡依舊一文不值。
蓋茨比想要改變的是他的階級,拿回他以為他曾經得到過的黛西的愛情。他制定詳細的作息表,努力提升自我,他要將自己培養成一位紳士,他要擠入上流社會,可這都是徒勞,來赴宴的人都能很輕鬆地看出他沒經過很好的紳士教育,一切都像拙劣的表演。正如你們嘲笑芮成鋼不會穿衣,蓋茨比努力進的上流社會也在譏笑他的謊言。
他要黛西承認不曾愛過湯姆,似乎太執拗太過分,其實因為他受過的苦太多,他受得傷太多,階級對他的扭曲,他要加倍地補償回來。而黛西她的語言里全是錢,根本跟蓋茨比不是一路人,而蓋茨比卻依然想要挽回,就像輸急了的賭徒期望最後一把翻盤,他在黛西的樓下呆到凌晨,他在守護黛西,守護心中最後一點希望,他終究沒有放棄對黛西的愛。黛西是大家閨秀,他是農民的孩子,是窮光蛋,他去追求了,付出了生命。
蓋茨比的奮鬥能時刻讓我聯想到自己,上個階級你以為很容易嗎,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請知乎上的將這部作品貶低的一無是處的答主們再多閱讀一遍"我父親」的話,謝謝。
多年以後,走上孤獨旅程的我重溫《了不起的蓋茨比》,感覺遠比當年要真切和心疼,看到結尾處更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今天在中國不甘於平庸和安穩,在夾縫中努力向上的正在老去的年輕人,特別能夠理解箇中滋味和辛酸吧。
這百年前的紐約,紙醉金迷繁花似錦卻又殘酷無情,這樣的場景和人群在今天中國的一線城市隨處可見,每個投身其中的人都能體味到各種熟悉。
只可惜百年之後,和美國夢一樣耀眼的中國夢,卻也和美國夢一樣無力,而百年後大洋彼岸的中國人們,總是一邊緬懷著了不起的蓋茨比,一邊努力成為黛西湯姆那樣的人。
而大蕭條即將到來的經濟長明燈,正如當空划過的流星一般熄滅,什麼時候會像潘多拉的魔盒,或像小說中的隔岸綠燈被濃霧籠罩,熄滅人們希望的火焰呢?這是諸神的黃昏,還是血紅色的黎明?
即便跨越百年,靈魂的碰撞卻是依舊真切。
想起了一句話: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做幻光,將沉入無邊的苦海.讓人有種感同身受的歸屬感,特彆強烈,有些東西不如你想像的那麼如意,有些美好的東西只是在你得不到的日子裡自己單方面的幻想,當你發現它並不和你想的一樣是,知道它破滅,你也不願意去承認。怎麼說呢,腦海里幻想總是美的,但人是倔強的,即使它平白消失,又無故再現,我們會各奔東西,失去,又相互追尋,最後 又在幾米開外找到彼此。或許應該陶醉於這種那人依舊在燈火闌珊處的小確幸吧。對……就是這樣。
是病態地狂歡 是紙醉金迷 是被享樂和物質腐蝕的軀殼 是三人成虎 是孤獨 是虛偽 是自卑是嫉妒 是懦弱 是固步自封 是天真 是善良 是純真的義無反顧的愛 是徹底的破滅,是一個人,一座城,一個時代的悲哀。
蓋茨比是一個充滿想像力,活力和幻想的人,他用半生的時光愛一個女人,他幻想著他們之間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愛情,並單方面投入遠超常人的熱情。
蓋茨比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對愛情至誠的投入。一個人的真誠,是這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
黛西只是他內心美好的一個具象化的對象,他把世界上所有的好都映射到這個女人身上,認為與她在一起就是上天最好的恩賜。但黛西只是個俗人,是一個經歷過滾滾紅塵的女子,她的心已經被現實一推再推,塑造成一個麻木不仁的樣子,她配不上蓋茨比的愛。蓋茨比看不到這一點,他一廂情願的認為找到她追回她與她攜手一生就是他餘生的最終歸宿。兩個人根本上的不同,為蓋茨比的悲劇埋下一個伏筆。
這場悲劇的魅力,就在於這種至誠被污濁的現實毀滅的那一刻。鑽石般的心,終究抵不過現實的鑿穿。
我本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多少偉大在現實中被踐踏。
---------------------------------------------------------------
再說說翻譯,巫寧坤的翻譯流傳較廣,屬於那種按部就班、挑不出太大毛病的翻譯風格,翻譯的力度也最貼合原著,不過這也導致有些句子讀起來十分晦澀,難免有不通順的感覺。其它版本雖然沒有讀,但也略作了解,譯者大多做了自己的改動,使句子讀起來更加通順優美,但可能會偏離原著的感覺。
知乎上看到有人提出一個評估《蓋》譯本翻譯功力的方法——看經典的最後一段的翻譯,如果翻譯的和你的口味,便可以選擇一讀。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讀原著,畢竟外國文學裡的《紅樓夢》,文字優美,有條件的可以讀一讀。(英語渣渣飄過)
歡迎關注公眾號:囈語的黑板報,定期分享 技術雜談 + 讀書筆記 ~
套用太祖的話說一句:
建議所有的中產家子弟都應該讀一讀《了不起的蓋茨比》
當然了,內心脆弱者和世代務農者就算了
我忘不了煙花璀璨下,他會心一笑。如小說里所寫:「似乎面對著整個永恆的世界一剎那,然後就凝住在你身上,對你表現出不可抗拒的偏愛。」這笑容溫柔、純粹。倘若不是他貧寒的家境,我想世間女子皆被他迷醉。
?
誰能赤誠如他?長夜漫漫,模糊的綠燈他望了又望。縱使夜夜笙歌,也掩蓋不了他愛得羞澀。見與不見之間,他愛得被動而熱烈。這不止是蓋茨比對黛西的愛,也是菲茨傑拉德對姞內瓦的感情。
?
「我希望跟你一起做這世上所有的事。」黛西說這話時那一秒可能是真心的。她的確愛過。可就像珊爾達,她們沒有物質生活做支撐,愛會凋零。當黛西覺得蓋茨比並不能給她所有時,她動搖了。因為黛西從不為愛而活。戛然而止的槍聲,讓結局看似悲慘。有人說,蓋茨比對愛偏執如飛蛾撲火,卻不知人心已變,涼薄至此。有人說,這場愛如綠燈縹緲,蓋茨比不值得耗盡餘生。有人說,這無關愛情,不過是蓋茨比的美國夢。於我而言,蓋茨比並不是愚愛,他早知一切回不去了,卻依舊守著自己對真愛尚存的渴望和初心。他仍幻想將可心人擁入懷中、長廂廝守。這也無關美國夢,不過是一個人對心中信念與愛的堅守。哪怕結局不算完美歡喜,但它於蓋茨比是完整的。
[圖片]@張起初我以為這本書是講比爾蓋茨的,,,,,,,這是一部表面上講美國夢的破滅,其實講的是愛情,和友情,更深的來說是說一個美麗的愛情需要一個非凡上進的性格才能匹配,。。
許多人不相信愛情,有許多人迷戀凄美的愛情,但愛情不是你寂寞的時候打發的產物,愛情不是你電視劇看多了以後盲從的,愛情也不是你為了打發性的饑渴,愛情不是為了結婚應付而找到的一條路,依我看,愛情就是。。。你的理想的實現和你對另一半的愛護有一個最大重合面,,蓋茨比渴望得到尊重,美滿,富裕的生活 ,而他所愛的黛西又是一個雍容華貴,富家小姐的代表,並且黛西渴望奢侈的生活。貧窮的蓋茨比偶然和黛西交往了一下,並親密接觸,讓他嘗到了甜頭,在他心理暗示了他的理想的實現,黛西也會愛上他並且屬於他,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五年和黛西的分別,使得黛西在他的心中神化,成為一個神聖的代表,一個他的夢想,即使黛西是非常的不完美,但蓋茨比或許就是和自己較勁,就是要得到黛西,,這是一個窮小子愛上拜金女的故事,如今許多電視劇都是這種的
他不是阿修羅
從佛學的角度解析蓋茨比的形象
看電影的(沒看過原著)。
蓋茨比是希望。他努力擺脫貧窮,他大辦趴體只為有一天黛西能過來,他抓住一切機會去認識跟黛西親近的人,他對綠光的執著。
黛西來到蓋茨比家,興奮的要音樂,要舞會,要蓋茨比鮮艷的衣服,這一切都是蓋茨比極力想給她的,黛西內心也想要的,黛西卻說要私奔。
黛西撞人最後逃避,蓋茨比付出了生命。
最後我們逆水行舟,卻被海浪推回去,無法掙脫。(本文首發於公眾號「蝸牛殼裡的夢想家」)
1. 作者菲茨傑拉德的愛情故事
菲茨傑拉德的寫作方式是自我體驗式的,所以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可以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菲茨傑拉德出身貧寒,在親戚的資助下考入普林斯頓大學,中途輟學。1917年參軍後,被派往亞拉巴馬州,在此期間,他認識了南方的名門閨秀吉爾達·賽爾,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但是,當吉爾達得知菲茨傑拉德不能給她舒適奢華的生活時,便無情地離開了他。
菲茨傑拉德為了贏回吉爾達的芳心,開始閉門寫作,第一部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大獲成功後,他立刻前往南方與吉爾達結婚。《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和菲茨傑拉德一樣出身貧寒,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財富,憑藉財富一度換回了黛西的芳心。
2. 蓋茨比和黛西的愛情故事
1917年的路易斯維爾,黛西還是一位妙齡少女,追求她的年輕人絡繹不絕,而她最終選擇了蓋茨比。那個時候的黛西無疑是愛蓋茨比的,在蓋茨比遠赴歐洲戰場的時候,黛西連夜收拾行李準備去紐約與他告別,無奈被家人攔下,她為此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
然而黛西畢竟還年輕,一面是浮光掠影的社交活動,另一面是不能相見的戀人。湯姆·布坎南的出現讓黛西放棄了繼續等待,她決定和湯姆結婚。婚禮前一天,黛西喝醉了,手裡攥著蓋茨比的信,哭著想要取消婚禮,然而酒醒之後的黛西,依然選擇和湯姆結婚了。
多年以後,當黛西再一次聽到蓋茨比的名字時,她的內心並非心如止水。然而此時的黛西,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心思單純的少女,她的女友喬丹說「黛西在她的生命中應該有點安慰」,而蓋茨比對於黛西來說,也僅僅是不幸婚姻中的一個安慰。
對於蓋茨比來說,黛西的意義卻遠不止於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黛西。蓋茨比買下西半島的一樁房子,只因它與黛西家隔海相望;他每晚舉行盛大的宴會,就是為了或許某一天,黛西會不期而至。
五年來,黛西在蓋茨比的心中由一個真實的人變成了一種幻想,這個幻想已經超越了她本身,超越了一切東西,最後凝聚到黛西家的那一盞綠燈上。蓋茨比每晚望著那盞綠燈,期待著夢想實現的那一天。所以,當他朝思暮想的人站在眼前時,蓋茨比覺得一切都那麼不真實。
在喬丹和卡洛維的幫助下,黛西和蓋茨比重新相遇,黛西開始出入蓋茨比的家中。為了黛西,蓋茨比停止了所有宴會,辭退了所有傭人。他信心滿滿地找湯姆攤牌,而卡洛維和喬丹成了這次鬧劇的見證人。
蓋茨比要求黛西告訴湯姆她從來沒愛過湯姆,黛西卻遲疑了,她承認她愛過蓋茨比,也愛過湯姆,但是湯姆在外面拈花惹草的惡習,讓黛西的天平偏向了蓋茨比。湯姆妒火中燒,揭開了蓋茨比販賣私酒的老底,黛西嚇壞了,舊貴族出身的黛西不能接受蓋茨比暴發戶的身份,她退縮了,蓋茨比的夢開始破滅。
慌亂中的黛西開著蓋茨比的車,在回家的途中發生了車禍,而被撞死的正是湯姆的情人威爾遜太太。出事的那個晚上,蓋茨比因為擔心黛西,一直守在她家樓下不肯離去,而此時的黛西,正在樓上與湯姆籌劃著如何將車禍嫁禍給蓋茨比。
卡洛維勸蓋茨比離開一段時間避避風頭,而蓋茨比卻不願意離開黛西,他心神不寧地等待著黛西的電話時,黛西和湯姆已經前往國外。精神錯亂的威爾遜先生在湯姆的誤導下將蓋茨比當成妻子的情人,他拿著槍,闖入蓋茨比的家中,開槍殺死了他。
隨著蓋茨比的死亡,他的愛情也徹底破滅了。
3. 蓋茨比的身份
蓋茨比告訴卡洛維,他出生在舊金山一個富有的家庭,在牛津接受教育,家人過世後,他繼承了一大筆遺產。然而蓋茨比的真實出身卻並不光鮮。
在17歲以前,蓋茨比叫做詹姆斯·蓋茲,他的父母都是終日勞作的庄稼人。他不甘平庸,一心想擺脫貧窮。在遇見丹·科迪之後,這個年輕人的人生出現了轉折,他變成了傑伊·蓋茨比。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蓋茨比奔赴歐洲戰場,在戰爭中表現身份出色,被晉陞為少校。停戰之後,他又回到了一文不名的狀態。這時,他遇到了沃爾夫山姆。沃爾夫山姆說,他一手締造了蓋茨比,幫他白手起家,從一窮二白的窮小子變成了一個人人稱羨的富翁。
蓋茨比完成了他少年時代出人頭地的夢想,在世的時候,擁有了巨額的財富,高朋滿座,歌舞昇平。然而,他去世之後,無論是受過他恩惠的客人,還是他的生意夥伴,沒有一個人肯來參加他的葬禮。出席他葬禮的,只有卡洛維和從芝加哥趕來的詹姆斯·蓋茲的父親。
4. 精彩的人物刻畫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出現的人物並不多,除了黛西和蓋茨比,其他人物的個人色彩同樣非常強烈。
湯姆
黛西的丈夫湯姆在大學期間曾是聞名全國的橄欖球運動員,家境闊綽,揮霍無度。他舉止倨傲,自以為是,和其他居住在東半島的舊貴族一樣,提起西半島總是一副鄙視的口吻,認為那些新貴是無法和他們相提並論的暴發戶。
湯姆性情暴戾、粗魯,因為威爾遜太太提起黛西的名字,湯姆竟一拳打破了她的鼻子。同時,他和黛西都非常自私,出事之後,將責任推到蓋茨比的身上,並且污衊蓋茨比是威爾遜太太的情人,導致了蓋茨比的死亡。
喬丹·貝克
卡洛維認為「誠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美德,而這恰恰是喬丹身上最缺乏的品質。喬丹借朋友的車開,不拉上頂棚就把車停在雨里,之後撒了個謊,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參加比賽的時候,把處於不利位置的球隨意挪動位置,讓自己取勝。她的不誠實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喬丹不能忍受自己處於劣勢,比起聰明機警的男人,她更願意同循規蹈矩的人打交道,這讓她處於有利地位。正如當卡洛維指責她開車不小心時,她為自己辯解,只有雙方都不小心的時候才會發生事故,所以只要別人小心就足夠了。
威爾遜太太
書中對威爾遜太太的描寫非常精彩,她是一家汽車修理行的老闆娘,身材粗壯豐滿,談不上多漂亮,身上卻散發著一股燃燒的活力,她會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賣力地替客人加油。
然而這種活力僅僅存在於車行里,一來到紐約的公寓,換上做工精緻的高檔連衣裙後,她的神情舉止就發生了變化。在車行里給人印象深刻的活力變成了目空一切的傲慢,笑聲、舉止、言談都變得越來越做作,彷彿換了一個人。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菲茨傑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的代表作,它的意義,絕不是簡單的一段狗血三角戀。這本書出版於1925年,這段時期是美國最縱樂、最絢麗的「爵士時代」,書中以卡洛維的視角,展現了紐約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狂熱場景,人們物質上的縱情和精神上的空虛,以及東部與西部、舊貴族與新貴之間的矛盾。書里的人物刻畫非常細膩到位,僅僅從這幾個人身上,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美國社會的縮影,這本書也奠定了菲茨傑拉德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丟在身後的夢,註定要破碎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25年,作者是美國人斯科特·菲茨傑拉德。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環境背景,以現代化的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為社會背景,通過卡拉韋,也就是文中的第一人稱「我」的敘述展開。。《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斯科特·菲茨傑拉德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躋身當代經典行列。
基礎科普環節結束。該小說的主線是蓋茨比和黛西的愛情故事,更確切地說,是蓋茨比「單戀」黛西的故事。蓋茨比參加過一戰,後調到歐洲,名義上曾在牛津大學學習,畢業後回到美國紐約從事非法的私酒生意暴富。被調往歐洲前,並不富有的蓋茨比結識了黛西,兩人雙雙墜入愛河。同心而離居,往往憂傷以終老。然而更悲壯的,是時過境遷後,為了不再值得愛的人而死,給不值得追求的理想做炮灰。蓋茨比回到美國想再尋舊情,於是幾乎夜夜在長島的豪華別墅開派對,揮金如土,徹夜笙簫,只望彼岸別墅中的黛西能賞臉一顧,簡直和烽火戲諸侯有異曲同工之妙。黛西卻不再是往日那個單純的黛西,就連蓋茨比自己也承認,「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在和紈絝子弟湯姆結婚後,在一戰勝利後越來越高大的鋼筋水泥中,心卻縮得越來越小。最後蓋茨比為保護黛西被人槍殺,死在寬敞清澈的自家泳池裡,死在黛西嘲弄而極富深意的微笑中。昔日女神,成為虛情寡義的代表。
且說南海出版社版的封面。絢爛的波浪似的條紋飄浮於一片深邃的黝黑之上,象徵了蓋茨比一生的榮華與虛偽,一種流於表面的上層生活;而背景的深黑則象徵了蓋茨比難以掩蓋的孤獨、寂寞與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浮華之後,逃不脫的是以身殉情的悲劇,這悲劇不僅僅是愛情的悲劇。《了不起的蓋茨比》所展現的,是一個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的縹緲的夢,蓋茨比的悲劇人生,有如煙花那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恆。書中的物質女郎黛西,不僅是蓋茨比心中的女神,是青春、金錢和地位的象徵,更是「美國夢」的形象寫真。蓋茨比不擇手段地追求黛西,耗盡自己的情感與才智,甚至不惜葬送掉性命,事實上也就是在追求自己的「美國夢」。寫愛情的幻滅,實為寫美國夢的幻滅。同時,我們也可從封面大致窺見作者的語言風格。整個封面的抽象風格似乎在暗示作者印象式的描寫手法,這手法和意識流作者筆法無關,用一些書評人的話,叫做「悱惻哀婉、絢麗輝煌、想像非凡」,讓我在閱讀時有「如水銀瀉地之感」,是這部不到兩百頁的小說最出彩之處。這種印象式描寫手法,不得不說和本書美國夢幻滅的主題絕配。菲茨傑拉德將筆法和內容的高度自然融合,把二十世紀小說推向了新的高度,讓後世海明威、村上春樹等大家紛紛模仿。大概也是它成為當代經典的重要原因。再者,封面的條紋好像蓋茨比「理還亂,剪不斷」的糾結矛盾的心緒。嫁給湯姆之後,黛西還是愛蓋茨比的。但她的天性如此。她不忠於任何東西。蓋茨比宴會上的那些人都一樣,他們對任何事情都缺少真正的誠意。黛西的拜金讓蓋茨比心寒,然而黛西殘存的愛點燃了另一把火,將他送上了自焚之路,加深了小說的悲劇性和複雜性。
推薦閱讀:
※有沒有金融大牛推薦的讓學渣也能讀懂的金融類書籍?
※有哪些智者寫的關於人生智慧、做事智慧的書?
※存在有關讀書方面的誤區怎麼辦,真有書能讓人脫胎換骨嗎?大神請一定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