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說顏體比歐體耐看,如果是的話,為什麼?


若論在書法史上地位,個人以為顏真卿要稍高於歐陽詢,但說顏體楷書好於歐體楷書,則謬矣。
以瘦硬論歐,以豐腴論顏,都不確切。
說顏字比歐字耐看,不過是不入門的說法而已,不必當真。
PS:樓上某兄所貼之行書千文乃後學者偽托,非歐陽詢所書。九成宮之地位,予以為歐書第一,勝過虞恭公、化度寺。


謝邀,本人近日湊巧研習歐體,特來怒答。

瞎說誰不會?社會上大部分人對歐陽詢的認識止步在<九成宮醴泉銘>的初步認識上,根本不了解歐陽詢的偉大之處就妄加評論。

先來看看<書斷>對詢的評價

這是大家熟悉的醴泉銘。

虞公恭碑
見過此碑的人又有多少?潛心研究過的又有幾個?

皇甫誕碑
又有幾個人深入了解過?
你能非常肯定地說這幾個碑比勤禮碑,多寶塔差?!

還有化度寺碑,由於原碑磨損厲害此處就不貼了。

再來看行書

行書千文,你能那麼肯定的說比顏真卿差嗎?

這是張翰帖

夢奠帖

卜商帖

歐體中宮收緊,體式修長,結字嚴禁到極致。唯有可惜的一點是歐陽詢留下的墨跡只有這幾張小札,但這足以奠定他在書法史的地位了。

再說顏真卿,顏真卿的地位確實是極高的,因為他脫離"二王"體系,突出"外拓"的技法,走出了自己獨有的面貌,這在後世是不可想像的,這是他的偉大之處!

顏真卿祭侄文稿

但是我認為從審美角度出發,不能假單地論斷歐陽詢,顏真卿誰的字更好,何況顏真卿後於歐陽詢,雖然文獻沒有顏真卿學習歐陽詢的記載,但是以歐陽詢在當時的影響力,參考至少是有的。

最後補充一句,范冰冰,章子怡,朱莉,林志玲,她們都很漂亮,但是你就一定能給她們排個伯仲嗎?九陰真經厲害,翔龍十八掌同樣不遜色,我們就非要評個孰好孰壞嗎?

中國文化之所以博大就是因為它的包容性,歐陽詢,顏真卿的字各有其令人稱嘆之處,它們都很偉大,我們不能輕易地對其評判,打分。但凡說顏真卿比歐陽詢厲害的,我認為他還不懂書法,更不懂中國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飯前手機碼字,一看過了飯點,可能多有錯字,諸君見諒!


瀉藥
作為一個外行,我不覺得顏真卿的楷書比歐陽詢的強,相反我覺得歐陽詢的楷書強於顏真卿。
但顏真卿行書強於歐陽詢則應沒問題。但相差幾何?恐怕也就是毫釐之間而已。《九成宮》被尊為楷書極則,這點基本時歷代書家的公論,而顏公祭侄帖被奉為天下第二行書,也是共識。

不過所謂耐看什麼的,你就沒聞到其中濃濃的主觀味道嗎?很多人甚至不是因為書法而覺得顏體好看的,所以我覺得有人就是喜歡顏體這真可以理解。審美的情趣前差萬別,你可以喜歡顏公楷書,這沒問題,但是非得把自己的喜歡拿出來當標準,這就過了。關於顏歐書法地位及楷書高低判斷這點上我很同意知友 @岳牧心 的判斷。

我們說楷書是講法度的、是講楷則的,楷書的楷字是什麼意思?楷本來指的時黃連樹,但是由於孔子冢上有一棵黃連樹,大家就把這個黃連樹當作是孔子作為精神模範的一個象徵,由是則楷模、楷范之類的詞語就此誕生。
《淮南子》

楷木生孔子冢上,其榦枝疎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又模也,式也,法也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

木也。孔子冢蓋樹之者。從木皆聲。苦駭切,古文。

這就是楷字作為楷模、楷式、楷法用的字義的出處。
所以楷書是什麼就很明確了
是拿來當楷模、楷式、楷法讓大家照著去學習的書法,最講究的就是法度法則。
而這一點,恐怕九成宮作為楷書極則是沒有爭議的。
當然我們得說,顏公楷書也是極好,只是從楷書的角度說比歐陽公差上那麼一線而已,也許一線都還不到。

==============一五年五月九日早晨,收到一贊,忽然動心修改舊答==============


來個台灣的說法。顏體歐體大概是台灣書法學生最多入門的。我個人的經驗是,一開始我寫歐體,不到半年後接觸顏體,便捨歐體就顏體。後來我整理了一下想法,我的結論是:歐體不適合初學者練習,因為相較於顏體,歐體的筆法複雜以及字體結構嚴謹(不是說顏體不嚴謹,而是歐體比較刁細節)。顏體圓鋒的筆法可以讓你對字型結構熟悉的同時,練筆力,因為顏體的筆法粗細變化較大,而且隨著練習,慢慢的筆法也會有更深認識以及控制進而變化。簡單說,顏體筆法看似比較粗獷,初學者可以不需要太精密的筆力控制,便可以掌握其型態五成,並且隨著練習,筆力進步後,對於各種筆法以及字型的佈置結構認識會更深透,進而學習其他行書魏碑隸書字型時會掌握很快。而歐體結構緊湊奇險,筆法細膩,初學者若只臨其帖,很容易摹其型但不知其意,常常為了像而修字雕型。為什麼大家說顏體適合寫大字,因為大字容易,小楷難呀,恰恰我認為如果要練小楷,歐體是不可躲避的一關。我建議初學者從圓鋒的顏體或褚遂良開始。當然,顏體要寫得好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值得一生粹煉的字體。


個人,站在今人審美角度評一下:
歐體險峻,鋼骨;中宮內收。
以九成宮為精要,皇甫,化度,虞公宮碑各有千秋。
遍臨四碑,則小字楷書當為人中翹楚。

顏體外拓,沉如磐石;作小字過於擠迫,但大字雄強,氣勢磅礴。
習顏體二十年,大字不容小覷。

清館閣體就是在二者基礎之上,雜糅部分趙體筆意,創造出極為秀美的一種字體。

可惜,歷來學書之人都認為,歐顏不相容。
古人中,借鑒顏體和歐體最多的,應該是柳公權。
他的字結構出於顏體,筆畫則是歐體的變種,是基於歐體之上,消除了歐陽詢的隸意演變而來的。
我個人是最喜歡歐體的,練歐體也有些年了。至今我見過的書家裡,只有蘊章老師能把歐體和顏體寫到一塊去,無縫對接,毫無死角,這是最令我五體投地的一點。

如果能把歐體和顏體都寫的好,那就完美了。

用歐體補足顏體外拓的鬆散,用顏體淡化歐體的險峻。尤其是寫榜書的時候,一手歐顏結合,那比單純的歐或顏體寫出來都要令人嘆為觀止。

只可惜這碗飯是老天爺賜的。我練了太久的靈飛經,又學了那麼久的二田,還寫過一段啟功先生的行楷,發現不是人人都能做書法家,放棄了。


「對藝術的感知是天生的,學也學不來。」 看到強辯歐體(還引歷史...),或者說主觀審美至上(個人口味)的人,對這句話有了新理解。

書法史上,顏體更被主流認同。主流審美是可以作為一個審美標杆的,基於人的審美偏好和共同性。顏真卿後顏體的繼承和變化頗有成就,後有華世奎,錢南園,譚延闓等人。歐體呢?

歐體本身就不適合作為一個基點再行創作,因為瘦,所以筆畫死板,並沒留有自己創作的空間。顏體的傳人作品千變萬化,歐體的傳人作品大都相似(以後補圖)
如果一樣東西只可以被模仿,不可以被再創作,它是用來憑弔的遺迹,是繼承不是新的生機。

為什麼說瘦就不能被創新。很簡單的道理,瘦,意味著沒有肉,任何一種改動都等於大動筋骨。如果在往極致里說,瘦金體能再改進嗎?改了還是瘦金體嗎?君不見模仿徽宗貼的人甚多,對這些人誇讚到頭了也就是一句「真像」,自成一家自成一派基本沒有可能。

顏體是骨肉均勻的活物,歐體為了「精神」削皮挫骨。
顏體練出書法家,歐體教出寫字匠。
這就是一些區別,或者說差距罷。


從結體上看,柳體一變顏體的內松外緊,重心偏低的風格,也沒有像歐陽詢所書那樣修長側的特點,而是字的結體內緊外松,即中宮或某一部分收緊,外圍舒展,呈放射狀。短筆粗壯凝縮,長筆纖細伸展。上下、左右、偏旁之間收縮伸展自如,謙讓有序。收縮之處,如待發緊握之拳;伸展之筆,如引發千鈞之弩。 一伸一縮,身影矯健,神形畢露。古人云:『疏可走馬,密不通風。』此言喻之柳書,非常確切。柳書的結體講究法度,嚴謹中見疏朗,平整中帶峻險,重心常居中心。橫畫平坦,左右相稱平穩;堅畫筆直,上下協調統一。字形方正略長,改變了王羲之書法*側取勢的風格,充分體現了唐人的『尚法』之風。
柳體的用筆,更講究筆法,精細絕妙。其每一筆畫, 一絲不苟。筆法方圓兼備,剛挺有力。橫畫藏鋒下筆,方折凌厲,收筆常用回鋒頓筆之法,顯得圓潤遒勁。長橫較細,略向上凸,富有彈性;短橫粗壯,稍向下凸,凝重幹練。豎畫(包括撇)的落筆用回鋒頓點法,落筆處呈向左彎的『鳥頭』狀,顯得十分生動。收筆或藏鋒作『垂露』,或露鋒作『懸針』。撇畫中,長撇柔長,短撇直短,出鋒銳利,勢不可當。捺畫寫得很凝重,一波三折十分明顯,出鋒剛毅,如快刀斬亂麻。點畫外方內平,稜角鮮明。鉤畫常回鋒出鉤,鉤處尤如鐵戈。轉折處轉折並用,轉中帶折,折中見轉,方圓並現,乾淨利落。挑畫筆勢險峻,出鋒自如。柳書用筆中鋒居多,全用腕力行筆,筆筆剛勁有力,可謂『筆正』之典範。
柳體的這種結體、用筆的特點,是介於歐體(歐陽詢)和顏體之間的一種風格。如筆勢的斜度,略比顏體斜而比歐體平,落筆的取勢,轉折、鉤、點的寫法及結體中筆勢的向背等,都有介乎兩者之間的現象。再如結體中外框的處理,柳體的大外框(如國)的兩側豎畫,明顯帶有顏體的風格,即呈兩側相向之筆勢,而小口的寫法,常上大下小,呈倒梯形,這是受歐陽詢書法的影響。柳書的這種取乎歐、顛書體的特點,不是簡單的機械組合,而是充分吸收消化的結果,這也可說是書法學習中入帖出帖的範例。
柳公權的書法,受顏真卿的影響最大。明解縉在《春雨雜述·學書傳授》中說:『真卿傳柳公權京兆……』。蘇東坡也在《書唐氏六家書後》中說:《柳少師書本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顏真卿雖然沒有親自授業於柳公權,但當時書壇之風多在顏體籠蓋之下,柳受顏之影響自應是根深蒂固,以至柳書始終沒有完全擺脫顏體風格的束縛,而被後人並稱為『顏柳』。大凡一個有成就的書家,無不博學前人的優秀經驗,柳公權也不例外。柳公權曾遍臨古人書跡,上溯二王、魏碑,深得晉代之遺風,用筆飄逸洒脫。他對唐初四大家也有很深的研習,特別是歐體的俊秀挺拔的書風,對柳體影響頗深。
總之,柳書繼承和發揚了唐朝宗法嚴謹的書風,同時,力矯開元以後書壇過於崇顏,書風日趨肥厚的弊病,從而閱出了一條新路。大概就是柳體最大的貢獻了。


首先,問題中說的是耐看,而不是好看。必須承認的是無論歐體還是顏體都是好看的,是中國書法的瑰寶。耐不耐看的關鍵在於對美的吸收方式,打個比方來說,歐體好像是西藥針劑,起效快,而顏體像是緩釋膠囊,一步步釋放藥性。歐體承襲二王晉韻參以北碑,把美通過一種固定的外形和筆法程式一步到位的傳遞出來。而顏體則只是提供一種書法氣象的表達方式,所以在顏體中你可以看到「麻姑」的樸拙秀穎,「中興頌」的大氣磅礴,「家廟」的莊重肅穆,千碑千顏,千顏千美。讓你在不斷的深入中發現不斷的美。這是顏體「耐」看的本質。註:自古文無第一,美也沒有高低之分,我在這不想說誰更美,甚至根本不說美的問題,只是解釋提問的一個「耐」字


我從1年級開始練習歐體,我父親練習顏柳10餘年。一開始父親對我更多的是指點。跨過5年的大關,我在很多的筆法的體會和整體審美上就能夠與他切磋了。
我們更多的時候並不是為了爭論哪一個體更好看。因為藝術更多是主觀的,好看也是主觀的。 主要更多是琢磨他為什麼會這麼寫。
我父親練習的是 顏勤禮,多寶塔,玄秘塔
我其實練了10年了,只練習 九成宮 皇甫
依然感覺在楷書的造詣上遠遠不夠,即使是現在寫歐體最好的 田英章 田蘊章兩兄弟,與歐陽詢的差距也不是一點半點。
舉國上下,練習書法之人,楷書大成的寥寥
歐體的筆鋒更加鋒利,結構擺得更加險峻,在斜中求正,想像力驚人。筆法很講究,複雜。
顏體的筆畫相對圓潤,但是很有韌性,而且更粗的線條顯得更大氣,更有張力。
所以一般情況下,同等水平,寫大楷或者用抓筆寫的字,顏柳更上眼。但是,真正歐體練習到位的書法家,寫出的大字,會非常震撼。
我們更多的是要保持一顆追求藝術的心,藝術無勝負嘛。
我父親都50了,一個副處級幹部,說是為退休找點事做,其實是不服老。早上6.起床練習寫字,就是因為我挑他豎鉤一筆沒寫好。
他每天練字,從任務重的崗位上5年任期平調後,已經堅持2年了,風雨無阻,去北京學習都帶著。
所以說嘛,追求藝術,永無止境。
談勝負,就太膚淺了。


我感覺諸位都是在以白銀青銅的實力——黃金不能再多了——在點評最強王者的操作
不過題主本來問的就主觀,也難怪都能答上一答。


從筆畫來分析:

歐體

歐體筆畫廋硬,結體險峻,還有點北碑的味道,如英俊的少年

顏體

顏體筆畫渾厚,結體寬博,含篆籒筆意,如雄壯的中年。

二、從結構方面進行對比:

歐體採用擫式,險峻廋高,如亭亭立立的美少女

顏體採用外拓式,平正寬博,如力能扛鼎的大力士。

所以,從這兩方面來分析,你說歐體和顏體哪個更招人喜歡呢?

參考資料:如何區分歐顏柳趙書法?超實用!


我學的是歐體,以前也無法理解顏體有啥值得欣賞的,雖然我姓顏。直到有一次,參加學校書協的一次活動,協會的一個老師,寫了一個顏體榜書,然後貼在黑板上,那時瞬間被顏體的端莊雄偉震驚到了。後來又自己看了《顏勤禮碑》,真的覺得越看越有味道。這種欣賞感官上的問題,本身就是見仁見智,樓主還是自己感受吧O(∩_∩)O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把字放大到兩米左右,再看看。
想像一下大招牌字。以後補圖。


大家都覺得顏體好看,是因為顏體結構松,轉折頓挫多,內涵講究的是藏鋒,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嘿,看我牛逼的低調!

歐體處處都是刀,鋒芒畢露,中國古典的思維和審美,當然更喜歡迂迴和故弄玄虛一些。

不過,這些都是入門級的比較,真正的高手,藏鋒露鋒什麼的根本不受限,基本上就三個字:

看!心!情!


忘記誰說過,書貴瘦硬。可見顏體並不一直是受待見的。記得寫九成宮的時候引言里有句話,大意是歐楷「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豐腴,能令王公屈膝。」

反正我是偏愛歐楷。對我來說顏體過於豐滿,柳體過於瘦硬,歐楷則是減一分太瘦增一分太胖,百看不厭,越看越心生敬畏。臨歐楷,運筆結字失之毫釐就有可能差以千里。

所以我十分贊同樓上的說法,歐體被稱為「楷書極則」是很有道理的。至於耐看不耐看完全是主觀的想法,作不得數。

鑒於看到有人說歐體寫大了不好看,那我放兩張圖吧。拍照技術渣,見諒

你能看出什麼區別嗎?

第二張圖字的大小只有第一張圖的十分之一。有誰能說第一張的字就不好看了?

別拿榜書說事了。

再放兩張對比吧。

多寶塔和九成宮。

這有可比性嗎?


初唐大都以隸入楷,初唐之人似乎有仿晉之風,其中虞體是最重的,就初唐時期而言,歐體融入魏碑這點就創新性而言應勝於虞,而從整個唐朝甚至整個書法發展史看,顏魯公破了這種初唐的風氣,開創了唐楷的風格,可以說顏體才是唐楷的真正體現,而初唐諸家只是晉書之餘響!


當初在書攤(小縣城的路邊賣書)無意當中看到了歐體的字貼,驚為天人(之前是學龐中華)!然後買下回家研習。
過了一段時間,又看到顏的字貼,感覺甚是豐滿秀美,然後買下研習。
柳體亦學有可取之處,也是買下研習。
顏體柳城學過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還是歐體端正嚴謹,於是又繼續學習歐體。
然後,20多年過去了,我現在覺得還是歐體最好。
然而,說這些,和提問有什麼關係?
1、審美這東西,每個人的口味是不一樣的,太多人云亦云了,但是,我要聲明一下,其實歐體好過顏體。也就是說微不足道的+1
2、歐體、顏體就像前面大能說的一樣,各有可取之處。
3、從二王、到歐陽,到趙孟頫,到館閣體,個人觀點來說,歐體這種風格,主流地位要強於顏體、柳體、瘦金這一路的風格。

(圖為故宮牆上的一段文字,我初看感覺帶著強烈的歐體風格,後來聽說有館閣體,感覺這應該是館閣體的代表了。)


沒有如果 ,「耐看 」這樣的辭彙描述書法,是不恰當的。

書法,尤其楷書,講求「楷法無欺」。楷書法度體現在三方面:筆法,結體法(結構),章法。
學習和欣賞楷書,最基本的切入點是從這三方面開始。接下來我來大致說說顏公和歐公的楷書在這三方面差異,並說明「耐看」這個詞,描述二者書法是極不恰當的。
1.筆法
先看顏魯公早期作品:多寶塔碑

再看顏公晚期作品:顏勤禮碑

(歷經千年風霜 拓版殘損較大,我拍了幾個清晰的字)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顏公筆法基本呈現:橫畫細,豎畫粗,點畫厚實,轉筆處遒勁有力等特點。當然,晚期較之早期,豐腴些許。
那麼歐公的筆法特點呢?我們以其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來大致看看。

(同樣原因,殘損較大,我選了幾個清晰的字)
歐公筆法基本呈現:筆無論橫豎,粗細均一,點畫靈巧,轉筆處稜角分明等特點。

2.結體法(結構)
歐體的 「之 」字:

顏體的 「之 」字:

仔細來看兩個「 之」 字的結構,可以發現幾乎是無差異的,哪一筆在哪一筆的哪個位置 ,都有清楚的界定,這是楷書的共性。結構上,不同書家處理的略有不同,但是整體是高度統一的。這也就是 ,為什麼今天的我們回過頭去看,發現這些一千多年前的方塊字還是這麼親切,當然,今天我們有些人字寫不好,主要在結構的安排極不恰當,胡亂連筆,東倒西歪。

3.章法
顏體:

歐體:

很明顯,歐體間隔留白大於顏體。顏體字與字之間間隙狹窄 ,顯得密集雄厚,歐體字間距較大,顯得爽朗清晰 。所以書寫作品時要注意此點(還有其它特點,略去)

綜上所述,我們從筆法、結體法和章法,大致對歐和顏的楷書做了對比,很直觀的感受是:
顏體遒勁有力,豐腴、厚重和大氣
歐體精巧細緻,清秀、整齊和俊美

那麼,回過頭來,我們再看,誰更「耐看」這樣的辭彙是多麼不恰當,因為兩位大師都是楷書的代表,正如我們上述大致粗淺分析的那樣,他們楷書的風格雖然不同,但他們的書法中都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深刻研習和借鑒地方,是他們和其他書寫者共同的努力,奠基楷書---這一漢字最基本的書寫形式。

我們不應該用「耐看 」這樣的辭彙,來看待他們的書法。我們的態度應該是:選其一種,從筆法 、結構和章法認真研習,反覆臨摹書寫,體會和反思,待到通透其法,再轉練他法,從而借鑒、融合。而不是,某人說了誰比誰耐看 ,誰比誰更好諸如此類不當且無意義的描述。


我的看法是,對於我個人的修為水平來說,顏體應該是可以練的,歐體是沒法練的。用書法來「修身養性」的人練歐體恐怕有點開玩笑了,歐陽詢那種驚世駭俗到恐怖的靈氣(姑且用這個詞吧不太準確)絕對不止需要對手臂肌肉的熟練運用,普通人硬練大概只能練得出寫字匠人,印刷機器的效果。以我尚膚淺的看法來說,就算不是歐體勝於顏體,也應該至少可以說歐陽詢的字寫得比顏真卿好(當然,這不會有關於兩個人的手臂肌肉運用技能),誠然顏體已經很本真了,但是厚重也好,大巧若拙也好,恐怕尤是做作(我是說,在所有的做作里,也許大巧若拙是最不做作的那種做作),歐陽詢的字我看不太懂,大概只能說能感受到震撼吧?真正的作品,必然是要本真的(當然一切作品雖然從來不是像素音符字詞,但必須以它們,並且以它們的技巧建立,所以說技巧並不是反本真的,真正的大師可以由技巧而本真,但這是非常非常神乎其神的,所以我不能從此說顏體不如歐體,因為說不定如果有比顏真卿更強的大師,他是可以把顏體的技巧發揮出歐陽一樣的本真程度的)但是另一方面,我認為顏體有這樣一種傾向性:假如歐陽的寫意分數是100,顏體就極有可能引導能力在三四十的人能寫出更接近五十的作品,但能量六十多的人,卻反而會被顏體束縛在五十多:這也是由顏體的大巧若拙(這用詞也不怎麼准,見諒吧)決定的:大巧若拙是一種對本真的很高級的模仿,但畢竟它是種模仿,是種比喻,超過了需要比喻的級別後,「厚重如黃地」這種慣性很可能仍然會把人的表達往這個比喻上面引。當然,這基本上可以說不是看這個帖子的任何人有可能需要憂慮的問題,因此我推薦顏體(或者如果看到這裡覺得我在放屁,那麼也許瘦金體之類的會更合適吧?)
總結來說,非要PK歐陽詢和顏真卿誰的字更好(以我們的水準,是無法斷定歐陽詢顏真卿是否盡了歐體顏體之最高可能了的,因此我們不能說我們看到過歐體和顏體的最高形式),那就有點像「貝多芬拎著楊過的重劍吭哧吭哧的去砍巴赫」這種畫面了^o^


推薦閱讀:

入門級鋼筆有哪些好的推薦?
在學書法中,你有哪些後悔沒早知道的準則(或技巧或經驗)?
如何有一張較好的臨摹?

TAG:書法 | 練字 | 毛筆書法 |